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妍良語的生活隨筆】-27 父親與我
#家庭問題
#字數多注意
這個文章原本今天寫完
只張貼在我的好友圈。
後來考慮也許可以
帶給相同困境的人一點支持。
我發現替說不出來的人
講出他內心的話,
那些人的內心就會得到療癒,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喜歡看悲劇小說
和催淚電影的其中一個原因之一。
因此分享至粉專上,特此批註。
---------------------
幾個小時前,我進入了每個月一次的低潮期,
這個狀況我熟到不能在熟,
莫名哭泣、鬱鬱寡歡只是基本的狀態。
情緒像是高峰和低谷,
如果你的人類圖是像我一樣的情緒權威,
也可以注意一下,
自己是不是周期性的在快樂跟悲傷之間
不斷運轉。
但我發現低潮期時也是療傷的時期,
這時這代表你的情緒會低到
你最黑暗負面的回憶之中。
因此你只要在這時好好的
寫出內心心裡的感受,
並且讓自己或是別人看見(不要酸民或吃瓜群眾,不然會傷更重)
當你可以描述心中的痛苦
就可以用寫作自療創傷。
把低谷逐漸填成一個淺淺的水坑。
之前在多次低潮期的寫作,
解開霸凌的創傷後,
我現在要來解最難的東西,
就是來談談我對我父親的印象。
我必須先說明,
我對我父親的印象,
很可能只是我片面的理解和解讀。
因為每個人站的角度不一樣,
也許他並不是這個意思,
是我誤會他是這樣一個人。
我現在低潮,
所以你不會看到我在那邊稱讚
我父親好棒棒的地方。
事後打電話來關切的長輩們,
也不需要,只會讓我覺得很煩想封鎖你而已。
安靜的看完,就是對我最大的溫柔和幫助,
謝謝。
#那麼開始了
從小到大,我和家人只要不同意父親的觀點、跟他爭執,他生氣到極點的時候,就會咆哮罵三字經、並且對著家人摔杯子、摔桌椅、摔門,然後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跟任何人說話,接著就會在收攤後離開家裡,不知道去哪裡。
今天下午的進行式。
可是他對外人卻非常的溫和又重義氣
是親戚和朋友眼中的好好先生,
而且父親覺得不能拒絕朋友的要求,
一拒絕就有非常大的罪惡感,
好像對不起他家祖宗十八代似的。
我想他應該是把大部分的溫柔,
都留給了外面的人吧?
當他的朋友
可能還會比家人還要幸福。
之前的三級警戒時期
我們家一直在吵架。
原因是媽媽的親戚
接二連三的來我們家,
剛開始來第一位時只覺得是例外。
直到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的時候,
開始感到不對勁
後來我發現每家的防疫規範
不大一樣,我們家顯然是比較高的那種。
所以我做了份聲明,
告訴親戚和我的朋友們,
我們只能接受外帶,不能內用
更別說是入內吃東西了。
當時我還問了母親,
要不要也告知父親那邊的親戚一下,
免得人來了,又不好意思拒絕。
然後人走後再吵架一次。
母親跟我說:
「別傻了,人家在北部呢!
離這麼遠,怎麼會來找我們。」
直到最近父親的親戚朋友,
來找父親聊天
甚至連來好幾天的時候,
我想著,有什麼不可能發生的,
就發生給你看。
我們的內部衝突越來越高,
父親認為只要告訴親戚們
現在不方便接待他們,
就是「感情永遠壞了了!」、「你姐結婚宴客時就不要請他們來!」(這是情緒勒索對吧?唉,拿一個我不怎麼在乎的關係情勒我妹,我也是醉了)
老實說,我想吐槽的部份
多到不知道從何吐嘈起,
不管是想吐槽老爸腦袋進水、
還是邏輯是抽象畫老師教的,
都不及我想說的萬分之一。
父親也不知道,因為他的原因,
讓我小學被霸凌之後
長大至成人的過程,
因為得不到他的肯定和鼓勵,
經他無數次的澆冷水和批判中長大
的過程加重我的心理創傷。
我成為一個很難相信別人讚美,
也不敢拒絕別人、不知道怎麼說話,
把自己封閉成一人交友圈的人。
他也不知道,
在我做設計把自己的腰坐到壞掉,
回家裡工作時的2018年,
每次把鋼製的攪拌鍋
抬上抬下後沒多久,
我的下肢就會逐漸僵硬和疼痛,
然後一跛一拐的的去開攤,
常常躺在床上熱敷無法坐起來
也是家常便飯。
我從沒抱怨過什麼,
那時我常常跑健身房訓練和復健
希望我年底時可以參加鐵人三項。
我讀了很多心理學的書,我知道自己需要一個
成功的經驗,為自己重新建立信心,
幫助自己不要心理崩潰。
儘管父親沒說什麼,
我想自己應該真的很努力了吧?
