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老師!讚嘆老師❤️❤️❤️
一直到現在,還是有朋友不可思議地問我,「那個兩傳老師真的是那位神級的兩傳老師嗎?」
是啊!跟老師就這麼湊在一起了!😉第一次見面就激盪許多產科的火花,停都停不下來。我也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謝謝老師憐惜我的蠢蛋精神😝,還願意被我拉下水跟著一起蠢😂😂😂
在老師的帶領下,還有劉醫師、潘醫師、詹醫師、徐醫師的加入,我們開啟了結構治療婦產分部的合作模式,想建立完整的診斷評估工具,中西醫整合的孕產知識與實作技術,期待讓每一個生產都能順勢而更加安全。
無論是中醫師還是產科醫師,蠢蛋天團都歡迎您們的加入,一起為下一代、下下一代的健康努力💪
#世界首創
#獨一無二
#結構治療婦產分部
#蠢蛋天團無極限
關於生產
一,溫柔生產
曾經去參加「好孕工作室」有關溫柔生產的課程,由陳鈺萍醫師主講,對我來說,簡直是上了一堂當兵時候的震撼教育,才了解原來我們產科體系裡,存在著這麼多問題。
從前我會告訴準備懷孕生小孩的朋友說,生小孩一定要到大醫院去生,因為產程當中有太多的不可預期,萬一有些什麼樣的事情發生,在小診所裡,人力、設備不足,急救會來不及。最近參與了幾次的接生,才明白原來生產並不是那樣的可怕。
「溫柔生產」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生產並不是生病,產婦在醫院裡面,不應該像病人一樣的被對待。生產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為什麼不能像看場電影,吃頓大餐那樣的歡喜愉快地進行,而要在醫院裡面被綑著胎音監測器,冰冷的病房裡待產,只有不知所措的先生獨自陪伴,然後在令人感到畏懼的婦科檢查台上生產?
二,陣痛與生產的風險
選擇在家裡生產,而不在醫院,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不可知的風險。風險中,最主要的就是大出血跟羊水栓塞,我認為這並非是不可預期的,這應該要從不正常的胎位,跟生產的陣痛談起。
從一位朋友那裡聽到,他們有辦法使生產沒有什麼痛,像解一坨硬大便一般。這使我非常的驚訝,因為教科書裡將生產的痛定義為最高級,與大面積燒傷跟截肢是同一級的。
但是當我仔細反省對疼痛的治療經驗,我覺得是有可能的。疼痛的覺受,就身體的設定而言,基本上是一種警戒系統,疼痛的本體受器,是一種張力感受器,疼痛的產生,是因為組織裡面張力改變,痛覺的受器超過閾值被誘發,而產生痛覺,使大腦感受到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一般認為,疼痛是因為發炎,發炎就一定會疼痛,但事實上未必是如此。我曾經治療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發炎非常的痛,我將喉嚨的筋膜張力挪平,當場疼痛就消失了,只剩下一點腫脹感。也治療過癌症化療後的甲溝炎,還在化膿的組織,我把局部的筋膜攤平,膿還在,局部組織連輕度按壓都不痛。
發炎之所以引起疼痛,是因為一些引起發炎的物質,導致局部水腫,張力增加,因而引起疼痛,所以只要把張力解消,仍然是可以不痛的。所謂的張力解消,是指相連的組織中,沒有明顯的張力落差,組織與組織間沒有張力的斷層,微細筋膜沒有轉折扭曲的力量,就不會痛。
同樣的道理,生產痛也是如此,在子宮收縮的過程中,如果子宮與腹壁之間,沒有筋膜的皺摺產生,組織中間沒有張力的落差、轉折,應該可以不痛。後來我試著做產科醫師的助手,幫忙調整產婦的筋膜系統,真的可以使子宮收縮的時候完全沒有痛。
產程中,要子宮仍然正常收縮但卻沒有陣痛感,必須在子宮收縮的時候,子宮外面的筋膜系統沒有皺褶產生,所以在生產前,就應該要把身體的結構調整好,臨產了,才要處理,就有點來不及。要做到產程沒有痛,身體的調整要做到下面所說的條件:
手指腳趾一定要解開,手腕腳踝不可以有轉折的力量。腹內外斜肌處不可以有稜線,恥骨聯合上緣不可以有肌肉的皺褶。鼠蹊處的內收肌群不可以有左右不均等的張力,鵝足(縫匠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的共同止點,膝蓋內下)一定要平整摸不到突起。
在生產的過程中,經常痛是因為肚子前面的筋膜有皺摺,而痠,是因為腸薦(骶髂)關節和腰椎之間有張力所致。
三,生產的風險評估
上面說的,需要調整好的身體狀況,其實就是身體的三個軸線(縱軸、橫軸、前後軸)必須先處理好,使子宮外面的結構,不會影響子宮的收縮。如果外面的結構狀況不良,子宮收縮的時候,會被外面的結構牽扯,因而發生疼痛,同時也是發生產程意外最主要的原因。
像產後大出血,子宮翻出,都是因為子宮外面的結構不良,影響子宮的收縮所致,包括胎盤剝離以後,傷口無法止血。尤其羊水栓塞,也是因為子宮有了傷口,羊水才會進入循環系統裡面。
所以上面所說的,對身體調整的評估,並不完全是為了生產的無痛,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護產婦。
四,胎位不正
胎兒在產前,會將自己位置擺成頭下腳上,教科書說,是因為腳需要比較多的活動空間,媽媽肚子上方空間大,所以會呈現正常生產胎位。
所以如果胎位不對,是因為媽媽肚子的結構不對,使得子宮內的空間不對,胎兒因而無法出在對的位置上。依我調整胎位不正的經驗,如果媽媽的結構可以很好的改變,寶寶的在媽媽子宮內的位置是可以自己調整回正的。所以主要是調整媽媽的結構,而不是去轉動胎兒。中醫治療胎位不正,會灸至陰穴,其實也是在改變整個筋骨結構的張力。
五,剖腹產後的陰道產
自然生產,對母親胎兒都比較好,有些媽媽第一胎剖腹產後,第二胎想要自然產,常常婦產科醫師是不贊同的,因為會面臨子宮破裂的危險,但是我想這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評估風險而來。
跟上面的結構想法是一致,子宮會破裂,是因為子宮的上一次開刀傷口跟體壁黏連了,子宮的收縮的過程中,被體壁的疤痕扯住,才會造成破裂。如果把體壁跟子宮之間的疤痕黏連解開,第二胎要自然產是沒有什麼風險。
至於檢查的辦法,就是在體壁上搖動、拉扯疤痕組織,這個疤痕組織如果可以自在移動,沒有跟下方的結構黏在一起,那子宮收縮的時候就不會被體壁牽扯著了。
六,妊娠高血壓,糖尿病,蛋白尿,水腫
上面四種症狀,都是懷孕到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然後生產完後慢慢就又消失掉。有的產婦不會有的會,應該也跟結構有關。
血壓會高,一定是身體某些地方缺血回饋造成的。子宮慢慢變大,佔據了整個筋膜原有系統的空間,使整個系統張力增加,而且脊椎的前後曲度也增加,因此主動脈搏出的動能就會受到某種程度的抑制,如果抑制的程度過大,會造成某些內臟或肢體末梢的缺血,這時血壓就會上升,以保證組織有足夠的供血量。
所以高血壓的孕婦,可以在坐著的時候,推動病人的背檢查脊椎的可動性,如果脊椎的可動性很不好,表示內在的筋膜張力也很大,就中醫的脈象來說,脈的底部會有搏動不起來的感覺。
如果是壓到內臟,引起內臟供血不足,則會出現相應的症狀。如果壓到胰臟,會出現消化不良脹氣的現象,而且可能還會伴隨著血糖過高。如果壓迫到腎臟,則會出現蛋白尿,及全身性的水腫。如果只是壓迫到鼠蹊兩側的股動脈,則只會有水腫而不會有蛋白尿的現象。
這些內臟的壓迫,可以從脈象上局部相應的變化得知,也可以做局部觸診,從整個筋膜系統的可動性檢查。
七,產程中對胎兒的推擠、吸引
觀念中,生產對媽媽是一種折磨,為了使寶寶快點出來,通常會有幾種辦法加快產程,注射催生針,從媽媽肚子推擠胎兒,從陰道吸引,剪開會陰。
