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903)
那些年的太平日子
9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網頁摘出重點文字,其中一句是:「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鬥爭,是不切實際的。」
幾千年來,中國老百姓所想的,不過就是太平日子。過去數以百萬計的大陸人逃來香港,也不外想過太平日子。現在,由中國最高領導人告訴人民,想過太平日子是不切實際的。
前文講到我參與創辦《伴侶》半月刊時期的一些往事,網上留言中居然有四位讀友說曾經是《伴侶》的讀者,其中有記得他讀過的篇章,和與編輯的互動。真是像故友重逢那樣高興。
在我的人生中,1967年前的太平日子,是我經日夜進修、磨練寫作和開始有點成績的十來年。1963年1月創刊《伴侶》,到1967年6月,這四年多我每月編兩本、其後是三本雜誌,每月寫幾萬字文章,認識了不少文化人,從他們身上獲得實際經驗和教益。
從閱讀經典名著中,我領悟到任何寫實寫情的文藝作品,最終總會觸及到哲理。讀著托爾斯泰、契訶夫的小說,都往往讓人停下來思考;所有透過情節而宣示的哲理,都發人深省。於是我在寫輕浮小說的同時,也努力去啃一些大部頭的哲學、社會科學著作,想豐富自己的知識,並將這些大部頭著作消化而寫成一本本入門的小叢書。那幾年,我在上海書局出版的有《哲學初步》《美學初步》《心理學初步》《邏輯學初步》《經濟學初步》等共七本。每本幾萬字,因為寫得顯淺,也受年輕人歡迎。1992年我應邀在馬來西亞幾個城市演講,還有讀者記得這些叢書,並向我詰難。我寫這些入門書時的思想,仍然是馬列主義佔主導,比如《經濟學初步》,介紹的就是馬克思的《資本論》,當然對讀者有誤導了。但像《美學初步》,卻是我讀了不同方面的著作,才綜合寫成的,花的時間較長,至今仍然不悔這本少作。寫這些入門書,無疑對我的邏輯和哲學思辨,有較好提升。
那幾年我的另一個興趣是西方古典音樂,並因此結交了藝術家盧景文、鋼琴家溫其忠等年輕朋友。溫其忠是當年我所認識的「怪人」。他從馬來西亞來香港上高中,考入港大建築系,當年這是有最好出路的科系,溫其忠卻念了一年就輟學,醉心他的音樂去了。他喜歡教鋼琴,以此為生。有出名的演奏家來香港,他事先買幾張票,臨開場前打電話叫朋友來大會堂欣賞,也不管朋友有沒有空,和夠不夠時間趕來。我就是他的朋友。有一天,他打電話告訴我,說幫我買了一座鋼琴,會送來我家。我那時只住一個小房間,左騰右移地挪出地方來放鋼琴。然後他就來教我鋼琴,我已經28歲,還來得及學鋼琴嗎?但他就是認定我可以學他可以教,我也真的在他的指導下半年就彈到第五級。他又教我樂理,教我聽歌劇,我也因此學會了作曲。《伴侶》雜誌還在大會堂舉行過兩次音樂會,邀請歌唱家、演奏家演出,招待讀者。還組織了合唱團。1965年我去大陸旅行一個月,回來發現溫其忠已經離開香港,去英國學藝了。我的音樂課就停下來,音樂細胞也不活躍了。
那四年的青年歲月,在太平日子中我們憑興趣而揮灑,不顧年齡去學鋼琴,不顧幼稚搞音樂會,幾個人經常聚在一起,聽音樂、講音樂、講文學、讀小說。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不知道那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精力,雖輕浮但也寫出那麼多文章,雖未經深入鑽研也出版了那麼多社會科學小叢書。也許因為年輕,因為沒有包袱,因為不知好歹,儘管收入少、稿酬低,但可以過日子就行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那感覺真好。
1965年我參加出版界參訪團到大陸旅行一個月,那是文革前一年,是大躍進帶來大飢荒之後由劉鄧掌權的經濟回暖和文化小陽春的最後一年。我見到的北京領導者都溫和講理,對香港政策是尊重港英管治「長期存在」。其後參訪團西行乘火車去洛陽、西安,看了碑林、半坡遺址、華清池、黃帝陵等等古蹟文物,這些古文物引發我思古幽情,也增加了對華夏的認同感。而且,似乎中共政權對文物都很珍惜愛護。接著我們乘公車去了「革命聖地」延安。在那裡被灌輸中共版的毛澤東光榮革命史;然後去上海、蘇杭等地遊山玩水後回香港。
