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級的管理專家管仲
【一代名相管仲,中國歷史上第一流人物】
年輕時的管仲,窮困潦倒,是一個不成功的商人;膽小怯懦,是一個不勇敢的士兵;狂妄無能,是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同時,他還是齊桓公的敵人,差一點置齊桓公於死地。但齊桓公卻拜管仲為相,而管仲也最終成為了一代名相,管仲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春秋時代,弑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各路諸侯不能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勢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的霸權,常年征戰,此間殺聲陣陣,英雄輩出,在中華大地上,五個諸侯強勢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五霸之首,是齊桓公。
齊桓公何以傲視春秋,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風雲明主?最主要的原因,是齊桓公身邊有個能人,而且是個不是一般的能人——管仲。
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過早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
管仲的本事有多大?看看他的成績單便一目了然了。
A:齊桓公在他的輔佐之下,由一個區區小國,轉眼之間便成就了霸業,使齊國稱霸了40年屹立不倒;
B:管仲為相期間,設立了九個部門,稱之為「輕重九府」,用現在的話說,這九個部門分別是銀行、統計局、計量局、物價局、稅務局、財政局、對外貿易局、鹽政局以及鋼鐵公司。也就是說,管仲是這些部門的開山老祖;
管鮑之交──管仲&鮑叔牙
C: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翻譯一下。子貢說:「管仲是仁者嗎?應該不是。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公子糾的師傅管仲不自殺,反而做了齊桓公的宰相,這不是仁者幹的事。」孔子說:「管仲為相輔佐桓公,稱霸諸侯,匡正了天下,百姓直到今天仍受益。如果沒有管仲,我們恐怕披散着頭髮,衣襟向左敞開着(意思是很狼狽,很落魄,寓指邊疆夷狄少數民族的模樣),難道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樣,為了守小節,在小山溝裏自縊,而不被人知道嗎?」
孔夫子的話包含着幾個意思:一是管仲以民為重,他的操行是老百姓的福祉,好人,絕對的好人;二是管仲是大人物,大人物就要幹大人物的事,他不拘小節,卻成就了大事,為後人千古褒揚,這樣的管仲便是大仁者。
管仲說:「順民心為本」,「政之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也就是說,管仲重民思想影響了儒家,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讚揚便是最有力的佐證;
管仲拜相
D:管仲原創了最古老的審計原則──明法審數。明法審數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為法,審計人員要懂法,要按照國家所頒定的法令辦事,遵守法紀;二為數,審計人員要熟稔財政收支情況及財物出人的數量。
直到現在,審計這項工作亦應遵循管仲的「明法審數」,可想而知,一個不懂法、心中沒數的審計人員能做好本職工作嗎?
掌握審計的兩原則,不知法犯法,掌握了熟練的業務,才是合格的審計人員,才能真正為國家把好審計關。
管仲的「明法審數」,為後繼的法家所推崇,所繼承。
E:管仲是全世界色情文化的鼻祖,他創造性地發明了官妓這一職業和身份。
管仲治理齊國,官辦妓院,設女閭,以增加國庫收入。《堅瓠集》記載:「管子治齊,置女閭七百,征其夜合之資,以充國用。此即花粉錢之始也。」妓女的主要來源是奴隸,「奚」者。奚字在象形文字中是「手持繩圈套女人」,套到了女奴隸,加入官辦國企當妓女,為國家賺錢,此類型的妓女便是「官妓」。
看來,管仲懂經營,會做買賣,利用開辦國有企業──妓院來創收,達到強國之目的,方法很齷齪,但目的很偉大。
管仲是色情業的鼻祖,後來者前仆後繼。
《吳越春秋》記載:「越王句踐輸有過寡婦于山上,使士之憂思者遊之,以娛其意。」《萬物原始》記載:「漢武始置營妓,以待軍士之無妻室者。」《南史》記載,齊廢帝「每夜輒開後堂,至營署中淫宴。」
看來,世界色情業的老鴇妓女們應該在廳堂供奉管仲,每天燒香祈禱,以此向管仲表忠心將此事業發揚光大,佑其財源茂盛達三江了。
梁啟超有言:管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人物。
臺灣學者柏楊說:在國史中,堪稱政治家的不過六人也,而管仲確是這六個人中的第一人。
在漫長的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被推崇為彰顯華夏風範和智慧的人中,管仲是公認的第一。
齊桓公重用管仲,使齊國稱霸四十年。管仲也不是單槍匹馬,他比齊桓公更會用人。
建一大廈,光有一木難成;大海汪洋,僅有一溪歸入不行;稱霸天下,管仲亦是獨木難支。
於是乎,管仲任用了五個得力的選手。史稱「管桓五傑」。
隰朋擔任「大行」,即外交大臣;甯戚擔任大司田,負責農業生產;王子成父擔任大司馬,統帥三軍;賓胥無擔任大司禮,掌管司法;東郭牙擔任大司諫,負責監察。
這五個人各有所長所短,都是人中君子,非小人也。管仲恰恰采其所長,將他們任命在各自擅長的位置上,從而使管仲的治國之道暢通無阻,順乎民心。
管仲的用人之道確保了齊國的霸主地位。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是他有一顆赤膽忠心,從國家的利益出發用人。想要稱霸,必須用各種各樣的人,只要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論出身功績,都該使用;
