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巧現】 日復日走過的街道,年復年居住的社區,是熟悉還是陌生﹖日本城市觀察學說「考現學」以記錄人的行為了解城市轉變及文化流向,反映當下生活。
香港社區處處充滿趣味盎然的街頭活動,大館邀請研究團隊擔任街道觀察員,遊走於中上環一帶的大街小巷、斜坡、樓梯、休憩公園,以考現研究法深入觀察城市面貌,發掘隱藏在社區中的小故事,並邀請了7位本地藝術家以新作應和這些發現。若你喜歡這個城市的人情風光,「街角巧現」為你記下了平凡社區中的不平凡故事。
全文:https://bit.ly/3zmco24
「街角巧現」
日期:2021年7月30日至10月3日
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大館01座複式展室、檢閱廣場、E倉低層
節目詳情:https://bit.ly/3EF158T
(資料由客戶提供)
#大館 #考現學 #中環 #上環 #社區故事 #古蹟及藝術館 #大館歷史文物 #文化遺產 #香港歷史 #街角巧現 #TaiKwun #Central #Modernologio #SheungWan #neighbourhood
#CentreforHeritageandArts #TaiKwunHeritage #UNESCO #Culturalheritage #hongkonghistory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草地狀元,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翻轉農村玩埤世代 這群大學生用別人暑假在玩樂的時間,花了兩個月住在埤麻社區裡用他們的愛、熱血以及創意去認識、瞭解農村,在社區中,他們打造一台行動餐車,每天推著餐車及現煮的飲品向長輩奉茶,聽長輩們分享社區故事,還做了一本立體書結合食農教育和循環經濟,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認識農村和我們每天吃的食物,更協助...
社區故事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區故事:【黃大仙】
「今天又見面了。」解籤師傅笑著說,彷似見到一位老朋友。
「對啊。」她笑道。「搬來了這一區,當然要多點來逛逛。待會也要順道買媽媽的生日禮物。」
她搬到黃大仙了。以前住在其他區,她都會間中到黃大仙逛逛。由於黃大仙廟年輕臉孔不多,解籤師傅也漸漸認得她。
「問甚麼?」師傅瞇起眼睛看她手中的籤文。「問家庭吧。」她求的是第四籤「董永遇仙」。
「此籤背後的故事是,董永看見燕子往返穿梭尋覓食物, 回巢哺育下一代的風景圖⋯⋯ 問家庭的話,代表家宅平安,和氣致祥。」師傅笑著說這是一枝好簽。聽完後,她面帶笑容地離開了。
每當談起自己會到黃大仙廟求籤,她的朋友都會露出不太明白的表情,而她總是這樣回答:「是因為媽媽的緣故吧,讓我對黃大仙特別有親切感。」
她的媽媽在黃大仙長大。自小,媽媽間中就會帶她到黃大仙逛逛,有時更會順道到黃大仙廟參拜。不過,她的媽媽其實沒有宗教信仰,只是認為祈福是值得傳承的本地文化,更承載著對摯親的祝福。
黃大仙是一個新舊匯聚的地方,經歷了很多變化,又保留獨有的文化歷史,連結長輩和年輕一代:屋邨、鳳德公園、黃大仙廟,都是令她經常駐足停步的地方。
路過一間金舖,她不知不覺被室內的壁畫吸引了目光,忽發奇想,覺得可以在這裡挑選到要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沒想到,現在的金舖都充滿活力,牆上既畫滿風格年輕的壁畫,以趣味畫風紀錄了黃大仙居民日常生活的點滴,亦融入了黃大仙求籤文化。
「有興趣抽幸運籤文嘛?」職員微笑問道。在職員協助下,她抽到一張附有插畫的籤文 —「幸福滿瀉」,感覺比傳統的黃大仙廟籤文有趣得多。
她終於明白,原來透過藝術和想像力,真的可以為黃大仙增添創新和活力,融入破格玩味的精神,讓傳統變得新潮。假如下次帶朋友來的話,一定可以讓大家對黃大仙改觀吧?