回港後,按照我獲悉的中共對港政策,積極籌備再出版一本《文藝伴侶》月刊。但隨著大陸學毛熱潮升溫,大批判到來,言論趨於一元化。1966年文革爆發,那些我剛參訪過的文物遭到破壞。到1967年,文革病毒感染香港,一年多前在北京獲知的中共對港政策來了一個大顛覆。香港的太平日子遭到了挑戰。(58)
圖1,9月1日《人民日報》「客戶端」的「重要講話」。
圖2,1965年9月2日《伴侶》音樂會上的三重唱:盧景文、吳厚蕊、溫其忠。
圖3,1965年伴侶合唱團郊遊時唱歌,右一是我,其他人認不得了。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墨小鯊 LAZY SHAR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專心得】讀完大學後,我最後悔的三件事......|墨小鯊 LAZY SHARK #副學士 #2021dse #nonjupas [如果生命有時光機能回到過去,我希望我能夠......] 每個不同的人生階段,人們會有各自的遺憾。 這次的主題是回顧大學時期的自己, 我最後悔沒做好的是這幾件事情。...
「社會心理學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墨小鯊 LAZY SHAR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墨小鯊 LAZY SHAR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墨小鯊 LAZY SHAR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問題] 心理系真的很糟嗎?迷惘中-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社會心理學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社會心理學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社會心理學系出路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將舉辦「社會心理學專業職涯探索」工作坊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心理系在幹嘛?未來工作?-『這就是心理學』|Aries 小萬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問心理系出路~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心理學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心理學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心理學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心理學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書推薦』過度飲食心理學
#過度飲食心理學 #斷食 #斷捨離
消費文化的崛起讓我們誤以為消費是一種社會意識型態:建立階級差別,以物質商品來決定持有者的社會地位和聲望。我們的身分地位往往無關於我們生產了什麼,而是和我們消費了什麼更有關係。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相信,心理壓力源自於存在的既定事實相關的衝突,像是道德、自由和本真性。
