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雜誌
科學作家賈巴(Ferris Jabr)指出:
走路與思考密不可分。 當我們行走的時候,心跳加速,血液循環增加,這些生理現象會刺激大腦。
-
我愛走路,更愛思考。
-
LeSportsac-台灣官方專屬網頁
LeSportsac - Official Page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節目由 EZ TALK 贊助播出 賓狗推薦的工具書: 《英語字彙力:用 1400 個詞彙打造精準溝通力》 ·最受歡迎的英語字彙書 ·出版以來穩坐 Amazon 單字書榜第一 · 進階但實用的英文單字 ·《紐約時報》、《紐約客》雜誌文章中常見的用詞 ·讓你的表達能力更到位 很多平台都買得到唷...
「紐約客雜誌」的推薦目錄: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大人物 - 創意生活設計好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Re: [問題]這幾本雜誌在歐美的地位? - 看板CultureShock 的評價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the new yorker中文版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the new yorker中文版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紐約客袋子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紐約客袋子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紐約客 的評價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Circle - 【紐約客雜誌歷年封面變成色票! #訊息圖表】 《The ... 的評價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TED 中英雙語字幕: 剖析紐約客雜誌的漫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紐約客雜誌 在 经济学人、纽约客等英语外刊杂志下载 的評價
紐約客雜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他不是平庸他是惡
#歷史是人類永遠不肯面對的明鏡
每次在Netflix 選片,我想我的片單總是比較小眾一點,事實上,描述二戰歷史的片子一直很吸引我。
昨晚熬夜看了一部名為「最終行動」(Operation Finale)的電影。
這部片子看完當下有些索然無味,沒想到後勁十足,我竟然開始回想著劇中人物說的一些台詞。歷史上不斷輪迴上演的人類悲劇,總是讓人不勝唏噓。
內容描述60年代,以色列特工(Mossad)冒險至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執行任務,將二戰時期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的納粹劊子手,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綁架回耶路撒冷公開受審的故事,此舉甚至造成了當年兩國間的外交危機。
這個人稱「納粹劊子手」的高官,在納粹德國系統化滅絕歐洲猶太人的計畫中,一手包辦執行了「最終解決方案」(Endlösung der Judenfrage),也就是奴役、虐待並屠殺600萬猶太人和500萬共產分子、羅姆人、同性戀者,以及少數族群。
我讀過不少描述二戰集中營故事的書,每每讀完都會濕了眼眶,我依舊記得,在阿姆斯特丹走到安妮之家門口的那一天,那種沈重悲傷的心情。
據說至死刑執行前,阿道夫艾希曼都不認為自己犯下了滔天大罪,他總是對法官辯解,自己只是忠於國家,並執行元首賦予他的任務。
他甚至說:「我必須告訴你們,我一點都不後悔。」
於是,當時的知名學者漢娜鄂蘭,在為《紐約客》雜誌報導這宗審判時,為阿道夫艾希曼的行為下了註解。
「平庸的邪惡」(The Banality of Evil)。
先遑論她的評論立即引發了學者們的正反論戰,不可否認的是,有時候缺乏獨立思考、跟從式的惡比始作俑者更可怕。
或許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理解,是什麼樣的仇恨,可以讓納粹們成為近代史上最邪惡的人類劊子手?但是我卻不難想像,當大眾輿論形成一種風向時,人們的行為就會容易變得盲從而愚昧。
扭曲事實的過度批判、極端仇外的民族主義、自以為正義的私刑審判,事實上每分每秒都在我們這個世界持續上演。
傳播學中有一種理論叫做「沈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當大眾輿論成了固定風向之後,不同看法的聲音就會變得微弱而沈默,在我看來,現今的社群時代更加劇了此般問題的蔓延;謾罵敵對、充滿仇恨的網路霸凌,更肆無忌憚且無時無刻地在每個人的手機螢幕上上演。
諷刺的是,人類是容易遺忘歷史教訓的生物,即便科技再進步,智慧也沒有顯著提升,對我來說,只要有戰爭有屠殺存在的一天,人類就沒有資格稱自己是有智慧的動物、我們是身在文明的世界。
我衷心期盼,不要再有人類主導的浩劫悲劇上演,我知道這個願望宛如天方夜譚,但,至少希望頻率變少一點。
我知道,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讓我們不要變得那麼容易隨風起舞。
獨立思考,還有忠於自己良心。
#Y的深夜呢喃
#YouGun #群說
紐約客雜誌 在 大人物 - 創意生活設計好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魏斯安德森迷必搶!新作《#法蘭西特派週報》即將在2021金馬影展搶先首映!
