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凌晨兩點半才由西九法庭離開的民主派同道們,最遲一輛囚車竟在六點半抵達收押所,估計他們只能「洗個面」便要在八點起行,被押送到法庭應訊。
經歷十多個小時的聆訊,甚至有被告體力不支暈倒下,他們一行四十七人必須在精神困乏的情況下再次啟程。
他們面對的是「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被指參與了一個謀劃否決財政預算、反對政府議案的立法會初選,而這些行本法賦予議員的權行構成了顛覆行為。
最終,他們所希望參與的選舉沒有發生,他們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達到初選所希望達到的目標--當選。
所以,律政司是以只有議員能達成、合憲的顛覆行為(這是甚麼鬼概念……),來檢控一批根本沒有可能成為議員的民主派,其荒謬程度已經很接近冤枉盲人偷看國家機密了。
這場審訊無關法律,只是中共赤裸地濫用權力,用法庭來展示隻手遮天的威能。從第一天控方亂七八糟的表現可見,政府根本沒有在法理上好好準備,而是依靠著國安法法庭的先天優勢,來上演一場可以操縱結局的國家級審訊。
而四十七名被告所面臨的最高刑罰是終身監禁,只比台灣戒嚴時代「美麗島審訊」中的死刑次一級。
當然,他們會面對何等嚴重的判罪是未知之數,也未必如美麗島審訊中後來判罰終身或十年以上監禁般嚴重;但其規模和荒謬程度,是相去不遠了。
過去香港有多次的政治犯審訊被稱之為「港版美麗島」,但從被控的罪名、審訊過程和法理的荒謬、罪行的最高刑期以及被告人的規模和地位,這次,算是最接近的一次了。
四十七位目前香港最活躍的從政者,有被進步派長年批評的鴿派政黨元老、有「半途出家」的商人、有因上庭而無法代表手足上庭的律師、有長年深耕細作的區議員,也有一直在社會運動前線的中流抵柱。這可算是完整地涵蓋整個反對派的陣營,也是中共希望藉此「一網打盡」的終極豪賭;但這種「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打壓,又再次消彌了民主派中各板塊的分歧和差異,變相鞏固了大家的互信和支持。
政治現實是殘酷的,從民主派諸位前日步入警署前的發言可見,他們已做好被長期拘留、面對牢獄的打算;不少朋友都坦然對待,並呼籲市民切勿憂懷喪志。難以想像他們的心臟有多麼強大,才可以在如何艱困的情況下依然先照顧他人,再面對無窮無盡的黑夜。
「港版美麗島」的意義除了是在於審訊,更是在於他們的展露的光輝,如「光之穹頂」般照耀這座城市,使其變成一座「美麗島」。
願意為香港獻身的從政者、願意在庭外守候十數小時的素人和市民、願意在庭內堅守法治的律師、願意持續報導最新消息的記者,以及再次響徹街頭的抗爭口號,讓香港的美麗再次從人的意志、勇氣和對自由的追求中滋長。抗爭,永遠都是最bitter sweet的經驗-看見犧牲,更看到光芒。
我們的香港從來都不是由林鄭和暴政所代表,而是由一眾無名港人,在危難之際願意挺身而出、為著民主自由而奮鬥不懈所構成。
謝謝你們,讓我再次看到香港的榮光。我們都會在歷史看見你們精神的臉龐,再次在大街小巷中湧現,為著自由而歡呼,為著民主而吶喊。//
「穹頂之下結局」的推薦目錄:
- 關於穹頂之下結局 在 黃耀明 Anthony W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穹頂之下結局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穹頂之下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穹頂之下結局 在 [請益] 試寫追穹頂之下這部劇的理由- 看板EAseries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穹頂之下結局 在 #美劇穹頂之下Under the dome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穹頂之下結局 在 [新聞] 史蒂芬金希望《穹頂之下》美劇復活!