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啲年長親朋開心share啲另類療法多50年命,加埋嚴乜叉酷養生最多100歲陽壽。
#呼吸是會死的
#飲水亦無會命
#人出世就等死
#點解唔好好地信醫生?
<呀 Sir,有人不誠實使用電腦?>
話說最近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發表關於柏金遜症的研究,指出便秘(一周大便少於兩次)是柏金遜症的早期先兆,通常於發病前20年已出現。
而目前有一個「腸-腦軸病因」假設,即腸胃裏的微生物或細菌出現變異,或令一些不好的蛋白質經過迷走神經上到腦幹,甚至中腦。當中腦黑質細胞功能喪失約四成至八成,便引致柏金遜症。
當香港醫學研究團體揚威國際的時候,嚴浩導演卻藉新聞在他的Facebook 專頁替其生意賣廣告。(見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原來在健康意識上,我們的大腦完全沒有主見,譬如我們知道細胞需要靠脂肪生存,而比起其他器官的細胞,腦細胞需要更多的脂肪,但我們的大腦沒有判斷能力,只要來者是脂肪,那怕是地溝油,腦細胞也甘之如飴"
孤陋寡聞的我,還以為腦細胞絕大部分是使用葡萄糖 (glucose) 作為能量來源!? (詳細見: https://biology.stackexchange.com/…/why-is-the-brain-depend… ) 原來醫學教科書已經在一日時間,被嚴浩大導演(兼醫學權威) 改寫了! 真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那怎麼糖尿病病人如果因為低血糖而感到頭暈,會被建議吃葡萄糖糖片或飲葡萄糖飲料,而不是趕快去茶餐廳叫一碟浪漫火腩飯,或梅菜扣肉煲來補充脂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多次推介ProBion瑞典益生菌,它是全球唯一有臨床實證的商業性益生菌,確保益菌不會被胃酸膽酸破壞,能直達大腸發揮強大功效,與其他方式生產的益生菌有基本上的不一樣。"
ProBion 瑞典益生菌是全球唯一有臨床實證的商業性益生菌? 真的嗎? 那麼益力多 Hong Kong Yakult Co Ltd多年來廣告賣的活性乳酸菌是什麼? 難道其網站上 (1) 所寫關於益力多的臨床研究都是騙人的嗎?
Fact check 一下,其實即使上一上 Google Scholar 查一查有關字眼 (註: 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 是益力多含有的活性乳酸菌的細菌名稱) (2) ,已經有大量有關其乳酸菌臨床實證的學術文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這是電視播放的廣告,而不是一個 Facebook post, 會不會有電視觀眾致電通訊事務管理局投訴, 指廣告內容失實? 而其他競爭對手如益力多,會不會藉此機會,打一場必勝的公關仗?
看一看其讀者留言, 原來也有讀者質疑 ,問「為什麼說是唯一呢?」
哈! 「我們的大腦完全沒有主見」? 嚴浩想得美!
#這算不算做不誠實使用電腦
#算不算做網上詐騙
#利申 #非益力多廣告
#英國賣三鎊幾一排
#好耐冇飲過
1. https://hcp.yakult.co.uk/gut-health/probiotics
2. https://scholar.google.co.uk/schola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懇請你能夠花一分鐘的時間,按下「分享」鍵再「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好讓有更多的市民能夠看到這篇文章。
抵抗 fake news, 由你我做起。
多謝閱讀!
