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問答信箱】(Q21041-Q21060)
Q21041:
老師,比亞迪電子
由幾個月38.8買入到而家冇放到
近期回到接近我買既價
我想知我應吾應該繼續持有
由60見到佢跌到而家
個心好累
係咪我太貪心以為佢會繼續升
定係e個就係價值投資要經歷既過程?
龔成老師:
其實買股票,是好正常的,我隻1211,10年前,都由$10上到$88,跌翻去$12,之後先慢慢上,睇住自己身家幾百萬上落(當時我仍打緊工,$1萬人工)
成功投資者,就要有好強的心理質素!
我是睇「長遠企業價值」,而你就睇「短期股價」,所以你要學懂唔睇短期股價。
285有潛力,你可長線,但如果你心理壓力太大,不如轉其他股價無咁波動的股。你預左買潛力股,一定會這樣的。
------------------------------------------------
Q21042:
龔sir,另外想問下你對2380的睇法,這股票有8厘息,但上年除淨後股價跌到1.4,應該繼續持有收息還是先賺錢呢?
龔成老師︰
中國電力(2380)有質素的,可以長線投資。但要留意,中國的電力市場與香港的不同,香港的,有利潤「保障」協議,助電力公司賺穩定的利潤,但中國的,電力價格由國家主導,電力公司處被動位。
受燃料成本,以及國家主導的因素影響,中國電力過往的收入略有波動,而盈利亦有不穩影響。國家會給電力公司「合理」的利潤,但不會過多。
你用佢收息係可以,但要留意佢股息率雖然高,但都會有一定波動性,故不宜持有過多。
------------------------------------------------
Q21043:
龔sir你好,留意左你專頁一段時間,亦開始讀你的著作,十分同意你的投資理念,作為投資新手唔想行咁多冤枉路,所以果斷報了你堂。
我現在28歲目標係若干年後,靠收息+工作每月有十萬蚊收入,唔知會唔會太大想頭呢?
另外我想請教你點睇用桿槓買REITs呢?我見坊間有導師會教學生襯現在低息環境,借槓桿買REITs買債等相對穩定和低風險的投資產品,回報可達10厘以上,唔知你又點睇呢?
謝謝你的回覆,期待上堂親眼目睹龔sir的廬山真面目
龔成老師︰
借錢槓杆這個方法,賺錢時候你會加倍,但損失架時候同樣會被放大。風險唔細,唔建議你用。
除非出現「明顯的投資機會」,才考慮利用借貸投資,否則,有機會出現賺息蝕價的情況,小心。
我地投資一般期望合理回報係每年10-15%,如果想做到收息+工作收入加起每月有10萬現金流(我先假設你每月收入有5萬來自工作 + 5萬來自股息)。以股息率5%計,你需要本金1200萬。
你可以用上面架計法,大約推算要達至這個目標,所需要架總資金和時間。
上堂見!!!
------------------------------------------------
Q21044:
Hi 龔Sir,有事想請你比意見
現在同另一半租屋12500,住東九龍
男友是公務員,可申請綠表資格
想買返東九龍嘅居屋自住
二人每月收入共$60000
之前有睇過私樓,但因為我從事美容行業,近年疫情影響,銀行對美容行業按揭比較嚴謹,
所以我哋都偏向買二手居屋有政府擔保
近日睇咗鑽石山
以下都系13,14年樓齡,同一條街,
步行3分鐘到,港鐵站需要搭多一程小巴,或步行15分鐘
1,嘉峰臺 私人參建居屋屋苑
422尺實用,兩房 叫538萬
需月供 $23000左右
間隔不能大改動,感覺不太實用
2,瓊軒苑 單幢居屋
398尺實用,一房 叫438萬
間隔實用四正
需月供$18500左右
基本開支每月二人合共$28000
包括保儉,水電煤雜費,卡數,交通,食飯,電話費,寬頻
我地手持大約流動資金有$65萬
股票有$30萬
所以會做95%按揭,25年供款
想睇下老師比d意見
會揀選屋苑定單幢
龔成老師︰
以你地的情況,買居屋的確是較好選擇。
2間物業位置好近,交通、生活配套、地區發展、落成年份、尺寸等條件都好相近。
屋苑的價值,雖然比單幢樓高,但見兩者呎價都有更段差距,因此要思考值唔值得。
嘉峰臺相對貴成100萬,除非有其他原因(例如預將來會有小朋友,要留定多間房),否則應該瓊軒苑較好。
因為大家質素相若,但瓊軒苑可令你節省近100萬,用作投資增值,長線會對你較有利。
------------------------------------------------
Q21045:
你好, 有問題想請教。
有一層自住樓,幾十年前買斷了。
我地一家三口 為照顧老人家搬咗返去同住。
我係一個從來無買過股票的年輕師奶,要照顧自己的小朋友 和照顧自己個妹的小朋友
也辭去護士的工作 做緊全職媽媽。
靠老公一份人工 生活普普通通。
可惜,自住樓日益老化,維修事項漸多,已投放幾十萬裝修,小朋友也漸漸大個,兩房樓也漸漸唔夠住
在這裡認識了你的專頁,想問問:
1. 想賣左層樓套現,利用套現的錢來增值財富。是否太進取?
2. 我為人穩陣,十分不喜歡炒炒賣賣,如何在這範疇中能平平穩穩地賺取回報,讓老人晚年生活得更舒適?
