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安慰劑效應
#生活中是否有很多安慰劑效應
一個典型的心理影響生理描述是——如果你相信自己是健康的,那麼你就會變得更健康,反之,如果你相信自己是不健康的,那麼你就會真的變得更不健康。
「安慰劑效應」就是建立在這樣的一種基礎之上的。
可是,這樣的描述有多正確呢?
這個星期解讀的是《安慰劑效應》(台版叫《心靈更勝藥物》),作者麗莎·蘭金(Lissa Rankin)是一位醫生,在職業生涯中逐漸發現到病人能否康復與心理狀況息息相關,儘管她所受的專業訓練並未深入介紹有關知識,她還是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考證,並嘗試補充醫療體系缺失的這一塊。
有關心理影響生理,我們先從擁有最多科學證據的「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在拉丁文是「我會感到愉悅」的意思)說起。
被騙了,所以更健康
你可能早已對「安慰劑效應」十分熟悉。
簡單來說,「安慰劑效應」指的是,當一個人被告知他將服用某個「擁有 X 效果的藥片」,但事實上卻被寄予了「安慰劑」(一般成分就只有糖的藥片),最後卻真的出現了 X 效果(例如,頭不再疼了),這類在沒有真的服用藥物的情況下,卻出類似藥物效果的現象,就叫做安慰劑效應。
蘭金在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例子:
《臨床研究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報導了另一位被嚴重噁心、嘔吐困擾的患者。醫學儀器測試結果顯示,她的胃收縮極其紊亂。
為此她拿到了一種神奇、強效的新藥,醫生向她保證,這種藥物對治療噁心絕對有效。幾分鐘後,她就不再感覺到噁心,儀器測試的胃收縮變得正常。但事實是,她的醫生說謊了。
所謂的強效新藥治療,實際上是讓她服用了催吐劑,相對於遏制噁心症狀,該藥物對於引起噁心嘔吐更加在行。
儘管服用催吐劑會使她的症狀加劇,但當這個飽受噁心折磨的患者認為她的病情能夠得到緩解時,她的噁心症狀和紊亂的胃收縮全都消失了。
當然,安慰劑效應不只是出現在個例: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刊登了一篇論文,該文章為整形外科醫師布魯斯·摩斯利(Bruce Moseley)醫生的專題報導,這位元外科醫生因能開展手術緩解患者的膝關節痛楚而得名。
為了證明自己膝關節手術的成效,他設計了精巧的對照試驗研究。試驗中的一組患者接受了摩斯利醫生的著名手術;另一組患者進行了精心設計的假手術,但他們對此毫不知情——手術過程中患者處於麻醉狀態,而且與真正的手術相同,假手術在對照組患者的同樣位置開有三個切口,並通過顯示器為他們播放其他人的預錄手術錄影。摩斯利醫生甚至在周圍濺水,以模仿膝關節灌洗操作的聲音,然後再對患者的膝蓋進行縫合。
正如預期,接受真正手術的患者中,有1/3感到膝蓋處的疼痛有所緩解。但真正令研究者震驚的是,接受假手術的對照組得到了同樣的結果。事實上,從某一方面來說,鑒於對照組患者在膝蓋處只有切口,而並沒有真正地遭受手術的創傷,接受假手術的對照組患者在膝關節處所受的痛苦很可能比接受真正手術的患者要小。
摩斯利醫生的患者怎樣看待研究的結果呢?正如一個得利於摩斯利醫生假手術的二戰老兵所說:「 手術是在兩年前做的,迄今為止,我再也沒有受到膝傷的困擾。現在我感到兩個膝蓋一樣正常。」
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相信身體得到有效治療的念頭已經足夠使生理病症產生切實的緩解。
我發現近半數的哮喘病人能夠通過假的吸入器或針灸治療使病情減輕,約四成的頭痛患者在服用安慰劑後能夠緩解病症,約一半的結腸炎患者在進行安慰性療法後病情好轉,安慰劑能夠使大多數的潰瘍患者減輕疼痛。
假針灸能夠為近五成的病人緩解潮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真正的針灸僅對1/4的患者有效。此外,多達四成的不孕患者在服用「安慰劑」助孕藥後成功懷孕。
事實上,與嗎啡相比,安慰劑對於鎮痛幾乎同樣有效。
說白了,就是部分病人會因為被騙了,所以變得健康。(誤)
由於安慰劑效應實在太顯著了,以致於科學家們不能選擇忽略它,大多數臨床實驗、社會科學實驗都必須把安慰劑效應考慮在內,並以此設計一個對照組——
如果實驗結果發現某藥物/某現象的效果大於安慰劑效應,該藥物/現象才算是獲得「證實」,否則,就只能算是一個「失敗品/錯誤假設」。安慰劑效應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另外,從上面我們還可以發現,一些並非出自於科學體系的療法(例如「針灸」)之所以能對人們產生療效,其實很大程度也是來自於安慰劑效應。儘管我們不否認其帶來的「效果是真的」,但這也讓人考慮到,我們或許不用被針刺也能獲得類似效果。
既然安慰劑效應的確存在,那麼它是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效果呢?