指名- 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穹頂之下結局 在 [閒聊] under the dome 越來越扯了…(小雷) - 看板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穹頂之下結局 在 [討論] 穹頂之下S01 E01-E02 裡面都笨蛋? - 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穹頂之下結局 在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中英字幕) Chai Jing 的評價
穹頂之下結局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卡爾維諾:月亮的女兒們】
如標題,這次分享的是卡爾維諾的短篇〈月亮的女兒們〉。
這部短篇小說,描述一個喜新厭舊的城市在即將把月亮也廢棄時出現很多女孩一路救起月亮並反撲了城市的的故事。
咳,好吧上面這段描述有點長,總之是個奇幻的、頗有深意的故事。
一起來看看這部作品吧。
-
月亮的女兒們 / 卡爾維諾
地球最初並沒有表層大氣作為保護層,暴露於無休無止的隕石撞擊和太陽輻射的侵蝕之中。據康奈爾大學湯瑪斯·葛得教授所說,月球表面的岩石在與隕石粒子的磨擦過程裡被研成粉末。而根據芝加哥大學格拉德·凱柏教授的說法,從月球岩漿散逸出來的氣體可能曾使這個地球的衛星變得輕盈而多孔,有如一塊浮石。
「月亮是個老傢伙,」他表示同意,「滿臉都是坑洞,傷痕累累。它裸露著身體在宇宙中運轉,就像一條被啃光的骨頭,身上的肉被侵蝕殆盡。但這樣的事情不是頭一回發生了。我記得,有許多月亮比這個更為年邁,也更為殘破。我曾目睹這些月亮的一生,目睹他們的誕生,運轉和死亡:一個被飛射而來的星星穿刺而亡,另一個死於它上面的所有火山口發生大爆炸,還有一個身上滲出瞬間揮發的琥珀色汗珠,然後渾身覆蓋了淡綠色的雲團,爾後收縮成一扇乾燥而多孔的貝殼。」
當一個月亮死去的時候,地球上發生的事情是難以描述的,但我嘗試用還記得的最後一個例子來談談。在經歷漫長的進化過程之後,地球已經多少有點我們現在的樣子;換言之,它已進入一個轎車比鞋底淘汰得更快的時代。與現今人類幾乎一模一樣的生物生產、購買、銷售各樣商品,城市的璀璨覆蓋了所有大陸。這些城市的發展類似于我們今時今日的相同地點,不過大陸的形狀有所不同。那會兒甚至也有一個紐約市,相似於你們都熟悉的紐約,但它更顯新,應該說,更充溢著各種新產品——它如同一個全新的牙刷,它的曼哈頓區向外伸展著,上面閃閃發光的摩天大廈就像那尼龍質地的刷毛一般
在這個世界,每一樣物件只要有一點點損壞或變舊,亦即在出現第一處壓痕或者汙跡時,便會遭到丟棄,並且一件嶄新而完美的替代品會取而代之——只有一個錯漏,一個陰影:月亮。它裸露著身體,歷經侵蝕地行走於天際,黯淡無光,越發與這裡地上的世界背道而馳,是過氣物品中的漏網之魚。
古老的表述,像「盈滿之月」啦,「半月」啦,「下弦月」啦,依然在延用,但事實上已經變成一種修辭手段:我們怎麼能夠說一個佈滿劃痕和坑洞,並且看上去像就要伴隨著一場碎石雨墜落到我們頭上的東西「盈滿」呢?更不要說漸晦之時的月亮了!它十足一塊被一點點啃掉的乳酪外皮,而那月朔之時總是在我們預期不到的時候到來。在每一期新月之夜,我們都疑惑他會否再度出現(還是我們期望它就此消失而去?),而當它真的再度出現,並且變得越來越像一把缺齒的梳子時,我們不由打個寒顫,側目而不視之。
