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桃園市中壢區傳出一起家暴毆打女童致死案。40歲謝姓男子疑因3歲女兒不聽話、說謊等,竟用「不求人」、甩巴掌方式,毆打女童直至全身瘀青,謝男6日凌晨發現女兒呼吸發生異樣,隨即送醫急救,但到院前已無生命徵象。
■女友竟認為正常管教
警方清晨6點左右接獲醫院通報,隨即到醫院帶回謝男偵訊。警方調查,謝男與其同住女友在醫院時情緒相當鎮定,一語不發。警訊時謝男供稱,兩天前因為女兒不聽話、說謊等行為加以管教,並強調「僅動手1、2次而已,沒想到會這麼嚴重」。被列為關係人的謝男女友,認為只是「正常管教」,所以沒有勸阻[1]。
■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兒虐案通報中,約有4成都是不當管教造成。專家建議,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且應注意自身情緒,可先深呼吸再跟孩子講道理。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林春燕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6年曾有一個全球的調查,發現2到4歲的幼童中,有75%受到經常性的暴力管教,呼籲國際政府能立法禁止體罰。林春燕簡任說,台灣的教育單位很早就有相關立法,禁止教育單位體罰學生,但在家長端,並沒有類似的立法。家長也普遍認為,孩子就是要管教才能避免做錯事。
但根據統計,保護司受理的兒虐案中,有約4成都是不當管教。林春燕簡任表示,家長的出發點是教養,但當孩子做錯事,家長可能一時情緒激昂,力道就失控。不當管教的方式包含甩巴掌、用水管、棍子等工具打小孩,可能造成孩子嚴重的身心靈創傷。
保護司建議,「教」孩子不應是「教訓」孩子,「教」是溫和堅定的溝通;「教訓」可能只是家長情緒的發洩。家長在面對孩子做錯事、需要給予教導時,應先深呼吸、平撫自身情緒,再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林奕萱醫師表示,根據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學會的資料,體罰可能造成孩子自尊低落、容易害怕家長或照顧者,也會認為「打人是被允許的行為」,有較高風險會霸凌其他小孩、有攻擊行為,或造成人格發展的一些狀況,如可能偷竊、虐待動物等,也可能比較容易憂鬱或焦躁[2]。
■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
若把兒童虐待界定視為從黑到白的光譜,屬於「黑色」的兒童虐待案例,像是家庭內的亂倫、照顧者吸毒酗酒無法戒斷、長期毆打孩子成重傷和致死等狀況。此類加害人多是患有精神或心理上疾病,需要專業協助治療,而所觸犯的犯罪行為則須負法律責任,認定為兒童虐待是無庸置疑的。
而光譜上灰色地帶通常是家長的「動機」不是加害兒童,發生的狀況往往是面對孩子難以掌控的脫序行為,因為缺乏育兒知能,加上情緒失控,導致責罰失手形成孩子身心上的傷害,其傷害程度符合兒虐指標,若結果是符合兒童虐待指標,沒有灰色地帶,但何以兒保單位要考量「動機」,而認為是不當管教?
許多慈祥有愛的父母,當孩子脫序哭鬧、無法溝通又遇到自己疲累缺乏耐心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地說能夠體諒兒虐父母崩潰的心理狀態了。當然若能夠用開玩笑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示理智還能控制自己,不會對孩子作出傷害的行為,而許多容易情緒失控出手過重變成管教過當的家長,多已是本身長期深陷婚姻失和、經濟壓力或缺乏社會資源等因素所致。
孩子「脫序」的原因,可能是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的環境,如:父母「跑路」,屢換居所而缺乏安全感、日常基本照顧,如:三餐不定,營養衛生不足的疏忽造成生理上不適、情感總是被冷漠對待,如:缺乏心理上的同理慰藉而沒有存在感;或是孩子本身有特殊狀況,如:過動傾向的孩子等,孩子最後只好用「脫序」來表達需求,但父母自己已無能量和能力了解孩子的需求。
針對明顯位於「黑色」地帶的兒虐案,完善的兒童保護制度一定會評估人身安全,立刻安置受虐兒童,安排寄養家庭或育幼機構提供適當的照顧,以修復心中的創傷[3]。
■父母親應如何區分合理管教與身心虐待?