3.我喜歡文字,不怕閱讀大量資料,想認真地認識自己在進行什麼投資,不是人云亦云地買一兩個什麼號碼,有付出才有收穫 嘛!
4. 前路有點模糊, 請指點下。
註: 自住樓大約值 600萬
手拎零股票
有買 金粒的習慣 大約10萬值
買了兩份儲蓄保險單 給女兒 和年老的家父
龔成老師︰
1)唔建議賣樓。自住樓不應賣出。你換樓可以,但賣出自住樓就不建議。
其實,以你現時奬況,但長線計,你都要增值一筆錢,為換樓作準備。你可以用月供優質股,去做增值。
2) 投資股票,其實係希望買入一些優質企業,透過佢自然增長,達至財富增值目的。絕對唔係"短炒",只你要選對股票,並長線持有,就會有唔錯架財富增值效果。
你要做架事,就係先睇下每個月扣除開支後,有無多餘錢可儲。無就要睇翻有無支出可以删減,重點係每月要空出一筆資金用來增值。
你可以投資"平穏增長股" 和 "潛力股"。你先用每月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選股上,你可以投資在平穏增長股︰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長建(1038)、粵海(0270)、領展(0823)。
增長力較強的,可選安碩恒生科技(3067)、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但佢地波動性和風險會較高,你要自己平衡。
餘下的另一半現金,我地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較大回調,就加大力度掃貨,然後作長線投資。
但由於你家庭靠老公一份收入,開始投資前,必需儲起一半約為半年開支的應急錢,咁會較穏當。
3) 你這想法正確,我地唔好對企業毫無認知之下,做投資決定。你可以先睇我寫架"80後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和"股票勝經",會適合你這類的初學者。
4)你現時每增加知識,並利用股票去進行財富增值,最簡單的方法是月供盈富。另外,如有需要就考慮換樓,但要視乎你地的資金、需要等。
至於金粒,都可以儲。但黃金主要係用來對沖突如其來架風險,所以唔洗多,佔總資產3%左右好了。
而"保險"只係理財中防守部份,只要買足夠保障就可以,增值可以留比優質資產(如優質股、物業等)去做,咁會較有效率。
------------------------------------------------
Q21046:
老師,我看到你的相“你是宇宙最大的奇蹟”
我都有留意 “吸引力”
入左一間公司做半年多, 同team兩個一開始共事既好同事都都走
一個辭職,另一個比人調組(調左一陣都辭職)
之後新來兩個同事 合作得暫時都一般,加野比我做
前日我又沖口而出話自己未必handle到咗多野,跟住佢地對的工作開始質疑,背後對我有微言
係咪我吸引左d負面野比自己
好擔心連份工都無埋
另外,前排可以左投資
買一手藍月亮,一手中國生物製藥
龔成老師:
吸引力法則是一個大方向,而在現實中,有好多變數的。
我地最重要就是自己有正面思維,往往會有好的事情發生,不過,現時仍是有野不是我地控制,你都要明白這點。
由於與你較友好的同事走左,所以你產生左一些負面想法,強加在新同事裡,不如你試下改變對新本同事的睇法,改善大家關係,否則會出現惡性循環。
至於你持有的兩股,有質素的,不用太擔心短期股價波動,持有一手無問題的。
------------------------------------------------
Q21047:
龔sir,你好,我都有啲概念野唔太明,股票係買賣,買/賣要有人接貨先叫成交,照計買賣既金額應該係一樣,咁點解D沽空既金額唔係成交既一半既?
龔成老師:
因為沽空不是正常的「賣出」,是一些無貨的人通過證券行借貨,先賣後買,因此要特別申報的。
------------------------------------------------
Q21048:
老師 我真係好迷茫 唔知應該點行 希望你能夠以過來人身份指點一下我
我27歲 無大學學位 只係普通DSE畢業
依家有份工作 admin 19k 返10:30 放6:30 無晉升機會 但好安穩 基本上都一定唔會踢我走 但19K已經係頂盡唔會再加
最近收到一個HSBC既teller offer , 人工少左, 15-16K左右, 我應唔應該轉去做teller? teller既晉升機會大唔大呢..唔係好清楚佢career path係點
希望你能夠解答一下我既難題
龔成老師:
其實好簡單,你從長遠角度去想就得。
你比較一下,5年後,10年後,這兩份工對你有那些分別。
從長遠角度去想,到時的收入、事業、生活、發展等因素,那個較好,那個較近你的長期目標。
你原有職業,突破唔高,除非你懂得善用餘下時間及利用資金投資有理想回報,否則發展唔高。至於銀行,teller的發展唔算高,不過,算是好過你原有職業,因為有機會再轉其他職位,以及有機會令你將來更有動力轉工,慢慢上。從突破角度,轉工會好少少。
你最重要問翻自己,長遠想點?有這個答案,就知選那份工。
------------------------------------------------
Q21049:
成哥,請問我買1177一手
1)甘我比一手價錢,啲錢係比1177間公司定比左邊個?
2)當我用1000投資,買左這股,升到1300蚊我放左,甘賺果300蚊係1177間公司比我定邊個比我?
我想了解運作,謝謝你
龔成老師:
1)交易所是一個二手市場,你是幫「另一個股東」買的。
你平時見到的股價上落及成交,就是每天不斷在買買賣賣,即是貨由投資者A轉給投資者B,不斷轉來轉去。
2)你可以當現時,你比$1000,在二手市場買了一部手機,然後過了一段時間,以$1300賣這手機賣給了另一位買家。
------------------------------------------------
Q21050:
老師,我知道你不建議借父母錢買樓。
不過我男朋友屋企人預備左1百萬(現時做緊定期)俾佢,係預備俾佢大約3-5年左右買樓付首期。
男朋友既父母話唔係好識投資,所以放左係定期。
雖然我覺得自己唔係太應該俾建議佢父母,但我都想問老師
1. 100萬應該拎出部分作投資嗎?