更多文章 @ 醫學治眼
糖尿病權威醫生香港 在 六個小孩的媽媽 Six Kids Mam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位醫學達人又出招了!欣賞你天天在群組用心的分享👍🏻
藥物與精油
因為認識頂級精油,被它深深迷倒。
根據具有20多年經驗的 EO Chemist Dr Cole Woolley 指出,頂級精油跟坊間一般精油有很大分別,最重要是植物已知的化學物質,不加不減,全都萃取在小瓶內;還需要高端儀器及具最少七年相關經驗的精油化學師 EO Chemist 方能測試出來,非一般實驗室儀器及實驗室技術員能勝任。
令我最讚嘆的就是,化學分子在人體內能調節身體機能,令身體免疫力得以提升,抵抗不適。
頂級精油不容易找,據專出版精油有關書籍的出版商 LSP 表示,全球只有大約 2% 的精油是屬於此等級,珍貴至極,很多時有錢也買不到。
可是,坊間 98% 的精油也不是這個級數。換言之,功效成迷,更不知道是否安全。另外,亞洲很多地方政府並不容納另類療法(其實是好事,這樣可以保障市民不被劣品欺騙),市民的教育就是「有病要看醫生,吃藥」;醫學院教授更會直接了當教育學生除了藥物之外,其餘的都「沒有效」。
我就是其中一個「受害者」,幸好上天給我機會大開眼界,知道這個世界上西方醫學以外,還有更多有趣而有效的方法 😂😂😂
讀書的時候,我真的非常期待「藥物能解決一切疾病上的困難」,但越讀越發覺,很多 cause 都是 unknown!那時真的有些沮喪,為什麼要那麼辛苦讀一些結論是 unknown 的知識? !姑且勿論,光是認知自己身體如何運作,已經很大收穫。我心想:保持身體健康不就能避免往後的問題嗎? !免疫學教授說的話,我仍然記在腦中。
第一份工作在港島某大學醫學院做糖尿病研究工作。逢星期六是最開心的,因為可以見到我的「病人」😅。三年下去,差不多200名病人並沒有任何一人能脫離長期吃藥的苦海,最令我內心很不舒服的就是,藥物吃得越來越多時,真正的食物反而越來越受到限制;藥物能真正幫到他們嗎?
當年九成朋友都是醫生,不少人30 多 40出頭就三高丶痛症病患,更有死於心臟病 😱😱😱 不是說笑吧? !難道真是能醫不自醫? !
我很尊敬醫生,非常欣賞他們的努力堅毅精神,非一般 10 多 20 歲年青人能接受緊密課程的同時,受盡教授的「雕琢」(其他醫學院我不知道,但我工作的那一間,那個年代一點也不好受),是值得社會尊重的一個職業。
可是,世間之大,有誰人能夠認識所有知識?人體極為奧妙,誰人真的有那麼權威否定其他流傳幾千年的方法?
過去一個月,我在歐洲及澳洲增廣見聞,我接觸的並沒有任何一個人只信西方醫學。外國醫生會告訴病人:
舒壓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吃精神科藥物,是去用精油;
提升睡眠質素不要吃安眠藥,去用精油;
提升專注力,不是吃精神科藥物,去用精油;
痛症不要吃藥,去做針灸;
.......
問他們為什麼,他們說臨床經驗證實比藥物更有效。
今天一位媽媽告訴我,她的好朋友懷孕了,香港醫生嚴禁她使用任何精油產品。🙄🙄 本來她是天然愛好者,也有用精油作家居清潔、洗頭沖涼洗手.....
我跟這位媽媽解釋,由於坊間差不多全部精油產品對孕婦不能百分百保證安全,醫生這樣建議,也無可厚非。但居然這位醫生不反對孕婦用一般合成化學物清潔劑(來代替能口服的精油作清潔)??什麼道理??😱😱
這個網頁在較早前已經詳列過家居用品如何之毒,我不在此重複了。我知道這件事之後,心裏一直不安。這位孕婦可以選擇不用頂級精油(她用與不用其實與我無關,要尊重對方的選擇),但使用有毒合成化學清潔用品,絕對不是上上策;她的婦科醫生對家居健康知識未能全面照顧,她自己沒有機會接觸法系精油知識......唉!
身為家長,如果你仍然停留在「只有藥物」的狀態,請你自己也思量一下。下一代的健康,媽媽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我很慶幸,從我外婆一代已經很接受擦油,吞精油 😅😅 我媽媽生病我外公是幫她刮痧;我喉嚨痛我媽給我吞薄荷精油😅😅
-我有不少油友從來沒有一天停止使用過精油,孩子更易帶又健康活潑
-孕婦使用精油請找法糸精油治療師,胡亂使用影響胎兒健康
-不用頂級精油的話,不如不用
-較早前有美國媒體來拍攝香港居住問題,全都是拍蝸居,令到我在外地的朋友以為全香港人都住在一個外國洗手間大的環境😂😂😂 傳媒報道不能盡信
-精油一詞不代表所有精油質量是一樣的,你懂的!
https://healthimpactnews.com/…/why-essential-oils-heal-and…/
注意:精油或營養產品不能替代藥物,只是很多時我們根本不需要藥物 😅
—————————
轉載分享無任歡迎,但敬請列出是來自 A Mom 或直接 share 🙏🏻 我不希望不久將來在網絡上看見自己的文章但換上別人的名字或公司名稱,敬請體諒。
糖尿病權威醫生香港 在 Simon Chau 周兆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所以,放心食水果,但也要全面改變飲食習慣來配合......
