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後,回到運動場:復健的各個階段】
.
從完全斷裂的阿基里斯腱,要可以跳起來灌籃。這當中需要許多專業的協助,從0分(嚴重受傷)到100分(頂尖運動表現),每個專業擅長的區塊不同,例如醫師擅長0分到30分的過程,像是骨科手術、注射、影像學檢查等。而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擅長30分到70分的過程,透過徒手治療、運動治療,讓受傷處恢復到足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強度,能走、跑、跳等狀態。最後的70分到100分,則由肌力與體能訓練師/技術教練,設計能更近一步提升體適能的訓練,並精進運動專項的技術。
.
我們可以將上述的過程,細分成幾個步驟,讓大家更了解從受傷到恢復運動表現。
.
🔸 結構損傷/疼痛的產生(0-30分)
意外發生時、剛受傷時,身體特定的部位大多有明顯的損傷。例如腳踝扭傷就是「踝關節附近的韌帶裂開」,或是跑步時大腿拉傷,可能是「大腿後側的膕旁肌被過度拉開而撕裂」。像是一台電腦被摔壞了,要把不能用的部分拿掉,能修復的部分簡單清理,準備重新安裝。
.
因此,在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避免患部再傷害、增加患處修復、減少疼痛」等,例如避免會疼痛的動作(可能拉扯到撕裂的組織)、打針或超音波治療(促進組織修復)、吃藥或徒手治療(減少疼痛)。此階段主要由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進行治療或醫療處置。
.
🔸 患部功能的重建(30-50分)
當受傷的部位恢復到一定程度,疼痛會減少,但是許多功能會受到限制。例如腳踝扭傷,剛開始走路容易軟腳、或感到特別僵硬等。此時的目標在於「重新建立基礎的功能」,對大部分的運動傷害來說,所謂的基礎功能包括:關節活動度、柔軟度、穩定性、本體感覺」等。有點像是重新組一台電腦,要準備好「硬體設備」如主機板、硬碟、顯示卡等,因為有足夠的硬體設備,接下來安裝的「軟體」才可以使用、熟悉操作。
.
因此,這段期間會進行徒手治療如關節鬆動術、筋膜放鬆、伸展運動、本體感覺訓練、運動治療等,來提升活動度、穩定性等,或者說關節或肌肉應有的功能,這個主要屬於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的範疇,並配合部分醫師的協助。
.
🔸 動作控制/神經肌肉控制(50-60分)
當受傷處有基本的活動度、穩定性,但身體能不能「控制」、「指揮」這些肌肉或關節是另一回事。這是大家最常疏忽的地方,也是最常有的「亞健康問題」。
.
當過去有受傷經驗、肌肉失衡、不適當的使用身體,「原先各司其職的肌肉、各個身體部位,可能會變成部分罷工、部分非常勤勞」。我們又稱為「肌肉失能」、「不理想的動作控制」等。由於這類的問題,時常不會有一個明顯的「結構損傷」,但好像又有點困擾生活,因此大多人會忽略。也就是去診所給醫師看,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回去重訓、跑步,還是會覺得膝蓋、屁股緊緊怪怪的,有時候還會有一些痛。
.
這段期間需要的是「正常化肌肉的使用方式、出力順序、神經反射能力等」,包括:動作控制訓練、肌肉再教育、本體感覺誘發技術、姿勢反射等,主要是由復健專長背景的物理治療師執行。就像給新的電腦安裝開機軟體、驅動程式,讓電腦能基本的運作。
.
🔸 基礎動作能力/體適能(60-80分)
在這個階段,受傷處應該痊癒,並且在日常生活、運動都無疼痛或不適。但就像久坐的上班族、沒有運動習慣的大學生,不是他們想跑10公里的路跑,就可以輕鬆完賽。因為「身體沒受傷、疾病」只是一個最基本的籌碼,但有沒有「基礎體適能、動作能力」如肌力、心肺適能、肌耐力等是另一回事。就像組好電腦,灌好軟體,接著要學基本的word、excel、怎麼上網等。
.
因此,若想要更輕鬆的生活,包括上下樓梯、偶爾爬個山、打個籃球等,若有基本的肌力、肌耐力,以及跳耀/落地的技術、正確的做出蹲、推、拉等動作,是這個階段的目標。並不是以「專項運動員、頂尖運動員」為目的,而是「更健康的身體、預防傷害、延緩失能/老化」,或者具備「玩任何一種運動的基礎能力」。這部分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肌力訓練、體能訓練等,主要屬於教練、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範疇。
.
