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瑜千呼萬喚始出來
跨國婚姻家庭團聚出現曙光】
日前,嘉瑜接獲許多民眾的陳情,並且在臉書針對邊境管制標準、入境申請程序提出質疑。如今,指揮中心將授權外交部駐外館處依現行國人外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受理申請依親、探親簽證,並核發「特別入境許可」簽證。
在花好、月圓、人團圓的中秋節前夕,此消息一出,令人可喜可賀。為了防堵疫情蔓延,有關我國先前邊境嚴管的措施,自今年5月19日起於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期間,暫緩未持有我國有效居留證的非本國籍人士入境,迫使許多家庭無法團聚,在「你不知道邊境政策有多可笑」粉專、「Covid-19外籍配偶群組」社團以及本辦公室接獲的陳情書,嘉瑜聽到外籍配偶家庭的心聲、看到個案各式各樣的苦衷、感受到民眾對家人的思念,嘉瑜也不斷在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衛生福利部 #內政部移民署 之間努力,替外籍配偶爭取各式的權益,並呼籲政府能保障其家庭生活。
🔥有關邊境管制措施,指揮中心今日(9/13)宣布通案開放外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入境:
✅申請要件
自即日起(9/13)開放 #已完成結婚程序之國人外籍配偶 及 #其國人外籍未成年子女 申請。
✅申請種類
可向駐外館處申請 #依親簽證 #探親簽證
✅入境須知
(1).需持有 #特別入境許可 簽證
(2).其入境檢疫措施依 #現行隔離檢疫作業 辦理
✅簽證效期
原持有 #依親簽證 (簽證註記TS、TC),效期於今年5月19日至9月13日屆期者,其簽證效期自動延長至本年12月31日,毋需再向駐外館處申請換發特別入境許可。
👉嘉瑜先前臉書文:
2021.09.06
https://pse.is/3nybeg
👉相關新聞:
2021.09.13開放「外籍配偶、未成年子女」入境 可直接向外館申請!
https://pse.is/3mp5na
2021.09.13影/中港澳也適用!外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申請來台
https://pse.is/3pdwcg
👉相關網站:
2021.09.13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新聞稿
https://pse.is/3nlprw
2021.09.13外交部新聞稿
https://pse.is/3klty7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內政委員會/ 移民署署長莫天虎 口頭質詢─ ▶近日移民署提出的修法方向,本席大致上支持。但在部分修法條文上本席感到較為遺憾,因為過去幾個會期已有許多委員提出移民法相關的修法,但當初排案的國民黨召委遲遲沒有召開朝野協商,本席認為移民署應盡速表達立場與提出積極作為。 移民署署長莫天虎:我們當前主要針對...
移民署團聚證 在 高嘉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下實施邊境管制
新住民家庭面臨瓶頸
邊境開放標準不明確
專案入境程序不透明
嘉瑜呼籲指揮中心釐清】
台灣是一個文化大熔爐,無論是新住民(下稱外籍配偶),甚至是新二代,都為我國的土地注入許多養分,是我國成長茁壯的要素,然因邊境管制下許多外籍配偶因缺乏居留證,導致無法入境照顧家人;另外,針對邊境開放的標準不明確、申請專案的程序不透明,嘉瑜呼籲指揮中心應於記者會中明確釐清!
依據內政部移民署資料顯示,關於跨國婚姻家庭——外裔配偶(歸化我國)、外籍配偶(本段指持有外僑居留證及永久居留證人數),數量上以越南為最多,計111,462人,占19.59%;印尼次之,計31,005人,占5.45%;菲律賓為第三,計10,478人,占1.84%;泰國位居第四,計9,507人,占1.67%;日本名列第五,計5,623人,占0.99%;柬埔寨為第六,計4,346人,占0.76%;韓國位居第七,計2,063人,占0.36%。
然我國 #實際上外籍配偶人數遠遠超過上列數據,我國具外籍配偶身分人數與持有居留證之人數不成正比;依據7月26日新聞稿,外交部駐外館處持續暫停受理各類簽證申請,目前持有效停留簽證、居留簽證者於該期間也暫緩來台,因此外籍配偶未具備居留證者,因邊境政策無法入境台灣,導致許多外籍配偶即使在台灣已有結婚證明但尚未取得居留證者,仍然無法入境。
👉外籍配偶受限於下列邊境政策無法申請各類簽證:
➤109.03.19外籍人士暫緩入境
➤109.06.24外籍人士依循申請簽證
➤110.01.01外籍人士暫緩入境
➤110.03.01外籍人士依循申請簽證
➤110.05.19外籍人士暫緩入境
依照外交部領事事務局110年7月26日新聞稿表示:「因 #緊急或人道考量,如奔喪、探視病危親屬等重大事由急需來台,經報獲指揮中心專案許可後,才能向外交部駐外館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簽證,所有入境申請都要經過主管機關向 #指揮中心提報專案申請核可同意 。據嘉瑜了解,目前提報的專案申請分為親屬專案申請、工作專案申請、境外生專案申請,在親屬專案申請以奔喪、新生兒出生可以申請,親屬重病、家庭團聚、台籍配偶懷孕不核准申請。
據陳情人所述:「國內外籍漁工、高科技人才……等配偶可透過工作簽證或專案入境,外籍學生亦有教育部專案,為何取得我國合法結婚登記國人之外籍配偶未能納入?」 外籍配偶在疫情期間依親面談的期程被暫停,因此在與家人相聚上,面臨遙遙無期的等待。即便指揮中心在記者會表態「外籍配偶個案申請採緊急人道入境允予放寬」,但陳情人實際申請專案入境卻四處碰壁、求助無門。
嘉瑜認為,跨國婚姻家庭之一方配偶(外籍配偶)向外交部申請「特別入境許可」簽證專案標準不一,實際申請求助無門,根本看得到卻吃不到。嘉瑜質疑程序上撲朔迷離,申請專案的標準為何?另外,外交部截至110年8月中旬已辦理約200件緊急人道案件,人道的標準認定又為何?
