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鳥的天空 ◎莫渝
也許
天空不曾有我們的鳥
飛
過
煙囪是兇手
獵管對準著
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
此起彼落
把一群群鳥們
轟成一隻隻孤單
一隻隻孤單
一口口吞掉
此後
羽毛是陌生的名詞
--
◎ 作者簡介
莫渝,本名林良雅,生於苗栗縣竹南鎮。畢業於台中師專、淡江大學法文系,曾到法國進修一年。積極譯介法國詩歌,撰寫評論。加入過的文學團體有:後浪詩社詩人季刊、笠詩社、台灣筆會等,現任《笠》詩刊主編。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民國新詩學會新詩創作獎、教育部新詩創作獎,笠詩社詩翻譯獎。詩作有《無語的春天》、《長城》、《土地的戀歌》、《浮雲集》、《水鏡》等詩集,另有散文評論《走在文學邊緣》、《河畔草》、《笠下的一群》、《台灣新詩筆記》、《法國文學筆記》、《苗栗縣文學史》(與王幼華合著)等書。除了翻譯外國文學,也積極推動本土作家的整理推廣。2005年4月,苗栗縣文化局出版《莫渝詩文集》5冊。
--
◎ 小編Y賞析
一九六四年,白萩、陳千武、杜國清、趙天儀、林亨泰、李魁賢、王羨陽、詹冰、錦連、吳瀛濤等人共同創立了「笠」詩社,並開始發行《笠》詩刊。提及這本《笠》在台灣的發展脈絡,也常被認為是現代詩學回歸本土精神的象徵。所謂「本土關懷」也是很大的範疇:政治、農村、自然都可涵蓋其中,而生態詩自然也是詩人們執筆的重要方向之一。撰寫《大安溪畔》等作的趙天儀、著有《加工區詩抄》《生態集》的詩人李昌憲也都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曾主編過《台灣自然生態詩語》(2009)的莫渝自然也不例外。
莫渝一生除了主編、翻譯等文學活動,也留下多部詩集。其直面現實關懷的詩作範圍很廣,包括反戰思維、批判人性、珍惜生態、書寫故鄉(苗栗)等。這首〈沒有鳥的天空〉寫於一九七二年,這首詩毫不晦澀,意象精煉淺白。讀者幾乎不太需要過多解釋。但我們仍可以從詩中的某些巧思得到趣味:
鳥不曾
飛
過
留下空行(或許再也沒有任何鳥類得以飛翔)後,詩人幾乎是帶著強烈控訴意味地切入正題,將「煙囪」與「獵管」並列,控訴資本主義與工業社會為生態帶來的危害:一群群鳥變成一「隻隻」沒了共同飛翔的族群,鳥似乎零落成一種孤單,而徹底失去原本該有的空間。在這裡,一隻隻又變成了一「口口」,不只是零碎的剩餘,而是徹底被抹族的空白。
空白帶來滅絕,也帶來陌生。因此「此後/羽毛是陌生的名詞」。也許可以從這裡,我們再把這首詩讀一次:「也許/天空不曾有我們的鳥/飛/過」……陌生的名詞帶來情緒的空白,失去了對自然萬物的尊重,人們或許仍然會繼續成為手持槍口的那一方。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笠詩社詩人 #莫渝 #沒有鳥的天空 #生態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7.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詩歌風景來對坐:我的城蔓延 你的掌紋」介紹 訪問作者:顧蕙倩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跨界創作與詩歌教育的併聯風景,詩集名為《詩歌風景來對坐:我的城蔓延 你的掌紋》,便是希望閲讀者一起馳騁想像力,自由出入於藝術的領域,藉由現代詩與地景攝影、音樂創作的媒材跨界合作...
