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生日快樂: Jan 6th, 1854〕
福爾摩斯生於1854年,是書迷從小說線索推算的。至於他的「生日」,可能連作者柯南道爾都不知道呢。不過,既然有眾多書迷聲稱福爾摩斯應該生於一月六日(也就是聖誕節後的第十二夜),我們就當作有這一回事吧!今天貼出我的藏書中最古老的福爾摩斯中譯本,1916年的中華書局版本,祝老先生生日快樂!
福爾摩斯最早的中文翻譯,是1896年在《時務報》連載的〈英包探勘盜密約案〉,譯者是張坤德,上海廣方言館畢業,所以是從英文直譯的,偵探名叫「呵爾唔斯」。現在通行的「福爾摩斯」是因為林紓的福州口音,才會把H譯成「福」。但福君從此通行中文世界,好像很難推翻。台灣的國語書店曾經把Holmes翻譯為「何謀斯」,既與原文發音較相近,又是三個字,符合中文命名原則,加上一個「謀」字,感覺十分老謀深算,是我最喜歡的譯名,可惜沒有人用。
1916年的中華書局版,共十二冊四十四案,共有十個譯者參與,包括最有名的程小青和劉半農。最後一冊有劉半農長達八頁的跋,因為他是總校。他把四十四案都看完之後,做了以下的評語:
全書四十四案中,結構最佳著,首推「罪籔」一案。情節最奇者,首推「獒祟」一案。思想最高者,首推「紅髮會」。...惟「怪新郎」一案,似屬太牽強...不得不視為諸案中之下乘。
這裏說的是哪幾案呢?「罪籔」即The Valley of Fear,現在譯為「恐怖谷」;「獒祟」即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現在譯為「巴斯克維爾的獵犬」;「紅髮會」當然就是The Red Headed League,和今名一樣;「怪新郎」則是A Case of Identity,今譯「身份之謎」。
不知各位福迷覺得這樣的評價是否合理?我倒是最喜歡「獒祟」這個案名,妖犬作祟,妖氣森森。「怪新郎」的故事我覺得也還好,林俊千這一案的譯名叫做「後父圖私利巧涉騙局/少女陷情網莫測玄虛」,看完之後覺得很有道理,但這不是一看題目就破梗了嗎?
老謀深算相近 在 新新聞周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新聞》1569期精彩內容
【兩岸】李明哲被《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祭旗
民進黨前黨工、NGO人權工作者李明哲失聯案,令人聯想到中國今年一月才通過的《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這個法律要嚴控境外非政府組織在中國的活動。在台灣為NGO工作是稀鬆平常的事,何以進入中國後「危機重重」?
【封面故事】一打十一 邱太三一戰封神
3月24日,法務部長邱太三在憲法法庭化身為戰神,針對同婚釋憲案,舌戰當事人祈家威以及祈的3位律師、北市府代理人廖元豪教授與6位鑑定學者,演出1人單挑11人的戲碼。
而因應答時舉例,同婚可能讓社會未來在祖先牌位上,有不知如何書寫「考妣」的困擾,進而讓邱取代柯建銘,成為挺同酸民攻擊新目標。加上前一天同黨同志羅文嘉也在媒體上批評,邱太三有關警察盤查的辯護讓他「難以入眠」。頓時,邱太三彷彿成了一隻「司法恐龍」,一個民進黨政府保守法律觀的代表。
儘管遭鄉民狠噱是「千年部長」,又替他取了個「妣考邱」的綽號。邱豁達地說:「我不care這些指責,想好好溝通的同志代表,都歡迎來找我。我不挺同不反同,……硬把我推向反同那一邊,對挺同團體其實沒有好處。」
【香港選特首】只是場北京作莊配票的選舉嘉年華
香港特首選舉在3月26日舉行,北京屬意的候選人林鄭月娥以777票勝出,當選第5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同為建制派陣營的曾俊華以365票落敗,而另一候選人退休法官胡國興只拿到21票。
對北京而言,這次特首選舉,民氣導向支持一個建制派候選人,除了再次撕裂民主運動,也暫時拆解了港人續爭普選的定時炸彈。怎麼選,都是北京贏,還營造選舉嘉年華的宣傳效果。這場選舉表演,不過是北京作莊來配票。
到底中南海如何運作這場選戰?新的特首長上台後,中港關係會和之前有什麼不同的改變?香港市民翹首期盼的普選政改、憂心的「23條立法」,以及年輕人關切的居住正義與分配問題,林鄭月娥會如何因應?本刊為您提供最深入的報導分析。
【焦點】兩個男人一通電話 馬前總統無罪關鍵
柯建銘雖然提出一通電話佐證,北院認為,缺乏監聽內容等「鐵證」,不管電話到底是誰打的,都沒辦法斷定馬英九教唆黃世銘洩密,基於「事證有疑,自當利歸被告」的原則,當然得判馬英九無罪。
【政治】蔡英文不循陳水扁例頒青年獎章
總統蔡英文不循例擔任救國團青年獎章頒獎人,救國團內部人員認為,可能是黨產會正在追討黨產,救國團被黨產會鎖定為國民黨的附隨組織,目前正進入聽證程序,若蔡英文此時接見青年獎章得主,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聯想。
【政治】纏鬥!藍黨魁投完首輪都未必知輸贏
國民黨黨主席選戰持續加溫,實力相近的吳敦義、洪秀柱、郝龍斌三強,隨時可能因為某些議題表態錯誤,甚至是身邊的人出包,而讓排序再度改變。藍營操盤老手就感嘆:「誰能笑納最後勝利,只怕首輪投完票,都還難見分曉。」
【財經】台灣「二好三壞」 張忠謀設廠反覆推敲
缺水、缺電及環評速度等問題,讓台積電遲遲無法下定決心在台灣投資三奈米先進製程晶圓廠。對台積電而言,台灣相較於美國的優勢就是人才及產業聚落。為了維持製程領先,老謀深算的張忠謀或許正反覆推敲利弊得失,該如何取捨。
【財經】嘉泥開第一槍 地上權案驚爆逃難潮
因為稅負成本的問題,近來,地上權建案解約頻傳。而忍痛解約或退戶還不是最慘的,最淒慘的是標到地上權,而基地已動工或蓋好房子的業者,陷入「頭過身不過」的慘境。目前處理燙手山芋最快、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全棟轉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