#一定秒殺
#大人物
紐約客雜誌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節目由 EZ TALK 贊助播出
賓狗推薦的工具書:
《英語字彙力:用 1400 個詞彙打造精準溝通力》
·最受歡迎的英語字彙書
·出版以來穩坐 Amazon 單字書榜第一
· 進階但實用的英文單字
·《紐約時報》、《紐約客》雜誌文章中常見的用詞
·讓你的表達能力更到位
很多平台都買得到唷!
博客來:https://reurl.cc/mLrKLM
誠品:https://reurl.cc/Nr4KZp
金石堂:https://reurl.cc/W3RKG5
讀冊:https://reurl.cc/vq0R6a
灰熊愛讀書:https://reurl.cc/vq0R7a
MOMO:https://reurl.cc/zeqplV
敦煌:https://reurl.cc/9rD6v8
1 【wanderlust 旅遊慾】 - 名詞
Felix spent his twenties trying to satisfy his wanderlust, visiting no fewer than 50 countries on four continents.
· the strong and constant desire to travel
· he desire for wandering
· lust 很強烈的性慾
· 英國雜誌 Wanderlust Travel Magazine
2 【tantalize 撩撥;吊人胃口】- 動詞
The photos of white sand beaches he hung in his office merely tantalized Robert; he never could find time fo a vacation.
· To torment someone with something they want without ever giving it to them
· Tantalus 神話人物
3【restive 躁動不安的】 - 形容詞
The citizens became restive in the wake of the earthquake, their supplies dwindling and little relief on the horizon.
· restless, agitated
· restful: that makes you feel relaxed and peaceful
· This music is very restful.
· 人覺得 restive:人躁動不安
· 事物 restful:事物讓人放鬆
單字書, 工具書, 背單字, 英文單字, 字彙量, 不死背, Vocabulary Builder Workbook, 亞馬遜, 排行榜, Amazon
賓狗誠心徵求廠商乾媽乾爹!!
歡迎來信:weeklybingoenglish@gmail.com
口播案例:https://bingobilingual.firstory.io/playlists/ckmm0e1of9zai08974rfszzfh
現在抖內賓狗,有好康回饋啦!
https://pay.firstory.me/user/bingobilingual
你英文想變更好嗎?快來 PressPlay 訂閱賓狗:
https://www.pressplay.cc/bingobilingual
· 免費試用 3 天
· 搭配本集 Podcast 的詳細講義
· 手機背景播放,善用零碎時間學習
· 一次掌握頂尖學習資源:文法、發音、口說及更多
想跟賓狗一起不死背、「玩單字」嗎?
歡迎加入臉書私密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83689222203801/
賓狗的 IG @bingobilingual_bb
https://www.instagram.com/bingobilingual_bb
賓狗的 FB
https://www.facebook.com/bingobilingual
陪賓狗錄 podcast:
https://www.youtube.com/c/BingoBilingual
(側錄影片)
【Podcast的廣告效益 - 學生問卷】
5-10 分鐘,幫學生一個忙,還可以抽獎喔!
學術單位: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企業管理系 研究所與大學部學生
抽獎資格:只要有在 Podcast 節目中聽過廣告內容的經驗,填寫問卷並留下Email,都有機會參加抽獎!
抽獎禮物:7-11百元禮券*10位
問卷連結:https://forms.gle/ZZAfiwotkmQRbpiaA
*問卷皆採匿名方式,請安心填寫
你想要高品質中英對照新聞嗎?訂閱《風傳媒》,就能隨意暢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中英對照喔!原價一年一萬四,立刻降到三千九,趕快透過賓狗的專屬連結訂閱吧: https://events.storm.mg/member/BGWSJ/
跟賓狗 Line 聊天:
https://line.me/ti/g2/AnkujGhzM4qHqycKmUd9Nw?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在 KKBOX 收聽賓狗: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4tuXnkLJpEDF7ypC6S?lang=t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HkTUOImzpE/hqdefault.jpg)
紐約客雜誌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j0xG16HhHQ/hqdefault.jpg)
紐約客雜誌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川普宣布確診,卻一堆人懷疑是假的,為什麼美國總統說話,你們都不相信,你們這樣不行喔!大家好,我是范琪斐。原本大家都在等著看,川貴人會在選前最後階段推出什麼撼動選情的「十月驚奇」,結果美國總統大選倒數一個月,真的就傳出大驚奇,就是美國總統川普親口證實,他中標啦!