▸「管教」指的是以正向、支持的方式示範或告訴子女其應有之行為。
▸「虐待」則是以憤怒、負向的方式對待孩子。
▸「管教」是父母與子女均知道管教的原因及其行為的結果為何。
▸「虐待」則是父母單向、強制的壓迫,子女無法知悉自己為何遭受不當之對待。
▸「管教」是出於協助子女學習自我負責需要、有合理管教原則(符合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發展)、並給予具體說明。
▸「虐待」則是出於父母自己的情緒需要、以不當的方式(如恐嚇威脅)、缺乏一致或合理的管教原則、未加說明。
▸「管教」是允許子女去練習父母所期望的行為,錯誤仍有更正的機會,所以子女可從中得到成長、學習。
▸「虐待」則是當子女有錯誤即會受到嚴苛的處罰,而讓子女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壞人",子女無法內化紀律,反與父母關係更為不信任與仇恨。
◉例如◉
▸(管教)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爸爸選擇帶著小明前往洗手間洗手並再次提醒飯前洗手的重要性。
▸(過當管教/虐待)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剛好爸媽又因家用衝突,爸爸隨即拿棍子責打小明的手腳,並不准小明吃飯,因為他沒洗手[4]。
■親權與懲戒權的行使界線
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根據媒體日前報導,一名「虎爸」因為不滿女兒表現不佳,接連以電蚊拍、皮帶或腳踹體罰,導致女兒受傷,最後被高雄地方法院以傷害罪判處1年有期徒刑。
民法第1084條第2項和1085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教養的權利義務,甚至可以在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然而,上述的報導為民法規定帶來一個問題:「父母對子女的懲戒和教養權是否有界限?」
基於父母的親權和懲戒權,父母可以在必要範圍內處罰未成年子女,只要處罰的原因和手段是在必要限度內,就算處罰造成子女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父母也可以阻卻違法。
但關鍵就在於「必要限度」,必要限度的標準,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探究。首先是懲戒的目的,懲戒必須是為了矯正、改善子女的不當行為。而不是出於矯正目的的處罰行為,就不能認為是必要的懲戒。例如為了發洩情緒而痛罵或痛打子女,就不是必要限度的懲戒。
其次,手段的強度也必須斟酌,一方面當然是處罰手段本身不能太過激烈,例如用水果刀割傷子女、把子女倒吊起來抽打,無論如何都是太超過了,當然不屬必要限度。另一方面,手段的強度也必須與懲戒原因相結合,懲戒原因愈瑣細,允許的手段就愈輕微。講白了,就是殺雞不能用牛刀,孩子上課睡過頭以及在學校犯錯被記過,這兩種情況所允許的懲戒手段當然有所不同。
■逾越界線懲戒的法律效果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父母確實有逾越必要限度的懲戒行為,會帶來什麼法律效果?如果父母對子女的過當懲戒已經達到刑法可以處罰的程度,父母就不能免於刑事處罰。包括傷害、強制、妨害自由等罪,都可能是伴隨著過當懲戒而來的罪名。甚至除了體罰之外,若父母對子女的辱罵和威脅過當,也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或恐嚇危安罪,而不能拿「管教小孩」為擋箭牌。
當然,對於子女的肉體或精神上處罰,也可能構成家暴。法院可以依聲請核發保護令,禁止父母繼續接近子女,或是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特別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兒少福利法),如果父母對子女不當管教情節嚴重,依據兒少福利法第56條規定,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可以緊急保護或安置小孩。
甚至如果經過主管機關評估後,認為孩子不適合繼續在原來的家庭裡生活,可以依據兒少福利法第71條,請求法院宣告停止父母的親權,如此一來,父母對子女就完全沒有保護教養或懲戒的權利[5]。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最初有什麼徵兆?背後又有什麼原因?