2. 應該拎多少作投資?
3. 應該投資係咩方面?係應該以佢哋既年齡而投資收息股嗎?謝謝。
龔成老師:
如果這筆錢會在中短期,例如1、2年內買樓,咁就最好持有現金,不要投資,因為投資始終有上落,無人知你買樓時的投資市況,萬一股市下跌,就會到時唔知賣唔賣股票去買樓好。
如果在3年後先買樓,就可以動用這筆資金,最好是投資「收息股」+「平穩增長股」,唔建議面對太多風險,同時,投資金額最好在$20萬-$50萬,不要太多。
------------------------------------------------
Q21051:
Sir,我Q19941見你早前的問答,我好想分享,我前後睇樓差唔多一年了,由6百幾萬睇到7百幾萬,又因為已經橫跨成年,可負擔的樓價已經就快可以去到8百萬
我由尖旺單幢20年左右的舊樓2房,睇到半新樓1房,再睇到黃埔細兩房,再愈睇愈貴睇到黃埔靚景中型兩房,已經去到8百幾萬
如果買去買800萬的樓,我就要用盡晒我啲錢同埋要賣晒啲股票,要賣晒股票,我會好唔捨得
後來我有一日本身已經睇左大半日樓,見仲未算好晏,就walk in去睇一個九龍上車屋苑,佢無我之前睇既樓咁近地鐵,但其實都叫walking distance
搭小巴去亦都好快,平均成交價講緊3百幾呎細兩房係6百尾至7百頭,頓時覺得好平,而且比起我之前睇既黃埔新好多好多
同埋一直以為呢個屋苑唔係咁好,但睇完實物又似乎都係一個唔錯的選擇
所以我會建議Q19941的讀者在考慮800萬dream house時,都去睇下啲細價樓,睇下自己感覺如何
就好似我咁,我睇完呢個上車屋苑後,感覺好ok,樓價低啲,唔需要套現晒我啲股票,供得輕鬆啲,可以繼續月供咁上下的股票,成個資產分配又唔會側重晒在住宅物業上面
最後我都想講下我近月的感受,我發現有啲同樣想買樓的朋友,與一年前的自己好似,就係好中意網上睇樓,而好少落場睇實物
親身睇樓真係好重要,而且唔係要買樓前至去睇,而係日後都會想買樓時,已經要早啲去睇下樓,到真係急住要買樓住時,至可以好快決定到。
龔成老師:
多謝你的意見,我都會同佢講聲。
這是一個好好的分享。
而你所講的「睇實物」,這點好認同,我相信網上只是輔助,並不能變成主力,我地一定要親手睇樓先得。
都恭喜你,你找到了你的目標物業!
------------------------------------------------
Q21052:
sir,1337雷蛇點解你睇好佢潛力?
龔成老師:
雷蛇(1337)有潛力的原因,主要係佢發展緊的業務,都是潛力類,加上見佢財務數據等資料,應該過了最差時機,因此可能有轉機。
當然,佢本質好波動,盈利不足,所有的市值,都只是基於「將來預期」去產生,這個預期可以變得好快,因為大家都只是「估」。
同時,電競行業的真正營運模式,賺錢能力如何,充滿了未知數,一個遊戲可以好受歡迎,亦可以好快無人玩。
另外,佢近年都有發展一些新興業務,潛力度有的,但仍左有不確定性。
因此,這股有前景,但有風險,無人知真正的價值。而佢另一些業務較是較新興,同樣有危有機類,所以,佢有可能有潛力,但風險方面就要注意。
------------------------------------------------
Q21053:
龔sir 你好
本人35歲
現時持有以下股票,請問組合ok 嗎?
0005 - 2手 平均買入價$42
0017 - 1 手 買入價$41
1177 - 2手平均買入價$7.9
0175 - 2手平均買入價$30
0017 買入後一直下跌,但個人認為企業有質素,但增長確實太慢,甚至不停下跌,很有衝動賣出,應如何是好?希望收到你的回覆,謝謝
龔成老師︰
就算再優質企業,中短期股價都會有機會波動。原因不一定是本質出問題,可以係一些與其本質無關的因素。只要長線質素無變,中短期波動我地唔需要理會,長線持有就可以。
中生(1177)和吉利(0175)都係適合你,可持有。
新世界發展(0017)不錯的,本身有一定的規模,業務廣泛,從事物業投資及發展、合約工程、服務提供、經營基建項目、電訊服務、百貨、酒店及餐廳、電訊、媒體、科技等業務。
但這類綜合企業,一般的增長力都不會太強,佢近年的生意亦只是平穩,你可以持有這股,但不要預佢有好大的增長力。因此不建議持有太過多。你暫時可持有,但不要心急加注。
匯控(0005)增長力一般,主要係收息,以你年紀,不宜持有太多。
------------------------------------------------
Q21054:
成sir 1883和3988各有一手,係當年招股時買一直到而家。你見議應該點看待依兩隻股?
可長持嗎還是平手時放左佢好嗎?
