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活動】
紀登斯的社會學大師課,開課了!
解析68個關鍵字》社會學不難,掌握這些概念就夠
全球化、現代性、理性化……社會學家從哪些角度思考?
異化、工業化、移民……社會學如何詮釋人的生活?
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分工……決定我們生活的社會結構有哪些?
階級、性別、父權、種族……為什麼人生總有不平等?
文化、身分認同、意識型態……關於人際互動與溝通的概念又有哪些?
以上社會學基本概念,你用過哪些?讀懂哪些?
★當代最知名社會學家新作,首度引進繁中版★
全書分為10大主題,精選68個概念,每個概念以定義破題之後,便依照時序講解,點出歷史上每個思想家的見解,以及概念在當代創造性解讀,更重要的是也著墨於批判、反思之處,以及延伸的探討。一步步帶領讀者將概念融會貫通,形成系統化的思考。
📕看更多:https://bit.ly/2XoN2mH
==========================================
現在只要在2021/09/28(二)下午15:00前~
一、按讚「城邦讀書花園」
二、公開分享本文
三、在本文下方留言:@_____ 「《紀登斯的社會學基本概念》解析68個關鍵字》社會學不難,掌握這些概念就夠。」
🎁就有1位朋友可獲得 #商業周刊《紀登斯的社會學基本概念》1本哦!
※得獎名單將於2021/09/28(二)晚上20:00前公布於粉絲團:)
※得獎名單會直接在原贈書活動貼文上,以「留言」方式公布。
※記得回來關注留言看看自己是否為幸運的得獎者哦!
※贈書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城邦讀書花園粉絲團擁有變更活動內容的權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BB女那案件,當然是一個悲劇。其實我也覺得很傷心,因為那BB女胖胖的,很可愛。但老實講,BB去到6個月大,其實很少會焗死,純粹意外的機會不太大,因為焗死多是頭兩三個月才會發生,那時他還不太會自己活動。但這個BB看起來己很強壯。這件事當然是她媽媽有情緒病所引起。大家要知道情緒病是一種多嚴重的東西。任何...
異化 社會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別讓過去糟蹋現在的你
[盈響力閱讀]抽書*3 關係療癒力
#podcast中大推關係療癒的重拾依附之書
#關係中百分之70的狀態都是不合的 #失序混亂是常態
在為這本書寫序的時候,抱持著尊敬的心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時代的變遷,從過去 #面無表情依附實驗(首創者就是本書作者) 到 #後疫情時期3c在家停課不停學 的狀態,人類的親密關係是越親近?還是越遠離?面對關係修復能力的演化,要怎麼向前走跟著進化?找出個人內心癥結,考察不同文化教養模式,鼓勵我們走出 #從數位歡宴到異化牢籠,在 #關係裂痕中 #重拾人與人連結!
在國外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的精神科醫師范德寇(Bessel van der Kolk)、著有「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的 #情緒取向婚姻治療師 #蘇珊.強森(Sue Johnson)、心理學家John Gottman
、著有 #在一起孤獨 的社會學家Sherry Turkle,聯合推薦的關係修復之書!
---
這本書我超愛,實務理論併俱,最欣賞走在第一線的研究者和實務人員,提供珍貴的觀察,讓我們在日常允許混亂和歡迎失序,放力氣在關係修復力的培養。學者Ed Tronick & 學者Claudia M. Gold,允許我,對你們致上崇高的敬意!
一定要很偏心地刷一排愛心給它!🧡🧡🧡🧡🧡🧡🧡🧡歡迎參閱留言一的介紹,好好看看我的推薦文。然後,廢話不多說,要快快把握時間來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抽書活動規則,請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在粉專(非僅僅貼文)按讚。
2.在本文下方留言「親密關係70%都在失和,關鍵在如何修復」或「關係修復力考驗親密力」或「混亂失序是日常,修復是關鍵」+成功標註3位好友
3.公開分享本篇貼文。
=============================
就有機會獲得此書,本次將抽出兩位幸運讀者喔!
