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長
兄長大我五歲,是個和我個性截然相反的人物。他內斂我外放,小的時候他乖乖牌,又乖又聽話又會唸書,我卻愛反抗。我從小就覺得兄長很厲害,好像甚麼都會,代數、三角函數、物理、生物都是兄長替我惡補的。感覺上我總跟在他的後面,艷羨著他,只希望我有他一半厲害,那就好了。
俗話說能者多勞,聰明厲害的代價,就是時不時地要替我這個做妹妹的擦屁股。比如我八歲那年的玩具掉到馬桶裡,因為嫌髒不想自己撿,便出動兄長幫我去拿,還很貼心地告訴他可以用筷子,這樣馬桶裡的水沾到(他)手上的量比較不會那麼多;又比如,有一年寒假全家跟團到澳洲玩,不知道是吃太飽還是船太晃,我消化不良吐了滿地,連我的布偶和兄長的背包也被波及到。為了避免我下一輪就吐在其他乘客身上,導遊立馬帶我到船的前方透透氣,準備下船時才帶我回到案發之地。只見到兄長甚麼話也沒說就坐在那看他的書,但我後來才知道,那一地的吐全是他替我清理,連我的布偶都貼心地替我洗乾淨。兄長不是個擅長甜言蜜語的人,但卻是會在小地方讓你感受到他在乎你(cue一首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那個你還要拉長尾音)。甚至到我念牙醫系的時候,有一門課和基礎醫學有關,要求我們學習如何融會貫通一些內科的相關問題,我很納悶為什麼當牙醫要去理解生殖器官或是內臟器官的病史,但當時第一次段考的時候全班一半以上的人都被當掉,嚇得我花容失色。於是出動了我生命中的兩個男人,一個就是當時的念醫學院的男朋友C,另外一個則是在寶島當住院醫師的兄長。雖說兄長每天都被一堆醫院狗屁刀糟的事情煩,睡眠時間都快不夠,但是總會在差尿管或是幫病人清大便的空檔回覆我。讓我那科平安過關之餘,也讓我心裡感謝兄長讚嘆兄長千萬次。
我和兄長一直到今日,也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我愛玩愛趴趴走,他則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我在多年以來努力求子,他不聲不響地(跟那個辣嫂)生了三個有夠可愛的侄兒姪女。但即便隔著一個太平洋,我們卻從沒在彼此的人生大小事中缺席,而且就算不能完全理解彼此的處境,也能夠互相鼓勵支持。在這個偉大的節日裡(拿echo的麥克風),我要祝我的兄長生日大快樂。因為有他當我的前車之鑑,我才有源源不絕的冷笑話可以看,並且每次在回寶島的時候,有最新最美味的手搖茶可以喝,和最美味經典的台灣小吃可以吃。同時也要感謝虎媽在多年前經歷26個小時的產痛把兄長生下來,才讓我的生命中,有一個疼我愛我的好兄長。
祝兄長生日快樂!I love you and you know it!
👉延伸閱讀嫂嫂生日文:rb.gy/i9cg1r
PS…兄長熱愛美食,每次分享的照片一半以上都是讓我恨的牙癢癢的寶島美食照,所以特別放上兄長最愛的阿玉水餃照片(下次不知道甚麼時候才能吃到了,唉)!
#我的兄長 #阿玉水餃 #無業配是兄長真的很愛 #我的哥葛 #快樂鳥日子 #兄長生日大壽
能者多勞相反 在 黃大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又是我】
你是不是也常覺得,為什麼艱難的任務,主管都叫你呢?Yellow Corn(黃大米)身為一個資深主管,跟你說個真心話,就是不叫你做,我這個主管可能會死在職場上!而且死得很難看!
主管對公司來說,也就是一個員工,身上扛了多一點的責任,領多一點的薪水,但,如果屬下都很無能,他就會累死,因為都要自己來。相反的,如果屬下都很能幹,他就會爽死,因為他都不用做,功勞算你一份外,也會算他一份,這就是組織階層,沒什麼好靠么的,有飯大家吃的概念,主管多吃一點魯菜,如此而已。
假如你是主管,手下有一個叫做阿貓,她使命必達,另外一個叫做阿狗,頻頻出包,久了你也會把事情都給阿貓做,因為可以放心。如果交給散仙的阿狗來做,最後主管自己氣死的機率會很大。
分析了主管的心態,常常被能者多勞的你,一定還是很不爽,我覺得你的不爽,不是多勞多做,而是多勞了,卻沒有加薪水與升官,既然,多勞是不可避免的,那就去要點錢,你心裡也會舒坦點。
能者多勞,多勞才能當能者,這不是繞口令,是真理。
by愛你們的Yellow Corn
備註:黃大米為了走向國際化,正式取名英文名字是Yellow Corn,有了英文名字是不是感覺都高級了起來!(鬧得啦~)
圖片來源:故宮精品粉絲團
能者多勞相反 在 林淑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Quote曾昭明,
「《公羊傳》:「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榖梁傳》:「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為親者諱疾」。
什麼是「諱」?
