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亦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球至今仍籠罩在疫情陰影中。許多科學研究顯示,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未來只會出現更多、更嚴峻的流行病。【註2】
■研究顯示:氣候變遷正傷害著數百萬人的健康
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醫學期刊之一《刺胳針》(The Lancet)2017發表一篇報告【註1】對每年氣候變遷對大眾健康的影響,還有世界各國如何藉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來降低對健康的負擔提出了「健康檢查」方針。由一群著名醫生、學者與政策專家進行的這項研究發現,氣候變遷已損害全球數百萬人的健康。
■我是護理師,剛好是上班感染到的,我媽則是被我傳染的
石承元是在美國加州醫院工作的台灣移民,因為照顧一位COVID-19的患者而染疫。剛確診時,她並不太害怕,覺得自己35歲還年輕、抵抗力也不錯;但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她在染疫期間症狀很多,咳嗽、發燒、拉肚子、失去味覺嗅覺等統統都有,甚至比被她傳染的年長母親還嚴重。
如今,在康復後受訪,還是有些後遺症,她說:「我本來的聲音不是這樣,已經4個月了,聲音還是沒有恢復,只要一累,聲音就啞掉⋯⋯。」
■暖化帶來連鎖效應?全球進入流行病時代
在COVID-19偏高的傳染力和致死率之外,真正的壞消息是,許多研究傳染病的專家指出,COVID-19只是全球流行病的開端,依目前暖化的趨勢,未來流行病只會更多、甚至傳播得更快。
從全球來看,氣溫變化比過去預測的更快,影響了動物棲地以及病毒與人類的分布範圍。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於2018年報告早已指出:「氣候變遷是21世紀全球最大的健康威脅。」【註3】
■公衛的巨大挑戰:氣候變遷
長期研究氣候變遷的國內公衛專家、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接受訪問時強調,氣候變遷為公衛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為氣候變遷,微生物的生長週期錯亂,直接影響了生態的不穩定性,而當生態系受到衝擊,人類社群就必須面對該環境衝擊帶來的直接與間接危害。
蘇慧貞以國內流行病為例指出,「因為生物棲地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跟改變,以前北部的人不用煩惱登革熱,現在也要了,以前(登革熱)會留在北迴歸線經過的嘉義以南,現在台中、台北都有機會了。」
許多科學家也相信,「暖化」將在未來的流行病疫情扮演重要的角色。哈佛大學氣候變遷與全球環境研究中心主任伯恩斯坦(Dr. Aaron Bernstein)在回答外界詢問氣候變遷是否影響了COVID-19病毒傳播時指出,「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氣候變遷可以影響COVID-19的傳播,但氣候變遷確實改變了人類與地球上其他物種的關係,而這對於人類健康與感染風險至為重要。」
伯恩斯坦表示,當地球溫度上升,陸地或海洋裡的動物不論大小,都會朝兩極移動,以避開高溫,而這就意謂著,動物會接觸到通常不會有接觸的其他動物,也就創造了病原體找到新宿主的機會。
此外,另一份2010年發表於《自然》期刊(Nature)的研究也支持類似的論述,肯定氣候變遷與傳染性疾病傳播的關連性。該研究指出,氣候變遷正是物種多樣性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往往增加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因為當氣候模式改變時,物種會被迫改變棲地,進入新的地區,這就打破了原本自然環境中動植物生態的平衡,而存活下來的物種更可能傳播強力的病原體【註7】。