這是個壓抑的情景。我們離開人群,挎著包包,從日夜開放的百貨公司出來,看見在摩天大廈上架設得越來越高的霓虹燈告知我們,將會有源源不斷的新產品發售,我們突然之間見到它蒼白的身影在炫目的燈光之中緩慢而病態地移動著——一種想法便縈繞於我們腦間無法被驅散:我們所買的每一件新貨,每一個產品,都會相似地變舊,破損,褪色;我們還損失了外出購物和瘋狂工作的熱誠——一種對工商業不無影響的損失。
正是如此,我們開始考慮如何處置這個有害無益的衛星。它毫無貢獻,只是一艘無用的棄船。當它變輕之時,它的軌道會開始偏向地球:沒有其他什麼東西比它更危險了。隨著它的逼近,它的運轉週期越來越慢;我們不能再計算出月相。甚至乎連曆法,這月份更替的節奏,也變成只是一項例行公事;月亮一瘸一瘸地向前移動,仿佛它就要準備崩潰。
在這些月亮低懸的夜晚,性情變得更為躁動的人們開始舉止異常。總有一個夢遊者沿著摩天大樓的扶手緩慢向上爬,伸出雙手想要搆到月亮,或是一個變狼幻想症病人,在時代廣場的中心放聲狂嘯,又或者是一個縱火狂放火燒碼頭倉庫。如今這些都已經是尋常事,不再吸引好事者聚集圍觀。但當我看見一個少女完全赤裸地坐在中央公園的長凳上時,我還是不得不停了下來。
甚至在我遇見她之前,我便有種感覺,某樣神秘的事情將會發生。當我開著敞蓬跑車經過中央公園時,我感到自己正沐浴在一道閃爍著的光之中,就像螢光燈泡在達到穩定之前放射出的一閃一閃的鉛色亮光。我周遭的景色就如同一個陷入月球火山口的花園一般。那個一絲不掛的女孩,坐在一個反射著單薄月光的池塘旁邊。我刹住車。我想是在一秒之間我留意到了她。我走出車向她跑去,但一下子又停下來。我並不知道她的身份;我只是感覺到,我得趕緊為她做點事兒。
所有東西都散落在那張長凳周圍:她的衣服,一隻長襪和一隻鞋子在這兒,另一隻襪子與另一隻鞋子卻在那兒,她的耳環,她的項鍊,她的手鐲,錢包,裡面的東西從大大的口子漏出來的購物袋,還有數不盡的小包和小物件,仿佛她在一次大手筆瘋狂購物後的回家路上,突然聽到某種東西召喚她的聲音,然後扔掉所有東西,發覺必須把自己從所有將其束縛於地球的客體和符號中解放出來,而現在她正等待著被帶上月球去。
「發生什麼事了?」我結結巴巴地說,「有什麼我能幫助你的嗎?」
「幫助?」她朝上注視著我問道,「所有人都愛莫能助。所有人都無能為力。」很明顯,她說的話並非關於她自己,而是關於月亮。
月亮在我們之上,呈現一個中間突出的形狀,一副就要壓下來的樣子,如同一個破損的屋頂,佈滿芝士磨板上的那種坑孔。就在這一刻,動物園裡的動物開始嗥叫起來。
「到此為止了嗎?」我機械地問道,就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她回答道:「剛開始呢。」或者是類似的其他說話(她說話時幾乎沒有張開嘴唇。)
「你想說什麼?是說這是結局的開始,還是其他別的什麼事情正要開始?」
她站起來,走過草地。她有一頭銅紅色的頭髮,披散在肩上。她是那麼的弱質纖纖,以使我覺得有需要以某種方式去守著她,保護她。我把手伸過去,準備若是她倒下來或者接近什麼可能會傷害到她的東西時抓住她。但我不敢用手碰到她,總是和她的皮膚保持幾釐米的距離。在我跟著她穿過花園的一路上,我發覺她的動作和我十分相似,即是,她也在盡力保護著某樣易碎的東西,某樣容易掉到地上,摔成碎片的東西——因此需要這樣子將這件東西帶到一個可以把它輕輕安置下來的地方——某樣她不能夠碰到,只能夠用手勢指出的東西:月亮。
月亮仿似迷了路一樣。它偏離了軌道,再也不知何去何從;它任自己如一片枯葉般飄零。有時候它突然出現,垂直墜向地球,在另一些時候,則以螺旋之勢打著圈兒下降,還有些時候,它看上去就像漂流著一樣。它正在變輕,這是毋庸置疑的:在有一瞬間,它看似就要撞向廣場飯店,但其實它滑入了兩座摩天大樓之間的防火走廊,從哈德遜河的方向消失而去。短暫時間過後它再度出現在城市的另一邊,突然從一朵雲彩之後竄出,以灰白色的月光灑照著黑人住宅區和東河,然後,它似乎被一股強風吹颳到,滾向了布朗科斯區。
「在那兒!」我喊出來,「在那兒——它停下來了!」
「它不能停下來!」少女驚叫道,裸露身體,赤著腳板地跑出草地。
「你要去哪裡呀?你不能這樣子周圍走!快停下來!喂,我在跟你說話啊!你叫什麼名字?」