菲爾.庫什曼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為什麼自我是空虛的。』,他認為:在16世紀現代紀元開始指出,西方世界開始有了轉變,從宗教性轉變為科學性的生產架構,並從鄉村生活轉變為城市生活,從社群主體轉為個人主體。人對自己的看法已經改變,開始只認識完整而且獨立的個體、擁有自由意志、能夠主宰整個環境。
換句話說,西方社會對於自我的概念改變了,個人需求和慾望被極大化了,而正是這樣歷史性的轉變奠定的基礎,讓象徵賦予時代的食物和物質的消耗大幅升高。同時這個轉變,也是『消費主義』逐漸發展成道德教條的關鍵元素,此後消費者的選擇和取得,變成了個人自由、快樂、權力的載體。
正如庫什曼的主張:『受到地形影響的自我,感受不到社群、傳統、共同意義(shared meaning)。這些社會層面的欠缺,正導致我們感受不到個人信念和價值;具體的顯現出來的,就是一種慢性、無差別、情緒性的飢渴。二戰後的自我渴望獲得和消耗,潛意識裡想要藉此補償自己所失去的一切。這是一種空虛感。』
我們所經歷的這些文化疾病,包括喪失社群和共同意義,還有焦慮或沮喪等個人缺陷,都是助長過度消費廣為蔓延的先決條件。我們越來越相信,所有的問題包括各種臨床上的病症,到更加普遍的空虛感,都源自於這個受限制的自我,於是轉而藉由消耗藥物、生活消費品、食物等等個人消費,來治療上述種種的疾病。
科林.坎貝爾社會心理學家提出『想像力豐富的享樂主義』,他認為現代的慾望享樂主義就存在於新奇商品所提供的幻想中。媒體和廣告呈現各種消費商品的影像和敘述,人也依次建構出心中的幻想;然而等到真正購買了這些產品時,卻發現他們根本滿足不了自己的想像慾望,因此感到失望。
換句話說,消費文化運用被理想化的形象和旁白,讓消費者在心中產生不足感,而廣吿中的產品正是解藥。這些沒有被滿足的慾望,必然導致更多渴望與更多消耗以滿足期待。也就是說,以消費主義處理心理上的需求,正是過度消費和過度飲食的成因。
同時,社會心理學家Briers與Laporte也發現當人對自己的相對財富感到不安的時候,往往會想攝取更多的熱量。這些關於食物和物質不安感的平行發現,等於提供了兩個線索,顯示有形物質方面的過度消耗和食物上的過度消耗,都是有某些相同的心理機制所產生的現象。
在整個欲求、獲得、失望的循環之中,最陰險的一點應該是,在有問題的社會意識形態影響下,我們根本體會不到消費主義的心理後果。我們反而認為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是自己一直不夠堅定、缺乏紀律,或者神經化學出了問題,因此轉而以更多消費作為解決方案, 於是產生對更多產品的需求,成為一個沒有終點的消費主義循環。
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認為:在消費主義文化之下所處的全貧窮狀態,和歷史上所謂的貧窮,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從前因貧窮而產生的飢餓、疾病、流落街頭無家可歸,是對生存的直接威脅;現在在消費文化中所謂的相對貧窮,是一種社會狀態和心理狀態。消費文化下的窮人,與所謂的快樂人生是絕緣的。
他進一步描述:『在消費社會中,身為消費者,「不足感」比什麼都嚴重,那將導致降級與「自我放逐」的後果。只是因為不足感,無力履行身為消費者的義務,就得忍受種種痛苦,例如被忽略、被剝奪、被降級,眼睜睜看著別人獲准進門參加一場社會盛宴,而自己卻被俳句在門外。唯一的補救方法,也是逃離屈辱難堪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克服這種消費者的不足感。』
以上文字皆取自於「過度飲食心理學」一書
在過去我接觸到『斷食』這個概念的時候,我意外發現原來人們一天下來需要的熱量其實真的不多,前幾天我正好看到盧廣仲參加木曜的下班吃什麼的節目,他也提到他一次用餐的份量就是現代成人的1/3,因為他的家族也習慣這麼飲食了,所以他出社會之後才發現原來他們家的飲食份量是比一般人小很多。我想到我家長壽的爺爺,一餐粗茶淡飯加點魚肉也可以吃飽,而且活到壽終正寢,離世的時候身體幾乎沒什麼病痛。
