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和振興券成本超級比一比
#羅秉成要說廢話也有成本
#換一個誠懇一點的發言人吧
五倍券的爭議頻傳,原本要民眾自掏腰包1千元才能領取五倍券的政策,卻在民進黨立委逼宮之下,蘇貞昌院長才政策大轉彎表示民進黨政府最接地氣所以改由政府全額負擔。五倍券政策大轉彎也使得預算由原先1100億元增加至1300億元。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說發現金不見得成本低,若央行庫存不足,仍要印鈔成本,
柯文哲反駁說,講的人的智商檢查一下,振興券是一次用,鈔票是毀壞才會壞掉,這是非對錯很清楚,不要找一看就不對的理由!
於是,順著羅秉成的發言來精算一下,到底現金和振興券哪個成本更高?
事實上
👉依據央行統計,若印現鈔,100元鈔票需 3.36元、500元鈔票需 3.99元、1000元鈔票需 4.2元、200元鈔票需 3.18元 。
若印預計振興券和現鈔一樣的面額,需印:5張200需15.9元、2張500需7.98元、3張1000需12.6元,平均一人需花36.48元的印製成本。
以台灣大約有2300萬人印製現鈔只需花費8億3904萬元的印製成本,當然最便宜。
👉更何況,對比經濟部去年三倍券檢討報告中,三倍券的印製加上行政費用共花了22.56億元,整整是印製現鈔的一倍之多。
而且現金還可以重複使用,不會因為政策轉變就無法使用。
關於數位發行成本
👉在今年經濟部3月對2020三倍券數位檢討報告中,三倍券花費至少1.9億元。
事後統計低於一成的電子使用率卻是重本開發,包含驗證系統開發 共1億元,數位工具系統介接三倍券發放與管理監控數據分析 3200萬元,針對數位工具業者(行動支付電子票證及信用卡)之帳務查核 2500萬元,三倍券發放與管理監控數據分析等 3200萬元。這些重金開發的系統,這回還能繼續使用嗎?這些錢省下來發給民眾不好嗎?
關於各種行政院各部會魔術券
審計部也認為去年的三倍券,效益評估欠缺嚴謹,且缺乏消費端調查資料;數位券接受電子支付店家不夠普及導致領取不如預期,民眾改領實體券,反而增加更多行政成本。
甚至是農遊券部分獎勵補助對象收券情形偏低及補助活動結束後呈現消費負成長等情事、動滋券主要振興「運動用品或器材製造、批發及零售業」,其他運動產業受益有限、藝FUN券振興措施之補助效益有限,且消費振興效應集中於都會城市等情事等,也都被認為效益有限。
行政院今年繼續無視各界批評,仍堅持要以券代現金的做法,難免讓人好奇,這些長高長胖的現金究竟是要振興國人的經濟,還是振興特定人士的經濟?
蘇貞昌說振興券是振興也是紓困,這次疫情自三級警戒以來影響國人甚鉅,許多民眾連下一餐都成問題,還不願傾聽民意發放現金,這就是民進黨口中的謙卑、謙卑、再謙卑?
#農遊券部分獎勵補助完成消費負成長
#動滋券添裝備其他運動產業受益有限
#藝FUN券振興集中於都會城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852郵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上,工黨張超雄批評,有社福機構儲起政府資助當作儲備,到年底以分紅方式給予高層。公民黨郭家麒則認為,所有受資助的社福機構每年都應向社署提交報告,不應只是每年獲資助1000萬元以上或資助額佔運作收入超過5成的機構,才需要交報告。 社會福利署署長葉文娟回應指,社福機構無分紅概念,但...
發放現金2萬元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週五,五倍券的規劃一日數變,先是堅持「民眾先付一千比較有參與感」,接著變成「約有九百萬人免付一千」,再變成「全民免付一千」的五千元消費券。
整個過程中,民進黨政府的決策隨著黨籍立委與總統的意志改弦更張,作為負責任的在野黨,時代力量鄭重呼籲執政黨,應審慎思考紓困振興政策的執行。
今天上午,時力黨團召開「紓困普發現金五千,發券振興特定產業」記者會,呼籲在考量今年疫情狀況重創內需產業及勞工經濟狀況之下,應採用發現金紓困及特定產業數位振興券方式為宜。
第一,為什麼去年發三倍券可以,今年發五倍券不行?
從經濟數據來看,2020年國內疫情控制得宜,主要受衝擊的產業,以 #觀光旅遊業和受全球邊境管制與經濟衝擊而影響的 #航空業及外銷導向產業 為主。
然而,今年從5月開始逐漸升溫的疫情,儘管外銷產業不受影響,內需產業卻受到相當嚴峻的衝擊。從幾個數字,就能看出今年的經濟情勢,與去年大不相同:
2021年6月失業率為4.8%,創下十年來的新高紀錄。而且,目前國內約有的57萬失業人口,還未包含無薪假的5、6萬人或被減薪的勞工。
7月的通貨膨脹率達1.95%,已經連續四個月在2%上下徘徊。
7月份的「痛苦指數」飆升到6.75%,創下8年來新高。
這些數據,從主計總處最新的經濟年增率展望,完全看不出來。
5.88%的成長率,得益於外銷出口的成長,卻無法反應內需產業受創嚴重的現實。
這告訴我們,今年的經濟情勢#內外有別、#差異受創,與去年大不相同。
第二,現在是振興階段還是紓困階段?
