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教師就是沒有考上教師甄試的非正式教師,簡單來說是代課老師,屬於約雇人員,無法享用正額錄取教師的任何公職人員福利,明明工作份量和一般教師差不多,甚至有的還要騰出有限的時間來處理學校加派的行政工作,加班沒有薪水可以領,還經常被同事以歧視的眼光看待,有苦難言,為了這份得來不易的薪水,許多人把心中的委屈都吞忍下去。 by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她是流浪教師,我的第一位客戶。
流浪教師就是沒有考上教師甄試的非正式教師,簡單來說是代理老師或代課老師,屬於約雇人員,無法享用正額錄取教師的任何公職人員福利,明明工作份量和一般教師差不多,甚至有的還要騰出有限的時間來處理學校加派的行政工作,加班沒有薪水可以領,還經常被同事以歧視的眼光看待,有苦難言,為了這份得來不易的薪水,許多人把心中的委屈都吞忍下去。
金惠珍的社會議題寫實小說《關於女兒》內容描述學校在未進行事前溝通的情況下,單方面解雇校方認定有問題的代課老師,突顯流浪教師的工作權長期以來被漠視,而學校為了減輕人事成本,甚至會刻意將一些教學以外的工作重壓在他們的身上,進行勞力剝削,這種情況在許多私校尤其普遍。
她傳訊給我的那天,我記得是 6月 23日,她說:最近情緒很危險,看到大叔出租的貼文,她有點好奇那是什麼?我回她訊息,簡單地介紹「我很擅長傾聽對方訴說的煩惱,在短時間之內找出解決的方法。」接著她問我這個禮拜有沒有空,想要試試看大叔出租,因為有些煩心的事,不知道找誰講比較好。
我說好啊,就約星期五下午,妳可以坐車到桃園火車站,走過來大約二十分鐘吧,想說什麼都行,我願意傾聽妳的煩惱,她說:可是我不知道要做什麼,可能會發呆,然後一直哭。我不知道她發生了什麼事,只是淡淡說了一句:沒關係,你放心,我會在旁邊陪伴你。
下午四點十九分,接到她打來的電話,我騎車去載她,接著我們騎到書店隔壁巷子的咖啡館,店內沒什麼人,傍晚時分,只有我和她找了窗邊的位子,對著一張核桃桌就開始聊,她說她可能需要很多面紙,假如哭得很醜請我別介意,我說想哭就哭,不想哭的時候,想講什麼慢慢說,沒關係。
老闆是熟識的朋友,他知道我們要談心事,很貼心問了要點什麼飲料,就自顧自地在吧台裡忙碌。我們各自點了不加糖的拿鐵和伯爵奶茶,她又加點了一塊重乳酪蛋糕,她說可以分著吃,於是開始訴說她的煩惱。
剛才講過,她是一位流浪教師,即使有滿腔教學的熱忱以及對孩子無比的耐心,還是拿不到成為正式教師資格,沒有進入殿堂的入場券和教育舞台,那些疲於奔命準備考試的過程就別提了,考試這種事除了實力也講運氣,有些人真的就是考運不佳,準備考試的期間也沒閒著,還要經歷各種家人的冷嘲熱諷,內外壓力的煎熬,彷彿沒有考上教師資格,就是一個無用的人,這個社會對於無用的人是極其殘忍和冷酷的,那代表了你毫無被利用的價值,這無疑是在抹煞了我們身為一個人的個性與尊嚴。
她坐下來還沒說兩句,眼睛就泛起淚光,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只會拖累別人,成為他人的負擔,她不想要這樣,也會想著如果可以結束生命該有多好。有時在家裡發呆好久,回神才發覺天色暗下來,已經是晚餐時間,可是飯都還沒來得及準備。有時光想到難過的事,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個不停,情緒經常處於崩潰的邊緣,到底在為哪件事情難過,自己也說不清楚,常覺得自己是被體制隔絕在外的邊緣人,無論說什麼,別人都覺得自己是在找藉口逃避。可能真的沒有人聽得懂我在說些什麼吧,她又抽起一張面紙擦去眼淚。