她喊出一個像是戴安娜或者狄安娜的名字,也可能是一聲祈禱。然後她就消失不見了。為了跟上她,我鑽進汽車,沿著中央公園的快車道搜尋。
車燈的光線照亮了籬笆,山丘,石塔,但那少女,戴安娜,卻無跡可尋。如今我已走得太遠了:我必定已經略過她了。我轉頭照原路駛去。一把聲音在我身後說:「不,就是那頭,繼續追!」
坐在車後座的正是那位赤裸的少女。她正直指著月亮。
我想叫她下車,解釋我不能這個樣子載著她大模大樣地在城市裡開車,但我不敢叫她分神。她正專心致志,以防那時隱時現的輝光從視線逃走。但不管怎麼樣——這更為詭異——似乎沒有路人留意這個坐在我車子後座的女性幻影。
我們駛過一條連接曼哈頓和主城的大橋。現在我們走在一條多車道高速公路上。其他車就走在我們旁邊。我兩眼直直地盯著前方,害怕我倆的行徑所必然引起的來自周圍車輛那兒的譁然大笑和說三道四。但當有一輛轎車超過我時,我驚訝得幾乎要把車開出馬路:一個全裸的少女蜷伏在車頂,頭髮隨風飄揚。一刹那間,我以為我的乘客從一輛開足馬力的轎車跳上了另一輛;但我只稍微轉過臉去便看見戴安娜的雙膝仍在那兒,與我鼻子持平的位置。她的身體不是在我眼前唯一的奪目之軀,我見到少女隨處都是,用各種最怪異的姿勢伸展著身體,緊貼著賓士的汽車天線,車門,或者擋泥板。她們金色或黑色的秀髮,和她們裸露的皮膚發出的粉色或小麥色光澤形成鮮明對比。每一輛車上都有一名這種謎之女乘客,全都身體往前靠,催促她們的司機追趕月亮。
她們受到瀕危之月的召喚——我敢肯定。那兒有多少這樣的少女呢?越來越多的車子載著月之少女從城市的各個城區匯合於似乎停止不動的月亮之下的地方,聚集在每一個十字路口和道路交界。在城市的邊緣,我們發覺來到了一個廢車停置場前面。
道路消失於一片有著小型的山谷、山脊、山丘和山峰的地方,但造就這種崎嶇地勢的並非這裡的原始地形,而是那些一層層被扔掉的商品:消費至上的城市用過的東西,為了享受到使用新商品的快樂便將其拋諸腦後,讓它們在積聚二手貨的鄰居這兒壽終正寢。
經過長年累月的堆積,破冰箱壘成的堆阜,生活雜誌黃頁以及廢棄燈泡遍佈於一個巨大的垃圾場。月亮現身於這個狼藉腐爛的王國之上,一片片變形廢舊金屬垃圾鼓起上升,猶如被洶湧的潮水沖起。老朽的月亮和那片如同焊上了一塊各類殘骸的混成物的地表十分相像;廢舊金屬的山脈變成首尾相接的一條鏈,就像一座露天圓形劇場,形狀就跟一個隕石坑或月海如出一轍。月亮懸掛在這片空間之上。行星和它的衛星就如同對方的鏡像一般運轉。
我們的車子停下來了。沒有什麼比車的墳墓更讓汽車怯懦了。戴安娜下了車,其他所有的戴安娜也一樣。但現在她們身上的能量好像在減弱:她們邁著猶豫不決的步伐,似乎她們發覺自己置身於那些廢銅爛鐵之中,就驀然意識到自己全身一絲不掛;許多少女抱著雙臂擋著乳房,就好似受涼而打著顫一樣。與此同時,她們散開來,爬上廢棄物的山脈,爬下來進入那露天圓形劇場,在中心排成一個巨大的圈。然後她們全都高高舉起雙手。
月亮動了起來,就像受到她們手勢的影響。在一霎那間它似乎恢復了能量,再度爬起來。站成圈子的少女雙手向外伸展,臉和乳房朝著月亮。這是月亮向她們要求的嗎?它需要她們把自己撐回天空?我沒有時間去細想這問題。在那非常時刻,起重吊車粉墨登場了。
這台起重機由權威設計及製造,特別用作除去那不美觀的累贅,淨化蒼穹。這是一輛加裝了一條高高舉起,蟹鉗一般的吊臂的推土機。履帶運轉,吊車前行,穩夯有力,有如螃蟹;等它到達施工地點,似乎變得更是穩當了,底盤緊貼地面。吊臂快速旋轉,起重車把它的爪子伸向天空:一輛有一條這麼長吊臂的起重吊車能被造出來,實在讓人難以置信。吊臂上的鏟斗張開,露出利齒;現在,與其說像一隻蟹鉗,不如說它更像一張鯊魚的大嘴。月亮就在那兒。它顫抖著身體,好像想要逃跑,但起重車似乎帶有磁力:正如我們所見,月亮像被吸住了,落到起重車的爪子上。伴隨著一陣乾澀的響聲——「咵!」——鏟斗的雙頜閉上了。在一瞬間,月亮似乎是像塊蛋白酥那樣被粉碎了,但是事實上它仍留在那兒,一半在鏟斗內,一半在鏟斗外。它被壓成了扁圓形,就像被鏟斗牙齒咬著的一支雪茄煙。土塵如驟雨一般掉下來。