數天前,川普才在辯論會上,用力嘲笑拜登戴口罩,結果3天後就宣布確診,這巴掌打得也太響了!大家都很不敢相信,堂堂美國總統,怎麼會有得「疫」的一天,網友忙著製作各種哏圖,美國名嘴們也趁機酸爆川普。真的不能怪大家拿他來做文章,這事真的太太太神奇了。雖然川普馬上就坐直升機到Walter Reed軍醫院隔離治療,不過隔離才短短兩天,(10月4日)川普就突然上傳影片說要給大家一個「小驚喜」,然後就搭車短暫離開醫院,在附近街道「趴趴走」向支持者揮手。
我真的快瘋了!你覺得「隔離」的定義是什麼?不就是不能跟任何人接觸嗎?雖然車窗沒有搖下來,他也有戴口罩,但這樣不會害隨扈們統統都要跟著隔離嗎?這段畫面曝光之後,一堆網友都在罵川普的行為實在太荒謬,竟然連確診了都要藉機作秀。好啦,我知道川普很想出面澄清自己健康狀況沒問題,因為自從他確診後,有關他病情的消息就十分混亂,就連白宮幕僚的說法也前後矛盾。10月3日當天,白宮醫生康利(Sean Conley)告訴大家,川普病情樂觀,但是當天媒體引述了華府消息人士說,「總統過去24小時的病情令人擔憂」,網路上盛傳這個消息來源就是白宮幕僚長梅多斯(Mark Meadows),結果隔天康利又出面澄清說,「沒有啦~川普先前症狀一度很嚴重,但是現在病情持續好轉喔!大家不要亂想!」而對於川普到底有沒有接受額外供氧治療,白宮醫生也說法反覆,一開始說沒有,後來才承認有,還解釋說「這是為了反映川普和醫生群的樂觀態度」。你越是淡化大家就越覺得有鬼啊,反而讓外界懷疑到底是在隱瞞什麼。
不管是不是真的有病到那麼嚴重,結果住院才三天,川普就出院了。還在鏡頭前刻意脫下口罩,就是要強調病毒不可怕,還說自己感覺比二十年前還要好!川普支持者就很高興啦,川普就是勇啊,百毒不侵。可是討厭川普的人,很多人的反應就是:他真的有生病嗎?川普是不是自導自演啊?
根據社交媒體監控服務公司Dataminr的數據,質疑川普的推文,在週五確診當天早上達到了每分鐘5條的高峰。其中包括《紐約客》雜誌撰稿人(Jelani Cobb),他說「我們能確定這是真的嗎?」,《時代》雜誌編輯(Anand Giridharadas),也說「我們怎麼知道這是真的?」這個台灣人應該超有感,畢竟選前兩顆子彈,就有可能影響選情嘛!會有這種懷疑也是情有可原,我們就來整理目前最常被討論的幾種「劇情設計」。
第一套:假裝感染→逃避辯論→競選暫停→連任成功!
部分美國民眾認為,川普目前民調落後,尤其是第一場辯論會又吵掉了一些支持率,掉多少呢?根據專門統整各家民調的538民調數據,辯論前川普落後拜登7個百分點(50.2% vs. 43.2%),而辯論後差距擴大到8.2個百分點(50.9% vs. 42.7%),就有不少人懷疑,這讓川普把心一橫,乾脆裝病就不用辯論了,不開口就不會再失分了吧?還可以順便迴避掉不用繳稅引發的爭議。
再看第二套:假裝感染→可以治癒→不用怕病毒→可重啟經濟→支持率爆漲→連任成功!