父親不知道,
他無意間挑了我雞毛蒜皮的小事,
像是「醬料沒有補,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應該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知道客人的狀況」
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冷靜不要生氣,
我學了冥想,這能讓我覺察自己的生理狀態。
我流下的眼淚,只是因為我的生理機制容易分泌淚水;我有時會抓著胸口莫名喘不過氣,只是因為我沒有學會好好呼吸;我的身體在顫抖,只是因為我太不冷靜。
直到有一次,
父親看到我慢吞吞的用旋轉的方式,
把瓦斯桶吃力的移到油鍋旁,
他可能不知道我的腰在痛。
當他指責我,做事情那麼怎麼那麼慢,我告訴他我的腰在痛,這時他告訴我一句經典的話:
「腰痛的話,就是你的脊椎骨頭凸出來,只要多走路把它磨掉就好啦!哪有痛那麼多次的。」
這句話簡直超越了小時候他跟我說:
「我完全找不到你的任何優點」
還有升大學唸設計系的時候:
「我了解我的女兒,你是一個沒有創意的人,你沒有那個才能,進奧美公司工作」
以及我告訴他我想學投資,他嗤的一聲跟我說:「你懂全部的上市公司嗎?那不是你玩的起的」
榮登第二名的經典
題外話,第一名是我跟他說
我要比鐵人三項時,
他沒聽我講完劈頭就一句:「你一定會淹死!」
我發覺自己沒辦法壓低自己的聲音,忍不住揚聲問他:「那你為什麼痛風會復發?不是吃藥就好!為什麼痛那麼多次不能走路?多走路不就好了嗎!?」
母親聽到我們的爭執衝了過來,
原本要責備我沒大沒小
(她原本的教育方針是「以和為貴,對長輩大小聲就是你不對」,謝天謝地,在母親被父親氣了很多次抓狂以後,終於不再這麼要求我和妹妹要做到這件事)
聽到我講述的內容之後,母親選擇站在我這邊。
當我問父親:「我這麼多次在你面前一跛一拐走來走去,難道你都沒看到嗎?」
父親沉默了一會,回答我說:「我沒看到。」
當下我聽到自己的心裡響起
一個「啪嘰!」什麼斷掉的聲音,
我終於清楚了父親沒把我放在心上。
在工作的空檔和收攤後,
他的眼睛牢牢的黏在電視和手機上,
即使我從他眼前走過去,
我的身影也沒有映入他眼簾。
他在乎的是他肚子餓時,有沒有東西自動出現在他眼前、有沒有乾淨的衣服穿;他在乎的是電視和Line的群組笑話;他在乎的是他的親戚朋友來拜訪時開不開心。
我從來就不是父親心目中的前幾名順位。
隨著內心某種斷掉的東西響起,
我喪失了部分感覺。
我再也笑不出來,對父親也沒有了期待。
當晚我趁著家人睡著,
偷偷去了男友的家裡,
在他的懷裡哭泣,
這是我在感覺撐不住時
常常做的事情。
只有他會溫柔的擁抱我,
一遍又一遍的告訴我
「我都在,我會一直支持你」
母親允許我在快情緒崩潰時
瞞著父親去男友的家,
因為我的恐慌症狀似乎越來越嚴重。
沒有結婚是不可以隨便去男方的家,
只有這個是例外。
在2018年的那年,
我除了要面對身體的問題進行復健和治療,
以及在反覆疼痛的日常中,進行運動訓練參加鐵人三項。
但我從來沒有在粉專提過的是,
我時不時還要面對父親和我的衝突、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康復的不安和幼年精神創傷、以及學著和我唯一的朋友「群」
進行正常的人際互動。
我學著和群一起運動、一邊分享書籍的內容給她聽,在群和男友的身邊,我才感覺到自己是個正常會笑的人。
這些事都攪在一起,同時並行著
有時擦乾眼淚,笑著去找群運動聊天,
回家繼續面對還在生悶氣的父親。
就這樣結束我的2018年,我成為了鐵人。
到了2019年,我留給自己休息專心復健,繼續閱讀、面對父親、學日文經營粉專、和群說書和運動。
經過10個月每個禮拜去復健兩次,師傅終於宣佈我康復,這時我決定出去找設計的工作,再也不想跟父親有太多的接觸。
然而我卻失敗了,我被老闆指出東西無法做成商品,像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我還能做什麼呢?
