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聯徵3次還能辦信貸嗎 在 睛視媳婦 眼科醫師黃宥嘉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挺完備!
可能沒有婆婆對吧。所以沒有稍微約定一下農曆年除夕夜要怎麼過。
(農曆年是夫妻吵架的熱門時段)
也沒有詳列訂婚贈與物,鑽戒與婚姻中的贈與禮物,不能耍賴。
她要大家幫忙想嘛😂😂😂
空口白話的人生多麼爽快。
我賭男人不想白紙黑字。
老師你好、身為8年級生現代女性、我認為應該為準備要結婚的自己、立一份婚前協議。 以下是協議、想請老師的粉絲們也幫忙想想、是否還有遺漏? 如果大家都認為這份協議公平合理、也歡迎大家複製使用。如果有哪些不合理的、也希望有人可以提出。
男友覺得有一點無法理解、彷彿是懷疑他不值得信任、才會讓我想要寫這份協議書。 但是、因為我成長的背景、理解很多婚姻裡厭惡的事、所以想要寫下理想保有初心。 也許有些人認為、這是為了離婚才做的事、我卻認為、裡面都是婚姻中會遇到的事、因為婚前沒討論、所以遇到時雙方都覺得委屈、才會有更多的怨偶。 而且、白紙黑字寫下、雙方才不會忘。
我曾是不婚主義者、我同意結婚、是因為遇到了對的人、因此、開始相信自己也許在經歷婚姻給予的歷練後可以成為更好的人、即便如此、仍舊無法完全的甩開對婚姻的恐懼。男友也知道我對婚姻的恐懼、也感謝男友是一位能互相溝通的人、雖然、他覺得這份協議多此一舉。
但、與其婚後面對親子教育、婆媳姑嫂問題、讓兩個人的小家庭搞的烏煙瘴氣、不如提早把規矩說清楚。
想請問老師、面對即將結婚的現代新嫁娘、您還有什麼其他建議?以及、對我未來丈夫要面對傳統媽媽跟現代新媳婦的挑戰,該如何面對?甚至⋯⋯⋯您覺得應該讓男方父母也看看這份協議嗎?
第一項、夫妻冠姓�立約人同意婚後 ●保有本姓� ○夫冠以妻之姓� ○妻冠以夫之姓
第二項、夫妻住所�立約人同意婚後之夫妻住所地、為夫妻雙方工作之所在、且不與雙方父母同住。 �如日後有變更住所之必要時,雙方願本於平等原則,另行協議。
第三項、夫妻財產制�立約人同意婚後之夫妻財產制為:�○法定財產制,由夫妻各自管理、使用、收益、處分自己財產�○約定財產制:� ●分別財產制,結人不結財。� ○一般共同財產制、財產管理權由 乙方 任之。夫存薪資四分之三,妻存薪資四分之三。
●開立共同帳戶、 固定於每月5號各自匯款新台幣___________元整、至此賬戶。帳號:_________________
�立約人並同意於婚後就約定財產制前往管轄法院登記處辦理登記,以產生對抗第三人之效力。
第四項、家務分工
各自做各自喜歡的家事、若有遺漏則斟酌請專業打掃人員或智慧機器人處理。
※夫妻應互相協助他方之家務工作
第五項、家庭生活費
立約人同意婚後因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醫療所生費用及子女扶養費由:
○夫負擔全部
○妻負擔全部
○夫妻雙方各分擔二分之一。
○夫妻雙方依經濟能力及家事勞務狀況比例分擔,夫負擔 ,妻負擔 。
●其他:於共同存款基金內給付。
前開款項應於每月五日前直接匯入__銀行,帳號__,戶名__。
每月每人之家庭費用不得低於當地平均國民消費支出或新台幣 元(每年按物價指數調整)。如因任一方婚後經濟狀況顯著變更者,得另行協議。 其共有帳戶之產權與獲利為甲乙雙方共有,並在未經雙方同意之下,任何一方不得將共有帳戶挪為私用,以免涉於侵占之嫌。
第六項、自由處分金(零用金)