當然不是,從上面你可以看到,只有一部分的人在獲得安慰劑後獲得了治療效果,儘管這比例還挺高,但絕對算不上是萬靈藥。
我們換個問題——安慰劑是不是在任何疾病上都能獲得一定的效果呢?
例如,安慰劑對於癌症、心臟病發作、中風、肝功能衰竭、腎病、艾滋病這類「重症」,一樣能產生效果嗎?
對此,蘭金也做了許多調查,但在主流的科學研究成果上找不到相關證據,這可能是因為對患上這些疾病的患者給予安慰劑被認為是不人道的,對於這些疾病,新的治療方法通常會用來與已有的標準治療方法作對比,因此安慰劑對照組的證據缺失了。
但是,蘭金還是找到了「自然康復項目」(The Spontaneous Remisson Project)的線上資料系統,裡面記載了許多在醫療體系之外獲得康復的案例:
這個資料系統包括一個附詳細注釋的資料目錄,內容囊括了從超過800份期刊中摘錄的3500條參考文獻,還有對未能解釋的自然康復疾病案例的整理歸檔。
他們將自然康復定義為「疾病或癌症,在未經醫療治理,或治療手段被認為不能產生相應後果時,病症或腫瘤的完全或不完全消失」。
這份目錄包括了某些令人大吃一驚的案例:一個愛滋病陽性患者成功變為陰性;一位患有轉移性乳腺癌的女士原本在乳房、肺部以及股骨部位長有腫瘤,在未經任何治療的情況下自然康復;一位男士原本被血小板堵塞的冠狀動脈也成功不藥而愈;另一位男士的腦部動脈瘤消失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都是特例般的小樣本記錄,即使可以證實類似的事情真的發生過,但這類事情還會不會發生、如何發生、為什麼發生,這些案例是心理影響生理的結果,還是因為其他巧合,目前一概無法下定論。
但這至少可以帶出一個訊息,亦即就算是「絕症」也並非完全是「無法治愈」,只是科學家似乎還沒找到可持續重複這結果、且副作用低的方法。
儘管如此,蘭金還是找到一位研究同樣問題的哈佛大學博士 Dr. Kelly Turner。Dr. Turner走訪世界各地,研究那些獲得第四期癌症病患者卻在意料之外痊癒的患者,並總結了六個可能的治愈要素,其中有四項與心理有關,有興趣的可以看蘭金寫的這個貼子。
你可能會想,如果安慰劑能把部分病人、部分疾病給治好,那麼是否也存在把病人的健康搞砸的可能性呢?
有,這種現象就叫做「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拉丁文為「我會受害」的意思)。
作者:楊大輝
轉載自:4THINK.NET
肺腺癌第四期轉移腦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我們將連續至少三個禮拜,為所有的觀眾朋友的健康,跟你們應該接受的醫療權益,給予你們真正專業的知識。不要因為自己的健康陷入了危機,或是家屬的健康陷入了危機,成為不良醫院或不良醫師再次敲詐的對象,這樣的病人真的太可憐了。
今年諾貝爾生醫獎正式頒給了免疫療法,但什麼樣的醫院可以進行免疫療法,免疫療法在什麼狀況裡頭患者才應該接受,而他是不是一個副作用很大的一個療法?什麼樣的情況裡頭,當你接受免疫療法的時候,你可以避免這些副作用,免於你還沒有死於癌症末期,你就因為免疫療法的副作用而不幸的往生。
這是我們接下來為大家報導的幾個議題,我們先從幾個個案開始,讓大家瞭解其實免疫療法本身充滿了各種的危險,但也充滿了希望,未來其實整個癌症的治療將走向免疫療法 細胞療法 標靶療法,還有質子療法等等,這整個專題裡頭,我們將採訪中國醫藥大學,他在這個領域裡頭和美國最著名的癌症中心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在許多的交流裡頭是唯一台灣和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的最重要的醫院。
另外我們也特別採訪了即將落成試營運的台大癌症醫院,台大癌症醫院是在台大前任的校長楊泮池費盡心血,在永齡基金會的創辦人也就是鴻海的董事長郭台銘慷慨捐贈150億台幣成立的。他的方式就是比照美國的安德森癌症中心。那麼接著我們也會為大家採訪長庚的質子中心。我們希望能夠瞭解各個台灣的幾大醫院,他們的整體免疫療法以及癌症的相關療法,給大家的各種勸告。
我們先來看一些病患,當他們接受免疫療法,或是面臨癌症的末期的時刻,他們的困境,他們所面臨的危險。
{內文}
== 案例A 腦癌患者 ==注射免疫新藥 陷入昏迷