生產應該是一種媽媽跟胎兒之間的互動,生產是由胎兒啟動的,胎兒告訴媽媽他要出來了,當媽媽身體得到訊息,身體也準備好了,子宮開始收縮。在生產的過程中,媽媽子宮一陣一陣的收縮,推擠著胎兒向前,對胎兒而言,那像是一種媽媽的愛撫按摩,如果為了使胎兒快點出來,在媽媽的肚子上方用力往下推擠胎兒,或是在胎兒的頭部用力吸引,對胎兒來說,都是一種很驚恐的過程,胎兒生命中的第一個經驗,就如此的恐怖,不知道對胎兒的心理、心靈會留下什麼樣的傷害。
溫柔生產,就是要尊重媽媽跟胎兒之間的互動,生產中間應該有的一切安全措施,其實基因裡面已經設定了。像自然陣痛的產生,都在晚上,那是因為那時候才有足夠的人手幫忙。
推擠、吸引胎兒,造成傷害,不只是心靈上的而已。由胎兒的屁股往下推擠,會造成骨盆跟脊椎之間的結構問題,這些很可能跟胎兒的自閉、過動有關,因為小孩的自閉過動,很明顯是跟顱骨的結構有關,而顱骨的結構異常是被脊柱前後的筋膜系統所牽引造成的。
八,剪會陰
一般產科醫生,會在胎兒即將出來的時候,將會陰剪開,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加快產程,第二個更主要的是防止會陰的撕裂延伸到肛門或直腸。
會這樣做,其實也是對結構的變化理解不足造成的。環繞陰道口的肌肉,是洋蔥般包裹的同心圓排列,在生產的過程中如果有足夠的等待,使得恥骨聯合附近的肌肉筋膜有足夠的鬆解,整個環陰道口的筋膜一層一層地打開,胎兒下來的時候,陰道口前後左右的肌肉張力均等,會陰是不會撕裂的,所以有足夠的等待,不可以推擠、吸引胎兒。丹麥的自然生產,助產師用各種體位幫助產婦讓胎兒順產產出,減少會陰撕裂,像蹲、趴、側身、抬腳等,應該都是在調整會陰部的肌肉張力,使會陰區張力平均,肌肉均衡的鬆解開來。
九,產出後胎兒的處置
胎兒出生後,常常產科醫生先臍帶剪斷,然後將胎盤拉出。其實如果延後將臍帶剪斷,使臍帶中的血回流回胎兒體內,根據研究,胎兒血中的鐵質、血紅素會有30%的差異,這對胎兒的健康是有影響的。
延遲拉出胎盤,是子宮收縮的時候,胎盤自然會跟子宮分離,減少媽媽子宮的傷害,可以減少媽媽的出血。我們身體自己會處理很多細節,太多的介入其實都可能造成傷害。
胎兒產出後,為了怕羊水不乾淨,肺部感染,所以會用抽痰器吸吮胎兒口腔,其實胎兒自己吞進肚子消化掉,一點問題也沒有,而且肺部的羊水,胎兒也會自己吸收掉,吸吮的結果,常常只是讓胎兒的口腔潰瘍,造成吸奶的困難。
胎兒在媽媽子宮裡,浸泡在羊水中,羊水本來就不是無菌的,所以不需要擔心胎兒出來面對細菌的問題。胎兒出來,接觸最多的,是爸爸跟媽媽,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的細菌群落共生著,這些細菌某種程度對我們有保護的作用,所以胎兒生下來後,應該要盡早接受爸爸跟媽媽身上細菌群落的移殖,這樣才能盡早面對微觀看不見世界的生命。
所以溫柔生產的觀念認為,胎兒出生後,爸爸跟媽媽最好不要穿衣服,讓身體的皮膚跟胎兒的皮膚盡量緊密接觸,盡早讓胎兒熟悉爸爸媽媽的體味,移殖身上的細菌群落。
十,溫柔生產的概念
溫柔生產主要是一種態度,一種尊重、相信生命自然運作的能力,尊重媽媽的感受,保護胎兒初次生命的經驗,減少媽媽胎兒的傷害,使生產成為一個讓生命更圓滿的歷程。相比於現代醫療把生產當作一種醫療的過程,產程當作對母親的折磨,不夠顧慮對胎兒的身體承受能力及可能心靈感受,溫柔生產是必須推廣的概念。
林兩傳2019.04.18桃園
(原發表在中華黃庭醫學會會刊)
附註:這篇文章裡的許多概念,都是「好孕工作團隊」,陳鈺萍醫師在課程中的內容,我直接借用了,沒有特別註明是那些部份。因為我是「好孕工作團隊」的一員。
癌症末期可以按摩嗎 在 沖繩 Oki-Fami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Update: 4月23日, 謝謝大家的關心! 我沒有辦法一一回覆大家關心,但是真的很感謝! 今次手術爸爸身體復原得很快,明天便要拆線.... 我真的不想去想!!!!
