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蟲曾經對我說:媽咪,妳的堅持是我最好的榜樣。
.
乍看這句話,或許有些人會以為這大概又是篇網路放閃的炫耀雞湯文,但請您先別急著轉台,這真的不是放閃文也不是炫耀文,恰恰相反的,這是一個人生沒有那麼一帆風順的大媽,在前往自己夢想的路上,始終咬著牙撐著,告訴自己,不能放棄,不要放棄的故事。
.
在2017年這篇po文裡我寫了我的作家夢,我想大媽的老讀者們應該都知道,我想出書想很久了,曾經年少的作家夢屈服於現實之前,畢竟一個年輕的單親媽媽懷抱著作家夢太不實際了,乖乖的上班領薪水更容易填飽肚子,所以我收起了屬於年少的情懷,筆下寫的不再是風花雪月,而是冷冰冰不需情感也不需形容詞的SOP標準作業流程。
.
本以為日子會這樣一直持續到退休,沒想到5年前的那一天,命運的轉折點讓我見到車站裡那個步履闌珊的中年婦女提著行李箱吃力的樣子,這一幕驚醒了我,因為不想有一天「當人生走到最後才徒留遺憾」,沒能在走的動的時候一圓浪跡天涯之夢,所以憑著一股衝動回家立刻寫了封辭職信給老闆,告訴他
Hi, 親愛的老闆,我要辭職去旅行了
還清楚的記得那一天是個尋常的周日晚上,很奇妙的是寫完信之後我沒有了盤踞多年的Monday bule.
.
浪跡天涯的感覺很美,但實際上連續幾個月的時間,馬不停蹄的穿梭在國與國、城市與城市之間,真的累壞了,旅途回來後好生休養了一段時間治療我在高地被小黑蚊叮成嚴重過敏時好時壞的麻子臉,一直到隔年(2017)的孟夏才開始在網路上發表遊記,一個真實世界裡身經百戰的大媽,但卻是網路世界裡的新生兒,不清楚怎麼有人會對完全不認識的人說些惡意詛咒的話?而我寫的不過是遊記。
.
讓我想起出發前,有人說你一定撐不完全程,會哭著回家。
在旅行的路上,也有人說我”也不看看自己是什麼身分地位,還想學人家環遊世界”
而就在我寫了作家夢這篇po文後,朋友又來勸我”不要再寫了,其實別人都在看笑話,才幾個讚而已,就說自己想當作家,妳不怕丟臉嗎?”
.
我不懂,為什麼人生有夢想需要覺得丟臉呢?
就算當下的我不夠俱足該有的能力,但,難道人不能透過學習、成長及努力來實現自己的願望嗎?
身分? 就因為我沒能投胎在富裕且健全的家庭,也沒能同朋友一樣嫁入豪門,所以就要我認清身分,不能去旅行也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但有趣的是,旅行是我自己出錢,往理想邁進是我自己出力,而這兩樣都不需要透過別人的嘴裡來同意且肯定。
只能說這世界不乏偏見,若出身就代表一切是命定,一切都不能改變,那麼歐巴馬就不會是美國總統了。
.
有句話說的很好:永遠不用向任何人解釋你自己,因為喜歡你的人不需要,而不喜歡你的人不會相信。而這些認識的,不認識的,友善的,不友善的各種聲音,更讓我體悟到,當外在的一切越紛亂的時刻裡,自己更需要靜下心來,創作本是條寂寞的路,而人生中的寂寞又何嘗只有創作呢?在追尋夢想的路上,等待夢想成真的時刻裡,寂寞永遠都是如影隨形的,因為自己的夢終究只有自己會在乎,只有自己會懂。
.
其實在我寫完這篇跟宇宙下訂單的許願文後,大概近1年半的時間,我就收到出版社的邀約了,那一年是2019年,世界還在正常運轉的那一年,本來協定的交稿期因為我個人出國還有卡關等因素,拖稿延遲了,這一拖整整一年。(很謝謝我的編輯一直耐心的等待我,也很慶幸當時選擇正確,先陪我90多歲的阿公去圓他想出國訪友的夢,回頭來看特別有意義)
.