第一個真實案例發生在一位台灣優秀的醫者身上,台大醫學系畢業後,他繼續深造 獲得美國哈佛醫學博士。
然而 他被宣布罹患幾乎是絕症的腦癌時,一位閱覽過無數患者案例的白袍醫者,同樣也得經歷,癌症患者的無奈和茫然。主治醫師告訴他想存活,他只能進行免疫療法。
當他躺在病床上準備要被注射免疫藥物時,他只知道 他要被注射的是"新藥",因此免費,而且此"新藥"是免疫藥物中當紅的PD-1抑制劑。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即將被注射的免疫藥物,只在臨床試驗第二期,僅有約8位患者測試過這個藥物,他同樣不知道的是,這個紐約州小藥廠 編號2810的藥物,合約書上寫明"已有五人因施打此藥死亡",主治醫師也沒有告知他,抑制PD1的藥物早有穩定的已上市藥物,包括2018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本庶佑和小野藥廠開發的Nivolumab,以及默沙東藥廠生產的Keydruda。
你怪他怎麼不把一切都了解了才進開刀房嗎?那麼我們可能忘了,當你處在罹癌的晴天霹靂時,我們很難會去看治療藥物的合約書,我們只會全然相信醫生,包括一位哈佛醫學院博士。有些人 死於癌症,但有些人是死於醫生的無良。
完成注射後,這位A醫師全身顫抖 劇痛,一天後陷入昏迷,慢慢醒來後又神智不清 ,甚至痛苦到失去求生意志。免疫新藥可以救人 也可以殺人,而這個讓他差點致命的藥物,外傳也有台灣醫療機構使用過。
== 案例B 肺腺癌患者 == 棄高價免疫細胞療法 改傳統化療 抗癌成功
第二個真實故事 他罹患的是肺腺癌。
醫生告訴他"你罹患的是罕見突變肺腺癌",建議他直接跳過傳統性療法(手術.化療.放療),進行免疫細胞療法才有機會延長存活期。院方開出的免疫細胞療法,價格高到他必須先賣掉房子才有錢進行治療。他只好尋求另一位醫師建議,先進行傳統化療,而且這是健保給付的醫療,結果這個原來的醫生口中"恐怕是無效的治療法",卻讓他的腫瘤 成功由大縮小,也且他不必負債。
== 案例C 肝癌患者 == 注射幹細胞 抗癌失敗死亡
第三位癌症患者C,醫生告訴他 罹患了肝癌。
台灣衛福部九月正式公佈「特管辦法」開放了六項細胞治療技術,但無助和恐慌下,他實在分不清楚免疫細胞治療和幹細胞的差別。於是他在朋友介紹下,走入一家診所,聽信了診所"幹細胞加上NK細胞能解癌症"的宣傳,決定以此治療自己的末期肝癌,結果他花了上百萬,體內的癌細胞卻不到三個月就全面擴散,最終很快的離世。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現在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幹細胞的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出來的產品,免疫細胞現在有了,幹細胞現在還沒有,大家全部在做人體實驗當中,所以(幹細胞在醫療上)未知數
中國醫大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亦是台灣研究腦癌免疫細胞療法的先驅,對<文茜世界周報>採訪團隊解釋,幹細胞研究未來可能很重要,但目前仍未完全成熟,在人類還沒學會控制幹細胞的相關功能時,並不適合就大膽的拿幹細胞來治療癌症。周德陽說明,目前幹細胞的功能 主要並非來對付癌症,而是在對付中風 心肌梗塞 帕金森等疾病上。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幹細胞)真正打進去心臟的話,它其實不是真正發展成幹細胞,它只是利用幹細胞一些分泌的誘導因子,讓我們自己旁邊的細胞 發展增加而已,腦部也是一樣,(注射幹細胞後)它沒有發展成神經細胞,它只是誘發旁邊的神經細胞長多一點來修補
人類的癌症新療法,使醫療科技出現革命性的改變,也改變了醫者對於治療癌症的方法和觀念。然而這三個真實案例更反映出,從一般民眾到醫界對於治癌新療法,不是懂得太少而「誤入歧途」,就是在資訊混亂中,葬送了寶貴的健康甚至生命,這個現象震撼的敲響了醫界警鐘,也敲醒了我們媒體工作者,決定以一系列專業報導 幫助癌症病患和家屬。
[癌症有四大治療方式]:
一. 傳統療法:手術 化學藥物治療
