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網】華為孟晚舟案:認罪換自由是陷阱還是「快刀斬亂麻」
加拿大時間12月7日,孟晚舟再次回到法院出席聽證會。此前,有報道稱,美國司法部正在與孟晚舟討論達成一項認罪協議的可能。
作為交換條件,認罪後她將被回到中國,前提是承認部分不當行為。
一份認罪協議帶來諸多疑問。比如,孟晚舟在加拿大的法庭上面對加拿大檢方,為何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協議?再比如,如果孟晚舟承認部分指控,對華為影響如何?以及如果孟晚舟拒絶該協議,那麼該案件將如何終結?
BBC中文採訪法律專家,就這些問題一一解答。
從法律上講,什麼是認罪協議?
「在民法國家(比如中國)的人看來,認罪協議難以理解,有罪就該罰,無罪就釋放,哪有討價還價的。」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江雨介紹,在普通法國家,這種做法特別常見,尤其是美國。
王江雨介紹,美國司法系統每年要處理大量案件,而法庭審判特別冗長,成本極高。如果每個案件都開庭審理,時間、人力、財力都難以支撐,因此認罪協議提供一種機制,被告人承認罪責,換取更輕的處罰。
「你可能看到檢方對被告說,原本可能判你十年,現在只讓你服刑八年,不上庭了,被告律師可能會討價還價問,三年行不行。檢方考慮一下說,三年不行,五年吧。雙方達成協議,被告減少刑期,整個法律體系則節省成本。」
孟晚舟就面臨一個這樣的選擇——美國司法部提出較為誘人的條件,比如可以不必服刑,立即回國,換取孟晚舟承認某些指控,為這個綿延兩年的案件畫上句號。
2004年開始美國司法部門開始採用延遲檢控協議(DPA)和不起訴協議(NPA)。據目前披露消息來看,美國司法部向孟晚舟提出的是DPA,即延遲檢控協議。
延遲檢控協議不是放棄監控,也就是說未來依然有可能會在同案中被檢控。而且協議中會附加條件,比如,要求被告人再次被檢控時必須配合,否則會被視為新的罪責,或者要求被告人不得再從事某類活動。
為何與美國司法部談協議?加拿大扮演什麼角色?
孟晚舟在加拿大機場被皇家騎警逮捕,並在加拿大法庭出庭受審,面對的也是加拿大的檢控方。為何試圖與孟晚舟達成協議的是美國司法部?
王江雨解釋,加拿大的法庭審理的並不是孟晚舟案本身,而是孟晚舟是否符合美加引渡協議,最終作出決定也只是引渡與否。
「加拿大逮捕和審理孟晚舟,都是根據美國司法部提出的指控,如果孟晚舟和美國司法部達成認罪協議,那麼後者會撤回引渡請求,加拿大法庭就沒有必要繼續審理,將會立即放人。」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因為孟晚舟案,與中國關係急劇惡化。兩名加拿大公民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斯帕沃爾(Michael Spavor)目前被北京方面拘留。
美國試圖庭外處理此案,令加拿大的角色更加尷尬。
加拿大對雙方的潛在協議保持緘默,總理特魯多上周五拒絶置評,稱其首要任務是讓被拘押在中國的兩名加拿大公民回國。
不過,加拿大前駐華大使趙樸(Guy Saint-Jacques)表示,「讓我們希望相關討論是認真的,並能找到解決辦法,否則我認為我們將長期處於狼狽境地。」
加拿大廣播公司也援引溫哥華律師庫蘭德(Richard Kurland)稱,傳出這一消息可以幫助美加政客測試民意的水溫,如果鋪天蓋地的輿論支持終結此案,那麼美加政府都更有動力達成協議,以脫身。
但對於加拿大而言,即便達成認罪協議後放人也不見得可以修復與中國的關係。王江雨認為,美國和孟晚舟談妥,加拿大必須放人,抓人之舉被中國看作政治上的冒犯,但放人之舉並不會被中國看作討好,只是基於美國司法程序的自然後果。
如果達成認罪協議,對華為有何影響?
