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斷捨離--
Henri Cartier Bresson的The Mind's Eye, 決定性瞬間理的原文就在裡面,喜歡布列松、街拍、紀實都得擁有;外套有放架的痕跡,內頁極新,ebay二手價HKD145++ ;轉讓價HK$100
--
Book Design 書設計:書本設計的聖經,帶領你對書籍知識全面認識的工具書,500本特殊裝幀書籍案例提供設計師及編輯做書的參考資料庫,公開日本頂尖書籍設計師的創意設計全歷程; 296頁 / 16k / 19 x 26 cm;近全新,商務價HK$217.00;斷捨價HK$50
https://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866595233
--
World Photography;1981年版, 9.5 x 13.5 inches. 320 pages, 包成堆必識的攝影大師的介紹和大版面作品:Lee Friedlander, Jill Freedman, Don McCullin, Elliott Erwitt, Andre Kertesz, Burk Uzzle, Manuel Alvarez Bravo, Henri Cartier-Bresson, Bill Brandt, David Bailey, William Klein, Hiroshi Hamaya, Josef Koudelka, Burt Glinn, Thomas Hšpker, Rene Burri, Ian Berry, Ralph Gibson, Brassai, Joel Meyerowitz., Arnold Newman, John Blakemore, Heather Angel, Stephen Dalton, and Ernst Haas....內頁算良好,個別頁曾cut出但貼回。斷捨價HK$90
----
The J.Pual Getty Museum Handbook of Photography Collection. 238 pages, 包括大量由1839-1975年間重要攝影作品介紹,是學習攝影藝術重要的資料。Amazon US$12,斷捨價HK$40
--
圖片編輯手冊,極少有關於 Photo editing的教材,由名攝影學者曾璜和任悅老師編寫;本書作者送給我,有簽名;全新收藏;斷捨價HK$50
--
紀實攝影,Arthur Rothstein原著,台灣中譯;16開平裝 / 176頁;是學習紀實攝影極易明而全面的教材,推薦學生閱讀;相當新淨,內頁少量黃螢光highlight, 斷捨價HK$50
--
蘋果掉下來 Moving Pictures, SCMP圖片編輯的iphone攝影snapshot作品,14x21cm, 220 pages,極新,作者簽名書;斷捨價HK$40
--
三本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的特刊,前線焦點2006, 前線焦點2014及最值收藏的中國香港我們的十年,了解香港新聞攝影的收藏品,合共HK$80
--
Photography (MADE SIMPLE BOOK) 1988 2nd Editon,是 Derek Bowskill 相當全面的菲林時代攝影教材,12 個 chapters 由攝影基本、相機、鏡頭、菲林、曝光、對焦、光線、曝光、構圖、黑房、沖菲林、晒相、黑房特技、到presenting pictures,直頭係攝影天書,特別罕有詳細講菲林沖晒!1988 2nd Editon極罕有,amazon賣 US$97.99;斷捨價HK$150
https://www.amazon.com/Photography-Simple-Books-Derek-Bowskill/dp/0434986100()
(1982或之前的的第一版內容無咁完整)
--
THe Large Format a Handbook on the SINAR system;a4, 139 頁, 極罕有的4x5大底機的操作技術教材,想學玩菲林4x5機要睇佢;Amazon 德語新書現價 US$248.79,德語二手US$46+,英文版完全無!我本係珍藏的英文版,算新淨,斷捨價HK$250
https://www.amazon.com/large-format-handbook-Sinar-system/dp/B0007B587M
https://www.amazon.com/-/zh_TW/dp/3723126006/ref=sr_1_1?dchild=1&keywords=The+Large+Format+Handbook+of+the+SINAR+System&qid=1608844474&s=books&sr=1-1
紀實攝影 英文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倒立先生只想把台灣家鄉好好的介紹到全世界:)所以致力天下一家親、華語與臺灣務實利益
倒立先生紀錄台灣大綱式總整理,是因為發現台灣可能沒有發生過,所以想用雜技藝術跨界紀實攝影來填補這個缺口
邊做邊發現,也許台灣一直沒有總整理過可能有幾個大原因所造成,導致很困難:
1民眾還沒警覺這件事的嚴重性與必要性(想兩岸交流的卻不了解台灣、想台獨的也不了解台灣就更諷刺)
2畸形的政治環境,操弄畸形的意識形態,導致整個社會沒有信任基礎(誰做統整紀錄都容易吃力不討好,所以政客更不會碰,想記錄的人會困難重重,這也是倒立先生遇到的實際情形)
3畸形的歷史觀(四分五裂的歷史觀點,統一的認同較忽略臺灣家鄉的自我認識 ;台獨東廠流的認同以白人史觀、掏空台灣移民到白人國度為主,史觀以閩南台獨人士沙文主義為主,不會承認原住民才是台灣原主,因為ㄧ承認,許多人的土地取得與財富擁有到底正不正義、公不公平,如清朝時期侵佔土地、日治時期聯日欺侮台灣人?)
4殘破的族群意識
5畸形的資源運用(無法長期挹注長期計畫)
6經費龐大(大綱式總整理很花經費,不是小團隊幾千萬經費,就是要大團隊幾億經費)
7而且需耗時許久(至少要十年)
8未清楚思考什麼是台灣真正的利益?
也許因為這麼多困難,所以一直沒有出現台灣大綱式影像總整理...
我只想把家鄉好好的介紹到全世界:)即使困難,還是會堅持到底!