我已經盡全力的努力了,卻活的像是垃圾。
於是,在最谷底的絕望中
2020年,我在群的幫助下,
搭上前往桃園的火車,
認識了影響我一生的老師-銀快
也是最神奇的轉折點。
好了~
看了那麼長的文章,
我想你也累了,我也寫到歪樓了,
因為故事最後有了好的結果。
現在我身邊
圍繞很多自媒體的小夥伴和朋友,
也有很多人因為我分享的知識受到啟發,
也有很多人因為我的故事笑過和哭過,
我覺得很幸福。
原本想問問大家,
一個男人情緒化時會對老婆小孩摔東西,
其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
因為我老爸在下午對我媽翻桌後,
剛剛跑出去了。
我媽和我妹最近還在為了我爸
招待他的親戚的事在生氣,
還有對於我爸的
「反正該中的都會中,沒差吧!」
表現高度的不認同
沒想到寫成這麼長,
整整3個小時,這真的不是我的本意。
但我心情真的好多了。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耳 悶 多久 會好」的推薦目錄:
- 關於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自我成長書籍實踐報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曾求助無門的耳悶塞,現在已好了8成!建文醫師專訪特輯 的評價
- 關於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耳朵常悶塞痛小心耳咽管失調在耳鼻喉科門診裡 的評價
- 關於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耳悶多久會好的原因和症狀,MOBILE01、PTT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耳悶多久會好的原因和症狀,MOBILE01、PTT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耳朵悶脹感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耳朵悶脹感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育兒筆記】144:當對話入口被封閉時,我能做的只有陪伴 (芳瑜)
昨日,應該是我一打二出門最慘烈的一天。朋友送了我一張台北市雙層觀光巴士的票券,於是趁著好天氣帶孩子們去兜風。
一早,我們先坐捷運到台北車站,這時我還在心裡默默慶幸終於熬到了孩子們都能穩定坐車了,不吵鬧、不亂跑、不脫口罩,有時候還能讓我默默放空。
搭乘觀光巴士的體驗很不錯。路線有兩條,我們搭乘藍線(最遠到故宮),一小時後繞一圈回到台北車站。孩子們感到很新鮮,配合度很高,也讓我鬆了一大口氣,好好享受難得的兜風體驗。
唯一讓我覺得有點奇怪的是,Aaron沒什麼笑容,表情比平時熱愛看車的他淡定許多,且執意要坐在我腿上。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他比較敏感,還不太適應,就不再多想了。
下車之後,剛好12點,我想在微風用餐再回家。
挑選餐廳時,孩子們有點不耐,但還在我的理解範圍內。終於進了餐廳,準備點餐時,Aaron的情緒明顯很躁動,大聲催趕。我知道他是餓了,不過又覺得納悶:怎麼耐性盡失,突然退化到半年前的樣子?
吃飯的過程還算順利,但是即將結束時,忘了何故,Aaron又開始發脾氣,提醒幾次都無效,他好像把耳朵完全關閉了一樣。我只好抱著他走出餐廳,讓他在人群較少的地方發洩一下。
按以往的經驗,只要轉換環境,孩子的情緒就會和緩一些,很快可以重新展開對話。但是今天的他莫名失控,不給擁抱、不表達需求、不回答任何問題,只是繃緊身體吼叫著。雖然我內心有點慌,但還是在溫和堅定的引導下,讓他自己決定小聲地進餐廳吃完餐點。
從車站餐廳到搭乘捷運的路上,更是慘烈,我一度以為自己回不了家。
一踏出餐廳門口,Aaron就不願意前進,嚷著說要待在這裡。和剛剛一樣,不給擁抱、不表達需求、不回答任何問題,我完全無法與他展開對話進而了解他此時此刻遇到的困難。我能做的就只有陪伴,說我會在這裡等他,直到他準備好要跟我們走了,就可以來牽我的手。
通常不一會兒,孩子就會主動湊上。但今天的他彷彿卡在什麼莫名的情緒裡面,既說不出口又無從解決,於是一直到搭乘捷運的路上,就這樣鬧著脾氣走走停停將近10次!
過程中,我屢屢透過深呼吸覺察自己的情緒。我發現自己雖然耐心減少了,也確實有點煩躁,但離身心緊繃的憤怒還很遠。因為此時更多的感受是「好奇」:我兒子到底怎麼了?
