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團體聯合聲明稿】
堅定廢核,開啟對話
為能源轉型與藻礁保育找出路
--
近日廣受社會討論爭議的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與藻礁保育,我們牽涉到台灣能源轉型的複雜問題,需要通盤的規劃與細緻的討論,並非絕對的零和遊戲。
今年是福島十週年,十年來,我們未曾忘卻核災帶給世人和大地的痛苦,更難以想像重啟危險核四後,台灣一旦發生核災,要付出什麼樣慘重不可承受的代價;核廢料更將留給後代子孫萬年遺害。
幾十年來,我們和數十萬台灣人民一起走上街頭,進行非暴力抗爭,終於在2014年迫使國民黨政府宣布核四封存,並在2016年由民進黨蔡英文總統確立了2025年非核家園的政策,雖然歷經2018年廢除電業法非核家園條文公投的挫敗,但此一政策仍然沒有改變,民間團體仍然堅守廢核的崗位,奮鬥不懈。
2015年國民黨執政核定規劃的開發方案,中油觀塘第三接收站(以下簡稱三接)開發面積達232公頃,2017年民進黨政府送件環評也是232公頃之方案,隔年因為環保團體和生態學者的抗爭,在環評階段將開發面積減至23公頃,確實已減少了陸域開發面積。目前尚待釐清的爭議是:突堤效應是否造成漂砂覆蓋大潭藻礁?在外海的工業港需填海造陸21公頃,加上碼頭和防波堤、浚深航道等海域面積913公頃等,對於藻礁與海洋生態的影響程度。
有關三接緩建或另尋替代方案,對於電力供應和減煤時程的衝擊影響,依據我們現階段掌握的資訊,如果三接無法如期在2025年完成,會減少天然氣源量,雖不影響大潭的八號、九號燃氣機組的興建,但是,確實有可能需要中南部的天然氣滿載運轉,或者燃煤量無法如規劃降低,也就是影響到中南部在電力業減排的空污改善時程。
我們認為,能源轉型需要系統思考,要攤開各層面的科學證據,啟動公共討論。例如「三接緩建、重新選址」對中南部空污改善的影響,是否能夠透過交通或其他逸散源的減污來達成?需要評估討論。而有關天然氣減供,導致無法持續減少碳排放,在台商回流,半導體產業的擴張下,是否能夠透過大力節能、積極布建綠電或合理調整電價,建立低碳產業規範、降低需求端的用電成長來達成,也是一大挑戰。
此刻台灣社會最需要的,是本於事實的公共討論,而不是讓生態保育與能源議題淪入零和對立。
對於藻礁公投是否被擁核幫綁架,做為「核四重啟」公投的動員工具?我們認為國民黨的態度最為關鍵。
在國民黨江啟臣主席表態支持藻礁公投後,至今國民黨並沒有提出通盤的能源轉型和減碳減污規劃,台中市長盧秀燕一直都主張要讓中火燃煤提前除役和拆除,但又阻擋天然氣電廠興建,對於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說通過藻礁公投就要多燒煤炭,則是回嗆希望中央做到「保存藻礁、愛護環境,和減煤減碳兩全其美」,這看似面面俱到、呼應民眾期待的說法,仍然沒有交代有何替代方案?我們只看到台中市環保局長曾公開主張要保留部分核電。
國民黨高層如果誠心要談藻礁保育,就要先對國民黨執政時期的開發案道歉反省,提出盧市長所謂「兩全其美」的替代方案,並且明確出來反對核四重啟,否則就是和核電幫一樣在利用藻礁綁架民意來推銷核電,就是假保育、真擁核。
做為最大的在野黨,沒有電力規劃的藍圖,企圖操作讓社會議題陷入只有政治力動員的對決,抹煞公民社會所期待開展的良性溝通,這是不負責任、欺騙社會的行為。
對於八月要舉辦的公投,我們要再次呼籲:核四重啟公投,請投下反對票。我們需重申—在三十多年的反核運動中,真相早已確認,即興建二十多年、爭議不斷,蓋在斷層旁、失去建照的核四根本無法重啟,且只會為能源轉型製造更多問題。
至於第三燃氣接收站要蓋在大潭這件事,呼籲民進黨政府彌補環評未討論完的爭議,不要以中油的片面資訊做為決策的基礎,應該舉辦聽證會或其他可能的對話形式,針對藻礁生態的程度、替代方案可行性,以及能源轉型、中南部減煤時程、老舊煤電廠除役的影響等重大爭議,把資料證據攤開來和社會對話,讓公民做出選擇。
公共政策不是各吹一把號,籲請社會各界更多討論,釐清三接和藻礁保育的課題,共同建構台灣能源轉型藍圖路徑,勿讓國民黨和核電幫做為核四重啟的政治工具。
--
