一支統領南台灣並打敗所有來襲國際武裝船隊的太陽之子王國,卻因為牡丹社事件的衝突引來日本征討之戰,事後更埋下了日本要拿下台灣的引線。
沒人可以料想到,日清甲午戰爭日本殲滅大清帝國北洋艦隊後,要求清國割讓台灣。清帝國竟把非其領地,自古隸屬於台灣原住民族的半壁江山,也一同割讓給日本。
隨後引來日本現代化大軍登台,害得島民在誓死守護領土、接續不斷的聖戰中死傷無數。因而讓族人們在自責中,逐漸喪失了往昔尊貴的民族自信。
三年前與原民文化基金會的朋友討論牡丹社大河劇的拍攝工作,為數不多的預算,要重現當年的故事,要怎麼拍,以及影片的核心應該彰顯的重點究竟是什麼?
應該是以原民傳統領域視角,重新詮釋當時族人的作為並沒有錯,只是族群文化的差異引發衝突。加上先前西方國家戰役之後簽署的合約,西方人並沒有履行的積惡,導致爆發牡丹社事件,以及後續的一連串大時代的衝突。影片得重現史實的文化背景,族人的勇猛與信念,讓全島國民瞭解這些歷史重大事件,其文化衝突的實際樣貌。藉此找回這支偉大王國族人們的民族自信,進而找回台灣所有族人們的民族自信。
這應該是這部大河劇所要呈現最重要的核心精神所在。這是當時小編所給予的意見。
【摘錄】大龜文並非鬆散的部落聯盟,而是一個有組織與規模的酋邦式實體政權,其社會秩序以眾多部落氏族或家系所構成,為一個貴族社會,酋邦最強盛時期曾統治二十三個盟部以及數個漢人村落,其存在時代橫跨史前、荷治、鄭氏、清治以及日治。
大龜文社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居整個大龜文王國內文社群的心臟地帶,在地勢上,有高山叢林及河川作為屏障。在整體社群分布結構上,有許多外圍的衛星部落作為護衛。主宰本社群兩大頭目是Cholon頭目家系及Lobaniyau頭目家系,彼此在合作、競爭與衝突的關係下,漸漸因為調適而增強了因應社會變遷的能力,使得整個王國的生命力在一段時期裡非常強韌,影響力不容忽視。
荷蘭據台時期就存在的探金路線,俗稱阿塱衛越嶺古道,從西海岸的南勢湖,向東經由內獅頭社到內文社,再向東進入麻里巴社地界,經由中麻里巴社到內麻里巴社,越過中央山脈主脊,一直到位於東部阿塱衛溪源頭的數位底藏際,可一窺長達數百年前即為排灣族群政治中心的大龜文社或內文社。
西元十七世紀,台灣進入荷治時期,大龜文自此開始出現在歷史資料中。此時,瑯嶠諸村是南排灣一帶的統稱,其中包括大龜文以及斯卡羅族的「瑯嶠君主」。在荷治時期前期,大龜文社與東印度公司關係友善,大員當局對其也相當禮遇,南路地方會議中所使用的排灣族話,被荷蘭人稱為大龜文語。
大龜文王國在歷史上與美、荷、清、日等國打了無數次的勝仗,其中包括一八七四年牡丹對日抗戰事件,接踵而來的內獅頭戰役、南蕃事件風雲再起,這一切都是大龜文王國誓死守護國土的國際戰爭,面臨異國列強的侵略,族人不分女老幼,皆慷慨激昂的加入聖戰。
祖先不畏強權、犧牲奮鬥的團結與精神,激烈的戰況震驚國際視聽,致使國際組織改變對少數民族人權的觀念與態度,數響所及,國際人權組織開始注重少數民族傳統的自然主權與地位,呼籲重視原住民族的所有權、狩獵權、捕魚、採集的權利及自我規律的權利。這些權利的根源在原住民族的社會中,在憑藉持續信條的主權認定之後應予持續存在,這就是大龜文王國在台灣史上所創造出來的輝煌戰果。
為了讓內文社群的後代能夠重新找回過去大龜文王國的精神,並且重新提振內文社後人的自信心與歷史傳承感,散居在各地的排灣族人重塑一段重要的歷史記憶,並且也希望能夠還原排灣族大龜文王國的歷史地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埔綜合大樓Tai Po Municipal Services Complex是香港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位處新界大埔鄉事會街8號,於2004年9月1日正式啟用,內設「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公共圖書館及康樂設施等,大樓內亦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土地註冊處等香港政府部門辦事處。綜合大樓由劉榮廣伍振民建...
