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INSIDE未來日|在回台創立富比庫以前,創辦人黃以建已在矽谷深耕產業近三十年,他認為亞洲市場在上下游供應鏈生態已是相當完整,然而在工程線上人力還是相當吃緊。
舉例來說,在電子產品在誕生前,都必須經過電子設計自動化作業流程(EDA)才能進入設計工作,過去傳統作法是人工操作,不但耗費時間又會有出錯問題。
但,富比庫所切入的技術將資料智慧化,並為工程師帶來更高的效率。究竟,他們是如何致力打造全球最大電子零件資料庫?
#富比庫 #供應鏈 #資料庫 #AIOT
---
👉現在就來索取免費線上直播票,今年全台最完整的 AIoT 論壇底加:https://lihi1.cc/Q2Pp6
產業價值鏈舉例 在 雷司紀的小道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有人在 LINE 問說看不懂加密貨幣:「股票有數字可以估值,幣的底就不知道怎麼了解它了,真的不知道怎麼下手⋯⋯」
但其實幣圈的資訊反而更多,只是多數人不會解讀而已。各個幣的官網,推特,創辦人團隊,太多資訊了。區塊鏈是建構在網路上的新型生態,甚至不少項目都有把程式碼開源(opensource),智能合約地址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從裡面可以解讀到更多資訊的。
如果你是拿股票上的估值方法來看,完全看不懂超正常,因為表面上這是兩種不同世界觀跟打法,就像你把惡魔果實拿到火影忍者世界中一樣。但在本質上,無論是幣圈或股票市場都是一樣的邏輯,就像海賊王跟火影背後都遵守同一套王道劇情邏輯。
很多人看不懂、不曉得所謂的「幣圈」是怎麼一回事,那是因為他們執意用某些思維角度來看。但區塊鏈是新東西,要用新腦袋來理解才行。
舉例來說,說加密貨幣因為看不到財報、看不到資產負債表,就說沒數字無法估值無法理解,這就是拿舊腦袋來看東西。新腦袋看東西是怎麼樣的?你會去看加密貨幣上智能合約錢包、看資金動向、看交易所上的交易量、看白皮書、看團隊組成、看公司官方 Twitter、看 Github 上的程式碼......其實加密貨幣項目呈現出來的資訊,某方面來說比傳統公司來得更多、更公開透明。缺點是
門檻也較高,需要學習更多東西才行。
在解讀加密貨幣的項目時,其實可以試著用接近傳統金融孵化器、私募VC、風險投資機構的思維來思考。試想一下,一般新創團隊還拿不出任何財報,沒有數字,那麼照某些傳統投資人的邏輯,是不是就不用估值不用投資了?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別人做不到。
在私募機構的眼中,會針對新創公司提交的商業報告書、分析市場大小、產業趨勢、未來性、團隊組成、時程規劃表......這些不可量化的因子,最後決定要不要投資。要知道,這些資訊新創企業往往不會公開出來給一般大眾知道,除非 IPO 上市的那一天。
但幣圈就不是這樣了:白皮書、團隊組成、項目開發規劃時程、Github 程式碼、智能合約地址、金流、公鏈礦工數量、算力資訊.....在項目方公開服務的那一天,其實都很願意把資訊公開透明出來,讓這個市場上的參與者安心。
理由很簡單,因為在區塊鏈的生態中,每個投資人都能直接主動參與一級市場(股票是屬於二級市場),都能成為某個項目方的初期投資人,而這在傳統金融中是只有少數私募大型機構才能辦得到,一般投資人只能接觸到二級資訊而已。
所以當有人說:「幣圈的資訊更少」,其實只是他看不懂。因為客觀說起來,其實股票市場的資訊才是更少的那一方。
所謂的投資,英文叫 invest,in vest,本質上就是把自己 in 進去這套背心(vest)裡,就是我們常說的『入坑』。
以股票為例,對我來說買入一間公司的股份,背後本質是信任經營公司的那群人,同時看到企業成長的未來性,因此希望他們未來做得越來越好、營運越來越好,然後把超額報酬反饋給我——把錢投下去,便等同於穿上這家企業的背心的感覺。
相同的概念,一通百通,幣圈跟股市很多東西都能串起來。
新時代,新東西,新腦袋。
大多數人都很羨慕那些私募風投,認為他們能早期買到一些企業的股份很不公平,為什麼自己身為散戶投資人只能等上市後的股票二級市場?但老實說,今天如果你參與初投的機會,你真的有能力去做未來估值、承受新創創業失敗的風險,然後直接買下新創公司的早期股份嗎?