因為很在乎,所以下筆特別難,終於在去年底交出了稿子,整整17萬個字,呼~ 不瞞大家說,從去年到今年這段時間,我面臨人生的低潮期,去年遇到些莫名其妙的事,今年初健康狀況也出現問題,有許多不是很順利的事,但人生不就是如此嗎,總有些起起伏伏,雖然自己不是那種天生運氣特別好的人,相反的,很多事總是面臨諸多考驗,但有句話不是這麼說嗎?那些不能打敗你的,只會讓你變的更強大。
.
(笑)會不會變的更強大,不一定,但對於挫折忍受度卻是一定能提升的,人生很重要是學會釋然,處理自己的低潮與面對挫折,當挫折忍受度提升之後,才能成為更堅毅的人,好比荒地裡的野草,乾旱時雖長的不美,但根卻能扎在泥地裡更深,展現強大的生命毅力,不輕言放棄的力量。
.
套一句步步驚心裡四爺的台詞: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門成功學更需要人生智慧來體悟。
.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而你對人生對得失間的態度,無形間也影響著孩子的性格,記得當時那個一直被說若休學出去玩,日後一定會輟學的米蟲嗎?
當她回來後沒有輟學,畢業考上北大的時候(2018),我發了一篇po文,有人轉發了我的文章,在上面寫著:一個沒有教養的好狗運小孩有什麼值得說的。而這個人我並不認識她。
.
回頭來看po文裡的一段話:
米蟲現在也正在為她自己的夢想努力 (指的就是想申請研究所)
看她這麼辛苦,潔媽有些心疼的問她,要不退而求其次? (不用一定要上名校)
她是這麼回答我的: 哪個為自己夢想打拼的人不辛苦?
「如果有天成功了,這些辛苦不過只是路上的故事。
但這個時候放棄了,這些辛苦就成了什麼都不是。」
而且妳不也告訴我,成功是屬於堅持到最後的人嗎。
.
而米蟲對我說:媽咪,妳的堅持是我最好的榜樣。這句話其實是在我交出17萬字文稿那天她所說的話,我的卡關我的低潮,她都看見了,而我的堅持不懈,她也看見了。
.
因為疫情的關係,出版社的出版計畫整個大亂,終於上個禮拜交了作者序,我的書已經在編輯了,(但目前還不能確定出版時程,只能說on the way在路上了) 今天跟大家掏掏心裡話,不知道大家追蹤我多久了,只是想告訴大家,如果有天我真的圓了作家夢,那麼這不是靠運氣來圓夢的故事,而是就算時運不濟我也要堅持下去,不放棄。我告訴自己:人在順境裡,不驕不縱;人在逆境裡,不頹不餒,要耐心等待著,花開的日子,人生有時候可以不用太急。
.
最後等書出版的那一天,還請大家一定要多多多多多支持拉!!!🙏🙏🙏
(喔,BTW,忘了說,那一年的年底我真的有印了經書😂)
「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程」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程 在 美國研究所申請攻略+時程| How to apply to grad school in the ... 的評價
- 關於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程 在 如何申請美國研究所?必備文件、時程、申請幾間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程 在 2021美國研究所申請時間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EDU ... 的評價
- 關於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程 在 申請美國研究所 -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程 在 超全美國研究生申請流程,一篇就夠 - PTT新聞 的評價
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確診加校正共583例、17例死亡;苗栗電子廠移工群聚,疫情趨勢不樂觀;雙北分析多數經家戶感染,指揮中心呼籲端午節避免移動返鄉;行政院推出2,600億紓困4.0計畫,預計紓困達730萬人次】
台灣今(3)日新增364例本土案例,校正回歸219例,合計583例,新增17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這兩天的確診數增加,今日校正回歸的病例數很多,有部分是在醫院裡面,部分居家隔離還未處理,各地方政府陸續將這些個案全數清查安置,「整體看起來是另一波新的高峰,等這兩天清查清楚,才能判斷走向,但目前的跡象看起來並不好。」