關於「兒虐」我們不斷地探究與反思,姑且不論兒虐事件背後的脈絡與原因,許多涉及毆打、羞辱、甚至殺子自殺等兒虐行為的家長,往往具有某些傳統的不當教養觀念,諸如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或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樣教就怎樣教!」、「孩子不聽話就要打」、「我只是恨鐵不成鋼,罵你是為你好」等種種的觀念下,不小心便頻頻以「愛」為名,合理化自己的情緒化打、罵行為,以「教養」為名,施行「恐嚇脅迫」教育。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的?也許最初只是家長偶發的情緒化教養行為,久而久之,它逐漸演變成一種慣性的過當教養方式,這些教養行為對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與陰影將隨著他的成長不斷累積,而我們更懼怕的是,當家長不當的教養行為演變得愈發嚴重,最後會否失手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我們相信,若要終結兒虐的發生,得從源頭做起,例如:近幾年「兒福聯盟」的橘絲帶兒保運動,開始嘗試與家長探討親子教養議題,並推動「不打不罵」的溫柔教養主張。提醒家長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與內心陰影,鼓勵家長們應多以尊重、傾聽、陪伴的方式,逐漸建立起與孩子理性溝通的良好互動關係,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覺察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後,再和孩子進行理性的溝通,以及若不小心做出懊悔的教養行為時,能勇於向孩子認錯等等教養觀念。
讓孩子理解父母也是凡人,偶爾也會犯錯,但能勇於認錯,做為最好的身教典範。讓孩子理解你尊重他的想法,也很努力想與他溝通,因為你愛他,所以願意好好跟他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中時新聞網)「狠父不求人怒毆 打死3歲女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07000405-260106?chdtv
[2](TVBS 新聞)「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專家: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https://news.tvbs.com.tw/life/1124374
[3]「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https://www.cgmh.org.tw/cgmn/cgmn_file/1803011.pdf
[4](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區分管教與虐待」:https://www.dvp.ntpc.gov.tw/home.jsp?id=4fae2e3470ce3aca
[5](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6783
[6](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從兒虐談到教養】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挽救無辜的孩子?:https://orange.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123
➤➤照片
(關鍵評論)「《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大錯誤信念」: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38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兒虐 #兒童虐待 #不當教養 #不當管教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氣專家羅寶鴻結合教養金三角「薩提爾、蒙特梭利、阿德勒」精髓,帶你安頓自我,看見孩子「沒規矩」背後的原因,用正向教養教出好規矩。【羅寶鴻的安定教養課】→https://cplink.co/Onn8yQwV 在育兒的過程中,你的內心是否有過以下吶喊…… 「寶貝吃飯超級無敵慢,佩佩豬都演完了還剩半碗...
「育兒觀念衝突」的推薦目錄:
- 關於育兒觀念衝突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育兒觀念衝突 在 狗狗的廢柴人妻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育兒觀念衝突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育兒觀念衝突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育兒觀念衝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育兒觀念衝突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育兒觀念衝突 在 [寶寶] 很難溝通的育兒觀念-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育兒觀念衝突 在 長輩四種錯誤帶孩子的方式,爸媽一定要制止!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育兒觀念衝突 在 『當親子教養出現衝突時該怎麼辦?』#Pro好醫大聯盟 的評價