加密貨幣圈是一樣的狀況。
因此今天如果你真的想理解加密貨幣每一款幣、每一個項目的價值到底該怎麼看,我會建議可以轉換一下思維,想一想平常私募、風投、孵化器都在怎麼評估一個什麼都還沒做起來的新創團隊?
換位思考一下。
再以類似的角度來看幣圈中的每一款幣、每一個項目方。
你會漸漸發現,好像似乎有點懂了。
不容易,這件事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培養起來的,但只要能辦到這件事,其實在投資路上你將會更上一層樓!
因此我非常鼓勵,可以試著朝這樣的目標前進學習,培養自己的新腦袋,也是新時代需要的思維。甚至可以的話,讓自己去具備 #雙重圈籍 ——同時具備股票和加密貨幣的投資知識和經驗。
以現況來說,傳統金融和幣圈依然水火不溶——傳統金融投資人到現在還是看不太懂幣圈在幹嘛,總覺得那都是洗錢詐騙的東西;幣圈的投資人也瞧不起股市,一日幣圈股市一年,總覺得那都過時的東西賺太慢啦!
但這個狀況其實挺白癡的,有點在作繭自縛,扼殺自己的投資彈性和技術。就好比過去大家在股票上吵成長投資、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瘋狗流......哪個比較好一樣。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新腦袋
-
【雷司紀 Linktree 免費資源大全】
https://linktr.ee/raysky.investment
產業價值鏈舉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可能你以為的創業不是創業。
延續昨日探討直銷的話題,在社會薪資結構呈現極端M型社會的現在,富有階層的財富足以讓三代都花費不完,但勞動階層無論每日辛勤的工作,仍無法看見未來無法買車買房享受生活,也因此「創業」成了許多人追求的賺錢模式,但實際上許多人所做的創業並不是真的創業。
易讀版: https://awater.tw/archives/701
攤開各式各樣的創業資訊,最吸引人的就是「不再領取死薪水」「從此脫離打工人生」「為自己未來努力」。
這些文字的願景,都在告訴所有懷抱創業夢的人,當了老闆你就不再需要受氣,你就可以成為對別人頤指氣使的人,並且你的每一分錢都是收在自己口袋,好像只要擁有「老闆」這個頭銜,社會上的每個人會對你極度客氣,甚至你能夠呼風喚雨,帶給自己家人優渥的物質生活。
「而這一切只會發生在戲劇之中。」
太多人對於創業的想像來自於戲劇,來自於對於老闆那種惡質的刻板印象。
「大家憎恨的從來不是特權,而是這世上的特權階級中沒有我」
而從退伍後就真的開始學習創業的我,即使時至今日早就超過十幾年,我還是只敢說我還在創業中瞎子摸象的階段。
創業的幾大要素
一、資金
首先創業資金占比的意義相當大,許多人創業的原因是因為沒錢,但很現實的說,有錢的人創業絕對擁有更高的成功機率,並不是有錢人特別突出,單純是創業的過程充滿著不斷試錯,而背後的資本足以支撐的犯錯本錢與次數。
那些用著借貸用著傾家蕩產的一切來創業的人,本質是個毫賭的賭客。
所以那些想要改變自己社會階級,嫌棄現在收入太低的人想跳脫出來創業,通常在第一關就會被淘汰。
二、人才
「人才可分為自己是否為人才,以及你是否能夠與人才合作。」
即使你是人才,你能做的事情就這麼多,且你一天就是24小時,不可能包辦所有的工作,這也是為何團隊組織非常重要,但如果你的團隊只是成為凝聚共識的基本,那你們通常除了共同喊口號外,大家仍然都在各自做各自的。
將人才放在適合的位置,每個人發揮其特長,價值才能發揮出來。
三、商品
公司的銷售商品為何?