龔成老師:
中信國際電訊(1883)業務穩定,整體質素算是不差,過往股價的波動亦不大。佢近年的生意都保持穩定,盈利亦是一樣,相信市場結構令佢處於一個穩定賺錢的狀態,不過,增長力就不強。
盈利就穩定並平穩增長,但始終生意無上升,點都會有扣分的地方。
相信佢能平穩發展,收息可以,但就不要對股價有太大期望。
中行(3988)由於內地經濟無過往年代咁強,股價無過往咁好,由中美貿易戰開始,中國的經濟動力已有所減少,加上最近的疫情,都是影響經濟的因素。不過,初步已好轉,但不是高增長型。
現價合理區中間,這股收息可以,但就唔好對股價有太大期望。
所以,持有與否,要睇你本身投資目標,如果你想收息,就持有。想增值,就賣出。
------------------------------------------------
Q21055:
你好龔sir, 想問下,近期地產/物業企業既物業重估都系向下,是否可以代表香港物業其實系處於跌價方向,但似乎住宅物業冇乜跌價跡象。其實當中有冇關係呢?
龔成老師:
第一,這些物業重估只是一個「估」的數字,更只是一個會計上的因素,對企業無實際現金流的影響。
第二,我地分析時,會著重長期分析,唔需要太理會中短期情況。
所以當我地分析時,重業重估會影響盈利,但只是會計上,因此唔會太過著重的。
而佢地係重估時,不單考慮這刻的住宅樓價,仲要考慮租金,不同類的物業,以及將來發展情況等。
------------------------------------------------
Q21056:
你好老師,我係澳門人,早兩日去珠海金灣睇樓, 嗰度係 珠海新區 發展勢頭好勁但係依家 就係地盤多, 好多嘢都話會起好 將來點點點!
但係 現時比較荒蕪 但係都賣到兩萬五一方 不過有好多大品牌嘅地產商喺度都 喺度開盤 依家 15 16 唔知 買唔買好
因為我覺得個價錢都幾貴, 我覺得佢有啲潛力, 因為見佢之前啲新城區都 搞得幾好!
老師!中鐵建有投資價值嗎?
現價如何
龔成老師:
你最重要睇翻長遠的配置,該地區的交通及價值,以及,本身是否近商業地區。
如果有潛力,就時貴少少都是值得(當然不能過份地貴),建議你進一步分析該區的長遠城市規劃,以及發展等。
中國鐵建(1186)質素算是中等,不算好強,但都不差。
如果有分析佢多年的業績,會見到佢生意其實都幾穩定,但就無增長力,至於股本回報率處合理水平。但這股最大的問題,就是負債太多,雖然佢現金流好穩定,但太多負債始終會扣分。
而這一點,亦令佢企業價值不會太高的原因。而現價處於合理水平,但發展力不算強。
------------------------------------------------
Q21057:
想問下龔Sir對於
686 北京能源國際
668 東銀國際控股
1628 禹洲集團
3883 中國奧園
哩幾間公司嘅潛力,未來趨勢,現時股價值得持有嗎?
留意到近兩月內地房地產成交量急升,80,90後成家置業,可以從呢個方向同埋業績搵現價較平潛力股嗎?
龔成老師:
北京能源國際(0686)風險高。東銀國際控股(0668)賺錢能力唔強。
禹洲集團(1628)主要於中國廈門、上海、福州及合肥從事物業開發、物業投資、物業管理以及酒店業務。
佢係新加坡、香港、上海、合肥、福州、廈門等地均設有分支機搆。
整體質素都有,但未算好強,佢在行業中,未算有好大的規模與優勢,另外,負債較高都對這股造成風險。加上業務有點波動,這股唔建議投資太多。
現價合理,如果控制注碼都可考慮這股,長線投資價值都有,但未去到最高質類別。
中國奧園(3883)主要於中國從事物業發展及物業投資業務,近年增長快速,這是受中國樓市保持向好的情況帶動,加上佢利用大量負債運作,當好景時,佢就會好好賺。
但佢的負債有點多,有危有機,好景時好好賺,但逆景時,就幾大件事。
所以,這類股不是無前景,但風險較高,唔算好建議大注。
至於你從地房地產成交量急升,80,90後成家置業這方向,只能參考下,因為短期成交不一定反映真正的市況情況,而內地往往受政策等因素影響。年輕人成家這是需求,其實一直都有,你要確定是近期短期多左,還是長期核心需求的反映,我暫時未能確定一定是長期需求湧現。
------------------------------------------------
Q21058:
龔老師,我大陸有層樓
值439萬hkd
純粹問下
如果你攞左依439萬hkd
你會做d咩投資
如果做果個投資風險大唔大
龔成老師:
要睇翻你的年齡與風險程度,你可以考慮股票、基金、債券、銀行產品、車位等。
這是一個財富配置的過程,因此無話風險一定大,要視乎你怎樣配置。
就算股票,都有收息股、平穩增長股、潛力股等。
要睇你現時的配置,及將來的配置。
------------------------------------------------
Q21059:
老師,若我希望收息,哪些股票較合適?331豐盛服務可以嗎?659 新創建可以嗎?