🔸 專項動作能力、運動表現(80-100分)
此階段已屬於「專項運動員、職業運動員」的部分,選手需要能舉更大的重量、跑進一定的秒數、靈活的腳步,「維持、促進健康」變成次要目標,「頂尖運動表現」才是王道。需要的能力包括:專項技術、爆發力、敏捷、協調性、轉變方向、速度等能力。專項技術指的是該運動項目需要的動作技巧,例如網球的發球,手腕應該要扣多少、雙腳需要一起發力、身體要比手更早旋轉等。
.
這部分需要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體能訓練、運動專項訓練、技術訓練、奧林匹亞舉、敏捷訓練等,各式各樣能增進運動表現的訓練方式。這時,從原本摔壞的電腦,已經變得可以透過「操作各種電腦的功能」讓你能當厲害的會計師、工程師、Youtuber、醫學研究員等。
.
最後,從受傷後回到運動場上,不同的專業擅長特定的階段,專精於光譜的其中一個範圍。當中許多角色都會用「運動(exercise)」的方式來介入或處置,因此相似的名詞「XX運動、OO訓練」,可能代表著不同的功能及對應到的需求。確立自己的病患、學生處在哪個階段,才能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或訓練方式。重點是專業合作,發揮自己專業的長處,由其他專業補足自己的短處。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
#exercise #training #therapy #health #motorcontrol #physicaltherapy #strength #conditioning #physicaltherapist #coach #athletictrainer #returntosports #rehabilitation #運動 #訓練 #治療 #復健 #健康 #動作控制 #運動表現 #物理治療 #肌力與體能 #物理治療師 #教練 #運動防護員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嘿!你知道什麼時候該冰敷或熱敷嗎?不管是肌肉拉傷、扭傷、生理痛或是組織腫脹部位,都可以利用冷熱敷技巧緩解不適,但大家常常會因為錯用冷熱敷的時間!導致組織腫脹更為嚴重,或者不甚造成局部傷害,大家跟著筱薇和俐彣一起來了解冷熱敷應用小技巧吧!#冷熱敷技巧大公開🔥🔥 --------------------...
「神經拉傷看什麼科」的推薦目錄:
- 關於神經拉傷看什麼科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神經拉傷看什麼科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神經拉傷看什麼科 在 淋巴水腫專科物理治療師/陳品君物理治療師 Ping- Chun Che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神經拉傷看什麼科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神經拉傷看什麼科 在 筋拉傷該看哪一科??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神經拉傷看什麼科 在 正好復健科診所- 骨科/神經/兒童復健,運動醫學,再生醫學,導 ... 的評價
- 關於神經拉傷看什麼科 在 小腿肌肉拉傷看哪一科的原因和症狀,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神經拉傷看什麼科 在 肌肉拉傷痛|該怎麽處理,自我舒緩,這樣按摩更有效! 的評價
神經拉傷看什麼科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anjabi model:從多個面向去訓練、治療】
.
會想寫這篇文章,是想提醒自己、跟同樣從事運動產業的人,避免只從單一角度去看身體這個複雜的系統。從大學我就只想專攻「運動醫學」的領域,但物理治療系的必修包括四大科目:小兒、神經、肌肉骨骼、心肺等。然而,我所有的心力只願意花在學習「肌肉骨骼系統」的部分,也就是肌肉、骨頭相關的疾病、復健、訓練等,認為要擅長「運動訓練、運動醫學」,了解「肌肉跟骨頭」就是王道。
.
隨著時間跟經驗,發現只用身體其中一個構造或系統的觀點,來評估「訓練、運動傷害」是件很狹窄的事情,像是:
.
「身體會緊繃,就是因為肌肉太短,而不願意接受其實是大腦反射性地讓肌肉不斷出力,甚至更深的層面,可能還牽涉情緒、心理狀態,而讓身體本身就處於警戒的狀態,因此,盲目地幫病患做按摩、放鬆、伸展,只能緩解,並不能解決他根本的問題」
.
這篇文章要分享一個理論,給運動愛好者與運動產業從業人員。
.
Panjabi model是在敘述「脊椎的穩定性,是由三個系統所組成,在訓練或治療時需同時考量進去」。我想這個理論可以應用在人體的各種動作,也就是所有動作都至少是由「主動系統、被動系統、神經控制系統」三個要素所組成。
.
「要產生有效率的動作,消耗最少能量並產生最大的力,三種系統需交互作用,缺一不可」
.