你在市場上有怎樣的不可取代性,為何客戶不選別人要選你,最重要的是,你對於這個商品的理解程度有多少,參與投入程度又有多少?
如果這個商品不是你從頭到尾開發出來,拿著別人做好的成品來銷售,對我而言你就只是個「業務」,只是個「加盟商」,你離真正的創業還有很大的距離。
一個商品產生的研發成本 / 時間 / 團隊的消耗,你都沒有參與,對於市場定價的錨點,在溝通中如何接合產業鏈中的上下游,讓你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都是執行中珍貴的一切。
單純叫別人買單你的商品與服務,從來只是創業的冰山一角。
四、品牌
當別人對你從未知到已知,從信任到購買,每一個環節都是巨大且辛勞的鴻溝,而度過一關又一關後的你,才成就這個品牌的價值,品牌代表著是信任,代表著是品質,代表著對你的欣賞。
當聽到你的品牌能夠點頭,這一切才有意義。
這也是為何在市場上生存的品牌百百款,但始終有賺錢的都是那少數中的少數。
如果你拿著別人的品牌去銷售,最終也是為其作嫁而已,累積的不在自己公司不在自己身上,一切都是空談。
五、能力
創業最常見的盲點,就是認為自己很有專業能力,在某一項特長表現特別好後,就認為自己有創業的能力。
舉例而言:很多我身旁的朋友認為自己很會拍片 / 剪輯 / 接案,認為只要擁有一項的能力能脫穎而出,就擁有創業的本錢,但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簡單。
當你開業後,如何有效的控管成本 / 建構公司體制 / 管理人才 / 建構商品與服務的不可取代性 / 學習行銷 / 銷售 / 售後服務等,每一項專業都是足以壓垮你的自信,但沒有一項是你身為一個老闆可以逃避的課題。
更別說設立公司時,你得要學習會計知識 / 成本控管 / 銷售模式的調整 / 稅率 等各式各樣的議題無法迴避。
即使你認為對於這一切都掌握的得心應手,你仍然有可能翻船。
認識我的老朋友都知道,我的本業是導演,過去從事幕後工作十幾年,當時是面臨到與人創業結果公司被掏空六七百萬,當時經歷一個月的低潮期,最終決定將自己推到幕前東山再起,我從來就討厭露臉在螢光幕前,但不可否認的是成為幕前會擁有更多的機會與資源。
就如同呼應昨天所說的,如果今天真有這麼好賺,何必要與你分享這個機會,除非他賺錢的來源來自於你。
創業這條路上從來不容易,最廣為人知的就是90%的公司一年內會倒閉,剩下的公司中99%又將會在5年內倒閉,雖然這個數據最後被證實是錯的,但也足以說明多數人在創業的道路上是摔倒的。
每個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一切,其實都從來不容易。
如果你問我自己適合不適合創業,應該先思考一下自己有怎樣的條件讓你足以支撐創業,我退伍後拿著身上僅存的10萬元,加上與家裡借貸的20萬,買了基礎的攝影器材就開始與夥伴合夥創立影像工作室,看起來成本很低,但如果我不是在世新廣電系累積四年,不是在大二就開始在外接案,不是住在家裡,不是遇到能夠一起打拼的夥伴。
任何一件事都足以讓我失敗。
我唯一慶幸的一件事情,就是會了很多事情後就能夠廣結善緣,在別人遇到協助時能夠提供資訊與資源,在我做幕後工作時扎扎實實的學會社群經營的方法,反而成了我因禍得福能夠走到現在的關鍵。
這條路,從來就不容易。
另外也謝謝大家關心,目前身體還是不適,但已經好很多了,而且我都沒有出門,味覺也都還在,所以應該不用擔心啦~
IG : Awater0911
專屬社團 -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