美國與孟晚舟商談認罪協議的消息傳出,中國官方並未表示「歡迎」,而是暗指這是「陷阱」。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表示,看到該報道,與法國阿爾斯通高管所著《美國陷阱》中的情節如出一轍。
2013年,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魯齊(Frédéric Pierucci)在紐約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指控他涉嫌商業賄賂。此後多位阿爾斯通高管與美國達成認罪協議,他們的供述成為證據,法庭判罰阿爾斯通7.72億美元。同時,阿爾斯通的電力業務也被美國競爭對手通用電氣收購。
孟晚舟如果達成認罪協議,是否會牽連華為?
時評人鄧聿文此前向BBC表示,如果孟晚舟認罪,美方追求的實質效果並沒有削弱,因為這會讓西方其他國家更有理由排擠華為。
「可能性都有,主要看認罪協議的條件。」王江雨表示,如果只是承認當初向匯豐銀行提供信息有不周全之處,那可能不會影響華為;但如果要求孟晚舟提供新的證據,可以限制華為在全球的行動,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從目前報道來看,孟晚舟不是很熱衷於跟美國達成認罪協議,原因可能是協議條款會進一步影響華為,或者孟晚舟和她的律師有信心加拿大法庭會駁回引渡請求。
美國為什麼現在提出認罪協議?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只能根據大環境進行合理猜測。」王江雨表示,這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案件,特朗普多次表示孟案可以為中美貿易談判提供籌碼,相關的推特甚至成為孟晚舟的律師證明該案有政治動機的證據。而政治性案件背後就需要政治利益和政治意願推動。
但是美國大選後,明年1月20日白宮將會更換主人。在王江雨看來,新總統拜登有兩個原因不會竭力推動孟晚舟案:一、作為傳統自由派政客,認為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國際競爭太低級,不符合他做事的風格;二、即便他努力推進孟案取得成績,也會被算在特朗普的功勞簿上。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鄭安光也向媒體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孟晚舟事件是一起政治事件,拜登上台後可能會考慮撤銷對孟晚舟的指控。
因此,當前特朗普政府下屬的司法部有動力,在僅剩的一個多月時間內了解案件。
12月7日的最新庭審記錄顯示,加拿大皇家騎警駐溫哥華機場警長蘭迪(Ross Lundie)作證表示,「不管怎麼說,我並不是代表聯邦調查局提供訊息,或採取行動。我是以皇家加拿大騎警(RCMP)的身份工作,協助聯邦調查局,以我的身份而言,會處於一個非常不舒服的境地。」
「而且代表美方的加拿大檢方在法庭上氣勢越來越弱,除了孟晚舟與匯豐的一份PPT外沒有強力證據,而孟的律師則在案件的政治性和加拿大警方程序濫用的問題上窮追不捨。」王江雨認為,案件拖到拜登時代,加拿大的位置更尷尬,可能的結局是,加拿大法庭看到案件的政治性而駁回美國引渡請求。
#政治
皮 耶魯 齊 美國陷阱 在 陳凱榮 Joseph Ch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陷阱,法國人對我們的忠告⚠️】
「阿爾斯通集團」曾經是法國工業界的核心企業,皮耶魯齊曾任其鍋爐部全球負責人,但卻在美國出差時因「反海外貪腐法」被捕,於是展開其五年與美國司法部的抗爭,最終於2018年出獄,並發現「阿爾斯通集團」早已被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吞併。他其後寫出《美國陷阱》一書,警惕其他國家的企業,慎防美國的敲詐陷阱。
影片中的主持人總結美國政府、司法部、及企業合謀敲詐的四項手法:
1. 反海外貪腐法
2.全方位資訊監控 《美國愛國者法》
3.經貿組織的誘餌
4.政治、司法、企業合一的強力力量
最後,作者在書中的結尾反思到:
「時至今日,我始終沒搞明白,為什麼法國政府沒有堅決反對美國的敲詐勒索,它到底在害怕什麼?我們的企業將被掠奪到什麼程度?