二是用能人,尤其是重要崗位。何為能人呢?首先要有為齊國盡忠的決心,也就是說,人品要好,心術要正,有為齊國稱霸奉獻一切的崇高的理想;其次是有真本事,能幹好本職工作;
三是講團結。管仲啟用的「管桓五傑」便是「團結就是力量的」楷模。管仲率領他們團結在齊桓公的周圍,勁兒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集體的戰鬥力極強;
四是用人所長。人都是有長處和短處的,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是用人的最牛叉的技巧,不太好把握,而一旦應用自如,效果奇大;
五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看準了,就大膽地使用他,給他充分發揮才能的空間,不要因為別人的詆毀和誹謗而懷疑所用之人,不要因為他一次兩次的做錯事而懷疑他。
從以上五個方面看,管仲絕對是大師級的管理專家,可見一個國家有這樣一個人才是多麼幸運!
如果你是一個集體的頭兒,能做到以上五點嗎?如做到了,我相信,你的團隊一定很棒。
有了鮑叔牙的力薦,有齊桓公的高度信任,「春秋第一相」管仲以他的睿智、豁達,歷經多次不戰以屈人之兵,幫助齊桓公在華夏大地上書寫了春秋歷史上最輝煌的傳奇,無愧於「中華第一人傑」稱號。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
#知史 #中國歷史 #管仲 #齊桓公 #鮑叔牙 #春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官仲和鮑叔牙曾一起做買賣,賺了錢,管仲總是多拿一些。有人說他佔便宜,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貧,理應多拿些。」 管仲從軍打仗,敵人反攻時總第一個往回跑。有人譏他膽怯,鮑叔牙卻說:「他家中有老母,是孝心所致。」 管仲認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 而相較於鮑叔牙,管仲亦如此!管仲病危時,齊桓公跟他...
管仲之交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生不能太满,一半即是圆满。
有人说,人生是一幅画,每走过一步,便会添上一笔;拥有的东西越多,画上的笔迹也会越满。
但画作太满,便显累赘;适当留白,稍作点缀,才能凸显生命原本的色彩。
人一生不长,生命容纳也有限度,走过半生便会懂得:一边得到,一边放下,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01 放下对别人的苛责
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说: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并非每个人都具备你拥有的条件。 」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明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不再苛责他人的言行,亦不再苛求他人的思想。
电视剧《欢乐颂》中,从不为钱发愁的曲筱绡很难理解樊胜美死要面子的举动,每每相对,便会极力用态度和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
然而,出生在重男轻女家庭、家境拮据的樊胜美面对曲筱绡的苛责,更多是无能为力。
为人处世,具有包容心是一种修养。
面对同一事物,我们可以有不同见解,却不能苛求他人认同。
毕竟,人生在世,众多事物,并没有标准答案。
与其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苛责别人,不如先做好自己。
放下苛责,也是放过自己。 如此,快乐便会如影而至。
02 放下对自己的"偏见"
命运沉浮,最忌讳对自己抱有"偏见":
有的事,别人可以做,但自己做,便会担心别人的目光;
有的话,别人可以说,但自己说,便会担心「听者有心」;
有的失误,别人可以有,但自己犯,便会沉浸在负面思考中,苛责自己。
这其实是心理学中的焦点效应:我们总是把自己当作一切的中心,且高估外界对自己的关注。
事实上,衣服上不小心洒下的酒渍,走路时不小心磕绊一下,甚至在公众场合不小心说错一句话,这并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就算有人注意到,也往往会转头忘掉。
因为在大家的心里,关注自己更甚于他人。
所以,放下对自己的偏见,不要对自己太苛刻。
要知道,对自己太过苛责,会让自己时常陷入负面情绪中,遇事畏手畏脚,说话唯唯诺诺,不仅会越来越自卑,也会放跑身边一个又一个机会。
放下对自己的「偏见」,才能真正欣赏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03 放下对过去的执念
人生是一场旅行,不管过去留有多少遗憾,都应该学会朝前看。
犹如故事中所讲:
一位车夫拉着一车瓷器,小心翼翼向前走着,但还是因为颠簸,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
车夫看了一眼地上的碎片,波澜不惊,没有做出任何停留,更不要提心疼片刻了。
路人看到车夫的态度很奇怪,忍不住询问,车夫回道:
「既然已经破碎,又何必再浪费时间去伤心难过,不如继续用心赶路。 」
既然过去已经过去,那便不要再为此伤神,如若执念重重,过去便会过不去。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尝试和过去告别,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都适当封存,然后把时间留给未来。
毕竟,太执着于过去,最终会让未来,也成为「遗憾的过去」。
04 放下不合适的关系
有人相遇时间太晚,有人不懂得珍惜,有人思维断联。
朋友,抑或恋人,除了喜欢,真的还要看合不合适。
当你在一段关系中,感觉痛苦大于快乐,那就及时放下吧!
