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孩子問我:「有沒有想過退休!」
這個問題我問過自己很多篇,所以我説:「沒有!除非真的不能講,長髮叔叔(江魔)的編劇老師,很老了,一樣在講學教課,也許沒講課那麼頻密罷了,但是有工作,總比什麼都不做好的!」
做講師已經很多年了,曾經有人問我:「你做講師如果拿到很多錢,你是做生意的,有沒有想過上市,有沒有想過做回傳統生意,開工廠做投資?」
其實我是興趣不大,做講師這十多年給我最大的樂趣是,我不忙,就是説雖然四處飛來飛去,不過我還是比一般人更多的寬裕時間(有多餘的時間)讀書,陪家人。
我喜歡做講師是因為我喜歡汲取資訊,我有自己沉迷要學習要深入的領域,我覺得追求兩個部分四個層面的資訊領域讓我樂趣無窮,時而習之,不亦説乎。
其中的一個關鍵是:教學相長——既然活在教課當中的壓力,要做直播也要做備稿,有點壓力,才推動著我「自強不息」。
據此,我問過自己,也反思過「師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也是我最近幾年感受很深,看到「師道」的那個要點上的。
先生老師,對我來說有兩種:
第一種老師有點像古代的「經師」,這個比喻是不精准,也過於簡單粗暴,但是我想説的是,這種老師是有點像手把手,從頭到尾教你怎樣讀《論語》。
意思就是説,一旦他教你《論語》時,有點像開課的教授,從入門,基礎,深入,一層一層手把手把你帶入。
這也有點像我們開課程的,三天兩夜,或者兩天課程,將一個領域的資訊內容告訴你。
我們一定要有這種老師,理由很多經典是需要手把手給你帶入門的。
第二種先生老師呢?
這種先生老師就比較特別一點,這種先生老師他的身份可以説「經師」與可以是「有道統的傳承導師」,意思是他可能會手把手帶你走進《論語》大門,也可能不需要手把手像經師這樣帶你,這二者是有微細分別的。
前者是當他手把手講《論語》時,當然可能是面對群眾,可能講著講著,突然丟一個或者兩個,甚至三四個關鍵詞,關鍵名詞,就看現場群眾裡面的學生,有多少個可以「接得住」?
先説比喻,如果有讀過禪宗故事的人,就可以用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的說法去想像其中的奧秘了。
雖然先生老師是對群眾説,也教著群眾,不過他講著這個領域的資訊,突然拋出一個鮮少出現的資訊,就看現場多少人留心到。
如:A先生師父講論語,他解釋某段落,突然説:「在性理大全裡面説過……」
好了,可能很多人都會抄,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抄下性理大全這個關鍵字,也許沒留意到,也許不夠細心,也許接不住——接不住當然還有第二次機會的,這裡先打住,將來有機會才針對這個部分衍生發揮下去。
我説的「不夠細心」,「沒留意到」,「接不住」,是可以補救的,上述三點,是跟聰明不聰明無關的。
其實,這也跟老胡一次過訓練很多狗的模式是一樣的,但是狗也許是用直覺學習,沒有這麼多自尊心和好勝心,也沒有人類那種不可一世的「自信心」(我認為人不需要特別強調自信的,這觀念是不如不亢不卑的),狗沒有這些,他反而更能反觀自己的不足,他們會在已經學到「同門」哪裡模仿和學習到 所以同門學到了,他看到同門的反應,他就可以撿到便宜繼續長進繼續進化了——這裡不能多講 但是很多動物記錄片都有記載了動物是如何跟同門互相學習的。
人有嫉妒心,好勝心,自尊心,比較心,需要存在感區別欲越強,越沒有能力「見賢思齊」。
這裡先打住,我不再用腦科學的角度,還有育兒的角度去詮釋這個「同門」學習的部分。
因為學員衹要留意先生老師第二次出手,第三次出手 第四次出手,同門問老師的問題時,很快就會發現到:為什麼這個學員問老師的問題,跟我在課堂聽到的略有不同呢?