- 關於育兒觀念衝突 在 長輩四種錯誤帶孩子的方式,爸媽一定要制止!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育兒觀念衝突 在 Re: [寶寶] 育兒觀念衝突- BabyMother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育兒觀念衝突 在 [寶寶] 著涼及長輩育兒衝突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育兒觀念衝突 在 台灣爛駕駛習慣,紐西蘭認證(第3頁) - Mobile01 的評價
育兒觀念衝突 在 狗狗的廢柴人妻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臉書上被滿滿的開學照洗版,看得我心情複雜,想開粉絲頁來訴苦碎念一番,卻發現這個粉專從七月到現在一篇文都沒有,就連最後一篇發文都只是分享廢片也不是自己寫的,才驚覺我真的很久沒來跟大家說說話。
五月份的疫情停課,全台所有家長都開始了與小孩搏鬥的日子,我也不例外,每天光平衡工作和育兒就耗盡我心力,成就感也一點一滴被榨乾,睡前除了追劇聊勝於無的滋潤一下枯萎靈魂,根本沒有任何生產力可以創作東西。
德州媽媽說的沒錯,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忍痛看著你的靈感流失,那些即使孩子大了,也回不來的靈光一現。每天重複性、碎片化的生活節奏,讓人很難再靜下心來聽聽自己想說什麼,甚至將它化為文字。
一定會有人認為,你不是做不到,是太廢。抱歉,你是不是忘記這個粉專的名字?那些網路上可以每天一PO的部落客和網紅,我是真心佩服。現在的我連心心剛剛講出甚麼爆笑金句,要是沒有馬上記錄下來的話,等孩子睡著後早就全忘光。廢柴人妻變成廢柴媽媽,想必再過沒多久就要成為廢柴阿桑。
。
有件事沒跟大家說。9月1日開學日帶來的心酸與快樂,新聞上拍的溫馨畫面,父母矛盾狂喜的情緒,在今日跟我完全無關。因為心心,已經沒有學校可以讀哈哈哈哈哈哈。
事情是這樣的,在熬過兩個多月的疫情停課後,原本以為海闊天空的日子終於到來,8月初立刻把心心送去學校,離開校門的那天我就跟今天的家長們一樣,是跳著小鹿舞步離開的。剛去的兩天心心都滿正常,甚至頗為興奮,嘴巴雖然說不想去上課,但一臉就是期待看到同學,不時就會跟我叨念幾位比較熟的同學名字。
沒想到第一週都還沒結束,心心睡前開始出現崩潰大哭喊著不想上學的情況,即使請假讓她在家休息一天,狀況還是沒有緩解。第二週哭得更慘,無法上課也無法進食,哭到中午直接被園方通知帶回家,最後第二週都還沒過完,園長便很委婉的請我帶心心回家,希望「讓她休息一陣子」。
之後又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節,細節就不多說了,最後連學校都宣布關閉,心心終於可以跟她不喜歡的地方徹底說再見了。換句話說,我又回到一年前在家全職育兒的日子,只是現在我必須繼續兼顧工作和育兒,而且還得認真思考,這中斷的學前教育該如何繼續進行。是要繼續找幼兒園?還是乾脆嘗試體制外的教育路線?有了第一次不怎麼愉快收場的嘗試後,下一步的選擇我想要特別慎重些。
。
喔不過,從疫情停課到最後被退學,這將近三個月的日子,在育兒路上我確實獲得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我決定把育兒書都燒了賣了。我不想否定所有的育兒書,但我很肯定我目前買的閱讀過的那些育兒書,都只能帶給我一些皮毛想像。一旦面對真實戰場上的對峙、談判,要如何順著孩子的毛隨機應變,最後還是都得仰賴父母對孩子的細膩觀察。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我夠不夠站在孩子角度上著想?所謂為孩子著想,是真的為他好還是只想滿足他的劣根性?
當然,如果這些問題都已經參透的話,育兒書也早就不用了。
我不敢自詡甚麼教育專家,但我知道我再也不能繼續讓那些所謂的專家混亂我的判斷力。太多的正向教養學派和以「愛」為名的觀點,讓我在面對心心時反而越教越糟。細膩敏感反應過快的心心不適合這種給了A會期待產生B的教養公式,相反的,她還會故意回饋你一堆外星密碼,讓你不知從何糾正起,只能乾瞪眼氣孩子也氣自己。這三個月的多次衝突,最後終於讓我認清這一點。
朋友問我說對於這次心心無法再去學校的戲劇性發展好像滿淡定的,不像以前一定會唉爸叫母哭天喊地。我想了想,或許是因為我終於認知到目前社會上體制內的主流教養方式,並不完全適合我們吧。從前那種想依賴別人(老師)的心情,已經越來越淡薄,反之是育兒還是靠自己最實在的認命感,讓我願意老老實實面對自己的錯誤觀念,重新檢視自己到底想帶給孩子甚麼東西,調整節奏。
這條路我才剛開始,也沒甚麼可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想跟大家說說我的近況而已,文章讀到這裡,也算是真愛了吧。
育兒觀念衝突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陣子聽友人訴說夫妻教養不同步常吵架,像是體罰孩子~老公很容易無論大小事都體罰,而老婆反對體罰(但是會言語大聲)
我知道有一些人就算曾經被體罰過,現在仍然選擇體罰孩子,是理解小時候做錯事被體罰後學會的經驗,也許過程不開心~但長大後回想會覺得自己皮蛋罪有應得。
#除非你有意識的覺知不然只會重蹈覆轍
要不要體罰孩子是每個家裡的課題,只要規矩訂下,在合理的限度內都是家裡的決定,無關對錯。
#家庭和樂永遠是第一順位
【面對的勇氣】因為害怕孩子鬧,所以用威脅利誘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喪失讓孩子完整體驗的機會(無論好的壞的)
現在許多人提倡,父母親不該在孩子面前爭吵、不該處罰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陰影。
🔸實際上,這兩點你都做不到~我們仍然會不經意的被孩子發現爭吵,也可能會有情緒失控打罵孩子的時刻。
一秒就後悔了。
怎麼辦?