一如十几岁便进入一段不合适的婚姻关系的张幼仪。
想要用孩子换回徐志摩爱慕之心的她,最终败给了徐志摩冷冰冰的两个字:「打掉。 」
张幼仪颤巍巍地说:「听说打孩子要死人。 」
「火车还会出意外呢,你听过有人因此不坐火车吗? 」
张幼仪的心冷到冰点,再回想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卑微和冷遇,就此选择放下,哪怕成为「离婚第一人」。
切断不合适的关系,张幼仪却有了新的变化,学习新的事物,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历尽千帆终涅槃,她拂去身上的尘埃,光芒四射。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你变得患得患失,变得身心俱疲,甚至面目猙獰,那就及时放下吧!
比起呆在一段不合适的关系中,如困兽一般,选择放下,把一切交给时间,更能好好爱自己。
05 放下过高的期待
作家马德在《允许自己虚度时光》中,曾写下这么一句话:
「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
对人抱有过高的期望,会让我们在无形中,去控制对方的言行;
对事抱过高的期望,会让我们在无形中,忽略事情的过程。
然而,人生旅程之所以美丽,不是因为终点的丰收,而是路过的每一朵花、每一片云,都成为那天那时的小确幸,让人雀跃。
《人间失格》中也说:「倘若没有过度的欢喜,便不会有极度的悲伤。 」
期待也是如此。 当你对人或事有了过高的期待,便会常常陷入失望的境地。
如是对自己失望,则容易在内心攻击自己,甚至因为无法和自己和解,而陷入情绪漩涡;
如是对他人失望,则容易挑剔对方,让两个人皆感疲惫不堪,甚至消耗掉两个人之间的情谊。
所以,放下过高的期望,便是种下快乐的种子。
06 放下无知的傲慢
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说:「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 」
一个傲慢的人,不但很难遇到与之交心的人,也很难真正地审视自己。
曾有一个刚刚毕业的博士,因为是新单位里学历最高的人,与人相处,总是一副倨傲的神情。
有一天,他无意看到,几位同事如蜻蜓点水般,纷纷跃过池塘的水面,到达对面的小亭子。
他很好奇这是如何做到的,却又觉得自己的学历优于对方,不耻去问,便直接模仿过池塘的方式,结果却一头栽在水里。
被拉起来后,他忍不住问起过池塘的秘密,一同事笑着说:
「池塘里有木桩,因为下雨,正好被水淹没了,但我们都知道它的位置。 」
难怪有谚语说:「愚蠢和傲慢是一树之果。 」
一个傲慢的人,如同站在圆圈中,画地为牢,用狭隘的视角看待自己和他人,做出错误的评判。
这并非做人做事的有利态度,放下傲慢,保有空杯心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方能在滚烫的时光里,精进自己。
07 放下「自以为是」的态度
一个自以为是、听不进去别人意见的人,常常会沉浸在「我最正确」中,不去反省。
于是,因为高估自己,总是会让事情达到让人唏嘘的地步。
春秋时期第一霸主齐桓公在晚年时,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对于管仲让他远宠臣的正直建议,视若无睹。
最终易牙、开方、竖刁三奸臣乱政,导致齐国大乱。 病重的齐桓公被软禁宫中,最终活活饿死在病榻间。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
没有人知道命运在下一秒的安排,唯有不断完善自我,多一分谦虚,少一分自以为是,才能在人生的鼓架上,击打出动人的旋律。
放下自以为是,便是放下障目的叶子,直面自我,终将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弘一法师曾说:「放弃与放下的区别是,放弃是牺牲本来属于你的,放下是放下那些从来就不是你的。 」
很多人认为执着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但更多时候,放下才是。
因为人生,没什么是不可放下的,有所舍,才有所得。 有所放下,才有所收获。
一个懂得放下什么的人,识得宽容,拥有自我,知足且谦虚,乐观且洒脱。
这样的人,哪怕面对人生的曲折,也能活成一道风景。
愿我们都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学会放下,收获更多的幸福。
管仲之交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生不能太满,一半即是圆满。
