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聽】#你看見的不是鬼,你看見的其實是自己 | 魔神仔與聖誕老人的關係? | 榮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 // 李長潔 👻
.
聽膩鬼月千篇一律的恐怖故事了嗎?覺得鬼故事不就是要嚇人而已嗎?偽學術曾經從社會學、文化研究、民俗學、人類學等面向幫大家解析鬼魅文本。這次,在七月半的時刻,我們從「榮格精神分析」學派的角度切入,重新思考「靈異」(occult)與「科學」(science)之間的模糊地帶。透過「#黃色小飛俠」、「#邱高事件」、「#魔神仔」、「#聖誕老人」(關他甚麼事?)等精神分析式的鬼故事文本分析,發現個體生命經驗的隱密面貌。
.
最終,你會發現,幽靈,其實就是我們的心靈。
.
🙋如果你想要了解榮格的精神分析,可以從頭開始聽。如果你想要直接聽鬼故事,可以從22:49的地方開始。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神秘主義的心理學家—榮格
▶ 什麼是「原型」批評
▶ 研究靈異現象的科學家
▶ 幽靈、死亡、夢境的研究
▶ 陰陽眼是一種內在知覺
▶ 鬧鬼時那些會發光的物體
▶ 阿公身邊的黑白無常
▶ 撞鬼是清醒的夢境
▶ 奇萊山上的小型人
▶ 魔神仔與聖誕老人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sh20tou0i1e082264yxtl4t?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XZ4mHCoT4XGDHob5sU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Lx5MaODJ6fNh5JNqDw68U?si=QrdBjqTkRKaxL3xCgnobjA&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p-54-%E7%9C%8B%E8%A6%8B%E9%AC%BC-%E5%B0%B1%E6%98%AF%E7%9C%8B%E8%A6%8B%E8%87%AA%E5%B7%B1-%E9%AD%94%E7%A5%9E%E4%BB%94%E8%88%87%E8%81%96%E8%AA%95%E8%80%81%E4%BA%BA%E7%9A%84%E9%97%9C%E4%BF%82-%E6%A6%AE%E6%A0%BC%E5%8F%96%E5%90%91%E7%9A%84%E9%AC%BC%E6%96%87%E6%9C%AC%E5%88%86%E6%9E%90-%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32347340
.
📱 #facebook 完整論述: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834300230090927/
|
////// 完整論述 /////
.
▓ #從原型批評開始
.
大家知道,偽學術很喜歡日本精神分析師河合隼雄,他透過榮格心理學,分析過大大小小的日本神話、傳說、典籍等,尤其是用原型(archetypal psychology)的概念批評「鶴妻」、「浦島太郎」等等重要故事,探索了日本人的文化心靈,非常精采。
.
我們先來聊聊榮格(Carl Jung)與原型分析好了。榮格是佛洛依德的學生,因為在神秘經驗上與佛洛伊德意見相左,他不信服老師的童年經驗性欲本能說,因而自己發展出一套「集體無意識」學說。他認為,無意識中不僅有童年經驗,更存在著許多(被累積下來)原始的經驗。這個觀念,使得榮格的研究轉向神祕主義,從精神醫學轉向神話、民間文學的人類學。
.
這個集體經驗,在早期的榮格理論中,稱之為「原始意象」(primodial image),後來被正式命名為「原型」(archetypes)。原型作為集體無意識的結構,主要由被抑制的和被遺忘的心靈素材所構成,這在神話、傳說、占星術、煉金術等中得到非常明顯的表現。偶而也會發生在個人的幻想與夢境中,變成一些具有共同性的主題。而「靈異經驗」就是其中一種幻想的展示,這個(原型)的展示,有時候是心靈的,有時候則是物質的,在實際發生的情況下,並不相違。
.
▓ #靈異現象的病理學
.
榮格1902年的博士論文,運用降神會的實驗,寫出了〈論心理學與所謂靈異現象的病理學〉,就是研究了一位女靈媒(表妹)所發生的超自然經驗:女靈媒的「生動幻想」,呈現她是一個「多重人格」者。但其中仍有某些未解之謎,女靈媒居然可以在附身時,提出一個神秘哲學體系來解釋宇宙存在的目的,榮格認為那是一種深刻的智性見解,超乎凡人的人生經驗和智能。
.
這令我相當驚訝,榮格的學術和神秘經驗總是相關聯,但我從沒想過他的博士論文是研究「靈異現象」。所謂靈異現象,試指活人與死人的靈魂、靈界的鬼魂、或是超自然的物體、靈體、生命體,以不同程度的接觸,而發生的超自然事件(不符合自然邏輯)。
.
榮格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觀念,詮釋了「有意義的巧合」,像是夢境、預感、心靈感應,當作是群體聚集(constellating)的無意識。他主張,無意識心理學就是超心理學的範疇。其實,在心理學誕生的初期,與神祕主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招靈會、催眠、附身)。從佛洛伊德與榮格的最終決裂,便可見一斑,佛洛伊德走向了科學的實證主義(但從科學哲學的角度來看也沒有多科學啦),榮格則選擇了神祕主義。
.
▓ #規律還是偶然
.
在《幽靈、死亡、夢境的原型取徑分析》(An Archetypal Approach to Death Dreams and Ghosts)裡,榮格的秘書,也是本書作者Aniela Jaffe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提問:鬼魂出現光、模糊的白影、無頭或透明,這些幽靈的出現型態為何有著「相似性」?是規律還是偶然?她運用榮格心理學的方式,分析了民眾投稿的鬼故事,包含無意識、夢境、意象、幻視在幽靈超自然現象上的神祕表現。
.
