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是本能,請支持母嬰>
我對今年GOLD21線上課程的整體感想是: 母親與嬰兒的身體均為哺乳做好準備,但需要跨團隊的全方位支持,才能讓母親與嬰兒磨合出屬於自己的哺乳生活。
即便全球面臨COVID19的疫情,所有研究仍然發現,讓母親持續哺餵母乳,才能提供新生兒最佳保護。這次有不同題目都在討論疫情下的哺乳協助,讓我們能吸取前人經驗。面對染疫的孕婦、母親與孩子,如何持續支持協助他們,需要整合各科人員共同支持協助他們,而最近也有很棒的新聞讓大家看到台灣醫療團隊的努力,真的很開心!
新聞連結: https://tw.news.yahoo.com/%E5%BF%AB%E6%96%B0%E8%81%9E-%E7%A2%BA%E8%A8%BA%E7%94%A2%E5%A9%A6%E5%8D%B1%E6%80%A5%E6%99%82%E5%88%BB%E5%89%96%E8%85%B9%E7%94%A2-%E7%94%B7%E5%AC%B0%E5%B9%B8%E6%9C%AA%E6%9F%93%E7%96%AB-020042035.html
台灣母乳聯合學會會刊特輯: http://breastfeedingtaiwan.org/ext/news/V490.html
WHO的動畫
https://fb.watch/6qLy8INHOk/
今年有個題目特別提到「乳房尺寸的影響」,除了再次提醒大家乳房有各種形狀,都可以哺乳之外,主要是討論如何協助胸部超級豐滿的媽媽。課程裡分享了一個很可愛的動畫,協助媽媽們在懷孕期間了解自己乳房的變化,還有可能的感覺,分享給各位一起參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IIwEN1rXA
如果是乳房很豐滿的媽媽,哺乳時可以利用小毛巾捲墊在乳房下方支撐,或是利用絲巾圍在脖子和乳房下方作為支撐,分散乳房脹奶時的沉重感。哺乳姿勢我會建議利用反向搖籃式,不要刻意用手抬高乳房,對側的手支撐孩子的頸背部靠近同側的乳房(右手支托孩子靠近左乳),含上乳房後用小毛巾捲支撐好寶寶頭部就可以了。一般的哺乳枕可能太高,反而較不適用。給豐滿的媽媽們參考一下~
我覺得最重要的觀念還是肌膚接觸,在許多課程中都有提到,抗拒親餵的寶寶、協助早產兒、協助多胞胎以及協助產後初期的媽媽寶寶等等。去年的課程主題著重嬰兒反射對哺乳的影響,今年的重點則放在母親催產素反射的各種影響因素,所有影響生產或產後母嬰建立關係的措施,都會減少催產素。而最能刺激催產素的自然動作就是肌膚接觸,媽媽不舒服,可以由爸爸代勞;產後無法立刻肌膚接觸,就在彼此狀況適合的時候盡早開始接觸。
新生兒在肌膚接觸時的九個階段包括: 啼哭、放鬆、清醒、活動、休息、爬行、熟悉、吸吮、睡著。每個寶寶需要的過程與時間不同,這九個階段可能輪流出現,例如爬行一陣子休息一下,過一陣子又開始舔皮膚並爬向乳房等等。
其中一位講師Sejal Fichadia有很生動的說明: 寶寶正從「有線模式(wired)轉為無線模式(wireless)」,請給寶寶一些適應的時間喔! 寶寶在子宮裡由胎盤臍帶連接母體,被動的接受氧氣與營養,從出生的那刻起就要自給自足,自己呼吸、自己新陳代謝、自己覓食、自己吸吮乳房,這個轉為主動的過程已經內建在寶寶的反射中,需要媽媽寶寶練習與磨合的時間。
講師特別強調: 在協助母嬰時,先給媽媽寶寶一些時間自己嘗試,我們從旁觀察支持就好。「直覺依循著本能」,當我們讓家長自由發揮時,家長也會自己調整出適合自己的哺乳方式,這也是很多產後初期的家長喜歡生物哺育法的原因。還有一個重點: 「請解放嬰兒的手!」在這些磨合的過程中,寶寶需要他的手來觸摸感覺母親,也會協助寶寶調整自己的姿勢,有時候還會來幫媽媽按摩乳房,實在很可愛!