如用回上述的例子,A學員突然在老師講解論語某個部分時,他用了性理大全的一個概念問老師這能不能契合論語這句話。
先生老師可以從學員提問或發表看出其上面説的留心到了,細心看到了,接得住了,然後再按照他的智慧與所知的級別是往,棒喝他一下,還是推他一下,還是拉他一把,也是三種不同的接引疏導啟發之手法。
我這裡是假設了這個先生老師懂「師道」,也有足夠的學問底氣做這種事。
大家可以想想 假如先生老師有心教,問題是學員沒有留意到,粗心略過,接不住,難道老師硬硬教,這個學員學得固嗎?這個學員會重而威嗎?
既然是不會,何必浪費彼此的時間呢?
僅僅教完論語就是完成了任務。
這種先生老師我們可以説是他的身份是「經師」,也可以是「接引導師」。
另一種身份的「接引導師」是很危險的,很危險是什麼意思,就是你接觸了,很可能會走寶,空手入寶山。
這種先生老師是大隱隱於市的(大隱隱於朝),也是藏智顯仁的。
他可以是你的朋友,可能是你的聊天吹水同仁,他不顯現老師的身份,僅僅是給你朋友聊天的感受,所以我才説「隨時走寳」。
用我勉強來做比喻,老胡有點接近「經師」,手把手,一步一步帶領我做銷售。
博學和尚是「接引導師」,他不會手把手,從《論語》學而篇,一步一步教我引導我的,他衹是在聊天時爆一個勁料出來,你去不去挖寶,他根本不會管你。
當然他也會送書給你,像南老送一批書給博學和尚一樣。
因為有財富的貴人是送發財門路,還有珍貴禮物,遇到資訊貴人,僅僅是贈送他們認為最寶貴的智慧和資訊知識。
他送你書,你會不會看,我猜博學和尚也不會管你,但是問題是 你一旦留意到,細心閱讀到 接得住時,在第二次見面,他可能會從你的提問 ,還有你的反應或者是發表時,看出你走到哪裡,他或許是棒喝,或許是推你涉水更深,或許是接引拉你一下(給你進一步點破),不一而論,完全是觀機逗教的疏導與啟發。
我之所以説危險,其中一個原因是,你可能跟這個人相處五十年,可能你僅僅是覺得這個人是一個和尚而已,你未必會知道他懂儒家,懂昆曲的。
或許百年之後,真相暴露了出來,你才説:想不到他是懂昆曲,想不到一個和尚對儒家認識這麼深的,我跟他做了七十年朋友,他從來沒有提過他懂這些的。
這就是危險的地方了,我會問:是我沒有留意到,還是他點題了,我從來就觀察不到呢?
我再虛擬一個例子,譬如説博學和尚在吃素聊天時,我提出了某某人贈送了我白先勇的牡丹亭的昆曲入門卷,然後博學和尚他回應了一句:「哦,白先勇的牡丹亭是沒有唱景上緣,想內成,因中見……」
當然,這是虛擬的例子,如果我接不住,沒留心,不細心,我繼續聊自己從小到大,爸爸如何認識京劇老生,媽媽如何學戲,我專注沉迷講自己對京劇的認識,我拼命拋書包,我猜博學和尚充其量是做你的聽眾。
如果你真的很笨,聽到景上緣,想內成,因中見,你笨到問博學和尚:「師父,這是什麼東西?你講那九個東西是什麼?」
也許這個時候,博學和尚是走拉你一把的路線,提一提你該怎樣入門,入門該讀什麼書,然後事後他還可能發一些影片給你看。
如果你有興趣,第二次見面,他看到你好像有點可以 可能會推你進大海,讓你在大海慢慢游……
如是類推,如果你明白這個層面,很自然明白我説這個跟聰明不聰明,記憶好不好無關的。
但是如果一個人連笨都沒有,未必是好事,因為那一餐素食之後,你會完全不知道博學和尚是懂昆曲的。
他沒提過嗎?
不可能的,對於滿腹經綸的人,總會不小心露出一兩手的,一定露過的,祇不過是我們沒留意到。
所以跟笨和記憶好不好是沒關係的。
再說,如果你聰明絕頂,你已經學會儒家的用心和態度,你有窮理致知的態度了,你很自然會想到,一個不懂昆曲的人,怎麼我一提出白先勇的牡丹亭,他可以說出白先勇的是沒有景上緣,想內成,因中見,如果我有這種聰明才智,我可能會問:「師父,請問,那個版本才有呢?白先勇的為什麼刪除掉這句話呢?」
再次說明,這個是虛擬例子,假的案例,我是借假説真。
你們你很可能逼得博學和尚繼續爆料了,因為認識博學和尚這些日子,我認為在這個階段,他必然按照你的情況知無不言,不過在知無不言的時候,他也會埋下另一層伏筆的。
這就是我説,這種好像是朋友關係,但他又是接引導師的先生老師危險的地方。
你可以走寶,因為你不知道。
你可以撿便宜,一旦撿到便宜後,如果你問我「經師」加「接引導師」會不會比這種朋友關係好呢?