我們可以想一下常聽見的鬼故事版本(像厲陰宅裡面那種)。那些腳步聲、敲門聲、打碎瓷器、撞擊牆面、晃過的人影、這些經驗幾乎存在於每一個文明中的長遠歷史中。這些原型包含了人類生活的基本關係與情境,例如父子、母子、男女關係,或是,出生、死亡、疾病、婚姻關係等。雖然在各自生命中有著不同的說故事方式,但其基調有著幾乎相同的原始樣貌。
.
▓ #經驗靈異的能力—靈視
.
「通靈預言家」,以前有一個學生,好稱自己看得到某些事情發生,也看得到鬼。這些人對榮格而言,是共時性的實踐者。從榮格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自性化經驗,他們透過這種「神秘的指引」。這些夢境時常像是某種「冒險」、「旅程」、「公路電影」,它代表著無意識領域中所呈現的持續轉化,是內在知覺的投射。
.
▓ #鬧鬼的經驗
.
內在知覺的投射,也時常表現在撞鬼、鬧鬼的經驗中。我覺得,這會依照著文化中的神秘體驗,有著不同的詮釋,例如「發光的靈體」,也對照著榮格研究中的煉金術裡的「光人」,那是某種向內的、靈性的人。
.
以光做為「彼岸」的意象。我們在「西藏度亡經」中也可以見到,人死後會有一種耀眼的光,被稱之為「原初之光」,或法身之光,是完全開悟的境界。在各宗教中,許多對於「發生」、「原初」的描繪,都是帶著隱密的光芒。這預設了無意識領域的「絕對之知」,唯有在日常之識消滅時,才會真正地顯露出來。例如河合隼雄所提到的各種神話、傳說的「非常情境」。
.
不過,鬼魂也不總是神聖的智慧之光,很多時候是以「幾何」的形式顯現。例如白色的影子,在煉金術中,白色象徵月亮,是無意識的領域。黑色,其實並非白色的對立,而是象徵另一個面向,哀悼、告別、內疚。
.
▓ #清醒的夢
.
簡單地看過了榮格對「幽靈、死亡、夢境」的分析,大致上可以理解,幽靈現象,或許就是一種「強化的夢」。清醒的夢境,使得原型的、無意識的心靈內容,變得更加清晰,這樣的狀態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夢一直持續到白天,但由於意識的占據、日常活動的阻礙,而無法被充分意識到無意識的顯現。所以,也就是說,或許我們在生活中的「見鬼」,可以被認識成「無意識」對日常意識的偷襲,可以試著透過「它們」,去理解個體的精神世界。
.
▓ #鬼談百景中的「影男」
.
我們以鬼談百景中的「影男」故事。裡面的媽媽就明顯地經歷白日夢、黑影、身體抑制、共同經驗的幾個轉折。或許是某種內疚的心理再現,記錄了自己的個體化過程(母親的角色)。
.
這種超自然事件經歷,時常是未來、現在、過去在現在的共時同步。從一般的角度來看,就是撞鬼了。但像是在《神鬼第六感》、《咒怨之始》、《厲陰宅》都運用了共時性的概念,去顯現了人們的超心理經驗。共時性事件是一次原型的顯現,是突如其來被「組織」起來的無意識「秩序」。
.
▓ #奇萊山上的邱高事件與照片裡的小人
.
再來一個耳熟能詳的鬼故事,「邱高事件」。這是奇萊山最著名的山難意外,發生在1972年。當時剛從東海大學畢業的邱高與高中同學李福明、胡德寧相約,3人決定一起攀登奇萊山,不料同年8月24日入山後,一行人就突然失去音訊;直到9月10日,邱高的父親一直等不到兒子回家,直覺對方可能出事,急得趕緊報警協尋。
.
幾年後,《玫瑰之夜》上登一張靈異照片,後面的影像被認為是「穿著胡德寧外套的小人」。因為就在邱高事件發生的9年後,某位登山者成功登上南華山能高北峰時,喜悅地拍了一張照片,獨照後面竟然出現了一個狀似「小矮人」的形影。邱高事件失蹤者之一胡德寧的母親,看到這張照片,激動地指認:「小矮人身上穿的就是她兒子登山穿的外套」。
.
▓ #鬼故事中的小人
.
在榮格的文本分析中,邪惡的故事(惡魔或路西法)通常會與「小人」、「小矮人」有密切關係。在煉金術的文獻中,這類形象多為小型人、地靈、地魔。是不是覺得跟魔神仔有點像呢。通常小人是死亡與厄運的通報者,榮格將之與赫密士—默丘利(Hermes-Mercurius)關聯在一起,具有轉化的作用,是「無意識精神」化為人身的代表。大部分訊息是關於死亡、災難、危機,乃基於強烈的利害相關需求。
.
很有趣,赫密士—默丘利是重要的「信使」,在邱高事件、黃色小飛俠等鬼故事中,鬼形象都有著「嚮導」的角色,儘管它們通報的是「死亡」。聽起來很恐怖,但其實,對榮格學派來說,這樣的通報,是一種「生命的實現」,這個實現當然也包含著「死亡」,他標示著一個體朝向自己的衰弱。
.