今日苗栗縣新增34例確診個案,陳時中表示,其中32例為電子廠移工出現群聚感染,自6月1日起,該廠已有45例確診個案,苗栗衛生局將大規模針對該公司7千多名員工篩檢,同時也匡列可能會造成群聚破口的移工宿舍,目前所有接觸者都先一人一室隔離。
由於下週將迎來端午連假,陳時中表示,目前的疫情狀況依然不可以放鬆,因此呼籲民眾,若非必要,不要返鄉,避免長距離的移動,因為拜拜需要採購,但也可能造成群聚感染,建議一次購足不要逗留,會要求店家做好人流管制,也請交通部讓長途大眾交通工具運載量維持在2成。交通部也正與雙鐵、公路總局討論方案中。
繼去年9月紓困3.0方案以來,今天包括衛福部、勞動部等8個部會首長上午一起召開記者會宣布新一波的紓困方案,總預算追加第三次後高達2,600億元,預計紓困個人對象也從330萬人次擴大到730萬人次。另外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因疫情嚴重影響內需,新增事業紓困對象,包括服務業、觀光業、教育事業、藝文與長照托幼等行業。
■確診人數再上升,校正回歸也塞車
今日確診的364例本土個案,為186例男性、17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28日至6月2日。另外,校正回歸的219例個案,為120例男性、9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5月31日。
新確診個案與校正回歸共583例中,以新北市265例最多,再來是台北市224例、苗栗縣34例,桃園市30例,彰化縣15例,台中市5例,基隆市4例,台南市2例,新竹市、花蓮縣、宜蘭縣及高雄市各1例。雙北以外的縣市共94例中,77例為已知感染源,14例關聯不明,3例疫調中。(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針對確診人數上升、校正回歸也增加的狀況,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分析,目前疾管署的昆陽實驗室與雙北檢驗單位,過去都有累積一些因為上傳系統造成的延誤,或是在家隔離的個案,日前指揮中心已告知各檢驗單位,不要延後上傳個案資料,但還是發現一些檢驗機構,確實沒有把所有陽性個案即時登錄,因此這兩天疾管署檢驗單位有積極介入輔導,再清出一些陽性個案。
張上淳表示,其實從發病日來看,疫情趨勢沒有太明確的變化,但當然還是會擔心有往上攀升的狀況會發生,尤其今日也有部分機構群聚的問題,也直接導致個案數增加,例如苗栗,就會影響整體的全國個案數字變化。
陳時中則補充,年輕人染疫的比例增加。本波疫情爆發以來,5月11日至6月2日,年輕人染疫的比例約19.9%,但昨天、今天看到此族群確診比例升到25.2%,「可能是看到前2天疫情平穩,年輕族群移動、群聚變多,」因此要特別呼籲,一定要做好自我防備,把群聚降到最低。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表示,目前第一波雙北熱區的疫情已經在趨緩,但是過程中也擴散到各縣市,觀察其他縣市,都有確診數在上升的狀況,這也表示全國三級警戒還沒能看出成效,大家還是不能防鬆。
此外,台北市今日記者會提到,台北市2,800多例本土個案,其中家戶感染比例高達43%。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表示,家戶感染是疫情中很難避免的部分,「就算做了各種防疫措施,讓民眾都待在家裡,但是在家中要做到全程戴口罩、不共用衛浴、都躲在自己房間,這很困難,尤其COVID-19在發病前3天就有傳染力。」
■新增死亡17例,死亡率達1.66%,張上淳:送醫時間較慢
今日死亡個案17例,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針對40多歲個案(案4262),因具有萬華活動史,在5月13日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胸痛、呼吸困難、腹瀉症狀,當日PCR採檢陰性,21日第二次採檢則陽性,23日確診,25日住院,31日死亡。