文獻來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apa.14754
以上是這次GOLD21線上課程的綜合感想,希望簡短的分享能讓大家更了解自己與寶寶,也對自己過去、現在或未來的哺乳生活更有信心喔! 別忘了泌乳顧問一直支持陪伴著大家!
#喬依哺育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哺乳是本能請支持母嬰
#早期肌膚接觸的九個階段
#GOLD2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萬的網紅YOYO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挖仔尾位在新北市八里區,是最靠近淡水河出海口的一個漁村聚落。這片鹹水濕地在淡水河出海口南岸,正好位於竹圍紅樹...
「生物哺育法」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生物哺育法 在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生物哺育法 在 安東尼一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生物哺育法 在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生物哺育法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生物哺育法 在 [母乳] 親餵姿勢始終喬不攏和奶量問題-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哺育法 在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這真是「生物哺育法」和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哺育法 在 [心得] 親餵常見問題- babymothe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哺育法 在 [母乳] 分享新手媽媽參加貝親母乳講座心得- BabyMother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哺育法 在 [母乳] 產後馬上24小時同室真的是全親餵關鍵囉? - 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哺育法 在 BabyMother - 寶寶覺得親餵吸吮累,該跟他堅持嗎?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哺育法 在 Re: [心得] 如何親餵「盡量」不崩潰? - 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哺育法 在 新生兒常見問題:溢吐奶,腸絞痛,紅屁股 - 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哺育法 在 [寶寶] 愛玩還是厭奶?乳頭混淆? | PTT評價 的評價
生物哺育法 在 安東尼一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尼自然離乳一個多月了!
看到弟弟一直喝母乳,他終於忍不住⋯
每晚睡前會主動要求喝媽咪的ㄋㄟㄋㄟ了☺️
但當清晨弟弟肚子餓了在哭~
阿尼被弟弟的哭聲吵醒,也會吵著要喝奶🍼
面對個性都很執著的寶貝們⋯
媽媽潛能完全大激發🔥🔥🔥
一手抓一個,哥哥用側躺餵,弟弟用生物哺育法⋯
#同時親餵兩個寶貝 成就達成✔️
胸部終於沒有那麼漲了 😂
弟弟的五官越來越明顯
從頭到腳完全1:1複製尼尼爸,好驚人‼️
我都快戀愛了啦 ☺️☺️☺️
下午趁阿尼還沒回來之前
打開已經寄來好幾天的禧元堂燕窩 現燉燕窩🤤
好好的品嚐這珍貴的補品 ✨
三民菡生產後護理之家
#三民菡生 #bobson #月子 #禧元堂
生物哺育法 在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需要尊重媽媽也尊重寶寶的親子同室!>
看了今天的新聞,忍不住把之前寫的貼文找出來,下次有空再把留言串也一起整理出來吧!
每天看哺乳家庭的心得: 臨床上尊重每位媽媽的身心靈狀態是最重要也最困難的,當我們以嬰兒需求為標準,希望嬰兒能與家長待在一起時,家長是否準備好練習與嬰兒相處就是關鍵。可否請大家告訴大家: 生產和哺乳都需要孕期認真做功課的,產後才開始真的會手忙腳亂又來不及喔!