立約人同意婚後扣除基本家庭生活開銷費後,由:
●夫每月提供新台幣 元供妻自由處分。(於妻因撫養子女無工作收入時需給付)
○妻每月提供新台幣 元供夫自由處分。
如因任一方婚後經濟狀況顯著變更者,得按比例增減自由處分金,並得另行協議。
前開款項應於每月五日前直接匯入__銀行,帳號__,戶名__。
(一)甲乙雙方同意婚後針對共同擁有之財產所衍生之債務(如房貸),由甲乙雙方共同負擔,唯利用共有財產,作為私人利益之用途,其所衍生之債務行為,由該方自行承擔。
(二)婚後因個人行為所產生之負債(如卡債、信貸..等),由該方自行負責,甲乙雙方婚後不負彼此債務之連帶責任。
第七項、子女姓氏
立約人同意雙方所生子女姓氏由___決定
- [ ] 男方
- [ ] 女方
立約人同意雙方所生子女名字由___決定
- [ ] 男方
- [ ] 女方
(一)監護權→小孩之監護權由雙方共同擁有,其行使監護權之權利,由雙方共同訂定之,唯在無法取得共識之下,不論甲乙雙方同意採取何種方式行使監護權,其雙方之監護時效需同等。
(二)撫養義務→小孩之撫養權由雙方共同承擔,不得以任何形式規避撫養義務,亦即養育小孩所產生之各項費用,包含撫養費、教育費、保險費…相關衍生費用,由甲乙雙方共同分擔。
第八項、立約人承諾婚後所生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及負擔由雙方共同任之,雙方同意遵守下列之行為:
(一)不得不當體罰、虐待、傷害或操控子女。
(二)保證提供子女健全穩定之生活環境。
(三)不得唆使子女從事危害健康、危險性工作或欺騙。
(四)不得遺棄子女。
(五)不得供應子女觀看、閱讀、聽聞或使用有礙身心之電影片、錄影節目帶、照片、出版品、器物或設施。
(六)不得剝奪或妨礙子女接受教育、尊重子女學習與受教意願。
(七)不得強迫、引誘、容留、容認、或媒介子女為猥褻行為或姦淫。
(八)不得供應子女毒藥、毒品、麻醉藥品、刀械、槍砲、彈藥或其他危險物品。
(九)不得利用子女攝製猥褻或暴力之影片、圖片。
(十)不得帶領或誘使子女進入有礙其身心健康之場所。
(十一)不得為其他對子女或利用子女犯罪或為不正當之行為。
如夫妻對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及負擔有不一致之情形,願本於子女最大利益原則協議之。
(十二)孩子在6歲前、女方為主要照顧者、應由女方決定撫養方式。
(十三)不得干涉女方選擇生產之方式與生產所在地
第九項、立約人之一方因移民、職業或就學而與他方分居兩地者,在子女最佳利益考量情形下,關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行使或負擔,授權由與子女共同生活之一方單獨決定之。
第十項、立約人承諾婚後互負貞操、忠誠義務,如有違反,每次應給付他方懲罰性違約金新台幣 100,0000 元整,並視同他方有不履行同居義務之正當理由,得攜子女外出住宿,並同意授權與子女共同生活之一方單獨行使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行使或負擔,直至立約人改善為止。若立約人因婚外之親密關係而有非婚生子女、則需支付他方新台幣 100000000 元整。
