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售電業應該怎麼定位自己的價值?
文:Tony Yen / 德國弗萊堡大學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自從去年6月台電開放再生能源電廠餘電躉售以後,台灣名義上已經允許綠能發電業者和售電業者自由尋找客戶、開展綠電交易;目前為止,也有諸多相關新聞常常刊出。
然而,新聞上出現的綠電交易,多屬大型電廠和用電大戶之間的一對一轉供合約。這是否表示小用戶和小型綠能電廠較不適合進行綠能交易?或者,小用戶對小電廠的多對多轉供,是否才是綠能售電業接下來應該著力更多的商業棲位?
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決定了綠能售電業的基礎價值
目前,小型綠能發電廠受限於電業法對自用發電設備的不合理限制,在登記成為發電業之前無法直接進行轉供。撇開這項讓小電廠卻步於綠電交易市場之外的法規限制,多對多轉供的尺度,通常存在於成本曲線受規模經濟和範疇經濟影響的區間中:各個單一小用戶的資訊取得和交易成本占比太高,加總起來便大幅提升多對多轉供得以成立的門檻。
此時,如果存在一個以聚合商角色自居的綠能售電業,協助分析、調度不同小用戶和小電廠的發用電特性,並居中協調促成交易進行,便可以有效降低前述的各種成本,讓多對多轉供得以在更小的社會總成本下發生。換句話說,綠能售電業在聚合了各個小用戶和小電廠之後,產生了規模經濟和範疇經濟。這就是綠能售電業進行多對多轉供時,所具有的基礎價值(見圖一的Fundamental Aggregation)。
不成熟綠電市場決定了綠能售電業額外的轉型價值
然而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綠能售電業還有另外一種隨著政策和市場成熟度而改變的動態價值。一個成熟的綠能交易市場,應該是各個用戶、電廠、和其他彈性資源以接近即時的時間尺度,進行參與者能自由指定方式的交易;台灣現在可行的綠電交易顯然遠非如此(台電的轉供合約限制了綠電交易的參與者一次必須至少連續買一個月的綠電,且轉供的綠電分配方式受台電提供的公式所限,無法自由進行分配)。
於是,在轉型過程中,綠能售電業在處理多對多轉供時,便有了額外的角色:它們必須熟悉當前各種可行的交易形式,並搓合用戶和電廠各方產出最有利的契約。由於在不成熟的綠電市場中,特定條件下買賣各方無法很容易達成對社會總體最佳的交易結果,這當中所需要的額外資訊和技術門檻,便是綠能售電業所具有的轉型價值(見圖一的Transitory Aggregation)。
台灣綠能售電業目前的轉型價值
我們以目前台電提供的轉供契約為例,說明綠能售電業的轉型價值為何存在。圖二是兩個用戶和兩個太陽能電廠在兩個時段中的發用電資料,以及它們各自在交易過程中的最高願付價格/最低願售價格。為了簡化模型,我們假設太陽能電廠的業者在簽約時,無法自由切割其電廠,但兩個用戶可自由選擇自兩電廠購買綠電的比例。若用戶i自電廠j的購買綠電比例計為r_ij,因為r_11 + r_12 = r_21 + r_22 = 1,底下我們就把r_i1簡計為r_i。
在這樣的模型條件下,社會總效益增量、用戶1效益增量、用戶2效益增量各函數的圖形如圖三所示。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總效益在左上/右下兩個端點都有極值,但這兩個最佳解都無法同時讓兩個用戶都有最大的個別效益增量;因此在實際商業談判過程中,並不能保證買賣四方的契約結果,能夠達到對社會整體而言的最佳位置附近(事實上,從賽局理論可推知,此模型的均衡點發生在r_1=0.6、r_2=0.7的時候)。更進一步,小用戶和小電廠若自力尋求買/賣家時,不一定能馬上找到最適合簽訂多對多轉供契約的合作對象,也可能會讓實際契約更偏離最佳解。如果小用戶和小電廠能事先加入綠能售電業的聚合池、並且同意一套公正且有效率的媒合規則,前述不成熟綠電交易市場產生的缺失,便可被盡力避免。
PS. 編按: Via Tony Yen : "日前我發現模型假設可能不合實情(用戶不會找願售價格高於自己願付價格的電廠交易),個別用戶的效益函數計算上也忘了考慮購買綠電的價格,因此重新設計模型並計算結果。“ (新修正的模型請見回應欄中的圖表。)
♡
同時也有4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黃偉俐醫師現在雖然是身心科診所的院長,但他的職業範疇以前就是做生技顧問,臨床實驗設計,也曾在輝瑞、AZ任職,所以對於這樣的專家而言,高端的實驗設計跟食藥署的的規範簡直難以想像,世界怎麼追得上台灣這麼量身打造就是要讓他過的實驗規範?! 更進一步的是,這樣的規範要怎麼獲得世界認可?WHO給的規範是最底...
