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Sowilo 太陽塔羅x雷諾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regeneration0730/ 🐬我的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owiloTarot 🐬我的twitter🐬https://twitter.com/SowiloTar...
「社交溝通障礙症」的推薦目錄:
- 關於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Sowilo 太陽塔羅x雷諾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維思維WeisWa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語言治療筆記- SCD (Social Communication Disorder) 社交 ... 的評價
- 關於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仍然有大部分的父母不知道診斷自閉症譜系障礙時,兒童一定 ... 的評價
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長輩聽不清楚,配戴助聽器要注意什麼❓耳鼻喉科醫師告訴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患有聽覺損失人口約超過5%,其中65歲以上長者聽覺受損的比例更高達1/3!
從工作、人際關係到情緒健康,嚴重的聽力損失會對生活帶來重大影響,此外,許多研究也發現老年人聽力缺失若未經治療,將和阿茲海默症或其他類型癡呆症的風險增加相關。不過,只要透過配戴助聽器或適當治療,仍然可以維持一定的聽力、參與對話,有助預防認知功能的下降。
⭕生理退化、接觸噪音,都會讓聽力退化
老年聽力障礙又稱「老年性重聽」,是因年齡增長而產生的生理退化現象,大多是感音性、神經性聽力障礙,其中對高頻聲音的聽力變差是常見症狀。也就是說,假如我們為了讓長輩聽清楚而提高聲音說話,聲音變得較尖較細時,長輩反而更難聽得清楚。
老人家的聽力除了會受到聽神經和耳蝸退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和他們腦部的語音辨識力比較差也有關係。比方說,可能會出現聽得到聲音但聽不懂內容,這時不僅牽涉到聽覺神經,也與大腦中樞的辨識能力密切相關。
隨著年紀逐漸增長,聽力便隨之退化的原因,目前醫界歸納出內在和外在兩大因素。
✅老化原本就是自然的生理趨勢,然而有些人退化速度快、有些人退化速度比較慢,目前認為是" 遺傳基因"
的影響所致。不過,單純因老化引發的聽力障礙的情況並不多,老年性聽力障礙大多與外在因素有關。
✅外在因素包括娛樂、職業性與一般環境噪音,例如演唱會、職場噪音、造勢晚會等,都會讓耳朵受到傷害的機率跟著變高。
此外,假使長輩有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聽神經瘤或病毒感染造成內耳發炎,或者是服用了耳毒性藥物,也會加重聽力的惡化。
⭕避免聽力損傷惡化,留意5大警訊
當銀髮族聽力下降到某種程度,一般來說是中度以上、聽力損失高於40分貝的人,就需要搭配助聽器來延緩聽力退化的狀況。然而,臨床上卻碰到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應該配戴助聽器,提醒家中長者若有以下情況,應盡快尋求耳鼻喉專科醫師的診斷
評估。若確認聽力變差是因退化造成,就要認真考慮配戴助聽器來改善生活品質。
1. 與人溝通時常發生困難
2. 經常請人重複說話內容
3. 看電視機或聽音樂時,音量很大聲
4. 常常聽錯話,造成誤會
5. 因聽力關係已對社交、生活造成影響
除了上述日常生活中可發現的徵兆之外,有疑慮的人也可以透過「線上聽覺自評問卷
(https://goo.gl/forms/gE0qOvVFyMhewQTk2)進行初步的聽力篩檢。
⭕選購助聽器前,耳朵及聽力檢查不可少
當家中年長的父母有聽不清楚的困擾時,先別急著購買助聽器!建議第一步必須先前往具備" 聽力檢查項目"的耳鼻喉科門診就醫,接受耳部的檢查以排除耳垢填塞、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積水等疾病導致的聽力損失;並從聽力檢查進一步判斷是屬於傳導性聽損或是感音神經性聽損。
透過聽力檢測,不僅能得知聽力損失的程度,對於選配合適的助聽器更是一項最重要的依據。由於現在的助聽器大多為數位式設計,需根據患者的聽力損失圖形和損失程度,透電腦軟體將數據輸入到助聽器內。這樣一來,助聽器才能因應不同患者的個人狀態,給予客製化的調整。所以挑選助聽器之前,務必先了解自己的聽力狀況並取得聽力檢查圖。
⭕第一次配戴助聽器,良好適應的4個技巧
助聽器是一種戴在耳朵裡的小型電子設備,它能將聲音擴大使其更響亮、更清晰,幫助聽力缺失的人聽見;但無法讓已經受損的聽力恢復正常,也不能原本健全的耳朵功能。因此,呼籲不要對助聽器有過多的期待,以為只要配戴上去就可以回到年輕時的聽力水準。
除此之外,就算是功能頂級的助聽器,剛開始配戴可能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助聽器和它所傳輸的各種聲音,所以要有耐心讓自己慢慢習慣,直到可以舒適地配戴助聽器為止。
以下是幾個適應助聽器的小技巧:
1. 早期先短時間配戴,習慣之後再逐漸加長配戴的時間。
2. 先從安靜的環境開始使用,待適應變化後再逐漸轉移到餐廳、賣場等嘈雜的環境。
3. 不妨多試驗幾次,找出助聽器在何時、何地、什麼情況下和自己最適合,能達到最佳的助聽效果。
4. 若有任何問題或疑慮,應加以記錄,最好能將你在不同環境中配戴助聽器的經歷寫下來,後續可以讓驗配師進行必要的調整。
配戴助聽器後通常還需要多次的微調,所以記得要挑選一家可以提供全方位檢查與規劃、助聽器樣品種類齊全,且售後服務良好的助聽器公司,才能真正提供保障!
