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福島核災,羨慕摩洛哥再生能源】
今天是日本311大地震及福島核災十周年.
十年前,我剛到摩洛哥人權組織工作,那天,我人在辦公室裡,假裝自己正認真上班(社會化等同磨練演技啦老實說),同事突然問我:「適任,日本離台灣近嗎?」
我說:「很近啊,怎麼了?」
他說:「日本發生大地震跟核電廠事故.」
我心想,大地震有可能,核災謀口能啦哈哈哈!
上網看新聞,天哪,世界末日了嘛這?震驚、悲傷與擔憂,蜂擁而上,雖然慶幸台灣安全,卻真的很擔憂核電廠事故即將引發的種種災難,車諾比事件的畫面不斷浮現腦海.
我問那時的上司:「摩洛哥有核電廠嗎?」
他驕傲地搖頭,說:「沒有,我們直接發展再生能源.」
我驚訝得下巴合不起來,心想,天哪,「非核家園」ㄟ,萬萬想不到在這樣的摩門特,我人已身處這樣的理想國度!熊熊覺得人生超夢幻!
我問上司,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國家能源發展政策?
上司說:「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八O年代,摩洛哥曾經想發展核電,但經費不足,後來再生能源愈來愈被重視,摩洛哥就以再生能源為發展主力,雖然現在還是有發展核能的聲音,但再生能源才是全球未來趨勢.」
在「再生能源」這一塊,摩洛哥絕對是令人驕傲的,也自詡為非洲綠能發展領頭羊,除了減少石油使用,以天然氣取代,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的發展與建設讓人稱羨.
有一年,我跟貝桑前往摩洛哥北部,遠遠望見坦吉爾附近的風力發電廠,一支支風力發電機昂然矗立山頭,超高科技!超高度的人類文明發展!當下真的是既感動又震撼!不久,偶然經過摩洛哥南部Tarfaya風力發電廠,同時也是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廠,我心裡真的對這個國家全力投入再生能源發展的具體行動佩服不已!
讓人稱羨的,還有Ouarzazate附近的Noor太陽能發電廠,規模之大,傲視全球,也為當地製造不少工作機會.
摩洛哥希望在2030年,讓再生能源佔全國電力百分之五十二以上.
至今,我在摩洛哥還真的沒聽過反對建造太陽能發電廠或風力發電廠的聲音,民眾即便不追求減少排碳、空汙,進而減緩氣候變遷,也稱不上以國家成為全球綠能表率為榮,卻也期待再生能源所能製造的工作機會與經濟發展.
當然,各國民情不同,摩洛哥人口三千多萬,土地卻是台灣十三倍大,地廣人稀,三分之二人口集中在都市,國家擁有廣袤而澆薄的土地,適合發展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更何況摩洛哥長期有缺水問題,內陸無法建造核能發電廠.
2016年,第二十二屆氣候變遷大會(COP 22)在摩洛哥古皇城馬拉喀什舉行,摩洛哥端出在國際極為亮眼的再生能源發展成果,讓人佩服.
相較之下,地狹人稠的台灣在發展綠能方面,有著摩洛哥沒有的困境及難題,外加政治因素,複雜多了呀!
福島核災讓我們更清楚核能發電的風險之大,以及災難一旦發生,將如何讓人完全無法承受,生態難以復原.
福島核災十年後的今天,台灣輿論恰因藻礁公投而吵吵鬧鬧.
讓我更在乎的,不太是單一物種的生態,更讓我關注的,是氣候變遷,是能源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是再生能源的發展.
遙望十年前的福島核災,這是我今天在撒哈拉想的事.
隨文附上駱駝穿梭在Tarfaya風力發電機底下吃草的網圖,摩洛哥真的是讓人羨慕,風力發電就風力發電,想多大就多大,不會有使用被稱為「海洋生態殺手」的流刺網的漁民,抗議離岸風力發電機製造噪音,影響海洋生態跟他們的捕魚權益.