「隱瞞事實真相」稱為「諱」。
在漢字文化圈中,正統的帝國儒教一向強調「尊尊親親」的禮教階序文化,
既使得人們難以談論「利益衝突」的倫理問題,
更難以將「利益迴避」標示為底線性質的倫理準則。
尤有甚者,如果「為尊者諱」的儒教倫理還結合了「團體動力」的現代心理學技術,
那麼,在「尊尊親親」的儒教道德文法下,號稱具有「賦權」作用的「團體動力」操作,
即便呈現出「整風」性質的權力運作軌跡,
還是會被人們當成美事一樁。
此外,一向認為台灣只有「一個中華民族」,
不承認台灣有族群問題的 KMT,居然提出要制定「反族群歧視法」。
但觀察他們的論述,還是隱約以這種「帝國儒教」的「尊尊親親」文化為歸趨。
他們主張「反族群歧視法」,
但立法前提必須是他們一貫的「中華民族」論述。
他們沒有體認到,對許多台灣人,「中華民族」這個語詞,以及相關的話語(「台灣人是皇民後裔,是低賤種姓」等等云云),
本身就是以「華夏文化種姓」的優越感為本質的系統性族群歧視語言;
這種可以稱為「帝國性民族主義」或「民族性帝國主義」的政治語言,
本身就是台灣1945年以來「族群問題」的初始與根本源頭。
更別說,以「族群和諧」為名義的「強制性包容主義」,
還帶有取締一切追問和要求「轉型正義」的社會倡議的政治性籌謀,
意圖使得「反族群歧視法」變成現代版的「春秋立法」,
可以「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若是按照「利益衝突」與「利益迴避」的問題意識,
KMT 這個台灣族群問題的「始作俑者」,其實該是最沒有資格提出「反族群歧法」的。
只是可以預期,憑藉著儒教「尊尊親親」的禮教階序意識,
KMT 與他們的支持者,不會認為這其中存在著「社會正義的顛倒錯亂」;
相反地,他們還會認為:唯有將他們的「雙重標準」予以「法制化」,才能重返「君父的禮樂國度」。」
從中研院的翁啟惠浩鼎事件,到輔大心理系教師同時自兼輔導、調查與批判受性侵學生之多重角色事件,再到前特偵組檢察官轉任律師之後擔任自己從前承辦案件的當事人的律師的事件,不知各位有沒有看到:在我國的社會中,許多高度專業的人士,對於專業倫理中最基本的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議題處於無知(雖然可能是善意無知)的狀態。
"Conflict of Interest"中的那個"interest",中文雖然翻譯成「利益」,但其實並不見得是指金錢上的利益衝突,也包括角色上的衝突、個人關切或忠誠對象上的衝突。「利益衝突」其實不是華人歷史文化中十分重視的概念,因為從古到今,統治階層及官字兩張口的大員們,向來習慣是「能者多勞」、「印累綬若」,重要的是「關係」與「權力」的累積與連結,怎麼會是專業的「分立」與「節制」?而且數千年來,一般人民也被教育規訓為:不會認為這樣子構成什麼「衝突」,反而說不定還要因此感謝統治階層們的「犧牲奉獻」,歌頌他們為了我們竟然如此操勞而同時做了那麼多事。
姑且不論古代皇帝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於一身,也不論華人民間傳誦千年的包青天其實是自己當警察首長與檢察官然後又自己當審判法官,光是看許多歷史人物的頭銜是一長串,例如「首席大學士兼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則以上所述或許可見一隅。但這也不見得是古代的歷史,因為就在二十年前,我們的國民黨政府還有「連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長戰」的職務設計;十多年前,我們還有大學校長擔任自己女兒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與口試委員;一直到最近幾年,我還在大學推甄資料中看到考生的推薦信是他校教授替自己的寶貝兒子撰寫並予以「強烈推薦」
利益衝突、角色衝突的專業倫理與自我要求,在台灣社會恐怕還有非常、非常長遠的路要走。到底要到什麼時候大家才能理解:「利益衝突」其實跟是否公務員身分、是否任職政府機構,還有所謂的利益輸送或公務員貪瀆問題根本不同,它是任何專業人員為了維護專業公信力、避免職務角色混淆、客觀踐行專業任務的「專業倫理ABC」的問題。
能者多勞相反 在 主管都叫你呢?Yellow Corn(黃大米)身為一個資深主管 的推薦與評價
相反 的,如果屬下都很能幹,他就會爽死,因為他都不用做,功勞算你一份外,也會算他一份,這 ... 能者多勞,多勞才能當能者,這不是繞口令,是真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