上了捷運之後,以為情況會好轉,可惜並沒有,只有更慘烈。
明明有座位的兩人,很反常的都堅持要坐在我腿上,並且情緒都十分激動,放任何人下來都會引來一陣哭吼。於是,他們就各坐在我一隻腿上⋯⋯
擁擠卻安靜的車廂中,傳來路人喃喃的同情聲,以及Aaron想要霸佔我雙腿的低吼聲。我努力調整姿勢,也輕聲提醒他注意音量,沒想到他彷彿發狂一樣,更刻意的大聲吼叫,引來一位阿姨比出「噓」的手勢,請他安靜。
我知道,家還沒到,該下車的時候卻到了。
和餐廳一樣,如果孩子的行為會在公共場合干擾到他人,提醒無效,我們就必須離開,重新整頓與選擇。
下車後,我們待在沒什麼人的角落,總共目送四列捷運離開。
這段時間裡,Aaron將口罩與鞋子全脫了,沒有停止過哀鳴與吼叫,也沒有對話的意願。他就像是一頭情緒怪獸,被未知的情緒徹底淹沒而不自覺。
面對這樣的處境,好在我有兩件值得安慰的事。
一是Evonne難得沒有被影響,在一旁自得其樂,對照起來簡直是一幅美麗可親的風景。二是我的內在更加穩定了,幾乎沒有任何情緒起伏,不像從前那樣刻意耐著性子的感覺。
因為我知道,當對話入口被封閉時,若是急著解決問題(Aaron的未知情緒)或是完成目標(回家休息),都只會讓現況更加糟糕。
我能做的,只有陪伴⋯⋯
第四列捷運駛離之後,他突然開始穿起鞋子,但看起來已經極度疲累,邊穿邊生氣。這時,我再次向他確認是否願意搭車,並且穿好鞋子、戴上口罩、保持小聲,得到肯定的回覆之後,我便幫忙他穿戴好,終於搭上捷運了。
雖然多花了20分鐘等車,但這可能即是當下他面對情緒所需要的轉化時間。而我能給予最好的幫助,就是陪伴而已。
上車後不久,一樣執意要坐在我腿上的他,竟然出乎意料的在我懷裡睡著了。自從不再是嫩嬰後,除了推車和汽座,我沒看過他在其他地方斷電的樣子。由此可知,他有多疲憊!
同時,我也才似乎明白他究竟怎麼了⋯⋯
早上出發前,因為他耳朵上蚊蟲叮咬的傷口有點腫大,先喝了醫生開的抗組織胺藥水。通常這種藥物會有輕微嗜睡的副作用,但孩子們以前的反應沒有很明顯,因此我沒有太在意,照樣出門玩。
然而藥效發作後,他的身心應該是處於極度矛盾的狀態:身體越來越疲憊,心裡卻還想繼續行動,連他都搞不明白自己究竟怎麼了,和原本精力旺盛的狀態如此不一樣!因此,即使我詢問他是否疲憊,他也完全無法回應。
這麼反常失控的一天,不得不令我想起他更小的時候。當高敏感、高堅持度的孩子還不會表達的時候,只能透過無邊無際的哭鬧來為自己發聲。雖然照顧者會感到非常挫折,但最挫折的其實是他自己。
眼看過沒幾站就要到了,他才剛睡著,我便不捨馬上叫醒他。下車時,我背著小包包和後背包,一手抱起熟睡的Aaron,另一手牽著Evonne,就這樣一路走到捷運站外才放他下來,喝點水、醒醒腦,再一起走回家。
午睡過後,他還是花了一些時間轉化自己的情緒,但是反應已沒有白天那麼激烈了。晚上睡前,我終於趁著他身心放鬆、軟綿綿的時刻成功開啟對話。我很欣慰。
當然,這一天令我更欣慰的是在如此折騰的過程中,我先 #安頓了自己。
因此,雖然我有一些正常的負向情緒,但我可以 #避免負向言語和行為。比如:「你到底要鬧多久?」、「閉嘴啦!再吵的話⋯⋯」、施加懲罰,甚至就把孩子丟下,自顧自走得遠遠的。
也因此,我可以在孩子的情緒風暴中找到一個支撐彼此的支點;可以在真誠的陪伴中不忘愛與原則;可以在風暴過後還記得好好欣賞彼此——
即使我們都累得徹底,但是我們都沒有放棄努力的轉化情緒、掌控行為,等待對話入口再次開啟的時刻。
#2y7m
#歡迎分享
—————
🔸延伸閱讀🔸
📌 高敏感兒童(HSC)的善解人意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50934969782119/?d=n
📌世界越快,心則慢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09149253960690/?d=n
📌口罩之亂──大人要決定自己的行為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5615886647360/?extid=0&d=n
📌「薩提爾式對話」日常二例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31998415009107/?extid=0&d=n