第十一項、立約人之一方承諾婚後絕對不可對他方實施家庭暴力行為(即身體上或精神上不法侵害行為),如有違反,每次應給付他方懲罰性違約金新台幣 100,0000 元整,並視同他方有不履行同居義務之正當理由,得攜子女外出住宿,並同意授權與子女共同生活之一方單獨行使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行使或負擔,直至立約人改善為止。若任一方產生家庭暴力或發展婚外之親密關係等情事,除當事者需自負法律責任外,亦需對另一方負起婚姻之道義責任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第十二項、婚後如遇有難以溝通之情形,雙方願意接受專業婚姻諮商。
第十三項、立約人就下列事項已盡告知義務:
○以前曾有婚姻關係
○以前曾有子女
○需與其他家庭成員同住,成員有:
○前曾有勒戒、前科紀錄
○前曾有或現罹患重大疾病(例如:精神疾病、不能人道、中風、糖尿病)
○現有債務
第十四項、特約事項:
不得出入色情場所
不得與特種行業女子有私人聯絡方式
不可沉迷賭(賭金不可超過10萬台幣)
不可服食違禁藥物
不可攝取過量酒精
遵守一對一關係、不得與妻子以外的異性或同性發生性行為
夫妻間相處細節:
第一條 夫妻雙方應互信原則定時報告行蹤。
第二條 夫妻雙方不能無故失去聯絡。
第三條 不探究與干涉雙方各自工作內容。
第四條 夫妻雙方應尊重彼此的觀點意見、以及對事物的看法。
第五條 若夫妻間對事物持有不同意見,以夫妻小家庭發展最大利益為最後依歸。
第六條 夫妻不可沉迷工作,忽略家庭生活,一切需以家庭為重。
第七條 夫妻婚後應固定時間單獨約會、共同出門親近大自然與人文藝術場所。
第八條 夫妻雙方有責任了解彼此之喜好,並應盡其所能滿足彼此的要求。
第九條 夫妻應尊重彼此意願,不可勉強彼此做任何非自願去做的事。
第十條 不可在家無故發脾氣,更不能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若有他人在孩子面前詆毀夫妻雙方、則彼此應盡最大努力維護對方、給予孩子正確觀念。
第十一條。不可強迫各方在除夕過年等重要節日應在哪裡度過。無論是各方回各家、亦或是出國等。若有爭執、則於互重互信下做協調。
第十二條。各自父母的三節禮金孝親費由各自處理、不使用共同帳戶。
第十三條。 應尊重女性身體自主權、應由女方自行決定生產方式、且不可強迫女方餵母乳。
第十四條。不阻止對方因工作需求或進修而遠行。
第十五條。尊重雙方信仰、不強迫對方一定要參與彼此所信仰的宗教活動。
第十六條。禁止做他人的背書與保人。 包含夫妻雙方彼此與家人。違者獨自負擔其債務責任、他方有全權掌管家庭生活費與自由處分金之運用。
第十七條。若有第三方(朋友家人)向夫妻某方有借貸需求、金額超過10萬需告知並徵求對方同意。
第十八條。婚前應做全面的婚前健檢。並誠實告知對方檢驗結果。婚後應每年定期健檢、為雙方努力保持健全家庭。
第十九條
Xxxx(寵物)監護權為女方所有、男方不得對其虐待及販賣。若有虐待及販賣一事、違者罰500000。
第二十條。 在未發生上列第8、10、11、13項、若在婚姻諮商後、仍因個性不合、價值觀不合、經濟面不合、而無法繼續共同夫妻生活、則同意因秉持好聚好散原則、分居一年後、合意離婚。
第二十一項、本契約如有未竟事項,雙方同意悉依性別平等、理性和平、互相尊重原則處理。
聯徵3次還能辦信貸嗎 在 3S Markets「全球科技智慧應用」市場資訊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篇 3/23 發表於 Forbes 的文章,對於中國、東南亞幾個國家的政治與因應武漢肺炎的經濟措施,有許多觀點值得思考。
台灣積極推動南向政策,但我們對當地動態似乎掌握有限,這篇報導值得大家重視!