20161208《有關親子同室》
看來每年都會重複一次這個話題耶~~
以台灣的醫護人力,能做到目前的照護品質已經很厲害了,如果希望對每個家庭做到更個人化、更細緻的服務,勢必得投入更多人力與資源。
不過對第一線的人員來說,我想比較傷心的是當我們認真推動政策,希望更多媽媽從一開始就能練習哺乳、建立奶量時,卻被認為是只想符合標準或衝刺業績⋯
該如何讓家長理解這些哺乳措施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目前最能減少這些爭議的方法,所以還是請家長們從懷孕開始做哺乳功課、找到哺乳夥伴,會更能體會醫護人員的用心,也更能與心愛的寶貝建立依附關係並儘早開始哺乳的^_^
20150129 今天最後一位來諮詢的媽媽, 讓我想重新分享一次這篇有關[親子同室]的網誌
寶寶目前十天大, 媽媽的擔心是乳頭和乳房有點腫脹, 實際檢查起來只是單純奶多, 而且媽媽有自行添加配方奶, 顯然是添加了過多配方奶, 讓寶寶沒能頻繁吸吮乳房, 而讓媽媽脹奶了
當媽媽利用很輕鬆的生物哺育法餵奶時, 我們和陪同來的家人聊起這十天的過程:
媽媽說, 產後她想好好休息, 所以沒有選擇親子同室, 但是她很認真, 一接到嬰兒室的電話, 她就前往哺乳室哺乳, 她覺得住院這三天過得很開心, 很想多住幾天再回娘家坐月子
沒想到, 回娘家的第一個晚上, 新手爸爸媽媽就崩潰了: 搞不懂寶寶為何哭泣? 到底何時要餵? 何時不要餵? 該如何安撫? 更麻煩的是, 新手爸媽連尿布都不會換, 又遇上寶寶大便, 兩人手忙腳亂的處理完後, 忍不住互相擁抱, 接著哭了出來~~~沒錯, 是爸爸媽媽哭, 不是寶寶哭!
聽到這裡, 我和家人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連媽媽自己都笑了!
親子同室是經常被批評的哺乳政策, 但是親子分離真的是好事嗎? 爸爸媽媽休息了三天的結果是與嬰兒超級不熟, 沒有學會如何觀察照顧嬰兒, 只學會接電話, 回家後才在沒人教導的情況下開始摸索新生兒的大小事, 困難可想而知
反之, 在醫院親子同室的這幾天當然不輕鬆, 但是可以練習觀察寶寶, 練習抱寶寶安撫寶寶, 練習換尿布, 練習各種哺乳姿勢, 一開始不上手很正常, 但可以想辦法找人協助, 至少回家前學會了基本技巧, 才不至於一回家就手忙腳亂, 不知所措。簡而言之: 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今天的感想: 親子同室不只是因為寶寶需要爸爸媽媽, 其實爸爸媽媽也很需要寶寶, 不然這對可愛的爸爸媽媽就不會在家哭哭了~~
20140923
這篇文章講的是哺乳成功的十步驟,也是國際愛嬰醫院(Baby-friendly Hospital Initiative,BFHI)的認證標準。
這十個步驟都有其科學根據,例如肌膚接觸有利於維持新生兒的呼吸、心跳、血糖及體溫,也有利於讓嬰兒自行尋乳,開始人生中的第一次哺乳。
可以上一整堂課的的內容我無法一次完整表達,就用一個故事分享我的想法吧~
小如(化名)在餵大寶時遇上困難來找我諮詢,小如說自己在親戚開的婦產科診所生產,診所裡的醫師和護理師並沒有接觸過哺乳的母親與嬰兒,所以小如一切靠自己,摸索哺乳的姿勢、擠奶的技巧、孩子哭鬧的處理⋯⋯,過程非常辛苦,但小如並不放棄,當她來找我時,我們一起找出他們彼此最放鬆舒適的哺乳姿勢,也確認寶寶很會吸吮,小如就持續哺乳到懷孕,孕期繼續哺乳。
在快要生產時她和老公來做產前諮詢,想知道在親戚診所生產時,有沒有他們可以做的改變,避開上次大寶時的錯誤,讓二寶可以一開始就順利哺乳。我講了這十個步驟給他們聽,他們聽完覺得親子同室、無限暢飲、不給奶嘴奶瓶等等都容易實施,產後立刻肌膚接觸是最困難的,因小如要剖腹產,傳統手術的方式不可能讓小如產後立刻與寶寶肌膚接觸,討論以後他們決定由爸爸執行產後肌膚接觸。跟醫師溝通後,醫師也同意了。
事後他們描述二寶當天生產的情形給我聽:孩子出生後就放在爸爸身上做肌膚接觸,一直到小如縫完傷口,術後觀察穩定,回到病房後,就讓二寶與小如開始肌膚接觸,過了一會兒,二寶就開始扭動身體找到乳房開始吸吮了!
