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好書分享:《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3:天然災害防護罩》】
「颱風、地震、土石流等天災來臨時,你知道如何自救救人嗎?
跟著可愛的哆啦A夢一起為『未來』做好準備吧!」
側耳傾聽,六、七年級生熟悉的旋律響起:
肚子圓圓~鼻子紅紅~噹!噹!噹!大家都叫我…抱著酒瓶唱「我無醉我無醉無醉~請你不用同情我」之中年醉漢…呃不對啦!!是人見人愛的小叮噹(哆啦A夢)來了~
《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是一系列很棒的知識性漫畫,內容圖文並茂、豐富充實,深入淺出且寓教於樂,藉由輕鬆學習獲得實用知識,對成年人與小孩皆大有助益。
最大的益處在於,我們終於能實現學生時代的心願!不再躲躲藏藏在課本裡夾漫畫,聽聞母親輕巧如甲賀忍者的腳步聲,便快速使出金蟬脫殼術,而是大大方方在父母師長前看漫畫,被質疑時,可義正詞嚴推眼鏡道:「請不要打擾我!!我正在進行知識的淬鍊與昇華!!」
《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完成大家的兒時夢想,多少人曾信誓旦旦:「如果教科書改成漫畫,我就能考一百分啦!」現在機會來了!假如看完本書,防災知識沒有獲得一百分,來自未來的貓型機器人就會用任意門把你丟進活火山口,體驗沸騰如岩漿般的學習熱情與動力!!(不要栽贓哆啦A夢)
咳咳咳好的抱歉,今日咖啡因過量有點太high。如前言所述,《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3:天然災害防護罩》是本介紹天然災害與防災知識的科普漫畫,書中以多篇幽默風趣的哆啦A夢故事帶出天災形成之原因與對應策略,結合知識性與娛樂性,且針對臺灣當地狀況,聘請專家重新審定內容,提供因應本土災害的準確資訊。
例如講到「颱風」,便以大雄和寵物颱風「風子」為主,敘述颱風喜食熱空氣,以及兩個颱風撞在一起可能會形成雙颱效應,或勢均力敵、相互消弭。隨後於說明單元帶出颱風結構、形成緣由、從氣象預報的數字辨別颱風強度、台灣的防颱措施、可運用的APP,以及颱風後暫時不要買高麗菜(並沒有最後一項)等學問。
書中提到地震、海嘯、洪水、颱風以至於防治傳染病等切合當今時事議題…咦你問有沒有關於「仙人跳」的單元嗎?不好意思這位爸爸,仙人跳是人禍,人必自救而後人救之,這塊主機板送你拿去跪,更大的人禍馬上就在後頭了good luck!!
除了熟悉可親,陪伴我們長大的哆啦A夢漫畫,本書亦輔以多幅照片、浮世繪、圖表、年表等,以多元方式輔佐說明災害的歷史來源、軼聞與現代科技防災應用,融古貫今,於科學知識中穿插人文關懷,大幅提高本書的運用層面與可讀性。
雖然書籍原旨是作為孩子防災教育之啟蒙,但老實講,沒知識又不常看電視的阿姨我發現,許多知識以往都未接觸過,譬如日本戰國時代開始發展土木工程技術之淵源、海嘯與暴潮的差異,以及特別容易在災害出現的病症和應急處理方法,可謂獲益良多。
當然,提到天災,不免聯想到彗星撞地球、明天過後等世界末日情節,身為隨隨便便就能從四次元口袋掏出地球毀滅炸彈的哆啦A夢,書中亦有講述末日來臨的章節,並貼心提供緊急避難必備之災害儲備清單供讀者參考(日本人果然專注完美近乎苛求講究細節)。
不過與其去大賣場搶購,私以為世界末日時大家還是放棄吧!先去賞老闆兩巴掌或跑到街上裸奔一圈也不遲(結果末日還沒來就先被警察帶走)。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3:天然災害防護罩》,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你最畏懼的天災?例如:
「《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我媽生氣比地震打雷更恐怖(咦)~」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10/4(一)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10/5(二)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3 #天然災害防護罩 #ドラえもん探究ワールド #自然の脅威と防災 #藤子F不二雄 #遠流 #防災教育 #災害應變 #知識漫畫 #自然教育 #科普 #青少年文學
📖博客來:https://bit.ly/3CYp0yG
📖誠品:https://bit.ly/3D28SMi
📖金石堂:https://bit.ly/3m5ZdxA
📖momo:https://bit.ly/3F2pxRP
繪星撞地球本人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初鄭和能遠洋航行的基礎是甚麼?(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講起中國古代的海洋活動,人們會首先想起在明初永樂、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鄭和的艦隊有200多艘船,27 000餘人隨船出海,這麼大規模的水師離開中國本土到海外去,可謂千頭萬緒。組織經驗從哪裡來?如果在鄭和之前中國水師從未有過類似的活動,簡直是不可想像的。所以我們要看看元代的情況。
元代的海外軍事行動意味著大規模遠航的能力已經具備
在忽必烈以前,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發動過幾次著名的軍事遠征。結果證明在當時的歐亞大陸上,蒙古軍隊可以說是無堅不摧。而忽必烈即位以後,把自己的目光伸及海外鄰國。
發動海外征服活動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水師。元朝最初倚重的海上的水師力量來自高麗,即今天的朝鮮。後來宋滅亡了,南宋的水上力量也落到了元人手中。還有就是福建海外番商的力量。在福建以泉州為中心,聚居了大批海外的番商,他們中有很多是穆斯林。這些番商掌握了相當雄厚的財力,也控制著很多船舶。元朝就這樣掌握了巨大的水上力量,13、14世紀統治元帝國的蒙古人,已經從「馬上」的民族轉變成一個在海上有行動能力的民族。
兩征日本,「神風」來襲
跨海遠征日本一共發起過兩次。第一次是至元十一年,也就是1274年。南宋的殘餘勢力還沒有消滅,這次元朝對日本的征伐主要是從高麗出發的。元朝出動了蒙古軍、漢軍。漢軍就是原來女真統治區和淮北宋統治區的投降蒙古的力量,再加上高麗的軍隊,從高麗的南端出發去進攻日本,一直到達了日本最南面的九州島。然後遭遇到日本方面的抵抗,被打敗了。當時日本在位的天皇的年號為「文永」,所以日本人將這次戰爭稱為「文永之役」。
第二次對日本的征服是在滅宋以後,至元十八年(1281)。這一次元朝志在必得,出動的戰船有上千艘,比鄭和時代的海上力量要多5倍,分別從高麗與慶元(今天的寧波)出航,遠征的兵力加在一起有十幾萬人,也達到鄭和時代的5倍以上。
幾天以後元軍就到了九州島。九州海濱有個鷹島,元軍在這個地方駐扎下來,準備發起登陸作戰。元朝水師的主要問題是高級將領意見不一致,討論遷延不決。海上的風浪很大,船在海上飄忽不定,於是元水師就在鷹島周圍拋錨,然後像當年曹操進攻東吳一樣,把所有的船用纜繩連在一起,這樣你到我的船上討論,我到你的船上討論,一個小跳板就走過去了。但是時間是不等人的,我們知道每年到了七八月份以後,東南的季風中有些變成颱風了,那就成了大問題了。
就在元軍內部爭執不下的時候,刮起颱風了,靠在一起的船舶互相碰撞,木質船一撞就散掉了,這樣上千條的船舶損失了十分之九,大部分水軍在鷹島上岸。這時候,原南宋水師中一位最重要的將領範文虎認為情況非常緊急,就是取勝又怎麼能班師呢?要趕快回去搬救兵,再調船來。因此統帥部選擇了一百多艘堅好的船趕緊回了寧波,留下來的水師駐在鷹島上,淡水、糧食都成了很大的問題。日本人發現元朝的指揮系統混亂,這可是天賜良機,很快發動進攻,把元軍消滅了。