標題:亞洲從COVID-19和地緣政治關係中能否恢復經濟
為了使全球經濟,從COVID-19造成的破壞中迅速恢復,必須找到防止需求急劇下降的方法。由於許多企業直接受到抑制病毒傳播的措施的直接影響,因此這種風險正在上升。
城市被封鎖,人們被告知要留在家中並避開人群。音樂會、球賽和會議已被取消,而人們聚集的自娛自樂的餐館,和其他場所則大多空置。隨著國家關閉邊界,國際旅行被大大減少了。航空公司停飛,旅館基本上空著。
消費者支出崩潰的原因,是人們太害怕或無法外出購物。結果,與公眾密切聯繫的所有行業,現在都處於危險之中。他們的收入枯竭的速度超過了削減成本的速度,如果情況惡化,許多人將破產。在這種情況下,危險的結果是大規模的企業關閉導致失業率上升,從而形成了自我強化的回饋循環,使收入匱乏的公司和工資匱乏的家庭陷入了螺旋式下降。
福布斯亞洲經濟評論小組的四名成員,分享了他們對COVID-19的全球經濟影響,以及在不久的將來如何由中國和東亞,然後是東南亞(包括東南亞)領導的不同地區,如何以不同速度恢復的見解。深入研究中國經濟如何正常化。它們著重指出了由於大規模企業倒閉和失業率上升,而產生的第二級衝擊的風險;以及應如何舒解。最後,大流行的一個後果是其政治化,如湄公河區域政府的回應所證明。
Manu Bhaskaran:全球經濟衰退已成定局
現在看來,在接下來的1或2個月內,美國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將處於鎖定模式。消費者支出將暴跌,企業不僅會推遲招聘和資本支出,還會解僱工人。承諾的財政刺激措施,包括直接向個人轉移現金,可能有助於減輕打擊,但這還不夠。
美國和歐盟在第一季的成長將非常疲軟(對經濟的重大打擊僅在3月初至3月中旬開始),但在第二季將嚴重緊縮。從7月開始,它們的經濟可能會穩定下來,然後恢復成長。我們估計第一季中國經濟與去年同期相比急劇減縮。下半年,中國應顯示強勁反彈,並開始為全球經濟提供有限的支持。
東亞應該表現出類似的復甦模式。東南亞將落後於東亞,到7月,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可能是最糟糕的時期,但印尼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嚴重的經濟下降風險,是COVID-19的經濟影響可能加劇現有的金融失衡,例如近年來累積的過多公司債務。像COVID-19這樣的突發性突發事件,可能將這些不平衡現象,轉變為金融危機。我們已經看到美國的商業票據市場凍結。保險公司拼命出售資產以籌集現金,加劇了市場惡化。
如果由於大規模檢疫,以及旅行和旅遊業的突然停止,而導致業務關閉急劇增加,則現有的財務脆弱性可能會爆發。如果管理不善,全球經濟下跌可能會更加惡化。這就是政府現在進行大規模因應的原因。
除了採取巨大的政策應對措施外,政府還需要正確定位重點,有效地瞄準經濟中最脆弱的環節。到目前為止,已經宣布的措施僅僅是剛開始而已 - 將會有更多的事情發生。
吉姆·沃克(Jim Walker):有效的政府政策應對措施,必須著眼於支持企業
為了應對COVID-19導致的日益惡化的經濟環境,各國央行和政府正爭先恐後地,投入民生需求以穩定經濟。他們之中的許多人,都採取了困擾世界經濟長達十年的,同樣的重點財政支出,和廉價貨幣政策應對措施。當時它起不了作用,現在更是無效。
零利率和量化寬鬆政策,甚至在COVID-19爆發之前,就導致了金融資產泡沫的泡沫,而病毒的爆發更是骨牌效應的推動力。為了確保COVID-19爆發最嚴重的時期結束後,全球經濟能夠迅速恢復,各國政府需要正確地採取政策應對措施。
正確的政府政策對策,應集中於支持最初遭受供應中斷之苦的商業領域,尤其是小型企業。然後隨著國家關閉邊界,和人員流動受到嚴格限制而削弱需求。大規模的企業倒閉,將使暫時的經濟活動中斷變成螺旋式下降。
當企業倒閉時,工作機會就會流失,而早先延緩的消費需求,將更是長期的惡化。政府政策對策的主要目標,必須是幫助企業在COVID-19中生存,從而打破供應中斷與需求崩潰之間的銜接。
正確的政策是削減公司稅,一般包括稅率,租金和許可費;將公司稅延期一年,以支持那些禁止從商業領域支付利息的銀行,以及採取其他措施使公司沒有營運的負擔。
