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BNT疫苗開始接種,現場還是有一些小狀況發生!
先來看幾則新聞
1.惜惜!南投校園BNT開打 女高中生暈針腿軟、痛到哭-自由時報
2.嘉義縣、市校園BNT疫苗開打 少數學生暈針-新頭殼newtalk
3.打疫苗暈針 中彰投15學生送醫-聯合報
我之前的有一篇文章,有談到暈針,再拿出來複習吧!
「暈針」有時候是真的嚴重喔 !
之前我上小兒急診班,遇到一位女同學來急診求診,主訴是打完流感預防針之後,發生暈針。(圖1)
女同學在兒科急診時,血壓一度降到64/33 mmHg(圖2),我還用了生理食鹽水灌注才讓她血壓穩定到93/63mmHg(圖3)。
這也讓我再次見識暈針的可怕!
所以建議大家打完針在現場休息30分鐘,沒事再回家。
「暈針」
又叫做打針恐懼症(needle phobia),是很常見的一個心理疾病。
根據統計,台灣大約有0.4%的人口會暈針;通常發生在青春期之後(因此小baby是不會暈針的)。
性別差異,台灣研究是男性比女性多(55:45),國外有些則是說女性比男性機率多一些,目前並無定論。
引起暈針的原因,有人是很怕看到針,有些人很怕痛,也有些人因為過去打針有不好的回憶,還有遺傳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一個人會暈針。曾經暈針過的人很容易再次發生暈針。
暈針廣泛發生於於打針、抽血、輸血、捐血、疫苗注射等各方面。
暈針最普遍的症狀之一,當一個人看到針管,扎在身體上,甚至連扎都還沒有扎,身體立刻產生一連串反應:恐懼感先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先心跳上升,血壓升高→然後進入迷走神經過度的矯正(vasovagal reflex),瞬間心跳變慢,再刺激腦部分泌鬆弛血管的激素,然後血壓降低,進而昏倒。
青春期青少年血氣方剛,心氣未定,往往情緒較激動,為血管神經性反應暈厥之常見族群。
大部分的暈針都發生在打針那一剎那的2-3秒鐘之間,然而有報告指出16.7%的人不見得馬上暈倒,可能在餘悸猶存,打完針後5到30分鐘才發生。建議大家打完針在現場休息30分鐘,沒事再回家。
絕大部分「暈針」的人昏倒後幾秒鐘就醒來了,這可以跟嚴重「過敏性休克」的病人區分,後者不會馬上醒來。不過很困難的是,有很少數的暈針病人經過10到30分鐘才醒來,這時候血壓低,又昏迷不醒,的確與過敏性休克很難區分。
至於暈針的患者雖然醒來了,血壓不會馬上回到正常,因此不要馬上起身,還是要躺著休息,兩小時內一定可以恢復正常血壓。
下面是我個人列出了九個可能會引起暈針的因素,
(1)個人身體衰弱(如貧血)
(2)神經過敏、緊張過度。
(3)膽子很小,畏懼情境。
(4)接種手法的細膩度。
(5)接種時刺穿動脈引起溢血現象。
(6)在飢餓或疲倦時打針。
(7)就是很怕針頭。
(8)不明原因,就是怕打針。
(9)就是遺傳。80%的暈針病患者可以找到親戚也有同樣的問題。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走過愛的蠻荒:撕掉羞恥印記,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介紹 訪問作者:文國士 內容簡介: 爸媽在精神療養院相遇、相戀,生下他。 「瘋子的小孩!」曾令他羞恥, 「我會發病嗎?」是最大恐懼。 但他翻寫了命運。他成為TFT的老師。 曾經我恨死自己為何出生,恨透這世...
畏懼症症狀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畏懼症症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龍婆碧納成願人緣膏❤️
#優尼膏
#史上最強南蠻派
#安心使用無副作用
#鎖心挽回強烈招財非常幸運力
#可擦可直接許願強烈成願
喜歡碧納師傅聖物的朋友都覬覦很久了吧~
從曝光就一直受到大家的詢問!