我的答案是,因緣不同,責任不一,不過,朋友關係這種的接引導師,他最強大的部分是,他同時磨練了你三個很好的習慣。
即使你不是一個聰明人,也不是一個有記憶力的人,你即使樣樣不如你的同門,對比老胡説的,即使最蠢的狗,也會向同門學習,回復到這種沒有自尊自足,沒有強大自信的動物本能,反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當然你樣樣不如人的話,也許靠的就是牛勁!
然後你細心想想 ,你明白了這種「師道」,你是不是可以做一個好爸爸呢?
白先勇爸爸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異鄉人:台北外的 #回教公墓,安放著被隱匿的 #台灣近代史 怎樣的另一面?】
說「回教公墓」可能陌生,但你知道 #白先勇 的爸爸—— #白崇禧,其實也是穆斯林嗎?
1967 年白崇禧過世之後,#蔣介石 便在六張犁幫他造了一座規模恢宏的墓園,有雜揉伊斯蘭建築語彙的中式牌坊,也有一個伊斯蘭風格十足的墓亭。
雖然如今在台灣提到 #穆斯林,許多人先想到的是移民台灣的穆斯林配偶,和來台工作、唸書的印尼移工或學生,但台灣也有相當多為國民黨而來到台灣的「外省回教徒」,和1949 年之後才皈依伊斯蘭的「本土穆斯林」。
台灣穆斯林,這是一個不常顯影、卻層次豐富的群體。就某個意義而言,這個夾在台北盆地皺摺處、層層疊疊的回教公墓,也許就是台灣穆斯林的某種寫照:https://bit.ly/31YKY3Y
延伸閱讀
她在女子監獄教音樂,相遇鎖住心的囚徒👉https://bit.ly/3bJLvwx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台灣 #伊斯蘭教 #回教徒
白先勇爸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前,白先勇和學者廖彥博合撰的《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出版,是為「父親與民國」三部曲壓軸之卷,出版社發採訪通知,因先前已訪問過兩次了,等於得了免死金牌,作家最寶愛的編輯鍾岳明裝死,苦主於是變成了李振豪。
訪問在作家東區巷弄住家進行。事不關己,但幸災樂禍乃天下第一等賞心樂事,熱鬧還是要去湊一下的。訪談中,作家講父親白崇禧乃當年完成北閥,如何身騎白馬揮軍進北平、如何上《時代雜誌》封面,後來徐蚌會戰又是如何如何......民國往事並不如煙,當年訪問前做功課讀一遍,訪問當下聽一遍,此刻李振豪訪問又聽一次,彷彿老唱盤反反覆覆地轉動著,不免岔出心神打量四下環境:紫檀茶几上頭觀音淨瓶插著一株紅梅,牆上的書法是董陽孜墨寶、水墨觀音畫像出自奚淞之手。舊時王謝堂前的燕飛即便飛入了百姓家,日常起居還是比尋常人文雅一些。
作家不厭其煩地講重提往事,但故事還是岔出新的支線,例如,蔣介石多疑,架空白崇禧兵權,一級上將日日夜夜被特務跟監,作家說特務的車牌,他記在心裡,至今仍能背誦。《台北人》最後一個短篇故事、《孽子》最後的章節,都是葬禮,大將軍的國葬。作家反覆地在老將軍的棺木上覆蓋國旗,寫作是自我實踐,寫作也是代父申冤,「(父親與民國)沒寫之前,會夢到爸爸那個臉色不好看,我自己也覺得guilty,拖了這麼久,二十年吧,這本書不好寫。書寫完,就不來入夢了。」作家懊悔何以要蹉跎光陰,略有點自責說,這事早就該做了,當年搞什麼現代文學呢。
心想欸欸欸你是台灣現代文學的推手欸,講那個是什麼話?沒有我的事,還是脫口而出:「啊你根本就是寶玉老成了賈政啊。」作家不以為忤,呵呵地笑了出來:「孔孟儒家也很重要啊。經史子集也很重要啊。」
他牢牢記著「先父母以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像是惦記著那塊特務的車牌,但這邊正建立新的史觀,對岸也有格式化新的歷史記憶,問他這種種努力可會是一場徒勞?作家喃喃說道,還是要去做,還是會有人懂的......