疫情高峰期間,政府推出的紓困4.0方案。整體而言仍有許多缺陷,在實際執行上造成相當多的漏洞,包括申請資格門檻、雇主轉發抵扣、業者名實不符導致勞工無法請領、新成立業者等問題。
時力已透過多次記者會,幫助相關業者或基層勞工發聲。
除了前述因為紓困制度漏洞無法領到補助者外,即便是有申請到政府紓困補助的,其中包括政府勒令停業給薪低於基本工資,雇主每個人頭只補助一萬元,受衝擊部分工時勞工、無一定雇主藝文工作者和司機也是只補助一萬元,若以三個月平均下來,每月大約才3300元,而衛福部的擴大急難紓困,甚至是以戶為單位,符合資格每戶也才補助1~3萬元。
顯然,紓困4.0不只漏洞百出,力道也嚴重不足。
對於這些產業、勞工及弱勢族群,當然需要更強力的紓困方案,也就是說,在目前紓困仍有遺漏且力度明顯不足的現況下,時力黨團認為,普發現金至少可以避免遺漏、補足力度、且不會讓人民產生因為紓困不均而有相對剝奪感。
紓困的遺漏與不足,就是為什麼,普發現金具有高度民意支持的原因。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昨日公布的線上民調,更有高達九成民眾支持普發現金。
因此,現在需要的是振興1.0,還是紓困5.0,答案是很明確的。
如果政府至今的紓困政策,沒辦法讓有需要的對象,都能領到相應的紓困補助,那麼普發現金,寧願多發也不要有遺漏,就會變成民心所向。
現在做,雖然有些晚了,但仍是民眾的及時雨。停留在紓困還是振興的名詞之爭,並沒有辦法回應民眾的需要。
第三,從振興的角度,為什麼發現金仍舊優於發券?
我們必須很負責任地說,去年發放振興券與特定產業振興優惠券的效果,是相當不錯的,但其中仍顯露出「發券」的幾個問題,值得在思考發「五倍券」還是「發現金」時審慎考量。
首先,去年發放的三倍券中,總編列預算為510億元,其中22.65億元為其成本支出,佔總預算約4%,包含印刷費、行政、行銷宣傳、會計師查核、與相關業務費用,帶來約一千億的經濟效益。
倘若今年發放五倍券,恐將再耗資超過25億,並造成相當可觀的資源浪費,如印刷之紙張、後段運輸與發放。
這些成本並未對基層勞工帶來經濟效益,反造成成本上、行政手續上更大的負擔。
其次,若為五倍券,預設最低面額仍為兩百元,仍會再再面臨路邊的小攤販或小店家找零問題,讓民眾無意願透過振興券支持小店家。
另一方面,小店家更擔心害怕收取到偽造的振興券,使他們也無太大意願收取,因此對許多小攤販而言,恐怕並無太多實質效益。
第三,若為五千元的五倍券,勢必會增加高面額券數,例如千元的面額。同樣會造成找零困難,又或是找錢須控制在200的面額上,間接改變、導引民眾的消費行為,往購買高單價的商品移動,排擠到最需要振興的小攤商與小店家。
根據以上幾點,民進黨政府應傾聽民意與在野黨的意見,謹慎思考該如何調整紓困振興的措施。千萬不要忽略今年與去年經濟情勢的重大差異,一意孤行,不願及時修正錯誤。
第四,我們的主張:
時代力量黨團主張,紓困5.0應普發現金,搭配發行數位券振興特定產業。
首先,應該視疫情發展狀況,適時發放現金。
其次,針對特定產業發放振興券,例如去年的動滋券、農遊券、藝fun券等。
當然,65歲以上民眾,或偏鄉地區居民,可規劃少量紙本券別,透過地方公所發放實體紙本券,以均衡發各地發展,實質照顧到每個民眾。
以上,是我們對於新一波紓困振興的主張。
今日行政院應會提出相關振興規劃與配套措施,建議執政黨應謹慎考量上述所提出的考量與建議。
此外,新公布的振興規劃,也應清楚向民眾交代,該筆預算將耗資多少的行政成本,以及其預期達到的效益或GDP成長率為何?誰又該為此振興計畫負起政治責任?
再次呼籲,無論中央地方政府相關部會,都應積極檢視過去紓困方案的不足,及時修正紓困方案,「紓困普發現金五千,發券振興特定產業」,扶持台灣受衝擊的民生經濟。
發放現金2萬元 在 賴澤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支持發放現金,卻又不願發放現金,把縣民莊孝維?」
今天議會閉幕縣政質詢,澤民詢問王縣長,支持何種紓困方案?
王縣長回答支持現金紓困,澤民提醒縣長;剛好這次澤民議會提案「由彰化縣府普發一萬元現金給縣民紓困。」請王縣長盡快辦理並編列相關預算。
王縣長卻反而回覆:「彰化縣負債所以無法普發現金紓困。」
這是跟縣民莊孝維嗎?
自己做不到的事,好意思要求中央政府來做?
提醒王縣長,我們縣民繳稅一毛都沒少,甚至要漲地價稅也讓你漲了,為何在縣民最需要幫助時無法給予協助?
彰化縣民不需要一個只會領乾薪跟作秀的縣長,請縣長傾聽民意,盡快普發現金給縣民紓困。
#彰化縣
#紓困
#發現金
#縣府不發就是作秀
#支持振興券
發放現金2萬元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上,工黨張超雄批評,有社福機構儲起政府資助當作儲備,到年底以分紅方式給予高層。公民黨郭家麒則認為,所有受資助的社福機構每年都應向社署提交報告,不應只是每年獲資助1000萬元以上或資助額佔運作收入超過5成的機構,才需要交報告。
社會福利署署長葉文娟回應指,社福機構無分紅概念,但過去5年有約20間有發放現金津貼予最高層員工,社署曾作跟進,亦有要求機構改善員工待遇及提高透明度。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