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北歐海岸線
謝謝 Canon Taiwan 的熱情牽線,今天的重要行程就是要去拜會 #椰油國小 的顏子矞老師,跟他請教蘭嶼拍攝題材。不過見面後,更多聊的是關於文化傳承。去年開始,椰油國小正式轉型為蘭嶼 #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校方希望透過校訂的民族教育課程,設計了五大構面的 #雅美全人教育,以培育全校 73 位孩子們對蘭嶼的文化認同,超棒的啊!因為之前任職於關島觀光局的經歷,讓我有比較多機會能夠了解關島是如何用心在保護與傳承他們的 #查莫洛文化 給下一代,因此當知道椰油國小也開始在做這一塊時,我很興奮與感動!
前往椰油國小的這段路,就是一段精彩。
我從東清出發,騎上蘭嶼的中橫,準備下山時,看到照片中的這一景,多彩的藍,配上海邊幾棟鮮豔的房子,頓時,我有種來到北歐的感覺,趕緊把機車停好在路邊,拿出相機拍下這份驚艷。
📷 Canon EOS R6 + RF50mm F1.2L USM
光圈 2.0、快門 1/6400、ISO 10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7年,呂思清榮獲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是獲得該獎的第一位亞裔。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樂曲段落 A.呈示部 1. 引子與主題 2. 同窗共讀 3. 十八里長亭相送 B. 發展部 1. 抗婚 2. 樓台相會 3. 山伯臨終 英台投墳 C. 再現部 1. 化蝶 尾聲 《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
「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微笑台灣319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簡智隆 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劉櫂豪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以博屋瑪實驗教育為開端,向上銜接至國、高中職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孩子快快長大—椰油民族實驗小學_鄭勝奕- YouTube 的評價
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微笑台灣319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讓下一代也記得這塊土地的靈魂|#蘭嶼 #文化保存
椰油國小廚房旁的空地,一群學生正在學習處理飛魚,濃濃的飛魚腥味包圍著師生。
蘭嶼不同於本島的氣氛,每年都吸引許多人來到這裡放鬆,不過當地學校教的內容以漢族文化為主,而且學生幾乎都在國中畢業後離開,蘭嶼該如何面對文化傳承的危機?一起來看椰油國小如何將傳統技藝納入課程,守護珍貴的蘭嶼文化→
作者:si Ranap 鄭芸萱
專欄:蘭嶼蘭恩傳媒網
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簡智隆 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實驗小學教孩子補魚、醃肉、數學成績
比全國平均高21分……
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987年,呂思清榮獲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是獲得該獎的第一位亞裔。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樂曲段落
A.呈示部
1. 引子與主題
2. 同窗共讀
3. 十八里長亭相送
B. 發展部
1. 抗婚
2. 樓台相會
3. 山伯臨終 英台投墳
C. 再現部
1. 化蝶 尾聲
《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The Butterfly Lovers」),常簡稱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或《梁祝》,是由上海音樂學院學生何占豪和陳鋼以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為基礎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何占豪提供主旋律、陳鋼編曲配器、俞麗拿修訂並首演。
1958年,為迎接國慶十周年,上海音樂學院在時任黨委書記孟波的倡議下組建了「中國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希望將西洋樂器與中國傳統地方戲曲文藝結合。紹興土戲與越劇世家出身的何占豪24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到《梁祝》的誕生只有一年。實際上,在《梁祝》之前,何占豪已經自己根據越劇曲調寫了一個弦樂四重奏《梁祝》,但只在上音校內引起了一定反響。直到來自西洋音樂世家的作曲系學長陳鋼參與何占豪組織的「中國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接觸到《梁祝》旋律後,陳鋼意識到這是一座源於民間藝術的「超級富礦」,全身心地投入編曲創作。到了1959年5月4日,從確定主題開始不到半年,《梁祝》的創作即告結束。1959年5月27日在蘭心大戲院進行首演,小提琴獨奏為上海音樂學院學生俞麗拿。首演一舉征服所有觀眾,不得不全曲返場,當日就成為重大新聞。同年巫漪麗改編成鋼琴曲並成為首演者。1960年,中國在莫斯科舉行國慶11周年音樂會,也是中國首次海外中國交響音樂作品專場,《梁祝》是重頭曲目。誕生僅一年,《梁祝》就確立了中國文化代表作的地位。時至今日,《梁祝》已經全方位覆蓋了中國社會,上至國家級音樂會、下到小學生音樂課,乃至音樂賀卡和街頭宣傳車的背景伴奏,《梁祝》的旋律幾乎無所不在,覆蓋了所有階層和地區。《梁祝》是一部傳統與現代交織、高雅藝術和民間戲曲共生、中西文化結合的作品。 「中國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的何占豪和丁芷諾還是《二泉映月》從單純地民族二胡器樂轉為現代音樂的最早的改編者和演奏者。