這完全取決於花錢的方式,時間和地點。在任何時候,任何時候都是如此,但在特定事件導致供應中斷,破壞了商業和消費者信心,並強行限制消費者行動的環境中,情況尤其如此。
相比之下,當消費者因恐懼而癱瘓,或處於鎖定狀態時,傳統的刺激消費措施將行不通。
向香港政府提供每位香港居民10,000港幣的折扣(這是香港政府計劃採取的措施),這個金額事實上是非常少的,特別是如果家庭的養家糊口的人失業。當今最大的風險是,隨著人們大聲疾呼,要求政府做更多事情,其結果是中央銀行將利率進一步下調(在許多情況下降為負數),為了增加財政支出,來揣測需求會增加,事實上是對任何刺激需求根本沒幫助的措施。
在這個不尋常的危機情況下,連續預算赤字,在整個經濟資本結構中,平均支持企業的做法是最明智的選擇。透過這種方式,雖然隨著需求的長久變化,某些企業不可避免地會比其他企業遭受更大的損失(比如像遊輪公司),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錯誤。這樣的方法可能嗎?根據到目前為止的證據,也許不是,但作為投資者,我們應該提防那些傾向於這種反應的國家。在亞洲,新加坡和韓國在這方面領先於香港。為了確保COVID-19爆發最嚴重的時期結束後,全球經濟能夠迅速恢復,各國政府需要正確地採取政策應對措施。
西蒙·奧格斯:中國重新開始工作和消費
鑑於北京方面,遲來並又反應遲鈍的作為,再加上我自己與中國各地各種公司和個人聯繫進行的渠道核查,我預計一直到第二季中期,中國最糟糕的情況將會過去。確實,中國似乎確實正在逐步恢復工作。
然而,我的第二個假設顯然是錯誤的(指上頭標題的消費)。一個有理智的人可能會合理地期望世界其他地方會認真,認真地看一下亞洲發生的事情,並利用所提供的時間來準備,並採取先發製人的行動。
可悲的是,似乎沒有。來自歐洲和美國的經濟和市場中斷,所帶來的外來風險,似乎正在急劇上升。美國全面的衰退,以及從未真正消失的歐元區危機的捲土重來,在全球造成的損失,可能要比中國生產停產一刻或兩刻要嚴重得多。
將分析限制在中國,儘管許多公司的確確實在緩慢地重啟生產並重新營業,但是標準化程度,在不同部門和不同類型的公司結構中差異很大。我與之交談過的許多公司,在2月中旬才恢復了其工作隊伍的20%,到月底,這一比例接近50%,而到了2000年中期,這一比例進一步上升到70-80%遊行。
這其中的差異是,中國這些工廠依賴的是外省勞工,而不是本地勞動力的程度,公司相對於勞動密集型資本和/或可以虛擬營運的資本程度,以及可以同時從事財務工作的資本程度和零件。
關於外省勞動力變量,一個好消息是,由於供求因素,近年來這種依賴性已經減少。壞消息是,對於許多公司而言,它的減少幅度還不夠。此外,對於許多較小的公司,尤其是在輕型製造業中,問題似乎更多地與財務周轉資金相關。這樣的操作已經減少了勞動力的數量,並將生產過程中勞動密集型的工作轉移到了其他地方。如今,剩餘的勞動力通常大部分在本地,但仍然需要支付工資!除了眼前的財務需求外,設計精良的供應鏈,還極易受到庫存和組件短缺的影響。缺少單獨的、簡單的,但非常重要的輸入組件,基本上會讓整個組裝過程發生停頓。
當局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失業率飆升,和避免徵收高度槓桿的金融體系。人民銀行一直專注於鼓勵銀行遲後收款,而是遲後收款或提前提供額外的緊急廉價信貸額度,以確保向工人和其他供應商付款。工資單以及大量的社會保障繳款也已暫停。儘管與過去相比有所減少,但基礎架構也可能會像以往一樣部署。
尋求慰藉的人可能會注意到,與SARS爆發相比,服務業目前已佔GDP的55%,而2003年為40%。相反,以美元計算,名義GDP同期成長了八倍,因此,影響遠非如此。越來越多的服務可以在線上使用和分發,並且很大一部分公司已將其營運轉移到虛擬和/或家庭辦公模式。儘管隨著恐慌的消退,一些被壓抑的需求將會釋放,但許多延後的消費決定,將是長久的。更令人鼓舞的是,有一些早期跡象顯示,隨著最初的恐慌情緒逐漸變成無聊,人們可能開始正常化,如果人們決定冒險,人們開始更明智地計算出感染病毒的機率。