我們甘心被另一個國家這樣操縱?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表現得像個心甘情願的受害者。我們變成了冷眼看著自己逐步走向衰退的旁觀者。」
投射到現今,華為、抖音等中國企業被美國用同一個手法敲詐(對,是完全一模一樣的手法),作為華人,我其實頗認同中國政府今次對美國的強硬態度,因為一軟弱,就等於好似法國政府一樣將自己國家培養的企業拱手相讓。然而看見某些人,對華為、抖音的處境幸災樂禍,只感覺是民族的悲哀,也感覺無知的可怕。
#美國陷阱 #阿爾斯通集團 #華為 #抖音 #引以為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vqf8cknT8
皮 耶魯 齊 美國陷阱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法國人幫華為向世界示警公布了醜惡的美國慣用的強盜手法
轉載《美國陷阱》
作者皮耶魯奇血淚控訴
我們是如何從全球第一
到被美國收購,今天他們又盯上了中國華為,你們千萬不要重蹈覆轍
阿爾斯通,曾經是法國工業上最璀璨的明珠。
在輝煌的時候,阿爾斯通做到了,
水電設備世界第一,
核電站常規島世界第一
環境控制系統世界第一
超高速列車和高速列車
世界第一
在能源方面我們提供了
佔世界裝機總容量15%的設備共460兆瓦為世界第二
阿爾斯通和美國的巨頭
通用電氣在全球有著激烈的競爭
2013年4月14日
在美國甘乃迪國際機場
我皮耶魯齊作為阿爾通國際銷售副總裁剛下飛機就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
我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
會因為一起十年前遠在
印度尼西亞的案件在美國被捕並起訴入獄
更令人震驚的是當我身陷囹圄的時候我的老東家阿爾斯通竟然慘遭「肢解」。阿爾斯通這家曾橫跨全球電力能源與軌道交通行業的商業巨頭不僅被美國司法部處以7.72億美元的巨額罰款核心業務也被主要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電氣「強制」收購
由此美國獲取了法國大多數核電站的部分控制權。
剛剛被美國逮捕的時候我也沒有搞清狀況,我的心裡依舊是抱著幻想
認為自己可以安然無恙
但是最後我卻被告知
違反了美國《反海外腐敗法》和密謀洗錢等十項罪名如果訴訟成立
我將面臨共計125年的監禁,就是在那個時候
我才忽然明白,美國的目標不是我,而是阿爾斯通
美國人這樣做就是為了
可以肢解阿爾斯通最後達到收購的目的
在被美國監禁的那段日子裡,我時刻關注著局勢的發展,心想,商業競爭應該是有底線的
無論誰也不能肆意踐踏規則,更何況美國是
世界的領導者,
但是隨後的事情
徹底打碎了我的幻想
為了迫使阿爾斯通屈服
2014年4月23日
我們公司亞洲區副總裁
勞倫斯霍金斯被美國逮捕,第二天阿爾斯通總裁柏柯龍頂不住壓力
宣佈準備將自己的「掌上明珠」能源業(70%的業務量)以130億美元出售給美國通用電氣
這場收購案雖然阿爾斯通有100多億美元入帳,但是刨去交易稅
、合資企注資、股東分紅,還債以後公司的收益幾乎為零,憑借著強勢的美元和技術力量,美國在共同關注的許多議題上已經成功的向其他同盟國以及他們的企業施加了一套美國的準則
通過司法逮捕競爭對手的高管最後迫使競爭對手高管屈服直至將對手的公司收購。
美國人將這種方法運用得爐火純青
十年內通用電氣 通過這種方法收購了至少四家企業阿爾斯通只是第五個而已
阿爾斯通是我們法國的
華為,但是慘遭美國打壓到最後被收購。
最近幾年,中國的華為公司面臨了和我們當年同樣的境遇 ,都是同樣的手段只是華為是5g領域的頂級企業。
阿爾斯通是法國工業上的明珠。
當年阿爾斯通有至少4名高管被逮捕今天華為被逮捕的是華為創始人
任正非先生的女兒華為的CFO孟晚舟女士
美國的司法部不是獨立的而是處於強大的美國跨國公司的控制之下相關美國的法律堪稱敲詐利器。
2010年以來
僅法國企業和銀行就已向美國繳納了約140億美元的罰金從通信行業的阿爾卡特石油行業的道德二到興業銀行受處罰的法國企業無ㄧ不是企業界的巨頭。
當聽到華為的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被逮捕後我覺得自己應該把我所知道的說出來告訴全世界
尤其是提醒中國的華為
希望你們不要重蹈阿爾斯通的覆轍。
2019年初我和一名法國記者合著的《美國陷阱》一書在法國出版,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這本書是我皮耶魯齊的
親身經歷,詳細地揭露了美國政府打擊美國企業競爭對手的內幕。
我真心的希望中國的朋友們能夠看一看做好防範準備。
祝願孟晚舟女士可以早日歸國,也希望華為公司可以渡過難關。
因為「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敲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