⭕「蛤?」配戴助聽器後,為何還是有聽沒有懂?
助聽器可以把聲音擴大,但同時也會放大背景噪音,所以建議可選擇配有「抑制噪音功能」的助聽器,效果較佳。如果出現配戴助聽器突然有效果不佳問題時,應回到助聽器公司檢測助聽器的功能是否正常;若助聽器正常,則應尋求耳鼻喉科醫師的協助,檢視使用者是否有聽力下降的狀況。
另外,有些長輩「雖聽到聲音,卻有聽沒到」,還有一種原因是聽損時期拖得太久或因為老化之故,造成大腦的語言辨識能力變差。儘管助聽器可以將環境中的聲音放大並傳送到耳膜上,但是無法改善大腦的語言辨識功能,此時應配合專業人員的指導,進行語言辨識能力的復健,以逐漸改善溝通。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正確配戴助聽器,不但不會傷害聽力,還可以在持續帶給腦部語言刺激之下,減緩銀髮族退化的速度。要注意的是,助聽器屬於醫療器材,應在耳鼻喉科醫師及專業聽力中心的協助下選配,要是使用效果不佳,既傷了荷包,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聽力損傷喔!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台中耳鼻喉
#每周三午診跟周五早診有聽力檢查
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教練的大腦》
這一本書其實是一本關於大腦結構與功能的科普書
教練“Coach” 的定義是協助客戶找到內在價值, 賦能激勵, 以及打造新行為, 並協助客戶解決自身的問題. 但是由於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深受大腦活躍狀況的影響, 因此本書的前面一半 (也是我讀的最痛苦的一半), 作者為我們介紹了大腦不同區塊的功能, 因此在與客戶的互動過程中, 對於他的一些反應, 思路, 與情緒, 就可以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同時也讓教練本身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特定的溝通技巧來協助對方. 例如, 在與客戶討論如何建構一個新習慣時, 如果預先知道大腦哪一些部位會對於新習觀產生影響之後, 就可以基於這些信息來確認制定課程的方向
我們很快地認識一下大腦的區域與其功能:
1. 前額葉皮層:是腦部的命令與控制中心, 負責注意, 處理外部信息, 是大腦最高層級的認知部位. 在進化過程中, 屬於最後發展出來的部分 (靈長腦). 這個部位涉及: 執行, 計畫, 決策, 串連思想與行為的一至性與調節社會行為. 而在壓力之下, 這個區域的運作會大打折扣
2. 基底核: 負責認知與情感, 多巴胺是這個部位最重要的訊息傳導物質. 正向的行為成功以及健康的生活 (飲食與睡眠) 有利於多巴胺水平的提高, 對於行為改變有正向的效果
3. 紋狀體和伏隔核: 紋狀體可以說是大腦皮質與基底核的中繼站, 將皮質接收到的訊息往內傳導到基底核, 而伏隔核則是與快樂, 獎賞, 衝動與安慰的效果有關. 教練可以在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 給予適當的回饋, 激發他的動機, 並且瞭解他的價值觀, 透過正確的目標建立方式 (SMART) 讓他維持鬥志
4. 島葉皮層: 左右腦各有一個島葉, 負責控制內臟與軀幹的感覺. 島葉又與杏仁和緊密連結, 負責影響人類的情感, 知覺, 意識, 管理認知功能與人際關係. 根據科學研究發現, 有冥想習慣的人右島葉會較厚, 專注力也更強.