搞半天,許多新穎教養觀念都有其「非意圖的後果」
大家都聽過,孩子目睹父母親吵架會心靈受創~吵的越兇狠越嚴重。
但是普通的雙親爭執會有何影響呢?
🌟小孩對父母關係品質超級敏感,父母之間的關係好壞甚至比親子關係本身還要大。
📌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的馬克 康明斯博士做了這個研究:
1/3的孩子在目睹完衝突後會展現攻擊傾向,但是~如果讓孩子看到完整的吵架過程最後「言歸於好」則降低成4%!
🔸孩子如果看到事情圓滿解決~心情便會平靜下來。
也就是說,父母親吵一半暫停,避開孩子再吵,對孩子來說可能更糟糕!如果忘了跟孩子說「沒事了~已經有結果了」尤其糟!
🔸康明斯博士還發現,就算父母親背著孩子吵架,小孩就算看不到~仍然能察覺父母親有吵過架,儘管不知道原因為何。
🌟在衝突不會一發不可收拾,沒有口出惡言,最後會言歸於好(出自真心非假裝)的情況下👉讓孩子看到有建設性的衝突是有益的,小孩從中學習到解決衝突之道,學會如何妥協與和解。
再來聊聊所謂處罰。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後果是必需的(自然後果/邏輯後果)
所謂的邏輯後果(無法讓孩子自然承受)就是由我們設立合理的處罰。
🌟許多人擔心處罰會傷孩子的「心」我說你「不一致的態度」才傷孩子的心。
📌有個有趣的實驗👉慣用體罰的黑人家庭跟提倡愛的教育不到最後不處罰的白人家庭,竟然是白人小孩更有攻擊性!
🔸原來重點在於「態度」及體罰的孩子被貼上什麼「標籤」~
在能接受體罰的黑人世界裡,犯錯被體罰是正常的事,下次不再犯就好了,孩子也會覺得犯錯被處罰很正常。
但在白人世界中,體罰是一種不能說的禁忌,必須等孩子犯下天大錯誤父母怒氣爆表才會失控體罰孩子。
🔸讓孩子接受到隱性訊息:你怎麼會做出這麼壞的事,怎麼能不給你特別的處罰。
這時候體罰對小孩是一種喪生原地位的標籤。
🌟體罰未對孩子造成負面反應,正因為體罰的「理所當然」。
大部分人成長過程都有被合理處罰的經驗,甚至有部分情況還會「感謝被處罰」得以回到正途。
以上兩件事情雖然是不同的案例,但都指出讓孩子完整體驗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對事不對人,只要細心努力處理結局終會圓滿。
無論大人小孩都不可能不犯錯,讓孩子知道就算是父母親也會犯錯,做錯是正常的~只要修正就好。
不會因此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質疑自己值不值得愛。
🔸輕盈多一點綠拿鐵:https://pse.is/3m3d2g
🔸Trixie輕便可機洗後背包:https://pse.is/3k99em
🔸主動式防護去去病毒走:https://pse.is/3lz7v6
🔸Irobot掃地/拖地機器人王者:https://reurl.cc/ZG3RQ3
🔸日本食品團:https://reurl.cc/MA5YZ4
🔸康軒在蒙芽: https://gbf.tw/35hxy
📹跟大V讀康軒聊教養:https://fb.watch/7dbxTIpjB5/
✨康軒好朋友Kidsread點讀筆跟基本配件,需要的夥伴私訊蒙芽助理協助!