脊振村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趨緩,急診病人又多了起來,整個下午都處在如菜市場般鬧轟轟地狀態。各種車禍、跌倒、機器夾碎手指....持續有病患湧入;中間還不時穿插著需要急救的大外傷病患。
「那個跌倒撞傷腿的小弟弟給你處理!」
「去幫那個摔車的小姐做個超音波檢查!」
「有兩個需要縫傷口的病人,讓他們去縫合室排隊,交給你了!」
「你跟我來,我們去處理大外傷的病人,他需要插管和聯絡一些檢查。」
我幾乎沒有時間坐下來,分配著現場我能調度的人力,安排每個人做最適合的工作,然後我自己跟一位年輕醫師在急救室處理最麻煩的病人。
大約一個多小時,該縫傷口的縫好準備回家、照完X光沒事的病人也辦好離院手續、住院醫師幫病人做了超音波沒看到內出血,請我確認無誤後,拿藥門診追蹤、大外傷的病人插好呼吸管胸管,做完電腦斷層,完成專科會診....
每個病人都有安排好的動向,暫時手邊沒事,大夥可以喘口氣。
沒一會兒有個媽媽帶著小朋友來掛號,主訴撞到手很痛。住院醫師評估之後判斷活動正常,沒有骨折或脫臼跡象,但為了「讓家長安心」,還是開了一張X光單。
「我們在其他醫院照過X光了,我怕他有韌帶的受傷,所以來做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住院醫師一時有點愣住。
「對,你們急診不是有這個設備嗎?我們就是專程來做檢查的。」
住院醫師回頭看了我一眼,我站起來走到小朋友身邊,確認關節活動沒問題之後:「急診不排核磁共振,除非是緊急狀況。」
「什麼是緊急狀況?我就是擔心才過來掛急診啊!」
「除非脊椎斷掉要馬上治療,否則沒有『緊急核磁共振』這件事,你可以去看骨科門診,專科醫師如果認為需要,會從門診幫你排。」
「門診?那不是要等很久嗎?我現在就想做。」
「沒有辦法,不好意思,幫不上忙。」我很斬釘截鐵地拒絕,家長似乎知道我不會妥協,也就接受了改掛門診的建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常覺得,在急診工作,很像在玩某種「守城」的策略遊戲。
主治醫師就像城主,必須運用手上的兵力(就是住院醫師、醫學生等工作伙伴),讓他們扮演火槍兵、弓箭手、工兵...等等,面對兵臨城下的大批敵軍,要妥善分配資源將敵兵擊退;偶爾遇到魔王級的對手,主將就必須親自出場接受單挑,這次可能將之擊退,過一會兒又有新的敵軍來襲。
不過也不是每次都能守得住,有時候所有的部隊都被調度去處理某個大外傷的病患,在大家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急診不知不覺被「不怎麼急但是很煩人」的大量輕傷病患給淹沒....