今天在鷹島上還有一個博物館,專門陳列日本考古打撈上來的元朝水師的遺物。日本當時的畫家還畫過好幾幅圖,遺留至今,叫做《元寇襲來圖》。這次勝利對於日本人精神上是一個巨大的鼓舞,他們總結經驗,知道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打敗的,而是靠上天的保佑,就是那場颱風。所以日本給那場毀滅元軍水師,拯救了日本的颱風起名曰「神風」。大家都知道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的階段,日本組織了「神風」突擊隊,讓空軍小青年開著飛機去撞擊美國的軍艦。為什麼叫「神風」突擊隊呢?這是日本人希望這種自殺式進攻,會像當年保佑日本人的「神風」一樣,把美國海軍一掃而光。
遠征占城,國王投降
征日本失敗之後,元世祖忽必烈的眼光又投向了東南亞。當時越南北方叫安南,南方叫占城,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安南和我國的廣西毗連,所以元軍可以通過陸地進攻,但是占城不行。
元為什麼遠征占城呢?在海上航行第一淡水不能缺,第二水手的飲食中要有維生素,就是要有新鮮的蔬菜、水果補充。元廷對占城下令,要接待元朝往來的船舶,給吃給喝,加水、提供各種補給品。占城知道元朝國勢強大,同意承擔補給,但是後來補給次數太多,占城承受不了,於是拒絕,而元朝認為占城方面毀約,就出動了水師遠征。
至元十九年(1282),也就是進攻日本的第二年,蒙古大將唆都率軍出航。他水師的主要力量是浙江的駐軍,是原南宋核心地區的海上力量,兵力達數千人。唆都從慶元(即寧波)到福建、廣州,再從廣州繞過海南島到達占城港,即今天越南南方的重要港口歸仁。元軍首先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把自己的力量亮出來,要占城投降。占城不降,在沿岸建立據點,建水寨,元軍來了就射箭,不讓元軍靠近。元軍用各種各樣的辦法試圖登陸,最後占城王守不住了,率眾退入山中,以游擊方式抵抗,對元軍造成很大的不便。唆都的辦法就是不退出,佔領占城港周圍的經濟要害地區,讓占城國王在山里受苦受罪。最後國王受不了了,只好於當年冬天遣使臣向唆都上表投降,占城之役才結束。
出征爪哇,功敗垂成
爪哇可以說是今天印尼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元朝在滅宋以後,忽必烈幾番遣使,要求海外諸藩承認它的權威,爪哇都不理睬,有一次還在元使臉上刺了字,就像今天的小青年刺青一樣的,叫做「黥面」。在忽必烈看來,這種侮辱行為,絕對不能容忍,那就要有適當的回答。
所以元朝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派出兩位北方大將,史弼和高興,都是原來金統治下的漢人,再加一位維吾爾大臣亦黑迷失。三位大將在爪哇登陸時,發現島上正處於內亂,兩派爭王位,其中一派的首領土罕必阇耶向元軍求救。元軍利用這個矛盾,把另外一派消滅。
土罕必阇耶擊敗對手後,表示要隨同元軍歸國去晉見忽必烈,在動身之前要回去挖出埋藏的珍寶、取來圖籍作為獻禮,史弼、高興既感興奮,也有點警惕,怕他一去不歸,於是派了兩百兵丁跟著,實際上是監視他。土罕必阇耶秘密地組織了自己的力量,把二百元軍全部消滅,然後向剩餘的元軍進攻。元軍見孤立無援,無處得到補給,更怕戰船受到損失,全軍覆沒,只能倉皇退回來。
元代的海外征服是當時亞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軍事行動,雖然失敗了,但它顯示了中國已經具備了從事大規模遠洋活動的能力。這個能力包括協調數百艘兵船的行動,在航行中保持各船間的聯絡,大型船隊遠航途中的補給,將陸戰力量投送到遠離本土的海外,擇機進行陸戰,以及保存有生力量,全身而退,遠航歸國等。這些非常重要的能力,在鄭和遠航之前,中國的水師已經具備了。
回回科學家帶來嶄新的地理知識,繪製了前所未有世界地圖
各位都知道鄭和是回族人,當時稱為回回人。當代絕大多數描寫回族歷史的資料都說,回族最早起源於唐代
到中國來進行貿易的海外商人,實際上回族的主要來源是隨著成吉思汗的蒙古軍到達中國內地的西域人,即當時投降蒙古的西域官僚、軍隊、工匠、知識分子、商人。