#好亮育兒日誌
#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恐嚇
育兒觀念衝突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人氣專家羅寶鴻結合教養金三角「薩提爾、蒙特梭利、阿德勒」精髓,帶你安頓自我,看見孩子「沒規矩」背後的原因,用正向教養教出好規矩。【羅寶鴻的安定教養課】→https://cplink.co/Onn8yQwV
在育兒的過程中,你的內心是否有過以下吶喊……
「寶貝吃飯超級無敵慢,佩佩豬都演完了還剩半碗飯!」
「兒子失控鬧起來可以超過一小時……然後,我也失控了QQ」
「孩子做事拖拉,我一直叫一直叫,叫到都厭世了他還不動如山!」
「專家都說要溫柔且堅定,但我常常破功,是我修行不夠嗎?」
「我快沒耐心的時候請老公接手,結果他罵的比我更兇!怎麼辦?」
人氣教養專家羅寶鴻第一門線上課程,集結3大學派+20年幼教經驗+100場以上講座精華,透過影像教學示範親子互動方式,讓你優雅養出孩子正向人格!
⭐課程亮點1:融合教養金三角,一門課傳授20年幼教精華
不同教養學派各有優勢!擁有20年幼教經驗的羅寶鴻老師,結合「蒙特梭利x阿德勒x薩提爾」三大學派精髓,帶你安頓自我,看見孩子「沒規矩」背後的原因,用正向教養教出好規矩。
⭐課程亮點2:直指6種育兒困境,生動展演親子對話歷程
人稱「教養界郭富城」的寶鴻老師,8個單元親自示範與孩子對話的「說什麼」與「怎麼說」精髓:生動展演「孩子吃飯慢、不睡覺、哭鬧、沒禮貌⋯⋯」等惱人情境,一次掌握與孩子溝通的言詞、表情、態度與對話節奏。反覆觀看,多次練習,你也可以是溫柔又堅定的父母。
⭐課程亮點3:照顧自我情緒的6種練習,朝優雅育兒之路邁進
終結3秒爆氣的親子關係,就從覺察自我的內心開始!6個情緒修復練習──
積極暫停、靜心練習、3A情緒急救、3R修復關係、減少打罵、肯定自己,育兒的日常,也能保有優雅與自信。
📍講師簡介
本課程講師羅寶鴻,一個七歲男孩的爸爸,從不把育兒工作全託付給太太的他,透過陪伴孩子的親身經驗,不但印證了蒙特梭利教養理論的深奧,更將阿德勒正向教養與薩提爾模式融入他的日常。
除了專業的訓練外,他也有二十年的幼兒教育經驗,舉行過數百場演講與工作坊。他在幼教領域的耕耘、溫暖與耐心的回應家長提問,獲得許多家長的肯定與信賴。
寶鴻老師自二○一七年開始出版了兩本暢銷書,銷售近五萬本。書中內容條理分明,一字一句溫柔卻充滿力量,是讀者「要隨時拿出來反覆翻看」的教養與心靈指南。
📍課程章節
第一章 前言
單元1 前言
第二章 教孩子:教養實戰示範篇
單元1 吃飯慢吞吞 X 正向語言
單元2 不想睡覺 X 讀懂身心發展
單元3 哭鬧一 X 用語言辨識感受
單元4 哭鬧二 X 自由與紀律教養六大重點
單元5 哭鬧三 X 自由與紀律教養六大重點
單元6 堅持固執 X 自由與紀律教養六大重點
單元7 拖拉被動 X 每日作息表
單元8 沒有禮貌 X 和善且堅定
第三章 愛自己:爸媽情緒安定篇
單元1 積極暫停區
單元2 三A情緒急救
單元3 靜心練習說明
單元4 靜心練習
單元5 為何要減少打罵教育
單元6 修復關係三R
單元7 如何肯定自己
第四章 結語
單元1 結語
📍課程規格
單元數:17堂課
課程總長:200-210分鐘
📍課程適用對象
✔ 家有0~6歲寶貝的家長或祖父母
✔ 想為育兒提前做功課的認真準爸媽
✔ 天天跟小孩相處的幼教工作者
✔ 看完書還想要看示範的忠實讀者
✔ 總是跟羅老師活動擦身而過的頭號粉絲
📍課程效益
✔ 當孩子有狀況時,先看到他的內在發展需求
✔ 減少打罵,用正向教養原則回應孩子各種狀況
✔ 透過練習,學會安頓自我的方法
✔ 在育兒的日常中平心靜氣,保持優雅與淡定
✔ 就算無法做到完美,也能欣賞自己的努力
📍推薦人
台大臨床醫學博士&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 黃瑽寧
育兒顧問 大樹老師
看了書,最重要的是演練,持續練習,才會慢慢成為你的實用工具。羅寶鴻老師很貼心,結合他兩本書的菁華,把一些重要的觀念和技巧,透過實際的案例,帶領讀者一次又一次,跟著線上課程重複練習。
一如羅老師新書書名「安定教養學」,羅老師的線上課程給人一種安定感,
讓讀者學到方法,也慢慢把自己的心安定下來。
資深蒙特梭利幼兒園園長 何翩翩
其實只要開始聽到羅老師的聲音、看到他的肢體語言,就已經可以感受到那股在教養孩子時,最需要的安定力量。這次不但可以學習到有效的教養實戰技巧,更可以親身感受到羅老師最溫暖又堅定的提醒,這樣的課程影片不帶回家反覆溫習就太可惜啦!
