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肥流浪記(六)~漫步赤柱的足跡】
2021年8月24日(二),大咪逝世兩週年;亦是我的農曆生日(農曆七月十七),我第六次踏上流浪之旅,獨自到了赤柱漫步去!
一下車,竟到了赤柱監獄!回轉頭行,先到了「香港懲教博物館」逛了一圈!原來被判笞刑的年齡上限為55歲;原來絞刑前要量度身高和體重以決定麻繩的長度;原來監倉的環境是這樣的;原來獄中有四款餐任選;原來被我猜中,坐在門口接待的是退休懲教署職員!
逛完博物館,走到赤柱市集,決心要支持一下小店!我喜歡油畫,於是先到畫廊閒逛;才一到埗,忽然滂沱大雨!畫廊的老闆是一位年老的畫家,我買了他三幅作品,以表對他的支持!雨停了,我再度起行,看見一幅十分漂亮的海旁燈塔油畫,正是我心中喜愛的景象,於是立即買下了!之後走到一間藝術精品店,我買了一個貓咪匙扣紀念大咪,一個儍狗匙扣送給妹妹,之後就向海邊漫步去!
陽光下的海洋閃閃生輝,有節奏的浪聲不絕於耳,因今天出發比較遲,途中又下了一場大雨,在畫廊待了近四十五分鐘,所以走到海濱長廊,已接近黃昏了!
我走到赤柱大街,朝美利樓和卜公碼頭走去,天色逐漸暗下來;夜幕下的赤柱海旁,和南丫島一樣,很美!
今次忘記帶「小肥媽」同行,但回途經過那商店,我買多了一隻小肥豬!我想將自己送給肥媽,因今天是我的舊曆生日!
第六次,今天是我第六次獨自往流浪,同樣需要很大的決心和勇氣!我很掛念大咪,更想念肥媽;雖然他倆不在我身旁,但在我心目中,已佔據一個永恆的位置!
2021年8月24日(二),親愛的大咪,不知不覺,你離開我已經兩年了!願你在天國伴著肥媽,天天幸福快樂!直到有天我和小咪來到,請你們記得在天國門外接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赤柱廣場 (英文:Stanley Plaza) 是香港一座商場,位於香港島南部的馬坑(赤柱西部),本來預定是公屋馬坑邨的商場,於2000年4月落成,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策劃及興建,由香港房屋署總建築師負責建築設計,再由澳洲Woodhead 建築師事務所及香港的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聯手進行翻新設計,除了...
笞刑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藤條炆豬肉】七月,心血來潮想煮幾味,來一道深入民心的廣東名菜 ── 「藤條炆豬肉」。其意思,大家都知,甚至親身領教過。從前,體罰是常態,「屋企拿藤條打仔」是平常事,因藤條相對其他物品「安全」,未必會造成永久性創傷,但被打者卻會承受極大痛楚。那種痛是會叫人刻骨銘心,不論相隔兩年或是二十年,依然是歷歷在目。摸著摸著,又痛了。
問題來了,為什麼是炆豬肉?要由清朝筆記小說《清稗類鈔》中的一個故事說起,故事中江南某處有一位姓姚的縣令,一天他管治的地方上來了一名道士,自稱能預知未來事,迷惑了不少百姓,引起聚眾鬧事,於是縣令決心要懲治一番。他訛稱母親有事相求,邀請道士到府上一趟,更謂要請對方吃「荀燒肉」。
然而這「荀燒肉」當然不是什麼美味佳餚,道士隨即被拖到廳堂,笞刑伺候(笞刑指古代用竹板或荊條打屁股或背部的刑罰)。道士被打屁股四百下後,縣令嘲諷說若他真的能預知未來,那為何算不出自己會遭逢此劫?道士雖連聲哀求,但縣令毫不留情,下令再打四百,合共八百。道士屁股開花後,縣令怒斥他妖言惑眾,本罪該判死,但念他初犯,故格外開恩,命他速速消失就是了。
刑罰名為「燒肉」,意指笞刑所帶來的皮肉之苦,有如被火燒般慘痛;另外《清稗類鈔》原文中的「命笞臀四百」,即縣令命人打道士屁股四百下,而「臀」又跟「豚」同音,故用「豬肉」隱喻「臀肉」。廣東人打仔,用藤條,故直說「藤條炆豬肉」,繪形繪聲,聽見都怕怕。
---
延伸閱讀:
台灣必勝客驚喜口味Pizza
https://bit.ly/3hAuUg7
英國「半圓樹」成打卡新熱點
https://bit.ly/3dNmj8K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藤條 #打仔 #教仔 #體罰 #雞毛掃 #水喉通 #唔見人 #我就是我
笞刑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尋「臺」啟事】
1908年初春時刻,桃園廳牛欄仔庄內上上下下都在熱議一起匪夷所思的社會案件。