5. 杏仁核: 為邊緣系統的一部分, 與情緒的產生有著重要的關係, 在面對”戰或逃” 的威脅時會特別活躍, 而在極度專注時會穩定的運作. 因此教練對於客戶創建積極體驗, 與克服對某件事的恐懼感方面需要特別的注意
6. 前扣帶皮層: 負責處理衝突與檢測錯誤. 前扣帶皮層會將錯誤與獎勵結合, 並開發出有價值的選項. 在人們極度疲勞時, 前扣帶皮層功能會下降. 因此教練應該要不斷觀察客戶的疲勞程度與壓力控管技巧, 以幫助他們可以在正確的時機做出正確的判斷
7. 下丘腦: 下丘腦是人體內分泌的中央控制塔台, 在動物的實驗中, 激活了白老鼠的下丘腦, 令牠們的平均壽命增加了20%. 反過來說, 假如焦慮, 壓力, 不良習慣, 與睡眠障礙都會抑制下丘腦的運作. 因此客戶在生活中的其他層面也是教練需要關注的重點
8. 海馬體: 整合信息, 儲存短期記憶. 與杏仁和共同為邊緣系統的一部分. 在憂鬱症與老年癡呆症患者的大腦中發現海馬體嫉妒的萎縮, 而近年發現, 學習, 有氧運動與冥想都可以有效地增強海馬體的功能與體積 (反之, 過高的血清皮質醇的濃度則對海馬體有害)
接下來是相關的賀爾蒙:
1. 皮質醇: 又稱可體松, 大家應該對他耳熟能詳了. 皮質醇在面對威脅時會釋放, 其功能在利用血糖, 提升血壓與心率, 降低疼痛感. 一般來說, 皮質醇水平在清晨接進清醒時會逐漸升高, 在晚上睡眠時會降到最低. 但是假如客戶長期處於高壓的狀態之下, 則會導致皮質醇高居不下, 近一步產生心理與生理的傷害. 教練應該需要與客戶仔細討論壓力源, 以漸少皮質醇的反應. 有新研究發現, “笑” 是一項降低皮質醇最有效的武器
2. 多巴胺: 主導思維與行為, 情感, 與獎賞. 而一般對於某件事物的成癮, 也與多巴胺有關. 由於多巴胺的釋放會讓人在即刻體驗到愉悅感, 因此在面對某些決定時, 大腦會驅使人們做出短期就可以立即獲得好處的決定. 而打造一項新習慣時, 可以將客戶喜歡的行為放在要建構的新習慣之後, 當作一個獎勵, 那麼這個新習慣的執行就會讓客戶更加的有動力, 這一點在 “原子習慣” 一書裡面也有提到
3. 催產素: 會讓人產生幸福感與信任感. 由腦下垂體分泌, 可以降低血壓與焦慮, 增加積極的社交行為 (與皮質醇是反向效果). 催產素有抑制杏仁核活躍的效果, 並可以預測威脅, 調節恐懼. 在和諧的人際關係中, 可以提高催產素的水平, 近而提升彼此的信任感 (反之亦然). 所以創造一次令人愉悅的交談, 可以大大提升彼此的合作默契, 我們也可以與客戶思考, 如何實際應用在工作與家庭之中
4. 腎上腺素: “戰鬥與逃跑”反應的主導者, 與皮質醇不同的是, 腎上腺素是速效激素, 強烈影響交感神經的運作. 腎上腺上的釋放會讓人產生鬥志, 燃起動機, 與皮質醇不同. 我們應當與客戶討論, 如何看待一的壓力, 如果把它視為一個挑戰, 那麼腎上腺素水平會提升, 但是假如把它視為一個威脅, 皮質醇水平則會變高
5. 血清素: 由色胺酸組成的神經傳導物質, 是讓人類產生幸福感的最主要賀爾蒙. “感恩”是一個提升血清素最好的方式, 而教練可以帶著客戶來探討未來理想的生活場景, 以增強他們對於幸福的渴望
6. γ-氨基丁酸與谷氨酸:γ-氨基丁酸可以使人平靜, 幫助睡眠; 而谷氨酸則會讓人產生興奮, 並參與記憶與學習的過程. 研究發現, 在壓力極大的人們大腦中, 由於高濃度的皮質醇水平, 谷氨酸也會跟著提升, 而γ-氨基丁酸跟著下降, γ-氨基丁酸不足也與物質濫用和憂鬱症的形成有關
我們的大腦細胞神經元具有可塑性, 根據我們的思考, 決策與行為, 會強化或是弱化某一些神經連結. 例如, 有些讓你不順心的事情, 越是放在心裡, 越會揮之不去, 因為反覆回想這一件事會強化跟這一件事相關的神經連結, 連帶讓大腦相關的區域與賀爾蒙開始運作; 反過來說, 如果我們可以對一件正面的事物不斷地重複思考, 也會提升我們對於這一件事情的主導. 王導電影 “一代宗師”的台詞: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就是最好的說明. 除了思考模式, 舉止, 習慣,以及環境都會影響神經通路與突觸的變化. 所以我們對於客戶的行為改變, 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的曉以大義, 必須要與他外在面對的整體一起考慮
在1960年, 腦科學家米勒提出了“工作記憶”的概念: 人類的大哪只能同時控制7個加減2的任務同時執行, 因為海馬體的短期記憶容量有限. 因此假如在學習新事物/行為時, 給予太多任務, 不但會讓人記不住, 反而會引發客戶的過度焦慮與分心, 另一方面, 如果我們無法專注, 近一步會影響我們的工作記憶.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急於求成, 一下子跟客戶訂定太多計劃, 或是給予過多的指導, 反而容易導致他們不擔心的沒學到, 舊的也忘光光. 所以計畫的擬定與執行的節奏非常重要