過了幾分鐘婦產科醫師來查房,非常驚訝地表示:原來真的初生嬰兒就會吸奶耶!(因為醫師之前沒看過~)
目前小如一大一小哺乳中,二寶也快兩歲囉!
小如的故事讓我很感動,也有一些想法
1. 哺乳成功的十步驟確實有其道理,道理來自於這是盡量貼近自然的模式,哺乳是生物本能,越自然的環境越容易成功。
2. 事在人為,只要願意了解,做好準備,不管在什麼環境生產,都可以成功順利哺乳;反之,如果產前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就算在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生產,也可能不了解為何要實施肌膚接觸、親子同室、無限暢飲、不給奶嘴配方奶等等政策協助母嬰哺乳,反而認為協助母嬰的醫療人員只是為了遵守規定才做的。
3. 生產和哺乳都是女人生命中重要的歷程,如果希望過程順利結果成功,建議準哺乳家庭在產前就要多做功課,了解生產與哺乳相關資訊,幫自己找好哺乳夥伴,選擇支持的環境與人力,才能事半功倍,開開心心地迎接與哺育新生命!
4. 也想請各位哺乳家庭大方分享你們的經驗,像小如就改變了診所裡醫師及護理人員的想法,如果讓更多人看到哺乳的多樣性與可能性,這個社會對哺乳母嬰的態度就會越來越正面開放的:)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6%AF%9B%E9%86%AB%E5%B8%AB%E5%93%BA%E4%B9%B3%E8%AB%AE%E8%A9%A2%E9%96%80%E8%A8%BA/%E5%AF%B6%E8%B2%9D%E6%83%B3%E5%B0%8D%E6%96%B0%E6%89%8B%E7%88%B8%E5%AA%BD%E8%AA%AA%E7%88%B8%E7%88%B8%E5%AA%BD%E5%AA%BD-%E6%88%91%E6%83%B3%E8%B7%9F%E4%BD%A0%E5%80%91%E5%9C%A8%E4%B8%80%E8%B5%B7/672192949472747/
生物哺育法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挖仔尾位在新北市八里區,是最靠近淡水河出海口的一個漁村聚落。這片鹹水濕地在淡水河出海口南岸,正好位於竹圍紅樹林濕地的對岸,是淡水河全段水筆仔生長唯一位在南岸的地方,也是全球分布最北端的紅樹林區域!
1.東方環頸鴴:雖然鴴科鳥類是台灣地區冬季的常客,但是當繁殖季來到之時,除了東方環頸鴴之外,其餘種類都會飛到北國去哺育牠們的下一代。因此,東方環頸鴴可以說是台灣唯一四季可見的鴴科鳥類了。牠們無論雌雄都是黑嘴灰腳、白色領巾和下腹部;在繁殖季,雄性東方環頸鴴戴著前緣黑色的栗紅色小帽,穿著領口黑色的灰褐色大衣,由喙基部至眼後還有一道黑色過眼帶;而雌鳥頭頂、過眼帶、上半身則為一致的灰褐色,顯得樸素許多。
2.小環頸鴴:有「千足鳥」之稱。在中國大陸稱為「金眶」鴴,因為夏季繁殖期小環頸鴴會有非常美麗的金色眼眶,還有漂亮的黑色圍巾和過眼黑帶,冬季的非繁殖期這些特徵則較不明顯或消褪。牠們常常結成小群在各海岸、河口的灘地上活動,牠們以濕地上的小型無脊椎動動物為主食。
3.濱刺麥:又稱濱刺草、貓鼠刺。濱刺麥的果實隨風在沙灘上跳躍滾動,就像一顆保齡球滾啊滾,滾動果實可不只是濱刺麥的浪漫想像,更是它傳播與繁衍的機制!它同時有能適應海邊的特殊生理機制及形態,葉呈尖刺狀,而且質地厚又堅硬,葉表面具有蠟質減少水分的蒸發;它還能長出向上長出不定根,在被沙掩埋時仍能探出頭來!有以上堅強構造,讓濱刺麥能當稱職的海岸沙丘先驅植物。
4.水筆仔:又名秋茄。樹皮為灰褐色,葉子對生,葉形為長橢圓形,有厚皮層以防止水份散失。在台灣南部的開花期於每年5至7月,花為白色,花絲細長。為了適應泥澤土地,根部發展成支持根,長久下來甚至發展成「板根」的形式,根除了能幫助呼吸外,還能使得植株得以在強風巨浪以及潮汐漲退的變化下屹立不搖。水筆仔胎生苗成熟掉落後,只有三分之一會垂直插入土中;三分之一較輕的會平行的漂浮於水面;另外三分之一則會沉沒平躺於水底。而其中較輕的胎生苗會被海水帶往更遠的地方,生根繁殖,這樣的設計對於水筆仔族群的擴張是很有幫助的。