聽起來好像很淒涼,但也沒有。作家怕熱,幾十年來,都是台北加州兩地居住,可因為疫情,2020成了作家待在台灣最久的一次,他完成了「父親與民國」完結篇、也監製了《孽子》舞台劇,也催生了崑曲紀錄片《牡丹還魂》,將軍之子從事諸多文藝活動,也跟調兵遣將一樣,神氣十足。其後,去看《牡丹還魂》後制,當中有個段落受訪者講白老師把一夥人ㄉㄧㄚˇ上舞台,那個ㄉㄧㄚˇ字不知是哪一省的方言,有拎上去的意思,可字幕上打的是「嗲」。製片與導演爭論正確用字,但真的沒有哪個字比那個「嗲」字更傳神。作家從寶玉活成了賈政,那個「嗲」字又把賈政變成了史太君。
他一個人就活了一整部《紅樓夢》。
李振豪問作家活得比父親老,比筆下任何一個小說人物還老,至今會心猿意馬嗎?作家站在水墨觀音畫像前說:「唉呀,你們不要以為老人就老僧入定,老人還是人,你說老人真的要把什麼都看開,我們常常都覺得祖父輩的怎樣,錯了!老公阿嬤不好意思講,你不要忽略老人。我覺得我沒什麼變的,呵呵。」
背後觀音畫像有一副對聯:「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千古一夢人間幾度續黃粱。」彷彿一個彈幕說,你看,你看,把孽子活成了赤子了呢。
白先勇爸爸 在 第25屆臺北文化獎- #白先勇- 《父親與民國 白崇禧將軍身影集》 的推薦與評價
第25屆臺北文化獎# 白先勇 《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 白先勇 :我寫《臺北人》,卷首即表示,是為了──紀念先父母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 ... <看更多>
白先勇爸爸 在 Re: [閒聊] 白先勇:父親的憾恨(國共四平街會戰) - 看板Warfare 的推薦與評價
Re: [閒聊] 白先勇:父親的憾恨(國共四平街會戰) ... 如果是台灣人寫的話,我想會直接寫「白先勇」,而不會寫成「白崇禧的兒子」) : 裡頭有一個短標題,看了真是笑 ... ... <看更多>
白先勇爸爸 在 Re: [閒聊] 白先勇:父親的憾恨(國共四平街會戰) - 看板Warfare 的推薦與評價
: 推 peterlee97: 其實不是人數不足 當時的質遠超越共軍 量則是不會差 03/14 00:27
: → peterlee97: 太多 如果在第二次四平會戰後 白崇禧願意擔起政治責 03/14 00:27
: → peterlee97: 任 命令渡過松花將打下哈爾濱跟齊齊哈爾這兩個最後握 03/14 00:27
: → peterlee97: 在共軍手中的東北大城 加上當時老毛跟高層要員已經準 03/14 00:27
: → peterlee97: 備逃亡蘇聯 共軍軍心士氣會全部崩潰 其他地區在東北 03/14 00:27
: → peterlee97: 都已經違反停戰令下 其餘地區的兩軍也不太可能會乖啦 03/14 00:27
: → peterlee97: 但面對老美的政治責任 下台免不了 老蔣事後會不會補 03/14 00:27
: → peterlee97: 尾刀也是另一回事(但要考慮滅共是老蔣心心念念之事) 03/14 00:27
先說﹐四平大戰(國軍進攻﹐共軍防守的那場﹐在國軍稱為第一次四平戰役﹐
在共軍稱為二戰四平)是1946年4-5月的事﹐關內戰場還沒全面開打。
