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權影展 #活動快訊🎥
「現實生活中許多侵害人權的現象是隱而不見的,如何讓在主流論述支配下被邊緣化、被排斥,以及壓制的聲音真正地被聽到,是關注人權議題的重要途徑。」
國家人權博物館每年度舉辦「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精選國內外與人權議題相關的精彩影片,進行人權教育推廣。國際人權影展今(2021)年邁入第五年。每一年度選片期間,策展團隊深入討論影片之間的相互關聯、如何建立影展欲傳遞的人權觀點,都相當精彩且可貴。更重要的是,人權影展透過多元的選片視角,開發每一部電影討論人權相關議題的潛力。
⧔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線上影展|10.22~10.31
聚落放映|10.15~11.30
—————
🎥人權影展活動訊息🎥
兩場主題式講座、邀請三位領域專家,透過專題性的深入對談,以及親身走訪臺灣人權博物館現場,帶領觀眾進行人權教育的臨場洗禮;透過最根基的啟發與思辨,讓人權教育不再只是被遺忘的一堂課。
面對環境的永續與發展效益、人類歷史的記憶傳承,我們可以留給下一代什麼?
🎞教育推廣講座(一)何處是我家:土地正義不妥協🎞
時間|10月2日(六)14:00~15:30
講者|馬躍・比吼(Mayaw Biho)
主持|宋育成(府中15研究助理)
地點|光點台北,多功能藝文廳
報名|https://bit.ly/397rb5X
🎞教育推廣講座(二)人權解封:轉型正義不下課🎞
流程|10月9日(六)
13:30 ~ 15:00對談講座
15:20 ~ 16:20博物館導覽
與談|陳瑤華(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位學程教授)
關子尹(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學習中心
報名|https://bit.ly/3CdVK6x
🎞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線上選片指南🎞
時間|10月13日(三)20:00~21:30
講者|王君琦 ‧ 郭敏容(臺灣國際人權影展選片委員)
主持|蘇蔚婧(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統籌)
報名|https://bit.ly/3lYzBmc
直播平台|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臉書專頁
國家人權博物館 YouTube 頻道
—————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環境|#民主|#人權|#轉型正義 |
國家人權博物館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
㊯贊助Openbook,參與從台灣土地長出的原創文化
●了解更多:https://lihi1.com/QrPU4
●訂閱電子報: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同時也有3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3的網紅Daniel W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6/13 接棒的是時尚夢幻名人 魏如昀 Queen 🎉 魏如昀,是臺灣著名華語流行音樂創作女歌手,和姐姐魏如萱都是有才華的藝人,因參與歌唱選秀節目第二屆《超級星光大道》正式出道。2008 年推出首張個人音樂專輯《傻》。2010 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搖滾保母》,也推出首張個人 EP 專輯《77...
「聽不見的聲音電影」的推薦目錄:
- 關於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Daniel W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the 13 band / 拾參樂團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Oscar Ngan 顏昊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分享] 聽不見的距離- 看板Queer_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哈日劇- 剛看完《聲之形》了,好好看喔~千萬不要以為它是愛情 ... 的評價
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攝影137] 細說分鏡 Vol.14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89