地球儀和大地球形說
回回人進入中國內地以後,帶來了很多新的科學知識。入華的回回人中有不少知識分子,通天文曆算。我們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如郭守敬觀測天象時,關注的是二十八宿,角宿、昴宿等二十八個星座,這是中國天文學的傳統。回回人繼承的是希臘、羅馬的天文學,觀測的是黃道十二宮。入華回回人帶來的科學技術中有一部分是地理學的知識,因為他們來自海外,知道海外的情況。阿拉伯帝國的地理學發達的原因是,政府為了收稅,要記錄帝國各地的情況,同時也為了到世界各地貿易。
(二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繪星撞地球本人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生有許多悖謬,其中一個是我們天生就會,而且習慣性地做貝葉斯推算,但幾乎沒人能算得準確。好比小朋友學數學,就算會了公式,還是永遠粗心總做錯。不是一個人,幾乎所有人都這樣,我們無時不刻都在用正確的方法做錯誤的運算。
什麼是貝葉斯推算?一句話,就是我們根據新的信息、證據、數據來更新看法、判斷、信念。試問誰不是如此?我們天生是貝葉斯動物。
貝葉斯本人是18世紀初蘇格蘭的一位神父。貝葉斯推理本質上是條件概率的變形: 已知如果A則B,那麼反過來求解如果B則A的概率 。說到這裡正常人已經暈掉了。誰也沒有在大腦里隨時攜帶計算器。
講道題就明白了。這道題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極為有用。
如果有種疾病,總體發病率是千分之一。針對這種病的檢查,準確率很高,如果得了這病,那麼測出來是陽性的概率是99.5%;如果沒得這病,相應地被測出來為陰性的概率也是99.5%。現在,檢查測出是陽性,請問當事人得這病的概率是多少?
大多數人會答99.5%,要不就是各種亂猜。有人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這個世界上最精英的醫生教育訓練機構做實驗,發現大多數哈佛學生也不會算。
這道題適用於任何罕見病,只是上面情境里用的數據來自艾滋病。 艾滋病感染者在中國男性青壯年中所佔比例是千分之一,HIV試紙檢測的準確率是99.5%。如果有人測出陽性,是不是死定了?
許多人真這麼想,以為自己末日來臨,做了許多瘋狂的事。其實沒必要。
先揭曉答案:如果你是個普通人,即使檢查出陽性,感染艾滋病的概率也只有不到六分之一。
如果用條件概率去算,得有個計算器,一聽腦袋就大,哈佛醫學院學生就折在這裡。我這裡給個簡單辦法:
上面例子中,千分之一的發病率意味著一千個人當中有一個感染艾滋病,而這個人測出陽性的概率是99.5%,約等於1個。同時,剩下999個沒有感染艾滋病的人中,因為檢查結果有千分之五的假陽性,會檢測出4.995個陽性,約等於5個。加起來,1000人檢查會有接近6個人檢出陽性,但其中只有1個是真的感染者。
也就是說,如果檢出陽性,感染艾滋病毒的概率接近六分之一。必須嚴肅對待,但不用覺得末日已到。
貝葉斯推理,就是我們根據新的信息來更新我們已有的認識。在這裡面,我們已有的認識是艾滋病在中國男性青壯年當中的它的發病率是千分之一,同時,檢測出假陽性的概率是個新的信息。
這兩者合起來,我們得到的新的認知是:檢出陽性的這個人他得艾滋病的概率,從你以為的99.5%變成了六分之一。
從概率到頻次
我上面這樣做,沒有用概率,而是換算成頻次,貝葉斯推算難度驟然下降,變得非常簡單。學者格爾德·吉仁澤(Gerd Gigerenzer)在新書《風險與好的決策》( Risk Savvy: How to Make Good Decisions )中說:
貝葉斯推算本來就很簡單,不要說哈佛醫學學生了,就是小學生也能算對,關鍵就在於要改變算法。
吉仁澤是德國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適應性行為和認知項目的主管。他與諾獎得主卡尼曼互相尊重又長期爭論。卡尼曼是位心理學家,獲得的卻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因為他將諸多人類心理上的認知偏差引入經濟學,激發了整個經濟學行為轉向的大潮。