理解詳情,參加我們的食生班------
http://www.lifeflowhk.org/…/%E7%AC%AC13%E5%B1%86%E6%B5%81%…/
有關 “血糖” 的題問. 這條問題在小妹開始學習果食生活時, 被身邊很多關心我的親友詢問過.
“血糖” ~ 小妹不太清楚是否指 “糖尿病”? 或是 “升糖指數”? 又或是 “血糖穩定情況”? 在此我嘗試猜度這個問題的內容.
在分享之前, 首先要重申小妹並不是甚麼醫護界權威, 或是甚麼專業營養師, 只是拾人牙慧, 盼望透過小小分享, 令谷友釋懷, 放心一點去學習蔬生食. 小妹總有不足的地方, 請大家包容見諒, 還請版主及各管理員不要見笑, 若有偏差, 懇請立刻作出糾正, 回應和補充.
當大家提及 “血糖” 的問題, 想必是第一時間聯想到 “糖尿病”:-
以下摘自香港醫學網站, 有關 “糖尿病” 成因的詮譯.
“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出來的荷爾蒙,它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人體細胞,轉化為日常活動的能量;而把糖分儲藏為脂肪、肝糖或蛋白質的過程,亦有賴胰島素的協助。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不能發揮正常功效,葡萄糖便會積聚在血液中,形成血糖過高,多餘的糖分經由尿液排出體外形成糖尿病。”
從上述字面的解釋, 引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兇並不是糖份過量攝取, 而是體內 “胰島素” 分泌不足以消化體內過多的糖份.
在上年, 看過一集由英國 BBC電視台拍攝的健康特輯, 當中有一對孖生兄弟, 兩位均為醫生. 在節目開始, 兩兄弟分別驗了血壓, 血糖, 胰島素. 當然, 兩兄弟化驗出來的結果十分理想.
然後用一個月時間, 哥哥只可進食肉類, 牛奶, 蛋類的 “蛋白質” 食物, 而弟弟只可進食米, 飯, 蔬果, 含 “碳水化合物” 的食物.
一個月後回來, 只進食碳水化合的弟弟, 血壓, 血糖, 並沒有改變, 然而胰島素卻較之前提高了. 經過科學家分析後, 因身體要接收碳水化合物(即轉化後成為葡萄糖), 身體從而自動提昇了胰島素, 用以消化碳水化合物. 而血糖因此並沒有任可提昇, 即沒有糖尿病徵狀.
到後來輪到只吃蛋白質類食物的哥哥, 由於消化蛋白質不需太多胰島素, 因此身體便產生少了胰島素, 導血糖上昇至容易患上糖尿病的水平.
最近亦有一個節目, 調查全球最差飲食, 當中在南美有一個國家, 全國人民佔人口七成也有糖尿病, 甚至要截肢. 調查國民飲食後, 發覺他們的食物主要是加工食品, 甚或肥膩的肉類, 長期進食該類三高食物的國民, 胰藏長期受壓, 亦令分泌胰島素的胰藏失去功能, 令到血糖過高, 形成糖尿病.
據知, 糖尿病人病源並不是由於只進食糖份, 或單單碳水化合物, 大多是大魚大肉, 再伴以過度飲食, 伴隨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長此下去, 形成血糖過高.
至 “升糖”, 及 “血糖穩定情況” , 由於大部份果果的的糖份是 “單糖”, 並不需要經過肝藏分解處理, 肝藏因而不會應接不暇, 而胰藏亦能排出胰島素, 消化糖份. 直接進入小腸的果果糖份和營養, 由小腸茸毛慢慢滲透至血液裏, 不會令血糖一下子標升, 而且同時提供穩定輸出量.
當然, 有關 “血糖” 問題, 仍有很多討論空間, 包括先天性糖尿病, 胰島素不足等等… 由於這是蔬果生食群組, 有關病理問題, 大家可參考坊間更多有權威的資訊.
小妹只是想透過上述的小記, 對於一些想知多點, “果食會否引致血糖問題?” 的谷友, 能有更多的認識, 不要因對於某些事情的存疑, 錯失一個對自己健康得著改善的生活. 讓他們更放心去經歷 “蔬果食生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