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隧「自由行」!
【內地女客徒步過紅隧 管理公司報警】
http://bit.ly/1dTbzAk
香港大小事,有蘋果日報FB。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廣州荔塱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是由廣州市駿塱市場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並經營的集果菜、糧油、肉類、水產、熟食等的大型綜合批發市場。市場位於廣州市荔灣區花地大道南18號(東漖街西塱聯社地段),距離西塱地鐵站不足100米,首期經營占地面積達5萬平方米,二期開發面積達2萬平方米,她是目前廣州規模最大、品種最全...
紅隧管理公司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廣州荔塱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是由廣州市駿塱市場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並經營的集果菜、糧油、肉類、水產、熟食等的大型綜合批發市場。市場位於廣州市荔灣區花地大道南18號(東漖街西塱聯社地段),距離西塱地鐵站不足100米,首期經營占地面積達5萬平方米,二期開發面積達2萬平方米,她是目前廣州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管理和設備最完善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之一,也是荔灣區重點菜藍子工程。每天接待批發、零售的人流量達上萬人次,場面火爆,交易紅火。因此,市場更被市民親切地稱為“廣州西塱墟”, 廣州荔塱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是具豐富的管理經驗和科學、完善的標準化管理體系。不僅擁有現代化的硬體設施,更是為廣大客商提供完善的管理和周全的服務。場內擁有現代化商務辦公樓、監控中心、檢測中心、鋼結構交易大棚、3000噸配套冷庫、車位充足的停車區等完備的硬體設施,場內更是實施24小時監控和管理,配備專業管理人員達百人。廣州荔塱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便捷,廣州地鐵一號線西塱總站直通市中心;西臨佛山、順德、南海,更有地鐵廣佛線直達禪城佛山;南有鶴洞大橋與海珠區相接;北經珠江隧道可達越秀區、白雲區;廣州環城高速、廣珠高速近在咫尺。依靠獨特的地理優勢,荔塱市場不僅有效地輻射廣州的幾大區域,更成為了廣佛同城農副產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其投資發展前景無限廣闊。經營項目:廣州荔塱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設計合理、檔次高、規劃完善。場內設有“蔬菜區、水果區、精品區、糧油副食區、鮮肉區、水產區、凍品區和配送區”等八大功能區,分為A、B、C、E四個交易大棚及3大商鋪區,每天為居民提供新鮮、安全、多樣的農副產品,極大地方便居民的生活。
紅隧管理公司 在 Lew Mon-hung劉夢熊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政府最近提出三隧分流方案——紅隧大幅加價,東隧略為加價,西隧略為減價——怎料兩邊不討好,市民怨聲載道。
我經過一個長時間的調查和研究,也徵詢過很多的士司機以及私家車駕車人士的意見,認為從「取諸於民,用諸於民」的立場出發,提前收回西隧的經營權,並向西隧的管理公司港通補償未來四年的合理利潤及回報。
把紅隧、東隧和西隧都劃一由政府經營管理後,三條隧道以單程來計算,每程收費20元。相信這既能減低廣大駕車人士的成本,也足夠特區政府把收到的費用來彌補相應的管理維修開支,並把收購西隧所付出的幾十億慢慢回本……
#三隧分流 #西隧 #紅隧
紅隧管理公司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9世紀末,因香港及廣州貿易頻繁,香港政府與當時的滿清政府商議興建連接香港與廣州的鐵路。1898年,香港政府與當時的清政府達成協議,興建一條連接九龍與廣州的鐵路,專營權歸英方所有。而鐵路按地域分成中英兩段,分別由中、英兩國政府負責興建。中國境內的路段稱作華段,香港境內的路段稱作英段(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路軌等基建設施分兩地管理。鐵路始建於1906年,英段於1910年通車,華段則於1911年通車。當時九廣鐵路─英段有2個方案。第一個方案是由尖沙咀直接向北,穿越筆架山,然後沿沙田海及吐露港海岸到達邊境。這個方案的好處是能夠經過當時新界的行政中心大埔,但缺點是需要開鑿長達2.4公里的筆架山隧道。另一個方案是由尖沙咀向西北沿海岸而行,經過荃灣及青山灣海岸,再北上屯門及元朗到達邊境(方案類似現今的西鐵線)。這個方案的優點是只須開鑿數條較短的隧道,技術上較首方案簡單得多,可是這個定線所經之處比較荒蕪,而且路程也較首方案長。最終,香港政府最後接納第一個方案。來往兩地的直通車服務曾因二戰及後來中國大陸政權易手而停辦,來往兩地的長途客車(港穗直通車)於1979年才恢復行走。該路段後來由兩間不同公司營運,分別是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的廣深鐵路(原華段)及九廣鐵路公司營運的九廣東鐵(原英段)。沙頭角支線(1912年4月1日-1928年4月1日)是九廣鐵路於香港新界北區的一條已經廢止的鐵路線,由今日的粉嶺站通往沙頭角[1]。支線於1912年開通,直至因沿線興建了公路而客量大跌,終於在1928年廢止,營運了僅16年。於1911年初,當時的北約理民府建議修築鐵路連接沙頭角。政府採納建議,並於1911年4月開始,使用九廣鐵路英段(今港鐵東鐵綫)改用標準軌後從該鐵路拆下來的窄軌鐵路物料修建這條支線。由於當時鐵路所在沒有道路可達,因此材料都是用牛車和人力運送,並搬遷多個墳墓。建築工程於同年12月便完成,1911年12月21日,粉嶺至石涌凹一段首先通車,到1912年4月1日全線通車。支線設有五個車站,包括粉嶺、洪嶺、禾坑、石涌凹及位於邊境車坪街的沙頭角。全程以單軌鋪設,另在1.5英里及4英里設側線供讓車用,並在禾坑站設掉頭路軌。通車初期每日只有4班列車,配合九廣鐵路主線的時間表行駛,列車上設有售票員。因為設備和線型比較低規格關係,走畢全程需要55分鐘。除了客運,支線也兼辦貨運,主要是運送磚和煤。通車時全程票價為2角,通車初期支線並不太受歡迎,故此年乘客只有42,940人次。後來於1914年增設頭等車卡,並於1915年有新的票務安排後,乘客才增至67,608多人次,支線並首次出現盈利。於全盛時期的1919年,乘客更有82,505人次。1924年香港政府落實興建沙頭角公路,並於1927年通車後,支線的營運大受影響,該年乘客跌至只有27,699人次。當局認為支線已沒有營運價值,最終於1年後的1928年4月1日停駛,當年只有5,933人次乘搭支線。香港「九廣鐵路」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只代表「九廣鐵路──英段」,現在則指由九廣鐵路公司在1910年至2 007年在香港營運的所有鐵路網,包括九廣東鐵、九廣西鐵、馬鞍山鐵路及九廣輕鐵。自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生效後,原九廣鐵路的列車服務已改由前身是地鐵公司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為港鐵一部分。九龍至廣州的九廣鐵路包括廣深鐵路(廣州至深圳)及九廣東鐵(羅湖至九龍)。現時仍然有城際直通車來往九龍(紅磡站)至廣州東之間,並延伸開行直通車至上海、北京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