廣播金鐘最佳主持人&暖男煮父 蔣偉文
認識羅寶鴻超過25年,很幸運的在我學習當好爸爸角色的路上,可以親身體驗、觀摩他的親子互動,學到不少正向教養心法,受益良多,進而邀請他成為蔣公廚房的親子專家來賓,受到各界極大的迴響!
現在羅寶鴻老師開設線上課程了,真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羅寶鴻的安定教養課,不僅幫助家長理解、處理小孩的各種情緒,在面對教養挑戰時,也能從容不迫,因應自如,不僅安定小孩的心,也安定家長的心,讓我們懷抱著對孩子的愛,與孩子一同茁壯成長吧:)
資深新聞主播&飛碟電台節目主持人 蕭彤雯
如果要針對飛碟電台生活同樂會節目的聽眾進行票選:「你最喜歡的來賓是哪位?」我有把握前三名中,一定有寶鴻老師。每週二的『親親我的寶貝』單元,只要是寶鴻老師來,就會有很多媽媽高喊:「老師快救救我!我需要加持!」
『療癒系教養專家』,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寶鴻老師:有著溫暖的聲音,能撫慰媽媽們受創的心靈;有著帥氣的長相,能滿足媽媽們也需要有帥哥能看的視覺需求……最重要的是:簡單明瞭的教養建議及口訣,能讓家長容易記憶並且非常實用。綜合以上幾點,我實在太開心看到老師的線上課程啟動!絕對是值得收藏的課程。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愛孩子,就應該要在衝突下的教養,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寶鴻老師的線上課程,跳脫文字的約束,用穩定且磁性的聲線,示範在每個實際的親子狀況下如何去應對,讓在親子路上焦慮不安的你,獲得安定。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課】https://cplink.co/Onn8yQwV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育兒觀念衝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愛孫寶典:兩代父母教養兒孫,從此無代溝、關係更融洽!」新書介紹
訪問編輯:何喬
內容簡介:
女兒放心、媳婦安心、兒子貼心、
女婿孝心、親家自在
⊙活到老、學到老!當個稱職的阿公阿嬤
「恭喜!當阿公阿嬤了!」道賀聲響起,代表生命中即將多了一位與我們緊密相依的親人,可是,我們知道要如何當個稱職的阿公阿嬤嗎?