🖍我所執著的,是隱藏在藝 術下,那些種種技術是如何決擇的故事
🖍故事,比起華麗的表象,更能吸引我的投入與專注
謝哲青在他最近的新書中,談到美國哲學家「華特、費學」,將人類的學名 Human Sapiens (智人),改為 Home Narrans (說故事的人),他的意思是處於資訊爆發、混亂的世界中,我們身處焦慮的時代下,總是想找著安生立命的社會位𠤤,依靠著我們心中相信的管道,無論是電視上的名嘴、還是網路上的網紅、意見領袖,或是功成名就的學者、政治家、企業家的一翻話,讓我們找到心靈上可以依靠的方向,因為上述這些人,在現今我們的社會中,是懂得如何化繁為簡、去無存菁並且用有力的表達方式,說出一套我們心中困境的出口 – 也就是透過「敘事」「說故事」的方式,將許多讓我們無解、擔憂的事情,化作「一切都有因果,同時也是趨吉避兇」。
🟥故事與說故事
會說故事的人,我真心覺得這些人的人生閱歷、經歷一定非常豐富,讓我們能超越時空,體驗到我們人生過去與現今無法置身的環境,越是很達得好,越能讓我們如臨現場。
🔹「故事」的呈現形式很多,口說故事、文字紙筆、圖像漫畫、動態影音等等,都是為了表達「故事」,而不同的媒體優缺長短也各有利弊,同樣的一套故事,會因表達形式的差異,產生與所謂的「原作」有著極大的落差,又特別是從小說改編成電影更常見這種狀況,族繁不及備載,大家心中一定有數,這裡也就不特別提,哪些小說改變成電影成為災難,或是變的更加出色。🔹
雖然我不大愛看小說,越厚、越多集的小說我更是離的越遠,而我偏愛影集、電影、短片來了解故事,少數我是因為電影拍的不錯,回頭去看小說的情況也是有的,雖然我知道有些電影與小說原著有所落差,但我會當作「這是另一份作品」方式來解讀它,再有興趣再多參考他人的心得比照一下。
最近,我更開始喜歡「10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讓我對一些從沒看過的電影,在短短時間下了解故事大綱與內容,這也不是最近才有,早在多年前的「古阿莫」就已經流行好一陣子,當然這種過於斷章取義的表現方式,自然無法讓人感受任何一部電影裡頭的醍醐味,但對於一些「有點興趣的電影,但沒有時間找來看」的我來說,偶爾看一看,當作消遺也是不錯,偶爾還會發現有趣的故事在裡頭。
「袁騰飛」Youtube 之前我很有興趣的一位「說書人」,可以把古今中外歷史講的活靈活現,怎麼同一件學生時期歷史考題,在他的嘴裡可以說出另一套觀點,足足吸引我的眼眼好幾分鐘不撇一眼,真的是蠻利害的說書人,只可惜一點,若要看他更精采、更完整的故事,那就要到另外的平台、加入會員、付費才能享受得到,我就少去他的頻道去追一追。
「老高」我想就不多說了,上百萬的訂閱人數,每集影片一推出,短短時間也有數萬人點擊觀賞,雖然有人批評他不過就是「會說話的內容農場」,也就是把別人的故事抄來變成自己的東西,確實我也這麼覺得,老高許多集談到的內容,我自己在很多地方也都看過、見過,無論是鄉野傳奇還是書本內容都有,但這點並不會折損我對老高的評價,因為能把 10 分鐘看完的故事,透過精彩的說書過程,搭配聲音、影片輔以說明,以及旁邊適時回應的小茉,更是讓 10 分鐘看完的故事,硬是說成 1 小時的節目,還不會讓你想要轉台,這點才是讓我覺得,老高真是個利害的說書人,不用透過多難的攝影、剪輯、打光等前製與後製技術,就能做到這樣子的成就,不簡單、不簡單。
到底是故事吸引著我們? 還是呈現方式讓我們願意停留下來? 還是必需二者兼具? 有沒有可能「呈現方式」讓故事更加生動重現,讓故事更加豐富? 也有沒有可能某些故事必需透過特定的呈現方法,才能讓我們更加溶入故事裡頭? 這些問題成為我最好奇的點
🟥照片與故事
前幾篇文章我提到,比起「照片的故事」,我更在意「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我覺得這是兩種不同的故事,前者迷人,後者讓人沉浸其中,若用小說、電影來比喻的話,精采的小說讓人打開視野,而作者的世界更是另一部作品,更加引起我的興趣。
參觀一些攝影展,或是經過一些攝影展出的場合,除了看看照片本身,底下的創作目的也是必需要要搭配一起看的,但如果作者在現場的話,與作者本身討論這些作品創作的過程,那更是精采。
🔹但絕大多數是沒有這個機會,我們最多參觀看看攝影展,甚至是「線上攝影展」更方便簡單,就算不是很有制度、規模、設計的線上攝影展,每天在看臉書各攝影社團裡,每個人分享作品,我們也可以視為一簡單的「線上攝影展」,但我覺得這樣子比較片段零碎,比較無法透過偶然看到的作品,就能了解一創作者真實創作的立場與心境,透過「實體的課程」,透過一創作者一連串作品創作心得分享,比較能讓在場各位,了解攝影、拍攝過程中,隱𫟖在照片、照片故事後的「故事」。🔹
正如我前篇提到,大多分享照片故事的「說書者」,我所見到的,絕大多僅是「描述照片現場發生的事情」,或是「心情分享 – 就是要這麼做就是好」等類似的說法,能聽到我希望得到的「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這樣機會並不多,如果一場 1 小時 20 張照片的分享會,能讓我聽到一張、二張,遠藏在照片裡頭更多的創作心路歷程,我就覺得「值得了」。
為何「照片故事後的故事」我更有興趣呢?