🔺嘉瑜建議指揮中心:
#擬定邊境入境開放的標準及時程 #透過記者會說明專案申請的流程及窗口
➤邊境開放標準明確化
嘉瑜建議指揮中心明確向大眾指出邊境開放的標準,並且透過記者會說明為何部分族群可以申請入境,部分族群又無法申請入境,政策決定的科學依據是什麼? 疫情降到什麼程度會調整邊境政策?
➤專案申請程序透明化
對於專案申請的窗口,隨著每個人的狀況不同,負責的主管機關也隨之變化,指揮中心應明確對民眾說明專案申請之窗口,而不是讓民眾求助於行政機關,遇到互踢皮球的情狀!
🔺嘉瑜發函建請衛福部提供外籍配偶家庭協助
嘉瑜於日前發函,建請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針對外籍配偶無法入境我國之個案,在必要時主動給予其家庭協助,而非被動式等待個案申請。配偶因為疫情邊境管制無法入境我國,家庭可能面臨「偽單親」的狀況,此時獨自承受照顧小孩的心理、經濟壓力,稍有不慎即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又因近期開學,孩子若因家長工作忙碌疏於照顧,將會對人格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衛生福利部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內政部移民署
✅相關報導
2021.9.1外籍人士入境卡關!500對跨國伴侶成牛郎織女 指揮中心要求外館一定收件審理(蘋果新聞)
https://reurl.cc/EnqWXk
2021.8.25跨國夫妻、伴侶「入境無門」 指揮中心:將採個案放寬(聯合新聞網)
https://reurl.cc/yE5okD
2021.8.25邊境嚴管淪夾心餅乾 異國戀夭折、辭去工作來台仍遭擋(聯合新聞網)
https://reurl.cc/YOMGeD
2021.8.23邊境嚴管「緊急人道」標準不一?被指獨厚歐美日外配(自由時報)
https://reurl.cc/XWOpqe
移民署團聚證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後續追蹤【「小明」案爭議,監察院公布調查結果:相關單位對差別對待合理性說明不足,應依兩公約及兒童人權公約等規範檢討】
台灣去(2020)年2月6日以來因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封關,各約2,000名新婚陸配與陸配子女「小明」至去年7月始得分批入境團聚,引發人權等爭議。監察院主動調查,今(9)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固然防疫優先,人權也需權衡,此境管措施決策過程未諮詢人權專家,致相關人權規範的審酌未盡周全,新婚陸配與「小明」們確實受差別對待,而且對此差別對待的合理性說明不足。要求行政院督導相關單位依聯合國指引、兩公約及兒童人權公約等規範檢討改進。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在媒體聯訪中回應,武漢肺炎疫情嚴重且變化快速,基於保護2,300萬國人安全,一定要有相關作為。不過隨著疫情變化,都能夠隨時檢討調整、盡量做到圓滿。
此案癥結點在於,我國去年2月對中國封關,3月19日全面禁止非本國籍人士入境,但尚未取得居留證的外籍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仍可向我駐外館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來台;6月開放外籍人士(含移工子女)除觀光、一般社會訪問以外,均得提出入境申請,卻到同年7月16日才分階段開放「小明」與新婚陸配入境,引起差別待遇之議。另外,部分在台排隊申請台灣身分證的「小明」,農曆年陪家人到中國探親後就無從返台,去年居留未滿法定的183天,造成居留期間中斷,影響取得身分證期程。
民間團體及民眾先後到監院陳情,監委葉大華、蕭自佑申請自動調查。期間約詢陸委會、衛福部、移民署等相關單位,並邀請專家學者諮詢人權與專業議題。監委認為,雖然境管措施已鬆綁,但為促使日後防疫決策在人權考量上更周妥,羅列6點調查意見促請改善。