目前每日死亡人數仍居高不下,死亡率已達1.66%,甚至較年輕的患者也開始出現死亡個案。對此,張上淳表示,這一波確診死亡個案仍是年長者為主,對於年輕個案,沒有特殊疾病者,目前還無法判斷,需要進一步的病理解剖。針對這位個案,進到醫院的時間稍慢了一些,一次陰性不代表沒有被感染,未來還是需要再早一點進到醫院再次篩檢、衛生單位早一點分流安排,才能避免重症、死亡個案增加。(見確診死亡人數累積表)
■苗栗、新北工廠移工群聚
今日除了苗栗電子廠傳出移工群聚之外,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新北市中和區也有工廠出現移工群聚,目前也正處理中。
苗栗縣長徐耀昌在臉書表示,此起移工群聚案,自6月2日下午,醫院團隊進駐採檢PCR及快篩,截至今日上午11點,已採檢快篩374人,陽性8人,陽性率2.1%、PCR採檢195人,今日後續預估還要篩檢2,000人次。
而新北市中和區一間57名移工的印刷廠,一共8人群聚感染,其餘49人快篩陰性。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移工防疫雇主也有責任,未來公司裡面只要有人確診,就要馬上將工廠、宿舍進行清潔消毒,其他接觸者進行篩檢、居家隔離,若雇主無法安排移工居家隔離,勞工局可以幫忙協調轉介,但若雇主沒妥善處理,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9款規定,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並廢止聘僱許可。
■國內已有180位長照機構相關人員確診
昨日羅一鈞公布國內有30家長照機構出現確診個案,但今日再更新數據,一共60家出現確診狀況(記者會後自70家更正為60家),包含長照機構37家、護理機構5家、精神照護/復健機構3家及社福機構15家,總共47位工作人員、133位非工作人員確診,都已列在通報資料中,但可能與各縣市衛生局疫調的資料有通報落差,未來要求這些機構(包含住宿型、居家、日間型機構)每日回報確診情形,若工作人員確診,指揮中心會協調增加人力來支援。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黃玉成日前接受《報導者》採訪時即提出:「我們現在最擔心的,參照國外的經驗,安養中心、護理之家還是最難處理的地方。這些住民幾乎沒有行動能力,在院內病毒若傳散出來會非常可怕,一定要小心謹慎。」
而有沒有辦法積極預防?他表示美國針對公家機關、醫院等機構都採每2週篩檢一次,但台灣若要做到每2週採檢一次,就很難用病毒核酸PCR採檢,而得改用快篩,而且篩檢的頻率要更高,才能讓準確率提升,這樣或許就能達到防範院內感染的效果。然而,此刻看來依舊沒有避免長照安養中心出現確診個案的問題。
■台大醫院也出現陪病者確診,在醫院造成感染
此外,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今日上午發表聲明稿,指出工會近日接獲院內有醫護確診的消息,但醫院端並未公告,也無法得知哪些單位為高風險地點。台大醫院則表示,相關確診及接觸者都已通知匡列,此次是風險院內有人員身體不適確診,調查後發現多名陪病者陽性。
對此,張上淳表示,許多醫院中出現確診個案,很多可能是一個個案從社區將病毒帶到醫院,到底是不是院內感染,有時候很難判定。但也因為如此,針對全院醫護每5到7天都會進行一次篩檢,目前也再次針對雙北各醫院的全院病人、陪病者進行篩檢。
但各醫院若出現確診個案,除了個案本身,也會匡列一定程度的接觸者,可能導致醫院人力再次受到壓縮。張上淳表示,目前每家醫院的確診醫護都是個位數,但也有接觸者需要隔離,確實會影響到醫院第一線照顧人力,目前醫院其他醫療服務都降載中,這些人力就可以遞補上來補充短暫缺口。另外,張上淳也呼籲第一線醫護可以儘速接種疫苗。
不過,對於陪病者篩檢的難題,黃玉成表示,雖然民眾有住院需求,已要求各醫院要篩檢病人陰性後才能住院,「但其實陪病者沒有篩檢,陪病者就算限縮成一人、採取實聯制,還是有風險,且陪病者不可能永遠固定同一人,是不是換了人就重新篩一次,這些都是執行困難的地方。」
■今日疫苗又傳出2例疑似血栓不良反應