📌 停頓──讓問題跑一會兒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43054520570163/?extid=0&d=n
📌讓「在情緒裡迷路的孩子」回家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1463337062615/?extid=0&d=n
📌爆炸了,然後呢?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72150747660540/
📌「薩提爾式對話」日常二例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31998415009107/?extid=0&d=n
📌 「聽核心」──最實用的對話工具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72765334265748/
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隱藏在風火輪下的勁風故事》
~記從「菜籃車菜鳥隊」到「國家代表隊」的宜蘭女子自行車隊故事
《緣起》
話說一年多前,斌洋從所屬的南鷹扶輪社好友劉士堉Jimmy分享中,得知有一對教練夫婦與一群青年運動選手們的勵志故事。
幾乎所有台灣的運動勵志故事,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瓶頸。小從選手們的集中生活開銷,中到非常燒錢的運動設備與零件維護費用,大至於出國比賽的所有支出都需要錢。而這些錢,並不是僅靠這對白天是音樂老師,課後擔任自行車教練的發心年輕夫婦所可以承擔的。
感動之餘,斌洋將這故事分享給對於公益支持一向不遺餘力的磊山保險經紀人公益基金會好友世凱。雙方歷經將近一年的討論,終於於今年5月15日正式宣布磊山公益基金會將贊助這群宜蘭自行車隊,而且為期至少三年。
贊助正式啟動儀式訂於5月30日。
斌洋得知後同感欣喜。除了將當日劃休診,並邀請家人一同前往這個故事起源地。除了表達恭賀外,也想親自探索這個自己想知道,隱藏在風火輪下的勵志故事….
《故事開始》
三星,一個離宜蘭市區還有蠻長一段路的偏鄉,空氣飄散標準的農業風。這邊的學生往往需要每天騎著舊菜籃車,翻山越嶺好一陣子才能到達學校,當然也有許多同學從小必須適應跟爸媽一同分擔經濟壓力。
黃章桐老師,一位正科音樂系畢業老師,主修薩克斯風。騎自行車是他的最愛,本身也得過業餘自行車賽大小獎項無數。黃老師為了方便音樂課後的自行車自主練習,偶爾一身自行車勁裝穿著上音樂課的舉動,卻也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在某些同學的心目中,種下了傳奇故事的啟動幼苗。
某一天的音樂課,黃教練一身自行車勁裝上完課,自顧自地忙著收拾教具準備做公路自行車訓練時,旁邊突然傳出一個好奇的聲音:
「老師,我是姿姿。我看你騎腳踏車好酷,請問我也能參加你的自行車隊嗎?」
老師看了看姿姿,好奇的眼神中透露出躍躍欲試的光。
「姿姿,騎自行車當休閒是有趣的 ,不過若走上車隊接受訓練一路,就可不是輕鬆的喔! 除了體力,還要有機靈冷靜頭腦。妳要不要再想想, 或者再問家人一下?」 老師並沒有一口答應。
姿姿乖乖回家問家人意見。媽媽不表意見,但只是淡淡提醒一聲:
「這訓練過程很辛苦。妳不要後悔喔! 」
老師與媽媽的意見,似乎想提醒姿姿當運動員的辛苦。再來,當然就是姿姿自己的抉擇。
《新紅葉精神》
上天在為姿姿關上一道門,似乎也悄悄為她開一扇窗。一年之後黃老師因緣際會在業餘自行車賽大放異彩後,決定讓自己再多一個身分,正式轉型成為自行車教練。
但是,「要當教練總得有自己的車隊吧!」黃教練心想。
老師突然想到了一年前提出請求的姿姿。在沒有經費更毫無資源的狀況下,或許也只能先號召這群「菜籃車隊」投入訓練。
「算了,先求有,再求好吧!」教練心中暗想。
就算有人,沒有經費及設備資源,那怎辦呢? 只好比其他隊努力,先騎出成績再說吧!