尤其是很多配戴優尼有感的人就知道這個可以加強優尼的功效,更是期待😏😏😏
那我們就直接來介紹這款成願人緣膏
這裡面除了有純灣花的人緣膏,還浸泡了將近30面的優尼,從收藏家那邊收過來的時候已經浸泡了至少30年以上了,可以說是能量滿滿💪
另外還加了極少許的「南蠻派」,
南蠻派 = 自然死的屍體煉製的油。
我知道大家看到這邊就會害怕,想說是不是陰的?會不會很可怕?會反噬嗎?
在這邊和大家掛保證,這款成願人緣膏 「 安心且毫無任何副作用!」
唯有修行到一定程度且法術高強的僧人才可以去除裡面的怨氣,讓此膏來幫助使用者
👉🏻推薦:每個人擁有。
可以塗抹自己:
💗增加本身運勢,財運亨通、幸運、桃花
塗抹別人:
💗愛人=鎖心/挽回
💗客人=成為你的回流客、對你的話言聽計從、捨得花錢
除了以上功能以外,還有加強聖物、古曼的功效
你沒有看錯,此膏塗為陰料正法的超級聖物,這次終於找到了價格優惠的可以分享給大家☺️
( ❌ 此膏不可以塗抹神佛法相的佛牌 )
塗抹的部位:沒有限制
使用上沒有任何副作用,無需供奉
唯一的副作用就是:反饋太好⋯
龍婆碧納童年期間,時常啼哭直至臉部發青,他母親經常帶他尋訪醫生進行治療。當地僧伽龍婆行告訴他媽媽,必須為其改名,取名「碧納」,意思是轉運、改變方向。自從更改名字之後,症狀有所減輕。自他父親去世之後,開始出家做沙彌,1939年(佛曆2481年)在濃濤寺,由塔曇-縣級僧長帕庫烏洞庫納蓬傳戒,帕馬哈唵弩崴作為導師,成為正式僧伽。導師們在-釦滴迪波寺,同年雨居節教導龍婆碧納修習不淨觀[2]。為期20天的修習,由於恐懼死亡,碧納師父感到不適。這或許是一種感應,他母親在不淨觀修習的第 11 天去世。奔喪收斂碧納母親時,導師囑咐切開亡者腹部,觀察已腐爛的屍體,碧納師父為此無法服食與安眠長達 3-4天,並要求導師允許他更換修行地點5天[3]。
導師隨後問龍婆碧納與另一位僧伽,為何人們畏懼鬼?為什麼你討厭鬼?經過這一次開示,龍婆碧納跟隨龍婆堪在珂滴波寺修習一個月。為期一個月修習後,龍婆碧納已不再畏懼鬼,導師並向龍婆碧納祝福,告訴他,從此以後,他的生命將發出光彩。龍婆碧納道別導師,準備修習精深禪定,隨後行腳至曇達釦寺。抵達曇達釦寺時,原任主持龍婆曇已經圓寂。因此寺方續任主持建議龍婆碧納留下,並做修行,龍婆碧納在這座寺院,渡過兩個雨居節(1939年-1941年,或佛曆2482年-2484年)。曇達釦寺修習兩年後,龍婆碧納參拜,禪修高僧尊者龍普曼(泰語:พระครูวินัยธรมั่น ภูริทตฺโต)(Luang Pu Mun Bhuridatta)學習禪定。龍普曼尊者除了教導龍婆碧納獨處修習禪定外,並敦敦教誨龍婆碧納。龍婆碧納跟隨龍普曼修習多年禪定,直到龍普曼圓寂。隨後行腳到沙拉武里府,見到一座廢棄寺院,詢問後得知這一座舊廟,是古代阿瑜陀耶王國首都[4] 寺院名為灑楠嘮寺。龍婆碧納駐錫灑楠嘮寺院 ,直到公元 2002 年(佛曆2545年)10月15日圓寂[5]。
圓寂前兩周,龍婆碧納寫下遺言:「遺體禁止禁止注射防腐劑,保持圓寂時盤腿姿勢,遺體遷入塔內,保持盤腿,不舉行葬禮,無需通知太多人,禁止火葬。我以灑楠嘮寺主持,佛法傳授理事會主席身份責令 2002年10月4日(佛曆2545年)親筆簽署這封遺書。」