龔成老師:
豐盛服務集團(0331)主要係於香港、中國內地及澳門,從事機電工程服務、建築材料買賣、環保產品貿易及提供相關工程諮詢,亦於香港從事清潔及廢物處置管理服務、回收及環保處置服務以及洗衣服務。
過往生意都有穩定的增長,而盈利都是,但企業的規模較細,因此風險較大,同時規模效益不高。但以佢現時的估值計算,價格是在合理區。
你可以投資這股,分注買入就得,長線持有,但就不建議投資得太多,始終這企業有點風險。
新創建集團(0659)都有質素的,佢係是新世界發展(0017)的基建及服務旗艦,業務遍及中國內地、香港、澳門。
新創建係一間綜合企業,可分為7大業務:道路、環境、物流、航空、設施管理、建築及交通、策略性投資。當中可分為兩大類,即是基建及服務
整體的質素,算是不差,但又未到最高級別,業務分散於多個範疇,部分與公共事業有關,過往的生意雖然穩定上升,但盈利卻停滯不前。
企業本身不是沒有優勢,長遠仍有增長能力,但由於賺錢能力略有下降,加上企業本身已很龐大,增長期望不會太多,過往過價大致穩定,投資宜集中在股息多於股價回報。
另外,近期的肺炎對佢有一定的影響,相信中短期仍弱,不過長期來說。仍是有投資價值。
現價合理,分注投資可以,但這股不建議太大注。同時要耐心等好轉,明白佢增長力不強。
------------------------------------------------
Q21060:
龔生你好,本人37歲,月入5萬左右,有一份穩定既收入,同先生財政獨立。現時自住樓先生名下,沒有很大固定開支,現家有大約80萬現金,十萬左右蟹貨股票。
平時無做其他投資,扣除生活開支後,每月大約可以儲2萬蚊。如果想投資,有咩選擇?
另外,如果想買樓投資,應該買咩價位既單位,同埋有無話咩地區比較好。
主要想10年內可以買2層細單位,想留比小朋友
謝謝你給予意見
龔成老師:
我地在財富配置上,最好是建立一個「平衡的組合」,如果太集中買樓,其實會出現集中風險。
當然,你不是不能這樣做,但就明白當中在風險,同時不是最好的配置模式。較好的做法是「股樓平衡」。
你可以先利用現時的$80萬,其中$40萬投資股票,再加上每月用$15000月供或分注買入股票。利用股票去進行財富增值,之後到適當時機先買入(這一步不用急)。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小注好了。
平穩增長股:潛力股
8:2(如果你投資實力較強,可增加潛力股比例)
平穩增長股:考慮盈富(2800)。
另外再加: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潛力股: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
另外再加: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部分要等回少少先入。
現時大市波動,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老人住宅整體規劃理念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國首個嶄新長照中心:結合輕軌與健康園區】
今天早上 #高齡整合長期照護中心開幕,陳其邁 Chen Chi-Mai市長也到場主持。在致詞中,陳市長提到高雄高齡人口超過16%(約45萬),而有長照需求的人口也接近10萬,為落實中央長照2.0政策,並實現健康城市願景,早在陳菊市長任內,就啟動興建高齡整合長照大樓,並規劃中醫醫院、民生醫院特殊疾病護理之家、凱旋醫院精神護理之家與康復之家、社區心衛中心、日照中心、長照巷弄C據點等單位進駐,形成一個多元服務的社區型醫療園區。
👉長照大樓工程
高齡整合長期照護中心大樓共地上10層,地下2層,總樓地板面積約6,800坪,為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外觀底座為清水混凝土牆面,高層西面採錯層長窗條,南面採格狀深開窗,低調融入周邊凱旋醫院、衛生局等建物中。
在設計理念上,順應近年來照護機構重新回歸住宅思考的潮流,新的大樓以飯店(HOTEL)、居家(HOME)、醫院(HOSPITAL) 「#3H」為設計概念,有「飯店」建築外觀與接待大廳,並設計如「居家」般平面區劃。
在居住空間內,可以將差異化的個人需求,如無障礙設備、個人物品收納空間納入設計;並透過深凹窗、花台提供植物生長空間,增添視覺綠意;寬廣的走道和安全視角,則保留醫院設計的安全性。同時整體建物因規劃綠建築友善環境、智慧節能及防災安全,也取得綠建築及智慧建築標章。
👉高齡友善交通
長照中心並非一個獨立單位,各樓層分別由衛生局和凱旋醫院、民生醫院、中醫院三家市立醫院管轄,等於是把各家長照和社區照護的單位集中在一棟大樓中。而這三家醫院和衛生局,就形成高雄的「#衛生醫療園區」,雖然規模不比醫學中心,卻承接更多社區業務,除長照外,並把更多資源投入公衛中「健康促進、特殊防護」的預防醫學上,是打造健康城市的重要角色。
輕軌C33站就位在長照大樓正前方,徒步只要1分鐘,未來東三民、苓雅、前鎮區民,搭乘輕軌都能在10分鐘內抵達,便利使用健康資源。輕軌採用全低地板列車,包含月台也是無障礙規劃,無論輪椅、嬰兒車或助行器,上下車都毫無障礙,比搭捷運還方便。
其實在國際上,也有因應高齡化重整交通系統的概念。例如日本富山市,因預期2030年高齡人口超過1/3,因此從2007年起推動「緊緻城市」、擴建輕軌,發給長者電子票證優惠,嘗試讓開車為主的富山市民改變習慣。在交通變得更便利後,富山輕軌運量在10年內翻倍,其中長者運量增加250%,老人的活動量也明顯增加,平均比全國多出1000步,讓行動受限老人的生活與社交圈都擴大了,估計每年可省下7900萬日幣的醫療費用。
這樣的例子,對於2060年高齡人口將達40%以上的高雄,是很好的啟發,未來透過大眾運輸串連長照資源與社區,將可以讓高雄變得更健康,長者不再寸步難行!