經典的例子之一,就是1998至1999年在馬來西亞爆發的立百病毒(Nipah virus),這場疫情造成265人感染、105人死亡、產值達數10億美元的養豬業差點崩盤,是電影《全境擴散》(Contagion)參考的疫情實例之一。
一份2007年發表於《馬來西亞病理學》期刊(The Malaysian Journal of Pathology)的研究歸納這波疫情帶來的教訓時即指出,正是森林大火和聖嬰現象造成的乾旱,使得立百病毒的宿主果蝠轉往養豬場內的果樹覓食,病毒透過排洩物感染豬隻後,才進一步擴散成人畜共通的傳染病。
而氣候變遷不僅迫使野生動物離開棲地,也迫使人類入侵動物棲地,這正是氣候變遷影響流行病出現的另一種方式。
■首波憂心焦點:蚊媒傳染病來襲
氣候變遷不僅有利於未知病毒的「溢出」,許多科學研究更指出,全球最令人憂心、會因氣候變遷而惡化的傳染疾病,其實是那些由蚊子傳播的疾病,因為蚊子喜歡又溼又熱的氣候,而全球暖化正讓這樣的氣候條件愈來愈普遍。【註4】
■氣候變遷下未來臺灣埃及斑蚊分布變化趨勢
登革熱,臺灣目前最主要的蚊媒傳染病,透過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咬人類而傳播。由於蚊子是變溫動物,其生長、發育與繁殖受溫度的影響很大,因此氣候變遷下的暖化,可能會使得原來不適合病媒蚊生存的較冷地區轉變成溫暖適合的地區,進而擴大登革熱的傳播。
除此之外,降雨造成的積水讓病媒蚊得以產卵,特別是間歇性降雨有利於病媒蚊孳生,由於氣候變遷造成的降雨型態改變,可能會使病媒蚊適合棲地產生改變。根據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TCCIP)提供的《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7》 【註5】,百餘年來(1900-2012年)的全臺均溫上升了約 1.3℃,南部山區在2000年後豪雨與大豪雨的發生次數增加,顯示臺灣的氣溫與降雨型態正逐漸改變成更適合登革熱病媒蚊孳生的環境。
■從埃及斑蚊的北移趨勢
可以推測未來臺灣登革熱的中、高度風險區會隨之增加,但同時也表示如能事先針對未來中、高度風險區進行氣候變遷調適,例如: 分配防疫資源、進行地方公共衛生教育,以及社區動員方式徹底進行孳生源清除讓登革熱病媒蚊無適合的棲地。
同時,政府亦朝向減少登革熱對人體的衝擊,積極研發登革熱疫苗、培養蘇力菌血清型H-14與沃爾巴克氏菌達到生物防治效果。期望在有限防疫資源下有效降低全國登革熱的罹患風險,以因應未來氣候變遷造成人類健康在登革熱方面的衝擊,提供臺灣未來登革熱防疫的實證基礎。
■有關氣溫與傳染性疾病的關聯性
蘇慧貞曾率領團隊進行本土研究,研究結果也早已指向溫度的上升,將連帶使得傳染性疾病發生風險提高。這份2009年發表的《氣候暖化對台灣防疫之風險與因應對策相關研究》【註5】報告指出,每年月平均溫度高於攝氏18度的月份愈多,則登革熱發生風險愈高,而在特定延遲週數之下,當週均溫上升1°C,可使登革熱發生風險相對增加7倍;對腸病毒重症、桿菌性痢疾及恙蟲病也相對會有10%到32%發生風險的增加。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全球暖化已引起許多地區氣候系統的混亂、衝擊生態系統、並危及人類生存環境。氣候變遷所引起之微環境氣象條件變化更進一步影響死亡率、熱危害相關疾病、呼吸道相關疾病及各類傳染性疾病流行規模與流行分布。
研究發現對台灣地區而言,不同溫度及雨量條件下皆會影響氣候相關疾病的發生與地理分布之改變,但是各地區在醫療衛生資源等條件上的差異,對疾病在極端降雨事件下之群聚爆發亦有重要影響。故討論氣候對健康之影響時,須將區域特性及社經文化等因子納入考慮,方可有更完善之分析。【註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from 25 years of inaction to a global transformation for public health
Watts, Nick et al.