在本書中, 作者提及關於教練技術 “Coaching Skill”方面提出了幾個最重要的部分, 我也覺得很受用:
意志力: 意志力雖然會因為客觀因素所影響, 但是可以被增強的. 我們可以在客戶狀況好的時候給他一個挑戰, 有效提升他的自信心, 有助於強化意志力
習慣: 請客戶分享覺得過去阻礙他們成長的幾個習慣, 以了解困擾他們行為改變的障礙在哪裡? 然後, 利用可行的方法逐步打造新的習慣, 並且妥善利用刺激控制的技巧
樂觀: 鼓勵客戶以積極視角自我的改變, 但是提醒他們有可能因為過度樂觀所忽略的細節
目標:探索價值觀, 建立具體的目標, 透過GROW溝通技巧, 以打造SMART的步驟
正念: 關注當下, 以第三者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問題, 客觀的分析狀況. 正念引導可以提升專注力, 減輕壓力, 並獲得更好情緒掌控能力 (練習冥想)
心流: 幫助客戶認識 ”心流”, 並探索他們可以觸發心流狀態的事物
動機: 在TTM模型裡面, 一在強調了動機的重要性, 而科學家也發現, 激發客戶的動機可以大大提升他們多巴胺的釋放. 因此在建立任何新習慣之前, 花時間探索動機是一件非常必要的課題
這本書裡其他的章節, 討論了如何將上述一些重要概念串聯運用, 同時也說明了大腦不同的區塊是如何的相互合作會是對抗.. 這本書好的地方是把大腦的功能性解剖與教練工作連結在一起, 讓我可以有另一個層面的了解. 缺點是裡面舉例的很多心理學實驗, 要不是只是提到名字, 要不是只有簡單的描述, 讓我沒辦法100%的知道這些實驗的全貌, 比起理論,這些實驗才是最有意思的! 算是我認為這本書美中不足的一點
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Sowilo 太陽塔羅x雷諾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的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regeneration0730/
🐬我的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owiloTarot
🐬我的twitter🐬https://twitter.com/SowiloTarot
🦄我的其他頻道🦄
🦄 Sowilo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H9Dwdvxr4WitxfKXugAxQ
🦄邱哈LIV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9tsHKcGhztYRbo28v-q0Q
Hi 我是Sowilo
訊息的部分目前是只看不回喔
因為留言分享真的太多
而我的休假一個月不到一天
所以只能把你們的心意跟故事
默默的收在心裡了💗💗💗
如果您
【真的真的很想要Sowilo親自回覆】
請寫信郵寄至以下信箱:
📮中文:
22099
板橋莒光郵局第58號信箱
【只能寫陳宥尹收】
📮英文:
P.O.BOX 58 Banqiao
Juguang
New Taipei City 22099 Taiwan(R.O.C)
【只能寫陳宥尹收】
📣貼心提醒
老師回覆信件是用【直播】方式回覆喔 所以建議分享故事盡量使用暱稱比較可以保護您喔✅✅✅
🔮🔮🔮由於行程實在太滿,所以個人占卜常常暫停,不一定會開放預約,目前是採取不定時開放預約制度,開放預約訊息會在我的IG/FB公佈🔮🔮🔮
☆☆☆☆占卜諮詢價格☆☆☆☆
60分鐘/NT$1200(只收新臺幣)
(1)請於預約成功【三天內】全額匯款/若三天內未收到匯款 則視同取消不另行通知
(2)只接受臨時更改時間一次 /且須於預約日【二天前】提出 (ex:預約7月30日 須於7月27日結束前提出) 超過更改時間提出恕不受理且不退費
(3)當天如因預約人遲到而造成占卜時間短少/還是會在下一組客人到達時結束占卜諮詢/不會另外補時間且不退費
(4)當天預約未到不另行通知且不退費
(5)請務必詳讀以上四點/真的真的真的不退費/請務必確定時間可以再來預約
☆☆個人占卜諮詢唯一預約管道☆☆
☆line:@sowilo(記得要加@)
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對味道及聲音特別敏感嗎?