目前全台接種疫苗共56萬2,029人,其中公費52萬839人、自費4萬1,190人。繼昨日衛福部宣布,國內接種疫苗出現首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個案(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TTS)後,今日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6月2日通報3起嚴重疑似不良反應個案,其中2例都疑似出現血栓反應。
一例50多歲男性,接種後6天出現頭痛,10天後頭痛加劇、噁心、嘔吐而就醫,經抽血驗驗、影像學判斷,認定是TTS,目前加護病房觀察診治中。
另一例40多歲女性,接種後出現發燒、肌肉痠痛,2天後有改善,但隔天、接種後第7天分別因發燒、肌肉痠痛、頭痛因素就醫,第8天手掌發疹而劇烈頭痛,導致隔日再次就醫,抽血、影響判斷也認為是TTS,目前住院診治中。
■舉債2,600億元紓困4.0啟動,個人紓困最快明起發放
行政院今通過防疫紓困特別預算案,包括衛福部、勞動部等8個部會首長上午一起召開記者會宣布新一波的紓困方案,包括個人現金紓困、事業紓困、紓困貸款三大類。紓困4.0總預算經全數以舉債方式,追加到2,600億元,其中防治經費(各部會防疫物資、人力補助)為734億元,紓困部分為1,866億元;個人紓困則擴大新增330萬人,預計高達730萬人可以領取相關紓困補助。(請參考紓困4.0經費圖表)
紓困4.0發放時程分為3波,明(4)日起,個人現金紓困部分,去年有資料、合乎資格者直接匯入;6月7日起,新增個人紓困現金、事業紓困及貸款申請(線上申請或郵寄申請書);6月15日起,開始發放孩童家庭防疫補貼,並開始受理勞工10萬元紓困貸款。
個人紓困發放現金對象共分為10類別,其中相較於去年紓困,新增部分為家中有國小以下孩童、國高中及五專前3年身心障礙學生家庭,每名孩童1萬元;以及漁民和自營業者勞保投保保額在最低級距2.4萬元以上者,但仍有排富門檻限制。(請見個人紓困表)
■新增事業紓困將以內需、服務業為主
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表示,事業紓困分為兩部分,因新一波疫情影響內需為主的事業(紓困4.0新增),對象包括商業服務業、觀光業、交通業、教育事業、藝文業、長照幼托。(請見新增事業紓困表)
補助額度則依據是否被強制停業有不同標準:
●營業額減少達50%以上者,依照員工數,每人4萬元,給予一次性營運補貼。
●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命令停業,且給薪未達基本工資者,依照員工數,每人1萬元,給予一次性營運補貼,另每名受僱員工補貼4萬元,由事業具領轉發。
另去年補助事業對象則持續補助,包括:
●交通業(機場、地勤、小三通港口、空廚、小船)、製造業及技術服務業:補貼至今年6月。
●會展業及貿易服務業:依照員工數,每人2萬元。
●客運業(國道客運機場路線、遊覽車客運):逐車補貼營運費用、防疫物資費用。
●社福團體(曾受政府委託之社福團體、復康巴士業者):維持費及加班費補助。
上一波紓困貸款機制持續並且加碼,勞工、中小企業、公股銀行、農業、央行中小企業貸款全都有增加貸款資金,其中勞工紓困貸款10萬元方案,提供利息補貼措施,共計50萬個名額。紓困4.0詳情可撥打紓困振興專線1988。
■新北市產業總工會:無勞保者補助認定應全面開放,疫情後再審核
去年勞工紓困並無納入勞保投保薪資最低額2.4萬以上者,這次紓困4.0雖有加入,但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洪清福認為,補助金額仍略顯不足,「防疫期間大家都一樣,不會因為勞保保2萬5就有飯吃。」他更指出,有工作但無勞保者始終是最需要紓困的對象,地方政府在認定上應該採更寬鬆的全面性認定,「只要有申請、簽切結書,就應該先發放,等疫情趨緩後再來審核,若(當事人)無法舉證(有工作),再收回補助。」
新的事業紓困補助,遭勒令停業且給薪未達基本工資者,員工補貼4萬元,但由事業一併具領轉發部分。洪清福也質疑,錢補助公司,但公司拿到卻不一定會確實轉發給員工,甚至可能會出現公司「多報少轉發」、雇主把多報的金額收進自己口袋的情況。過去遇到這種情況,即便是工會出面都不見得能處理,他建議,補助不用透過雇主,應直接給員工,「行政程序並不困難,都可以補助雇主了,為何不能補助勞工?」
(文/陳潔、林雨佑 ;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江世民、黃適敏;攝影/許𦱀倩、鄭宇辰、余志偉、陳曉威)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群聚感染 #疫苗 #血栓 #TTS #紓困計畫