二. 放射線治療:傳統X光放療 伽瑪刀/電腦刀/螺旋刀 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
三. 標靶治療
四. 免疫細胞治療
傳統療法包括手術及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則包括傳統X光放療 伽瑪刀 電腦刀 螺旋刀等則屬於新一代的進階X光放射治療技術,其中最先進的 屬質子治療和重粒子治療,能將光束抵達癌組織才放射能量,特性是精準且副作用較低。而約5年前出現第一瓶免疫新藥後,如今"免疫細胞治療",更被認為是解開癌症治療的秘密鑰匙。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我大概在10年前就想到細胞療法,那時候還是在很多在動物實驗當中,我覺得免疫細胞是最自然的,現在所有的化療 放射治療 開刀都還是有傷害的,利用免疫細胞去抑制癌細胞,人類本來就可以到2013年以後,
台灣神經外科權威周德陽教授笑稱自己在學生時代,聽聞老師講免疫療法時就產生極大興趣,並在10多年前就在手術與治療之外,投入大量時間在研究室,鑽研免疫療法。
[免疫細胞治療分四大類]:
1.NK 2.CIK
3.樹突細胞DC
4.CAR-T
*(NK和CIK缺點:難以找到癌細胞目標)
周德陽仔細的告訴採訪團隊,<免疫細胞治療>大致分成四種。包括最低階的NK以及第二種 再從NK培養出來的CIK,但NK及CIK的缺點是欠缺免疫細胞療法中的「導航系統」,亦即病人注射後難以找到癌細胞的目標。第三種是具有「導航系統」的樹突細胞DC,一種從腫瘤抗原淬取出來,間接訓練自體本身的免疫T細胞,去追捕並殺死癌細胞的療法,第四種是更高技術的CAR-T,從患者的體內抽取出血液,在實驗室裡從中挑選出T細胞,再於T細胞上裝上特殊的蛋白,蛋白內鍵能識別腫瘤的編碼,於是T細胞好像裝上"彈頭"一般,再輸回病人體內對抗癌症。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CAR-T是很有效打下去的話 80%癌細胞就殺死了,可是他有一些副作用太強,會造成免疫力的增強太厲害,會攻擊到不應該攻擊的器官,現在CAR-T最大的問題在這裡,可是它很清楚 它是一個希望,未來癌症的希望可能還是在CAR-T
另一個問題是細胞療法中的DC和CAR-T,都必須自病患自體血液中抽出後,在具備一定規格的實驗室GTP或GMP內,才能製作為專殺癌細胞的殺手,再回輸體內對抗癌症,因此若不是醫學中心的實驗室 恐怕難以做到。
而若是委外製作,也要小心委外單位是哪裡,私人生物科技公司是否具有通過認證的實驗室,有的生技公司宣稱送到日本,問題是 患者根本無從查證,也有過程中污染的可能性。
換句話說,癌症的治療方法日新月異,但令人痛心與不忍的是,癌末患者成為誇大不實免疫療法下犧牲者的亂象,也正遍地開花的發生在台灣。周德陽建議多管齊下 ,仍是當前治療癌症最好的辦法。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免疫治療沒有排除傳統治療,所以 免疫治療可以當作是一個附加的,附加的治療就是你是"ADD ON",那這樣的話,病人堆成治療的保障,理論上現在認為說,這兩個加成(傳統治療+免疫治療),反而會更好,就是比兩個單獨用還好,現在目前醫學上的報告 都是這樣講
[案例]:何小姐/乳癌患者 以手術.放療.免疫疫苗療法治療
何小姐就是多管齊下,勇敢又成功的打了一場抗癌仗的戰士。7年前這位才剛40歲出頭,美麗又瀟灑的新銳企業女性,忽然發現自己罹患乳癌初期。
(何小姐\曾罹患乳癌患者)
剛開始是因為 覺得會痛,那種痛和平常的痛不一樣,它就是偶爾會痛,好像東西會抓住那種痛
她用一貫的瀟灑 沒有難過太久,2011年3月確診右側乳房罹癌後,立刻手術切除1.3公分的腫瘤,4月 進行抗賀爾蒙的治療。我們不知道,當一位女人得多堅強。當治療才剛告一段落,醫師發現她的身體再度出現了警訊。
(劉良智\中醫大外科主任)
在尾底骨的地方有一些明顯的訊號,今天會再出現變異性,再出現轉移的狀況,一定是她原本的細胞出現了變異,或者是 她原本的細胞,逃脫她原本治療的控制,所以我們覺得在它轉移了之後,應該除了做傳統治療以外,還要再用免疫細胞治療,去加強它癌症控制的那個部分