🔹因為「照片是記錄故事」,故事已經存在在那兒,已經是發生的事情,不會、也不容易改變,或是不再發生,就那麼一次,每一張照片故事就像是電影、小說讓我增廣見聞,絕對有的,但試著想一想,為何「故事就在那兒」,為何不會吸引我,或是更多人去拍? 不覺得這點比起「照片的故事」還要有趣嗎? 🔹
除了「已經發生存在的故事」,有的則是「創作一個故事」,但同樣的我會問作者「為何你會想拍這些故事」,而不會去太對「照片與其故事」琢磨太久,相同的邏輯我也會問自己「有些人會想創照這些故事,又為何我不想? 為何我覺得一些我自己創作的故事,別人覺得不有趣?」。
🔹我想得到暫時性的答案那就是「照片與其故事」一定與「攝影者、創作者」有一種神秘的連結與關係,才會讓我們與作品之間產生交集,這個交集才讓我更吸引我想去了解,希望進而發現隱藏在我心中沒發現的秘密,也就是更認識自己,了解為何我現在做的是什麼? 了解為何我喜歡、厭惡某些事物又是什麼原因。🔹
🟥攝影創作的取捨
用照片創作,背後的故事,無論是已經存在的故事,或是撰寫一個故事,而成就一張照片所需要的元素,依舊脫離不了那些攝影的基礎 – 曝光、構圖,每一個決定都影響這張照片的最後結果,那麼說說這張照片如何的創作 (How) 並不困難,而「創作目的」本身就是「Why」,這兩者的交集,我想就是「故事 Story」。
🔹比如說光圈大小直接影響景深表現,為何讓淺景深隱藏了部分事物,消失在主體前方、後方,不會無理由的隨意使用,當說明為何擇「大光圈」 (How),相信是背後有個原因 (Why),是為了眼不見為淨,淡化那些藏汙納垢的角落,或使得長年以來堆砌老舊的痕失消失在畫面中,使得觀看者判斷不出時間地點線索,讓這張照片遊走在過去與現在之間,簡單的觀念表達,這就是故事。🔹
光是一個變數,就有多種選擇,無論選擇為何,都是一個觀念的表達、都是一個故事,無分好壞,只有作者主觀的詮釋,以及觀者主觀多元的解讀,但若抱著更多一點問題,問著「為何選用的大光圈,讓部分線索消失是你這張照片故事的原因」,把問題再追問下去,就能更進一步深入創作者與故事之間的「連接」,而不會讓觀者停留在「看見作品、聽見故事」這層面,卻忘了「作者」在裡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個「說故事的人」,我想更了解這位「說故事的人」,而不僅於「照片的故事」就此滿足,通常那些「說故事的人的故事」,比起那華麗表像的作品,來得更有趣、更讓人有著深刻的記憶,再反過頭來看該作者的「創作作品與作品故事」,就能了解更多一些。
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要碰觸的話題
「你若是有考上警察吼,那就是菩薩有保佑啦。」
「最近這麼不順,應該要祭改一下。」
「沒事,老師不會生病,老師身後有天使護著。」
成長於佛、道混合的家庭,之後遇見身為基督徒的家教班老師,這類的對話在過去幾十年來不斷出現於耳際。
年紀還小的時候,內心會想,最好是都靠菩薩就好,自己都不用努力啦吼?
年紀稍長,內心總想,祭改一次也太貴了吧,到底真的假的啊?