這篇文章,爸爸想了很多年才決定寫出來。 爸爸其實有癌症,但這並不是世界末日。我希望分享我的經驗,讓大家正面面對!這篇文章比較長,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一看。
執筆之時, 爸爸剛剛從醫院出來. 一路有收看我們的FB, 可能會記得爸爸長期有病. 但是從來沒有提及什麼病。其實爸爸在2009年左右,確認了有癌症。是一種非常罕有的癌症,叫 #副甲狀腺癌 ,會影響血液內的鈣質,骨骼不停釋放鈣質,導致骨質疏鬆,影響腎臟。香港醫生告訴爸爸,在美國平均一年只有一個病例,香港更少。當初發現血液含鈣量極高,醫生也不知道為何,爸爸住了醫院一兩個月。最後其中一個醫生忽發奇想,會不會是副甲狀腺癌。我很記得其他醫生說不可能吧,世界上的個案很少!最後證實那個醫生是對的。所以爸爸成為香港其中一間大學醫院 #瑪麗醫院 的觀察對象。他們說病發原因真的不知道,可能是生活壓力. 逃離這個壓力,也是我們搬來沖繩的其中一個原因.
入醫院切除腫瘤的次數,爸爸已經忘記了🤦🏻♂️七八次吧~ 回想第一次知道這個壞消息,真的很難接受。第一次手術切除了乒乓波大的腫瘤。那時候媽媽仍然未和爸爸結婚。可是她仍沒有猶豫,下嫁給我💏。真的很感動!
再次病發的時候,媽媽正懷著Mia🤱🏻. 我不敢告訴她和嫲嫲,怕他們受不了。當然最後他們仍然是知道。再次進行切除手術,再進行電療。之後幾年,還是不停復發。爸爸非常討厭住醫院,其實試過多次偷走.... 做完手術之後, 當晚擺空城計,用被蓋著枕頭,偷偷離開醫院去吃白粥油條。亦有試過,留院觀察期間,告訴護士去大堂休息。其實是搭了計程車回家.... 回想起,真的為他們添加很多麻煩. 非常對不起!
來到沖繩, 其實病發次數頻密了,兩年已經動了三次手術,一次電療。¼肺部已經切除,亦做過開胸手術。我亦試過不同療法,效用不大顯著。手術彷彿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一部份,當我們知道病發,我們只是詢問什麼時候做手術。跟着馬上安排不同旅行。
前幾天手術之後,嫲嫲去醫院探爸爸,幫爸爸做按摩。因為麻醉藥未過,有些頭痛。嫲嫲按著爸爸的頭,爸爸按著嫲嫲的手。那一刻突然間醒覺,很久很久沒有拖嫲嫲的手.... 很溫暖!那一刻, 真的很想哭!女兒的手,媽媽的手常常拖,但忽略了自己的媽媽。真的對不起! 手術剛剛結束,病人半夢半醒的時候,不能夠(大累了) 給家人朋友作出任何回應。可是我可以告訴你,如果家人和朋友能夠在旁邊陪伴,即使不發一言,也會對病人有非常正面的幫助!孤獨的感覺,才是最可怕. 如果家中有病人住院,其實你什麼也不用做,去到醫院看書玩手機也可以。他們要的只是你的存在感!
