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花界美女與《三六九小報》】#元祖版今天我最美
現代報刊中的美女影像,是不少人讀報的焦點
你知道遠在1930年代的《三六九小報》就有類似單元嗎?
該報每期都有「花叢小記」專欄,介紹當時「花界」名媛
不只以艷麗的文字形容,也常「有圖為證」,
在古早報紙中特別吸睛
和現在不同的是
專欄女主角是當時煙花界藝旦
她們多因出身貧困,被賣入「藝妲間」
從小苦學彈唱、詩文書畫兼練酒量
以便在交際場上顛倒眾生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珍貴的圖文影像
一窺那個年代的美麗與滄桑
#三六九小報 #花叢小記 #臺灣花界美女
#報時光UDNtime
參考資料:曾久晏〈《三六九小報》與《風月》報刊中的女性影像〉,《藝術論壇》第6期(2009.7)
歷史新聞
【1988-01-01/聯合報/22版/繽紛】
台灣第一次選美
【文/莊永明 圖/陳朝寶】「選美」成為熱門話題後,大家的「歷史癖」又來了。四○年代中國小姐選舉,再被舊話重提,炒得好不熱鬧;可惜,沒有人探索「台灣第一次選美」這個題目,這可能因為是大家認為在那個女人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時代,那會有什麼選美活動的緣故吧!
但是,仍有不少人向我問及:「台灣第一次選美活動,始於何時?」我總以「那有什麼好談」對答,最近實在被問煩了,乃決定在此談談。
台灣「古代」的選美活動,不是沒有,只是那是士大夫階級的一種「休閒娛樂」。從一九三○年發刊的「三六九小報」,我們可以發現一些「選美」活動,而且該報似乎每期都有「花叢小記」、「花間瑣語」等專欄,報導名花美女,並配有照片刊出,讓人欣賞,當代詩人墨客,似乎都挖空心思,寫詩、作對、歌詠這些美人:
剪水雙瞳別樣嬌;鶯聲嚦嚦百愁消。
冰雪聰明韻有神;幾疑明月是前身。
婀娜丰姿態雅嫻;雙修福慧到人間。
娟好姿容二八秋;娟然一笑漫深求。
皓齒明眸豔玉容;情閒意雅語纖穠。
欣賞了這麼多豔麗浪漫的詩句,而不見及「小記」、「瑣語」等文章,大家必會神往這些「女神」的造像,其實文章所介紹的正是「神女」。
傳統文人,好作狹斜遊,流連花街柳巷,是生活的一部分;日據時期,以「傳承文化」為己任的「漢詩人」,也不例外,他們認為到青樓、坐擁藝旦,是一種性靈與精神的娛樂,因之,也玩起了選美活動來。
一九○○年,連雅堂在台南新報首開「赤城花榜」,遴選十美,這可能是台灣第一次選美活動吧!
有關「赤城花榜」的選美活動,連雅堂於一九二五年「台灣詩會」第十八號「花叢迴顧錄(一)」,有一段記載,可為此次選美的「背景」參考資料:
「台南固舊時都會,仕宦遨遊,商賈雲集。西關之外盛設女閭,風定日科,歌聲漸起,衣香花氣,盪魄銷魂,誠昇平之樂事,而沉醉之柔鄉也。海桑(註:淪日)以來,日就衰落。閱今僅三十年,而南都金粉變為北地臙脂,迴顧花叢,閒愁萬種,真不勝今昔之感矣。先是庚子之秋,余之南報,曾開赤城花榜,遴選十美。……」「台南新報」的漢文部主筆連雅堂,主辦這次選美,是因為古都台南的酒樓歌榭盛況被台北艋稻(萬華、大稻埕)奪去了光采,為著鄉梓的「繁華」,而有此創意。後生晚輩,拜讀連氏的「台灣通史」,總認為完成此名山絕業的史學家,必是位道貌岸然的大儒,想不到,他寫道德文章之餘,還曾是這般「可愛」過呢。
赤城花榜,由李蓮卿獲得后座。她,台南人,年方十五。說句實言,只是雛妓而已。我們從下面這一段話,可知當代文士那種「老牛吃嫩草」的心態:
「每見青春爛熟之女性,常感其如名花爛漫,過於妖冶,較之雛妓女之純真,是猶梅英蓮蕊之於穠杏夭桃,乳燕嬌鶯之於狂蜂浪蝶也。」
「姿容妙曼體態溫柔,又能為纏綿宛轉之歌,豔名日著」的李蓮卿,僅當了一年的「台南小姐」,就病歿了,得年僅十六歲。連雅堂傷其遇,以詩弔之,計得七絕十首,詩友也競相和之,竟成「悼蓮集」一帙,連詩有:「一朵蓮花墜劫塵,紅樓半現女兒身,西風昨晚吹裙帶,好向情天證夙因?……生既飄零死亦遲,落紅憔悴夢迷離。芙蓉鏡裡人何處?天上塵間兩不知」之句。
以「赤城花榜」遴選「美女」,來比擬今日選美活動,可能不倫不類,但回首前塵,也必有其歷史意義在;我們當不必因為前世代文人的「無行」而減損對他們「道德文章」的尊敬;也許,若干年後,後代的子孫,看我們今日的選美活動,也會有「後之視今,如今之視昔」的感言吧!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