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書訊]
.
《#九歌109年小說選》,張亦絢主編!
《#九歌109年散文選》,黃麗群主編!
.
先分享小說選內容簡介:
.
「邱常婷/寺尾哲也/熊一蘋/何玟珒/王定國/劉芷妤/陳靜/陳育萱/林新惠/鄭守志/裴在美/林楷倫/林銘亮/高于婷/沈信宏/簡媜/李昂/楊双子/賴香吟/西西
二十篇佳構風格多樣,內蘊豐厚。有四篇作品以「時間旅行」展開,楊双子〈冬瓜茶〉展現「重訪日治時間」的獨特能耐,探討「殖民是什麼?」和「愛與傷」;賴香吟〈清治先生:一九五八病情〉始於戰後,終於美麗島事件,雖寫人物但非以人物為中心;李昂〈密室殺人:大祭拜〉中戒嚴暴力與從性別而來的「典型與非典型的閹割慾望」交錯,呈現了令人震驚的激進觸角;西西對「更長時間」情有獨鍾,〈石頭述異〉達到令文學「出世入世」交鋒生輝的境界。
另有六篇對「如何思考傷害」作出貢獻的作品。回應時事或當下性的小說經常處境尷尬,因為它偶爾會「到不了明天」,但劉芷妤的〈追女仔〉跨過了這種難度,繪出宛如「一圖斃命」,既有代表性又有延展性的「那些年,我們一起看的新聞」;陳靜〈鬼〉描繪被棄孩童的世界,凸顯出社會化匱缺傷害的「不可逆」;陳育萱〈反光〉描寫高樓清潔工,給出了一個不將社會性書寫,封閉於悲嘆或憐憫主義的可能性;鄭守志〈永夜〉透過反轉角色,演示性暴力;裴在美〈命運之神〉談性傷害,令讀者不費吹灰之力地齊平於主角視角,為「如何避免剝削當事人」,立下標竿性的範例。
還有以不同筆法切入「日常」的各篇:林楷倫有望自成一家,或振起「漁界文學之文藝復興」,〈北疆沒有大紅色的魚〉對魚的產銷和馬祖東引漁村的掌握十分到位;林銘亮〈遠行者:五個聽來的故事〉在並非對苦澀與恐怖一無所知的詼諧中,令小確幸與大荒謬並進;高于婷〈六角恐龍〉,出色地寫出那些被當成不出色者的孩子們,如何維護自我脆弱的感情;將日復一日造成的麻木、緊繃與內縮凋敝描寫入微的,是沈信宏以教員一日為摹本的〈定期保養〉;〈三溫暖〉則是一篇非常疼惜人的小說:簡媜筆下的女性身體相遇,仍有靦腆,但絕不虛浮,平實之中,也非不見曲折。
有幾篇展現小說的風格語言。何玟珒〈那一天 我們跟著雞屁股後面尋路〉對照了不同起源的「變性」,他人祈願的與自我渴望的;熊一蘋〈銀河飛梭〉視身體或時間都是身外物,但又非有惡意的殘酷;〈噎告〉是少數大膽利用戲劇性推動情節的「驚愕交響曲」,王定國透過有意思的手法呈現嚴肅主題;在寺尾哲也的〈現在是彼一日〉中,三個在美國參加遊行的臺灣男子,其中一個突然「脱序」,不但被制服還送了醫,什麼話都還沒說。
年度小說由邱常婷的〈斑雀雨〉獲得。〈斑雀雨〉反覆出現的「母親允諾變鳥」一節,意涵繁生。把高難度的思辨完全轉換成緻密清澈的小說語言,〈斑雀雨〉因此獲選為年度小說的得獎作。」
簡媜散文風格 在 阮義忠攝影工作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久沒去宜蘭了。
前幾天一些文化界朋友相約去宜蘭阮義忠台灣故事館看《向陳奇祿致敬--原住民的民藝素描特展》。
策展人古建築專家李乾朗教授還遠途來為大家導覽解說,尤其機會難得,盛情可感。
對我來說,這個展覽意義又稍有不同:陳奇祿先生(1923-2014)是文建會1981年設立時的首任主委,是所有後繼者的開山前輩。在我和陳先生有數的接觸中,特別記得他煦煦然長者的風範。陳先生出生在台南,但求學的歷程遍及台灣、日本、廈門、上海,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完成學位。他的國學修養、美學訓練、作為人類學者長期對對台灣原住民文化田野調查的研究成果,......都為文化政務樹立了難以超越的典範。
阮義忠台灣故事館位在宜蘭市中心,是廢棄的早期公務宿舍整修而成,由市公所支援維護。我們看展時江市長還特別到場致意,可見他對這個展場的重視。
阮先生是知名的攝影家,但插畫、散文也很出色。我最早注意到他,就是看到他在幼獅文藝上風格獨具的插畫。談起來他說那時他才十九歲呢!