▓ #魔神仔與聖誕老人
.
這些形象偶而會被看見,但又不想要被看見,正如人們面對無意識時的態度。而小孩與老人又特別容易看見。在《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中,林美容統計新聞中出現的事件,其中以「小孩」與「老人」最容易遇見魔神仔,這一方面有傳播學與生理學的意義,但從榮格的角度來看,小孩與老人都是比較容易接近無意識的生命時段。
.
魔神仔的故事具有雙面性,他不只是代表陰暗、迷失、自然、死亡,同時也給予被迷惑的人,豐富的食物與溫暖的場所。這與聖誕老人(他其實也可以是一種精靈)很類似,一方面他帶來甜蜜的糖果,另一方面則恐嚇淘氣的小孩,揚善罰惡,而且每一年都會來一次,他提示著人們,生命總是矛盾的,有生意盎然、快樂無比,也伴隨死氣沉沉、罪惡苦痛。這就是大自然的本質。
.
▓ #靈光乍現的片刻
.
從頭談到尾,我們可以發現,在榮格的經驗與分析中,「撞鬼經驗」與「鬼故事」可能可以分開理解。鬼故事,在偽學術討論的脈絡中,更多如涂爾幹的社會事實之意義,也就是說,透過大眾口耳相傳、爭相較勁、加油添醋的恐怖鬼故事、都市傳說,或許更能反映的是歷史性、社會性的結構再現。例如各種校園鬼故事(宮燈姊姊)、恐怖小說(吸血鬼)等。
.
而「撞鬼經驗」,就是那些真的碰到的人所訴說的體驗,那是榮格認為更加與個體相關,是一種心靈、生命在無意識上的展現。或許如夢境外溢組合出某種具體的斷簡殘影,或許是集體潛意識中那些被日常生活所致力排除、刻意遺忘的隱密、自然經驗。當有一天,我們自己真的遇見時,會不會感到是某種靈光乍現的片刻,而不是飽受威脅的懼怕。
.
而這些經驗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我們現在以為自己看到的,僅是那些「觀察的自然」,具有科學性的邏輯因果關係。而還有更寬廣的「現實的自然」,即榮格的「純粹的自然」,則是某種難以言喻的方式存在於那邊,促使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學習著去將所有的現象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邁向更加深度與寬闊的存在。
|
#參考文獻
1. Jaffe, A. (1999). An archetypal approach to death dreams and ghosts (A. Jaffe, Trans.). Canada: Daimon Verlag.(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58).
2. ROWLAND, S. (2012). Jung’s Ghost Stories. Post-Jungian Criticism: Theory and Practice, 31.
3. Jung, C. G., Maslow, A., Rogers, C., Assagioli, R., James, W., Freud, S., & Fromm, E. (2018). The New Age Psychology of Carl Jung. New Age.
4. Petersen, B. A. (2001). Psychology and ghosts: A historical review and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apparitions perceived in the context of mourning. Massachusetts School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5. 艾德嘉(2020)。【邱高事件】黑色奇萊的永恆懸案。
6. 林美容(2014)。《 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
義 峰 高中 科 系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7月24日防疫資訊整理】#基隆防疫資訊
🚨全國三級警戒至7月26日(一),🚨7月27日(二)調降為二級警戒,基本原則請見本文附圖(見第2張)
💡個人紓困方案(中央各部會+基隆)懶人包整理:https://npptw.org/9wr5R5
*15:00基隆疫情記者會*
CDC公布7月24日基隆新增1例確診個案,以下為初步狀況
案15654是20多歲台北市松山區科技公司業務,其女友之哥哥是台北市指標個案15634之室友。7/21得知女友哥哥之室友確診,後7/23日身體不適向衛生局通報篩檢後確診。生活圈因工作關係在台北,幾乎都在雙北,無本市具風險場所之公共足跡。目前匡列密切接觸者8人(其中3人為基隆人)
💉下週陸續協助以下職業(第七類、中央規劃)接種
◾補教業者共955人將於7/26~7/30接種
◾視障及身障服務者共153人將於8/3~8/6接種
◾居家保母共223人(機構保母已完成接種)於8/7接種
◾成功陸橋/華三街攤販共362人將於8/7接種
🚨7月27日(二)後降為二級基隆市場館相關措施與規範🚨(詳細見:https://npptw.org/n1VQ6i )
➡️公私立托嬰中心機構人員接種約九成(居家保母將於近日接種),公私立幼兒園與國小教師皆接種完畢,國中教師將於7月26日至7月30日接種
➡️社區式長照機構全面開放,並依照防疫指引管理、分艙分流並儲備安全存量之防疫物資
➡️鷄籠中元祭活動:各項科儀不開放民眾入場;放水燈遊行不徒步進行、不表演、不封街管制
➡️基隆市各單位中元普渡按照指引進行(主要由單位依照防疫指引主辦、維持距離、宮廟統一舉辦不開放民眾參與、不開放平安餐)
➡️崁仔頂、夜市、市場:攤商兩罩一套,民眾實聯制,開放內用(須搭配梅花座與隔板)
➡️漁港:八斗子東堤防開放垂釣,其餘暫不開放
➡️娛樂漁船:降載載客80%,依中央指引可出海釣魚、潛水
➡️基隆嶼:7月13日開放登島登記,於7月26日開始登島(7月24、25日因颱風封閉),登島總量管制降載八成,登島須落實防疫規定
➡️大武崙沙灘持續關閉
➡️以下基隆市觀光風景區開放:北觀處轄管之和平島公園(採預約制、8:00-17:00,每兩小時容留量降載為1140人)、情人湖公園、外木山湖海灣及汫水澳;市政府轄管之大武崙沙灘、暖東峽谷、泰安瀑布、淡蘭古道、海興步道、情人湖登山步道、大武崙砲台步道
➡️合法旅宿與觀光運具皆依防疫指引加強管制
➡️基隆市里民活動中心維持關閉(7月24日公布)
➡️校園操場、兒童遊戲場關閉(7月24日公布)
🌀因應颱風,第三輪疫苗施打改期🌀
因應颱風,第三輪疫苗施打改為7月25日至7月29日。市政府也於7月22日晚間應變中心二級開設,中央氣象局針對基隆發布大雨特報,請大家注意防範!
