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台灣專欄_島嶼晃遊者02
城市秘巷晃遊01:在台南鎮北坊即興午茶散步清單中遇見百年味噌煎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當無聊點開google 地圖搜尋台南,從手機螢幕不斷把市區拉大時,總能一再發現先前疏漏的細節,多半「又」是發現了哪個區域還沒去過,「但明明之前都有經過啊,怎麼現在又多了這個多了那個?」嘴裡嘟噥著,但其實心知肚明,當一座城市越古老,細節當然越多,你無法要求甚麼,只能靠虔誠的心不斷探索。
.
地圖上盤結交錯的線條,乍看像深邃的龜紋,也像玄妙的迷宮圖騰,密密幽幽的暗巷是一條又一條藏寶路,玩心大發的旅人,邊走,邊找尋可能的指引,每轉一個彎,撞見一老店,都像在破關。也不用怕迷路,#因為人情味終究會讓一切的不按牌理全部柳暗花明。
.
這些年,來台南的次數激增,或旅行,或演講,或開會,或訪友,但不管目的為何,我都一定會在搭車前,留點時間,選個區域,吃幾攤小吃,散步閒晃一陣再走。沒辦法,那些「龜紋」、那些「迷宮」,總是惹得人心癢癢,也因此在某回,意外發現了原來鄰近每次進出的台南火車站,有個明朝永曆年間劃設留下的老街區— #鎮北坊。
.
概略上來說,鎮北坊是在由現今北門路、成功路、西門路和公園北路框出的梯型區域,裡頭有廟有寺有宮有亭,星星點點的,還有三級以上國定古蹟群和眾家爭豔的老派小吃。
.
後來這區域我摸了又摸,有時變成工作忙完,回頭,我會要求計程車司機把我直接放在西門路三段的「#石家正阿美綠豆湯」,先慢慢喝碗湯色濃濁、帶淡淡焦香、配著彈嫩粉角的綠豆湯後,再隨意在鎮北坊內安排條散步路線,沿途拜拜,最後慢慢晃去坐車,餓了,區域內還有「#阿憨鹹粥」,可去吃鹹糜配油條或來碗限量的魚臊飯,熱了,就拐到「#榮興水果店」裡,吃碗依照不同節氣,用凱特、愛文、烏香、西施等數樣不同品種做成的芒果冰,冰上再加一塊ㄉㄨㄞ彈的銀波布丁,心情就足以撐過溽熱的豔夏。
.
都是數十年以上的店了,而當以為這些店都已經夠老,直到上回無意間撞見崇安街上、由蔡家經營的百年老店「#連得堂餅家」後,才發現我這念頭簡直是對府城最無禮的褻瀆。
.
崇安街和連得堂的歷史感很吸引我,蔡家世居台南,四代做餅,自家百年老厝是一切的見證,二十世紀初,日治時期時由先人蔡清連和蔡清得兄弟攜手創立,彼時為了討生活,向在台日人習得煎餅技術後遂自行創業,拿了各自尾字巧取店名,連得堂應運而生。
.
後來逮了個機會,跑來找第四代蔡偉忠老闆,邊看他做餅邊聽故事才知道,崇安街其中一段是歷史悠久的總爺古街,從前會一路銜接到已消失的大北門,街名有個可愛由來,是當時國民政府來台後,因為誤聽總爺用台語發出的諧音,因而改稱「崇安」並沿用至今。現在古街頭尾,鎮轅境和總祿境,一頂一下的兩土地公廟仍各自坐鎮,守護著街區安穩。
.
在安穩靜謐的日常氛圍中,連得堂360度古董級的五爪大型煎爐鎮日溫吞運轉,喀喀聲緩慢而古老,滿室飄盪的都是煎餅的奇香,煎餅總共分成味噌、雞蛋、芝麻、海苔、花生等五種口味,一天靠純人工煎焙個14小時也只能做出400包的量,每人限購2包。各色煎餅的粉漿基底不盡相同,每次開爐,單一時段只會鎖定一品項進行製作,從備料到成品,沒有捷徑。
.
老闆娘笑說,常有客人會想盡辦法看能不能多買,她的眼睛銳利如鷹,那些偷繞回來的,甚至戴假髮或變裝想蒙混的,全都會失敗,我聽了大笑,換個角度看,這也是非常上進的勵志故事啊......
#全文完整閱讀
👉 https://reurl.cc/yy5g56
.