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核電爭議再起 美專家:核能非乾淨能源 核廢料處理耗時百萬年像「詛咒」(05/25/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美國反核團體「超越核能」(Beyond Nuclear)發言人暨核廢監督專家坎普斯(Kevin Kamps)18日在一場對台視訊演講上指出,高放射性核廢料的影響會長達百萬年,核廢料將成為全人類難以擺脫的詛咒。此外,他提到近年極端氣候加劇,將使核災風險進一步提高,從美國的各種案例都可以看出,核電廠無法應對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威脅。
今年8月台灣將迎來重啟核四公投,擁核方主張核能便宜、乾淨,啟用核四可補足台灣電力缺口。反對方也持續提出反駁,綠色公民行動聯盟18日即邀請坎普斯針對台灣民眾舉辦線上演講,以「如何抵抗核工業的環境不正義?」為題,分享核電廠帶來的環境與社會隱憂。
核工業中隱藏的種族主義 黑人、原住民、移民被迫吞下惡果
「超越核能」成立於2007年,是美國具代表性的反核團體之一,致力於揭露核電風險與核廢處置的資訊,主張廢除核能及核武發展。這次也是「超越核能」首度受邀面對台灣觀眾發表演說。
坎普斯長期投入放射性廢棄物研究,曾於2010年1月在佛蒙特州眾議會與參議會的聯合聽證會上作證,指出佛蒙特洋基(Vermont Yankee)核電廠有反應爐洩漏放射性物質的風險,促使該州參院通過表決,關閉40年歷史的洋基核電廠,為美國反核運動歷史寫下重要一頁。
坎普斯指出,放射性物質給北美帶來的破壞可以回溯到1933年,綜觀核工業的歷史,從最初的原礦開採到最終核廢料的處置,對環境、社會都造成極大破壞。以環境層面來講,採礦工作往往造成周遭環境的大面積破壞,且多數礦區位在美加交界的五大湖區,該區域占了全世界21%的淡水總面積,任何一處出了意外都將導致嚴重後果。
從社會層面來看,坎普斯回顧當時,鐳礦開採工作都是由社會地位較低的黑人從事,這些未能享有社會資源的人長期暴露在放射性物質中,大量工人英年早逝,造成無數家庭破碎。且多數礦區都位在原住民的傳統居住區,採礦作業導致原住民賴以為生的自然資源大量短缺,不少人死於飢餓。
而美國最嚴重的核污染事故是發生在1979年的7月16日,新墨西哥州一處鈾礦提煉廠發生潰堤意外,大量含有放射性的污水進入當地河流,不僅重創了當地的民生產業,也給環境帶來毀滅性的破壞。
坎普斯說,巧合的是,在1945年的7月16日,美國政府也在新墨西哥州進行了世界首次的核試爆,後續軍方更將各種放射性廢棄物棄置在新墨西哥州。坎普斯指出,新墨西哥州的住民組成多為原住民以及墨西哥裔移民,他們再三受到核污染的威脅,卻因沒有社會地位被迫妥協,可見核工業中的種族主義。
核電無法因應極端氣候 核災風險將攀升
隨著近年極端氣候加劇,核電廠面臨的災害風險也越來越高。美國密蘇里河2011年發生洪患,洪水侵襲了內布拉斯加州的卡爾洪堡(Fort Calhoun)核電廠,該電廠緊急在反應爐周邊堆起沙包等防洪措施,才讓關鍵設施免於淹沒。
同樣位在內布拉斯加州的另一座古柏(Cooper)核電廠近年也一再遭受密蘇里河氾濫威脅。坎普斯進一步指出,但這類洪水越來越頻繁,可說是一種「內陸海嘯」,對核電廠的威脅不容忽視。
除了洪水,今年2月的雪暴導致南德州核電廠機組跳脫,當地電力出現大缺口,民眾連暖氣都無法使用。坎普斯認為,從美國的各種案例都可以看出,核電廠並無法應對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將使核災風險進一步提高。
10萬噸核廢料如何處理 連美國政府都無解
核廢料也是令美國頭痛的大麻煩。2015年,內華達州一處低階核廢料處理場,因雨水滲入與鈉金屬產生化學反應,引發一連串的爆炸與大火。今年4月底,華盛頓州生態部公布報告,指出漢福德核廢料處理場(Hanford Nuclear Reservation)的地下儲存槽發生洩漏事故,已洩漏約6400公升的放射性廢水到土壤中。民眾不斷要求提升核廢處理的安全性,但美國政府遲遲沒有具體改善。