「我們的村莊被攻擊了!!!」走出急救室,看到電腦上一大串未看診的新病人名單,城主發出哀嚎~~
脊振村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即使深陷疫情,仍要保有「第一天」的視野與精神】
這是我在《風土創業學:地方創生的25堂商業模式課》( https://reurl.cc/GdM0Ey)
記錄疫情與寒流交襲下、我去馬祖西莒的一段小故事,也能呼應目前的疫情狀態。
二○二○年十二月寒冬,我受邀去馬祖莒光鄉的西莒島講課。主要是協助西莒敬恆國中提升十位老師的教學能力,以及全校二十位學生的寫作力。為什麼要花三天時間去那麼遙遠的小島?當時我正忙著寫這本書,這趟遠行會延遲寫作進度。
因為會影響寫作進度,授課時數又侷限在晚上,我頗為猶豫。但想到二○二○年去馬祖這麼多趟,卻從未去過西莒,其實有個遺憾。老師信上又提到,西莒是馬祖觀光人數最少的地方,很希望我來島上看看,能否提振西莒觀光。
我查了資料,發現敬恆國中經常缺老師,因為要搭飛機到南竿,還要搭一小時的船班才能到西莒,這裡是偏鄉中的偏鄉,難怪會發生缺老師的問題。
這些原因都觸動我,決定前往西莒教課。那陣子東北季風特別寒冷,風浪很大,船班不一定會開,老師還提醒,有可能得從南竿搭直升機到西莒。「搭直升機?」我有些忐忑,有這麼嚴重嗎?
還好,第一天搭船中午就順利抵達西莒,下午馬上進行對國中生的寫作課,晚上則是教老師提問力。
第二天的民宿早餐是老酒蛋麵線。這是馬祖傳統早餐,加了馬祖紅麴釀的老酒與荷包蛋,味道非常香醇滋補,還有口感清脆的紫菜。這是在寒冬的十二月,以及農曆過年左右的二、三月,西莒居民在菜浦澳礁石上用竹片刮下或是用剪刀剪下的紫菜。
既然提到紫菜,民宿主人也是在地導覽達人陳善澔帶我去菜浦澳走走。這裡原本有個駐軍部隊,後來只剩一個班駐守。碉堡後有大菜浦與小菜浦礁石,上頭布滿紫菜,因為產量有限,而且風大浪大非常危險,就由廟宇統籌,四村村民輪流上礁石採紫菜。
善澔大哥也告訴我一段大歷史。韓戰爆發後,美軍曾駐守西莒,島上有不少接受美軍訓練的情報員,再潛入大陸從事諜報工作,只是很少人回來。另外,沒有在國軍編制內、從江浙一帶撤退的游擊隊,改編為反共救國軍,也以西莒為基地,試圖封鎖監視閩北沿海一帶,甚至會攔截過往商船,將查扣貨品帶回西莒青帆港口拍賣,使得當時青帆村非常熱鬧富裕,有「小香港」之稱。
這是一座充滿生命力與故事的島嶼,只是暫時沉睡了,需要被喚醒。當駐軍撤退後,人口逐漸散去,陳善澔仍堅守家鄉,盼望榮景重返。我也與善澔大哥討論,該如何讓西莒找到自己的新生命。
關鍵是返鄉青年帶來的風土創業的力量,需要思考如何讓青年願意返鄉深耕。我提到對面、船程十分鐘的東莒,島上一群年輕人重建大浦村的故事,南竿馬青協會活化珠螺國小,努力串聯社區資源的投入,以及年輕設計師蔡沛原返回東引,與在地青年將原本廢棄魚露店改成「鹹味島合作社」,在家鄉創業的故事。西莒一定有很多老空間值得活化,再來是如何號召青年們重新認識家鄉。
由於風浪過大,船班停航,善澔大哥說我回程得搭直升機了。我既期待又有些緊張,因為沒搭過直升機,又怕過於顛簸。當我們八人頂著寒風衝上直升機(空間只能搭載八人),機身緩緩攀升,越過無際大海時,我往下望,在東北季風吹拂下,浪濤宛如一群群排列整齊、爭相向上招手的白色音符。
才八分鐘,我就安然抵達南竿。這趟行程太特別了,我很慶幸做出到西莒的決定,雖然氣候帶來很多變數,這就是風土的特色,也帶來許多難忘的體驗。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在每年致股東信的報告書,都會提到一九九七年致股東信的一句話,「我們仍然處於第一天(Day 1)」。他的「第一天」精神,就是創業者必須永保初衷,不停探索、學習與創新的創業精神。
既然有第一天,第二天會是什麼情形呢?貝佐斯說:「第二天(Day 2)意味著停滯,繼而變得無足輕重,繼而極痛苦的衰退,最終就是死亡。」
如果用第二天的思維來看,西莒是一個無生機的小島,但是從第一天的創業精神來看,卻充滿待挖掘與轉化的未來性。
不只是西莒,台灣各地都充滿風土經濟的商機與生機。即使我們面臨的局勢是第二天的環境,仍要用第一天的精神去突破與挑戰,因為在創業者眼中,處處是大有可為的機會,否則再好的環境、再多的資源,只要陷入第二天的心態,一切都將沉寂死去。
這本書是我的第一天,更期許自己不斷用第一天的眼光走訪台灣,相信許多風土創業家與讀者,也是用這個角度看待我們的家鄉。