吊車現在嘗試把月亮從軌道上扯下來。吊臂開始扭向後方:此刻,需要很費力氣才能夠扭動吊臂。在這整個過程中,戴安娜和她的夥伴們高舉雙手一動不動地留在原地,似是在期盼以圈子的力量戰勝敵人的進攻。土塵從崩潰的月亮上掉下來,落到她們的臉上、乳房上,她們才只好散開。戴安娜失聲痛哭起來。
此時,被禁錮的月亮失去了它僅餘的光華:它變成一塊形狀醜陋的黑色岩石。如果鏟斗不能將它好好卸下,它便會撞到地球上。地面上,工人們正張羅著一張金屬網,用長釘固定在地上;起重車正小心翼翼地把它的負荷卸載到這個區域。
月亮到達地面,呈現為一個佈滿坑洞的沙質巨岩,如此的黯淡、渾濁,難以想像曾幾何時它以明亮的反射光華來照亮天空。鏟斗的雙頜張開了:吊車隨著履帶運轉而後退,當卸下負重的一霎,它差點兒翻倒。工人們已經把網準備好了:他們把月亮網住,困在大網和地面之間。月亮在桎梏之中掙扎了一下:就像地震時出現的一波振盪,導致垃圾山上的空罐子雪崩般地滾下來。其後一切便再度回復平靜。現在,那片無月的天空被大型照燈的光芒所浸淫。但不管怎麼樣,黑暗總算是消退了些。
拂曉之神發現這車的墳地上又增添了一具殘骸:月亮被困在墳地中央,幾乎不能將其和其他被棄置的東西區分開來;一樣的顏色,一樣糟糕的外觀,讓你難以想像他們也曾經新淨光鮮過。一陣低沉連續的聲響在這凡塵垃圾上的火山坑中迴盪:拂曉之光照在一群懶洋洋,剛醒的活物身上。蓬頭垢面的傢伙們正在廢棄貨車被掏空了的軀殼,損毀的輪胎,受壓變形的鐵皮之間穿行。
在這堆被拋棄的物件之中居住著一個被拋棄者的社群——被排擠於社會邊緣,或者是寧願自我放逐的人;厭倦了奔走於城市,購買和銷售註定轉眼便會落伍的新商品的人;認為被丟棄的東西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財富的人。這些消瘦的人圍繞著月亮,遍佈那露天劇場似的垃圾場,或站或坐。這幫人的臉都被鬍鬚或蓬亂的長髮遮去半邊。這是一幫衣衫襤褸,穿著失禮的人,而我那全身赤裸的戴安娜,還有昨晚其他所有少女就混在他們中間。他們走上前去,動手把那些用深紮土中的長釘固定著的鋼網弄松。
忽然,如同一艘軟式飛艇從停泊碼頭飆出,月亮上升起來,盤旋於少女的頭頂和擠滿流浪漢的看臺之上,被鋼網纏著,懸掛在那裡。戴安娜和她的夥伴們正對付著那些網絲,一會兒用力拉扯,一會兒把它們抽出來。突然,少女們跑起來,月亮跟著她們,身上依然纏著網絲的一頭。
隨著月亮移動,一股浪潮從殘骸的深谷中湧起:被壓擠得像手風琴的廢車蹣跚地加入到遊行隊伍當中,踴動前進;由破罐匯成的奔流發出像雷鳴一般的響聲。你無法判斷它們是在拖動著什麼還是被什麼所拖動。跟隨著這個在垃圾堆裡被拯救出來的月亮,那些被遺棄的人和物在馬路之上捲土重來,湧向城市的富裕鄰居那頭。
那天早晨,城市裡正在歡度消費者感恩日。這一年一度的盛會在九月某一天舉辦,專為購物者向那孜孜不倦地滿足大家每一個願望的生產活動之神表達感激而設。城鎮裡最大的百貨公司每年都組織一次節日遊行:跟隨一支奏樂隊伍之後,一群盛裝打扮的女孩用彩帶牽引著一個體積巨大、顏色明豔的娃娃外形氣球招搖過市。那天,巡遊隊伍正走到第五大街:領隊的女孩揮舞指揮棒,大鼓被敲得梆梆響,而那個象徵著「心滿意足之消費者」的巨型氣球,溫馴地被一群頭戴圓頂單簷帽、滿身彩穗飾物、佩戴流蘇肩章、騎著漂亮摩托車的女孩用彩帶拉扯著前行。
與此同時,另一支巡遊隊伍正穿過邁哈頓區。那乾裂而黴爛的月亮也正被赤裸的少女們拉著前進,在高樓大廈之間航行。在它後面跟著一條由報廢汽車和火車殘骸構成的長龍,被靜默不語而漸漸壯大起來的人群簇擁其中。成千上萬的人又加入了那從清晨就開始追隨月亮的隊伍當中。只見各種膚色的人們,許多帶著大大小小孩子的家庭,紛紛加入到隊伍當中,尤其是在隊伍經過黑人聚居地和哈萊姆的波多黎各區時這種情況更見明顯。
月之巡遊在市郊一帶兜兜轉轉,然後開始沿百老匯大街而下,靜悄悄而迅速地來與那拖著巨型氣球沿著第五大街行進的另一支隊伍相會。