白萩新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工作記事.第二節〉◎陳昌遠
我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頓
我的廠區,仍在運作
齒輪比是合適的,每一支扳手
都有對應的螺絲
而螺絲,有他們對應的位置
有不崩滑的牙,在每一台機器的腔內
穩固著支架,引擎,以及空壓機的管路
這些都經過適當的調整,設定
並且有足量的潤滑
電力與物料是不缺乏的
作業流程是順暢的
訂單,銷量,與產能比例為正
我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頓
我有勞動,也有錢賺,更有招牌
我的廠區就在那條大路旁
黑夜裡也仍在運作
貨車來時,我會用力拉開鐵門。
--
◎作者簡介:
陳昌遠。一九八三年生,高雄人,曾獲時報文學新詩評審獎,楊牧詩獎。做過十年的報紙印刷技術員。到臺北工作後,發現精神勞動比身體勞動的危害更大,有時會夢到自己還在工廠。以ID:sea35在ptt_poem板長大。
--
◎小編 烏龍 賞析
當我們試著從網路上的教科書圖書館,大略回顧一下近十年的高職國文課本選讀的現代詩,會發現其中出現的詩人如:徐志摩、鄭愁予、余光中、紀弦、瘂弦、白萩、洛夫等人,幾乎也都是普通型高中國文課本中的常客,尤其是徐志摩〈再別康橋〉與鄭愁予〈錯誤〉兩首。若法規中對於高職國語文教育的期望是:「獲取專業知識和跨領域學習的橋樑,亦有助於造就技能與才識兼備的優質人才。」那目前對於技術型高中的選文,至少以現代詩方面而言是需要受到質疑與重新思考的。
在〈技術型高中的國語文教育政策與教師、升學考試的反饋〉中,研究者透過項技術型高中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試圖從中探討現在技術型高中的教師對國語文教育走向的普遍看法,其中某部分的調查呈現出:「大致而言,教師們同意技術型高中的國語文教科書選用技術題材相關篇章,但認為『現代篇章』可能比『古典篇章』合宜。......(中略)但無論是『現代篇章』或『古典篇章』,教師們均認同教學重點『宜在人文層面,而非專科知識』。」
究竟要怎麼樣將技術型題材與人文層面結合,作為技術型高中國語文教科書的選讀課文?以現代詩而言,陳昌遠的《工作記事》或許能夠作為其中一個參考方向。
整本詩集中出現了許多只有在工廠才較容易出現的物品,如扳手、工作服、管線、安全開關、螺絲等,作者透過自己在印刷工廠工作的經驗為基礎,將自己的內心精神世界與現實工廠工作結合,透過個體去看工廠、透過工廠的器物再回看自己。
在其中第2節,詩人以「我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頓」為開頭,回應一般人對於工廠工作人員的刻板印象,透過「不缺乏的、是順暢的、比例為正」等敘述,看似以一種正向態度進行反駁,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樣不缺乏又順暢且比例為正的背後,是一系列機器與機器的反覆運作,詩人在形容工廠運轉狀況時,用了「對應、專屬、穩固」等詞,彷彿對應了工廠裡的工作是某種規律且機械性的進行,連人都因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環境而逐漸機械化。
最末尾,即使詩人又重複說了一次:「我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頓/我有勞動,也有錢賺,更有招牌/我的廠區就在那條大路旁」但或許困頓的真的不是物質生活本身,而是一般人看不到的,那顆因日日夜夜重複而逐漸麻木的心。
--
美術編輯:泱泱
圖片來源:泱泱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技職教育課本詩選 #陳昌遠 #工作記事第二節 #工廠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12.html
白萩新詩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3月20日,正值春分,南风吹来了海峡彼岸的诗意。当晚,台湾著名诗人、中生代诗人代表颜艾琳女士,通过网络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带了一场空中讲座,分享其诗歌创作历程。
本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由博士生导师、诗人、评论家孙晓娅教授担任主持。除首师大研究生外,《诗歌风尚》主编娜仁琪琪格,武汉地区部分诗歌爱好者亦参加了本次讲座。
颜艾琳,1968年出生于台南,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曾任台湾联经出版社主编、及幾家出版集團總編輯,在傳媒出版業有二十餘年經驗,因此與華文知名作家多有接觸,創作與編輯工作互為交融,成為生命一大資產。诗创作从生活切入,多探讨女性成长的多元面貌。早慧,于13岁开始发表诗歌。着有《颜艾琳的秘密口袋》、《已经》、《抽象的地图》、《骨皮肉》、《昼月出现的时刻》、《漫画鼻子》、《黑暗温泉》、《跟天空玩游戏》、《点万物之名》、《让诗飞扬起来》、《她方》、《林园诗画光圈》、《微美》、《吃時間》等诗集、散文集十餘部;重要诗作已译成英、法、韩、日、西班牙文等,并被选入各种国语文教材。曾获出版优秀青年奖、台北文学奖散文创作奖、行政院文建会新诗创作奖、全国优秀诗人奖、《创世纪》四十周年新诗优胜奖、第一屆兩岸桂冠詩人、吳濁流新詩正獎等奖项。