一九三一年,還在念大二的鹿野忠雄,在台灣的屋脊——玉山山脈與中央山脈,連續登山七十天。他在《山、雲與蕃人》寫下當時的心情:「東方的天空已經有黑壓壓的黑雲,滿溢地流向東郡大山方面,那一波波乘著疾風的流雲,似乎在向忐忑不安的登山者示威,高聲喊著:『來啊,我讓你吃盡苦頭!』」
風土創業者有如登山者,面對各種無法預期的挑戰,吃盡各種苦頭,卻仍勇往直前,因為一路上的風景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為台灣,所以值得,為自己創業,也就是為台灣創業。
每一天,都是第一天。
(照片是搭直升機前的情景)
《風土創業學:地方創生的25堂商業模式課》
博客來 https://reurl.cc/GdM0Ey
金石堂 https://reurl.cc/WEp9q9
誠 品 https://reurl.cc/0DYN6K
TAAZE https://reurl.cc/g8L5ZN
脊振村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埔綜合大樓Tai Po Municipal Services Complex是香港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位處新界大埔鄉事會街8號,於2004年9月1日正式啟用,內設「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公共圖書館及康樂設施等,大樓內亦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土地註冊處等香港政府部門辦事處。綜合大樓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造價達二億五千萬。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合共佔地約12,000平方米,地下及一樓為街市,設有260個檔位,是全香港最多檔攤的街市;二樓為熟食中心,設有約40個檔位。戶外設露天平台,可讓街坊休憩。1961年6月11日,香港教區白英奇主教 (Bishop Lorenzo Bianchi) 為大埔聖母無玷之心堂主持祝聖禮,宗座外方傳教會桑得嵐神父 (Rev. Narciso Santinon, PIME)為第一任主任司鐸。聖堂為了對聖母瑪利亞的尊敬,故以聖母無玷之心作為主保。大埔文武二帝廟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太和市中心(即現今的大埔富善街),是中式的廟宇。建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由大埔七約鄉民集資興建,於光緒十八年(1891年)落成,文武廟標誌大埔市集的形成。是為當時太和市(現稱大埔墟)的行政仲裁、宗教信仰及經濟文化集中地。廟的上方設有一個寫有「正大光明」的牌匾,並且設有一個公秤,因為以前的文武廟除了是辦事處外,有時還會處理村民間的糾紛,是太和市買賣公正的仲裁中心。而公秤則有公平交易之意。文武廟是典型的古式建築,四周建有圍牆以保持環境清靜,廟宇的入口以青磚和磨光花崗石塊築成,兩道側牆及屋脊均有灰泥懸飾,屋頂邊緣的簷板更是典型新界建築物的特色。中庭兩側共有八個廂房,入口兩側的廂房,曾是鄉紳旅客途經大埔時度宿的地方。大埔文武廟採用對稱布局,門額:「文武二帝廟」,木聯:「文昭日月;武鎮山河。」內有光緒廿八年(1902年)鑄造香爐。中軸兩旁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正門入口,走進廟的正門後,可看見廟內還有一對門,稱為「中門」,這對門在普通日子是關閉的,只會在關帝及文昌帝的壽誕,以及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才會「中門大開」,在古時,只有達官貴人才能由中門進入,而其他人只能由側面經過的;第二部分為露天庭園和偏廂;第三部分則是大殿,而兩位道教帝君就是供奉在大殿內。殿內的文昌帝手執毛筆、身穿長袍在右;而關武帝則紅臉長鬚、手執關刀、身披凱甲在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