聯合聲明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高雄市教保人員職業工會、屏東縣幼兒托育職業工會、社團法人台灣公民自主發電行動聯盟、台灣環境教育協會、高雄市野鳥學會、高雄市人民團體聘僱人員職業工會、台灣城鄉公民培力協會、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台大城鄉基金會、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嘉義市社區醫療發展協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台灣猛禽研究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共20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介紹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文魯彬(英文譯者) 本書特色: 邵族知多少? ‧於2001年正名,是台灣第10族原住民。本套書初版是2002年,故只錄集10族傳說故事 ‧當時的阿里山包括今天彰雲嘉的淺山丘陵,日治時代...
「生態學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生態學出路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生態學出路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生態學出路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生態學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生態學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生態學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生態學出路 在 [轉錄]Re: 請問唸生態所以後的出路~~~ - 看板ckbc 的評價
- 關於生態學出路 在 生態系的疑慮 - 靜宜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生態學出路 在 生態學出路、生態系統、何謂生態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生態學出路 在 生態學出路、生態系統、何謂生態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生態學出路 在 生態人文學系出路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 關於生態學出路 在 今日就係放榜嘅大日子啦!唔知各... - Ecology & Biodiversity ... 的評價
生態學出路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民間團體聯合聲明〉堅定廢核 開啟對話--為能源轉型與藻礁保育找出路】
近日廣受社會討論爭議的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與藻礁保育,我們牽涉到台灣能源轉型的複雜問題,需要通盤的規劃與細緻的討論,並非絕對的零和遊戲。
今年是福島十週年,十年來,我們未曾忘卻核災帶給世人和大地的痛苦,更難以想像重啟危險核四後,台灣一旦發生核災,要付出什麼樣慘重不可承受的代價;核廢料更將留給後代子孫萬年遺害。
幾十年來,我們和數十萬台灣人民一起走上街頭,進行非暴力抗爭,終於在2014年迫使國民黨政府宣布核四封存,並在2016年由民進黨蔡英文總統確立了2025年非核家園的政策,雖然歷經2018年廢除電業法非核家園條文公投的挫敗,但此一政策仍然沒有改變,民間團體仍然堅守廢核的崗位,奮鬥不懈。
2015年國民黨執政核定規劃的開發方案,中油觀塘第三接收站(以下簡稱三接)開發面積達232公頃,2017年民進黨政府送件環評也是232公頃之方案,隔年因為環保團體和生態學者的抗爭,在環評階段將開發面積減至23公頃,確實已減少了陸域開發面積。目前尚待釐清的爭議是:突堤效應是否造成漂砂覆蓋大潭藻礁?在外海的工業港需填海造陸21公頃,加上碼頭和防波堤、浚深航道等海域面積913公頃等,對於藻礁與海洋生態的影響程度。
有關三接緩建或另尋替代方案,對於電力供應和減煤時程的衝擊影響,依據我們現階段掌握的資訊,如果三接無法如期在2025年完成,會減少天然氣源量,雖不影響大潭的八號、九號燃氣機組的興建,但是,確實有可能需要中南部的天然氣滿載運轉,或者燃煤量無法如規劃降低,也就是影響到中南部在電力業減排的空污改善時程。