她的話語當中帶著自暴自棄腔調,我聽得出來,她處於這樣的狀態下,反反覆覆應該已有好長一段時間。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繼續耐心地聽她把故事說完。
前不久,有個家長向學校投訴她,說她管教不當,她認為孩子做錯事應該要勇於認錯,不要說謊。家長說,她孩子並沒有錯,為什麼要逼迫他承認自己犯錯,認為老師應該以身作則,說謊的教師沒有資格當孩子的老師,並且要求老師要向她的孩子當面道歉,還要寫悔過書,以示孩子的清白。
學校當局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不但沒有站在代課老師的立場為教育的正當行為護航,還擺出一副自己捅出來的簍子應該自己承擔的態度,盡可能和教師劃清界線,那是老師的個人行為校方無權干涉,若有損及學童的權益,老師應負起責任針對家長的投訴進行必要的處置,否則校方只好以不適任為由解雇老師。
這樣做根本是把我逼上絕路,我自認對教育滿懷熱情,能夠站在第一線為莘莘學生服務,一直以來是我的夢想,只是沒想到站在台上講課,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常覺得光是備課就夠累了,學生永遠可以創造出新的麻煩,上課無法專注過動兒的孩子,不交作業有千百種理由的孩子,學習跟不上進度一臉茫然的孩子,學費繳不出來的孩子,成天打架鬧事的孩子,不斷問問題打斷上課節奏的孩子,表面上敷衍你實際上搞小動作整老師的孩子,經常說謊卻在家長面前裝乖的孩子,那些教學的熱情都快被這些孩子給磨光了,但自己身為教師的苦楚,又有誰會來關心呢?
怒氣沖沖的家長跑來學校,當著學生的面,用手指著我說:你是個有病的老師,憑什麼資格來教育我的孩子,真怕把孩子給教壞了,將來只好送進精神病院治療,萬一出了事情,就算拿你的命來賠也不夠賠,你還是早早離開學校回家養病去吧,別把我的孩子當白老鼠作實驗!
這些話聽起來都是刺,表面上說是為了我好,其實都在為她的孩子犯錯的行為進行狡辯,如果孩子是清白的,要我做什麼都可以,可今天事實擺在眼前,錯的人又不是我,為什麼我要向孩子道歉,如果黑的都可以說成白的,搞到是非不分,那以後誰還敢當老師呢,真難以想像,那樣的孩子被家長保護到這種程度,以後將來出了社會,給大家帶來多少的麻煩。
我個人認為,孩子犯錯沒關係,適時的引導並矯正他的行為,這是身為教師的天職,如果對於孩子犯錯卻沒有及時告誡他,那我才是真正的失職,只不過家長和校方沒有人要聽我說話,他們把我當成一個製造問題的麻煩人物,我的所有努力,為孩子付出的心血,一句話就被完全否定掉,這種事情我無法接受。
她愈說愈激動,我看到她全身都在發抖,眼淚止不住地落下,面紙幾乎不離手的擦了又擦,她臉色看起來很蒼白,應該是好幾天沒有睡好覺,看上去顯得疲憊又憔悴,我讓她閉上眼睛冥想,試著深呼吸三次,先讓情緒平靜下來,有什麼事好好說,千萬別想不開呀。她照著我的指令,慢慢讓自己不那麼地激動,那時候我察覺到她的左手腕上有幾道細細的傷痕,像紅絲線一樣浮在微青的白色皮膚上。
沉默了好一會兒,她又重新開口說話:其實有件事,我不知道該跟誰說,這件事我也瞞著老公,因為我覺得說出來很丟臉。我跟你說,我不小心簽下了鉅額的保單,現在我丟掉代理老師的工作,又不知道下一所學校在哪裡,我心裡真的很慌,老公的薪水也不多,我們就算兩個人拼命賺錢也付不出一棟房子的貸款,現在住的房子是租來的,如果搬回去先生的老家住,那種寄人籬下的滋味也不好過,雖然或許能省下些錢,但一看到婆婆和小姑那副嘴臉,我就覺得噁心想吐,我自己也還欠銀行卡債,現在已經沒有錢可以償還,新工作何時能找到也是未知數,你說我該怎麼辦才好?