👉智慧醫療示範區
隨著長照2.0政策推動,政府投資逐年增加,例如衛福部就表示長照支出將從今年400億再擴增到600億。其中照護人力的短缺便直接影響國家財政與照護品質。
因此,引進智慧化技術,將能將照護人員從繁瑣的文書作業、重複的日常流程中解放,將更多時間投入人與人的互動內,去年衛生福利部就在全國舉辦十三場「長照服務提供者資訊化作業推廣計畫」說明會,嘗試引進輔助長照環境的科技。
而除了生活紀錄、生命徵象量測、被照護者的行動安全等數位監測指標外,環境偵測、控制也有不少智慧居家設備派得上用場之處。
在經濟部即將於軟體園區旁成立「#前鎮創新園區」之際,「衛生醫療園區」就是一個可以引進各種智慧醫療軟硬體示範場地,而新的長照大樓也有足夠的預留空間與介面來試驗這些新技術。讓醫療服務、就醫交通、健康資訊都能整合,才是「高齡整合長照」未來的目標!
老人住宅整體規劃理念 在 楊博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民意│#居住正義│【#我種草皮,#不炒地皮】
論「#居住人權」的 #保障策略
【合作住宅、青銀共居、智慧住宅、房屋債券、囤房稅】的推行
1.『合作住宅』是『產、官、學、民』的四方合作
2. 推動『青銀共居』(深化多元對象的混居制度)
3.『智慧住宅』產業實驗場域
4. 發行『房屋債券』開發社會住宅
5.『囤房稅』施行,使屋主願意轉換資產配置
📌全文請見👉 https://reurl.cc/XXL0N3
📌懶人包👉 https://reurl.cc/ObVyn7
民意│居住正義│【我種草皮,不炒地皮】
論「居住人權」的保障策略
2019/09/06地產新聞 台灣房市3高症頭張金鶚:囤房稅是解藥
http://m.home.appledaily.com.tw/article/index/20190906/38437545/news/
#居住是基本人權,德國人不炒房,卻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台灣空屋率高達10.12%🇹🇼
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目前全台房價所得比為8.57倍,也就是說必須8.57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得起房子,這數據遠遠超過5倍正常值;依照空屋最新資料顯示,全台空屋數量達到86萬4835戶,空屋率高達10.12%,也就是說10戶房子當中,就有1戶是空屋;在自有率部分,全台房屋自有率仍高達約8成。大臺北都會區在國內外各種因素之影響下,房屋價格居高不下,臺北市106年第3季房價所得比高達15.12倍,市民需不吃不喝15年才能買得起一棟房屋,而租賃市場資訊相對不透明,糾紛處理不易且缺乏專業管理,嚴重影響台北市民及弱勢族群的居住權益,造成民眾買不起房、租不到房的「居住不正義」問題。
政大教授張金鶚曾說:『台灣高房價、高空屋率、高自有率』並存,這三高在國際上是相當罕見的。
房子的功能本來是為了居住應用,如今卻淪為商品、成為用來賺錢生財、資產避險的工具。而居住政策所強調的不僅是品質合宜的住宅,更包含居住環境、社區、公共空間,以及居住者的需求與感受。再積極一點,則包含居住活動與行為在社會、經濟、教育與文化上的價值創造。以下經由統整學者專家意見、研究報告參考,綜合研究討論出以下主張:
#別的國家怎麼做?(我們先探討先進國家)
🇫🇷法國🇫🇷
法國棄「集合住宅」稱謂,以避免「孤島」標籤化被社會隔離。全球掀起法國「合作經濟」大師查理.季特(Charles Gide, 1847-1932)「社會暨休戚相關經濟」(L* conomie sociale et solidaire)思潮,運用非營利性質「住宅合作社」於住宅政策,推展跨世代混合居住的花園社區住宅,甚至發展「社區經濟共同體」,達到街區再生、活化社區經濟、環境平衡,自創社區互助照顧的效益,印證UNESCO通過「合作社分享共同利益的理念與實踐」為人類無形文化遺產的具體事業體。
🇩🇪德國🇩🇪
德國鼓勵「自建房、合作建房」,打破開發商對房屋供應的壟斷,是影響市場房價的重要因素。「合作社共同建房」已成為德國住宅建設的主要組織形式,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合作建房佔每年新建住宅總數的比例超過30%。政府對合作社建房提供許多優惠措施,如提供長期低利貸款、土地價格合理、稅收減免優惠等 。
土地的供給上,由政府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出租或出讓給住宅合作社,住宅合作社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土地的取得」,其他包括像是政府提供在財稅上一定的優惠,例如所得稅、財產稅、交易稅等等,以及提供融資優惠。
「合作住宅」的產權並非由住宅合作社的居民所「分別共有」,而係由「住宅合作社」所持有,在合作住宅的使用權於非自願性的移轉下可以繼承
財務模式更加注重財務的永續性,而非以收取利潤為導向,他們認為利潤僅需「合理」即可,並會將所得到的收入再次投入下一個新的計畫,以期待達到「撞球效益」。
「參與式規劃」的民主規劃,凡是牽涉到較廣大的議題時,居民之間則必須透過開會來決議,這種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從傳統「規劃給人們(Planning for People)」的模式,轉變成「與人們一起規劃(Planning with People)」,使得每個人對於居住的空間想像與願景得以被滿足,更加具有適居性。