範疇經濟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川普制裁的殺傷力...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5月29日大動作開記者會,祭多項反中措施,並取消給香港的特殊待遇。 路透
川普大張旗鼓宣布兩大制裁中國措施,附帶以退出WHO相脅,反制港版國安法的立法;川普制裁一出,對兩岸經濟金融社會都造成相當震撼,尤其是台商,對於川普制裁殺傷力更有莫大惶恐;倒是原應戒慎不安的美國社會,卻以制裁行動章法不顯,並沒有具體有效策略作為,政治姿態遠高過經濟攻擊力,以致美國股市先跌後大漲的異象。
川普制裁的核心是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台灣社會及工商企業界最關注三個重點:一是香港單獨關稅區優遇地位被取消,究竟台商以香港為中繼的兩岸經貿與全球化貨品貿易未來將遭遇如何衝擊;二是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真會因為川普制裁而全盤改觀?三是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動搖,會否肇致港元與人民幣價位,真如市井語謂「至少貶值卅%」悲劇?
香港之特殊關稅待遇地位,事實上是來自於聯合國貿發會決議與WTO機制,美國並沒有任何能力與條件可以一手遮天「取消香港特殊關稅待遇地位」。
一九六八年三月聯合國貿發會UNCTAD決議建置「GSP普惠制」,由廿二個歐美為主要的先進國家給予所有開發中國家輸往先進國家貨品「優惠進口/免稅進口」之特殊待遇;香港是最早期清單列名的單獨關稅地區。直到一九九五年WTO成立運作,包括美國在內的若干先進國家已經取消了GSP,香港還是繼續享受原有特殊待遇直到今天,但實際上其好處已比不上WTO體制下「複邊貿易協定」的FTA「零關稅」好處。所以川普制裁所謂「取消香港單獨關稅區優遇」,根本就是政治嘴砲一枚。
各方面原先預期川普叫囂的「強烈的,有意義的」制裁,應該會包括取消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但事實上並沒有。
香港之所以能夠與倫敦、紐約並列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地位的「紐倫港」盛譽,乃市場力量形成,而非美國所恩賜。香港以亞洲最開放自由城市,又有歐美金融機構密集深化投資建置營運,促成香港國際金融交易量值的規模經濟性與範疇經濟性;尤其中國改革開放、大國崛起後,更使香港成為可以直追倫敦、紐約的功能地位,這也就是川普制裁中絕口不提貿易制裁與金融制裁的原因,就是基於美國之不能也非不為也的難言苦衷。
改革開放前,港元兌人民幣八:一;九七歸時,降至四:一左右;而在習近平李克強體制之前,港元兌人民幣早已接近於等值狀況至今。
不過今天有幾個背景變數影響到人民幣兌美元的價位競爭格局:一是超額政府公共債務對美中國力強弱的直接影響;二是石油美元與石油人民幣的世界市場格局爭戰態勢;三是美國SWIFT系統已遭遇歐洲INSTEX及中國CIPES強力挑戰,早就不再全球唯一獨大;四是「全球第一內需市場」的規模與魅力消長競合情勢推移,中國內需市場規模已在去年實際超越了美國。
從中長期前景展望觀點看,美元強勢正在趨弱之中,而人民幣則已經明顯脫離「美元附庸貨幣」地位型態,正邁步朝向強勢獨立貨幣前行。
在可預見的未來,應該是「美元下行、人民幣上行」的全新世界格局到來。
範疇經濟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零售產業的數位轉型挑戰】(中)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 詹文男
以電商大廠為例,其不僅在網購本業上充分累積與運用數據,如顧客消費行為掌握、關聯產品推薦等,同時更進一步發揮數據價值,發展獨立的數據事業或建立其電商生態系。例如,近年來電商大廠Amazon、阿里巴巴與小米開始積極布局線下,陸續策略投資或自行布建等方式發展實體零售,並挾本業know-how顛覆線下銷售場景,為顧客提供新的服務情境,企圖引領新店型產生,如Amazon Go、阿里巴巴之盒馬鮮生、小米之家等。
目前,Amazon所布局之線下通路累計近500間、阿里巴巴超過5,000間,而小米之家也預計在3年內展店千家。未來,這些電商業者透過與線下通路的商品、會員、物流資源互補與打通,可快速擴大營運規模,有助開發新客源,甚至提高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如Amazon在併購Whole Foods後宣布產品降價即為議價力提升之展現。
進一步分析,Amazon併購Whole Foods的確有其綜效及策略上的意涵:首先是產品組合的貫通。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產品組合給客戶,滿足客戶一站式服務,更可以發揮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的效益;其次是客戶貫通。雙方的客戶都是金字塔頂層的高級客戶,客單價高,可以互相擴大客戶層,並提供交叉銷售的機會;還有就是物流的貫通,雙方可以運用彼此的物流系統,提升供應鏈與服務的效率,提升彼此的競爭力,可謂雙贏!
