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進入涼秋以後,路邊街角總能偶遇糖炒栗子的小攤,陣陣帶著甜味的焦香氣息,隨著鐵鍋翻炒的聲響傳來,「栗子」素有堅果之王的美譽,被稱作是乾果中的佼佼者。於《本草綱目·果一·栗》中亦記載:「栗之大者為板栗,中心扁子為栗楔。稍小者為山栗,山栗之圓而末尖者為錐栗」早在南歐中世紀時期,當地人即將其作為攝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而在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中,東西方皆廣泛應用作成各類食品
栗子多透過蒸、煮、烤、炒等方式烹調,也可磨粉做麵包糕點。而傳統的糖炒栗子,則是運用經清洗曬乾後的石英砂,先在鍋中翻炒,依序加入麥芽糖、蜂蜜和植物油等配方,通過高溫加熱後,待沙子逐漸轉成黑色,並炒到顆粒圓潤後,才能投入栗子進行炒製。如此不僅能使栗子均勻受熱,還能使當中的養分封存,讓栗子展現出絕美的香甜風味。此次即彙整了「5個栗子的優點」,接著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吧!
❶促進代謝消水腫
其含鉀元素,有助維持體內鈉元素之平衡,用以調控身體水分的正常代謝,以免造成水腫現象
❷孕氣絕佳有活力
內含葉酸元素,其可促進血液細胞的生成,幫助胎兒之神經系統的發育,亦有益孕婦補充營養
❸降脂抗壓緩疲勞
當中存在維生素B1及B2,且B2含量是大米的4倍,能幫助提升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之代謝效率,改善脂質及脂蛋白的作用與消化;還可增加抗壓能力與減少疲勞情況
❹心血順暢增免疫
其蘊藏不飽和脂肪酸,是構成人體的重要元素,可防止食物中的脂肪沉積在血管壁中,且有利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以遠離患上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之風險;還可增加機體之免疫力和優化視力
❺膳纖養胃助消化
具備豐富膳食纖維,且為玉米的2倍、南瓜的4倍、蘋果的7倍;日常適量攝取,不僅容易消化,還能補充膳食纖維。一日吃10顆栗子,就約能獲得人體所需之三分之一的膳食纖維含量,對於腸胃系統具優異保健作用
#栗子挑選法
市售有乾栗及生栗兩類,生栗又分為帶殼與去殼兩種。帶殼生栗子適合做糖炒栗子,而若要使用鮮栗子入菜,則可購買去殼生栗會更便利
▶️摸質地
用手輕壓外殼,殼質堅硬表示果肉飽滿;如質地稍軟,很可能栗子已乾癟,就非首選
▶️聽聲音
將栗子放在耳邊搖一搖,如果沒有聲音,表示內膜果肉緊貼,是鮮栗的優選;而若出現果肉撞擊果殼的聲音,有可能已是果肉內縮的陳年舊貨
▶️視形態
栗子主要有兩種形狀,一種是半球狀(一面凸起一面平整);另一種是扁球狀(兩面扁平)。建議選擇半球狀的栗子,通常表示營養充足,且甜度高,風味與口感都更佳
▶️看色澤
栗子顏色呈深褐色,透出霧面光澤,底部帶有絨毛,皆是鮮栗子特徵;而若表面光禿,且顏色很深,就可能已存放很久或變質。另外,去殼的生栗子,外觀應呈現淡黃色,表面飽滿無蟲蛀,並帶有清新栗香
#栗子處理法
針對去殼乾栗,應用時需先進行泡軟,用以避免後續烹調需花耗長時間才能入味之問題;別忘了要去除表面的褐色薄膜,避免口感不佳或帶有澀味
▶️電鍋炊蒸
栗子泡水2小時,瀝除水分,進電鍋蒸煮約10分鐘(傳統電鍋的外鍋約放1杯水)
▶️熱水悶浸
料理前才發現忘記將栗子泡水,即可用鍋子燒水至沸滾時將栗子倒入,關火浸泡30分鐘,再行後續料理
▶️油炸定型
鍋裡倒油以中火加熱至油溫180℃,放入栗子油炸2分鐘後撈起,即可進行進一步料理,適合快炒或燒燴時應用,可助穩定栗子形狀且不易鬆散
▶️冷水泡軟
料理前用冷水浸泡約3小時,用手輕捏時感覺質地微軟,再用流動清水沖洗,即可入菜。這個方法適合燉煮類的料理,有利呈現鬆棉口感。泡水後,如果覺得不夠軟化,可再用滾水加鹽熱煮3分鐘後關火,上蓋續燜3分鐘,即可幫助提升軟化程度
#栗子停看聽
⚠️據中醫的理論而言,栗子可補腎健脾與養胃,還能夠提高消化吸收作用,且可改善腎虛造成的腰痠背痛困擾。若遇食慾不佳或缺乏營養時,適量攝取栗子,即是營養補給之良方
⚠️栗子每百克中含有1.7克脂肪,碳水化合物為50克,其GI值60,屬於中度升醣食物;又因其富含膳食纖維與澱粉酶抑制劑,所以升醣指數比米飯要低。糖友也可適量食用,一日應不超過4顆,而一般人一日則在10顆內為宜
#延伸閱讀
5個吃菱角的好處 https://reurl.cc/MkbGnp
#凱鈞話重點
#5個栗子的優點
神經細胞形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日展覽
-
【傅詩霖 當綠燈亮起 × 劉昕宜 空間中流動的身體 雙個展】
展期:2021.08.17 – 2021.09.05