合作住宅(Co-Housing)與安寧病房的結合,以低廉的租金讓需要接受照護的居住者能獲得服務,大多居住在地面層,並以重症、安寧病患、慢性疾病患者等為主。
🇰🇷韓國🇰🇷
韓國政府發展出一套「住居階梯模式(Housing Ladder Model)」,透過住居福利整合模式,協助社會弱勢族群並鼓勵不同社經背景的人群共居。負責執行中央政府可負擔住居方案的LH韓國土地與住宅公社,自一九九〇年代起的三十年中,已經供應管理將近一百萬套公租宅。韓國的「公租宅」扮演了社會安全網的功能,降低租金負擔,也降低市場進入門檻。公租宅同時也扮演了穩定住宅市場、協助朝擁屋目標前進的角色。LH韓國土地與住宅公社期望能為每個人提供住居相關服務。「我家中心」於2015年成立以來,這項全國性計畫提供所有人住居相關福利的服務,至2019年7月為止,已經成立五十六間中心。中央政府已經委託LH韓國土地與住宅公社經營「我家中心」。
🇯🇵日本🇯🇵
日本政府採取主動,不只發展大都市,也關注較小都市與鄉村地區。平等且均衡的跨區發展,在空間上重新分配資源,是戰後區域政策的主要核心。透過公共工程分配與財務轉移體系,政府保護了地方經濟。然而,泡沫化後的經濟停滯、激化的城際競爭與無所不在的新自由主義有效結合,導致區域政策轉向以東京為中心的取向。此轉向與日本政府經濟上地方分權、鼓勵地方社群自立的新政策同時發生。公共工程分配與中央政府財務支援大幅減少,暗示政府不再齊頭式保護地方經濟。
先進國家中合作社的房屋量占全國房屋量的比例,如北歐瑞典22%、挪威15%較高,然而如德國5%,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等1%以上,雖比例不高,卻能提供國民可負擔的住宅,穩定社會發展。百年的住宅合作社,包括英國的起源延伸新創社區合作事業,德國的住宅、儲蓄機制與教育連結創新,法國的文化保存與多元社會組織運用,以及日本再從社區自治的興起,這些經驗,說明政府與民間透過「新協力模式」落實住宅與照顧政策,這是國際間合作社長期累積而創新社會經濟的進行式,也將是台灣發展住宅政策之學習新方向。
【#創新社區營運模式---#合作住宅、#合作社區 、發展「#社區經濟共同體」】
依據聯合國1991年第4號與2007年意見書,政府提供社會真正弱勢者「公共住宅(Public housing)」,提供市民擁有「可負擔的住宅」(Affordable housing),稱為「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而台灣現行的社會住宅便是推出建案興辦建築物,座落地區又引起當地居民因對公共住宅的刻板印象而產生的爭議、反彈與排斥,認為其影響房價,造成社會的分裂。因此社會住宅不應只是找地、發包的營建工程,而必須立基在整體都市住宅政策規劃的基礎上。
然而,台灣的空屋各區域零星散布,為了善用空屋,建議由政府提供各地區的閒置空間(蚊子館/校舍)作為區域居民的集會場所,並同時活化閒置國宅(如伊甸基金會承購大林國宅)、老舊建築物改建(如中和警察宿舍改建為小規模的青年住宅)、閒置宿舍改造,增加可住戶數。
依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現行的社會住宅包含「新建及包租代管」,包租代管可有效活化空屋,但現行包租代管僅試行3年,建議可增加長期包租代管選項(10年/20年/30年)滿足租屋者較長期穩定的租屋需求,亦容易對社區產生歸屬感,有利於社區發展。
【#合作住宅、#青銀共居、#智慧住宅、#房屋債券、#囤房稅】的推行
1⃣『#合作住宅』是『產、官、學、民』的四方合作的趨勢
有了公共空間及可入住房屋就可以成立「社區合作社」,加入社區合作社的居民藉由「入股」的方式,訂定基本額,繳交給合作社,在這個社區裡合作社的社員可以在公共空間舉辦活動、課程、甚至舉辦市集,每年年度結算時,若有結餘可配股,等到居民離開後,可以申請將當初入股的費用予以退還。申請者須符合社區合作社的內部規範,亦即所有的社區合作社成員除了要認同合作社的價值外,同時也必須遵守合作社所規定的內部規範,這就是一種社會金融(social finance),以達到永續社會發展,自營自生、自住管理。
『#合作住宅』是自助互助的「人合」組織,而非「資本的結合」只追求最大獲利。以成員共同出資,一人一票共商共決經營和分配,此為「集體的社會型企業家」共同承擔風險和創新,重視人與組織的結合、社區關係,經濟學家Marshall稱兼具「社會關懷與經濟效率的『雙重性格』」,是特殊的中間性、草根性「社會經濟事業體」,不以營利為唯一目標,謀求社員、社區、社會的利益,具有公益性、教育性、經濟性和社會性功能。
『#建物生命週期評估』 (Life Cycle Assessment,以下簡稱LCA)。所謂建築物的生命週期(Life Cycle,以下簡稱LC)就是建築物由出生到滅亡的時間。所謂綠色建築的LCA 就是由建材生產、營建運輸到建築物拆解、廢棄物處理週期的環境衝擊評估,亦即從建築物的「搖籃到墳場」進行全面性、系統性的環境影響評估。LCA 法是現代「價值工程」與「信賴工程」的基本學理,在1990 年代漸漸成為綠色建築評估的理想。
#建物生命週期評估LCA
『產』:產業,在LCA,建物生產履歷與建物營建、維修養護、拆除回收
『官』:政府:協助管理監督,補助輔導、法令釋疑
『學』:學術:參與LCA評估、設計規劃、輔導監督、監督品質
『民』:居民:參與LCA所有階段、監督施工品質、永續發展、自主管理
2⃣.推動『#青銀共居』(深化多元對象的混居制度)
現今社會同時出現「高齡化老人獨居」及「青年租屋不易」的問題,這樣方案推行可以調降低空屋量
(1)青年:照護長者換宿/長者:共享房屋換照顧
(2)地方蚊子館活化(集會場所)
(3)社區營造(課程/活動/社團)
3⃣『#智慧住宅』產業實驗場域
