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巴特說,巴黎鐵塔正因為本身沒有意義,才可以容納多種不同的意義投射。那個時代,西方非常流行探討東方「無」的哲學。最大的禪宗運動不在中國,而在美國——數百萬的年輕人意識到存在虛無,流行離家出走到浪跡天涯,一同參禪參透人生意義,巡迴音樂就這樣應運而生。時至今日,流浪已與流浪漢畫上等號,彼得不會放下漁網,不再有這一種門徒式的闖蕩。
使用中文的人理應得天獨厚才是,可惜人們對異文化的興趣往往高於同文化,故禮失必求諸野,我們喜歡聽一個外國人講老莊多於自己人講。聽他們用英文將文言翻過來是一件有趣的事,因為把這些英文翻回中文就會知道並不是同一回事,比方說,Air和Breathe分別指「空氣」和「呼吸」,但前文後語他想講的是「氣」。「神」是God-like還是Spirit?但將Spirit翻回來的時候,「精神」又是否等同「神」?
到頭來反是我們的中文用語被英文影響了,有些東西被丟失了也不自知。
英文單字講求捕捉個別的意思,是「實」的;中文單字恰恰相反,它們都是巴黎鐵塔,極力避免受到個別意思所局限,所以是「虛」的——但虛就是Empty嗎?正是它虛,才有包羅萬有的效果。於是乎中文詞彙產生一種很奇妙的特性,有些單字本身很難解釋它是甚麼意思,你必須結合成雙字詞方能解釋。比方說「意思」——它是「意」和「思」的總和嗎?可是,當你嘗試解釋這兩個字分別是甚麼意思時,卻無可避免地要用到「意念」和「思考」來理解它。這是甚麼?是瞎子摸象,說「意的意思就是意念」,就像說「象的象形就是象腳」那樣,我們居然用它的衍生來解釋它的本體,用「實」解釋「虛」,用「有」解釋「無」。我們以為自己成功解釋,但其實沒有。
我們當然可以說「大象」是牠的「頭手腳身鼻耳和尾巴」的總和,「打蛋器」就是「打+蛋+器」,但正如相對論在量子領域裡面失效,這種組合的法則來到某些單字身上就不管用了,皆因單字的意含遠遠超於其雙字的總和,我們無法說「意」就是「意思+意念+意識+意見+意向+意慾……」的意思。這些雙字都將意義閉上了,偏偏單字卻將意義打開,容許眾多的組合跟它通假借,甚至假借出它本來沒有的意思。到底意難平啊。
而人係好厲害,即使我們講不出,仍可以Get得到。有些東西是不可言說的,你一說出來,它就不是那個東西。人未必說得出精、氣、神、意、志的分別,卻仍能分得清神氣、精氣、意氣和志氣的意思。想了解它們的蘊含?那就要讀《黃帝內經素問》。
作者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相對論哲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相對論哲學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相對論哲學 在 我是老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相對論哲學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相對論哲學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相對論哲學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相對論哲學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相對論哲學 在 [問題] 球與跑者同時到,按規則怎麼判? - 看板Baseball 的評價
- 關於相對論哲學 在 哲學家:《相對論》告訴我們一切都是相對的!費恩曼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相對論哲學 在 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評價
相對論哲學 在 我是老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你可能是「多重潛能者」嗎?要不要測測看?
在《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書中有一份測驗,包括以下20個問題,測試的結果可以用來作為了解自己是否有「多重潛能者」傾向的參考:
1. 你會因為好多種不同主題而感到滿腔熱忱、興奮莫名?
2. 你很難從兩種興趣當中選定一項?
3. 你會自己打斷自己,丟下未完成的工作,改做另一項?
4. 當你確實懂了某件事的作法,或者精通一項活動之後,會覺得無聊,想要嘗試新事物?
5. 你從小就對於「長大以後想做什麼」有很多答案?
6. 朋友及同事會來找你詢問各種事情,甚至超越你的職掌領域,而他們很欣賞你能把看似不相關的主題連結在一起的能力?
7. 你想出點子後,寧願授權出去或者另外雇人,讓別人把點子落實?
8. 你曾經形容自己是「18般武藝,樣樣通、樣樣鬆」,或是「半瓶水」?
9. 書店或圖書館在你眼中像是糖果店,每一個角落都陳列著充滿吸引力的事物?
10. 你很難回答「未來5年內打算做什麼」這個問題?
11. 朋友曾建議你去參加益智問答節目,因為你「對什麼都知道一點」?
12. 別人說過他們喜歡和你交談,因為你對他們的計畫或活動都表現出熱忱?
13. 你對於傳統的時間管理法與組織經營方式,例如,長程計畫或詳細的行程規劃,抱持懷疑態度?
14. 你上大學時,選擇了跨領域的學科或者雙主修?
15. 你在大學時,專攻某一特定項目,但畢業後又進入其他新領域?
16. 你在工作上展現出能力、甚至大獲成功後,曾覺得寧可做點別的事,雖然你還不確定自己究竟想做什麼?