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劉櫂豪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016
劉櫂豪提出國際級南島文化園區 打造台東成為南島首都
今(16)日台東縣長候選人劉櫂豪,舉行「南島首都 魅力台東」影片發布記者會,公布四大政見最後壓軸之南島首都願景及政策。劉櫂豪的原住民族好朋友拉勞蘭獵人學校戴明雄牧師、達魯瑪克部落主席胡進德、杵音文化藝術團團長高淑娟及部落族人、高山舞集執行長羅瑞華、林天福牧師、文史工作者姜祝山、自然與人文學會理事長林娜鈴等,各族群部落的朋友到場表達對劉櫂豪的肯定,並在林天福牧師帶領禱告,祝福每一位好朋友平安順利。劉櫂豪表示,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將原住民這個珍貴的文化寶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因此提出南島首都政見,要讓原住民族文化成為台東最具魅力的特色。
劉櫂豪提及自己上小學的第一個好朋友就是卑南族人,在台東這塊土地上,原住民不只是文獻,而是每個人生活日常的經驗與情感,我們共同在這裡組成一個大家庭,尊重彼此差異、互相欣賞,把這些珍貴的事情當成寶藏,一代一代傳承,政府也有責任,把這些當成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一起來推動。
劉櫂豪指出,在他推出的南島首都政見,規劃三個面向,第一個面向要傳承南島文化培力,透過部落裡的族語傳承、工藝學習、及社區營造,讓部落族人的智慧能夠保存與傳承;第二個面向是向中央政府爭取成立國際級南島文化園區,劉櫂豪表示,當其他城市都在成立科學園區之際,台東要發揮獨特的優勢,園區成立包含著培育人才、創作展演空間等功能及最終形成南島學術研究的文化重鎮;第三個面向則是要加強南島語系國際交流,這也是台灣外交的軟實力,主辦與在地文化相連的南島文化節,並由政府帶頭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太平洋藝術節,規劃辦理國際性南島國際博覽會。劉櫂豪強調,在明(17)日的民進黨行動中常會上,劉櫂豪將向總統提出在台東成立南島文化園區,打造台東成為原住民族學術、慶典、文化傳承的中心。
致力於阿美族馬蘭部落歌謠傳承的杵音文化藝術團高淑娟團長表示,台東對西部而言是後山,卻是面對太平洋的前哨,全世界很難找出面積這麼小卻有這麼多元族群的地方,大家在這塊土地茁壯耕耘,文化綿延。這裡蘊藏南島文化非常悠遠深厚的人文,在這裡互相欣賞。高淑娟也感謝肯定,劉櫂豪透過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推動在地青年朋友在台東不同的角落為這塊努力加油。
達魯瑪克部落主席,亦任教於達魯瑪克民族實驗小學族語與文化課程的胡進德主席表示,這些年部落也正在積極推動語言、文化的保留,還有農業、發電的自給自足,展現屬於魯凱族的部落價值與精神。劉櫂豪推動南島首都的精神讓人感動,希望能夠在劉櫂豪的幫助下,大家能夠把原住民的精神推向全世界。
拉勞蘭戴明雄牧師感動表示,他深深被劉櫂豪的堅持所打動,願意挺身而出繼續為台東奮鬥。不因失敗而怪罪任何人,反而努力讓原住民認同,設身處地在部落學習求教,跟大家一起規劃藍圖。他也強調,只有原住民自己改變,才能真正脫離被殖民的現象,重新認識自己。希望這次在劉櫂豪的競選活動裡,原住民朋友的自信氣魄展現出來,從台東開始,讓劉櫂豪把原住民帶向國際。
劉櫂豪今天與妻子林子煊身著卑南族初鹿部落圖紋的背心並表示,每次記者會都會舉辦在別具意義的地方,【南島首都 魅力台東】影片暨政見發佈會選擇在料理、裝潢、音樂各方面都極具南島特色的MATA台東縣原住民文化會館,「MATA」這個詞在台灣許多原住民族、及南島語族中都有共同的「眼睛、看見」之意,更能顯現台東與南島語族的緊密相連,劉櫂豪強調會致力把台東打造成為南島首都,讓南島文化成為台東最美麗的印記。
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深圳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現有歷史民俗館、古代藝術館和葉挺東江抗日遊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3處館址,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爲一體的大型總分館制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一、成立背景:-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1981年8月,廣東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赴深,會同深圳市圖書館等單位工作人員,在全市開展文物普查,並對部分遺址和古墓群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和徵集了大量文物。爲收藏、研究這些文物,展示深圳的曆史和文化,1981年10月17日,深圳市編制委員會批準設立深圳市經濟特區博物館,後更名爲深圳市博物館,2008年初改爲深圳博物館。