(......未完待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www.lilac.org.tw/
範疇經濟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黃偉俐醫師現在雖然是身心科診所的院長,但他的職業範疇以前就是做生技顧問,臨床實驗設計,也曾在輝瑞、AZ任職,所以對於這樣的專家而言,高端的實驗設計跟食藥署的的規範簡直難以想像,世界怎麼追得上台灣這麼量身打造就是要讓他過的實驗規範?!
更進一步的是,這樣的規範要怎麼獲得世界認可?WHO給的規範是最底限,實在沒辦法也要三千人,但我國的食藥署把這個最底限變成【這樣就可以打在人民身上了】,這在邏輯上是不是差太多了啊?
二期期中報告解盲就EUA
這個到底在科學上要怎麼解釋
這個東西沒有科學的解釋這叫無賴
那台灣的食藥署又更好笑了
他說只要AZ抗體的67%
你不會覺得很奇怪嗎你知道嗎
我知道三分之二這數字怎麼抓出來的
75%乘以三分之二是多少
75%乘以三分之二是50
就是他剛好就是抓一個
above WHO的防護力標準50%
那個剛好低空飛過了所以才這樣子做
答對啦 bingo啊
你不覺得這是無賴嗎
不是這也...
這個兜數據也兜得太誇張了吧
不會啊你根據WHO的指引啊
他所有東西都是根據WHO的指引啊
二期要做多少人是WHO說的啊
那都是底線
就是WHO跟你說狀況最爛最爛也要這樣
但是在我國的規劃裡面就變成那就這樣就好了
這不是一個高標的開發標準
我為什麼說是無賴你知道嗎
你想想看如果你今天是一個藥廠
那已經有一個疫苗出來了
比如說證實是75%
然後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我只要50%就好了
那大家都不用做三期啦
每個都做免疫橋接就好啦
所以像輝瑞 莫德納他們是白癡大傻瓜
我丟個幾億美金幾十億美金去做三期
然後呢我就直接做免疫橋接就好啦
所以為什麼我估算世界不會
任何大國家比如說歐盟或美國的FDA食藥署
或歐洲講的藥物管理局
這不可能通過它的EUA或者它的藥證的啊
因為他一但發行這樣子的藥證的時候
他在鼓勵別人投機跟無賴啊
目前CDC主張是先救一劑覆蓋率
就是大家盡量打拼命打
反正大家盡量都打到一劑
那可是有很多的公衛或是免疫專家認為
應該要拚弱勢者就是容易重症者的兩劑覆蓋率
請問黃醫師你覺得
以防疫來看你比較認同哪一種做法
我們要捨老救關鍵
其實我們後來的做法也很多是這樣
比如說防疫人員先打對不對
醫護人員先打 為什麼
如果今天是醫護人員跟老年人你要先救哪一個
你要先打哪一個
那沒辦法應該就是醫護人員
為什麼因為你今天老年人死了就死了
或者哪一個年齡層的人一樣
你死了就死了你不會傳染給別人
但是醫護人員會傳染給別人對不對
那你如果今天是關鍵的東西
你今天如果台灣的晶片廠掛了
請問台灣的經濟會怎樣會死多少人
應該我國整個GDP會崩潰
然後國際間就想說原來我這麼缺台積電
它的確會造成今年以來的
幾乎所有的GDP成長都變成飛灰
會灰飛煙滅
而且這是世界性的混亂
但是如果一但這樣很好
因為保證疫苗絕對幾千萬劑就立刻過來
馬上源源不絕的來
我不打他可能都強迫我要打
所以公衛政策有些時候必須是殘忍的
所以在一劑跟二劑之間
我們來講的是這種殘忍度的問題對不對
今天是要想辦法保護一群人不受感染
那你要保護誰
我在想的是怎樣保護我們台灣的關鍵的東西
跟怎樣保護這個社會不要受到大規模傳染的情形
我覺得最大的議題是陳時中先生必須
為台灣疫苗不夠而下台
這個我同意
他應該要負責而且至少要道歉
但到現在沒道歉還把他吹成一個神
這我不能接受
這不是道歉可以解決的問題