我聽她說完,對於簽下保單的事感到好奇,是什麼樣的情況會簽下自己不想要的壽險保單?聽她娓娓道來才知道,那是兩年前的事,有一次午休時間她在教師辦公室裡,有個拉保險的業務不知透過什麼關係混進來,好像之前也有向同事推銷過保險,會找上她也覺得很莫名其妙,那個保險專員一直滔滔不絕地介紹他的產品,似乎沒有要讓她回教室上課的意思,對方一直不斷的魯,她又天生不太會拒絕別人,如果沒有回到教室上課,被同事知道了,她很害怕考績會很難看,加上一些說不上來的壓力,她竟然當下也沒看清楚合約條款,就簽下一年要繳十幾萬的保單,對於收入不多的代課老師來說,簡直就像是簽下賣身契一樣,而那名保險專員好像詐騙集團,從此消聲匿跡,除了每半年催繳的帳單外,打手機也找不到人,就這樣被坑了,落入繳保費的地獄裡。
一問之下,才知道她的自我評價很低,常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做不好,很在意周圍人的看法,對於自己付出的努力很沒有自信,加上家裡又是重男輕女的觀念,從小常被責罵說自己沒用沒出氣,養妳這個賠錢貨諸如此類難聽的話,好像回聲一樣縈繞在耳邊,辱罵和嘲諷是家常便飯,教學生是她唯一會做的事,可是這個社會好像不需要她,於是她懷疑自己的存在是否有價值,又怕去就診讓醫生開鎮定劑治療失眠,等於是明白告訴校方,承認自己是個有病的不適任老師,她感覺壓力好大,但她確實有重度憂鬱。
講起家人,她覺得自己對不起老公,搬出來住是她的決定,婆婆原本是希望他們住一起,但強勢的婆婆只疼她的小兒子,對於老公在錢的方面是予取予求,對於兩個兒子的態度完全天壤之別。她的原生家庭也不好到哪裡去,從小就在父母激烈的爭吵中長大,母親看什麼都不順眼,有時還會拿她來出氣,那些年過去了,她真的不想再回去那個家,傷害她比愛她還多的那個家,她現在只能跟先生相依為命,她也沒有生孩子,也不大敢養寵物,她很喜歡貓,但她又容易過敏,鼻子不舒服是常有的事,皮膚一旦過敏起來,癢又紅腫,晚上都難以入睡,當然更多時候是因為會鑽牛角尖的想,自己的一無是處,有時候想到天亮,又拖著沉重的眼皮到學校上課,如此惡性循環,她真的快撐不下去了。
我跟她說,妳現在最重要的事,是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才有時間好好想工作的事,以及想辦法正常繳納保費,其實跟妳老公一起商量是沒問題的,夫妻的事共同來解決,要搬回老家住也是省錢的辦法,只是要考慮到新工作的地點,在待業的日子,不妨先進行房間雜物的斷捨離,這樣也會讓心情好過一些,比起令妳煩心的事,我覺得現階段讓自己快樂更重要,妳並沒有讓自己真正放鬆下來,所以妳的身體發出警訊,妳有沒有發現妳的感冒一直好不了,注意力也無法集中,腦子裡常有不同的聲音在吵鬧,妳可以透過書寫,讓那些聲音安靜下來,適時的向家人朋友求助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最重要的是讓那些願意真正關心妳的人,能瞭解現在的妳處於什麼危險狀態,並知道要怎麼來幫助妳。
妳來找我是因為情緒找不到一個訴說的出口,現在妳最需要的就是個有聲音告訴妳,妳其實沒有那麼糟,一切都有可以解決的辦法,妳不是孤立無援的,至少還有疼愛妳的老公,妳可以是自由的,假使妳願意去相信內心的聲音,不要那麼在意他人的評價,必要時妳可以試著多做些戶外運動,讓妳透過身體的動能來平衡情緒上的不穩定,有時候徹底擺爛和逃避也是好方法,如果對妳是有幫助的,等我們做好了準備再回來面對現實的壓力也不遲,現在妳不需要面對到校上課的壓力,妳也可以試著想想有什麼其它工作可以當老師,但不是在體制內當一名教師,一定有辦法的,因為辦法是人想出來的。