二、場館建設
1、古代藝術館-位於深南大道北側。1982年基建立項,並被列爲深圳市八大文化設施之一,重點建設。1988年11月建成開館。占地面積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4萬平方米,展樓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該館在20世紀80年代被譽爲國內最現代化的博物館,獲得“全國公共文化設施設計二等獎”,並被評爲“深圳改革開放十大曆史性建築”。2015年8月暫停開放,進行維修改造。
2、歷史民俗館-位於深圳市民中心A區。建築用地1.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36萬平方米,2008年12月建成開館。展樓共3層,包括5個基本陳列和2個專題展廳,展覽面積1萬多平方米。地下一層爲文物庫房。此外,展樓還建有多功能報告廳、貴賓廳、茶社、紀念品商店等配套服務設施。
3、 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位於羅湖區南慶街13號,占地面積240平方米,建築面積794平方米。該舊址是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劃歸深圳博物館管理,2017年12月完成改造並對外開放。
三、編制及職能-深圳博物館是隸屬于深圳市文體旅遊局的市財政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2004年11月,考古隊從博物館獨立,成立獨立法人單位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2010年1月,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劃歸深圳博物館。目前,館內設有部室13個。現有在編人員129人,其中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91人。2014年底,深圳博物館建立理事會,成爲廣東最早實行理事會制度改革的博物館之一。深圳博物館的主要職能是收藏展覽文物、弘揚民族文化,具體職責包括:文物徵集、鑒定、登編、修複、複制、保管及陳列展覽,開展曆代文物、古代建築、古代藝術品、文物修複,深港地方史、民俗文化、博物館學及自然科學研究,考古發掘、文物宣傳出版等。
四、業務工作成果
1、文物收藏保護-深圳博物館藏品來自國家、省、市相關單位的調撥以及徵集和社會捐贈。現有各類文物藏品4萬多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5400多件套。收藏改革開放史實物資料6000多件,處於國內博物館前列。收藏的商周青銅器、陶瓷器、近現代書畫和世界野生動物標本等處於省內先進水準。2015年,完成國家文物局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征藏試點第一階段工作,制定了征藏工作流程和標準導則,爲廣東省乃至全國博物館開展該項工作提供了經驗。深圳博物館有設備先進、設施齊全的文物保護實驗室,包括文物保護修複室、常規實驗室、儀器室、X射線探傷室、文物薰蒸消毒室等,總面積500多平方米。擁有國家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設計甲級資質,可移動文物修複一級資質,複制、拓印資質。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文物保存環境監測系統,實行預防性保護與搶救性保護並重的措施,在該領域處於廣東省先進水準。每年開展大量文物保護修複工作。
2、陳列展覽
(1)基本陳列-深圳博物館曆史民俗館現有5個基本陳列。“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改革開放史”和“深圳民俗文化”系統展示了深圳的城市曆史及民俗文化,其中“深圳改革開放史”陳列開創了博物館徵集、收藏、研究、展示改革開放史文物的先河,成爲當代史陳列的典範,被評爲“第八屆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走進野生動物的情感世界——貝林先生捐贈世界野生動物標本展”展出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標本。正在進行改造的古代藝術館原有“館藏青銅器”、“館藏陶瓷器”、“館藏牌匾”、“野生動物”和“海洋生物”5大基本陳列,改造完成後將推出“館藏書畫精品展”、“館藏古代青銅器展”、“館藏古代陶瓷展”3大基本陳列。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目前有基本陳列《葉挺將軍與深圳》,集中展示了葉挺將軍的戎馬生涯和抗戰期間他與深圳的不解之緣,以及深圳地區艱苦卓絕的抗戰曆史。
(2)專題展覽與巡展-深圳博物館以“引大展、求精品、重品質”爲目標,以原創、引進、合作辦展等形式舉辦專題展覽900多個,年均20多個。曾展出四羊方尊、金縷玉衣、秦始皇兵馬俑、越王勾踐劍等國寶級文物,以及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印度、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文物藝術精品。堅持“走出去”的辦展思路,組織館藏古代藝術精品、出土文物、民俗文物、近代文物等赴香港、澳門、北京等地20多家境內外著名博物館展出,“深圳改革開放史圖片展”赴北京、四川等全國10多個城市展出,影響遍及全國。此外,還積極組織流動展覽到基層社區、公園、學校、部隊、企業巡展。2016年,掛靠在深圳博物館的“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20多家地市級以上博物館加入。