The Lancet, Volume 391, Issue 10120, 581 - 630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7)32464-9/fulltext
∎註2: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研究顯示:氣候變遷正傷害著數百萬人的健康:http://bit.ly/3mDhOzt
∎註3:
The 2018 report of 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shaping the health of nations for centuries to come.
Watts N Amann M Arnell N et al.
Lancet. 2018; 392: 2479-2514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8)32594-7/fulltext
∎註4:
周佳、陳維婷、羅敏輝、李明安、許晃雄、洪志誠、鄒治華、盧孟明、洪致文、陳正達、鄭兆尊 (2017):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2017 - 物理現象與機制。新北市,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註5:
《氣候暖化對台灣防疫之風險與因應對策相關研究》報告:https://bit.ly/37Cbq7h
∎註6:
(科技部)(行政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TCCIP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氣候變遷下未來臺灣埃及斑蚊分布變化趨勢:https://bit.ly/34zHoz8
∎註7:
「病原體」也可以稱為「傳染原」,泛指對可以引致疾病的生物及非生物的一個統稱。 病原體一詞早在1880年代便開始使用。 通常,病原體一詞用於描述「傳染性」的微生物或媒介,例如:病毒、細菌(病原菌)、真菌、原生動物、線蟲、寄生蟲、類病毒及朊毒體,非生物類別例如:重金屬、各種化學毒素、霾害、汙染等等。
➤➤照片
∎註6
圖說:暖化最劇無減碳之氣候變遷情境(RCP 8.5)情境下埃及斑蚊未來推估可信度分布圖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氣候變遷與健康:
https://forum.nhri.org.tw/book-106-1/
▶登革熱防治政策報告書:
https://forum.nhri.org.tw/book-105-2/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Lancet #氣候變遷與健康 #氣候變遷 #登革熱 #蟲媒傳染病
The Lancet / 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Black Dragon & Tiffan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fter couple months of this disaster, things are getting better! wish everyone out there is safe and to deliver a baby is very hard right now! My husb...
美國 加州醫院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114紐約時報
*【川普成為美國史上首名被二度彈劾的總統】
眾議院投票結果顯示,川普總統以232票對197票被彈劾。10名共和黨人加入民主黨人,指控其煽動針對國會的暴力叛亂。在距離卸任僅剩一周時,川普將面臨參議院的審判。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表示,他將不會動用緊急權力讓參議院在1月19日之前提前結束休會期,這意味著參議院不太可能在拜登20日就職前開始彈劾審判。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1/13/us/trump-impeachment
*【任期僅剩一周,為什麼現在還要彈劾川普】
彈劾是憲法賦予國會使政府官員(包括總統)對不當行為和濫用權力負責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對川普的指控是“煽動叛亂”,眾議院以驚人的速度彈劾川普,但參議院的決定要到1月19日,即他任期的最後一天才開始,這意味著任何定罪幾乎肯定要等到他離開白宮之後才能完成。民主黨人辯稱,川普的罪行是嚴重的,即使在任期僅剩幾天,利用其作為國家領導人權力煽動對立法部門的抗爭,如果不受懲罰,將為未來的總統樹立有罪不罰的先例。對川普而言,最大的後果可能是取消他再次參選的資格。
https://www.nytimes.com/article/why-impeach-remove-trump-now.html
*【在壓力下,川普發布譴責國會大廈圍困事件的影片】