於是教練身體力行,帶領菜籃車隊菜鳥們悶頭狠練,幻想宛如當年紅葉少棒隊,能用石頭與木棍的自主訓練方式,竟然打贏設備精良的日本冠軍隊的傳奇故事般,唐吉軻德式的夢想期待實現。
教練建立嚴格紀律,要求沒有正常例行練習時間的普通班同學,全部住在由教練自己住所樓上改裝的簡易宿舍,方便統一管理。由於小選手們幾乎來自弱勢家庭,教練夫婦甚至將自己當學校音樂老師微薄薪資,幾乎毫無保留的完全投入這群小選手們的生活起居與營養經費。附近鄰居知道這個故事,經常主動送米送肉或蔬果來給教練,為這群小選手們加菜與打氣。
《希望續燃?吹熄?》
唐吉軻德式的夢想歸夢想,終究還是要經歷現實挑戰。小選手們的日常開銷,甚至自行車設備維修等遠遠超出預算。
有一天,教練師母發覺教練感覺悶悶不樂。
「章桐,怎麼了嗎?」嘉慈師母倒了一杯茶,溫柔地坐在教練身旁。
「傷腦筋,最近的設備維修與小選手生活費超過預算,剛才結算一下竟然負債超過幾十萬了。加上運動協會的支持未到位,我真的害怕撐不了多久……」。教練低頭猛搔頭髮,一臉苦瓜。
「頭都洗下去了,那該怎麼辦呢?」嘉慈師母知道原委,也跟著緊張起來。
「何況這群小選手們的家庭狀況都不是很好,我們照顧他們的不但是生活起居,更重要的是給她們一個為自己夢想努力奮鬥的希望與權利。這希望是由我們帶領她們點燃,若又由我們把這希望吹熄,真是太慘忍了!」師母猛搖頭。
「更何況不只是我們,也有很多鄉親送米送菜的默默支持小選手們。我們不只是在對這群小選手的夢負責,也要對曾經付出關心的鄉親們負責呀!」師母越想越多,眼光泛淚。
「看來,我們毫無退路,先咬緊牙關,讓大家拚出成績再說吧!」教練摸摸師母的頭,安撫著師母。
《魔鬼訓練》
2016年全運會,這個全國中等學校視為最高體育競技場的最大賽事,主辦地點輪到宜蘭。這對宜蘭鄉親多了份冠軍獎盃留在當地的期盼,然而對宜蘭自行車教練及這群小選手們,不諱言也多了份壓力。
教練知道這將是背水一戰,於是公布魔鬼訓練計畫。計畫凌晨從4:00起床,4:30出發騎車暖身到員山國中訓練場地,5:00準時開始照表訓練。
果然是紀律嚴明的一個團隊,五點不到,全體選手已經在員山國中訓練場地集合完成。
「好,同學們都到了。我們現在正反障礙跑道各繞20圈,然後放學後記得集合練公路緩升坡20K…」。黃教練威嚴的聲調中帶著仁慈,因為他幾乎同時把她們當成自己小孩在關懷。
7:00訓練終於結束,同學匆匆盥洗後準備上學。
您沒看錯!就是凌晨4:00,那個您我還在熟睡的時間,他們已經起身準備為自己夢想全速開啟希望引擎。而這苦練的成果,當然也等待被冷酷比賽驗證……
《「成功不一定在我, 但成功過程一定有我」的破風手》
2016年全運會自行車賽主打項目是公路賽。除了一大段對選手體力挑戰的長程公路外,這次真正的魔鬼好漢坡是在即將到達終點太平山前的23K 緩升坡。這距離不要說衝刺,對一般人而言就算沒有時間壓力的散步,可能也會鐵腿。
如果這八位宜蘭自行車選手人人視為勇將,各個獨立向前衝,或許剛開始會很壯觀,但也可能最後會被各個擊破,成為無名英雄。
所以顯而易見這次比賽需要策略。 黃教練把所有選手叫到了眼前。
「我們這次比賽高手雲集,不能蠻幹,需要有個隱性刺客奪旗手。」教練看了姿姿一眼。姿姿愣了一下,想不到自認瘦小的身材,在此時反而變成優勢。不過姿姿每日苦練20K上坡路段,不也就是為了今日?