地點: 敦煌藝術中心 Caves Art Center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富錦街91號
-
文/敦煌藝術中心 Caves Art Center
傅詩霖|當綠燈亮起
本次展覽《當綠燈亮起》彷彿是我這混亂時期的一盞明燈。去年三月從英國趕回台灣,我回到了家鄉,但也拋下了我在世界各地的家。回到老家,我重新翻出之前的創作,便開始思考藝術中的自我寫實呈現。由於我的面孔常常被誤解成「外國人」,因此我決定拋開眾人帶給我的眼光,開始思索自己在台灣、法國和美國文化中的歸屬感。我相信自己定義身份能重新認識自我。我利用日常生活的經歷繪畫在畫布上,再將這些生活片段組裝成自畫像,顯示我的身份不斷地在變化。
就藝術方面來說,這是無法被單一構圖的,甚至以固定的方式呈現。我捨棄傳統的自畫像風格,而由日常中簡單的東西,例如,校車的窗簾、法國常吃的焦糖糖果和阿嬤家的地磚來代表我,它們是如此的影響我人生的體驗,也同時強調著這些微不足道事物的寶貴性。作為一個既不在這裡也不在那裡的人,一個總是處於身份中間的人,我從這些平凡的物體中找到臨時的庇護所且感到滿足。
在我的創作中,我扭曲我所處的空間和時間,呈現多個抽象卻清晰可見的畫面。這些自畫像把我在不同時間和地點的經歷結合起來,闡述我對自己的身份、感受和了解。領悟多種身份的可能性,也讓我迎接作品啟發的新故事。柔和的色彩、幾何的形狀再加上微微的臨場感,更加顯示我在這錯綜複雜社會中的流離失所感。「當綠燈亮起」時,我在周圍事物中找到真實的自己。
-
劉昕宜|空間中流動的身體
本次展覽《空間中流動的身體》繼《潛意識邊緣》、《啟動身體感知》、《以聲音作為一種身體想像》等個展,重新思考「身體」與創作的關係。試圖將身體存於空間中的動態視覺化,「流動」成為畫面中關注的狀態,延續2020年對個人感知符號的探索,「眼」的符號慢慢隨自身的感官感受變換,從細胞、植物、雲、水氣、神經...等,呈現出不同情境下的視覺型態。
另一部分則是延續系列作品《Sound body》,將形狀與色彩從畫布上抽離以直覺編輯,繪畫中的「色彩」、「形狀」影響著觀者的感受、情緒 和心境,如同音樂裡的「旋律」、「節奏」,每一個元素恰似一張影像凝結著回憶與記憶,讓個體與個體之間能互相對話與連結,如同自我和他者、內在與外在、個體與世界的關係。
神經細胞形狀 在 雙寶vs治療師阿木育兒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贈書抽獎」日本腦科學權威久保田競專為幼兒設計-有效鍛鍊大腦摺紙遊戲
#三位幸運者請私訊~
★100個提升腦力的摺紙主題,玩出孩子創造、觀察、規畫、理解、判斷5大能力!
🤡🤡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運用手腕手指的摺紙遊戲,能鍛鍊大腦、培養感性思考~
※👾👾👾在家就能進行的「摺紙育腦法」:
👉特色1:手指訓練,刺激腦力開發
摺紙若要摺得好,必須靈活運用每一根手指,當大腦接收到來自眼睛、耳朵和手指的感官刺激時,一連串的反應與經驗都會幫助大腦的神經細胞和串聯神經細胞的突觸增加,只要重複這個過程,孩子的大腦皮質會變厚,大腦便會快速發育。
👉特色2:接受挑戰,培養感性思考能力
孩子在摺紙時,必須看懂外摺、內摺等記號,挑選適合主題或是個人喜愛的色紙,按照步驟和順序逐步完成目標,判斷力、觀察力和規畫力因此建立。作品完成後,除了利用評量表紀錄外,還可讓孩子發揮創造力將作品組合成貼畫。一連串的操作獲得成就感,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帶來愉快感,即使失敗的懊悔等各種情感,也有助於培養豐富的感性思考能力。
👉特色3:延伸學習,建立數學邏輯
讓孩子從小掌握數字和圖形觀念,是培養數學頭腦的最大關鍵。摺紙過程中,紙張不斷對摺後摺出相同形狀的三角形或四邊形等,孩子能藉此掌握相似形狀、分數和乘法等數學概念。書末還有延伸學習,提供方法訓練孩子對數字的掌握能力與心算的能力。
🤓[日本腦科學權威久保田競專為幼兒設計有效鍛鍊大腦摺紙遊戲]
作者:久保田競/ 監修; 久保田腦/ 協力
出版社:小熊
出版日期:2021/05/19
博客來買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1714
神經細胞形狀 在 無腦人的啓示,神經細胞可再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無腦人的啟示 神經細胞 可再生Time Code: 00:14 為什麼大腦在這次的疫情中總是遭受了重創呢? 01:47 科學家對腦容量跟智商的關係還有類似的研究發現嗎? ... <看更多>
神經細胞形狀 在 是非題(50%) 注意:答錯一題倒扣0 的推薦與評價
(A)桿狀細胞,辨識物體形狀(B)錐狀細胞,辨識物體形狀(C)桿狀細胞,辨識色彩(D)錐狀細胞,辨識色彩. 5.星狀膠細胞可以將神經組織中多餘的K + 吸收貯存,以調節神經細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