在麥迪森廣場,一支巡遊隊伍與另一支相遇;或者可以更準確地說,兩支巡遊隊伍匯成了單獨一支。也許是因為撞到了月亮那尖突不平的表面,那「心滿意足之消費者」癟了氣變為一張塑膠布。現在坐在摩托車上的是戴安娜們,她們正用五彩繽紛的帶子拖動月亮:或著,應該這麼說,裸女的數目翻了一翻,那些女騎手們都甩掉了她們的制服和圓頂帽子。類似的變化也出現在巡遊的摩托車和汽車之上。你不能再分辨出,哪些車子是新的而哪些車子是舊的:扭曲的輪子和生銹的擋泥板跟光潔如鏡、陶瓷般地反射著光澤的車身混合在一起,。
不止如此,巡遊隊伍所過之處,商鋪櫥窗便佈滿了蛛網和黴菌;高樓大廈裡的升降電梯吱嘎作響;廣告海報變得發黃;電冰箱好像變成恒溫孵化箱,蛋架上坐滿了小雞;電視機上顯示一片雪花。城市一下子把自己消費殆盡了:現在它變成跟隨在月亮背後,作告別巡遊的一個用後即棄的城市。
伴隨著樂隊打在空罐子上的鼓聲,巡遊隊伍來到了布魯克林大橋。戴安娜高舉她的指揮棒:她的同伴們擺舞起她們的彩帶。月亮作最後衝刺,穿過大橋弧形鋼架的間隙,滾向大海,像一塊磚頭那樣墜進水中,沉下去,在水面上弄出千千萬萬小泡沫。
此時此刻,少女們並沒有鬆開抓著彩帶的手,而是繼續緊緊握著彩帶;月亮把他們甩高,飛過鋼架,飛出大橋:她們就像潛水者一樣,在空中劃出一條弧線,然後消失於水中。
我們一部分人在布魯克林橋上,其餘就在岸邊的防波堤上,都站在原地吃驚地看著這一幕,正猶豫該趕緊跳下去救人,還是相信她們會再度像以前那樣出現。
我們無須守候多久,海上便蕩起圓圈形的波浪。在水波的中心出現了一個小島,向上升起,就像一座山丘,然後變成一個半球,再後如同一個放在水面的球體,準確說,剛升到水面之上了;不,就像一個升向天空的月亮。說是月亮,但它已經不再和幾分鐘前那個我們看到沉入深海的月亮相像:然而,這個新的月亮用一種非比尋常的方式來表現它的脫胎換骨。它從海中出現,垂著一條由閃閃發亮的綠色水藻構成的尾巴;月球上噴泉噴出的水流賦予它翡翠般的光彩。它的表面就如同被一個水汽彌漫,但沒有一點植物的熱帶雨林所覆蓋。這層覆蓋物看上去就像用孔雀的羽毛編成,上面佈滿眼睛圖案,一身明豔色彩。
在這球體轉眼升上天空之前,我們幾乎未想到過會看到這樣的景象。更多的細節都佚失於一種「重獲新生」和「生機勃勃」的籠統印象之中。此時正是黃昏:顏色的強烈差異淡化為顫慄不穩的明暗對比;現在,那月陸和月樹只是這個光潔的發亮球體表面上勉強可見的輪廓。但我們能看到一些吊床正掛在月樹的樹枝上隨風搖曳。我看到,躺在上面的,正是那些把我們帶來這兒的少女。我發現了戴安娜,她悠然自得地搖著一把羽毛扇子,可能正是向我示意。
「她們在那兒!她就在那兒!」我高聲喊道。我們都在叫喊。但隨著月亮升入黑暗天空,只可看到月海和月陸反射太陽的光華,那再度見到她們的喜悅便已被因永遠失去她們而起的痛苦所代替。
我們全都喪失了理性:所有人在大陸之上狂奔疾走,穿過那些重新覆蓋大地的草原和森林,焚燒城市和公路,銷毀一切我們存在的痕跡。我們仰天長嘯,高高昂起長鼻和獠牙,甩動著屁股上蓬鬆的長毛。這股充斥我們這群青年猛獁象內心的盛怒讓我們做出了這一切——其時我們發覺如今正是生命誕生之初,才明白到,我們想要的,我們永遠都不能得到。
穹頂之下結局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在我漫長的一生中曾學到什麼,那就是:愛,讓我們明白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但戰爭,讓我們看到自己真正的模樣。現在的年輕人想知道每個人的每件事。他們以為談談說說,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我那個世代比較沉默。我們了解遺忘是多麼重要,重新出發有多麼美好。」
─ ─《夜鶯 The Nightingale》Kristin Hannah