白宮的Twitter帳戶,在川普遭到第二次彈劾後的幾個小時發布影片,川普意識到暴動造成災難性後果,川普譴責暴力,但對他這段期間針對選舉的虛構說法沒有遺憾或自我反省。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13/us/politics/trump-video-capitol-riot.html
*【聯邦政府對拜登就職典禮發生暴亂敲響警鐘】
根據聯邦當局發佈的一份聯合情報公告,上周國會大廈發生的致命暴亂將可能成為武裝民兵組織和種族主義極端分子襲擊就職典禮的“重要暴力驅動因素”。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13/us/politics/capitol-breach-driver-of-violence.html
*【潘斯與川普決裂:無用的忠誠和遲到的反抗】
潘斯幾乎從未背離川普的意願,巧妙地處理了其他所有可能的裂痕,但在總統和暴徒的壓力面前,他仍堅持承認大選。四年間的順從付諸流水,他也將付出代價。
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113/mike-pence-trump/
*【新聞分析:為什麼人們會相信統治者的彌天大謊?】
說謊作為政治工具並不新鮮。近年來,對欺騙心甘情願的接受已經成為世界各地政治的一種驅動力。在川普時代,這股趨勢已經從民粹主義領導人統治的國家蔓延到了美國。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113/trump-truth-lies-power/
*【觀點:川普讓美國成了笑柄】
川普承諾讓世界尊敬和畏懼美國,但這兩樣他都沒有做到。國會暴亂使美國民主的復原力遭到質疑,美國全球影響力的地位也不再理所當然。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113/trump-america-allies/
*【川普遭到彈劾,但拜登試圖置身事外】
拜登在川普是否被彈劾的問題上,並沒對所屬黨派施壓,而是將其交給裴洛西議長和眾議院和參議院其他民主黨人自行決定。在過去的一周中,他一直在完善政策建議並介紹新的被任命者,同時傳遞經過精心校準超越事實的資訊。在襲擊發生兩天後,他談到彈劾問題時說:“國會決定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決定。” 拜登表示,他打算在川普任職四年的動蕩之後,努力修復美國政治文化中的漏洞。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13/us/politics/biden-administration-trump-impeachment.html
*【中國爆發新一輪疫情,2200萬居民進入封鎖】
中國過去一周日均新增109例感染,這是自去年夏天以來該國最糟的數字。政府已下令封鎖道路、取消婚禮和葬禮、對上千萬人進行檢測,甚至叫停了一次省級中共會議。這種“戰時體制”凸顯了中國調動資源控制疫情的迅速,也表明當局對本輪爆發可能削弱其在遏制新冠方面所獲成功的擔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13/world/asia/china-covid-lockdown.html
*【令人失望的中國疫苗給發展中國家造成挫折】
根據最新公佈的資料,科興疫苗有效性僅略高於50%的門檻,這可能會損害中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的野心。此外,已有至少10個國家訂購了超過3.8億劑科興疫苗,這些國家可能會對疫苗有效性產生質疑,其國內政治也可能受到影響。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13/business/chinese-vaccine-brazil-sinovac.html
*【印尼總統直播接種中國疫苗】
衛生官員表示,總統佐科威是該國首位接種這種疫苗的人,因為他想向公眾保證,這種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而且是“清真”的。當前該國已向科興訂購了1.255億劑疫苗,希望在15個月內為三分之二的人口接種疫苗,從而實現群體免疫。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13/world/indonesias-president-receives-a-chinese-made-vaccine-that-produced-disappointing-trial-results.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加州醫院病床人滿為患,但州長Newsom表示,情況有所好轉了,已和看ICU和確診病例有一定的穩定。薩克拉曼多附近的地區,可解除嚴格的居家令,並允許一些企業以部分產能重新營業,包括提供戶外用餐和美髮。
#儘管生產落後,但嬌生公司的一次性疫苗有望很快獲得結果。
#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週三報導,在整個夏季下降之後,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中的冠狀病毒感染率,從9月到12月中旬呈穩步上升趨勢,與美國老年人口的病毒軌跡相似。
#聯邦政府突然改變了誰應該優先處理的規定,現在美國超過5000萬人(年齡在65歲以上)以及有潛在疾病的年輕人被批准接受冠狀病毒疫苗。