為什麼在延安的老毛﹐在當時共軍實力排第一第二第三的山東、
晉冀魯豫、華東都完好無損﹐擁有130萬正規軍以及260萬民兵的情況下﹐
要因為國軍打下哈爾濱就準備逃亡蘇聯﹖
然後說到東北大城﹐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有很多人其實對當時東北的情況不了解。
譬如說﹐哈爾濱的地理位置在哪裡﹐拿下哈爾濱之後﹐共軍還有多少地盤。
(四平大戰之後﹐東北九省中﹐共軍還有完整的五個﹐還有三個在五成以上)
雖然好像各種文章說過不少次﹐但畢竟東北離我們太遠﹐
還是缺乏一種比較容易體會到的直觀感。
所以我想這次換個方式﹐用 大城市、中城市 的情況﹐來顯現一下東北的戰局。
在國共內戰時的東北地區﹐那些縣城級別的小城市不算﹐算得上大、中城市之列的﹐
一共有 17 個。(包括 3個行政院直轄市﹐8個省會)
按從大到小來排列﹐名單是這樣﹕
瀋陽(直轄) 大連(直轄) 哈爾濱(直轄) 長春(吉林省會) 安東(安東省會)
吉林 鞍山 牡丹江(牡丹江省會) 齊齊哈爾(嫩江省會) 佳木斯(合江省會)
錦州(遼寧省會) 營口 黑河 通化 四平(遼北省會) 綏化 海拉爾(興安省會)
安東即今天丹東﹐黑河即清代璦琿﹐通化是東北日軍重要據點﹐偽滿第二首都﹐
海拉爾即今天呼倫貝爾﹐東北九省最後一個是省會在北安的黑龍江省﹐
但該省當時最大的城市還是黑河﹐北安祗是小城市也一直在共軍手中﹐不列。
然後當時大連因為雅爾達密約﹐老蔣不得不答應放給蘇聯佔30年﹐先忽略掉。
其他16市﹐為行文格式方便﹐以下均略取第一字作名單﹐即﹕
瀋 哈 長 安 吉 鞍 牡 齊 佳 錦 營 黑 通 四 綏 海
共軍先入東北﹐國軍直到1945年底才進入東北﹐先佔錦州﹐然後營口與瀋陽。
這個時候的東北是如此﹕
國﹕瀋 錦 營
共﹕ 哈 長 安 吉 鞍 牡 齊 佳 黑 通 四 綏 海
然後國軍就面臨一個選擇﹕從瀋陽出發﹐東進還是北上﹖
遠的不算﹐比較近的是
東﹕ 安 鞍 通
北﹕ 長 吉 四
事後來看﹐不好選啊﹐都差不多。
因為問題就在於﹐國軍在東北的兵力太少了不夠用。
但當時剛開打﹐國軍比較輕視共軍﹐所以兩邊都進﹐新1軍北上﹐新6軍東進。
東進的順利拿下鞍山﹐北上的在四平受阻﹐所以新6軍急急被調北上﹐
國軍主力匯聚﹐才有了四平大捷。
四平一戰之後﹐變成﹕
國﹕瀋 長 吉 鞍 錦 營 四
共﹕ 哈 安 牡 齊 佳 黑 通 綏 海
7比9﹐但剛好國軍都大一點(瀋對哈﹐長對安﹐吉鞍對牡齊)﹐國軍佔優﹐
所以會有人覺得國軍繼續北上﹐拿下哈爾濱就戰爭結束了。
先不說德惠還不到長春跟哈爾濱的中間(德惠離長春70km﹐離哈爾濱150km)﹐
且慢﹐新6軍是東進到一半緊急調去北線的﹐東進僅僅拿下了排第6的鞍山﹐
還有第4的安﹐第13的通﹐能放著不管嗎﹖
當然不能﹐不但不能放著﹐還必須馬上管。
因為5月18日四平大戰結束﹐5月24日﹐南線共軍就反攻拿下了排第6的鞍山﹐往上看三行
鞍山易手﹐共軍就從東面威脅到瀋陽跟營口﹐一日三驚﹐變回6比10。
所以國軍不得不從北線把兵力調回來﹐先穩住瀋陽附近。
說到底﹐就是兵力不足。
接下來就簡單了﹐國軍必然要先東進解決南線的共軍2個軍﹐然後才能安心北上﹐
不然就想去打哈爾濱﹐那瀋陽空虛怎麼辦﹐兵力不足﹐北上那麼好上的麼。
白先勇說白崇禧如何覺得要趁勝北上﹐但翻國府檔案﹐祗有白崇禧當時對老蔣說﹐
東北至少要再加三個軍才有機會清剿共軍的文檔。