她心底知道,在黃大仙廟求籤靈驗與否,不是最重要,更重要的,是重視家人朋友的那一份心意。透過籤文,可以將對生活的願景和盼望傳達給朋友,還可以為摯親送上祝福。
即使生活遇到困難,她也挺得住,就是因為這份愛和希望的支持,讓她有力量繼續堅持自己的夢想。
Storyteller:周生生 chowsangsang
Illustrator:何博欣 Vivian Ho @vvvvnho
Text by StoryTeller Team @everyone.is.storyteller
周生生抱著和故事主角相同的信念,與時並進,在黃大仙開設一間破格玩味零售店,更與九十後年青藝術家何博欣 Vivian Ho 首度合作,將黃大仙傳統特色以破格趣味風格融入新店,拉近社區文化與珠寶的關係,流露出獨一無二的地區人情味。
周生生以深入民心的黃大仙求靈籤祈福文化,除了與 Vivian 合作以壁畫形式呈現新店設計,更特設「周生生有求必應求籤站」,讓顧客在店內以現代化形色為自己或摯親祈福,從中可獲得新店限定的十二款新潮幸運籤文,不但富有濃厚地區色彩,更承載了對摯愛的守護及無限的祝福。
〖在 StoryTeller 網站閱讀故事:https://bit.ly/3yWGOYE〗
#周生生
#chowsangsang
#有求必應求籤站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EveryoneisStoryteller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
https://bit.ly/388NCaD
✨任何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社區故事 在 社區力 empower and togeth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祝福全天下的阿爸 父親節快樂🎊】
雖說「血濃於水」,但在社區中卻有不少人,忙碌工作之餘,負擔起「父親」的重責大任,他們用身教、言教,甚至音樂,使出渾身解數,只為讓社區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愛與關懷。
來看看這些社區爸爸的絕招!完整故事在這👇
📌《知名畫家里長馬里斯 用藝術打造友善動物社區》 https://pse.is/3jsud9
📌《里長伯葉宏信 用服務交換"揪感心"的社區故事》 https://pse.is/3levmm
📌《說的跟唱的一樣好聽 汪中仁揹著烏克麗麗愛社區》 https://pse.is/3hvwwy
📌《新港教會劉炳熹 覺得身為台東居民是件驕傲的事》 https://pse.is/3lgtu3
📌《放下中科院工程師的光環 曾鴻志樂在服務海口人》 https://pse.is/3kkwsg
👉藉傳播之力,建構互助共好社區,支持 #社區記者培力計劃:mustard.org.tw/tab/547/id/181
🔥動動手指,按讚追蹤社區力粉絲頁!🔥
#父親節快樂
#感謝社區爸爸為社區的付出
社區故事 在 草地狀元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翻轉農村玩埤世代
這群大學生用別人暑假在玩樂的時間,花了兩個月住在埤麻社區裡用他們的愛、熱血以及創意去認識、瞭解農村,在社區中,他們打造一台行動餐車,每天推著餐車及現煮的飲品向長輩奉茶,聽長輩們分享社區故事,還做了一本立體書結合食農教育和循環經濟,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認識農村和我們每天吃的食物,更協助大東國小整理創校百年文史,舉辦文史展,讓社區居民與海內外校友重溫舊時回憶,也為農村帶來新活力!雖然學生們只短短停留兩個月,但是對他們而言,埤麻社區早已是他們第二個家,自己也早已是爺爺奶奶們第二個孫子了,相信他們未來更能為這片土地,發揮他們的最大影響力!我們一起來支持國產大學生吧!
免費訂閱草地狀元,讓黃西田帶你看見台灣職人的精神↓↓
https://www.youtube.com/user/set29itake
更多店家資訊與活動資訊,請前往草地狀元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t.careermaster
更多台灣奇特風景,請前往草地狀元IG↓↓
https://www.instagram.com/i.career131/?hl=af
社區故事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廳----位於八斗街148巷41號
約西元一七七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福建泉州馬鑾鄉十六都人杜昭文,其兒子茲麟等因聽說台灣漁產豐富,決定遠渡來台求發展。兄弟等人抵達雞籠後,覓得八斗子島東南側(今日長潭里海邊),作為定居之所,搭蓋了四、五間草屋,隔年並返鄉將家人、家族神明「將軍爺」與杜氏神主牌位一起帶回台灣。並且用漁獲跟原住名換取一些民生用品。所以現在瑞濱以前叫做『換番(台語)』。
用茅草蓋屋,在一次出海捕魚時茅草屋失火燒光,所以移居到八斗子,也就是目前這個地方。而原來蓋茅草屋地方 (台語)』「舊厝門口」。
至杜氏祖先第三代(天來)來記公時,建蓋大廳及房產,作為家族及五個兒子的產業,俗稱的「五柱內」,並把將軍爺與祖先牌位供奉於大廳,從此大廳成為杜氏族人的信仰與祭祀中心。
在漳泉械鬥時,和平島(社寮)漳州人,不滿八斗子泉州人「焚寄網」漁獲豐收,賺很多錢(因為太有錢了所以叫富貴巷),起了滅村的念頭,當時八斗子人較少,往瑞濱討援兵,村中老弱婦孺就是躲在大廳(杜氏宗祠)在將軍爺保護度過難關。
一樣是產權複雜無法修復,原來大家族如今只剩第六代『朝明』居住,左右翼都坍塌無法居住。在居住安全考量下,2017年5月將200年的屋頂翻修。古宅無法維護,是八斗子最無奈與緊迫的事。
社區故事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旅遊籽:假日散心】
總覺得青衣只剩住宅與商場,悶氣瀰漫無眼睇。七十後劇場導演徐兆康住在青衣24年,從來認為這裏平平無奇,最近成立社區組織辦導賞團,才發現家居附近有七十年代建成安置漁民的村落、三十年代盛行的天體泳灘,還有疑似鬧鬼的「鬼仔湖」。社區故事有如寶藏,有待大家發掘。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社區故事 在 【四圍講古社區故事工作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四圍講古社區故事工作坊】 四圍講古|主辦 社區營造是關心社區者的重要課題。透過社區營造,持分者能充分進行對話、溝通及互相學習,甚至進而積極參與社區規劃,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