有人認為川普假裝確診,顯示自己「苦民所苦」,接著再出來證明病毒可以輕易被打敗,大家可以重啟經濟不用擔心,然後支持率就會暴漲。不過就算是左派媒體,例如《紐約時報》也強調,「沒有證據證明川普在裝病」,白宮也發表了多次聲明,確認川普的病情,白宮醫生證實了川普的病毒篩檢呈陽性。大家要知道,國家元首的身體狀況是會牽動政治經濟局勢的,何況是像美國這種大國,沒有人會拿總統的健康開玩笑。而且按照邏輯來判斷,一天到晚嘲笑拜登戴口罩,卻突然裝病連面子都不要,這也太不合常理,何況被隔離後就不能造勢,這對川貴人來說犧牲也太大了。
加上媒體回溯川普的感染源,發現白宮的破口可能是9月26日的大法官提名記者會,現場官員訪客通過快篩入場後,就非常放心地拿下口罩,親親抱抱、噓寒問暖,看到這個景象,川普會被傳染真的很不令人意外,而且拖到現在才確診,病毒已經很給他面子了!川普染疫明明很合理,為什麼還會搞到「一個確診各自表述」呢?一些懷疑論者表示,全都是因為川普過去發表過太多有關病毒的假消息,導致大家根本沒有辦法再相信他,現在唯一能確定的是「川普自稱確診了」。
其實真的不能怪這些人被騙到怕,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研究人員,分析了3800萬篇全球各國,針對疫情的英文報導後發現,有關疫情的不實訊息當中,有高達38%提到川普,證明川普就是「假訊息大流行」(infodemic)的最大推手。報告指出,目前流傳最廣的錯誤訊息,就是「神奇療法」(miracle cures),其中包括川普聲稱服用抗瘧疾藥物「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能夠治好肺炎,還有以消毒劑注入體內,有助於對抗病毒。而且從2月份以來,川普至少在34個不同的場合表示COVID-19將會自動消失。
而且就在川普宣布確診當天,許多懷疑論者還翻出了9月18日起,流傳在網路上的一條陰謀論推文,內容說:「川普的十月驚奇就是他會宣布自己確診,確診是假的,但很戲劇性,會把對手拜登擠出螢光幕,『川普確診』會每分每秒攻佔媒體版面,接著14天後,川普會華麗現身,說他被奎寧100%完全治癒了!」這不是我們編出來的喔,推文在這裡:https://twitter.com/JohnCammo/status/1306863435125202946
這則推文至今被點了將近2萬個「喜歡」(1.7萬次),在陰謀論小圈圈裡瘋傳。專家指出,人們對川普確診消息抱持懷疑態度,正好反映了川普先前釋放出太多錯誤訊息,自作自受。專門研究假消息的諮詢公司CARD Strategies就說:美國人處在一個陰謀論猖獗的環境中,但部分原因是總統煽動了它們,還外加一個白宮新聞部門,持續不斷向媒體和公眾散播假消息。最後形成了一個「完美風暴」,導致人民認為白宮不誠實。
英國媒體也表示,這反映出在川普任職的四年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雖然不至於蕩然無存,但已經嚴重被削弱。川普多年來一直指控媒體是「假新聞」,推銷陰謀論並且鼓吹假消息,已經創造出一個人們本能地不信任川普的環境,對政府所說的每一字每一句進行事實核查,已經成為許多人的默認立場。
但你要問我,這是全美國人民的共業,不是川普一個人的問題。當社會極端分裂的時候,不管那一方堅信的事實,拿出多少證據,對方就是會想盡辦法, 說你講的都是假的。像我明明長這麼美,網路就是有人說我是肥嬸,還說我長得像這隻貓,那裡像,明明是像這隻狗。
好!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川普確診陰謀論
#華府爆信任危機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jfivrJD0Zc/hqdefault.jpg)
紐約客雜誌 在 the new yorker中文版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紐約客》(英語:The New Yorker),又名為《紐約人》,是一份內容涵蓋美國新聞、社評、小說、文章、文學批評、諷刺作品、漫畫及詩歌等紐約文化生活動向的雜誌。 美國 ... ... <看更多>
紐約客雜誌 在 the new yorker中文版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紐約客》(英語:The New Yorker),又名為《紐約人》,是一份內容涵蓋美國新聞、社評、小說、文章、文學批評、諷刺作品、漫畫及詩歌等紐約文化生活動向的雜誌。 美國 ... ... <看更多>
紐約客雜誌 在 Re: [問題]這幾本雜誌在歐美的地位? - 看板CultureShock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MoNeNe (ᄎNㄋㄟㄋㄟ)》之銘言:
: 請問一下長期在美國生活的板友
: 以TIME這本雜誌來說
: 最高學歷是高中的美國人能夠輕鬆的看懂嗎??