#天下雜誌
#微笑台灣
#島嶼晃遊者
百花油條由來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專欄新文】
▪天下雜誌 微笑台灣 #島嶼晃遊者 專欄
▪標題:#城市秘巷晃遊01__在台南鎮北坊即興午茶散步清單中遇見百年味噌煎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當無聊點開google 地圖搜尋台南,從手機螢幕不斷把市區拉大時,總能一再發現先前疏漏的細節,多半「又」是發現了哪個區域還沒去過,「但明明之前都有經過啊,怎麼現在又多了這個多了那個?」嘴裡嘟噥著,但其實心知肚明,當一座城市越古老,細節當然越多,你無法要求甚麼,只能靠虔誠的心不斷探索。
.
地圖上盤結交錯的線條,乍看像深邃的龜紋,也像玄妙的迷宮圖騰,密密幽幽的暗巷是一條又一條藏寶路,玩心大發的旅人,邊走,邊找尋可能的指引,每轉一個彎,撞見一老店,都像在破關。也不用怕迷路,因為人情味終究會讓一切的不按牌理全部柳暗花明。
.
這些年,來台南的次數激增,或旅行,或演講,或開會,或訪友,但不管目的為何,我都一定會在搭車前,留點時間,選個區域,吃幾攤小吃,散步閒晃一陣再走。沒辦法,那些「龜紋」、那些「迷宮」,總是惹得人心癢癢,也因此在某回,意外發現了原來鄰近每次進出的台南火車站,有個明朝永曆年間劃設留下的老街區—鎮北坊。
.
概略上來說,鎮北坊是在由現今北門路、成功路、西門路和公園北路框出的梯型區域,裡頭有廟有寺有宮有亭,星星點點的,還有三級以上國定古蹟群和眾家爭豔的老派小吃。
.
後來這區域我摸了又摸,有時變成工作忙完,回頭,我會要求計程車司機把我直接放在西門路三段的「#石家正阿美綠豆湯」,先慢慢喝碗湯色濃濁、帶淡淡焦香、配著彈嫩粉角的綠豆湯後,再隨意在鎮北坊內安排條散步路線,沿途拜拜,最後慢慢晃去坐車,餓了,區域內還有「#阿憨鹹粥」,可去吃鹹糜配油條或來碗限量的魚臊飯,熱了,就拐到「#榮興水果店」裡,吃碗依照不同節氣,用凱特、愛文、烏香、西施等數樣不同品種做成的芒果冰,冰上再加一塊ㄉㄨㄞ彈的銀波布丁,心情就足以撐過溽熱的豔夏。
.
都是數十年以上的店了,而當以為這些店都已經夠老,直到上回無意間撞見崇安街上、由蔡家經營的百年老店「#連得堂餅家」後,才發現我這念頭簡直是對府城最無禮的褻瀆。
.
崇安街和連得堂的歷史感很吸引我,蔡家世居台南,四代做餅,自家百年老厝是一切的見證,二十世紀初,日治時期時由先人蔡清連和蔡清得兄弟攜手創立,彼時為了討生活,向在台日人習得煎餅技術後遂自行創業,拿了各自尾字巧取店名,連得堂應運而生。
.
後來逮了個機會,跑來找第四代蔡偉忠老闆,邊看他做餅邊聽故事才知道,崇安街其中一段是歷史悠久的總爺古街,從前會一路銜接到已消失的大北門,街名有個可愛由來,是當時國民政府來台後,因為誤聽總爺用台語發出的諧音,因而改稱「崇安」並沿用至今。現在古街頭尾,鎮轅境和總祿境,一頂一下的兩土地公廟仍各自坐鎮,守護著街區安穩。
.
在安穩靜謐的日常氛圍中,連得堂360度古董級的五爪大型煎爐鎮日溫吞運轉,喀喀聲緩慢而古老,滿室飄盪的都是煎餅的奇香,煎餅總共分成味噌、雞蛋、芝麻、海苔、花生等五種口味,一天靠純人工煎焙個14小時也只能做出400包的量,每人限購2包。各色煎餅的粉漿基底不盡相同,每次開爐,單一時段只會鎖定一品項進行製作,從備料到成品,沒有捷徑。
.
老闆娘笑說,常有客人會想盡辦法看能不能多買,她的眼睛銳利如鷹,那些偷繞回來的,甚至戴假髮或變裝想蒙混的,全都會失敗,我聽了大笑,換個角度看,這也是非常上進的勵志故事啊...... #全文完整閱讀 👉https://reurl.cc/yy5g56
.