過去接觸減重的訊息,我感到很困惑為何我們要吃了東西感到罪惡感,然後再去健身房消耗這些熱量?如果我們一天下來只要攝取少數的熱量就能夠生存,那為何不好好控管自己的飲食即可?我們到底是怎麼改變了自己的飲食習慣與消費行為?
這本「過度飲食心理學」如上述的引文,作者用了很多研究舉證在過程發生了什麼事情。書中也有提到大量的案例讓我們知道如今的廣告與法令是如何一步步影響我們的消費行為,洗腦著我們消費越多越能夠代表著我們是有經濟能力與社會地位的人。
作者進一步主張,目前的道德教條、政治意識形態、經濟意識形態、社會意識形態的消費主義,已經擊敗了社會運動的消費主義,最終會危害人民的心理健康。這些衝動、自戀、慢性且不斷擴張的情緒飢渴,已經造成了「空虛的自我」。我們把這種空洞的感覺視為個人的失敗,而不是文化的病態,因此轉而消費藥品、商品、食品,來「犒賞」自己。
當然,我們沒有辦法很直接地改變廣告商或是法令的嚴謹性,但我們可以更有意識地消費,例如將把錢花在「體驗」而非物質,例如上舞蹈課、加入運動社團、到農夫市集買東西,都是讓錢回到經濟循環體系的好辦法。除此之外,在保持正面態度的心理學領域中,有研究顯示把錢花在買經驗,而不是購買奢華物質,對心理帶來的正面影響會更持久(Haidt,2006)。
過去在唸FIRE等提倡財務自由的書籍時,裡頭也提到我們可以透過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增進自己儲蓄的能力,包含換個簡便、小而美且物價指數較低的地區居住。「過度飲食心理學」的作者也鼓勵慢活、簡單生活、慢食、住小房子等,對於尋求社群支持和簡單生活實踐方法的人,這些都是很好的資源。
過去在學習正念相關的心理諮商時(netflix中正念冥想指南也是一個很好入門正念的參考),我們也學習著專注享用當下的食物,感受它的味道、口感、牙齒在咀嚼時口腔裡的感受等等,專注在每個當下會發現我們本就擁有得以豐富體驗這個世界的感官,透過體驗與這個世界的存在有所連結,食物確實是最快的方式,但若能夠更緩慢與專注地感受,我們也得以與此時此刻的自己的在一起。理解到自我的真實所需原來是這麼單純。
如何讓「空虛的自我」不再空虛?不再讓自己投入在過度消費與飲食的惡性循環當中?我想,就先從了解自己、與內在的自己與這個世界的原生豐富性產生連結也是一個選擇。
***#寶瓶時代 #心理學 #習慣力
最近看的「習慣力」與「過度飲食」這兩本書,其實都在談論我們在這個世代常常接收到的訊息是,如果我沒有成功就是代表我不夠努力或意志力不夠堅定,導致我們對自我感覺越來越差,能量多半用在自我批判與自我否認,然後面對生活的變化又更加消極地應對。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這樣的論點是源自於缺乏我們所經歷的時代與接收到的訊息、環境脈絡下的論調。
是的,留意自己的所作所為確實也是一部分的責任,但書中也提到有些食品標榜著「天然」卻一點也不天然,還添加了一堆讓人上癮的物質(例如糖)那麼,這又該算是誰的責任?
最主要是因為工業革命之後,人們就像是罐頭一樣,沒有思想地渡過每一天。我曾經也有個案對我說,每天加班到很晚,到家都累了,只想追劇洗洗睡,那還會有什麼力氣經營所謂的斜槓人生?
在書中提及我們因為生活型態的轉變與工業化的思維,早已失去了以前農業社會中滿滿的凝聚力與共同為了生活打拼的連接性,過度強調個人的結果,反而讓我們更難以理解自己在群體中的角色。
畢竟人終究是群體生活,找不到定位,也找不到意義感,內心的空虛自然會想要往最方便的事物索取、探尋,卻越發空虛。
而想要擺脫生活的空虛感得先找回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與歸屬感、與群體的意義感(還蠻符合寶瓶時代的)而不是瘋狂消費填補內心的空缺。
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看好了世界,我們只示範一次,一週內停電兩次!」
這語錄從昨日到現在仍舊有不少網民在轉發,可以理解防疫期間不能出門,最近的天氣又熱到教人難以忍受,在種種的壓力下一週內還停電兩次,真的會讓人理智也跟著停電。
但抱怨後、挑起仇恨後,問題有解決嗎?