又是一本淚流滿面不捨闔上的小說,也許有人會埋怨,為何集中營總是寫不膩、二次大戰總是拍不完,但這就是戰爭,永遠倒扣在被無情撕裂的天空之上,至今仍橫臥於無數張雙人床中間,撞碎好幾世代,扭曲無數家庭,掏空千萬靈魂,滿目瘡痍的軀殼與血跡斑斑的歷史覆蓋之下,親身走一遭的人渴望遺忘,江水滔滔我們努力銘記,為何在撐過生離死別的苦難摧殘後終究需要讓愛大於恨?為何愛比恨容易康復?因為非如此不可,人們至少還可以擁有希望。
國外書評與媒體時常將 Anthony Doerr《呼喚奇蹟的光》與之並論,但《夜鶯》其實可以和 Tatiana de Rosnay《莎拉的鑰匙》對照閱讀,同樣發生於法國,同樣經歷巴黎冬賽館事件,同樣從納粹魔爪送入了泯滅人性的集中營深淵,也同樣將時間線拉長至三代以上。
《夜鶯》敘述在亂世之中,法國一對性格有著天壤之別的姊妹,自幼寄人籬下相依為命,姊姊薇安溫柔順從惹人憐愛,年紀輕輕便走入婚姻;妹妹伊莎貝爾則自我意識強烈,嫉惡如仇且衝動魯莽。隨著二戰戰線延燒,德軍入侵法國,遂成為西歐第一個妥協與納粹合作的國家,伊莎貝爾眼睜睜看著被侵門踏戶的家園,不願只像一般女性一樣被動接受坐以待斃,因此開始救援盟軍被擊毀的空軍飛行員,鋌而走險徒步攀越底比牛斯山,地形與天候的險惡遠比落入納粹手中還有存活機會,意圖從西班牙開闢出一條救援路徑,這就是「夜鶯」計畫,成為漫長黑夜裡的一線光明。
《夜鶯》為層次分明、情感細膩、文采優美又有所突破的故事,視角頻頻交錯,時空遠近穿梭。談愛情,是繁華落盡後的懾人光輝,又是跨越千里的時不我與;談親情,是超越血緣的奮不顧身,又是生死兩茫茫的互相牽引;談戰爭,是委曲求全的隱忍行善,又是翻山越嶺的巾幗英雄;談理念,是無法明言的犧牲小我,也是賠上一切才寫下的歷史註解;談女性主義,書寫女性所遭受到的身心折磨不亞於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又呈現浪漫主義滿腔熱血的驅動之下,十九歲的少女跌跌撞撞竟能成就多數男性也望其項背的壯舉。
「男人講述事蹟,女人繼續過日子。對我們而言,那是一場虛幻的戰爭。戰爭結束時,沒有人為我們辦遊行,我們沒有獲頒勳章,歷史教科書裡也沒有提到我們。大戰時,我們做了我們必須做的事,大戰後,我們收拾殘局,重新來過。」
其實最一開始德國集中營是為了關押戰俘和政治犯等設立的,因此不只是猶太人會送入其中,但最後結局一樣是殊途同歸至生命盡頭。薇安從逆來順受逐漸學會堅強,然而伊莎貝爾一生拯救 117 位陌生飛行員的性命,挺過喪心病狂的集中營煉獄,她卻也不再是過去目光如炬明豔動人的那隻夜鶯,在那黯淡空洞的靈魂之窗裡,只剩下殘破不堪的一具折翼空殼,幸好,幸好,愛包覆著恨,希望包覆著苦痛,諒解包覆著滄桑,戰爭讓我們看見了彼此真正的美麗模樣。
「生命是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擊。
愛。
萬物始於愛,也因愛而告終。愛是基石,愛是穹頂,愛是飄揚在其間的空氣。她的心靈殘破,容貌醜陋,但這些都不要緊。他愛她,她也愛他。終其一生,她始終等待、始終祈盼人們的愛,但此刻她了什麼是真正重要的。她已經懂了愛,也受到了愛的庇護。」
How fragile life was, how fragile they were.
Love.
It was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everything, the foundation and the ceiling and the air in between. It didn’t matter that she was broken and ugly and sick. He loved her and she loved him, All her life she had waited -longed for - people to love her, but now she saw what she really mattered. She had known love, been blessed by it.