龍婆碧納在2002年(佛曆2545年)10月15日清晨5時14分圓寂,享年89歲,圓寂時出現祥瑞。圓寂後12小時的遺體在依然柔軟散發香味,實屬罕見
龍婆碧納(Luang Phor Pinak), 生於佛歷2456年3月1日(公元1913年),身為苦行僧的他行走泰國和國外各地。於佛歷2507~2527年(公元1964~1984年)停泊在Wat Tam Thakuei。佛歷2527年成為Wat Sanomlao 的主持。佛歷2545年(公元2002年) 靜坐中圓寂,享年89歲。在泰國很多人相信只有聖僧才能有這修為和善果。
龍婆碧納
龍婆碧納(Luang Phor Pinak)來自泰國烏泰他尼府(Changwat Uthai Thani),大師本名叫Tawai Hansak Likit。由於自幼就好學佛法及法術,所以在他九歲時,便在當地的一間名廟Wat Nang Tai出家當小沙彌。當時的寺廟主持龍婆行(Luang Phor Xing)也就成了他第一個師父。在佛歷2481年時,他也曾經向龍婆曼(Luang Phor Man) 及龍婆範(Luang Phor Fan) 學法。佛歷2484年,因為戰爭所以便離開泰國而步行萬里到緬甸、老撾、柬埔寨及印度。
佛歷2486年他也成立了他的第一間廟Wat Tam Kiao,位於泰國洛坤府(那空是塔瑪叻府Changwat Nakhon Si Thamarat )內。第二間廟名為Wat Tam Thakuei 在拍尼春蓬府(Changwat Phakdi Chumphon) 。
佛歷2545年10月15日,龍婆碧納(Luang Phor Pinak)圓寂了~享年89歲。在他的遺言吩咐中
1、不能火化
2、不能打防腐劑
3、不能做超度法事
4、不能大肆宣揚
5、給於打坐形態
6、安放於舍利塔內
10年後(2555年)出塔,安放於大雄寶殿。並且預言2555年將會紅遍全世界,神跡不斷。
經過一番波折,聖僧龍婆碧納不朽金身法體已於佛歷2556年2月21日(公元2013年)出塔,關於延時出塔,廣大善信普遍認為這是聖僧慈悲,希望更多有緣人能擁有其聖物,一直受到聖僧的祝福和庇佑,以避免出塔後聖物價格暴漲導致的力所不能及。
神跡傳奇
龍婆碧納(Luang Phor Pinak)是一位修行極高的高僧,大師製作的佛牌聖物都以招財起運,招貴人而聞名,他的預言中還提到,當遺體取出後,他所鑄造的幸運星等佛牌將會紅遍全世界,而且神跡事件接二連三的出現。
神跡1--Phra Sood天神
曾經有幾位對於外傳師傅修行很高很不以為然, 於是去找龍婆碧納(Luang Phor Pinak)想試探大師的功力,大師就對這幫人說 我的佛牌在遇到危險時可以保護周邊8個人。這幫人心想保護一個人都是未知之數,更不用說8個人不相信大師所言,龍婆碧納(Luang Phor Pinak),就叫帶頭的那一位手上拿著一尊他的牌,另一隻手握著一把沙,其餘7人手上都要拿一把沙,8人全部躺下, 把手上的沙往眼睛里倒。奇怪的是竟然沒有一位眼睛入沙的當場令這一幫人心服口服,此事傳開後無不對大師尊敬有加,所製作的佛牌很受到藏家們的喜愛!