🔸 被動系統(Passive subsystem):包含了韌帶、骨頭、關節等,主要提供人體的架構、扮演支撐的角色
.
🔸 主動系統(Active subsystem):主要是肌肉,負責產生力量、動作等,與被動系統最大的差異是,肌肉是「可以主動產生收縮、動作的」,而被動系統如韌帶、骨頭等「不能自己主動產生,但可傳遞肌肉所產生的力」
.
🔸 神經控制系統(Neural control subsystem):包括各類神經構造,例如大腦、脊髓、周邊神經等,負責「對肌肉下達命令」,例如在什麼時間該出力、出多少力、肌肉們出力的順序?同時可以接收其他兩個系統所傳來的訊息,調控身體位置及動作,例如腳踝周遭的關節跟肌肉感測到被過度拉扯,這個訊息被傳遞到神經控制系統後,會下達命令給肌肉說趕快收縮,來避免腳腫得跟包子一樣的狀況
.
.
範例:
✔ 被動構造系統受傷
如骨折,大腦仍能下達命令,肌肉也可以收縮,但在骨頭受傷的狀態下繼續走路,已經無法承受自身體重、更不用提說跑步或跳耀時,承受高達3-5倍的自身體重
.
✔ 神經控制系統受傷
容易反覆發生運動傷害的人,可能在一次的肌肉拉傷或韌帶扭傷,隨著時間就痊癒了,但回到運動又再受傷了。這類狀況極可能是「動作控制」能力出現了問題,也就是「指揮官」亂下達命令,導致掌管的士兵死傷慘重,如果領導方式沒有改變,同樣的問題還是會發生
.
因此專業人員必須精通:解剖學(學習人體的構造)、運動生理學(與運動有關的構造如何運作、功能)、肌動學(人體動作如何產生,肌肉收縮、關節位置等)、動作控制學等
.
其實真的要說,影響運動表現、動作的因素還有更多,包括:情緒、心理、營養、內分泌、環境等,但我想光是鑽研上述的三種系統,需要花費的時間就很多了,剩下處理不了的問題,適時轉介給其他專業人員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panjabimodel #active #passive #neurocontrol #subsystem #movement #exercise #muscle #ligament #bone #motorcontrol #專業分工 #主動構造 #被動構造 #神經控制 #肌肉 #韌帶 #骨頭 #神經 #動作控制 #物理治療師 #陳曉謙
神經拉傷看什麼科 在 淋巴水腫專科物理治療師/陳品君物理治療師 Ping- Chun Che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影片請連結到IG觀看 @autumn.physio)
👩⚕️處理水腫,你需要控制….
🤚治療時手給皮膚的壓力
Why 為什麼手這麼輕就控制水腫了 ??
👩⚕️了解為什麼不使用介質(油, 凝膠, 乳液)前,
先了解手的壓力如何控制
👌不使用介質部分,下一篇我們再來解釋!!!!
最近常常聽到個案跟其他人說,為什麼治療師只是輕輕摸一摸就消腫了 ???
我通常聽到都會笑一下說,因為這就是物理治療師的手啊!!!!.不同治療不同技術,治療師的手都要調整到適合的壓力。
❌所以不能再把觀念留在要有酸有痛才算治療 (No No No~ )
❌希望大家也不要再跟治療師說,手這麼輕有在治療嗎?? (這真的是經嚴格訓練過的,台灣很需要這個技術的治療師,希望大家真心了解原理!!!)
✅在這邊還是要跟大家解釋一下, 淋巴是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和體力的治療技術,絕不是手法很輕就輕鬆. 所以所有的治療師在學習過程都是經過相當大的壓力後才能完成訓練.
感謝願意撐到最後的治療師.
所以說”摸一摸”, 我想上過淋巴課的治療師都要哭了,因為學習淋巴課程時,真的是讓治療師的自信完全摧毀然後重建,但大多最後都會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是吧是吧)!!!
----------------------------------------------------------------------------
⭕淋巴系統: 80%都在皮膚淺層(真皮和皮下組織),只有20%深層管道是伴隨在深層血管神經或長骨周邊. 淺層和深層之間有連通管道,所以將淺層80%控制處理好,自然也會影響深層的淋巴系統. 所以處理淺層時,力道完全不需要大,而是要根據每一個個案的組織和皮膚狀況去調整治療時手給皮膚的壓力.