那些說不出的故事,都包裹著痛苦的記憶,我知道她在家庭裡受過的傷,也知道她一直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更知道她對於教育還是有熱情的,她只是需要穩住自己的力量,她需要身邊愛她的人能夠支撐她,在脆弱的時刻,讓她相信自己活著是有意義的,活著還是對這社會有所幫助,她希望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她希望活得有尊嚴又有價值。
時間是六點半,她老公開車來接她回家,臨走之前,她從書店買了二本書,那是帶給她的勇氣之書,她說等她把書讀完再跟我分享心得,一本是教人怎樣療癒別人的書,她有個夢想將來也能從事療癒他人的工作,另一本書是暖心的日本文學,她也好想像深夜食堂那樣,傾聽客人的煩惱,即使不做任何建議,只是做一道好吃可口的小菜,扮演那樣的角色似乎也不賴,她付了書錢,也從包包裡拿出大叔出租的費用給我,剛才的咖啡和甜點,她也一併買單,這時候的她,好像比來的時候有稍微平靜一些,她說很感謝大叔聽她抱怨和訴說,好久沒有人願意陪她好好說話,她說她會繼續努力的,她不會放棄任何教育孩子的機會。
我相信她,我相信她能找到自己的花園,甘心做一個辛勤的園丁,在這個世界上,在我們小小的島上,一定有個花園是適合她去播種,育苗,培植適合長成樹或開花的植物,也一定會有個黃昏,她照顧的小花小草會迎風搖曳,自在生長。
英國詩人但恩(John Donne)說,沒有人是座孤島。
我相信不管在任何角落,都會有一盞燈為需要的人點亮。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2019.03.24 AM 08:59
圖片來源 www.pexels.com
當面對孩子有說謊行為時你怎麼幫助他 在 塔咪的生活狂想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職業婦女那一段寫得實在太貼近現實啦><
很喜歡文中的這段話,
"孩子是父母親的一面鏡子,孩子某些令你不悅的行為,是你自己也不喜歡的自己的行為。"
為人父母者,大家一起加油努力!!
不要用責怪孩子的方式抒解自己的感受
文﹨伯尼.西格爾醫師(身心靈整合療癒暢銷作家)
許多人不了解,我們說出口的話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多麼重要。長輩在孩童成長期間使用的言語,能幫助培養孩童的自尊與自我價值,讓孩子比較不會染上吸毒或出現其他自我毀滅行為。其實孩子的錯誤行為都只是在找尋一種感覺,一種應該要從父母、師長、長輩身上獲得卻從未感受過的感覺。事實上,根據研究顯示,心理健康的孩子身體也比較健康。
我們與外界的聯結及人際關係,早從童年時期就開始建構並賦與意義。我的家庭很罕見,我備受父母疼愛,在學校不惹麻煩。我尊敬父母親、更愛他們,而他們也是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父母親的諄諄教誨總是與我同在,若是我向父母親許下承諾,我也必定會遵守。
我總是認為,若想要鼓勵孩子,就要在其他大人面前稱讚孩子,而且是要在孩子們聽得到的範圍內。這麼做有什麼幫助呢?猶記童年時期,我無意間聽到父親對他的朋友說:「這小孩將來不管做什麼都一定會成功。」當父親說話時,他以為我人在屋外,所以我知道他是真心相信想的,這讓我覺得自己非常非常棒,比他當面稱讚我的感覺還好!本書作者「麥德哈斯」也同樣發現這個技巧,並稱它為「偷聽的讚美」,在第七章有深入探討。
另外一個重點是:批評也能幫助孩子,不過必須是具建設性的批評,不妄下評斷,批評方式要像教練批評隊員、或導演批評演員一樣,是要能幫助團隊成員改善行為模式、臻至更完美的境界。若告訴孩子:「你…有問題!」這不是在批評孩子的行為或能力,而是在傷害他們。就算你不喜歡孩子們的某些行為舉止,還是要表達你對他們的愛,麥德哈斯在本書也清楚解釋了這個觀念。