聖僧與聖物
在他修行法門時候,苦行僧的身邊常有孤魂和精靈的出現。他發現在天地人之間的孤魂和精靈未被善待。就造了些佛牌讓這些佛牌為媒介。這些聖物能讓那些含有善意的孤魂和精靈來幫忙人類,以期待造福各方。人類可因為這些聖靈的幫助而可克服障礙和活得一帆風順,而聖靈們因為造福人間得以大功德和善果。這種善意和無邪惡的做法是很值得我們去敬仰,這種意念和慈悲是不含任何邪惡或利己的思維。
龍婆碧納(Luang Phor Pinak)大師一生製作多種不同聖物,其中最受新馬泰信眾歡迎的聖物——幸運星,幸運星正面的五角代表著「五大聖佛」 而後方的八角星形則代表著「八方阿拉肯護法神」,
佛與生活
龍婆碧納(Luang Phor Pinak)不是一位富裕的僧人,所用的材料都是叢林里收集。因為他的佛牌通靈力很強而被充滿邪惡思想的人們濫用。原本是個善念的聖物被濫用為邪惡的利器,善意的孤魂和精靈被利用為黑暗的使者。很多人因此誤認為龍婆碧納(Luang Phor Pinak)聖物是個邪物。很多人都誤信謠言而把他的善意和功德都給埋沒了。就像一把刀,能致傷敵人也能誤傷自己。如何善用那就看個人的修為了。
畏懼症症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走過愛的蠻荒:撕掉羞恥印記,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介紹
訪問作者:文國士
內容簡介:
爸媽在精神療養院相遇、相戀,生下他。
「瘋子的小孩!」曾令他羞恥,
「我會發病嗎?」是最大恐懼。
但他翻寫了命運。他成為TFT的老師。
曾經我恨死自己為何出生,恨透這世界!
曾經我擔心,自己是不是也瘋了?
但如今明白了,
站在懸崖邊的我,只渴求有人堅定而溫柔地對我說:
「我愛你,只因為你是你。」
父母都患思覺失調症,被症狀折磨時,
跟著幻聽與妄想,混亂而狂暴。
他更一度放棄自己,吸毒、飆車,差點殺人!
寫下親身故事,像是用雙氧水洗傷口一樣灼熱而痛苦,
但,療癒從此開始……
媽媽悄悄告訴我:「你的親生父親,其實是黃義交!」
爸爸因妄想喊叫:「怎麼辦?有人要殺我!」
在我家,這叫平靜。
媽臉上有一道長長刀疤,是爸爸抓狂砍的,他硬指媽媽偷人。
奶奶曾被媽媽失心瘋地痛揍,只因我黏奶奶,不肯叫聲「媽」。
任鄰居指指點點,看著爸媽被五花大綁地押上救護車……家是避「瘋」港,在我家,這叫常態。
「爸媽都是精神病患」是跟著文國士長大的烙印,旁人的排擠、畏懼有如凌遲,羞恥感揮之不去,年少的他只能化身成張牙舞爪的獸,保護自己。
然而,正是匍匐過那片荒地,每一滴愛都彷彿甘霖,在他心靈的空洞漸漸育出沃土,幫助他成為更好的自己,並且轉化為對孩子的關注。
有人質疑他:「爸媽都有精神病,你這樣還能當老師嗎?」
但正因背著這宿命,走過惶惑,他更深刻懂得:好好長大是需要運氣的。
他但願成為孩子們的幸運。
作者簡介:文國士(國國老師)
最愛pink(粉紅色),喜歡擁抱,不說「我」而老愛講「人家~」,頂個大光頭,大笑起來甚至有點三八。
但是聊到陪伴弱勢家庭孩子,這份近乎信仰的理念,眼神變得嚴肅、深刻,有時他流淚、罵髒話(在心裡),更多時刻,他為了孩子微小的進步雀躍。
爸媽都是精神病患,在療養院一見鍾情,婚後生下了他。八歲以前與爸媽同住,但他倆最常出入的地方是國軍八一八醫院(現為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台北市立療養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前身),遭電療、綑綁、隔離……直到他近八歲,爸媽都住進專門收容精神病友的榮總花蓮玉里分院,自此沒離開。
他由奶奶撫養長大,領低收入戶補助,住過育幼院,國中念了兩間學校。從高職重考上台北市立復興高中,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
他是教育組織TFT「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第二屆教師,「陳綢兒少家園」的生活輔導老師。
從小受盡譏諷和辱罵:「那個肖仔的小孩!」
而今他說:「我要超越我的出生,活出自己的名字。」
畏懼症症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人生障礙俱樂部-臨床心理師的暖心小劇場」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劉仲彬 心理師
內容簡介:
躁動的意識、迷亂的人格、失速的心……
人類「另類心智」的驚異探險!