再次強調我認為天下一家親、華語與臺灣務實利益,對台灣才真正有幫助
我不是台獨工作者,比較像「華獨」工作者:華語(人)脫離白人殖民(為什麼我們要學英文,而不是白人學中文、學原住民語?)
紀實攝影 英文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聞自由與記實攝影反思】
這陣子新聞界大事比較密集。#世界新聞自由日 #人權新聞獎 #普立茲新聞獎,以及因疫情衝擊到媒體業,南華早報裁員潮、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被捕、和「蘋果告急」,到近日 #攝影之聲 刊物被中國查禁,我也有幸跟大學生談「媒體帶風向」的議題,記下近來反思。
.
▍記者可不可以有立場?
大一時,我採訪過一位無國界記者,操著法國腔的英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於自己「無國界」的要求,是在另個國家時,以無主觀好惡偏頗呈現當下事實,也就是說,即便你的國家跟另個國家有歷史心結,在那個地方身為記者的責任,應是如實報導。
但這點,在香港或許就難以成立。
台灣有紅媒問題,香港亦如是。
本地媒體的立場越傾中、傳統媒體的局限性,搭上網路世代崛起,催生了大量網路媒體和新興獨立記者,整個世代不相信傳統媒體所播送的消息、對政權壓迫、不公不義的抵抗,讓他們在站上街頭時,就已經帶有「立場」
不是為了「當記者」而站出來,而是身為一個「運動者」再以「文字和攝影」作為武器。
▍記者於抗爭中的遭遇
穿梭軍綠警察陣形和黑衣示威者之間,記者(和救護員)穿著黃色反光背心的用意,是為了提醒雙方他的中立性和報導權力,卻成了方便槍口瞄準的標的。
「黑記」「曱甴(蟑螂)」的言語辱罵、被警方用強光照射(讓相機無法拍攝)、被強行扯下防毒面具、向記者群投擲催淚彈、直接用胡椒噴霧射記者的臉、以及被射瞎眼的印尼記者、用盾牌阻止拍攝、警棍毆打等等。
香港記者協會有52宗記者投訴個案,47宗記者受傷個案,但因個資顧慮,相信還有更多是沒有報案的。一如許多受傷的人不敢看醫生(醫管局洩漏病例個資又是另個問題。)
七月時,七個傳媒工會曾發起名為「停止警暴,捍衛新聞自由」的靜默遊行,到十一月,有記者在警方記者會上抗議,無國界記者RSF也表示「對記者的暴力行為已經變得 #系統化,顯然旨在阻止媒體報導香港抗議活動。」呼籲當局進行獨立調查,並提出五項建議恢復香港 #新聞自由,但至今,除了民間和NGO的呼籲,並無法有具體措施,做出抵抗對記者的針對性攻擊。
(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香港從 2002 年的第 18 名驟降至今年的第 73 名)
註:五項建議
1、明確撤回逃犯條例草案,各界擔憂該草案將對香港記者及其消息來源構成重大威脅。
2、確保執法部門不再以暴力或脅迫的方式對待記者,在他們的安全受到威脅時給予保護。
3、確保對記者行使暴力的人移送法辦,包括教唆、命令、或褒揚暴力者;並設立獨立委員會來調查已發生的暴力事件。
4、在公共事務上,提供最高的透明度,供媒體及大眾查詢。
5、向香港政府所有成員發出明確指示,支持新聞自由,並協助記者的工作。
▍攝影記者在新聞界的角色?
今年的各種攝影新聞獎中,反送中都佔了一定比例。
但只有到了特定獎項時,新聞攝影的重要性才會被大家探討,也因警暴鏡頭下的煽動性十足,敲響人道主義警醒的鍾,但其他的紀實攝影就很不被重視了。
報導者攝影主任 #余志偉 也說「攝影記者在新聞產業,是最底層、最沒話語權的」
在新聞領域,權力是來自於文字,攝影不會是說話的人。
攝影記者不認為自己是記者,但不認為自己是記者時,不會去經營其他東西,例如跟受訪者的關係、田野調查、歷史脈絡詮釋等等。
而大多攝影記者只著重在技術操作,而沒有奪權的企圖,長期下來,更不會拿到話語權。
雖然大家都說影像越來越重要,好的照片才會吸引眼球,但攝影人還只是配圖來搭配文字。
攝影就是寫作,安排哪些符號,出現在這些位置,而讓他們在畫面裡彼此可以對話,將這些對話和故事凝縮進靜止的時空,而非只有注意光線、構圖,更要營造場景、呈現過去歷史和對方做過什麼。
這種式微不只發生在台灣,美國芝加哥的媒體,甚至把攝影部門拆掉,只讓文字記者用手機,反正只要配圖而已。
但紀實攝影跟社會很緊密相關,手法來自真實世界,取材來自社會,用鏡頭留下歷史刻痕,只有當下瞬間才能捕捉的,最有時限性和地域性。
這些紀實影像在往後的二次使用,也比當下的新聞文字更廣,在藝術場域和學術場域,更加依靠這些紀實影像所帶來的背後意涵。
(自我工商一下,六月我有個講座就會談「社運中的檔案生產、傳播與典藏」,就是會說這些爆炸性的資料後續怎麼處理)
▍每個人的角色
能寫字的寫字、能拿麥克風的說話、能拍照的做紀實攝影,在歷史的刻度上,更多人一起加大力道,就能讓一件史實更加全面而深刻。
如果沒有心力再額外肩負,那就我們也能作捐款的人,花點小錢支持我們在意的事和組織。
「每一次的消費,都在為我們理想的世界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