💉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 1922.gov.tw )
🏥線上預約協助服務地點🏥
仁愛區|仁愛區公所、中正戶政事務所仁愛辦公室
信義區|信義區公所、中正戶政事務所信義辦公室
中正區|中正區公所、中正戶政事務所
中山區|中山區公所、安樂戶政事務所中山辦公室
安樂區|安樂區公所、安樂戶政事務所、大武崙工業區
七堵區|七堵區公所、七堵戶政事務所
暖暖區|暖暖區公所、七堵戶政事務所暖暖辦公室
⚠️若有無法使用網路裝置或線上預約有困難的民眾,請記得攜帶健保卡多加利用⚠️
🩺7月16日後疫苗施打打處🩺
➡集中施打站:七堵火車站、碇祥里民活動中心、基隆港務分公司、中山高中體育館、建德國中活動中心、市立體育館二樓。
➡6家合約院所: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jXNIuvcrceHxnOaRCYMBTA
➡基隆市25個診所
💉基隆市孕婦與5/9日前接種第一劑者開放於6月23日(三)起接種疫苗:
♦6月23日(三)起🤰孕婦開放優先施打疫苗🤰不論是AZ或是莫德納都可以由孕婦來選擇。請由婦產科醫師評估身體健康狀況與體質後,可到基隆市5家指定合約醫院預約接種。
♦5/9之前接種第一劑AZ疫苗者,6/23起開放施打第二劑公費疫苗(第一劑自費或公費,第二劑一律公費施打),可到基隆市指定合約的5家醫院。
🏥基隆市指定合約5家醫院🏥
基隆長庚|2431-3131 分機6119
基隆三總|2463-3330 分機11592、11506
礦工醫院|2457-9109 分機294、343
市立醫院|2428-2146 分機102
新昆明醫院|2426-8106 分機225
💉💉 #疫苗撥補與施打狀況💉💉
基隆市疫苗目前施打狀況:https://www.klchb.klcg.gov.tw/tw/klchb/2653.html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6月23日下午發布新版公費疫苗接種對象,第二類與第七類開放對象皆有增加,主要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及高風險接觸人員等(皆須經由中央主管機關認定),第二類新增處理大體之工作人員;第七類新增如幼兒園、國小安親班教育人員、各類批發市場與屠宰市場第一線作業人員、國家關鍵設施必要工作人員、第一線媒體工作人員、全國第一線郵務處理人員、北北基桃計程車司機、外送員、國道客運司機、貨運司機等、北北基桃傳統市場合法攤商及賣場(超商)收銀人員。第七類人員由 #中央主管機關造冊 ,並於7月1日起由中央機關規劃進行接種。
◼基隆市成功、信義、果菜、仁愛市場造冊攤商疫苗接種
基隆市7月1日進行成功、信義、果菜、仁愛市場造冊攤商疫苗施打,成功市場攤商接種199人、信義市場接種194人、果菜市場接種357人、仁愛市場接種386人,共1136位攤商,接種60.49%。
◼基隆市計程車司機和貨運造冊和疫苗接種
基隆市針對公費疫苗接種對象計程車司機和貨運司機造冊3192名(計程車司機2859名、
貨車333名)至7/9,已接種計程車司機2737人、貨運司機313人。
◼7月10日(六)與7月11日(日)已協助安排屬於第七類(中央主管機關造冊)基隆各幼兒園教職員列冊共1045人接種疫苗,已有1005接種。此外,7月16日基隆市已為教師造冊:國小1,805人、國中1,392人、高中636人,共3,833人,市長於7月23日宣佈國小教師已全面接種1611人、國中教師1339人預計於7月26日至7月30日接種。(老師們亦可至平台預約)
🔥快篩資訊🔥
➡️篩檢對象(限基隆市民)
為確保醫檢量能、避免人潮群聚,目前優先提供以下狀況民眾預約:
◼ 已出現疑似症狀(發燒、流鼻水、喉嚨痛、嗅味覺喪失、全身痠痛)
◼ 與確診個案足跡重疊或自覺有風險應篩檢之民眾
➡️申請方式(二選一即可):請於一至五8:00-17:00進行網路預約 https://reurl.cc/4ykAZv 或撥打電話(02-2428-3844,有疑問亦可撥打此專線)
➡️篩檢請準備健保卡及身分證,主動告知旅遊史、職業別、COVID-19疫苗接種史,全程戴醫用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快篩流程:預約完成,經審核接獲衛生局通知後,於指定時段前往站點採檢,採檢到結果出爐順利約10分鐘
➡️快篩地點:三軍總醫院基隆(正榮院區)、礦工醫院(八堵院區)、市立醫院(院本部)、基隆新市府大樓預定地(中正路)
❗️為避免增加染疫風險,如果沒有接獲衛生局通知,請勿自行前往快篩站點要求篩檢❗️
🚌基隆市快捷公車與 #基隆市公車 調整班次🚌
因應疫情停課、居家上班等,通勤人數變少,基隆市快捷公車調整班次如下:
▪1088:於平日減少發車次數10班、為38班,假日班次減少發車次數10班、為20班。
▪2088:尖峰發車間距原本是4~5分/班,調整為6~8分/班;離峰發車間距原本為10~15分/班,調整為30~60分/班
▪1579:尖峰發車間距原本是15~20分/班,調整為20~40分/班;離峰發車間距原本為30~40分/班,調整為60~120分/班
🔥🔥基隆市公車處因應疫情各路線6月12日起調整班次
詳細請見👉https://www.klcba.gov.tw/document.aspx?no=6&pageid=178
*5/26(三)起夜間公車停駛!