留言時間9/2(四)19:00-9/4(六)12:00~~
9/5(日)將公告幸運得主三名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客來網路書店參考連結(如留言一):
#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綠活線
異化 社會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Negotiating Opportunities :How the Middle Class Secures Advantages in School 》(Calarco,2018)書中,作者 Jessica McCrory Calarco研究美國小學裡,中產階級與勞工階級分別採取哪些策略和學校老師及教育體制互動。
同時,老師對策略與孩子的期待,如何沿著階級界線而變化,產生不同的回應。作者認為「階級」才是影響孩子學習成績最主要的因素,而「種族」與「性別」相對較不明顯。換句話說,作者同意過往研究,認為相同階級擁有類似的文化資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與慣習,就會採用相似的實踐策略。
近一步透過在家裡基於課堂文化需要的教導,讓孩子繼承這些資本。學校標準向來被認為與中產階級文化緊密相關,此場域剛好讓中產階級的孩子大展身手,將老師當成可使用的資本與工具,透過尋求協助、挑戰權威、吸引注意力、發揮創意、更改規定、要求方便及表現各種才藝等「影響力策略」(strategies of influence),再搭配家長威脅老師、後勤與金錢支援、解決學校及老師問題等手段,讓中產階級的孩子持續保有學業成績的優勢,進而鞏固自身階級的優越地位。
這樣的結果不僅存在小學,而是一路擴展到中學、大學,甚至就業市場上,中產階級都能應用這些自小在家中學習的策略,不斷獲取好處滿足自我實現的目的。相對而言,勞工階級則因各種資本的不足,且從小生活場域培養出的慣習,其邏輯相悖於學校場域,導致勞工階級的孩子採用「尊敬策略」(strategies of deference),自己解決問題或被動等待老師發現,他們在學習與校園生活上陷入掙扎。勞工階級父母在家的教養腳本,更重視孩子的品格遠勝於學業成績。
但這也導致,他們尊重老師權威及服從學校規矩,即便不公平的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們大多選擇默默承受。這樣的慣習常導致他們學習上的障礙,進而造成成績表現不如中產階級的孩童。勞工階級父母以消極被動的方式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他們希望孩子在校不要被懲罰就好,能順其自然地快樂成長。即使在收入有限的狀況下,讓孩子學習才藝的前提是他們快樂,而非中產階級以功能為導向。
這本書的研究關懷與結論,並非淪為階級或結構決定論,且強調其中有不少階級裡的異例。同時,也補充經歷階級流動的人的慣習,相互滲透中產與勞動階級的既有邊界。但作者的論證仍堅持「階級」超越性別、種族是造成社會不平等的最重要的原因。尤其透過教育體制複製上一代的階級,他們的孩子在學校裡又採取自身肯認的策略,持續鞏固自己的階級位置與未來的社會成就。
但我好奇這樣的結論是否適用於台灣或是其他國家,地理位置、教育制度、婚姻制度、文化風俗、教養腳本不同的場域,「階級」是否仍就如作者所言具有強大的解釋力——中產階級在學校就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及勞工階級都只能消極被動地被結構宰制,無法展現專屬於勞動階級的能動性?
當勞工階級越努力想藉由教育制度達到階級向上流動,就得越用力否定自己的階級、父母、家庭與出身——這過程無疑是勞動階級異化的開始。但對於成功與美滿人生定義,在如此單一的主流敘事中,卻仍箝制著生活在裡頭的每個人。
唯有,當結構因為一次又一次的事件發生,才能轉變文化與圖示,進而回過頭改變結構中能動者的意識形態,這也是我們社會學家為何聚集在此的原因。先發現學校的標準加深階級鴻溝與社會不平等,進而提出革新的辦法。
這些研究中(我的文獻回顧報告)發現勞工階級可以透過努力讀書考上好學校,就有機會贏得中產階級才享有的紅利。雖然這樣的能動性只是對結構短暫的抵抗,終究,我們應該回到偏見的最源頭:「為何從事勞力、長工時又危險的工作,反而收入與地位最低。」現階段,這篇只是要鼓勵更多勞工階級的家長與孩子,透過上述的研究發現採取可行的策略,讓孩子在學校取得好成績,並擁有漂亮的學歷及證照以利未來就業。
異化 社會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BB女那案件,當然是一個悲劇。其實我也覺得很傷心,因為那BB女胖胖的,很可愛。但老實講,BB去到6個月大,其實很少會焗死,純粹意外的機會不太大,因為焗死多是頭兩三個月才會發生,那時他還不太會自己活動。但這個BB看起來己很強壯。這件事當然是她媽媽有情緒病所引起。大家要知道情緒病是一種多嚴重的東西。任何大都市都容易有的,香港人也特別多。因為生活太過緊張,在緊張之下所產生。以前我們不識情緒病,只覺得是那人不可理喻。我媽媽都很長時期抑鬱,但她現在已經忘記了,開心了很多。
另外,大家在這裏再聽不到蕭飛飛的聲音,因為他已經搬了出去,因為蕭飛飛都有情緒病,可能有焦躁憂鬱症。我們太少和他說話,雖然我間中也和他講幾句,但是也不會跟他講半小時話,結果她自己拔掉自己的羽毛。我覺得這不太妥當,這鸚鵡有自毀的傾向,所以把他搬出去。搬出外之後,外面的女仔和阿姐都可以不停和他講話,令他相當興奮。
我從學術一點來講,套用社會學名詞來講,這就是馬克思所講的異化,Alienation,的真正表現。馬克思把打工這東西當做異化,但他不知道只要人口密度提升到限度,我們便己脫離了設計出來的主要用途,hunter gatherer社會。我們一踏入農業社會已開始異化。而我們的身體也適應不到那culture change,短期內適應不到那轉變,所以產生了那都市病。這些都市病八成都不能醫治,因為是我們的環境做成,所以不能夠醫治,只能抑制那病癥。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我們社會要放多一點關注在對人的精神健康和情緒治療之上。這些慘劇是全世界都有發生,只是大家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在香港,很多人都有情緒病,但是慘劇相對比較少。大陸動不動就用炸彈炸人,那是更嚴重的。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