你今天購買的只有1500萬的疫苗
你是要怎麼道歉
聯亞掛了高端做不出來你是要怎麼道歉
總共數字是1505萬劑
也就是你1505萬劑連2350萬人
二分之一的人打一劑都不夠
那就是疫苗採購有問題
所以一直在吵一劑二劑不是很好笑嗎
你應該要陳時中下台
不要讓他每天去接機對不對
台灣變成無賴跟乞丐
有一個無賴的生技公司
再加上乞丐的衛生官員
這不是很好笑嗎
我覺得很奇怪啦
台灣自己政府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做無賴的行為
可是卻允許生技公司一天到晚在無賴
黃醫師我們剛剛都指控了都說了已經講了很多
你覺得高端這種沒有真正第三期臨床
也沒有防護力數據的疫苗在台灣硬是推動
會產生的最壞想定是什麼
我覺得最壞的想定是政府認為高端有1千萬
然後聯亞有1千萬結果只買了1505萬
這是最糟糕的事情
所以一開始就糟了政策錯了
因為次蛋白的技術其實之前有很多的驗證
免疫臨床橋接也沒有問題
但是對於整個全世界的生技跟醫藥行業來講
這一家公司叫做無賴
我講的很清楚了嘛
如果大家都這樣子那我幹嘛花幾億美金
我就等別人的我再做免疫橋接
花個幾億台幣就好啦
那這不是無賴嗎對不對
那你今天明明沒有Delta的資料
你就說它會對Delta很有效這不是無賴嗎
你今天只有做三千個
只知道千分之一的副作用沒有問題
然後你說你這支疫苗沒有問題
那這不是無賴嗎
所有所有的行為都是無賴啊
但是我覺得這個東西不是問題
最大的問題不是說這一支疫苗真的會打死人
不是的
最大的問題也不是這支疫苗沒有效怎麼樣
最大問題是因為我們相信高端有效
然後可以給我們1千萬劑
結果他只給我們幾十萬劑
然後我們的政府只買了1505萬的疫苗
我覺得這件事情是我們這個國家最大的危機
所以我們不要搞錯重點
我覺得國民黨常常畫錯重點
你的重點是在
你的政府為什麼只買了1505萬劑疫苗
這才是最大的重點
這東西是難辭其咎的
今天你如果真的要去追究這些事情
你覺得陳時中或是蔡英文有什麼說詞
沒有嘛
你今天是靠別人捐嘛
這世界上我覺得我們社會領袖
我們這些企業我們為什麼會沒有人出來
願意像我一樣
難道這些企業主是笨蛋嗎 不是吧
他們應該都看得很清楚才會去捐
那為什麼大家不站出來
去反對這個政府這樣無良的做法
我不明白的是這個
我認為重點絕對不是在高端
而是在我們政府為了高端跟聯亞
只買了1505萬劑我再講一次
連給大家打一遍都不夠的1505萬劑
然後每天在那邊沾沾自喜的
跑去迎接別人施捨給我們的疫苗
這東西叫做什麼
我們的全民是笨蛋
我們的企業主是白癡
不可能吧
全世界做這麼大的生意
這些企業主不是白痴吧
只是沒有勇氣吧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範疇經濟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那是一堂選修課
老師發下講義
大大一行字寫著:「賽局理論」
下面滿滿的公式彷彿在告訴我:「摁,可以準備補眠了」
這是我過去接觸賽局理論的經驗
為了不讓公式壁壘擋住我們認識賽局理論
這本書可說是非常親民
只有很後面時講到一點點公式(看不懂也不影響理解)
書中講到的社會困境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
它讓我瞭解到
除了過去常提到的心理學啊經濟學等等的範疇
其實賽局理論也是關鍵之一
說了這麼多好話
我也得誠實地說
作者的寫作方式
對我來說順序或是章節邏輯的編排