另外原城隍廟公車站也因為施工,102、501、502、503、505、506、508、509、801、802、803於原護國城隍廟前候車站也調整至孝二路85號(國際百貨對面)!
⚠️目前基隆市進行中的防疫措施
【全市】基隆市室內、戶外都要戴口罩至7月26日,違者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
◼查緝八大場所假停業,加強巡查力道,必須休業場所嚴格執行查察,若查到假關門真營業,立即斷水斷電,一律重罰
◼將至計程車排班處定點宣導「戴口罩,有乘客上下車時,務必落實清潔消毒。」
◼7月27日後除飲食外,外出全程戴口罩
◼基隆市餐飲場所於7月27日後開放內用
◼基隆市各人民團體及合作社所有大型集會活動如理事長(理事主席)交接典禮、會(社)員(代表)大會、參訪活動、各類頒獎典禮、年度定期盛會等於7月27日開始,可依照室內50人、室外100人之規範進行,若超過人數限制可以視訊舉辦會員大會等活動,無法遵守防疫規範請暫緩辦理。
◼基隆市環保局無本日(7/24)消毒行程
【學校、托育】
➡️禁止校外人士進入校園,7月13日開始開放學校室外空間供社區運動。
照顧者符合要件可請「防疫照顧假」
➡️基隆市公私立托嬰中心、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居家托育(保母)|暫停至7/26(一),若有需要仍可以送托,並會加強管理與防疫設備
🔥也請家長們注意防疫照顧假,只要符合相關規定雇主應予以准假(請見勞動部懶人包):https://npptw.org/SwUIB0
【社會福利場館】
➡️關懷據點、日照中心暫停至7月26日(一),7月27日(二)開始符合指引進行服務,並會加強管理與防疫設備
➡️親子館、祖孫館、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暫停至7月26日(一)
➡️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輔具資源中心(仍可電話諮詢但暫停開放現場諮詢)、身障社區式日間照顧、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暫停、身障家庭托顧服務暫停至7月26日(一)
【夜市、市場資訊】
🥬市長已於6/2宣布,傳統市場已於6/1開始進行身分證尾數分流,7月27日後取消身分證尾數分流
🥬基隆市崁仔頂漁市與全市市場採取雙罩一套(面罩、口罩與防疫手套)之防疫措施。採買民眾一律不准徒手碰觸生鮮肉品。
🥬有確診者足跡,預防性休市。
🥬於7月1日為公有市場攤商施打疫苗,第二劑疫苗完成施打前,每14天做一次快篩。
【觀光、營業場所、場館】
➡️基隆全市風景區|7/13(二)起,依照市府措施有條件開放
➡️基隆戶外籃球場|5/19(三)下午起停止開放,7/27後開放
➡️基隆潮境公園內水域活動|5/19(三)起暫停
➡️釣蝦場採實聯制,並做好入場者防疫管控
🤳場所、店家簡訊實聯制免費申請:https://emask.taiwan.gov.tw/real/
【公共服務】
➡️基隆市殯儀館內外治喪|取消公祭至7/26,7/27後開放,但須遵循內政部規範
➡️基隆市政府「免費法律諮詢服務」|至7/26(一)|暫停
可多家利用臺灣基隆地方法院為民服務中心之訴訟輔導服務,僅受理電話諮詢(電話:02-24652171轉1101或1102或1168)。
以上資訊來源:CDC、基隆市長記者會、基隆市長臉書、基隆市政府各局處公開資訊
*若有錯漏請不吝指教 *請勿傳播未證實訊息
⚠️防疫資訊
🖥疾管署COVID-19防治專區
https://reurl.cc/qmMy50
👣各縣市確診個案公共場所活動史
https://reurl.cc/a5661G
🖥基隆市Covid-19(新冠肺炎)專區:https://www.klcg.gov.tw/tw/Default/eoc/000013
❗提醒❗請不要傳播未證實的疫情資訊!
推薦使用「Cofacts」LINE機器人:https://cofacts.tw
--
⚡⚡市議員陳薇仲服務處即日起因應疫情嚴峻暫停開放,若有市政建議或陳情請於週一到週五上班時間(9:30-12:30 / 13:30-18:30)採用以下方式零接觸聯繫!