「心理師,你想死嗎?」她突然問我。
當然不想,而且我很清楚她也不想……
她手腕上那三十幾條傷痕,
每一道,都在呼喊著:「我想活下去!」
社交畏懼症、重鬱症、強迫症、自戀型人格、
多重人格、幻覺與妄想,以及失控的「恐怖情人」……
這些看起來和你一樣的人,
他們的內心又掩藏了多少破碎糾葛黯黑的靈魂……
●包括「黑寡婦」在內,這一團只有五名成員,入團條件是「人人有經驗,個個沒死成」,他們的隊名正是「自殺突擊隊」……
●是真是假?文青氣質的男人宣稱自己是無辜的。他有多重人格,而對女人騙財又騙色的那傢伙,是他的分身之一……
●「第二十號女友」突然傳來照片:第一張是天空,第二張是頂樓的圍牆,第三張照片,就只有一隻女人的腳,直接懸在圍牆外!
因為有自然捲而把樂團取名「離子燙很貴」的超自戀主唱,總是屁股對著觀眾演出的害羞貝斯手,哀嘆自己什麼都有,就是沒朋友的面癱美人……
案主的臨床症狀百百種,煩惱傷痛數不清,他們的故事就發生在你我身旁,甚至一不小心我們自己成了主角。
臨床心理師劉仲彬筆下的人間悲喜,猶如會談室的實況直播,神來一筆的幽默涵容著深深同理,而破碎的靈魂終於在此獲得修復,重新變得完整。
作者簡介: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執業的臨床心理師。
於執業第九年,赫然驚覺自己有一肚子的臨床故事可供輸出,每個故事皆如親生種,遂挾自體受孕之神蹟,一本與其說教不如說書之初衷,成立粉絲專頁「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意不在弘揚精神醫療能量,只期望把故事說得動聽,媒材跨足圖文影音,水平業餘,誠意至上。
另有多重身分如:深夜追劇受害者、各類戲票蒐集者、推理小說成癮者、垃圾分類執行者、昆汀‧塔倫提諾膜拜者。支持獨立書店,願為文創買單。不抓寶,只到二手唱片行淘寶。偶爾讀詩,然後會想睡。沒有顏值,只剩歲數,故稱大叔,已過了相信搖滾樂能拯救世界的年紀,但心中的神依舊是吉米‧罕醉克斯。
喜歡星期天的清晨,討厭星期一的清晨。
畏懼症症狀 在 如何面對特定恐懼症症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一見到蟑螂驚到雞飛狗走?一見到狗馬上躲到十丈開外?郵差Sam(化名)也許和你有相同的煩惱,馬上打開影片看看他怎樣應對自己的煩惱吧。 ... <看更多>
畏懼症症狀 在 心世界身心精神科診所- <<恐慌症的難兄難弟– 特定場所畏懼 ... 的推薦與評價
恐慌症的難兄難弟– 特定場所畏懼症>> 撰文者:陳永展醫師/ 院長和恐慌症的症狀有些類似,也經常跟恐慌症同時發生,的特定場所畏懼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