天堂島嶼官網:http://www.iledeparadise.com/
#摩洛哥
#再生能源
#風力發電
#太陽能
#福島核災
#氣候變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明成祖朱棣厭棄元代氣運重新起造皇宮,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規模超過大都皇宮,略小於南京紫禁城,設計師為工匠出身的御用匠師蒯祥。現為故宮博物院的所在地。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皇城建設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隋朝鮮卑族「另類」 建造世界級都城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這兩座雄偉都市作為國都在中國歷史上享譽盛名。
從周到隋唐,朝代幾經更迭、國都幾經變遷,長安、洛陽飽受歲月洗禮,記錄了歷史上的每一個拐點,為後人留下無數故事。縱觀長安、洛陽兩城的發展,隋朝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隋之前,長安稱為漢長安;隋之後,長安稱為唐長安,洛陽城也在隋朝進行擴建,完成了華麗轉變。
而一手將長安、洛陽鑄造成世界級超級大都市的人正是宇文愷。
宇文愷字安樂,出生於鮮卑貴族。父親宇文貴歷任北魏、西魏、北周大將,是府兵制建立之初的十二大將軍之一。大哥宇文善勇略過人,是北周上柱國,二哥宇文忻是當世名將,征討突厥、北齊、尉遲迥,立下赫赫戰功。出生於這樣的名將世家,宇文愷3歲就被封為雙泉伯,7歲被封為安平郡公。
不過與父兄相比,宇文愷無疑是個另類,因為他沒有父兄的軍事才能,反而「博覽書記,解屬文,多伎藝」,是一個熱愛讀書、才思敏捷的孩子。宇文愷在北周當過匠師中大夫,「掌城郭、宮室之制及諸器物度量」,在年少時就表現出了相當的工程管理和建築才能。
公元581年,楊堅篡位,建立隋朝,大肆誅殺宇文氏,好在宇文忻有擁立之功,宇文愷本人又十分有才華,因此兄弟三人保得性命。
同年,宇文愷擔任營宗廟副監,為楊堅興修宗廟,小試牛刀。
宗廟建成後,宇文愷在公元582年擔任新都副監,受命興建大興城——也就是後來的唐長安城,雖然修建大興城是左僕射高熲任總指揮,宇文愷擔任新都副監,但是「凡所規劃,皆出於愷」,宇文愷才是真正的大興城締造者。此時的宇文愷年僅27歲。
楊堅曾經被封為大興郡公,新都城因此得名。大興城不是原漢代長安城的擴建,而是一座經過嚴密規劃的嶄新城市,宇文愷參考鄴城、洛陽的建設,根據實際地域的水源、地理特徵、氣候條件進行總體規劃,將大興城分為宮城、皇城、外郭城,宮城雄踞龍首原之頂,象徵皇權的至高無上。
皇城是軍政機構、宗廟所在地,外郭城則被縱橫交錯的街道分割成棋盤狀,白居易形容為「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宇文愷將宮室、官署辦公區、居民住宅分開,「公私有辨,風俗齊整,實隋文之新意也」,同時大興城道路寬闊(最寬達到220多米),水渠交錯,風景秀麗,處處都是大手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興城占地約84平方公里,是當時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城。特別是在四方來朝的唐太宗時期,大興城更加聲名遠揚,日本曾經仿造大興城的布局建設藤原京、平城京。
公元604年,楊廣即位。鑒於大興城位置偏西,水路交通不便,楊廣決意遷都洛陽,「控以三河,固以四塞」。這次的總指揮是楊素,但實際上的總設計師仍然是宇文愷。
受地形所限,東京洛陽不像大興城那樣南北中軸對稱,但整個規劃原則還是整齊方正,也由宮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組成。雖不如大興城那樣宏偉壯麗,但奢靡華麗遠遠過之。宇文愷「揣帝心在宏侈,於是東京制度窮極壯麗」,與大興城風格完全不同。
東京坐落在漢洛陽之西十里處,耗時10個月建成,每月役使人丁兩百萬,運輸江南、五嶺的奇珍異石、珍禽奇獸充實東京,相傳從江西運來的一根柱子就需要動用兩千多人,日行不過二三十里,由此可見此工程之浩大。
為了營建東京,宇文愷也是絞盡腦汁,用上畢生所學了,「製造頗窮奢麗,前代都邑莫之比焉」。
當然,宇文愷的成就遠遠不止大興城和東京洛陽,還包括開鑿廣通渠,修建仁壽宮、皇陵太陵、顯仁宮,修築長城等等。
此外,楊廣北巡的時候,為了震懾突厥人,宇文愷為他修建了三個別具一格的建築:
第一個是大帳,突出特點就是大,大到可以容納數千人,效果也很好,「諸胡駭悅,爭獻牛羊駝馬數千萬頭」;
第二個是觀風行殿,即在房屋下裝置車輪,可以行動。觀風行殿可以容納數百人,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可移動式房屋,「戎狄見之,莫不驚駭」;
第三個是行城,是一種用木板搭建、外面罩上布屏的房屋,特點是大如圍城,「胡人驚以為神」。宇文愷單靠這些宏偉奇異的建築就嚇住了胡人。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皇城建設 在 食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越南帝都順化的文化回眸
皇城和陵墓是順化最寶貴的文化遺產,1993年,以紫禁城為核心,週邊是皇城、內城、外城和護城河組合成的古京城,被列入了世界遺產之列。
皇城始建於1803年,完成於1832年,整座城池的建設完全遵照東方的地理風水和易學的五行陰陽之說,背倚禦屏山、面對著香江,座南朝北的聳立著,來到這裡有如走進了越南歷史縮影裡。
https://kywu.pixnet.net/blog/post/35640178
皇城建設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明成祖朱棣厭棄元代氣運重新起造皇宮,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規模超過大都皇宮,略小於南京紫禁城,設計師為工匠出身的御用匠師蒯祥。現為故宮博物院的所在地。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現玄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城牆高9.9米厚8.26米。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餘座,清朝乾隆時期有殿宇1800餘座,現存殿宇約2631座,故宮是以黃瓦、紅牆、金飾、白石構成的建築群。其中黃色琉璃瓦是天子的象徵。北京故宮為明成祖朱棣於西元1406年開始建設,基本上並沒有在元朝大都皇宮的基礎上建構,而向東移150公尺,包括所有宮殿宮牆均重新建造,西元1420年正式落成,從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500年間,明、清兩代共有24帝在故宮生活過。歷年來多次發生大火殿宇被焚毀及重修。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中華民國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清帝溥儀。 1925年中華民國國慶,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國立故宮博物院。 1933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國立故宮博物院隨國民政府南遷約總量2/3的文物到台灣。天安門廣場是位於北京市中心的城市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之一。因位於明清故宮皇城的南門-天安門外而得名。廣場北端設有國旗桿,每天都會隨日出、日落進行升、降旗儀式。根據《北京市戶外廣告設置管理辦法》,天安門廣場地區及廣場東側、西側各100米範圍內禁止設置戶外廣告。另外駛經天安門廣場的公共汽車的車身也不得有廣告,因此在天安門廣場上除節日樹立起的政治標語外,基本上看不到任何廣告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