我們經常能夠看見某些人對社會的不滿,也經常會看見他們對整個社會的批判,但我很少會看見除了抱怨之外,他們還提出了些什麼具體能夠改善情況的方式。我對這種類型的人太熟悉不過了,因為我自己就曾經是這樣的人。
我們的目的其實並非想要解決那些社會問題,而是想透過批判來獲得優越感,強調自己與社會的不同;我們經常會覺得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有時候我們會消極地選擇逃避社會遠離群眾的方式,並且認為是社會的不友善才讓自己越來越邊緣。
這樣的遁世特質,跟選擇隱居山林的隱士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差別只在於隱士選擇完全放棄接觸人群而已。遁世者在需要與人面對面的場合中通常較為沈默,不太會與人交談,也不太會正視他人的眼睛。他們的舉手投足之間,都會透露出自己並不想與他人有交集。
在網路上由於少了與人面對面的機會,許多內心話就能夠自在的表達,透過對社會的批判來提升自己,以減輕那內心深處說不上來的焦慮。過去的我從來沒有去思考過焦慮的根源,每當焦慮湧上來時,我總會胡亂地朝身邊的一切人事物開槍,好似只要除掉這一切,我的焦慮就會跟著消失。
於是我理所當然地認為我的焦慮是因為新聞又播了哪裡出現隨機殺人;於是我理所當然地認為我的焦慮是因為男友又跟其他女性聊天;於是我理所當然地認為我的焦慮是因為馬路永遠補不平;於是我理所當然地認為我的焦慮是因為不管誰執政都只會打口水戰,對我們這些老百姓一點實際的幫助都沒有。
遁世者的焦慮是源自於孤獨,離群索居的個性不可能擺脫得了孤獨,但挑起爭端的方式同樣也無法讓自己走出孤獨。挑起爭端的方式會吸引看熱鬧的群眾,但是當自己不再挑起爭端時,這些群眾也會跟著離去。為了讓群眾持續關注著自己,因此必須不斷地挑起爭端。
註:挑起爭端不一定是指很尖銳的言論,也可能是自怨自艾、抱怨著自己懷才不遇等等的負面情緒。
在個體心理學當中有說明,人要擺脫孤獨勢必得與他人有所連結才行,因為人類的所有煩惱幾乎都是與人際關係有關,若無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相處模式,與他人的互動對自己而言,就會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我們與他人之間會產生摩擦,甚至憎惡彼此,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好課題分離,並且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充滿競爭的縱向關係上;當我們將他人視為有利害關係的對象時,所做的一切行為就不再是為他人貢獻。
這當中也包括了雇主對下屬、師長對學生、伴侶對伴侶、父母對子女。
舉例來說,某些父母在要求子女做孩子們並不喜歡的事情時,總認為他們這樣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實際上是只考慮到父母自己而已。希望孩子學鋼琴、走醫科,說著這樣孩子的將來才會有好出路;希望孩子知書達禮、看到長輩都會微笑點頭打招呼,背後隱含著的其實是「這樣別人才會說我很會教小孩」
父母對待他們的子女,也是建立在有利害關係的縱軸上。
回到遁世者特質,擺脫孤獨感需要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連結,若是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縱軸上,那麼就很容易陷入「我才是對的」這樣的心態,並且陷入與他人的權力鬥爭裡。
陷入權力鬥爭的人不會想要解決問題,只會想要證明對方是錯的,若雙方都沒有一方願意先低頭,彼此的關係就會變得越來越糟。有著遁世者特質的人往往容易為自己樹立敵人,或將他人視為敵人,若沒有改變這樣的心態,那麼孤獨所帶來的焦慮就會持續讓自己做出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孤獨的行為。
必須與他人建立在橫向關係上,了解自己與他人皆是平等的,並且接受即使對方的論點自己不認同,也不表示對方是錯的;尊重且接受對方與自己的不同,提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尋求討論空間,讓彼此在合作下一起解決困擾著雙方的共同問題。
當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追求一個更好的社會時,與他人之間就能產生健康的連結,孤獨感所帶來的焦慮也就會隨之消失,而社會才有機會真的變好。
當我們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會感覺恐懼、憤怒是很正常的情緒反應,並不需要騙自己說這些感受全是假的,但除了抱怨這一切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之外,我們還能夠做點自己能做的事情。
好比現在的疫情,我們都害怕變種病毒,但病毒的發展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我們能控制的就是管理好自己,能不出門就別出門,真的要出門就帶好口罩,勤勞的洗手與消毒,回家馬上換掉身上的衣服並且盥洗。看似麻煩,但卻是我們能夠控制做與不做的。
當我們看見確診者足跡時,不要去攻擊他們捻花惹草或是做哽圖各種嘲諷,這只會讓疫調變得更加困難。好比上週某天,因為兩個兒子成天在家吵架且弄髒家裡,我為了逃避他們兩個而單獨前往自家附近的汽車旅館休息,若是我不幸確診,疫調時我該怎麼說出口自己跑去汽車旅館躲小孩?
指揮官並不會解釋我去汽車旅館做什麼,只會說案XXX在某日某時到中壢汽車旅館。我已經能想像得到會有什麼言論,我甚至被肉搜出身份來,然後開始拿我跟男友做各種哽圖來嘲諷;或是發現男友當天應該在上班,於是開始嘲笑男友不該叫 楊梅香吉士,改叫 #楊梅3P流索隆 才對。
在這種充滿獵巫的氛圍下,就算符合了肺炎的症狀,你敢主動去做自費篩檢嗎?