不要將自己的錯誤或問題投射在孩子身上,如果與孩子發生爭執,試著聆聽他們的批評,然後記得說聲「對不起」,這麼做能讓心理創傷癒合、強化親子關係。父母親不為自己找藉口,並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這樣的身教正是給孩子們最好的示範,而且,父母親應該常常用「我」這個字來表達自己的感覺,而不是用責怪孩子來解釋自己的感受,當父母這麼做時,就是在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在批評孩子,孩子回應時也不會感覺受到責備,麥德哈斯在第三章中針對這個觀念做了詳盡的解釋,同時舉出許多例子,讓父母親們可以自己練習。
在此我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多年前,我兒子考慮買輛機車代步,我和他分享自己當外科醫師時親眼見到的機車車禍實例,不過兒子仍相當堅持,我們辯論了好長一段時間,我老實說出自己內心的擔憂,每次只要想到他騎機車,我就一定會提心吊膽,擔心接到他出意外的電話;兒子不斷與我爭辯,測試我的態度,他最後終於放棄,還回過頭用我說的話來說服朋友「不要買機車」。
我的家人已經學會使用特別的說話技巧來達成想要的目標,如果我言行過於頤指氣使,孩子們會說:「爸,你現在不是在開刀房。」每當聽到這句話,我就會收斂態度;另一個例子是我太太讓我安靜的妙招(我來自成員眾多、吵鬧喧譁的大家庭,所以我的音量有時對她來說過於壓迫),我家養滿各種寵物,我太太如果想讓我放低音量,她只需對我說:「親愛的,你嚇到可憐的小動物了。」
我經常讓孩子體會「邏輯結果」,就像麥德哈斯在書中倡導的觀念,以我自己為例,當孩子們還年幼時,常常在屋內狂奔和打架而弄壞東西,我通常不會去修理那些被壞掉的東西,孩子們必須與他們的傑作共處一室,這種結果是非常有效的溝通工具。
可別忘記,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漠不關心。在親子溝通中,漠不關心的代表行為就是:只告訴孩子們該做什麼,卻沒有靜下心聆聽他們的想法。我的經驗就是最好的教訓,當我靜下來聆聽孩子們說話、了解他們的問題,他們總會對我說:「爸,謝啦,你幫了好大忙。」可是如果我沒有聆聽就直接建議該怎麼做,他們會說:「你根本沒幫上忙。」聆聽孩子說話,就是給孩子機會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處境以及需要做什麼。
聆聽很重要,因為聆聽能幫助了解問題所在,一旦了解問題所在,你就能釋懷,親子關係也能獲得修復。有時孩子的言行讓我心痛,我會直接告訴他們,然後他們就會跟我分享最近生活中的遭遇,解釋那些言行背後的原因,我們會因此合好,並讓傷痛過去。請記住,孩子是父母親的一面鏡子,孩子某些令你不悅的行為,是你自己也不喜歡的自己的行為。
時至今日,我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我們還是經常保持溝通,不管是面對面或講電話,每次對話結束後一定會說:「我愛你。」在我和孩子的對話中,這三個字和其他字詞相比出現頻率居冠,生活中越常聆聽孩子說話,孩子更有可能對你說出這三個字。
只要打從心底疼愛小孩,並按照麥德哈斯在本書中提列的準則來做,一定可以避免把小孩變成沒自信的醜小鴨,結果讓孩子們得掙扎找出屬於自己的美麗、重塑自己。請務必:聆聽、相信、療癒。
作者序
戒掉殺傷力強大的語句,改用「健康句型」
我是做事很有效率的人,因此獲得許多稱讚(有些讚美實在言過其實),像是「高效率女士」、「邏輯女士」、「高速火車女士」(別在我的軌道上徘徊嬉戲,否則會被壓扁),像個龍捲風一樣在某些情況也許有用,但在某些時候卻可能會造成嚴重災難。