17. 某件事持續做一兩年後,你會心癢,想改做其他事情?
18. 家人或朋友曾經建議你,「應該定下來,在一個領域闖出名號,不要一直轉換跑道」?
20. 你不信任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因為你「一度確定」自己想成為A,也「一度確定」自己想成為B,又「一度確定」自己想成為C……。
這20個問題只要回答9次以上的「是」,就屬於「多重潛能者」(順帶一提。上述測驗,我有17個問題答「是」)
而在另一本書《沒定性是種優勢》有提到,由於「多重潛能者」的多元性與變動性,自然不會只有一種工作模式。根據其多元領域是「同步進行」(同時做多種不同的是)或「依序發生」(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一陣子,之後再換其他領域),以及其多元發展的領域不同以及個人對「穩定度」的偏好程度高低,可以歸納出四種模式:
1. 集體擁抱模式:
擁有一份多面向的工作或事業,可以同時有多個身份或頭銜,且工作在不同領域中切換。例如像是導演,可能同時會有不同專長共同發揮的空間。
2. 斜槓模式:
同時擁有兩份或多份兼職或事業,會用固定的頻率在這些工作項目間切換。
3. 「愛因斯坦」模式:
擁有一份可以完全支持生活上財務所需的全職工作或事業,但同時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追求其他熱衷的事物(會這樣命名,是因為愛因斯坦在發展「狹義相對論」時,正職其實是專利局的職員。)
4. 浴火鳳凰模式:
在某一個產業領域待了幾個月或幾年之後,放下既有的成果,轉而投入新領域重新開展新的事業。
《沒定性是種優勢》裡提到,大多數人對於「多重潛能者」這種沒有固定模式、無法預期與掌控、不符合既有職涯發展價值觀的做法仍沒有太高的接受度,因此「多重潛能者」會在三個領域碰到難題:
1. 工作:如何發展出讓「多重潛能者」可以優游自在的工作與謀生模式?
2. 生產力:如何一心多用?如何在必要時保持專注?
3. 自尊:如何克服不安全感、罪惡感,面對可能有的外界批評,以及害怕自己終其一生無法被肯定,甚至懷疑自己不夠優秀。
《沒定性是種優勢》也提醒「多重潛能者」要能分辨「期望的終點」與「只是倦怠、排拒」間的分別:有時候壓力會造成排拒感,讓你誤以為事情該結束了,要能夠察覺自己是處在「還應該要堅持一下」的狀態是「多重潛能者」避免一事無成必須有的判斷力。
#老查隨意讀
相對論哲學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最近很想拜讀強國大教授李子豐的偉大突破性論文:
👉🏿 該論文題目:「堅持唯物主義時空質能觀,發展牛頓物理學」,主張利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推翻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糾正物理學中的謬誤,並宣稱該論文為顛覆性創新的、非共識的理論物理項目等等。
👉 該論文的偉大成就:「李子豐的論文獲河北省教育廳推薦正式入圍,還獲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與中國科協推薦,多個官媒報導支持。官方推薦的理由是:解決了物理學與哲學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推翻誤導物理學界和人類認識世界基本方法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科學的健康發展掃清了一個巨大障礙,完善了唯物主義時空質能觀。」
🤩 牆國的崛起,帶給人類文明史無前例的突破性躍進啊🤷🏻♂️🤷🏻♂️🤷🏻♂️🤷🏻♂️🤷🏻♂️
#牆國沒有下限的腦殘也是超越人類底線的戰爭
相對論哲學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相對論哲學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有機會抽《我們都是時間旅人》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0.10.17 - 2020.10.24
👏感謝 時報 的熱情贈書
-
「如果有誰選擇二路之一繼續前行,越走越遠,你以為這兩條路會永遠背道而馳嗎?一切筆直都是騙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彎曲的,時間本身就是一個圓。」-尼采
-
本集關鍵字:
#熵 #熱力學第二定律 #馬克士威精靈 #電子對湮滅 #單電子宇宙 #塊狀宇宙 #愛因斯坦 #相對論 #薩托方塊 #胡賽爾 #時間意識 #霍金 #時間簡史 #祖父悖論 #佛洛依德 #海德格 #尼采 #永恆回歸 #異星入境 #盧米埃兄弟
-
參考電影:
1896《拆牆》
1962《去年在馬倫巴》
1997《迴路殺手》
2006《全面啟動》
2016《異星入境》
2017《星際效應》
參考資料:
Davies, Paul
1996, About Time: Einstein's Unfinished Revolution. New York : Simon & Schuster.