5.彈塗魚:彈塗魚生活在海陸交接的泥灘地上,退潮時可以看見牠們在泥灘地上彈跳。為了適應泥灘地陸域及水域兩種不同的環境,牠們可以在腮腔儲存水,然後讓水通過腮來呼吸。不過這種方法獲得的氧氣很快就會用完,所以不能離水太遠。彈塗魚外表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那雙長在頭頂上鼓凸的大眼睛,可以各自分開移動使得視野變廣。更重要的是腹鰭合併在一起形成吸盤,使牠們可以攀附在垂直平面上。而強而有力的胸鰭則讓牠們可以在泥灘地上爬行,加上尾巴輔助還可以做跳躍的動作。而回到水中,這些魚鰭跟其他魚的一樣可以正常游動。
6.清白招潮蟹:俗名有白扇招潮蟹、夯白扇、小白馬。全身以白色為主,背甲顏色會隨著環境改變,而有灰至黑色的網紋變化,雄蟹小螯一側的步足內側(腹面)呈紅色,大螯同側的步足則還是白色。牠們大量群棲在砂質較重的泥灘地,相當明顯易認,洞口邊常有覓食後遺留的粒狀擬糞,揮螯的動作頻繁,是最不怕人的招潮蟹。只要稍有耐性等上幾分鐘,牠就會爬出動口在你的腳邊覓食活動。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0cB0juF4WI5P00JvTKmKC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fdrM6k3Rrhl7nKwtFiao
YOYO點點名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_y1faazG7_6paODoAHwxZ
碰碰狐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2L-H5_Qw7QoIoYm8YfKuEn
超級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bvjX60EZ0y3aTkcYpbIe3m3kDCKlsuh
YOYO卡通綜合包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HRxCf93QGb3svALfuirk
【訂閱YOYOTV】►►https://www.youtube.com/user/yoyotvebc?sub_confirmation=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TVgo1eiDjw/hqdefault.jpg)
生物哺育法 在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這真是「生物哺育法」和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真是「生物哺育法」和「雙胞胎哺乳」的最佳圖片說明啊! ... <看更多>
生物哺育法 在 [心得] 親餵常見問題- babymother | PTT職涯區 的推薦與評價
我一開始土法煉鋼,就生物哺餵法寶寶奶頭吸好後,順勢側躺。 ... 33 F 推unipasserby: 回樓上的W大,10幾天我就用生物哺育法囉,躺餵媽媽10/12 22:22. ... <看更多>
生物哺育法 在 [母乳] 親餵姿勢始終喬不攏和奶量問題-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回娘家做月子後一直想嘗試全親餵
無奈寶寶肚子餓的時候完全沒耐心
再加上我自己對於親餵姿勢始終喬不攏
只能趁寶寶還沒有因為肚子餓而哭之前把他抓起來嘗試親餵(雖然也有成功,但我始終抓
不到手感,都要喬非常久)
搞得這幾天不知道是不是壓力太大,奶量也下降了。
想親餵各位親餵母乳的媽媽們是怎麼成功的?奶量只能靠寶寶自己吸而衝高了嗎?
寶寶目前20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3.80.1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20010161.A.04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