我們控制不了病毒要怎麼變異,但我們可以盡可能地讓自己被感染的機率降到最低。戴好口罩只是最基本的保護自己,友善地對待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才能夠讓確診者安心的公佈自己的足跡,讓框列對象能夠更加完整,減少病毒繼續擴散的機會。
不單只是為了擺脫焦慮,社群情懷此時此刻真的非常重要。
#我們都要平平安安的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墨小鯊 LAZY SHAR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專心得】讀完大學後,我最後悔的三件事......|墨小鯊 LAZY SHARK #副學士 #2021dse #nonjupas
[如果生命有時光機能回到過去,我希望我能夠......]
每個不同的人生階段,人們會有各自的遺憾。
這次的主題是回顧大學時期的自己,
我最後悔沒做好的是這幾件事情。
你們呢??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大專副學士一對一線上輔導】
▸ https://forms.gle/zDQSMhvMPgoUPFen9
【預約20分鐘免費線上理財需要分析】
▸ https://forms.gle/LhnSAYi6j8pmg4wVA
// 頹廢的傳送門 //
// 請小鯊喝杯茶 //
▸ https://payme.hsbc/mozishark
// ღ // ღ // ღ //
// 跟蹤小鯊日常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moziii_5/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mozishark
// ღ // ღ // ღ //
// 更多墨小鯊 LAZY SHARK //
大學鯊系列
▸ https://reurl.cc/9XAeQx
副學鯊系列
▸ https://reurl.cc/OqaZeg
心理鯊系列
▸ https://reurl.cc/VXZAqb
電影鯊系列
▸ https://reurl.cc/8nAEOd
日常鯊系列
▸ https://reurl.cc/v1bY41
// ღ // ღ // ღ //
// 本集內容 //
#CLS #asso #副學士 #asso升u #副學士爆四
#gpa4 #大學生 #大學畢業 #揀科 #大專升學 #大學出路
#後悔的事 #regrets #hku #港大 #哲學系 #心理學系
#社會科學 #hkcc #hkuspace #lazyshark #墨小鯊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墨小鯊 LAZY SHAR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 VLOG ▸|2019 疫情前最後一次的日本大阪旅行 My Last Trip to Japan Osaka Day 1 to Day 5 Before the COVID-19|舊片重製|墨小鯊 LAZY SHARK
我估應該好多人同我一樣好掛住日本~
#vlog #travel #思鄉病
▾▾▾ 頹 鯊 傳 送 門 ▾▾▾
0:01 - Intro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 你 不 能 錯 過 的 ▾▾▾
1. ASSO升大學2020|89%的人都搞錯了時間管理?副學士GPA爆4溫書心得!給疫情中在家學習的副學士新生|墨小鯊 LAZY SHARK
▸ https://youtu.be/vzyS9VbHRyQ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 支 持 墨 小 鯊 影 片 創 作 ▾▾▾
▸ https://streamlabs.com/tsukishima_hitomi
▸ https://payme.hsbc/mozishark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 關 於 墨 小 鯊 ▾▾▾
▸ https://www.instagram.com/moziii_5/
▸ https://www.facebook.com/momoda233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 我 的 關 鍵 字 ▾▾▾
▸ 人形頹廢鯊魚 - 墨小鯊 - LAZY SHARK
▸ 副學士 - 港大 - 爆四 - 心理學 - 哲學 - 社會學
▸ 清談 - 兩性關係 - 個人成長 - 挑戰自己 - 吹水
▸ 懷疑人生 - 電影評 - 遊戲直播 - 手遊試玩
▸ 耍廢 - 宅女 - 邊緣人 - 讀書心得 - 畢業出路
▸ 反思 - 陰謀論 - 黑暗面 - 負能量 - 厭世 - 正向
▸ 正能量 - 價值 - 時間 - 金錢 - 觀念 - 思想 - 創業
▸ 打工 - 窮學生 - 租屋 - 香港 - 回憶 - 網誌 - 日常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墨小鯊 LAZY SHAR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讀心理學系經常被誤解的事?在港大讀 double major 乞食科??心理學系畢業心路歷程|墨小鯊 LAZY SHARK
我個鼻甩皮 ?頹鯊話是但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過三爆四|一對一線上輔導】
▸ https://forms.gle/zDQSMhvMPgoUPFen9
【預約免費理財需要分析|投資理財交流群組】
▸ https://forms.gle/LhnSAYi6j8pmg4wVA
. . . 本集傳送門 . . .
