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 ◎吳永華
灰頭鷦鶯站在芒草莖上引吭高歌
喚起紅冠水雞的繁殖慾望
無視於中杜鵑虎視眈眈的陰謀問候
牠是春天樂觀的荒野歌手
鳳頭燕鷗順著西南氣流尋找無人荒島
捨龜山島,從東方更遙遠的仲之神島而來
朝發夕歸,守候著河口豐盛的魚群
牠是夏天熱情的海上歌手
紅尾伯勞化整為零進入島嶼的城鎮荒野
打破棕背伯勞與烏秋間的領域默契
牠是東北季風的先知,這裡沒有鳥踏陷阱
牠是秋天孤獨的鄉鎮歌手
小水鴨終於在冷氣團的警告下進入南方
溫暖的水域
告別了獵槍與鳥網的恐怖時代,仍習慣於
群聚相互警戒
牠的雙蹼是湖水的溫度計,每夜估算著
北極星的方位
牠是冬天敏感的沼澤歌手
--
◎作者簡介
吳永華,宜蘭人,任職於電信公司,投身書寫宜蘭自然誌三十餘年,創作文類以報導文學和傳記為主。他從鳥類自然觀察者的角色出發,寫出集欣賞、研究與保育特色的散文報導。
著有《蘭陽三郡動物誌》、《太平山百年自然發現史》、《霧林之歌: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等著作,著有詩集《小彎嘴的天空》。
--
◎小編 #三進 賞析:
#吳永華是誰?
相信許多人讀此詩時,內心會浮現這樣的疑問。
在多數情況下,或許吳永華不會被當作詩人來討論。不過生態詩因為同時兼有「生態」與「詩」兩種要素,水深意外的極深──並非擅長駕馭文字的詩人,就會能言之有物的寫好生態詩。
反之,懂得遣使詩句的自然誌作家,也能透過自身深厚的知識基礎,為詩開拓新的可能性。在生態詩的領域內,吳永華即是屬於這類的創作者。
吳永華是宜蘭的自然誌作家,是首位獲得國史館「傑出臺灣文獻獎」殊榮的宜蘭人。回顧投身自然誌書寫的起點,大學時因常登百岳而愛上攝影,入職場後重拾攝影興趣,視野遍佈故鄉蘭陽平原。後來偶然讀到劉克襄的文章,驚覺自己對故鄉宜蘭的鳥類生態竟如此陌生,於是將鏡頭轉向了蘭陽平原的鳥類們。
如果說昨天將羅智成納進生態詩,是以詩的抽象思索為本位,來蔓生文明後生態想像的話。那麼也寫詩的自然誌工作者吳永華,就是以自然觀察為本位,而以詩的方式記錄下來。
#生態詩裡的特殊存在
特別一提,放眼台灣生態詩發展,不難發現,鳥類是一個特別的存在。除了鳥人劉克襄以外,笠詩社蔡秀菊也常以賞鳥的觀察經驗為題材,吳晟憂傷西海岸系列詩作中,也出現過鳥類的蹤跡。
到底鳥類為何這麼特別?除了臺灣地處候鳥南來北往中途站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外。戒嚴時期對山海的封鎖,也阻礙了民眾與鳥類棲息環境的接觸。因此賞鳥活動也在1980年代以後形成風潮,恰巧與因經濟快速發展,而開始大規模遭遇的污染問題併為一綑,成為台灣生態詩的兩大面相。
#四季講了什麼?
從這樣的背景來看,吳永華的〈四季〉,又能帶我們看到什麼?
光從解題上,可能就已突顯自然誌視角的可貴。多數人想到的四季,是植披變化、溫度升降的四季,但對需要靠遷徙來因應四季變化的鳥類而言,所謂四季,是更巨大的感受。
因此詩作四段,明朗的區分了四個季節,並且把鳥類世界發生的季節性大事記,簡要的藏進詩裡。
比如第一段春天,捕捉了鳥類求偶的景象,同時也埋進了杜鵑這個戲劇性的角色。杜鵑的育兒習性非常「狡猾」,牠們會把蛋下在其他較小型的鳥類巢中,由牠種母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孵化杜鵑的幼鳥。更令人吃驚的是,杜鵑的幼鳥破殼而出之後,將會把巢內其他鳥蛋或幼鳥頂出巢外,以獨佔母鳥的餵食。因此,吳永華才在這邊寫下中杜鵑「虎視眈眈的陰謀問候」。
詩句簡單,但背後都暗藏各種鳥類的習性,雖然對於不諳鳥類生態的讀者而言,需要許多延伸的補充說明。但吳永華在挑選入詩的鳥類時,確實布置了一個精彩的鳥類世界觀,讓讀者在自行探索的過程中,發覺從未知曉的樂趣。
尤為重要的是,在這樣的詩作中,自然生物再也不是「在天願為比翼鳥」那種以人為本的比喻或典故,而是做為牠們自身,被思考、被理解。
--
美編:泱泱
--
#生態詩 #吳永華 #賞鳥 #自然誌 #宜蘭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3.htm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