在少子化的世代,寶貝孫兒誕生之後,馬上得夾在經驗不足的年輕父母,和生活年代、價值觀都不一樣的祖父母之間,這兩組父母究竟該如何經營、如何溝通才能得到良性的循環?已成為當今一大課題。
為了避免不經意脫口而出的無心言語,傷害了彼此的關係,造成嫌隙、芥蒂,也為了避免鑽牛角尖,在心裡堆積不滿、憤怒、憂慮等負面情緒,確實有必要事先了解相處往來的溝通E,以及最新的育兒知識。
本書由家庭問題評論暨諮詢專家宮本真紀子領銜監修,她以專業與耐心傾聽排解家庭關係、育兒教養、心理醫療等等問題長達二十二年。因此,舉凡重男輕女觀念如何化解、幫媳婦坐月子如何不拘束、如何有技巧地指出子女錯誤的教養行為、隔代教養如何不再是兩代父母衝突的導火線、疼孫愛孫感到力不從心怎麼辦、孫兒病痛或意外發生時如何處置、如何讓過時的育孫知識再升級,以及慶祝賀兒孫等相關節日的想法表達和包禮金行情、生前想留給兒孫的金錢要怎麼給才恰當等等,甚至如何讓另一方的祖父母不覺得是局外人……,都提出了貼心的解答。
相信這本書可以當成「爸爸媽媽、阿公阿嬤這些以孩子為中心運轉的大人們,彼此相處往來時的禮儀指南」,也可以當成「翻轉傳統養育技能的迷你育嬰手冊」。
作者簡介:宮本真紀子
•家庭問題評論家、諮商師。
•1947年生,1970年畢業於津田塾大學美國研究科系。
•自1979年開始任職於雜誌社的電話諮商室,提供諮詢服務長達22年,受理過20,000件諮商案,問題橫跨家庭關係、醫療、心理、教育相關領域。
•目前為自由工作者,是散文家,也是家庭問題評論家,為報章雜誌的專欄執筆,並活躍於演講與電視節目的邀約。
•著有《團塊世代的育孫指南》(中央法規出版)、《燦爛的熟年》(東京新聞)等暢銷書。

育兒觀念衝突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訂閱「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Youtube頻道,更多實用好影音:https://cplink.co/nCRqbcL7
黃瑽寧醫師於籌備許久的新書《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中有兩個重要觀念與父母分享,其實都已經"明示"在書名中了,一個是「安心」,一個就是「無懼」。
如何讓孩子不懼怕自己,也能達到良好的教養目的?如果不用懲罰的方式,又要怎麼樣建立孩子好規矩呢?
這本書嘗試帶著爸媽思考,在育兒的十餘年過程中,父母如何面對那些或許是時代潮流,或許是孩子發展本身所帶來的衝擊:從帶養一個嬰幼兒,到如何幫助家庭手足相處;從嬰幼兒的帶養注意,到學齡兒童的人際關係、情緒或學習專注力;夫妻二人的分工;爸爸在育兒角色上可以 發揮的部分;3C產品對親職教養帶來的挑戰等,黃醫師都提供與分享了許多暖心的建議和方法。
邀請您一起《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在為人父母的過程中,與孩子一起成長,獲得最大的成就與快樂。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6690
■親子電商: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product/4953125
■金石堂: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s/basics.asp?kmcode=2014280227673
■誠品: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276712750194
■讀冊: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71868.html
腳本。企劃|林靈姝
拍攝。剪輯|陳威廷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育兒觀念衝突 在 長輩四種錯誤帶孩子的方式,爸媽一定要制止!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 幫忙帶小孩,但是隔代教養伴隨著兩代的觀念差異,常會引起家庭衝突,以下常見六種錯誤的帶孩子方式,一定要及時和長輩溝通! 嬰兒,育兒,親子教養. ... <看更多>
育兒觀念衝突 在 『當親子教養出現衝突時該怎麼辦?』#Pro好醫大聯盟 的推薦與評價
當親子教養出現 衝突 時該怎麼辦?』#Pro好醫大聯盟受訪: 精神科/陳姵蓉醫師孩子出生長大的過程中,教養 衝突 可能是每個家庭多少都會遇到的問題,尤其是與長輩間的 觀念 分歧, ... ... <看更多>
育兒觀念衝突 在 [寶寶] 很難溝通的育兒觀念-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小孩目前都是我自己帶
前陣子幫小孩買了費雪的叢林跳跳鞦韆,標示6m以上可玩
老公有時會拍照傳給婆婆
結果 我馬上收到長篇大論的說教文
說我這樣讓小孩坐跳跳鞦韆 會讓他骨盆,腳都變形
還跟我說 1歲多之後腳再著地走路比較好,否則骨骼會變形
我身旁一堆10-11個月就會走路的小孩
也有很多6-7個月就扶東西站起來
如果小孩硬要站起來,難道要把小孩綁起來嗎?
小孩躺哺乳枕也唸,
之前少量多餐餵奶也唸,說整天一直吃,小孩腸胃早晚壞掉
少量多餐是醫生講的
連小孩睡覺也唸,說一直給小孩睡 那時才2-3個月大時
真的很討厭出一張嘴,又自以為是
雖然知道要放空,可是老是接到一堆指導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7.91.17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50556455.A.1C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