案件的苦主是一名叫做魏阿寶的人,由於他略懂傳統醫術,在看到同庄三人染上疾病後極度痛苦難耐的神情,心生不忍下遂給予些許藥方,眾人亦回以謝金十錢,以答謝為阿寶的救助。
不料,鄭阿寶本著立意良善提供醫療援助,卻被當局起訴,扭送至臺北地方法院,並被判處公開笞刑(即鞭刑)二十板、公告眾人後結案。
究竟為何救人的人反淪為階下囚,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笞刑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赤柱廣場 (英文:Stanley Plaza) 是香港一座商場,位於香港島南部的馬坑(赤柱西部),本來預定是公屋馬坑邨的商場,於2000年4月落成,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策劃及興建,由香港房屋署總建築師負責建築設計,再由澳洲Woodhead 建築師事務所及香港的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聯手進行翻新設計,除了購物中心部份,赤柱廣場亦包括戶外表演場地──閑情坊及旁邊的重建古蹟美利樓。2005年,房委會將旗下物業分拆出售以套取資金,赤柱廣場轉交由領展管理。赤柱廣場的購物中心樓高5層,商場採用全天候式開放設計,較接近香港私人管理的商場的風格。商場內設有大型超級市場Market Place by Jasons、高級家居店「斗室」、Starbucks和精品店。還有一些售賣特色產品,如自製手工藝品、有機環保產品的店舖。整個廣場每層均有接駁扶手電梯和升降機,遊人可以在休憩平台小休一會,欣賞赤柱灣畔的景緻。美利樓是香港一座具有維多利亞時期色彩的建築物,原址位於香港島金鐘花園道,於1998年時整座遷至赤柱。原設於地下大堂,展出珍貴的古物和圖片,介紹美利樓舊日的風貌的展覽廳。2005年,地下曾為香港海事博物館,佔地800平方米,已於2013年擴展營業,搬到中環8號碼頭;二樓及三樓則闢作高級食肆。而近美利樓有蓋行人通道上則矗立著於上海街舊廈清拆時移來的十二條石柱。赤柱卜公碼頭Blake Pier at Stanley為香港一座公眾碼頭,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赤柱廣場旁,即赤柱灣之北岸,由2007年7月27日零時起,供予船隻上落乘客。現時該碼頭有船前往蒲台島。名稱來自香港第十二任香港總督卜力。第一代的中環卜公碼頭原位於交易廣場原址,於1920年搭建,碼頭上蓋以「鑄鐵」建造。1965年隨維港填海工程而清拆,但上蓋隨後轉移至黃大仙摩士四號公園的露天圓形劇場。直至2005年,建築署為赤柱海濱改善研究規劃設計時,決定將上蓋重置赤柱公眾碼頭。到了2006年時,碼頭上蓋已拆件並編好號碼,運到廣東省的工廠,進行翻新及清除鐵鏽工程。
香港懲教博物館展示香港監獄、刑罰制度及懲教服務,從維多利亞時代至今的歷史和演變過程,還有模擬絞的刑台、囚室、監獄瞭望塔、香港越南船民的自製武器等,看上去驚心動魄。刑具中外觀平平無奇的藤鞭,是用以執行打藤或笞刑,亦足以令受者的臀部皮開肉裂,甚至因傷而死,原來是很殘酷,香港已於1990年廢除笞刑。不過,展品亦有教育的一面。正如懲教署一座建築物外牆的標語:「給更生人士一個機會」,懲教署設工業及訓練組,安排多種職訓証書課程,如廚務、金工、商務等,協助更生人士取得一技之長。香港懲教博物館對外開放,但赤柱監獄則列為禁區,是香港最高度設防的監獄,經歷了不同時期的重建,至今除赤柱監獄,還有東頭懲教所附翼及白沙灣懲教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7ZhliMFXEk/hqdefault.jpg)
笞刑 在 新加坡鞭刑全流程,極少人能扛住6鞭,囚犯寧願坐牢也不願挨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新加坡的狗窩監獄,囚犯像狗一樣活著,不聽話就鞭刑伺候https://youtu.be/nABWnDUW-cU記得訂閱,並開啟小鈴鐺,第一時間獲得更新 ... ... <看更多>
笞刑 在 臺灣日治時期的笞刑...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Taiwan Historica 的推薦與評價
... 刑的效果不如笞刑(身體刑) 顯著,而且施行笞刑(及罰金刑)可節省不少監獄經費 ... 笞刑是一種身體刑,有受刑人15日內無法步行;有人臀部腫起,幾成病體,休養1個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