「這次全程大家務必掩護她,輪流擔任最前頭破風手,為她節省體力。」教練特別叮嚀不是沒有原因。因為擔任車隊的破風手,不但需要承受車隊最前端迎風面,最耗體力,而且還要負責控制團隊前行速度,負責配速,又要好比前線哨兵般觀察競爭團隊的動態。
破風手任重道遠,極端辛苦,卻因為體力容易中途耗盡,相反的也幾乎註定只會成為幕後英雄,很難成為奪旗英雄。
教練再看了以個性冷靜著稱的翊慈一眼:「這次比賽路途中,由妳當隊長,妳要隨機應變。」
「收到」。翊慈回應。
比賽當天,果然各地高手雲集。槍聲響起,大家奮力前衝。翊慈是個盡責的隊長,果然全程保持冷靜,看顧大家體力,並輪流調度破風手。
「隊長,新竹隊有兩名選手超越我們了!」前方破風手撇頭通報。
「沒關係,只有兩位,這可能是兔子(假攻擊的俗稱,就是敵方派副將故意超越我方,讓我方誤以為是對方奪標主將開始衝刺,隊形瓦解拼命追趕,造成我方過多選手體力耗損)要來引誘我們追趕而打亂隊型。大家按照原定步調加油!」
隊長果然不是省油燈,因為她知道宜蘭自行車隊樹大招風,沉著冷靜是上策。
由空照圖望下看,此時的宜蘭自行車隊彷若化身一群火鳳凰,大家凝結成一個天衣無縫的團結雁群人字形。當最前端騎士奮力破風時,後面隊員魚貫順著氣流前行。當破風手體力將盡,滑到隊伍後端時,第二順位破風手立刻補位掌風。此時外頭競爭隊伍的干擾動作對她們而言,僅像雁群前行過程的蕭蕭風聲。因為此時的她們,心目中只有團隊,榮譽,與毫無退路的必勝。
除了姿姿之外,團員一路交互擔任破風手,大家真的都累了,一個一個因為速度跟不上而脫隊。到了好漢坡山腳下, 只剩下隊長翊慈護送姿姿。
「姿姿加油! 我也只能護送妳到這裡了,再來就是妳的強項23K 好漢坡。我們一切都是為了妳,妳要加油!」隊長翊慈也逐漸降速,剩下姿姿繼續勇往向前。
《沒有永遠的敵人》
面臨的上坡路段,剩下各隊菁英不超過十人,約莫就是各隊浮出的潛藏奪旗手。但是漫漫23K 路段,若不跟對手合作,妄想自己一路向前衝,大概半路就會像孤鳥一樣被風勢所淘汰。
如何跟對手合作,又讓自己不要失去優勢呢? 這真是另一個艱難課題。
姿姿在上坡過程,機警的與一些對手組成簡易的輪流破風團隊。然而在前行過程又必須將眼神放亮,觀察每位對手呼吸的步調與採腳踏板的力道,快速歸納出自己真正潛在的真正奪牌競爭者。
姿姿根據路徑陡峭狀況,在自己擔任破風手時巧妙藉由配速,讓一些體力稍弱的對手差距被拉大。加上平日的扎實訓練,姿姿最後終於代表宜蘭自行車隊全體選手,成功將金牌留在宜蘭!
這不但讓宜蘭自行車隊從此聲名大噪,更讓全國專業自行車隊再也無法忽視他們的存在。
《國家與準奧運代表隊》
經過教練細心調教,宜蘭自行車隊員們逐漸成為國家代表隊,甚至有機會成為台灣的奧運代表隊。機會多了,夢想大了,但隨之而來的經濟負擔也更重了。
選手小霜回憶2020 2月份的越南環公路賽,需要連續十天,每天一站100~200 km的超越體力賽事。眼看其他參賽國家,超過有一半有運動醫師、營養師或復健師等隨團專家,而自己的隊伍包含比賽策略訂定、期間營養調配與飲食、賽後按摩冰敷包紮、甚至心理壓力調適等等,都是教練夫婦一肩扛起。
故事採訪到這裡,驚訝之餘,斌洋當場問了教練:「你為什麼願意哪麼辛苦?」
教練沉思了一陣子,露出一個頑皮的微笑:你相信「拉普拉斯的魔鬼」理論嗎?
「拉普拉斯是個數學家,他認為萬事萬物都可以靠精算出來,所以他也是 "人定勝天"概念理論的提出者」。這故事好險我知道。
「對喔!但也就是他過度強調人定勝天,否定了很多心念、機緣甚至宗教玄學等因素,很多人不認同,於是把這理論視為魔鬼,所以後來叫做拉普拉斯的魔鬼」。教練說。
「而我就是沒有那個拉普拉斯的魔鬼在心中,所以更簡單說,就是...」
「就是甚麼?」
突然覺得眼前這位教練好高深莫測,趕緊豎起耳朵。
「阿就是度(碰)到了,要不然該怎麼辦?」(台語) 教練哈哈大笑,我也跟著哈哈大笑。
教練笑,或許是為了他對這群小選手們無所求而付出,並對艱困環境學會釋懷與放下而開懷。
而我的笑呢?真是簡單一句話,卻繞那麼久……(哈!)