其實高效率與我的人格特質並不合,比方說,我喜歡與病患接觸,如果沒有機會與病患接觸、保持互動,就失去當醫生的快樂與價值。但如果是站在效率的觀點來看,就理論上而言,我應該是神色匆匆地衝進診療室,將一根難聞的木片伸進病患嘴中,用小手電筒草草照一下那深深的黑洞,只看一眼馬上宣布:「扁桃腺發炎,吃藥一週後再回診。」然後不發一語走出診間。
當然了,我的工作做完了沒錯,但病患怎麼辦?我要是旋風般地來去,病患只能尷尬又震驚的留在診療椅上,接著感到不知所措、氣憤填膺;更糟的是,當病患離開時,只會覺得自己像個預約掛號的數字,而不是有血有肉、過著有歡笑有淚水人生的人,他自覺喪失生為人的自尊,還覺得(至少在醫生眼中看來如此)自己只不過是個沒有面孔的病患,額頭上被蓋上「扁桃腺炎」的戳章;他應該打死都不會再回診(除非回來要求退費、或嚴詞訓誡我一頓),同時我也強烈懷疑,他是否真的會聽從我的診斷建議;對我來說,這種情況讓行醫變成是一連串的「組裝生產線工作」:冗長乏味、毫無成就感。
當初選擇當醫生是因為我喜歡與人接觸,喜歡跟每位患者互動,不只是聽他們描述病症、向他們分享我的見解、幫助他們痊癒,我更喜歡了解他們的人生故事、家庭、心事及夢想。與病患保持良好互動讓我的醫師生涯增添更多豐富體驗,而且良好的醫病關係還為我培養出一群忠實、認真遵從我建議的病患,總而言之,這是雙方都獲得療癒的經驗。
職業婦女的崩潰育兒經驗
開始行醫的頭幾年,我總在醫師與母親這兩個角色中切換、掙扎奮鬥,特別是在下班回到家時,看到五個小孩把家裡搞成一團大災難,本來應該是辛苦工作後的平靜避風港,卻在轉眼間變成核子彈試爆現場。某一天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天晚上回到家時,我發現馬桶座墊上貼滿衛生棉墊,四歲的兒子對此感到興高采烈,因為他覺得親愛家人們的屁股得以在如廁時保持溫暖、不會著涼。兒子還來不及開口解釋,我就對他大吼:「你到底以為自己在做什麼?你知道這些東西有多難撕掉嗎?回自己房間去,馬上!」
不到五分鐘後,十歲的兒子像是雨季後忙著翻耕的勤奮農夫,他雙腳沾滿泥巴,在廚房地板踩出厚厚一層泥,衛生棉墊事件已經搞的我怒氣沖天,現在又來這招,我不禁大吼:「不要搞的亂七八糟!我身體不舒服,我說過多少次,進屋前要先脫鞋,我都懶得再說了!」當我在忙著擦地板善後時,聽到八歲兒子威脅妹妹要把她的芭比娃娃拿去餵狗──那隻威瑪犬「柔伊」,牠是我們家重達七十磅的萬能垃圾處理器。我齜牙咧嘴威脅警告兒子:「小朋友,要是你膽敢讓柔伊嗅一下那個娃娃,就等著被禁足一年!」我醜怪的模樣彷彿經典恐怖片《大法師》的場景。
同一時刻,大兒子正以二十五萬分貝的嚎嘯聲浪在嚎啕大哭,我彷彿看到家中最澄澈高雅的水晶杯因禁不起聲波攻擊而應聲碎裂;我高聲吼他:「你就不要讓我走到你旁邊,到時候我一定讓你哭個夠。」此時最小的女兒也沒閒著,她正全神貫注(我找不到比全神貫注更恰當的形容詞)地做自己最喜歡的事:開心地從鼻子裡挖出黏涕涕、濕答答的鼻屎。我用跑百米的速度衝上前阻止她把鼻屎塗在咖啡桌上,但我並不知道,孩子們在地板上噴了家具蠟,這樣他們就能穿著襪子在地板上溜來滑去;瞬間我像曲棍球圓盤衝出柚木地板,同時非常不淑女的尖叫:「不要再挖鼻孔了,那很噁心!」
等所有混亂告一段落後,每個人都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我的神經緊繃如弦、魚尾紋深陷、眼角旁的小肌肉不自主地抽搐,更慘的是,那麼多時間過去了,我發現自己竟然連一件事都沒完成!我的腦海深處不斷重複迴響起「卡岡,帶我離開」的電視廣告詞(註:卡岡是美國沐浴產品品牌,廣告描述一位家庭主婦打開房門,發現孩子正在展開枕頭大戰,房間凌亂不堪彷彿核爆災區,主婦露出絕望無助、束手無策的表情對著空中大喊:「卡岡,帶我離開!」