3、學術研究-深圳博物館是深圳市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在深圳地方史、改革開放史、深圳民俗文化、考古學、博物館學、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等領域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課題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核,被列入國家可移動文物保護總項目庫。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動物標本製作和保存的環保安全新材料研究》通過驗收,共申請國家專利3項,發表高水準學術論文6篇,研製的標本防黴劑處於國內領先水準。此外,與廣東海洋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等合建研究基地,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
4、文物調查與考古發掘-深圳博物館曾組織參與深圳市第一、第二次文物普查,發現衆多遺址,上報深圳市政府公佈3批共36處文物保護單位,主持對大鵬古城、南頭古城等古跡進行維修。組織對鹹頭嶺、大梅沙、小梅沙、赤灣、鶴地山、向南村、追樹嶺、疊石山、鐵仔山、屋背嶺等數十處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廓清了深圳7000年文明史和城市發展脈絡。其中,屋背嶺商代遺址和鹹頭嶺新石器時代遺址先後被評爲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非遺宣傳保護-宣傳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的重要職責。在宣傳方面,每年舉辦“歡樂鬧元宵”、“非遺進社區、進校園”、“文化遺産日”等展演展示活動20多場;組織非遺項目參加深圳文博會;拍攝大型專題紀錄片《鵬城遺韻》,在電視台播出。在非遺保護方面,積極開展非遺基礎理論研究,出版多本圖書;推動非遺項目申報國家、省、市級代表性名錄,全市現有市級以上名錄項目59項,其中國家級名錄項目7項、省級名錄24項;組織專家赴項目保護單位調研督查;組織非遺項目參加各類比賽,獲省級以上獎項10多個;舉辦多場非遺保護工作座談會、研討會、培訓會;制定《深圳市非遺保護補助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使全市非遺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五、社會服務
1、參觀接待-深圳博物館是市民觀衆參觀學習、深圳市政府接待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開館至今已接待國內外貴賓及觀衆1000多萬人次。目前年觀衆量超過150萬人次,位居國內博物館前列。接待的貴賓有:江澤民、胡錦濤、李克強、溫家寶、劉延東、李源潮、汪洋、胡春華、尉健行、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前國務卿基辛格、秘魯總統藤森、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緬甸總統吳登盛等外國元首政要。深圳博物館已成爲展示深圳和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近年榮獲廣東省博物館最佳導覽服務獎。
2、教育活動-深圳博物館堅持館內館外兩個陣地,爲市民大衆提供優質的文化教育活動。在館內舉辦“曆史文化大講堂”、“非遺手工坊”、“考古小作坊”、“繆斯少年體驗營”、“國際博物館日”、“環球自然日”、“小講解員培訓班”等品牌活動,每年100多場,使博物館成爲觀衆接受教育、享受高雅文化的殿堂。選派專家在市內外開設講座、培訓;編寫校本課程,深入全市大中小學校舉辦系列活動“博物館小講堂”。近年榮獲廣東省博物館開放服務最佳社區服務獎、最佳宣傳推廣獎等獎項。
3、志願者工作-深圳博物館現有各類志願者2000多人,包括團體志願者隊伍11支,隊伍規模及素質處於國內博物館前列。在博物館和志願者自治管理委員會的引導下,深博志願者全面參與展覽講解、諮詢引導、展品看護、宣傳教育、活動支援等工作,每年參與服務6000多人次,2萬多小時,成爲深圳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
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孩子快快長大—椰油民族實驗小學_鄭勝奕-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傳統語言及文化,民族樣貌逐漸模糊。 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公布實施,鼓勵推動不同於主流體制教育的 學校 型態實驗教育。2016年 第一所 原住 民族實驗 學... ... <看更多>
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 在 以博屋瑪實驗教育為開端,向上銜接至國、高中職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全台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小學博屋瑪揭牌林市長盼原民教育向上延伸至國高中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