你已經為了電影情節哭斷腸,但身旁的朋友卻看到睡著,怎麼一回事?
你聽過高敏感這個詞嗎?
其實我也是在前陣子在知道這個詞
後來做了高敏感測驗
我竟然拿到比任何學科都還要高的86分(我的數學有這麼高就好了)
咦
就因為這點
我找了相關的書籍來閱讀
而為什麼這個主題值得分享呢?
因為當你知道
世界上有很多你相同感受的人時
你會相信自己特質是很正常的😊
#高敏感 #心理學 #說書
付費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維思維WeisWa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當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會學會語言,如何和他人溝通;慢慢了解社會,人與人之間要怎麼互動;產生;慧認知,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運動技能,學會如何跑如何跳甚至做出複雜動作;發展個人興趣,擁有意識的進行個人行為等等。當以上的成長出現障礙時,就會被描述為腦部的神經發展障礙
,特別是與他人的溝通和社會互動相關技能無法正常發展時就會出現一些自我封閉的狀態進而被稱為自閉症。
------------------------
【歡迎加入會員】
https://bit.ly/2CoCFFD
【訂閱按這裡】
https://bit.ly/38OqWfl
【維C Line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13483644
【目錄】
00:00 介紹
00:52 你可能誤會的自閉症
03:46 什麼是自閉症
05:38 症狀特徵
08:09 Sally & Anne Test
09:06 症狀特徵
11:27 低功能&高功能&亞斯的區別
12:26 統計
12:57 診斷標準
14:01 結語
14:33 精選留言+ 記得分享喔!
--------------------------------------------
【想當YouTuber的按這裡】
▶️ 課程【內有介紹】 ‣‣ https://bit.ly/2Z0DLjb
(現在$200 OFF)
數據分析工具(免費)
https://bit.ly/2CurquY
想學動畫!(有免費的)
https://bit.ly/393B8kd
----------------------------
【其他平台按這裡】
Facebook: 維思維
https://www.facebook.com/weisway18/
IG :weisway18
https://www.instagram.com/weisway18/
----------------------------
【推薦你的影片】
你有「反社會人格」?:https://bit.ly/38UyyNd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比照片好看!https://bit.ly/2WaJDEM
如何控制夢? : https://bit.ly/2AQZb9l
為什麼聽自己錄音會覺得難聽?https://bit.ly/3elDRXh
失眠?這樣做!: https://bit.ly/2Cm6DJT
你到底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https://bit.ly/2OgD9Qn
--------------------
【播放列表】
心理學小知識 https://bit.ly/3gUi1LR
生活小知識: https://bit.ly/3j42fjI
科學小知識 https://bit.ly/2DyyDuu
健康小知識 https://bit.ly/3egiPJj
動畫謎語 https://bit.ly/3eswQE9
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仍然有大部分的父母不知道診斷自閉症譜系障礙時,兒童一定 ...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提升自閉症兒童的社交溝通能力?必學4大範疇:社交參與/溝通/模仿/遊戲|言語及溝通治療師鄧國團| 新城健康+ | LINE TODAY. ... <看更多>
社交溝通障礙症 在 語言治療筆記- SCD (Social Communication Disorder) 社交 ... 的推薦與評價
SCD (Social Communication Disorder) 社交溝通障礙and SLP 文章來源:ASHA Leader , 簡單整理如下: 1.語言治療師可以鑑別和幫助SCD的孩子。 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