接著就是主婦快樂泡澡抒壓的畫面),我決定學廣告的內容,來洗個很長很長的泡泡浴,順便讓自己反省,思考剛才的情況。泡在浴缸沒多久後,我開始自問:「我對待小孩的態度與方式,為何與對待大人完全不同?」另一個重點更讓自己疑惑不已:「我這麼做,對任何人一點幫助也沒有!」
我內心深處明白,自己並不是唯一一個犯這種錯的家長,還有許許多多的家長也如此。我泡澡泡了好久,全身皮膚都快皺成超級大梅乾,我假裝沒聽到浴室門口的敲門聲、還有小小手指扭動門把的聲音、以及飄盪空中的嗚咽啜泣聲。我腦海中全是鄰居、朋友、在賣場遇到的陌生人、大賣場推車上蹣跚學步的小孩,這些大人們和小孩講話的樣子沒比我好到哪。就在洗髮乳和潤髮乳交會的瞬間,我靈光乍現:環顧歷史,世世代代的父母用在孩子身上的溝通方式,絕對不敢用在成人身上。
我開始思考:傳統的親子溝通除了「毀滅歐姿與哈里特的和諧家庭夢想」(註:《歐姿與哈里特》(Ozzie and Harriet)是美國長壽影集,演出五○年代美國人心中的完美家庭樣板,家庭成員是一對夫妻與兩個兒子,他們在戲裡戲外都是一家人),其他都是以相當沒有成效的方式宣揚「順從美德」。傳統親子溝通法對孩子的自尊沒有任何影響嗎?對時下青少年問題沒有部分責任嗎?更重要的是,若傳統的親子溝通確實造成上述問題,那麼改變傳統溝通方式是否有助於型塑更美好的社會呢?肥皂泡沫覆蓋全身髒汙的剎那,天啟般的靈感相繼降臨。
我沖掉滿身泡泡、拆除馬桶座墊上的所有衛生棉墊、清洗廚房地板上的泥巴、安慰五個小孩、吻去他們的眼淚,接著我便展開一項任務:「假設並驗證對孩子說的話與當今社會現況確有關聯。」為了找到答案,我與數以百計的家庭、教師、孩子、祖父母、與孩子常態性互動的成人做訪談。我把發現的結果與自己個人的經驗省思做比對後,答案清楚浮現:我們對孩子說的話具有關鍵影響力,足以決定孩子長大後是否能成為有道德、負責任的成年人。
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幾世紀以來,我們與孩子的互動有兩個主要錯誤,第一個錯誤是:有些對孩子說的語句是在鼓勵他們尋求大人的認同。當然了,若孩子為了尋求我們的認同,願意在我們行經的路上灑滿玫瑰花瓣,這對我們來說是多美好的期待;然而當孩子長大後,也會開始去尋求其他人的認同,但這些人不一定都像我們能發自內心為孩子好,也或許這些人的道德準則、價值觀與我們南轅北轍。
第二個錯誤:有些大人說的話會阻礙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有些使得孩子們無法客觀獨立思考,有些造成孩子無法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些則使得孩子根本失去自主思考能力。當孩子無法發展健康的自我邏輯思考能力時,他們就只好依賴別人替他們思考;沒有邏輯思考能力,孩子們就無法有效篩選並解讀外界訊息,所以他們相當容易受到外界各種訊息影響(不管是正面或負面訊息),但外界訊息經常是不當的誘惑,無法正確教導孩子們良好的道德與價值觀,因此沒有思考能力的孩子就很容易受到同儕、媒體、流行文化的影響,出現不負責任、不道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行為。
也許你不置可否,認為今日社會上大多數孩子都還是乖巧且負責,不過這難道不是因為想要討好父母親或其他人所做的表面行為嗎?難道不是孩子想躲避訓戒和懲處的方法嗎?當無人監管時,他們還可以同樣保持良好行為嗎?事實上,孩子們大多數的道德原則是根據自我放縱的「需要」與「想要」,孩子們行為的導向是誘惑型塑、衝動行事、渴望他人批准,也或許三個原因都有。
換句話說,孩子之所以會做「對的事」,主要是因為有一個或多個狀況:
◆對他們有好處。
◆每個人都這麼做。
◆若不做「對的事」,可能會受處罰。