優先試辦「智慧住宅」、「智慧社區」,申請本共居方案的青年及長者優先享有政府補助的「智慧住宅」、「智慧社區」產品及服務,並同意大數據資訊蒐集、負定期填寫滿意度問卷及使用意見徵詢的義務。
4⃣發行『#房屋債券』開發社會住宅
由於房地產業周期長,資金周轉慢的行業特點,所以房地產企業都傾向於發行中長期債券(1-10年),以獲取長期資金。發行『房屋債券』開發社會住宅可與青年購房相結合,購屋者可監督及參與其中的設計討論。房地產債券的發行可採取與購房結合的形式,居民購買債券可以不還本付息,到期轉為購房的預付款,補差價後,以實物形式還給債權人住房,或債權人享有一定購房優惠的形式。這種方式既能促進債券的銷售,又能加快解決居民住房問題。
5⃣『#囤房稅』施行,使屋主願意轉換資產配置
台北市府推行良好的囤屋稅政策採累進稅率制、自住輕稅,房屋所有權人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於全國僅持有1戶供自住使用、辦竣戶籍登記之單一且自住房屋,稅率至0.6%。取消自住3戶優惠,住家用房屋不再區分自住或非自住,以家戶持有全國房屋戶數採累進差別稅率,保障其中1戶稅率1.2%,持有超過1戶以上房屋採累進差別稅率。
此制度有效抑制房價並促使有多筆房產的家庭在孩子成年後轉換資產配置,減少啃老族並促成年輕人更願意在適婚年齡結婚買房。
結語
當今公共住宅興建的目的在於調節住宅市場,藉由公共住宅的存量對抑制房市,避免市場投機炒作。
『#產、#官、#學、#民』的四方合作的趨勢,民間、政府、NGO可以有更多合作、協商、討論、互動,掌握在地需求及民意。社會住宅的推動牽涉到居住文化的轉變、空間的調整、都市區域規劃,並不是一蹴可幾的。社會住宅推動不只是衝數量、蓋房子,作為都市政策的一環,規劃與研究過程不能少,需透過居住調查,因地制宜的回應在地需求,更需要民間的參與,才能發展出永續、多元的社會住宅。
#台灣民眾黨 #居住正義
#願眾生離苦得樂 #共築圓境
參考資料:
2019/09/06地產新聞 台灣房市3高症頭張金鶚:囤房稅是解藥
http://m.home.appledaily.com.tw/article/index/20190906/38437545/news/
聯合國推動城市永續 以住宅政策穩定社會經濟
https://www.ntpu.edu.tw/admin/a3/people3_more.php?id=306
住宅政策應正名為居住政策/內政部次長 花敬群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60/article/1632
內政部 不動產資訊平台
https://pip.moi.gov.tw/V2/B/SCRB0501.aspx?mode=9
【投書】為什麼他們不想要社會住宅?撕下「自私」標籤,看見在地需求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608
台北市政府居住正義論壇
http://www.udd.taipei.gov.tw/living-justice-forums/
https://paper.dropbox.com/doc/20180316-VII-f8hJXYK5jC1Keu6FwrOl7
OURs都市改革組織 2019-10-09無殼蝸牛三十週年「青年安居政策論壇」各政黨邀請說明
https://ours.org.tw/2019/10/09/housingpolicyforum2019/
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1817/3731481
10個重點瞭解德國合作住宅──公平、民主與永續
https://ours.org.tw/2019/09/05/housingmovie03/
社會金融(SOCIAL FINANCE)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cial_finance
What is Social Finance?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713082016/http://www.clanncredo.ie/default.aspx?m=22&mi=172&ms=0
社會金融(SOCIAL FINANCE)的可能性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8/09/04/wuchungshen-3/
房地產債券
https://wiki.mbalib.com/zh-tw/%E6%88%BF%E5%9C%B0%E4%BA%A7%E5%80%BA%E5%88%B8
政府債券
https://wiki.mbalib.com/zh-tw/%E6%94%BF%E5%BA%9C%E5%80%BA%E5%88%B8
老人住宅整體規劃理念 在 全齡生活住宅的設計解析與實例分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與都市更新共好// #創造全齡友善環境系列講座第三彈12/19(六) \全齡生活 住宅 的設計解析與實例分享\ 您想知道要如何好好變老嗎? 您是否想過老了之後的 ... ... <看更多>
老人住宅整體規劃理念 在 為高齡90歲的銀髮族設計20坪友善安全體貼的退休長青宅 的推薦與評價
免費專線0809000123轉16769 #演拓空間室內設計#張德良#退休宅年近90歲的屋主退休之後的願望是與家人住在一起,兒子為父母找到張德良設計師來 規劃 他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