Thitinan Porgsudhirak:湄公河地區的COVID-19地緣政治
毗鄰中國,湖北省省會武漢市因新的冠狀病毒爆發M而處於全部淪陷,柬埔寨、寮國、緬甸和泰國在地理上處於最前線,因為與其他大多數國家相比,柬埔寨透過旅行和貿易,受到迅速蔓延的傳染病的影響更大。但是奇怪的是,他們報告的感染案例很少或沒有,對全球危機的應對也很奇怪。
然而,缺乏有關疫情暴發的新聞,並不是這些國家對冠狀病毒有特殊免疫力的結果。相反,鑑於他們的巨大鄰國在東南亞大陸的影響,他們的反應和反映出他們選擇「忍受」,而不是「反抗」中國。
從去年12月底至3月初,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了幾起尚未命名的疾病病例以來,寮國和緬甸尚未報告一例,而柬埔寨僅記錄了一例確診病例。由於這三個國家/地區的醫療基礎設施有限,許多人懷疑缺乏檢測和故意疏忽,無法解釋為什麼人數如此之少。
多年來,柬埔寨、寮國和緬甸都與中國有著緊密的陸地邊界,多年來與中國國民建立了緊密的貿易和投資關係,他們經常乘飛機和陸路訪問中國。儘管很難相信COVID-19在這些較貧窮的國家中並不普遍,但可以理解的是,他們的政府不希望引起北京的憤怒。
就緬甸而言,中國的合作對於解決北部各州的種族衝突非常重要。北京還承保建設一條雲南省昆明市與寮國首都萬象之間的60億美元(合83億新元)鐵路線,價值相當於內陸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中國—印度支那—半島經濟走廊與「一帶一路」倡議的聯繫。柬埔寨可以說是中國客戶國中最突出的國家。它的沿海西哈努克省,由中國商業利益和遊客所主導,實際上是一個與南中國海接壤的中國腹地。
到目前為止,泰國的醫療行業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擁有更好的能力來處理,包括一例死亡在內的50起案件,但泰國政府也已竭盡全力,不對來自武漢以外的中國遊客施加旅行限制。進入COVID-19危機的第三個月,到泰國的中國遊客仍然可以憑簽證輕鬆進入泰國。去年,泰國的3600萬遊客中,中國遊客佔了近三分之一,而旅遊收入佔GDP的12%。
與中國有多刺關係的越南,不在這個俱樂部中。加強了對中國遊客的旅行限制,並採取了健康措施,來監測已到中國或與中國人接觸的國民。這些舉動與其他國家所採取的行動非常吻合,其中包括那些批評中國處理COVID-19不當的澳洲和美國等國家。
結果是COVID-19承擔了長期的地緣政治的影響。它之所以政治化和兩極分化,是因為它源於一個追求全球霸權的積極進取的亞洲超級大國。毫不奇怪,中國一直在呼籲籌集資金,很可能會記得在COVID-19爆發和擴散期間,如何對其進行觀察和處理。
中國刻意為強大而強大,它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如此深遠,以致於當遭受這種傳染性病毒感染時,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可以不受影響。
相比之下,2009年在美國首次發現的H1N1流感,繼續感染了160萬人以上的病毒,並在214個國家中殺死了280,000多人,全球的反應並沒有那麼激烈和緊要。
聯徵3次還能辦信貸嗎 在 [請益] 共同貸款PTT推薦home-sale 的推薦與評價
(jocw)時間 Sep 15 13:39:13 2022 推噓 7 推:7 噓:0 →:3 ... 只要有機車就能貸款的貸款安全嗎? 1.只要您有機車,,提供最高30萬分5年攤還,月繳7260,不查聯徵。 2. ... <看更多>
聯徵3次還能辦信貸嗎 在 請問聯徵次數的影響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信貸 有一筆在D銀行我在ABC三家銀行都申請信貸A第一個出爐. ... ABC三家就三次聯徵了B撥款前也會在查一次聯徵如果C在爭取這次不就五次聯徵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