▍博客來:https://goo.gl/CmQyM5
▍延伸閱讀:釀選書+
看大屠殺題材電影與普利摩李維《如果這是一個人》:
bit.ly/2OVKgwm
穹頂之下結局 在 #美劇穹頂之下Under the dome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不過看完第三季結局之後感覺後面埋了很大的伏筆本來想說沒意外應該會有第四季吧之前看了一些國外的消息也都說有而且今年夏天就會上映但為什麼又看到 ... ... <看更多>
穹頂之下結局 在 [新聞] 史蒂芬金希望《穹頂之下》美劇復活!指名- easeries 的推薦與評價
史蒂芬金希望《穹頂之下》美劇復活!指名Netflix盼忠於原著重拍恐怖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小說作品向來為好萊塢影視產業的改編愛好,其中 ... ... <看更多>
穹頂之下結局 在 [請益] 試寫追穹頂之下這部劇的理由- 看板EAseries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開始想動手寫一些文章,推薦自己看過覺得還不錯的美劇。
知道板上有很多大大十分厲害,所以小弟想在跟大家請益一下。
小弟最近寫了一篇關於為什麼值得追 穹頂之下 這部劇的理由。
請各位大大給點意見
圖文好讀版位置:https://rhtalking.blogspot.tw/2014/12/under-dome.html
穹頂之下是一部科幻影集,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
描述一個度假小鎮,突然被神秘的透明物體給籠罩住,導致小鎮與外界斷絕的聯繫。
一群鎮民在這樣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政府與法治已不復存在,資源成了最重要的資產。在這無法突破的穹頂之下考驗著人類的本性。
角色介紹:
Michael James "Mike" Vogel
曾在 2011先生你哪位 與 2003德州電鋸殺人狂電影中擔任配角,本來是時裝模特兒的他,從2001年開始從影。
Rachelle Marie Lefevre
比較為人所知的作品為 2008 暮光之城 飾演反派吸血鬼 Victoria,也是從這個系列作開始獲得關注。
Colin Ford
曾參與2011我家買了動物園演出,飾演麥特戴蒙的小兒子
Linda Esquivel
於2013年被“MAXIM”雜誌評為全球百大性感美女第75位,曾於美劇底特律重案組中飾演偵探Ariana Sanchez。
Dean Norris
這傢伙大家就比較知道了,曾於美劇絕命毒師中飾演男主角的連襟Hank,早年的戲劇作品為Six Feet Under 六尺之下。
以下為推薦追這部劇的理由。裡頭包含了許多個人喜好,請各位大大多多包涵。
推薦的理由一:不一樣口味的災難片題材
災難這個題材一向是許多電影愛用的題材,不論是天災或者人禍(有神經病想毀滅世界也算在內吧?)。像是講述雅瑪2012預言的"世界末日",還有威爾史密斯所主演的"我是傳奇"都創下了不錯的票房。
但是到了近幾年似乎類似題材已經越用越爛了,像是布萊德彼特演的末日Z戰,就是殭屍題材的末班車,幾乎只靠小布的魅力在撐場面了。
本劇算是近幾年稍稍特別的故事框架,或許影迷們看不到一堆僵屍跑來跑去,也看不到自由女神一再地被欺負,但是災難片中常常放為主軸的人性議題,本劇可是一點都沒少呢。
推薦的理由二:恐怖、懸疑小說家斯蒂芬·金小說改編
或許有些人沒聽過斯蒂芬·金,他的小說早已被取材拍過許多電影,包括綠色奇蹟、迷霧驚魂等。
現在你去戲院看電影,最不缺的幾個元素,肌肉發達到不行的男主角、像是人造人的女主角、還有讓人目不暇給的各種誇張特效。
但是近幾年的電影似乎只剩下上述幾點在賣了。
劇本荒,一直都是近幾年電影所遭遇到的問題,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美劇會慢慢被重視。
幾部非常受歡迎的電影或美劇,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改編自暢銷的小說。這讓影片在基本上的故事架構不會太差。
推薦的理由三:人類該有的黑暗面都出來得差不多了
假設看過迷霧驚魂的人,一定對影片中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印象深刻,有看似壞人,但是所做之事,似乎都顧全大局,也有看似好人,但行為都是自私的展現,這個特色也在此劇中獲得相當好的表現。
斯蒂芬·金擅長描繪人們之間的懸疑互動,在此片中斯蒂芬·金試圖去表現一個不單純只有好人與壞人的世界。其中還包含了親情、友情與愛情,每個人都在為了謀取自己最大利益而做決定,也讓觀影者漸漸窺探各式各樣人性中的黑暗面。
這部影集也可以說迷霧驚魂中人際關係的放大稀釋版。
推薦的理由四:稱職的特效
這部影劇在處理特效的部分十分小心,他試圖以細膩的特效讓觀影者相信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事情,片中的特效如同近幾年的美劇,幾乎可以媲美電影。
成功讓所有視覺效果都成為良好的綠葉,襯托角色們的互動,而不會搶了彼此的風采。
你可能踩到的地雷:
劇情BUG太多,超多科學上不合邏輯的安排。
這個梗在辛普森家庭已經被用過了。
有些劇情你大致上都能猜到結果。
有人評論:神一樣的開頭,神經病一樣的結尾。
他真的稱不上是驚悚片。
不推薦給有幽閉恐懼症的人。
你究竟會看到些什麼:
惡魔你好正
跨種族與性別的OOXX
愛到卡慘死
淡水知名鐵蛋
沒有水的魚缸
牛排還是要紅紅的才好吃
你看我的手比你大(舉)
廁所裡的血手印
好色的清純期少女
一閃一閃亮金金
圖文好讀版:https://rhtalking.blogspot.tw/2014/12/under-dome.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72.2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418564121.A.86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