但是6月﹐關內的全面內戰就開始了﹐到處都要用兵。
休息整補之後﹐國軍就向南線共軍進攻了﹐經過幾場激戰﹐到了這年年底﹐終於變成
國﹕瀋 長 安 吉 鞍 錦 營 通 四
共﹕ 哈 牡 齊 佳 黑 綏 海
9比7﹐這是國軍優勢最大的時候﹐可這時﹐北線的共軍已經滿血復活還更多血了。
南線的共軍丟了城市﹐但還在臨江地區的最後四個縣﹐那地方都是朝鮮人﹐
是共軍的大本營﹐後來林彪手下有幾萬朝鮮族的士兵﹐就多數是這個地方出來的。
再進一步﹐國軍就能消滅南線的共軍了。
(11月共軍在討論是否放棄南線﹐全軍北撤﹐然後陳雲被派到當地去指揮﹐
陳雲堅持要留在當地﹐提出寧願自己死光﹐也要幫北線拖住國軍)
然後﹐就是長達四個多月的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 ﹐這是東北戰場的轉折點。
簡單來說就是﹐國軍一打臨江﹐快要贏了﹐北線的共軍就渡江南下﹐圍攻北線國軍。
說到渡江插個話﹐哈爾濱雖然也是在江邊﹐陶賴昭也在江邊﹐都是同條江﹐
但這條江是拐了個大彎的﹐所以陶賴昭離哈爾濱還很遠﹐用台灣的距離來類比﹐
就是台北是哈爾濱的話﹐長春是嘉義﹐陶賴昭是台中。
兵力不足啊﹐所以南線國軍就不得不暫停進攻臨江﹐調去北線救援。
等到北線共軍退了﹐國軍南線4個師想看看能不能就這樣搞定共軍﹐
結果二打臨江証明﹐4個師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國軍又從北線調兵南下﹐三打臨江﹐然後林彪就二下江南了。
事實就是說明﹐東北的國軍兵力嚴重不足﹐北上則南邊虛﹐南邊共軍就出來鬧騰﹐
南下吧﹐就北虛﹐北邊共軍就出來鬧騰。
在這個過程﹐國軍還又丟了88、89兩個師﹐然後不得不從熱河抽兵來東北﹐
代價就是熱河省完了﹐轉攻為守。
等到共軍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結束﹐國軍沒能打下臨江徹底剿滅南線共軍﹐
東北的戰略攻守之勢就易手了。
國軍四次進攻臨江是到1947年4月結束﹐然後5月共軍就開始反攻了(夏季攻勢)﹐
國軍5月丟了通化﹐6月丟了安東﹐也是在6月﹐雙方又在四平大戰﹐國軍守住了。
這時東北就變成
國﹕瀋 長 吉 鞍 錦 營 四
共﹕ 哈 安 牡 齊 佳 黑 通 綏 海
回到了7比9﹐如果這時國軍收縮兵力到南線﹐放棄北線長吉四三城﹐還是有一線生機的﹐
(更早的話﹐不要北上長春﹐在四平見好就收﹐集中全力先搞定南線再北上也好)
然後陳誠7月到了東北﹐熊式輝杜聿明陳明仁等相繼被擠走﹐
劉光頭都有段時間被停職等待調查所謂的貪腐問題。
陳誠也知道東北兵力不足﹐但他是用擴充保安部隊來當正規軍的方式增加兵力﹐
既不肯從北線撤軍﹐又不肯從關內增兵以主動進攻﹐結果加水之後反而降低了戰鬥力﹐
而且不但沒有了主動進攻的能力﹐而且分散守衛﹐處處皆想守﹐處處皆力弱。
林彪又來進攻了(秋季攻勢﹐1947年9-11月)﹐東北全線崩盤﹐老蔣親自到東北﹐
然後還是要從關內華北調了5個師來救場﹐代價就是華北也完了﹐轉攻為守。
東北的國軍雖然在增援後暫時穩住了局面﹐但這次就真的祗剩下大中城市而已了。
然後陳誠宣布﹐東北的局勢已經穩定﹐國軍有能力守住。
話音剛落﹐林彪又來進攻了(冬季攻勢﹐1947年12月-1948年3月)﹐
各個城市被共軍一個個攻下﹐四平被奪下﹐鞍山營口輕易易手﹐吉林60軍主動放棄﹐