有人说,人生是一幅画,每走过一步,便会添上一笔;拥有的东西越多,画上的笔迹也会越满。
但画作太满,便显累赘;适当留白,稍作点缀,才能凸显生命原本的色彩。
人一生不长,生命容纳也有限度,走过半生便会懂得:一边得到,一边放下,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01 放下对别人的苛责
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说: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并非每个人都具备你拥有的条件。 」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明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不再苛责他人的言行,亦不再苛求他人的思想。
电视剧《欢乐颂》中,从不为钱发愁的曲筱绡很难理解樊胜美死要面子的举动,每每相对,便会极力用态度和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
然而,出生在重男轻女家庭、家境拮据的樊胜美面对曲筱绡的苛责,更多是无能为力。
为人处世,具有包容心是一种修养。
面对同一事物,我们可以有不同见解,却不能苛求他人认同。
毕竟,人生在世,众多事物,并没有标准答案。
与其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苛责别人,不如先做好自己。
放下苛责,也是放过自己。 如此,快乐便会如影而至。
02 放下对自己的"偏见"
命运沉浮,最忌讳对自己抱有"偏见":
有的事,别人可以做,但自己做,便会担心别人的目光;
有的话,别人可以说,但自己说,便会担心「听者有心」;
有的失误,别人可以有,但自己犯,便会沉浸在负面思考中,苛责自己。
这其实是心理学中的焦点效应:我们总是把自己当作一切的中心,且高估外界对自己的关注。
事实上,衣服上不小心洒下的酒渍,走路时不小心磕绊一下,甚至在公众场合不小心说错一句话,这并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就算有人注意到,也往往会转头忘掉。
因为在大家的心里,关注自己更甚于他人。
所以,放下对自己的偏见,不要对自己太苛刻。
要知道,对自己太过苛责,会让自己时常陷入负面情绪中,遇事畏手畏脚,说话唯唯诺诺,不仅会越来越自卑,也会放跑身边一个又一个机会。
放下对自己的「偏见」,才能真正欣赏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03 放下对过去的执念
人生是一场旅行,不管过去留有多少遗憾,都应该学会朝前看。
犹如故事中所讲:
一位车夫拉着一车瓷器,小心翼翼向前走着,但还是因为颠簸,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
车夫看了一眼地上的碎片,波澜不惊,没有做出任何停留,更不要提心疼片刻了。
路人看到车夫的态度很奇怪,忍不住询问,车夫回道:
「既然已经破碎,又何必再浪费时间去伤心难过,不如继续用心赶路。 」
既然过去已经过去,那便不要再为此伤神,如若执念重重,过去便会过不去。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尝试和过去告别,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都适当封存,然后把时间留给未来。
毕竟,太执着于过去,最终会让未来,也成为「遗憾的过去」。
04 放下不合适的关系
有人相遇时间太晚,有人不懂得珍惜,有人思维断联。
朋友,抑或恋人,除了喜欢,真的还要看合不合适。
当你在一段关系中,感觉痛苦大于快乐,那就及时放下吧!
一如十几岁便进入一段不合适的婚姻关系的张幼仪。
想要用孩子换回徐志摩爱慕之心的她,最终败给了徐志摩冷冰冰的两个字:「打掉。 」
张幼仪颤巍巍地说:「听说打孩子要死人。 」
「火车还会出意外呢,你听过有人因此不坐火车吗? 」
张幼仪的心冷到冰点,再回想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卑微和冷遇,就此选择放下,哪怕成为「离婚第一人」。
切断不合适的关系,张幼仪却有了新的变化,学习新的事物,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历尽千帆终涅槃,她拂去身上的尘埃,光芒四射。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你变得患得患失,变得身心俱疲,甚至面目猙獰,那就及时放下吧!