要有負責任的行為,首先要有明確的邏輯思考能力。邏輯思考能力具有抵禦的力量,能夠抵擋外界不斷入侵的誘惑及內心的欲望,也是通往寬容、快樂與全人的關鍵。
本書中我列出一些具傷害力的句型,乍讀之下可能覺得訝異,甚至感到震撼(不過照顧孩子多年的人應該不是那麼容易受驚嚇)!你心中可能暗忖:「天哪,這些話我常常說,但看起來好像還好!我的孩子沒有塗黑色唇膏、染紫色龐克頭、沒有被學校退學、也沒有虐待小動物呀,事實上,他真的沒什麼問題,只是有孩童過渡到青少年時期常見的小毛病:易怒、說謊、不合理的要求、無病呻吟等,這些毛病能多嚴重啊?」不過,只要繼續閱讀就會發現,書中列出的話語是如何改變、扭曲、阻礙孩子們自主決定的過程。
閱讀本書後會發現:當戒斷那些具傷害力的句型後,會使得日常生活可用的句型瞬間驟減,而用其他外國語言來填補語句缺口也不是好辦法,因此我在書中列出多種較健康的替代句型,它們都有助於鼓勵孩子建立自主且理性的思維脈絡,如此才能在往後的每日生活中做出負責任的決定。
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改變父母親與孩子的溝通模式,讓孩子習得智慧抉擇的方法,父母親則要退居孩子身後。靜心省思片刻後一定能明瞭:社會的道德品格環境是由「負責任的決定」羅織而成,任何打壓、阻擋或削弱邏輯思考能力的話語,都是促成當今社會道德日益崩壞的幫凶。
事實上,今日年輕人、家庭、社區,甚至到整體社會面臨的問題,我相信代代傳承的「大人句型」就算不需負全責,也要負大部分責任;既然已經徹底了解語言與社會現況間的關聯,就能進一步了解問題核心,了解問題核心後,就能戒掉殺傷力強大的語句,改用「健康句型」來培養孩子成為有道德、負責任的成人,更能幫助社會重拾失落的道德,這種「健康句型」絕對有助於開闢未來更閃亮的日子。
書名:無心的壞話,會寄放孩子一輩子:培養正向好孩子的日常教養替代句全書
Hearing Is Believing: How Words Can Make or Break Our Kids
作者:伊麗莎.麥德哈斯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junderch…/exep/prod/booksfile.php…
這裡是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read.life
當面對孩子有說謊行為時你怎麼幫助他 在 小孩說謊! 不同年齡,說謊的正確教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孩子說謊,會因為爸媽的錯誤引導產生更多的謊!當發現 孩子說謊 很多爸媽都氣急敗壞的要立刻馬上糾正,其實,錯誤的糾正更糟糕!不同年齡,處理 孩子說謊 都 ... ... <看更多>
當面對孩子有說謊行為時你怎麼幫助他 在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一位媽媽友人聊天時問我: 孩子作業沒寫 的推薦與評價
對孩子而言,說謊多半是需求的展現,因此在面對孩子說謊這件事,我一般先放下好惡,在心情上採取比較接納的態度,但在立場上則是盡力杜絕所有可能再犯的維度。就好像你吃 ... ... <看更多>
當面對孩子有說謊行為時你怎麼幫助他 在 「說謊」其實是本能,如何提升孩子的誠實度?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面對孩子說謊 ,父母不要急著生氣,找出說謊背後的原因,並幫助孩子正確描述出 ... 就會減輕犯錯的處罰,從觀念導正、行為防範雙管齊下來管教孩子說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