醫療團隊當機立斷,以CIK(免疫細胞殺傷腫瘤細胞)+DC(樹突細胞)的細胞療法,抽取出何小姐的血液,透過細胞激化讓免疫T細胞變成殺手細胞,再打回體內裂解或殺死腫瘤細胞。過去,傳統的手術化療與放療不足以幫助人體抗癌時,人類只能驚駭而絕望的走向死亡深淵,如今,免疫細胞療法似乎成為一群特種精銳部隊,幫忙人體打贏棘手的深淵。
(何小姐\乳癌患者)
我的長輩都這麼跟我講,啊你怎麼去想這個(免疫療法),你就照舊的方法去治療就好了嘛,我有除了傳統 又有這個(免疫療法)治療,我反而覺得這是我自己的東西,然後這個團隊是我信任的,而且它不是坊間開業醫或是什麼隨便的儀器弄的
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想要 一個完整的軀殼。何小姐在專業醫療團隊的幫助下,幸運的打贏了很多女性因此倒下的硬仗,而且五年來沒有復發,但許多癌末患者一旦無常臨頭,卻淪為醫療白老鼠。
台灣衛福部今年九月正式發布「特管辦法」期能整治亂象,將細胞治療技術透明化,並且要求醫療機構進行細胞治療時,需名列治療方式 費用及收費方式等等,再上報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核准,以防堵過去細胞療法動輒數百萬,甚至千萬的坑人案例。
<文茜世界周報>團隊關注"癌症突破性療法"的議題,特別走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它與拿下了2018諾貝爾生醫獎 世界最頂尖癌症中心<美國MD Anderson>密切合作多年,亦是MD Anderson唯一在台灣的姊妹醫院。
(蔡長海\中國醫大董事長 亞洲大學創辦人)
以往我們的觀念癌症是絕症,它現在因為細胞免疫療法的發明,它現在已經是把癌症變成絕症變成"慢性病",所以它的細胞免疫療法,它其實是有特異性 而且整體(特異性)就是它可以辨識特異性的抗原,然後來殺癌症細胞(持續性),因為它是有記憶力的,或許在人體裡面 可以活比較長,它可以持續殺其他的癌症細胞,但是不會傷害正常的細胞(整體性)就是因為持續在病人體內,所以癌症比較不會轉移和復發,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治療
(趙坤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 MD Anderson教授)
整個醫療教育體系來講,我想在未來幾年會有一個比較大的革命,因為細胞治療的部分,在過去 在傳統理論中都還沒有這一段,這一部分一定會有很多的涉及,不只是IMRT(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謝謝喔 還有放射計算,接下去還有那麼多的粒子,還有質子 還有氦 還有碳元素,還有現在的中子捕獲治療,還有這些的新的東西,這些新的東西未來有可能就是突破的一個新的契機
台灣的癌末病人正承受著錯誤或昂貴不合理的醫療嗎?建立一個正確的免疫療法知識,這是我們深切的期望。
肺腺癌第四期轉移腦部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大家行有餘力的話,或許可以幫幫這一對父子
這位爸爸患有第四期的肺腺癌,腦部已經出現轉移。因為單親要獨立撫養一位11歲的孩子,但是本來經營的檳榔攤已經因為身體狀況而轉售,生活有困難。
同為父母,看到這樣的故事,尤其是期盼父親痊癒,陪他一起釣魚那一段,挺令人揪心。如果大家行有餘力的話,也可以幫一下這一對父子度過難關。
基金會編號:A4509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每日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我要捐款】https://tw.appledaily.com/charity/paymethod
原文連結: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0910/38121375/
肺腺癌第四期轉移腦部 在 LVNG生活肺更好- Posts 的推薦與評價
肺癌 常年居台灣十大癌症,第三期肺癌代表局部晚期、腫瘤還沒有遠處轉移或是器官 ... 或肋骨;而轉移到遠處其他部位,最容易轉移到骨骼、肝臟、腦部、及腎上腺等器官。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