癌症不是末日,但需要樂觀面對。我從沒放棄自己的興趣,繼續進修潛水🧘🏻♀️🏊🏼♂️🚣🏻♀️,繼續學習更多潛水知識。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最後決定寫出我的情況,我是希望鼓勵其他病患者,不要放棄,需要樂天面對!只有樂天面對,才能對病情,對自己及對關心你的人有正面影響!
爸爸很慶幸有幾位好朋友,入醫院時義不容辭飛過來陪伴爸爸。他們的名字我都會一一敘述,但是真的很感謝他們一路以來的支持!
P.S. 最後很多人應該想知道, 日本的護士漂亮嗎? 我可以告訴你,很漂亮! 每次看見麻醉師,媽媽也說為什麼這家醫院的麻醉師這麼漂亮!
#癌症康復
#抗癌
#癌症
#珍惜生命
#永不放棄
#Okifamily
#移居
#沖繩
#日本
癌症末期可以按摩嗎 在 約克在哪裡?Where is Yor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nsiedade #焦慮 #文長
如果你/妳曾經讀過布萊恩的故事,那我相信你/妳也會喜歡我剛剛遇上的另一個天使。
.
這些年、這幾個月,我漸漸在意識自己的焦慮很嚴重,它帶來的後續效應包含專注障礙、記憶困難、消化不良、甚至身體發痛。我仍在承認它的存在,並想辦法與其共生。
這幾週、這幾天,我飽受其苦,一方面以藥物治療、一方面尋找各種放鬆的方式,包含預訂了一次按摩療程在今晚。
.
療程的一小時從背部開始,翻轉到正面時,按摩師點按了我的胸間,一個點比一個點更痛到無以復加。我以為他會說這是呼吸系統的毛病,我仍在感冒末期咳嗽中。
可他說:「這裡顯示的是焦慮,很痛嗎?那妳真的很焦慮噢。」
.
療程結束後我叫了Uber回家,儘管身子放鬆了,我滿腦子都在想胸間一連串的穴。我希望以按摩放鬆身心,但連按摩也能向我昭告:妳是個焦慮患者。
.
回家車程短短不到十分鐘,司機任由電台播放熱鬧的西洋歌曲,路程到一半時他抬起頭來從後照鏡看我,問:「妳是不是正感到很悲傷?」
我心裡才想:『有這麼明顯嗎?我只是默默望著窗外而已...』
他關掉了音樂,大聲跟我說:「不可以沉溺在悲傷的時刻裡呀!人生有各式各樣的時刻,有快樂的、有悲傷的,我相信妳肯定也經歷過幾個極為快樂的時刻吧?想想那些時刻!不值得妳去悲傷的。」
.
『我懂。但,其實是因為我很焦慮。焦慮發作的時候我就會去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我必須跟焦慮糾纏在一起?然後我就不禁感到很悲傷...』
.
司機開始跟我聊這件事:「我啊,我是一個意識感很強的人,所以我能強烈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好的、壞的,也能感受到別人的情緒,如同妳的。」
「我兒子十歲的時候,我就跟他說,不可以讓焦慮控制住你、不可以讓任何負面情緒控制住你,要反過來學會怎麼管控它們。」
.
他一邊篤定地說,車一邊開過了要轉進我家的路口,但我不介意,我希望他開越遠越好,好讓他能一直講話下去。
「我相信妳是個很棒的人,很聰明、很善良、很勇敢、很堅強,但妳不是神力女超人;妳要知道,妳不是超人。」
「妳只是很有力量,約克,妳很有力量,妳要相信這點。」
『是...』我的口腔鼻腔充斥著情緒,僅僅能回答單詞,以及流下一行又一行止不住的淚。司機不認識我,他不該知道我的弱點就是逞強。
.
「我們的人生不是只有我們自己而已,而是一連串的遇見,人與人、人與事情之間的互動,深深影響著我們,所以人生很難。」
「妳的人生是不是在等某一個時刻到來、等待某一件事情就要發生呢?」
他這麼說的時候,我心裡想的是,或許我始終在等某個人出現,某個能接受笑容下其實會憂鬱得不能自己、堅強下其實脆弱地站不起身的我的那個人。
.