☎電話:02-2434-6817
🗂線上陳情表單:https://forms.gle/sCo7q2LZdzR4iQdt5
📱line@ 請搜尋 @weichung(要記得加@唷!)或是點 https://lin.ee/B4mtDkA 。
義 峰 高中 科 系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7月23日防疫資訊整理】#基隆防疫資訊
🚨全國三級警戒至7月26日(一),🚨7月27日(二)調降為二級警戒,基本原則請見本文附圖(見第2張)
💡個人紓困方案(中央各部會+基隆)懶人包整理:https://npptw.org/9wr5R5
🌀颱風來襲,氣象局發布基隆市7月23日下午發布大雨特報,請大家特別注意居家排水!
亦可至水資源物聯網查看淹水感測器的數值:https://iot.wra.gov.tw/DisplayUswg.jsp
*15:00基隆疫情記者會*
CDC公布7月23日基隆無新增確診個案,繼續加油!
🚨7月27日(二)後降為二級基隆市場館相關措施與規範🚨(見本文附圖第3至9張)
➡️公私立托嬰中心機構人員接種約九成(居家保母將於近日接種),公私立幼兒園與國小教師皆接種完畢,國中教師將於7月26日至7月30日接種
➡️社區式長照機構全面開放,並依照防疫指引管理、分艙分流並儲備安全存量之防疫物資
➡️鷄籠中元祭活動:各項科儀不開放民眾入場;放水燈遊行不徒步進行、不表演、不封街管制
➡️基隆市各單位中元普渡按照指引進行(主要由單位依照防疫指引主辦、維持距離、宮廟統一舉辦不開放民眾參與、不開放平安餐)
➡️崁仔頂、夜市、市場:攤商兩罩一套,民眾實聯制,開放內用(須搭配梅花座與隔板)
➡️漁港:八斗子東堤防開放垂釣,其餘暫不開放
➡️娛樂漁船:降載載客80%,依中央指引可出海釣魚、潛水
➡️基隆嶼:7月13日開放登島登記,於7月26日開始登島(7月24、25日因颱風封閉),登島總量管制降載八成,登島須落實防疫規定
➡️大武崙沙灘持續關閉
➡️以下基隆市觀光風景區開放:北觀處轄管之和平島公園、情人湖公園、外木山湖海灣及汫水澳;市政府轄管之大武崙沙灘、暖東峽谷、泰安瀑布、淡蘭古道、海興步道、情人湖登山步道、大武崙砲台步道
➡️合法旅宿與觀光運具皆依防疫指引加強管制
🌀因應颱風,第三輪疫苗施打改期🌀
因應颱風,第三輪疫苗施打改為7月25日至7月29日。市政府也於7月22日晚間應變中心二級開設,中央氣象局針對基隆發布大雨特報,請大家注意防範!
💉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 1922.gov.tw )
🏥線上預約協助服務地點🏥
仁愛區|仁愛區公所、中正戶政事務所仁愛辦公室
信義區|信義區公所、中正戶政事務所信義辦公室
中正區|中正區公所、中正戶政事務所
中山區|中山區公所、安樂戶政事務所中山辦公室
安樂區|安樂區公所、安樂戶政事務所、大武崙工業區
七堵區|七堵區公所、七堵戶政事務所
暖暖區|暖暖區公所、七堵戶政事務所暖暖辦公室
⚠️若有無法使用網路裝置或線上預約有困難的民眾,請記得攜帶健保卡多加利用⚠️
🩺7月16日後疫苗施打打處🩺
➡集中施打站:七堵火車站、碇祥里民活動中心、基隆港務分公司、中山高中體育館、建德國中活動中心、市立體育館二樓。
➡6家合約院所: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jXNIuvcrceHxnOaRCYMBTA
➡基隆市25個診所
💉基隆市孕婦與5/9日前接種第一劑者開放於6月23日(三)起接種疫苗:
♦6月23日(三)起🤰孕婦開放優先施打疫苗🤰不論是AZ或是莫德納都可以由孕婦來選擇。請由婦產科醫師評估身體健康狀況與體質後,可到基隆市5家指定合約醫院預約接種。
♦5/9之前接種第一劑AZ疫苗者,6/23起開放施打第二劑公費疫苗(第一劑自費或公費,第二劑一律公費施打),可到基隆市指定合約的5家醫院。
🏥基隆市指定合約5家醫院🏥
基隆長庚|2431-3131 分機6119
基隆三總|2463-3330 分機11592、11506
礦工醫院|2457-9109 分機294、343
市立醫院|2428-2146 分機102
新昆明醫院|2426-8106 分機225
💉💉 #疫苗撥補與施打狀況💉💉
基隆市疫苗目前施打狀況:https://www.klchb.klcg.gov.tw/tw/klchb/2653.html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6月23日下午發布新版公費疫苗接種對象,第二類與第七類開放對象皆有增加,主要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及高風險接觸人員等(皆須經由中央主管機關認定),第二類新增處理大體之工作人員;第七類新增如幼兒園、國小安親班教育人員、各類批發市場與屠宰市場第一線作業人員、國家關鍵設施必要工作人員、第一線媒體工作人員、全國第一線郵務處理人員、北北基桃計程車司機、外送員、國道客運司機、貨運司機等、北北基桃傳統市場合法攤商及賣場(超商)收銀人員。第七類人員由 #中央主管機關造冊 ,並於7月1日起由中央機關規劃進行接種。
◼基隆市成功、信義、果菜、仁愛市場造冊攤商疫苗接種
基隆市7月1日進行成功、信義、果菜、仁愛市場造冊攤商疫苗施打,成功市場攤商接種199人、信義市場接種194人、果菜市場接種357人、仁愛市場接種386人,共1136位攤商,接種60.49%。
◼基隆市計程車司機和貨運造冊和疫苗接種
基隆市針對公費疫苗接種對象計程車司機和貨運司機造冊3192名(計程車司機2859名、
貨車333名)至7/9,已接種計程車司機2737人、貨運司機313人。
◼7月10日(六)與7月11日(日)已協助安排屬於第七類(中央主管機關造冊)基隆各幼兒園教職員列冊共1045人接種疫苗,已有1005接種。此外,7月16日基隆市已為教師造冊:國小1,805人、國中1,392人、高中636人,共3,833人,市長於7月23日宣佈國小教師已全面接種1611人、國中教師1339人預計於7月26日至7月30日接種。(老師們亦可至平台預約)