坎普斯指出,美國有將近10萬公噸的高階核廢料等待處理,現有暫存場都趨於飽和,但尋求最終處置場相當困難。他進一步說明,地球表面上任何處置都有風險,最終處置必須要埋入一定深度的地質處理場,讓核廢料完全與外界斷絕接觸,但美國政府始終無法取得與地方的共識,至今無法選定場址。
台灣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也卡關 進度大落後
反觀台灣現況,截至今年3月底,目前三座核電廠的低放射性廢棄物貯存量共計11萬3217桶(1桶=55加侖),加上蘭嶼有10萬277桶、核能研究所的1萬7267桶,共23萬761桶。
我國有關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的計畫,經濟部早在2012年7月公告「台東縣達仁鄉」與「金門縣烏坵鄉」2處建議候選場址,但因兩地縣政府提出抗議,至今未辦理公投。
原本預計2025年就要完工的低放最終處置場,現在連場址都搞不定,台電在計畫書中提到,若最終處置場無法順利推動,將先建設「集中式貯存設施」應變,但該方案也卡在土地取得階段未能興建,進度嚴重落後。
我國三座核電廠接連除役 用過核子燃料何去何從?
而用過的核子燃料,截至今年3月底,三座核電廠貯存量共計1萬8816束,約3919噸。這類高放射性的廢棄物,需先經過水池充分冷卻後,再取出進行乾式貯存(中期貯存),中期需存放約40年,而後才會放入最終處置場。
目前台電的核一、核二廠的中期貯存計畫都因未通過新北市政府審查而卡關,台電轉而在核一廠興建「室內」乾式貯存場,核二廠仍在針對水保問題研擬解決方案。導致核一廠的除役工作延宕,即將除役的核二廠所剩時間也相當緊迫,目前仍在營運中的核三廠則在申請相關執照中。
而我國最終處置計畫打算採用深層地質處置,將高放射性廢棄物埋在深約300公尺至1000公尺的穩定地質環境中。依規劃時程,預定於2038年擇定處置場址,2055年完成處置場建造。
坎普斯:核能不是乾淨能源 核廢料處理耗時百萬年像「詛咒」
在台灣有部分支持核能的意見指出,比起如火力等發電方式,核電不會製造空污及碳排放,是更加環保的選項,應透過核電提升電網強健度。坎普斯針對此問題點出,核電在發電當下或許沒有產生碳足跡,但核廢料的處理問題必須投入更多成本、更多時間,產生的碳足跡更是相當可觀。他建議將資源正確的投入發展可再生能源,如風電、光電,盡速停止核能發展。
針對台灣核四的啟用與否,坎普斯認為,核四是40年前的設計,而車諾比核災發生在35年前,福島核災則是10年前,代表核四的設計沒有因應這些事故進行修正,無法消除無窮的風險。
坎普斯語重強調,高放射性核廢料的影響會長達百萬年,核廢料將成為全人類難以擺脫的詛咒。除了處置工程上的挑戰,人類社會更需要思考「環境正義」的真諦,在處理核廢問題的過程中不能再剝削社會弱勢族群,如不該再占用原住民族的土地埋放核廢料。面對核能爭議,現今社會必須不斷溝通,人類才有可能邁向沒有核電的世界。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1258
♡
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程 在 如何申請美國研究所?必備文件、時程、申請幾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00:34 申請 必備文件和準備秘訣10:04 如何規劃 申請時程 16:00 該 申請 幾間 研究所 19:46 我的 申請 profile和結果免費海外求職資源 ... ... <看更多>
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程 在 申請美國研究所 - 留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目前讀的是商院,未來有考慮去申請美國研究所(商類的科系),因為對於這方面知識實在不足,有爬了一些文章但還是有點不懂qq,請問如果是還沒考 ... ... <看更多>
申請美國研究所時程 在 美國研究所申請攻略+時程| How to apply to grad school in the ... 的推薦與評價
哈摟~我是Athena 這支影片想要跟大家分享我 申請美國研究所 的一些經驗、技巧跟 時程 ,我是去年(2019)7月開始準備托福跟GRE,大約11月開始寫 申請 文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