卡尼曼認為人有許多認知偏差(bias),驅動人們不思而應,貿然而對。吉仁澤則認為,這些不能叫認知偏差,彷彿它們必然是錯誤的。他建議把這些思維特點稱為「大拇指定律」,因為大體靠譜,偶爾犯錯。它們節省了寶貴的大腦運算資源,在演化上是有優勢的,所以人類到今天還是這樣。
他舉了個例子,經濟學家的完美代表薩繆爾遜,寫跟投資理論有關的論文,都是資本市場線、資產定價模型,一堆數學模型,但他自己實際投資就很簡單,股票、債券、現金等等,就是在幾種資產類型中,把資金平均分配就好了,簡單、有效。
其實類似策略在猶太古代經典《塔木德》中就有記載:把錢平均分作三份,一份買地,一份經商,一份儲備。錯不到哪裡去,算太細了額外收益有限。
在貝葉斯推理這個問題上,卡尼曼認為人類很不擅長,從不細算。吉仁澤則認為關鍵在調整算法。人們一遇到概率就暈,但很擅長計算頻次。
在貝葉斯推斷問世之後不久,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一位科學家、法國人拉普拉斯就獨立發明瞭計算方法的實用版,要點就是計算頻次。
生活中的貝葉斯
我來介紹一個在這基礎上我自己改造後使用的貝葉斯推理模板。
無論面對什麼問題,關於未來會怎麼樣,你設定三種可能情形:上、中、下,分別對應著變好,不變,變壞。如果你已有個初步判斷,就相應配給上中下相應的基數;如果你是一張白紙一無所知,還沒有任何判斷可言,就給他們相同的基數。
接下來事情本身的走向會帶來新信息,有可能傾向於或者上或者中或者下這三種情形,是什麼情形你就在對應的基數加分,加多少看新信息的力度大小而定。
我的模板是這樣的:上中下各配基數33.33(用100除以3,平均分配),每次加分的取值範圍是從1到5,最強5分,最弱1分(如果認為信息強,就賦值5,信息弱,就賦值1)。
這樣,無論什麼事,打上一段時間的分,你就對它是很有些數了,絕對比每次臨時拍腦袋現想要靠譜。你就有了隨身攜帶的貝葉斯大腦。
貝葉斯推理有兩大要求:第一是要釐清你已有的判斷,第二是誠實對待新的證據,兩者缺一不可。前者是判斷的出發點,後者是更新判斷的依據。
說到這裡你應該想到了,市場就是個貝葉斯下注系統,用交易來解決看法分歧。當前價格對應於當下看法,而價格變動代表著看法修正。它是個活的、龐大的、永遠在變形的貝葉斯系統。之所以說任何一個人很難穩定地戰勝市場,因為市場本身是極為有效地反映了現實中人的看法。
同理可推,如果能集納一群看法相對靠譜的人,就任何判斷持續下注,那這個群可以用來給出對任何事情的預測。
再進一步,人與人的靠譜程度不同,判斷的靠譜程度亦不同,根據各自表現,動態調整其權重,靠譜的人權重逐漸增加,不靠譜的人權重逐漸下降,加權平均形成新的判斷,準確度會更高。最終你將獲得兩樣東西:一個是相當有效的判斷系統,一個是相當有效的對判斷者的評價系統。兩者互相反饋,繼續提升精度。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也是這麼做的,接近靠譜的人,遠離不靠譜的人,重視權威,輕視妄人。區別在於,生活中做貝葉斯人,我們做得既不系統也不精確,經常算錯,現在,借助手邊的工具,我們能做得好很多。
當然,永遠不要忘了,無論是貝葉斯大腦,還是借助工具打造的貝葉斯外腦,都只是一幅地圖,幫我們在未知地形上摸索。不論多少人用多麼靠譜的方法共同繪制它,如果地殼崩塌,行星撞地球,地形一夜間就天翻地覆,貝葉斯並不能比其他地圖更好地幫助我們。
它無法對抗黑天鵝。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誰也對抗不了。
第二個不要忘記的事情,就是在在先的判斷與新證據之間並不總是彼此獨立的。如果你已經絕對相信上帝存在,那麼無論出現什麼新信息新證據,你總能找到讓你舒服的解釋。
真正的貝葉斯人不這樣。他們會尊重先入之見,因為它是一切新知的出發點,但又隨時準備清空存量,以避免掉入這一陷阱。
可惜這種人不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