這時的東北已經是
國﹕瀋 長 錦
共﹕ 哈 安 吉 鞍 牡 齊 佳 營 黑 通 四 綏 海
3比13﹐然後﹐長春就無路可退﹐一直圍了半年﹐雙方坐等9月的遼瀋會戰了。
到了遼瀋﹐錦州一丟﹐瀋陽也孤城了﹐還好劉光頭又撿漏襲取了營口逃出來一些人。
結論就是﹐國軍兵力太少﹐能再多三個軍就能北守南攻穩妥取勝﹐
多三個軍﹐如果賭性重﹐也能在四平大戰之後分兵南北皆攻﹐看一下運氣和林彪的底牌。
但是就是沒有﹐所以不用想四平之後繼續北上了﹐除非願意拿瀋陽或錦州去換哈爾濱﹐
然後後勤線被切斷﹐全軍在哈爾濱吃草看看蘇聯人會不會佛心運點物資來救濟。
而另外﹐在史實上﹐國軍戰略優勢最大的時候並不是四平大戰之後﹐
而是一打臨江﹐跟三打臨江。
不但達到了9比7這個短暫超過共軍的大中城市佔比﹐而且就差一點就能搞定南線共軍了。
也就難怪當時林彪要兩次冒著那年東北零下40度的低溫﹐跨江去打北線國軍來救援南線﹐
出現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
然後﹐就那個說放手讓他北上就能拿下哈爾濱的新1軍啦﹐雖然是守住了德惠沒錯﹐
可是兩次兩個師分別被共軍吃了一個團﹐叫別人來救結果就把南線的優勢耗掉了。
新1軍戰力是不錯﹐但當時在德惠農安這線分散守備﹐不後撤收縮兵力到長春﹐
(如果讓71軍守長春﹐然後新1軍作為預備隊在長春可以隨時出擊﹐
林彪就不敢隨意過江南下硬碰集中起來的新1軍了)
就跟日軍去瓜島﹐德軍去史達林格勒﹐不但自己耗光還連累友軍一起來耗的感覺。
等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一結束的當月﹐孫立人就被明升暗貶調離新1軍軍長職﹐
我是覺得跟他在這三下四保過程中的不盡如人意有關系。
雖然說此前的國軍還保有優勢﹐一些失誤﹐被共軍吃掉一兩個團看起來問題不算大﹐
但累積起來﹐以及南北線的缺乏配合﹐就造成了局勢的轉折。
孫立人祗看到當面的哈爾濱﹐強調友軍配合自己增援自己﹐
卻看不到南線激戰正酣的大局﹐也不顧當時東北國軍的實力夠不夠去佔領哈爾濱。
佔領哈爾濱是巨大的戰功沒錯﹐然後呢﹖然後齊齊哈爾﹖佳木斯﹖牡丹江﹖
黑河﹖綏化﹖海拉爾﹖仗還有得打呢﹐國軍準備再分出多少個師去守備這些地方﹖
也缺乏共軍陳雲那種 我就死這裡幫別人拖住敵人﹐讓別人去立功 的決心。
(犧牲自己為自己立功的心是有的﹐但犧牲自己成全廖耀湘嘛﹐就沒有了)
當個師團長的才能是足夠的﹐當軍長就有點不夠﹐要當戰區司令那真的不太行﹐
比杜聿明、廖耀湘等差了不止一點。
不過﹐也剛好因此讓他避開了隨後的東北崩盤﹐反而名聲得保。
除了練兵﹐孫最適合的場景恐怕是金門那樣﹐名為戰區實則放大的師長﹐
不用管左右後的戰略配合﹐反正就正面硬碰﹐然後有後方別人源源不斷上來配合自己。
扯遠了﹐主要是看到跟孫立人一樣﹐認為可以隨便進攻就再進一步拿下哈爾濱﹐
然後就好像東北戰局就解決掉了似的﹐忍不住要反對一下。
再說一次﹐東北國軍真的就是兵力不足﹐無法兼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248.148.10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21234693.A.80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