#天下雜誌
#微笑台灣
#第2號文章
#雄好呷台南
#高雄以外_台灣好食73
百花油條由來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水上人家的美食:荔灣艇仔粥>
中午時份,茶餐廳的人客越來越多。
他們都點了不同的粥品,清洗好匙羹,熱切期待。
「說到粥品,不是我自誇,我的確嚐過上百種粥。」只見身旁木架上的一隻匙羹高傲地說。
「但說到最喜歡的粥,非"艇仔粥"莫屬。那小蝦及花生香得...」它說得如癡如醉。
------------------------------------------------------------------------
艇仔粥是廣東省廣州地區著名的漢族小吃,發源於廣州的西關地區,西關艇仔粥是著名的廣東粥品之一。以魚片、炸花生等多種配料加在粥中而成。原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荔枝灣河,珠江邊上販賣,花生,小蝦香脆,魚片,蛋絲軟滑,鮮甜香美,適合眾人口味。
~~歷史由來~~
舊時廣州西郊,河道兩旁遍植荔枝樹,叫做荔枝灣,古羊城八景之一的「荔灣晚唱」便指這裡。每逢夏日黃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遊客來此遊玩,遊河小艇穿梭往來。其中有艇(廣州話俗稱「艇仔」)專門供應「艇仔粥」,故稱「荔灣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遊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遞賣過去,很受歡迎。漸漸地,連陸上的小食店也出售這種叫做荔灣艇仔粥的粥品了。
~~相關典故~~
(一)相傳有一個船上人家的女孩叫金水,心地非常善良。 一日她把父親捕到的一條鯉魚放回到江裡。過了幾年金水的父親患了重病,她非常傷心,來到江邊祈求仙人保佑。這時一位仙女從水中出來說:「我是幾年前被你救的鯉魚。你只要煮一些魚蝦粥再加些油脆之物賣給人家,便可換錢帶你爹去看大夫,10日之內即可痊癒。」金水依法照做治好的父親的病,從此這粥就被取名為「艇仔粥」。
(二)相傳有一個家道中落的廣州「西關闊少」,他於經濟拮據的窘境中,買了一隻小艇,在荔枝灣做起了賣粥的營生。以油炸花生米、炸魷魚絲、炸米粉絲、生菜葉絲、海蜇絲、熟豬肚絲等作粥料,客人要吃時,就把粥料放入碗裡,臨時加入新鮮魚片,沖入沸滾的味粥(這種味粥多用雞鴨或生魚的骨熬成),然後撒上芫荽、蔥絲、紫蘇葉,最後加入一小撮蝦子、幾滴麻油,熱騰騰、香噴噴的端到遊客面前。這種粥由於在艇仔(珠江三角洲稱長約4米、鋪上艙板、中段或中後段有篷的小舟為「艇仔」)上出售,故被叫做「艇仔粥」。由於用料豐富,味道鮮味,深受大家歡迎。
~~菜品特色~~
艇仔粥以新鮮的河蝦或魚片作配料,後來還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涼皮、蔥花、薑等,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艇仔粥的主要配料為魚肉、瘦肉、油條、花生、蔥花,亦有加入浮皮、海蜇、牛肉、魷魚等。艇仔粥以粥滑軟綿、芳香鮮味聞名,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無論在街頭食肆,或如白天鵝賓館那樣的五星級酒樓,都可品嘗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品。在廣州、香港、澳門以至海外各地的廣東粥品店,艇仔粥都是必備的食品。艇仔粥在行內術語為「一彎」。
~~做法~~
原料:粳米,魷魚(鮮),豬肚。
輔料:干貝,豬肉皮,秈米粉(排米粉),花生仁(生), 油條。
調料:鹽,味精,大蔥,薑,醬油,豬油(煉製),碱。
~~製作步驟~~
1、將干貝去除老筋,用溫水浸開,撒碎;
2、魷魚食用堿水浸泡,發透後漂洗乾淨,切成 細絲,放入滾水中燙過;
3、沙爆豬皮用冷水浸發,沖洗乾淨,切成絲條,放入沸水鍋內煮爛;
4、豬肚擦洗乾淨;
5、花生仁去衣,放入沸鹽水中滾過,撈出晾乾;
6、放入慢滾油鍋內,炸至呈金黃色時撈出、瀝幹油分;
7、米粉用沸油炸香;
8、粳米洗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後撈出瀝幹;
9、取鍋加入適量冷水,先用旺火燒滾;
10、加入粳米、干貝、豬肚,待沸後改用小火慢煮至粥成,用鹽、味精調味;
11、其餘各料均放入大碗內,沖入滾粥,再加入豬油、醬油、薑(切絲)拌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