00:01 - 前言
01:08 - 心理學系畢業 = 心理醫生?乞食科?
03:25 - 轉捩點 //令人深思的電影推薦
05:05 - 怎樣才可以令自己成功?
06:09 - 讀書的初心?
06:33 - 為什麼讀心理學 不是其他科?
08:53 - 後記 // 對將來的期望...
// ღ // ღ // ღ //
. . . 更多墨小鯊 LAZY SHARK . . .
大學鯊系列
▸ https://reurl.cc/9XAeQx
副學鯊系列
▸ https://reurl.cc/OqaZeg
心理鯊系列
▸ https://reurl.cc/VXZAqb
電影鯊系列
▸ https://reurl.cc/8nAEOd
日常鯊系列
▸ https://reurl.cc/v1bY41
// ღ // ღ // ღ //
. . . 金主歡迎 . . .
▸ https://streamlabs.com/tsukishima_hitomi
▸ https://payme.hsbc/mozishark
// ღ // ღ // ღ //
. . . 社交平台 . .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moziii_5/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mozishark
// ღ // ღ // ღ //
. . . 本集內容 . . .
#大學鯊 #港大心理學 #揀科心得
#nonjupas #asso升u #asso升大學
#人形頹廢鯊魚 #墨小鯊
#gpa爆4 #心理學 #社科
#哲學 #文學院 #社會學
#副學士 #升大學 #升學心得
#乞食科 #心路歷程 #畢業搵工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社會心理學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推薦與評價
IOH.tw. 大學新鮮人學測準備. 講座影片· 全台校系總覽· 升大學全攻略... 相信接下來你會問:「社工系、心理系與社會系有什麼差別? ... 社會與心理學群的未來出路,大部分 ... ... <看更多>
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社會心理學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推薦與評價
IOH.tw. 大學新鮮人學測準備. 講座影片· 全台校系總覽· 升大學全攻略... 相信接下來你會問:「社工系、心理系與社會系有什麼差別? ... 社會與心理學群的未來出路,大部分 ... ... <看更多>
社會心理學出路 在 [問題] 心理系真的很糟嗎?迷惘中-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是這樣的,小弟我再過幾個月要參加指考,
考科為 國 英 數甲 生 化 數乙
對我來說 我一直覺得上大學出路其次 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科系的熱忱 畢竟上大學不是為了找工作
在我的認知裡 心理系非常有趣 內容十分廣泛
雖然知道在台灣光要考證照就得要讀研 內心覺得 不一定非得要走傳統心理師這一路
想說在大學期間可以發掘更多可能 總覺得自己可以突破些什麼 但又伴隨一點迷惘
因為大家都說cp值很低 讀了會後悔 在台灣沒出息等等 會不會到時候發現自己也無法突破這個桎梏
因此現在的我很迷惘 希望有心理系的前輩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 替我指點迷津
也希望其他人能夠就上述幾個考科的基礎下 提供幾個
覺得不錯的科系選擇 謝謝
最後手機排版請見諒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33.15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522241657.A.893.html
※ 編輯: LiuLianDan (106.1.33.158), 03/28/2018 22:45:47
※ 編輯: LiuLianDan (106.1.33.158), 03/28/2018 22:46:45
※ 編輯: LiuLianDan (106.1.33.158), 03/28/2018 22:48:57
※ 編輯: LiuLianDan (106.1.33.158), 03/28/2018 22:52:40
※ 編輯: LiuLianDan (106.1.33.158), 03/28/2018 23:43:55
※ 編輯: LiuLianDan (106.1.33.158), 03/29/2018 00:10:53
※ 編輯: LiuLianDan (27.242.161.86), 03/29/2018 07:32:0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