隨著年紀增長,就徹底放棄與身邊的人在宗教與政治這兩個議題上進行任何討論。
#不知怎麼寫的心得
對於不玩恐怖遊戲也不看驚悚電影的我來說,最初是完全沒有考慮過要購買《返校》及《還願》的。
但忘了在什麼契機之下,透過 曼不經心的遊戲評論 The Casual Comments 與赤燭的某人結緣,只好硬著頭皮破完這兩款作品。
我記得自己上市當日就將《還願》給通關了。
由於過程太過感動,所以我馬上打開電腦敲下心得。
然後刪除。
敲下心得,然後刪除。
大約六個月後,各種圍繞著《還願》而生的紛擾逐漸落幕,我再度打開網頁,敲下心得。
然後刪除。
這款遊戲帶給我的感受很簡單,兩個字 - - 「觸動」
上一次讓自己有相同感受的遊戲是《Braid》,再上一次是容量僅有 2MB,由 Jason Rohrer 開發的《Passage》。
所以我真心想要推荐這款作品給身邊的所有人,無關政治,無關驚悚,我很想要讓朋友或家人理解自己在玩這款遊戲時所體驗到的那種,從內心最深處被刨挖出來的苦澀。
不過,若要談自己對於《還願》的體驗,又幾乎無可避免地得談到宗教、信仰、家庭與成長的經歷。
所以我每破完一次《還願》,就不斷地敲下數千字的感受,然後刪去。
再破一次《還願》,再咀嚼一次自己對於祖母、父親的情緒,然後刪去。
二十幾歲的時候,深怕世界聽不見自己的聲音,害怕網路上的人們看不見自己的行緒,所以極盡所能地透過鍵盤發出哀號與呻吟。
再過十餘年,那些悲鳴轉變為無聲的嘶啞。
最後發現,就像閱讀書本一樣,只能將這種獨一的體驗轉換為「孤獨」。
去年我在想,啊,這種無法讓你知道我到底有多感動的情緒叫孤獨。
而最近則在想,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孤獨,雖然和自己的孤獨的內容不同,但不一定比自己不孤獨。
#片尾曲或許聽了一千次
《還願》在懸疑的氛圍中開場,點著打火機,拖著在沉重的腳步,在回憶中的住家場景裡來回穿梭。
隨著遇見一次又一次的 Jump scare,情緒緊繃到了極點,我也罵了無數次的○林○,卻很快地被可愛的繪本給撫平了嘴角。
但很快地,又被迫皺著眉頭看完不忍卒賭的橋段。
轉瞬間,看著空無一人的場景,不知所措。
聽著無人回應的電話答鈴,緩步下樓。
每一步都比上一步要來得沉重。
我幾乎要放棄按下鍵盤。
站在門前,我已做好心理準備,這將會是我所見過最爛的遊戲結局。
但轉下門把的瞬間......
「草東沒有派對」的歌聲,讓我迎來前所未有的盈滿體驗。
猜中了開頭,卻料不到結尾。
我不知如何敘述在那之後 4 分鐘的體驗。
我感覺在那首歌播放的期間,自己流乾了一年份的眼淚。
在那之後我每天上班八小時都開著 Spotify 重複播放著那首片尾曲。
--
只夢到這裡
失望的人,這次沒能紅了眼眶
我們讓大海淹沒了嘴
享受著辛酸
紛亂的光線裡,我閉上眼去看...
--
聽著聽著,一年過去了。
我還是不知道怎麼介紹《還願》。
總之,亂寫一通囉。
但反正我是這麼想的......
「草東沒有派對」的歌曲,成就了《還願》最完美的落幕。
而《還願》的整體鋪陳,也讓「草東沒有派對」的歌曲成為了最大的情緒引爆點。
兩者,缺一不可。
真是完美的組合,完美。
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Daniel W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6/13 接棒的是時尚夢幻名人 魏如昀 Queen 🎉
魏如昀,是臺灣著名華語流行音樂創作女歌手,和姐姐魏如萱都是有才華的藝人,因參與歌唱選秀節目第二屆《超級星光大道》正式出道。2008 年推出首張個人音樂專輯《傻》。2010 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搖滾保母》,也推出首張個人 EP 專輯《7777 次的墜落》。
2013 年演出電影《聽見下雨的聲音》,並為該電影演唱同名主題曲《聽見下雨的聲音》獲得廣大的傳唱度。並在 2014 年獲得 KKBOX 數位音樂風雲榜『年度最佳電影原聲帶單曲獎』,該曲更成為魏如昀重要音樂代表作之一。 2015 年在都市愛情劇《舞吧舞吧在一起》中飾演女主角袁安安。2016年推出第二張個人音樂專輯《所謂如昀》。

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the 13 band / 拾參樂團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浪潮 (feat.PiNk ChAiN) / Wave (feat.PiNk ChAiN)
the 13 band Album
Photon / 光子
2020 Released September 16. 2020
【Lyric/歌詞】
時光匆匆不停留 來也無影去也無蹤
看那花都謝啦
曾經春風少年兄 轉眼只剩一場遊戲
一場夢
浪退潮的時候 唉咿唉咿呀
沙灘上滿滿裸奔的女孩
來一首Wonderwall 加到我的最愛
催情落日車神 RD-1音量全開
我的左邊是山 右手邊是大海
Tricking On 11:00
國王的遊戲 愛來得這麼快
It's All About LOVE
It's All About LOVE
時光匆匆不停留 來也無影去也無蹤
看那花都謝啦
曾經春風少年兄 轉眼只剩一場遊戲
一場夢
浪潮退了之後 唉咿唉咿呀
真正愛你的人才會留下來
徹夜放飛自我 精心挑選安排