讲座伊始,孙晓娅教授首先对主讲人和本次空中讲座做了简要介绍。作为台湾中生代著名诗人,颜艾琳在台湾诗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受疫情影响,本词讲座在webex meeting中举行,同时,颜艾琳邀请了其在大陆的诗人朋友们,在互相交流和碰撞中,加强两岸诗歌文化交流,并拓展同学们的视野。
诗人颜艾琳以真诚的方式回顾了自己五十余年的成长历程,诗人出生于台南乡下的农家,作为一个大家族的长孙女,自小受到众多的关注与宠爱。诗人聪颖好学,其从国小开始便以出众的文学天赋斩获大量奖项,并有着极为丰富的阅读积累,且兴趣爱好广泛,曾于职高期间參與校刊社的企劃編採撰寫,创立摇滚乐团、考進大學與同好創辦剧场、讀書會。进入辅仁大学历史系,以史料的观念丰富了诗歌创作的内涵。颜艾琳有着丰富的阅读基础,除了丰富的古典诗歌背景外,曾大量阅读佛经及周梦蝶、白萩等诗人的诗集,这对于她的创作观念有重要影响。
生于台南的诗人对于家乡有深厚的情感,大自然开启了诗人对万事万物的观察力和觉知力,她由此打开心胸,做穿越时空的旅人。在诗歌创作的路上,颜艾琳受到众多台湾前辈诗人的影响和提携,尤其是少年时期参加兩個文艺营;救國團北區七縣市高中職生文藝營、聯合文學第一屆文藝營,确立了其独立自主的文学创作观念。与此同时,受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诗人对“性别”、“感情”议题产生了深入思考,并在长期思索中,成为了其创作的主要源流。由《抽象的地图》转变到《骨皮肉》,她直探女性身心,大胆坦率。诗中准确入微描绘出女性的生理特质,及女性面对情欲的自觉,完整的呈现出女性经验,是其诗作与前辈诗人最大不同之处。
后由于出众的才华,颜艾琳在台湾最重要的文学出版社联经出版社担任主编,在此期间与相恋六年的爱人结婚生子,怀孕经验带给了她新的性别体验,收录于诗集《她方》中,随后,诗人以诗歌《焦点》《白兔篇》等诗歌为例,讲述了自己的创作观念。
到了互动环节,《诗歌风尚》主编娜仁琪琪格与其进行了深入的对谈,学生们也纷纷进行了提问。最后,由孙晓娅老师进行了总结性发言。
本次空中讲座跨越了疫情和空间的限制,将两岸诗人学者汇于一堂,为我校师生带来了新的诗意,更为武汉诗歌爱好者带去了独特的问候,于春暖花开之际,携手共进,共盼疫情后的晴朗明天!(李湘宇)
白萩新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詩歌風景來對坐:我的城蔓延 你的掌紋」介紹
訪問作者:顧蕙倩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跨界創作與詩歌教育的併聯風景,詩集名為《詩歌風景來對坐:我的城蔓延 你的掌紋》,便是希望閲讀者一起馳騁想像力,自由出入於藝術的領域,藉由現代詩與地景攝影、音樂創作的媒材跨界合作,感受這世界充滿無限對話的可能性。不論傳統與現代、西方與東方,或是道德與背德,透過意象的「蔓延」,不但體會創作者的對話空間如何展延,更能享受身為閲讀者以自身為城,連結藤蔓般的生命軌跡,再創作成一座座擁有異質掌紋的奇幻之城。
書名取為「詩歌風景來對坐:我的城蔓延 你的掌紋」,投影着詩人近幾年投入跨界創作與詩歌教育的風景。有時竄入古畫驚見現代生活的軌跡;有時手機鏡頭掇影日常,莫名滋生出下一首詩的最末句;有時寫成一首詩,交給音樂人譜曲,那蔓延開來的五線譜居然唱成了這首詩前世的掌紋。
本書分為「水鹿成群」、「我的城蔓延你的掌紋」、「穿過潮間帶」、「詩歌來對坐」四輯,文字與文字之間會有全彩與黒白的攝影作品,一如文明不得不孳生的城市,跨界造成了現代詩表現的多樣性,跨界也凸現着現代詩純粹獨特的意象性與音樂性。
作者簡介:顧蕙倩
文學博士。熱愛小巷弄。曾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師、國立師大附中教師。曽獲師大噴泉詩獎、臺北詩人節新詩即席創作首獎、國立臺灣文學館愛詩網現代詩獎、教育部特色課程特優獎、廣播金鐘獎「單元節目獎」、國藝會創作補助。著有詩集《傾斜/人間喜劇》、《時差》、《好天氣,從不為誰停留》,散文集《漸漸消失的航道》、《幸福限時批》、《遍路臺北》、漫畫劇本《追風少年》,論文集《蘇曼殊詩析論》、《台灣現代詩的浪漫特質》、《台灣現代詩的跨域研究》,報導文學《詩領空:典藏白萩詩/生活》等書。現專事創作。
作者粉絲頁: 顧顧
出版社粉絲頁: 斑馬線文庫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EmRYIpAwXg/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vKmiFvjmHFwfTlO1vQUxtoC1SAw)
白萩新詩 在 在詩中流浪的雁-白萩-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製作:財團法人何春木文教基金會協辦: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聽打員:施秀玟、陳旻憶台中科技大學- 江亞芳、黃靖娟校對: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