故事館空間,部分作為阮義忠的攝影陳列室,部分作策展。陳奇祿先生這檔原住民的民藝素描便是策展之一,展出陳先生手繪的原民服飾、屋舍、獵具、髮飾.....等,非常精細,也為原民留住許多發展中 (也流失中) 的民族軌跡。
看完展大夥到旁邊附設的餐廳用餐,餐點美味且很有特色。用完餐隨李乾朗教授到不遠的宜蘭美術館看邱亞才畫展《人生浣腸》。邱亞才(1949-2013)幼年貧困挫敗,造成性格孤絕,他的小說和繪畫風格也顯得頹廢、虛無,卻也唯美。邱亞才六年前64歲就過世了,過世前後畫作才開始受到藝術界較大注意。他畫的幾乎全是人像,但與其說是畫人像,更該說是投射他內心對人表情姿態的觀察與詮釋。這個展覽,也很值得一看。
宜蘭好山好水,藝文人才輩出。大家熟知的黃春明、簡媜之外,前輩畫家藍蔭鼎,周澄,剛剛提到的阮義忠、邱亞才,都是出色的宜蘭作家、藝術家。地靈人傑!
(宜蘭藝文的地靈人傑,還得加上 楊英風 王攀元 吳靜吉 羅曼菲 幾米 吳炫三 林美虹 楊麗花 許芳宜 李潼
林煥彰.....真是不少! )
.
簡媜散文風格 在 雙娜新樂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28/365
今年農曆過年前
帶她們到日本玩
新幹線從東京向北開
過了櫪木縣後
殘雪開始鋪在田野間
開到福島車站時
白雪紛飛
第一次看到雪的兩個小妹一直發出讚嘆聲
出國前
和她們玩了兩個有關「雪」的主題:科普與數學
來到目的地:山形縣後
大雪依舊紛飛
藏王山下的道路被大雪覆蓋
旅館前有個大大雪人
換上雪衣
兩個小妹玩得忘我
就算幾片雪花也能讓孩子笑得開懷
在臺灣麥克的精選世界優良圖畫書系列中
剛好有一本《下雪了》
在出國前玩「雪」的主題時
也陪她們一起看過這本書
現在就來介紹這本簡單卻又富有童趣的書
📖下雪了📖
1️⃣文字風格
《下雪了》是由現代作家簡媜翻譯
談到臺灣現代散文史的名家
簡媜絕對是代表之一
雖然是翻譯之作
但透過譯者細膩的筆法
篇幅短小卻有如詩般的韻味繚繞
📌「雪花繼續飄啊,飛啊,落啊!」
📌「轉圈圈,又迴旋
再旋轉,畫個圈,
盡情的跳舞、遊戲,
跳到這裡,飛到那裡。」
📌「飄啊飄,滿天飛舞,
落呀落,四處飄落。」
非常適合小孩再三頌詠
讓優美簡單的辭藻自然融入記憶中
2️⃣故事內容
開門見山的陳述下雪前的景像
「天空是灰色的。
屋頂是灰色的。
整個城市都是灰色的。」
再到第一片雪花落下
第二片雪花
第三片雪花
故事的主角小男孩興奮的見証
「下雪了!」
「下雪囉!」
「下雪了!」
對照大人、媒體的冷漠無感
「只不過是一片雪花而已。」
「沒什麼。」
「會融化的。」
收音機說:「沒下雪。」
電視說:「沒下雪。」
雪花似乎比較像小男孩
「但是,雪花不聽收音機,
雪花也不看電視。
雪花只知道,
下雪,下雪,下雪。」
因聽信廣播、收音機而沒有準備的大人
被突如其來的大雪淋了一身
一臉愁容
相反的小男孩帶著小狗
不畏雪下得再大
開心的在街上閒晃
並想像刻在建築物上的雕像也一起共享美好時光
大雪一直下到整座城市都是白色的
所有的建築物都被白雪覆蓋
天空也從灰轉藍
有種「雪過天晴」的感覺
小男孩依舊興奮的說著:「是雪耶!」
把小孩童心未泯的行為表現無遺
3️⃣圖畫找亮點
臺灣麥克精選圖畫書系列繪本都是圖大又精美
很適合讓孩子以欣賞圖畫的角度
為故事增添色彩
在《下雪了》中
可以依照故事內容提到雪花的數量
請孩子在圖上找出雪花
這個遊戲百玩不膩
讓閱讀也成為腦力激盪
🎯《下雪了》這本繪本很符合孩子的生活經驗
讓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大人做事總是先想後果再決定行動
但孩子還沒經歷這麼多生活經驗
往往眼前有什麼就做什麼
完全不計後果
其實他們也不知後果為何
對他們來說
大部分的經驗都是第一次
要真正讓他們「做過」之後
他們才能親身體驗「結果」
套句蒙氏教育的經典理論:
「成人要幫助孩子,不是替代他做好一切;而是為孩子準備符合他需求的環境,並尊重他對活動的自由選擇。」
所以我幫她們準備了雪衣、雪靴和防水手套後
就讓她們在雪中盡情探索
一開始她們脫掉手套
想親手摸摸雪的觸感
摸著摸著手又冰又凍
就把手套戴起來繼續玩雪球
我想《下雪了》給父母重新檢示孩子行為的動機
讓我們給孩子更大更安全的探索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