叫我賞金獵人 高價收購願望清單
我們狀態很優 可以控制節奏
Tricking On 11:00
只是沒想到 浪來得這麼快
來得快
來得快
來得快也去得快
愛性夢 切面的肥皂劇
夢醒時分 在深夜裡買醉
那些人見人說人話都在造樣造句
犯賤 見鬼就躲怕被抓交替
不敢面對 盯著眉心 在交際
不敢做 只敢做夢
新浪潮的電影沒停止播送
泯滅了天使 愛是那沈默
Lonely River Flow to the Sea
See No Evil 我洞悉人性
世襲的治理吹熄你的骨氣
你自己都不自己講都講不聽
又睡到自然醒你顯然是在逃避
說大家不是都這樣嗎
啊大家是大家你是你啊
你他媽明明就懂我意思
很愛講道理 講到來你只是怕他們沒有愛到你啦 齁
It's All About LOVE
時光匆匆不停留
來也無影去也無蹤
看那花都謝啦
愛性夢 來了就過
遙不可及 曾經來過
It's All About LOVE
曾經春風少年兄
轉眼只剩一場遊戲
一場夢
回過頭 看不見 看不到 看不透
已經過頭 不能逗留 Time To Go
It's All About LOVE
時光匆匆不停留
來也無影去也無蹤
看那花都謝啦
Old Man Is OBEWAN
I Don't Wanna See No 歐巴桑
It's All About LOVE
曾經春風少年兄
轉眼只剩一場遊戲
一場夢
回過頭 看不見 看不到 看不透
已經過頭 不能逗留 Time To Go
想追就真的要追到手
要打 就給我打贏了再說
Tricking On 11:00
RD-1音量全開
我曾經是一隻獨角獸
風在耳邊呼嘯而過
Tricking On 11:00
來的快去的也快
你以後向左或向右
必聽見後面有聲音說:
「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
曾經春風少年兄
轉眼只剩一場遊戲
一場夢
浪潮退了之後

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Oscar Ngan 顏昊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微辣Manner #青春快門AJ #OscarNganCover
作曲:曾慶欣 JASON
填詞:六毫子 Sixtycents
編曲:福島章嗣 Aki
演唱: @馬檇鏗Roberto
靜默靜默望見小島已變化
變化變化是我真心不變嗎
從前從前說過今生再會嗎
是那光陰蓋過了我的牽掛
遺憾你我都分隔到兩個空間
無幸與妳經歷最共鳴的時間
在內心的話若講出來難道太晚
他早替妳預備了最華貴婚紗
城內有妳的青春可多給我一次好嗎
城外有妳的天空可否給我一直對話
我仍然只想你過得愉快
大人世界沒有不吐不快
留住最美的一刻今天多了一束鮮花
其實我已經不差今天有份幫妳拍下
這鏡頭畫面在愛戀地帶
絕無見怪為妳記低溫馨瞬間
幸福嗎
為著為著是你的一句答允
原來原來是那麼刻骨銘心
為何為何會變得不在合襯
是我走得太快錯過妳的吻
期望與妳相擁於天國再高歌
其實妳會否真心真意拖著我
在樹蔭之下若講出來難道太晚
只想那個願望會進入妳心窩
承諾過妳的東西不知不覺消失空中
原諒我已經不可親手給妳一段美夢
妳在人海中要過得愉快
未來世界與妳不見不散
沿路有我的聲音今生今世不必孤單
唯獨有妳的星空今天昨天一樣燦爛
我沒權阻止命裡的聚散
但求妳會在遠處的悲歡世間
活得慣
承諾過妳的東西不知不覺消失空中
原諒我已經不可親手給妳一段美夢
妳在人海中要過得愉快
未來世界與妳不見不散
沿路有我的聲音今生今世不必孤單
唯獨有妳的星空今天昨天一樣燦爛
我沒權阻止命裡的聚散
但求妳會在遠處的悲歡世間
活得慣
-----
「 各大數碼平台均可收聽 」
Itunes : https://apple.co/3eAHhZC
Joox :https://bit.ly/3uCjGgn
KKbox : https://bit.ly/3exdDEg
friday Music : https://bit.ly/3tAUeXe
My Music : https://bit.ly/3exencw
Amazon Music : https://amzn.to/3tCdhRb
QQ Music : https://bit.ly/3o5mKiP
顏昊天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oscarngann
顏昊天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oscar_ngann
Redstone Production : https://www.facebook.com/redstonepro.hk
「起點 Meet Again」
Composer:Oscar Ngan 顏昊天 / Gee.F
Lyrics:Oscar Ngan 顏昊天
Arrangement:Oscar Ngan 顏昊天 / 蔣航
Modeling @ 細糖
Director : Oscar Ngan
DOP : Pang Liu
Assistant Camera : Edward Chris
Recording Studio : Ho Tin Creative Production
Jewelry Sponsor : Marc Mirren
合作聯絡? :
+852 91777830 ?
oscarnganmusic@gmail.com ?