有點不太習慣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範疇經濟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FcYCZg-grk4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上周發表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下跌兩級,降至第7位,雖說疫下經濟表現欠佳是主因,然而近幾年香港競爭力持續下滑,亦是不爭事實,港府強調年報列舉的四大競爭力範疇,香港在「政府效率」方面的排名,仍然維持榜首,然而年報所提的「政府效率」,傾向側重便利營商的政策,而非一般市民最關心的施政效率;受過去兩年政治變化影響, 本港一些政治、社會環節的評價亦無復舊觀。香港長遠競爭力面對不少變數,需要固本培元,除了吸引資本,更要在吸引人才方面多下工夫。
蘋果頭條
房屋委員會上月底宣佈拆卸4幢工廈,料興建4,800個單位。有受影響的九龍灣業安工廠租戶指該廈大部份單位涉及重型機器,但政府津貼連裝修及搬遷費都不夠,若要領取提早遷出津貼更要租戶在農曆年期間搬遷,而重建公佈後鄰近工廈隨即加租或封盤,房署卻只提供60個空置單位予2,000租戶競投,「畀露宿者都唔夠啦」。有宏昌工廠租戶坦言日日在60、70°C高溫下工作只為糊口,亦希望守住父親留下來的60年鐵器老字號,但無力搬遷只能結業,「為咗四千幾個單位,隨時打爛成萬人飯碗。」
東方正論
經濟下滑,劏房林立,全港近21萬人蝸居於9萬多個劏房單位內,生活環境惡劣,面對衞生、治安以及消防問題,更製造危樓及播疫危機,是城市計時炸彈,對整體社會構成沉重壓力,唯獨是劏房業主損眾人而利己,本報今日揭露荃灣樓宇平台變劏房地帶,幫兇正是懶執法的屋宇署!荃灣享成街一幢近50年樓齡的大廈,平台僭建近20間劏房出租,若按照每戶劏房月租逾4,000元計算,估計單位業主年收入近百萬元,而業主在承租前隱瞞大廈停電問題,更濫收電費,收費較電力公司費用高出五成,租戶肉隨砧板上。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回穩,本港連續十五日沒有本地源頭不明個案。隨著社交距離措施周三到期,消息指,新一輪社交距離措施可放寬,放寬重點將為食肆以外、經營較艱辛的行業,當中包括酒吧業及卡拉OK業界,考慮在有接種疫苗的前提下放寬同枱人數、營業時間等限制。至於食肆方面,由於父親節期間較多市民會外出用餐,為免惹來下一波疫情爆發,故未必會有大改動。本港僅新增一宗新冠肺炎確診輸入個案,為一名三十六歲男機組人員,前日由俄羅斯抵港,沒有病徵,帶有L452R變種病毒,初步確診少於五宗。
經濟社評
粵港澳大灣區框架協議簽署將屆4周年,中央會否再出台新措施,備受關注。無論如何,香港須善用中央所賦予的新舊8個中心優勢,對接好大灣區所帶來的巨大機遇潛力,更要巧妙利用大灣區與東盟關係中的漏斗效應,將經濟效益輻射到東盟,從而打好世界波。大灣區研究督導小組主席馮國經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強調,大灣區發展潛力大,但香港目光不應限於大灣區,應放眼全球,故角色要有所改變,由昔日的服務「橋樑」角色,擴展為「門戶」。
範疇經濟 在 遠見雜誌- 範疇經濟,需藉由跨領域整合能力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不過,當前人工智慧的電腦系統處理大規模且彈性協作的能力,正快速超越人類,也許未來,我們能夠借用人工智慧的特性,來達成範疇經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