監委葉大華表示,根據人權宣言、各項公約及聯合國頒布的COVID-19疫情期間人權指引,各國應該以對人權最小侵害為原則採取限制措施,且應告知受影響者緊急措施的內容、適用範圍和持續時間,並讓民眾有參與決策的權利。但在調查過程發現,相關主管機關並未完整論述境管限制、開放的理由,引來外界質疑。建議決策過程應蒐集受影響者的想法,並設置單一窗口與其溝通。
調查報告指出,在長達近半年或半年以上的境管措施中,相關權責機關皆未主動積極蒐集兒少意見,兒童表意權保障不足。缺乏開放入境時間表及優先順序,則導致被管制對象長期恐慌焦慮。原在台求學的「小明」因入境管制致身分被凸顯,恐已被同儕貼上標籤。而媒體頻繁報導、輿論滋長或因政治因素或意見領袖於媒體相關發言的擴散、發酵,不無助長國人因「小明」身分疑慮所引發的歧視等偏見效應。
監委認為,疫情瞬變導致決策急迫,難免影響被管制對象的自由、權益甚或損及人權。但現在國內疫情已獲控制,有賴相關主管機關重新省思,並於未來防疫決策之前,依據聯合國指引及國際人權公約相關規範加以審視,行政院尤應督促所屬機關重視兒少表意權,研議相關改進措施,避免助長外界對「小明」等人的歧視。
此外,以「中國COVID-19疫情嚴峻不明」等為由暫緩中國人士入境固然有其正當目的,但其他國家疫情也很嚴峻,為何外籍人士及移工子女可先於中國人士入境?相關單位對此差別對待合理性的說明不足,決策時也應更公開透明。
「小明」包含「台灣人與陸配的孩子」以及「陸配前婚生子女(未成年)」兩類型,葉大華指出,此境管措施影響最大的是後者,許多人原就在台灣生活並排隊申請身分證,農曆年到中國探親後就滯留當地約半年,在台的法定居留期間中斷,影響身分證申請。這類型「小明」約有1,000人,相關單位應擬定彈性措施。移民署回應,正與相關部會研擬中。
女兒去年一度成為「小明」,現已順利回台就讀小學的家長王克安表示,肯定監察院的調查結果,也盼這份報告對能做出行政命令、制定法規的官員造成實際影響。要是這份報告能在去年中旬境管尚未解禁時出爐,相信無論是對這個群體的返台進程,或大眾對「小明」、新婚陸配的理解,都會有更顯著的結果。
就王克安了解,99%急需回台生活、就學的小明已順利來台,但仍有極少數來不及取得台灣學籍的陸配前婚生子女無從入境,希望能有放寬機會,讓這些家庭得償所願在台共同生活。對於去年受到境管措施不可抗力因素,影響身分證申請的「小明」,也能盡早公布彈性措施。(文/曹馥年)
●監察院新聞稿:http://bit.ly/3tHj3C7
#COVID19 #境管措施 #中國 #監察院 #報導者
移民署團聚證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內政委員會/
移民署署長莫天虎
口頭質詢─
▶近日移民署提出的修法方向,本席大致上支持。但在部分修法條文上本席感到較為遺憾,因為過去幾個會期已有許多委員提出移民法相關的修法,但當初排案的國民黨召委遲遲沒有召開朝野協商,本席認為移民署應盡速表達立場與提出積極作為。
移民署署長莫天虎:我們當前主要針對釋字708號有關收容規定的移民法修正,由於有時間上的壓力,希望委員能支持。
▶有關陳其邁委員之提案,本席要特別表示關注,即有關無戶籍國民取得身分證。過去本席也是無戶籍國民,深知取得身分證的難度。依現行國籍法規定,無戶籍國民取得身分證相較外籍配偶來說更為困難,本席認為具國民身分者不應再加諸法規上的歧視。
移民署署長莫天虎:移民署希望在不同年齡、身分的類別作不同考量,需要勞動部、衛福部研議。
▶剛才署長以年齡、階級來做標準,本席認為不妥當,不應把移民政策鎖定在白領階級。我國應該在以國人就業為優先後,更積極的招募各面向欠缺的人才。
▶在移民署禁止外籍人士入國作業規定中,外籍配偶曾有偽造、變造護照或簽證紀錄,是以十年為管制期限。本席認同在防堵不法的精神,但現實上,造假證件多來自欲便宜行事之仲介業者。應懲罰不肖仲介業者,而非連同受害者一併處罰。而外籍配偶的管制期間長達十這個部分本席希望移民署了解研擬解決之道,避免家庭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