Deleuze, Gilles
2016,《尼采與哲學》,河南大學出版
Freud, Sigmund
2017,《文明與缺憾》,商務出版
Gleick, James
《我們都是時間旅人》
Hawking, Stephen
2012,《圖解時間簡史》,大塊文化
Heidegger, Martin
2002,《存在與時間》,桂冠出版
Husserl, Edmund
2009,《內時間意識現象學》,商務印書館
Nietzsche, Friedrich
2014,《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大家出版
Rovelli, Carlo
2017, The Order of Time
中譯本,2019,《時間的秩序》,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Analysis of Tenet: Philosophy of Time Inversion
相對論哲學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說 #影評 #諾蘭 #解析
─────
上一集我們以一種不嚴密但直觀的思考方式大致走完了本系列的第一個論證:「時間」可能並不存在──或者至少可以確定,時間是個「怪怪的」,很不尋常的物理量。它和長度、重量等其他物理量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然而問題來了:這和「因果律」或《天能》又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讓我們再次回到《天能》主角的受訓時刻──面對主角的質疑(「**因果律**該怎麼說呢?原因不是應該先於結果嗎?」),女科學家並未正面回答,反而莫名其妙地強調了兩件事。一是,「別試著理解它。去感受它」;二是回應主角,「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
何謂「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這是最初當主角尚未掌握將逆轉子彈由桌上「吸回」手中的技巧時,女科學家的指點──「你心中要想像自己正意圖將子彈放下」。而類似心法則重複出現於主角練習射擊時──對的,逆行物質的正確用法是,你同樣必須「想像將子彈射出」;而當你如此想像,亦即試圖**實現個人射出子彈的自由意志**時,子彈便會由牆上硬生生地「時間逆行」回到原本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的手槍彈匣中。
換言之,作者諾蘭是毫無保留地高舉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這是大白話了。而女科學家的文不對題也同時洩漏了《天能》的斧鑿痕跡──沒錯,這對話不太自然,是以雖然情節上那是一場「教學」,但實際上,我們也可將之理解為作者自己的個人看法。否則你怎麼老答得有些牛頭不對馬嘴呢?
但讓我們暫時忘卻這些對話的生硬(且認定確實就是諾蘭的斧鑿與失誤吧),回到關於時間與因果律的討論。如前所述,於上一講中,我們論證了**時間並不存在**。伊格言說,事實上,關於此一命題,我們還有個旁證──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其實也早就證實,時間是相對的。換言之,時間是「有觀點」的;先後次序也並非絕對。對你而言,A事實先於B事實發生,但對另一個人而言,A與B的先後次序卻可能並無意義(而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資訊的傳播需要時間,並非瞬間完成,而且無法快過光速這件事)。
在此讓我們稍作整理:首先,時間並非絕對──至少不是傳統的線性時間觀所預設的那樣,有個固定的、不可更易的先後次序。時間甚至可能並不存在,而自始至終只是人類意識中的想像。當時間變得如此曖昧難定,因果律也就變得無比可疑;因為你總該先有個固定的次序(先有因而後有果),才好判定因果關係吧?
這正是諾蘭之所以藉主角之口「摧毀因果律」的原因。記得電影結尾Neil對主角的真情告白嗎?永別之前,Neil將演算器的一部分交給主角(且後續即將逆行回到戰場坑道中迎接死亡)時,告訴他,「這是我們美麗友情的結束。我們的友情,對我來說是很久以前的過去;但對你來說,卻是很久以後的未來」──毫無疑問,這正是時間逆行所導致的「因果律的崩毀」。事實上,根據邏輯學家朱迪亞・珀爾(Judea Pearl)著作《因果革命:人工智慧的大未來》(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書中闡述,人類對因果關係的判定,來自於「人類意識的主觀預設」與「人類對客觀事實的實質體驗」二項因素的彼此互動、彼此修正。這並不代表因果關係是不理性的,而是指,因果關係顯然無法脫離人的主觀預設;它必然帶有主觀色彩。換言之,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客觀的因果。但這是另一大題了,有機會我們會另做一組影片來討論 ( ←老高上身 )......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相對論哲學 在 哲學家:《相對論》告訴我們一切都是相對的!費恩曼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哲學 家:《 相對論 》告訴我們一切都是相對的!費恩曼:想法很天真[科學探索]物理, 相對論,愛因斯坦,笛卡兒,伽利略 哲學 家:《 相對論 》告訴我們一切都是 ... ... <看更多>
相對論哲學 在 Phedo-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在這一場的哲學相對論裡,我們邀請了致力於挖掘日治時期台灣哲學的洪子偉老師,以及努力在現實場域裡開出本土思想的沈清楷老師,跟著我們,一起探討台灣 ... ... <看更多>
相對論哲學 在 [問題] 球與跑者同時到,按規則怎麼判? - 看板Baseball 的推薦與評價
最常見的案例應該是發生在一壘的時候
一壘手接球與跑者的腳同時到的話,按照棒球規則是safe還是out呢?
依照從小打球與看球的經驗應該是safe
但是翻找規則後卻沒有看到有關「同時」的相關條例或說明
如果是safe,那我想再問一個問題,當重播輔助判決的時候
如果連鏡頭也看不出來到底誰比較快,意即真的很有可能是同時到達
可是原先壘審判決是out,那重播輔助判決是否要更正為safe?
以上一點問題,請大家給予指教,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9.222.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680652221.A.A5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