◼️
評判 | 司儀 | 歌手 | 教學 |
錄音 | 作曲 | 填詞 | 樂手 |
NEWAY卡拉OK
?顏昊天?

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哈日劇- 剛看完《聲之形》了,好好看喔~千萬不要以為它是愛情 ...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覺得很習以為常的聲音,但在聽不見的人或是身心受影響的人的耳裡,卻是完全不同的樣貌…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原來聲音不只只能用聽的,還可以用○○的! ... <看更多>
聽不見的聲音電影 在 [分享] 聽不見的距離- 看板Queer_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霜降之日,秋天最後一個節氣,象徵是深秋了,冬天即將到來。窗外的雨,忽大忽小,
時有時無的下著,涼爽氣溫適合窩在家裡,看小品的電影,為來年做準備。
這部標榜音樂愛情故事:「聽不見的距離」( the immeasurable)或許是不錯選擇,因為
偶然看到上架,導演是葉天倫、廖堃言兩位製作不少精彩影集的專家,雖然是短片但有相
當質感,尤其兩位男主角特別挑選過,身材、顏值是本片賣點。剛開始看片名,以為是在
講聽障朋友的愛情,仔細看了,才知道是敘述兩個身份不同只因偶遇而開始的緣分。
故事從小康家庭的文青小象為主軸,打籃球認識vic,這位肌肉男很細心,也願意付出照
顧對方的生活,這種劇情其實非常夢幻,或許是小品電影塑造出來對愛情的浪漫,一般人
要遇到所謂的理想對象,難之又難。電影的開頭,兩個人在大雨中互喊:「我聽不見」,
不是他們耳朵有問題,而是逃避對方的想法,所以聽不見,儘管再大聲,再嘶喊。
小象是學生,經常參與社運,街頭抗議,為弱勢發聲;vic則是警察,維護社會秩序,跟
抗議者是對立面的兩端。愛上警察,小象剛開始並不知情,一直到後來現場相遇,才揭曉
謎底,用我聽不見的招式來說明彼此愛意,不想讓對方受到傷害。
電影的聲音處理,乍聽與國外的電影有類似之處,場景不一定只有單音,而是充滿不同的
背景,其中有各種聲音,鋼琴聲反覆出現,某些程度造成觀影者在理解劇情上的干擾。前
面提到兩個人的身份不一樣,也包括階級上的差異。小象的父親從事土地開發,氣兒子破
壞自己到手的生意,強調學生就該守本分,別去管閒事。vic對小象說,你以為這樣做,
就能改變世界嗎?為何不聽爸爸的話。小象的內心對自己說:我聽不見。
其實從小象用的電腦是蘋果牌,房間的擺設、住的地方質感,表現經濟不錯的條件。相對
警察,聽命辦事,服從上司所給的指令,自由度沒有學生來得大。我認為這部電影一方面
想要凸顯社會階級資本的不同,所造成的想法差異,如何透過感情調和;另一方面,則是
陌生的兩個人,要聽見對方內心的聲音,需要時間與相處,就算是上床也無法瞭解對方,
那只是肉體的親密接觸,而非靈魂的相互顫動。這部影片雖然短,但要說的事不少。
謝瓊煖扮演的小吃攤老闆娘,是願意傾聽vic心事的阿姨,也知道他的身份,可惜在片中
沒有太多的發揮,沒有交代她與主角之間的關係。或許這是要打動都市中產小資族的內心
吸引他們來看這部片,其他劇情只能帶過。我認為導演在手法上,有意要把兩個人的衝突
更加白熱化,只是有點遺憾,在後面的警民衝突似乎不夠強,真能知道對方內心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_oqF-QfBW4
電影的主題曲,提供給大家,彰顯這部帶點甜蜜、又有理想、現實衝突的都會愛情故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5.30.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Queer_drama/M.1635007596.A.47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