⭕(80%都在皮膚淺層,淋巴血管網狀交織在皮膚淺層, 所以壓力大多是延展到皮膚的力道,不需用重壓或按太深)
>>>>> 個案通常很想學習治療師的方式回家可以幫自己或家人處理,但通常以下幾項都無法避免. 所以我大部分會讓個案利用其他呼吸運動,關節活動,肌肉收縮或適當壓力的繃帶加壓,幫我維持水腫不增加和治療後效果.
個案想自己徒手治療相對難度過高. 所以還是讓專業治療師給予適當建議.
淋巴引流處理任何水腫時:
(1) “不是”No Pain, no gain.
❌處理水腫時,淋巴的任何技術都絕對不會造成疼痛 (會痛~力道都過量了)
(2) 絕不會讓手指印留在皮膚上太久不消失
(3) 絕不會讓皮膚產生紅紅的 (❌市面上有些廣告,處理淋巴的力道都過大,要延展皮膚而不會用力擠.推.壓.按或揉捏皮膚 )
(4) 絕對絕對不能留下指甲印
(5) 治療時不使用任何介質(油, 凝膠, 乳液)
(6) 不會用其他輔助工具取代手,因為治療師須隨時調整手的壓力
如果根據教科書上的理論,40mmHg的壓力是最適合組織的壓力.但這是理論,個案通常不會跟教科書寫得一樣. 所以一定要徒手直接觸診去確認個案狀況. 有的皮膚在延展過程中,很快就到達緊繃,那力道就要更輕. 若皮膚較為柔軟延展度大,那就要調整到皮膚能繃緊的程度. 所以所謂的”輕”是多輕 ,很難數據化.
例如: 運動傷害急性期(腳踝扭傷/急性拉傷),腫脹很立即,組織也會達到最緊繃. 這時候就要降低手的壓力. 若是關節退化的慢性輕微水腫,通常組織和皮膚還算延展度夠,力道就又會不一樣.
(影片中: 只延展strtch皮膚 , 而另一個影片,手加壓的力道過大,無法真正達到延展皮膚)
#lymphaticdrainage
#drvodder
#taichunglymphaticdrainage
#淋巴系統
#運動傷害水腫物理治療
#淋巴水腫
#Manuallympgaticdrainage
#taichungphysicaltherapy
#physicalthetapy
講義的都是我用電腦構圖
但這裡為了避免又被盜用
粉專的就只能在電腦上手繪囉🙌
神經拉傷看什麼科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嘿!你知道什麼時候該冰敷或熱敷嗎?不管是肌肉拉傷、扭傷、生理痛或是組織腫脹部位,都可以利用冷熱敷技巧緩解不適,但大家常常會因為錯用冷熱敷的時間!導致組織腫脹更為嚴重,或者不甚造成局部傷害,大家跟著筱薇和俐彣一起來了解冷熱敷應用小技巧吧!#冷熱敷技巧大公開🔥🔥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1. 冷熱敷分辨時機!
2. 錯用冷熱敷會發生什麼後果!
3. 冷熱敷的效果和使用原則
4. 怎樣避免燙傷跟冷傷害!
5. 溫度簡易測量小撇步!
--------------------------------
主講 :楊筱薇。汪俐彣
內容腳本 :楊筱薇。汪俐彣
導演: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謝劭玟。 鄭淳予
#神經很有事 #神經有事知識 #熱敷 #冰敷 #燙傷 #冷傷害 #鄭淳予醫師
--------------------------------------
📲📲 #快tag需要看到這個的朋友家人
🔜🔜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疼痛專題研究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神經拉傷看什麼科 在 正好復健科診所- 骨科/神經/兒童復健,運動醫學,再生醫學,導 ... 的推薦與評價
若運動過後有任何不適如拉傷扭傷等也要盡早到 復健科做診察並進行適當的物理治療與肌力訓練等... 正好有專業的設備及醫療可以幫到您哦! 診編要再手刀去看澳洲 V.S ... ... <看更多>
神經拉傷看什麼科 在 肌肉拉傷痛|該怎麽處理,自我舒緩,這樣按摩更有效! 的推薦與評價

肌肉 拉傷 是運動中常見的傷害之一,肌肉受到過度拉伸或撕裂所引起的,可發生於身體各個部位,其中包括#肩膀 拉傷 、#背部 拉傷 和#大腿 拉傷 等。肌肉 拉傷 ... ... <看更多>
神經拉傷看什麼科 在 筋拉傷該看哪一科??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理論上,你應該要看的是神經內科,不是骨科,但是到現場給醫生診斷之後,他才會告訴你到底是神經內科還是骨科。也可能叫你準備去復健科長期奮戰.... 如果只是酸,我會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