#自大流行開始以來,至少有60名在職國會議員(十分之一以上)對冠狀病毒的檢測呈陽性,或被認為在某些時候感染了Covid-19。該名單包括44名共和黨人和16名民主黨人。這個比例比普通人群高。據《紐約時報》的數據庫顯示,截至週三,已知感染這種病毒的美國人不到十四分之一,儘管仍有更多的病例未被發現。
#奧克拉荷馬州沒有要求全州戴口罩,因此案件數量激增。
#土耳其周三授權緊急使用中國疫苗,該疫苗的功效水平受到質疑。
#日本擴大疫情緊急狀態範圍:鑒於新發感染不斷增加、醫療系統承壓,該國宣佈將對東京及周邊地區實施的緊急狀態擴大至大阪府、愛知縣等七地。這些措施將至少持續到2月初。
#德國衛生部長Jens Spahn表示,德國不可能如期在2月1日結束封鎖,這種病毒仍然存在,而且醫療體系仍然存在太累了。
#東京奧運會組委會主席,日前首相森喜朗表示,“絕對不可能”再次推遲了夏季奧運會。原定去年7月舉辦的東京奧運,因疫情延後1年,預定在今年7月繼續於東京舉行。
#西班牙在周三通報了近39,000例新病例,這是自3月份大流行以來,該國單日最高記錄。根據過去兩週的衛生部數據,西班牙現在每10萬居民中有近500例,促使多個地區宣布更嚴格的限制。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1/13/world/covid19-coronavirus
*【“所有計劃都泡湯了”:香港防疫新規引發隔離噩夢】
香港突然提出的新入境要求將原本兩周的隔離期延長至三周,導致旅客、酒店和航司不得不手忙腳亂地調整計畫,一些外勞家政人員因此失業,科學家也質疑此舉是否必要。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113/hong-kong-quarantine/
*【金正恩將如何與拜登打交道?】
在最近一次黨代會上,儘管許多人希望他能重點關注經濟,金正恩仍加強了核計畫的力度。分析認為,朝鮮可能會等待並觀察拜登政府是否會提議對話,如果得不到它想要的,則可能延續其激進策略。此外,在本輪黨代會換屆中,金正恩將領導外交工作的官員降職,並強調了與中國的關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13/world/asia/north-korea-kim-jong-un-nuclear.html
*【美國禁止從新疆進口全部棉花及番茄製品】
川普政府援引人權侵犯和該地區普遍使用強迫勞動,宣佈禁止從新疆進口棉花、番茄,以及所有用這些材料生產的產品。這項禁令或將對服裝和食品製造商產生廣泛影響,可能會迫使它們重組跨國供應鏈。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13/business/economy/xinjiang-cotton-tomato-ban.html?
*【義大利開審數十年來最大黑手黨案】
該國週三對325名與Ndrangheta家族有關的被告進行了審理,他們被控謀殺、洗錢、販毒等多項罪名。這是自1980年代西西里黑手黨遭受審判以來,義大利對犯罪組織採取的影響最深遠的行動。該案審理預計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13/world/europe/italy-mob-trial-Ndrangheta-Calabria.html
美國 加州醫院 在 工商時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洛杉磯醫護瀕崩潰 當局籲生機渺茫別送醫】
美國疫情惡化,南加州醫院承受龐大壓力,衛生機關4日向救護人員下達指示,若病患存活機會渺茫,將不再送到醫院…
#洛杉磯 #新冠肺炎 #美國 #送醫 #醫院 #防疫英雄
美國 加州醫院 在 Black Dragon & Tiffan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fter couple months of this disaster, things are getting better!
wish everyone out there is safe and to deliver a baby is very hard right now!
My husband can't be with me when I deliver??
Our doctor has good news to report baby is healthy and we be together to deliver if all goes as planned!
Tiff & Jay's family AMWF 👪
Living in America and traveling internationally 🇺🇸🇹🇼
Our family is GROWING and we want to share our life with everyone👶🏻
Subscribe, ”黑龍 black dragon“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blackdragon_forev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lackDragonForever9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14Z44cCmw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