🔥快篩資訊🔥
➡️篩檢對象(限基隆市民)
為確保醫檢量能、避免人潮群聚,目前優先提供以下狀況民眾預約:
◼ 已出現疑似症狀(發燒、流鼻水、喉嚨痛、嗅味覺喪失、全身痠痛)
◼ 與確診個案足跡重疊或自覺有風險應篩檢之民眾
➡️申請方式(二選一即可):請於一至五8:00-17:00進行網路預約 https://reurl.cc/4ykAZv 或撥打電話(02-2428-3844,有疑問亦可撥打此專線)
➡️篩檢請準備健保卡及身分證,主動告知旅遊史、職業別、COVID-19疫苗接種史,全程戴醫用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快篩流程:預約完成,經審核接獲衛生局通知後,於指定時段前往站點採檢,採檢到結果出爐順利約10分鐘
➡️快篩地點:三軍總醫院基隆(正榮院區)、礦工醫院(八堵院區)、市立醫院(院本部)、基隆新市府大樓預定地(中正路)
❗️為避免增加染疫風險,如果沒有接獲衛生局通知,請勿自行前往快篩站點要求篩檢❗️
🚌基隆市快捷公車與 #基隆市公車 調整班次🚌
因應疫情停課、居家上班等,通勤人數變少,基隆市快捷公車調整班次如下:
▪1088:於平日減少發車次數10班、為38班,假日班次減少發車次數10班、為20班。
▪2088:尖峰發車間距原本是4~5分/班,調整為6~8分/班;離峰發車間距原本為10~15分/班,調整為30~60分/班
▪1579:尖峰發車間距原本是15~20分/班,調整為20~40分/班;離峰發車間距原本為30~40分/班,調整為60~120分/班
🔥🔥基隆市公車處因應疫情各路線6月12日起調整班次
詳細請見👉https://www.klcba.gov.tw/document.aspx?no=6&pageid=178
*5/26(三)起夜間公車停駛!
另外原城隍廟公車站也因為施工,102、501、502、503、505、506、508、509、801、802、803於原護國城隍廟前候車站也調整至孝二路85號(國際百貨對面)!
⚠️目前基隆市進行中的防疫措施
【全市】基隆市室內、戶外都要戴口罩至7月26日,違者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
◼查緝八大場所假停業,加強巡查力道,必須休業場所嚴格執行查察,若查到假關門真營業,立即斷水斷電,一律重罰
◼將至計程車排班處定點宣導「戴口罩,有乘客上下車時,務必落實清潔消毒。」
◼7月27日後除飲食外,外出全程戴口罩
◼基隆市餐飲場所於7月27日後開放內用
◼基隆市各人民團體及合作社所有大型集會活動如理事長(理事主席)交接典禮、會(社)員(代表)大會、參訪活動、各類頒獎典禮、年度定期盛會等於7月27日開始,可依照室內50人、室外100人之規範進行,若超過人數限制可以視訊舉辦會員大會等活動,無法遵守防疫規範請暫緩辦理。
◼基隆市環保局無本日(7/23)消毒行程:https://www.klcg.gov.tw/tw/Default/eocDetail?Serial=0002D4
【學校、托育】
➡️禁止校外人士進入校園,7月13日開始開放學校室外空間供社區運動。
照顧者符合要件可請「防疫照顧假」
➡️基隆市公私立托嬰中心、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居家托育(保母)|暫停至7/26(一),若有需要仍可以送托,並會加強管理與防疫設備
🔥也請家長們注意防疫照顧假,只要符合相關規定雇主應予以准假(請見勞動部懶人包):https://npptw.org/SwUIB0
【社會福利場館】
➡️關懷據點、日照中心暫停至7月26日(一),7月27日(二)開始符合指引進行服務,並會加強管理與防疫設備
➡️親子館、祖孫館、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暫停至7月26日(一)
➡️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輔具資源中心(仍可電話諮詢但暫停開放現場諮詢)、身障社區式日間照顧、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暫停、身障家庭托顧服務暫停至7月26日(一)
【夜市、市場資訊】
🥬市長已於6/2宣布,傳統市場已於6/1開始進行身分證尾數分流,7月27日後取消身分證尾數分流
🥬基隆市崁仔頂漁市與全市市場採取雙罩一套(面罩、口罩與防疫手套)之防疫措施。採買民眾一律不准徒手碰觸生鮮肉品。
🥬有確診者足跡,預防性休市。
🥬於7月1日為公有市場攤商施打疫苗,第二劑疫苗完成施打前,每14天做一次快篩。
【觀光、營業場所、場館】
➡️基隆全市風景區|7/13(二)起,依照市府措施有條件開放
➡️基隆戶外籃球場|5/19(三)下午起停止開放,7/27後開放
➡️基隆潮境公園內水域活動|5/19(三)起暫停
➡️釣蝦場採實聯制,並做好入場者防疫管控
🤳場所、店家簡訊實聯制免費申請:https://emask.taiwan.gov.tw/real/
【公共服務】
➡️基隆市殯儀館內外治喪|取消公祭至7/26,7/27後開放,但須遵循內政部規範
➡️基隆市政府「免費法律諮詢服務」|至7/26(一)|暫停
可多家利用臺灣基隆地方法院為民服務中心之訴訟輔導服務,僅受理電話諮詢(電話:02-24652171轉1101或1102或1168)。
以上資訊來源:CDC、基隆市長記者會、基隆市長臉書、基隆市政府各局處公開資訊
*若有錯漏請不吝指教 *請勿傳播未證實訊息
⚠️防疫資訊
🖥疾管署COVID-19防治專區
https://reurl.cc/qmMy50
👣各縣市確診個案公共場所活動史
https://reurl.cc/a5661G
🖥基隆市Covid-19(新冠肺炎)專區:https://www.klcg.gov.tw/tw/Default/eoc/000013
❗提醒❗請不要傳播未證實的疫情資訊!