這個問法讓我想到
我在美國這上高階寫作班時
因為每次上課要有討論的材料,所以要我們訂期刊討論內容
很屌的英文老師說:
「我們不讀Time這樣的雜誌,那是給高中生讀的,
我要你們訂New Yorker,裡面的東西才夠水準。」
我是很不喜歡那個老師啦(因為她很故作姿態,後來我也退掉這門課)
她得說法也太誇張了,
不過好像也反映出「所謂」知識份子對這兩個期刊的看法。
(那個老師,常春藤學校拿的博士,在常春藤學校教書,算是知識份子了吧)
Time其實就是一般的新聞週刊,是美國三大新聞週刊之一,
既然是賣的好的週刊,也就不會太「精英」。
但考慮到一大半的美國人對小報以外的新聞是不關心的,
(很多美國人大概就地鐵上無聊免費地鐵報翻一翻)
所以基本上會看新聞週刊的美國人已經不算太差了,至少「識字,已知讀報」。
既然是比較正經的新聞報刊,裡頭的文字當然不會太差,
(像台灣即使是正經的期刊報刊,還是常常會有很差的文字)
至少會比一般小報精練準確得多,
但是要說到什麼「學術」、「文章高妙」之類,
還太誇張了....就是一般新聞期刊而已。
台灣好像受到學習英文的影響,把Time捧得太高了。
(異國的東西飄洋過海身價就提高大概也很常見,加上又是「英文」,
很多人還是有「英文好」=「一切好」的觀念)
當然如果要學英文寫作從Time學是有它好的地方,
因為畢竟是比較正式的文字。
但是一般報章的文章重要的本來就不是運用多困難的單字或是多複雜的文法,
而是在所提供的資訊的品質吧?
像Time會被批評的地方(尤其是「自認」知識份子的人),
就是其實報導也沒多深入、有時太花俏譁眾取寵、還有呈現的世界觀太狹隘。
相較The Economist提供的國際新聞就比較全面、報導也比較深入。
想想美國人當中會看新聞週刊的已經不多,會關心國際政治經濟新聞的更是少數,
所以它針對的讀者群自然比起Time等三大要稍微精英一點,
像我收到的The Economist的廣告信都是強調國際觀啊、leadership啊、政經分析等等的,
對一般市井小民談這個就沒有什麼吸引力了
(還不如提供詳盡職業運動比賽結果的體育版)
他的特色是撰文者不署名,強調文章的看法不是單一作者的個人意見,
而是整個雜誌社集體的意見。
他的文風也跟其他新聞週刊有些不一樣,
我的感覺是更精練、更準確,比較不花俏,
他的幽默感也比較特別,跟其他美國期刊不太一樣(很難形容..)
至於該老師提到的New Yorker
其實不算新聞週刊,比較偏向文藝、幽默、深度報導等綜合的休閒期刊。
他的作者群素質都很高,很多人都是拿過許多書獎的,
像專門報導中國相關問題的Peter Hessler去年的書就得到不少獎。
每週一篇的小說也都是一些名家,像 Alice Munro, T.C.Boyle, John Updike
今年拿到普立茲小說獎的Junot Diaz就有不少小說在New Yorker發表
後面的評論也很有來頭,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學院教授評媒體生態、
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講美國歷史軼事等等。
因為各篇都是經驗豐富的作者,所以風格比較強烈,文風不一,
但是基本上刊上去就不會是很糟的文章。
它常被「知識份子」拿來說嘴的也不只是文章,當然還是提供的內容。
很多文章的內容,包括幽默的方式,是要有一定的知識水準才能心領神會。
我沒有聽過我那些常春藤的朋友(不是高中啦XD)提過Time
但是有聽到他們引述過New Yorker報導的東西
不過我那個大學耶魯研究所哈佛的美國同學跟我說,
其實他也是都沒讀完,因為內容太多又太忙,然後下一期就又來了,
所以家裏都累積一堆沒讀完的New Yorker... (訂戶一期一美金 很便宜)
(我說:為了不浪費一美金,我至少把漫畫的部份看完 Orz...)
當然美國人看New Yorker也不是因為要學寫作方法啦,而是裡頭寫的東西
他們有興趣。
一般人印象New Yorker是那些東岸名校畢業的最愛
(我朋友告訴我,慾望城市中的Miranda每週都會看New Yorker,Miranda好像就是
名校畢業的律師吧?)
所以如果要營造自己是有教養的專業人士、知識份子的形象,
在地鐵上夾著一本New Yorker會比夾著一本Sports Illustrated有效...
營造專業人士形象:
日報:New York Times or Washington Post
日報工商組:Wall Street Journal
週刊:New Yorker
週刊工商組: The Economist
半月刊: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月刊:The Atlantic
但是如果能照這樣看完,大概是很閒、閒到爆的人... or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1.232.253.19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