比起呆在一段不合适的关系中,如困兽一般,选择放下,把一切交给时间,更能好好爱自己。
05 放下过高的期待
作家马德在《允许自己虚度时光》中,曾写下这么一句话:
「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
对人抱有过高的期望,会让我们在无形中,去控制对方的言行;
对事抱过高的期望,会让我们在无形中,忽略事情的过程。
然而,人生旅程之所以美丽,不是因为终点的丰收,而是路过的每一朵花、每一片云,都成为那天那时的小确幸,让人雀跃。
《人间失格》中也说:「倘若没有过度的欢喜,便不会有极度的悲伤。 」
期待也是如此。 当你对人或事有了过高的期待,便会常常陷入失望的境地。
如是对自己失望,则容易在内心攻击自己,甚至因为无法和自己和解,而陷入情绪漩涡;
如是对他人失望,则容易挑剔对方,让两个人皆感疲惫不堪,甚至消耗掉两个人之间的情谊。
所以,放下过高的期望,便是种下快乐的种子。
06 放下无知的傲慢
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说:「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 」
一个傲慢的人,不但很难遇到与之交心的人,也很难真正地审视自己。
曾有一个刚刚毕业的博士,因为是新单位里学历最高的人,与人相处,总是一副倨傲的神情。
有一天,他无意看到,几位同事如蜻蜓点水般,纷纷跃过池塘的水面,到达对面的小亭子。
他很好奇这是如何做到的,却又觉得自己的学历优于对方,不耻去问,便直接模仿过池塘的方式,结果却一头栽在水里。
被拉起来后,他忍不住问起过池塘的秘密,一同事笑着说:
「池塘里有木桩,因为下雨,正好被水淹没了,但我们都知道它的位置。 」
难怪有谚语说:「愚蠢和傲慢是一树之果。 」
一个傲慢的人,如同站在圆圈中,画地为牢,用狭隘的视角看待自己和他人,做出错误的评判。
这并非做人做事的有利态度,放下傲慢,保有空杯心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方能在滚烫的时光里,精进自己。
07 放下「自以为是」的态度
一个自以为是、听不进去别人意见的人,常常会沉浸在「我最正确」中,不去反省。
于是,因为高估自己,总是会让事情达到让人唏嘘的地步。
春秋时期第一霸主齐桓公在晚年时,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对于管仲让他远宠臣的正直建议,视若无睹。
最终易牙、开方、竖刁三奸臣乱政,导致齐国大乱。 病重的齐桓公被软禁宫中,最终活活饿死在病榻间。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
没有人知道命运在下一秒的安排,唯有不断完善自我,多一分谦虚,少一分自以为是,才能在人生的鼓架上,击打出动人的旋律。
放下自以为是,便是放下障目的叶子,直面自我,终将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弘一法师曾说:「放弃与放下的区别是,放弃是牺牲本来属于你的,放下是放下那些从来就不是你的。 」
很多人认为执着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但更多时候,放下才是。
因为人生,没什么是不可放下的,有所舍,才有所得。 有所放下,才有所收获。
一个懂得放下什么的人,识得宽容,拥有自我,知足且谦虚,乐观且洒脱。
这样的人,哪怕面对人生的曲折,也能活成一道风景。
愿我们都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学会放下,收获更多的幸福。
管仲之交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官仲和鮑叔牙曾一起做買賣,賺了錢,管仲總是多拿一些。有人說他佔便宜,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貧,理應多拿些。」
管仲從軍打仗,敵人反攻時總第一個往回跑。有人譏他膽怯,鮑叔牙卻說:「他家中有老母,是孝心所致。」
管仲認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
而相較於鮑叔牙,管仲亦如此!管仲病危時,齊桓公跟他商量,是不是讓鮑叔牙繼任他的位子,但管仲認為,鮑叔牙太過完美清白,容不得一絲醜惡,不適合做丞相。若不是知交,又怎麼有勇氣替朋友拒絕大富大貴的機會呢?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A1JT1J4uWs/hqdefault.jpg)
管仲之交 在 成語故事:「管鮑之交」 | 管仲| 鮑叔牙| 大紀元 的相關結果
成語「管鮑之交」 形容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管仲,名夷吾,字仲,謚敬仲。穎上縣北管谷村人。 ... <看更多>
管仲之交 在 管鮑之交_百度百科 的相關結果
管鮑之交,是漢語中一則來源於歷史典故的成語,相關典故出自《列子·力命》。這則成語本義指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深厚友情(管:管仲。鮑:鮑叔牙。交:交情),後來形容 ... ... <看更多>
管仲之交 在 管鮑之交 的相關結果
管仲 小的時候,跟鮑叔牙很要好,鮑叔牙也最欣賞他的才氣。鮑叔牙事奉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奉公子糾,互相爭奪王位。後來小白即了王位,於是把公子糾殺了,也把管仲囚禁起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