推薦使用「Cofacts」LINE機器人:https://cofacts.tw
--
⚡⚡市議員陳薇仲服務處即日起因應疫情嚴峻暫停開放,若有市政建議或陳情請於週一到週五上班時間(9:30-12:30 / 13:30-18:30)採用以下方式零接觸聯繫!
☎電話:02-2434-6817
🗂線上陳情表單:https://forms.gle/sCo7q2LZdzR4iQdt5
📱line@ 請搜尋 @weichung(要記得加@唷!)或是點 https://lin.ee/B4mtDkA 。
義 峰 高中 科 系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義 峰 高中 科 系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rt #inkart #painting
龍洞岬灣是台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岩場,因為整個海岸地形如蟠龍捲曲纏繞,從龍頭到龍尾就像一道弧形,形成洞穴般的港灣,故稱「龍洞」,而此作正是描寫該處最引人入勝景觀的代表作品之一,現為私人收藏。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義 峰 高中 科 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介紹
訪問作者:蘇益賢
內容簡介:
😢什麼?為什麼要練習不快樂?
😂活著已經夠辛苦啦,這本書到底想做什麼?
其實,真正的快樂常藏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
我們總是認真地尋找快樂,
卻忘了問問自己,這些方法有效嗎?
為什麼認真之後,快樂壞掉了、痛苦更苦了?
本書將陪伴大家一起重新思考快樂/不快樂這件事。
喜劇演員卓别林說:「如果用特寫鏡頭看生活,生活就是一場悲劇;如果用長鏡頭看生活,生活就是一場喜劇。」
生命的本質,像是一塊塊馬賽克拼貼,每一塊都有自己的顏色與質地。一塊塊馬賽克,慢慢組合拼湊,構成了整個人生。
偶爾,我們會忘記這件事,誤把「某塊馬賽克」當成整個人生。中樂透時,我們想著「這輩子發了」;生大病時,我們喟嘆「這輩子完了」。
像這樣,我們常把「片刻」當成「永恆」。一直用著卓別林所說的「特寫鏡頭」過日子,用一塊小小的馬賽克來定義自己的一生。
時間會陪我們走過很多很多路,給我們一些智慧。有天,我們會突然回首,而時間會提醒我們把鏡頭拉遠一點,把「整幅人生的畫」都看進去。
〈你在煩惱什麼〉的歌詞最後,青峰說:「片刻組成永恆。」一刻一刻,有苦有悲、有喜有樂,不用懼怕,也無須執著。大大小小的人間悲喜劇,慢慢拼貼而成的那幅畫,其實才是人生,才是永恆。——蘇益賢
作者簡介:蘇益賢
諮商是我的工作;書寫與演講是我的興趣。
和不同人交換一點想法和故事,是讓我滿足的事。
藉由心理學讓更多人能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事。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政大心理所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創意學分學程畢。
現任初色心理治療所專任臨床心理師、新竹市生命線員工協助中心特約講座、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講師、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共關係暨政策委員會委員、美國情境行為科學協會專業會員。
經歷:教育部特殊教育團隊兼任臨床心理師、佛光大學心理系兼任講師、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領航子計畫研發長、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創意實驗室研發長。
專長為成人與青少年心理治療、情緒困擾之心理治療(憂鬱、躁鬱、焦慮、強迫、憤怒等)、親密關係、人際議題、自我/意義與價值觀探索、企業員工協助諮詢、接納與承諾治療。
除臨床工作外,亦擅長透過講座、工作坊等形式推廣心理學知識;執業後陸續獲邀至各大企業、大專院校、國高中與公部門等單位擔任講座。
著有《練習不快樂?!》(時報文化)、《練習不壓抑》(時報文化)、《奶油融化了》(雄獅美術),譯有《走出苦難,擁抱人生:接受與承諾治療自助手冊》(合譯,張老師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