「明天是星期天吧?明天是星期天,妳快樂、妳悲傷,明天還是星期天,星期天會到來、星期一也會繼續接著來。那妳的明天,要是一個妳能夠轉過身來對著下一個人這樣說話的一天,知道嗎?」
我以為他要說所以我應該避掉悲傷、去選擇快樂就好,像是大家都會跟我說的,別找自己麻煩、快樂就是了;但他說了更具意義的、一種傳承的概念。
.
車子繞了回來,開進我家巷口。
「借我妳的手,這樣舉起來放在前面。」
我模仿他舉起右手,擺在眼前。
「妳注意看看你的手心,妳看到甚麼?」
『甚麼都沒有... 或許有掌紋的線條?』
.
「不,甚麼都有,這世界、妳要的,通通都在妳手裡,妳有力量可以抓住任何妳要的;同時,妳也有力量能把不要的都丟遠遠去,不管是人、是事情、是衝突。有一天它們再回來找到妳時,已不再能對妳造成任何傷害。」
『我家到了!』我好希望他繼續開錯路,然後讓我坐在車上聽他繼續剖析約克、繼續放肆哭泣。
.
「如果妳不介意的話...」我搖搖頭,示意他該繼續講下去。
他停車熄了火,按下Uber行程完成鍵,正式轉過來看著我。
「聽著,我今年55歲,我曾經有長達5年的時間沒有工作,對抗癌症,但是我是一個快樂的人,我可以坦承跟妳說,我很快樂。」
「我也有過一些時候,沒有吃飯...」
『我現在也厭食,很難吃下東西。』
「不,我的那些時候是因為我一毛不剩,我沒有東西可以吃,然後漸漸演變成我連喝水都會吐...」
.
他說了很多,我只能記下我能記下的部分。
我記得他說:「可是不管怎麼樣,這世界需要妳,約克,這世界需要妳跟我這樣的人,因為壞人太多了,妳知道的,壞人一大堆,所以必須有像妳這樣的人。」
.
他說到一個段落,看看已哭花臉的我:「好了,約克,可以了,對吧?」
『對。謝謝你,真的很謝謝你,你幫助了我好多...』
他伸出手,我從後座向前擁抱他:『我甚至沒有看你的名字叫甚麼。』
「我叫杰伊頓。相信我,妳很有力量的,妳可以的。」
我倉促擦拭了臉龐,開門下車,一進屋子裡,如他所說的,深呼吸一大口,衝上樓閃進我房間。
.
我坐在床邊,儘管他說我不該沉溺在悲傷裡,但我需要好好地、勇敢地大哭一場,邊大力哭、邊打字記下剛剛的際遇。
或許他說的話很八股、很老掉牙,但不是每個坐在Uber後座的乘客都是愛逞強當超人的女生、都是同時能配上勇敢善良等形容詞的女生、都是像我這樣會因為焦慮而悲傷的女生。
.
面對自己的人生新夥伴,去與焦慮共生,我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而在今晚遇上大叔杰伊頓、坐在後座痛哭過之後,我又想起我在等的時刻、等的人,不是一個陌生人,而正是我自己、奮力找回自己的力量的時候;永遠都是這樣。
19歲那年在紐約的公園裡,布萊恩也向我說過了。我在等的、我需要的,就是我自己了。
我的胸間會痛,但痛之餘,我會繼續向前走,走到哪一個明天,我有滿滿的力量,在有人需要的時候,我也會轉身過來跟他/她說話。
---
#換日線文章 #布萊恩
「我的人生考卷,感謝是你陪我一起面對」──在紐約布萊恩公園,遇見最好的自己: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556&nid=10180
癌症末期可以按摩嗎 在 為何癌症病人更需要足部反射按摩?... - 赤腳醫生Foot ... 的推薦與評價
足部反射按摩並不針對病徵,反而著眼調整五臟六腑,使身體各系統恢復平衡,這樣等於是「醫人」而不是「醫病」﹔是治本而不是治標。 化療藥物可以快速消滅癌細胞,但對於 ... ... <看更多>
癌症末期可以按摩嗎 在 為癌症患者按摩時有什麽要注意? 的推薦與評價
為癌症患者按摩時有什麽要注意?】癌症按摩治療看似簡單,其實大有學問,因此照顧者千萬不要胡亂為患者按壓,必須先向專業人士學習正確手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