不過覺得Nike的一句口號:"Just do it!"還蠻能夠吻合教練夫婦付出卻無所求的內心寫照。
《不平凡的愛vs最平凡的事》
德雷莎修女曾經說:最不平凡的愛做平凡的事情。
宜蘭自行車隊黃章桐教練,李嘉慈師母,以及這群從菜籃車起家的小選手們的故事,看似只是自行車選手們必經的訓練歷程,但是其間包含了教練夫婦一肩扛下夢想、期待、責任、負擔、壓力,到重整旗鼓再次帶領團隊重燃夢想、甚至實現夢想,其中包了太多不平凡的愛與關懷。
運動場如同人生縮影。在我們人生奮力向前的跑道上,是否也曾出現讓自己分心的兔子(假攻擊)而讓自己本末倒置,還是隨時調整步調,聚焦目標,像這群選手們一般毫無退路的全力以赴呢?
而破風手好比疊羅漢中的下層壯漢們,需要彎腰下趴,堅定奉獻出自己背脊與肩膀讓別人踩踏,才能成就團隊最美好的隊形,與拱出站在最上層的美麗明星。我們在團隊需要時,願不願意擔任「破風手」呢?
《傷痕與勳章》
採訪逐漸接近尾聲。邀請小選手們談談他們賽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
霜:
國一暑假的下坡路段訓練,疑似衝太快加上髮夾彎,導致單側臀部膝蓋與大腿嚴重擦傷。
誼:
環韓國自行賽青年組,被哈薩克隊擠撞路邊護欄導致嚴重摔車,疑似骨折。
裁判建議退賽,誼唯一反應:只要是沒有骨折,隔天仍堅持比賽。
安:
2017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公路賽,車輪被前面選手撇到滑倒,全身半邊包含肩膀手背大腿全部擦傷。包紮後,隔天忍痛繼續出賽,結果奪得越野賽冠軍。
記得在電影「我的冠軍女兒」中,有一段劇情是描述一位教練辛苦栽培資質優異的女選手,眼看就要被甄選為奧運國家代表隊。但是媽媽看到訓練過程傷痕累累的女兒,心疼的說:「為什麼我的女兒要那麼辛苦?」
雖說傷痕是運動員最佳的勳章,但那些真實都是汗水與淚水,甚至傷口所堆疊出來的。
真實,自行車榮耀獎牌的背後,隱藏選手們一條條摔傷與骨折後癒合及尚未癒合的傷疤。
真實,自行車榮耀獎牌的背後,支撐的是一對教練夫妻無私付出的感人故事。
《夢想、堅持、奮鬥與圓夢》
聚會結束,斌洋送給了宜蘭自行車隊選手們每人不同的雷射雕刻鑰匙圈,上面分別刻上「夢想」、「堅持」、「奮鬥」與「圓夢」。感謝宜蘭自行車隊黃章桐教練,李嘉慈師母,以及這群從菜籃車起家的小選手們,給了我們這段充滿奮鬥性與啟發性的故事,更期待他們未來在人生道路上的所有「夢想」,都能經由不斷「堅持」與「奮鬥」後,終將「圓夢」。
※以下為媒體對宜蘭自行車隊逆風激勵故事的報導。
https://playing.ltn.com.tw/m/article/8909/1
https://teachersblog.edu.tw/806/807/1300
https://youtu.be/wugoSmp7Qjo
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耳朵常悶塞痛小心耳咽管失調在耳鼻喉科門診裡 的推薦與評價
經常出國開會的陳光超說,一天內如果飛機起落兩次以上,他的耳朵也會悶塞好幾天,此時他會用捏鼻子吹氣,讓耳朵通氣。 當耳咽管功能失調時,會造成中耳腔與外部大氣壓的 ... ... <看更多>
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耳朵悶脹感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耳朵悶 脹感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耳朵悶脹感,耳悶多久會好,耳朵悶塞回音,單耳悶塞怎麼辦在Facebook上2022年 ... ... <看更多>
耳 悶 多久 會好 在 曾求助無門的耳悶塞,現在已好了8成!建文醫師專訪特輯 的推薦與評價
了解更多如何治療耳鳴的方法? 】https://bit.ly/3evs0bF0:00 莫名耳悶塞,四處求醫仍沒有改善?1:51 耳朵不舒服,竟然是自律神經失調?!2:39 原以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