我們認為,能源轉型需要系統思考,要攤開各層面的科學證據,啟動公共討論。例如「三接緩建、重新選址」對中南部空污改善的影響,是否能夠透過交通或其他逸散源的減污來達成?需要評估討論。而有關天然氣減供,導致無法持續減少碳排放,在台商回流,半導體產業的擴張下,是否能夠透過大力節能、積極布建綠電或合理調整電價,建立低碳產業規範、降低需求端的用電成長來達成,也是一大挑戰。
此刻台灣社會最需要的,是本於事實的公共討論,而不是讓生態保育與能源議題淪入零和對立。
對於藻礁公投是否被擁核幫綁架,做為「核四重啟」公投的動員工具?我們認為國民黨的態度最為關鍵。
在國民黨江啟臣主席表態支持藻礁公投後,至今國民黨並沒有提出通盤的能源轉型和減碳減污規劃,台中市長盧秀燕一直都主張要讓中火燃煤提前除役和拆除,但又阻擋天然氣電廠興建,對於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說通過藻礁公投就要多燒煤炭,則是回嗆希望中央做到「保存藻礁、愛護環境,和減煤減碳兩全其美」,這看似面面俱到、呼應民眾期待的說法,仍然沒有交代有何替代方案?我們只看到台中市環保局長曾公開主張要保留部分核電。
國民黨高層如果誠心要談藻礁保育,就要先對國民黨執政時期的開發案道歉反省,提出盧市長所謂「兩全其美」的替代方案,並且明確出來反對核四重啟,否則就是和核電幫一樣在利用藻礁綁架民意來推銷核電,就是假保育、真擁核。
做為最大的在野黨,沒有電力規劃的藍圖,企圖操作讓社會議題陷入只有政治力動員的對決,抹煞公民社會所期待開展的良性溝通,這是不負責任、欺騙社會的行為。
對於八月要舉辦的公投,我們要再次呼籲:核四重啟公投,請投下反對票。我們需重申—在三十多年的反核運動中,真相早已確認,即興建二十多年、爭議不斷,蓋在斷層旁、失去建照的核四根本無法重啟,且只會為能源轉型製造更多問題。
至於第三燃氣接收站要蓋在大潭這件事,呼籲民進黨政府彌補環評未討論完的爭議,不要以中油的片面資訊做為決策的基礎,應該舉辦聽證會或其他可能的對話形式,針對藻礁生態的程度、替代方案可行性,以及能源轉型、中南部減煤時程、老舊煤電廠除役的影響等重大爭議,把資料證據攤開來和社會對話,讓公民做出選擇。
公共政策不是各吹一把號,籲請社會各界更多討論,釐清三接和藻礁保育的課題,共同建構台灣能源轉型藍圖路徑,勿讓國民黨和核電幫做為核四重啟的政治工具。
——
聯合聲明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高雄市教保人員職業工會、屏東縣幼兒托育職業工會、社團法人台灣公民自主發電行動聯盟、台灣環境教育協會、高雄市野鳥學會、高雄市人民團體聘僱人員職業工會、台灣城鄉公民培力協會、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台大城鄉基金會、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嘉義市社區醫療發展協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台灣猛禽研究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南社區大學、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台中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高雄市公民監督公僕聯盟
生態學出路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個民間團體聯合聲明〉堅定廢核 開啟對話 - 為能源轉型與藻礁保育找出路 (03/10/2021)
近日廣受社會討論爭議的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與藻礁保育,我們牽涉到台灣能源轉型的複雜問題,需要通盤的規劃與細緻的討論,並非絕對的零和遊戲。
今年是福島十週年,十年來,我們未曾忘卻核災帶給世人和大地的痛苦,更難以想像重啟危險核四後,台灣一旦發生核災,要付出什麼樣慘重不可承受的代價;核廢料更將留給後代子孫萬年遺害。
幾十年來,我們和數十萬台灣人民一起走上街頭,進行非暴力抗爭,終於在2014年迫使國民黨政府宣布核四封存,並在2016年由民進黨蔡英文總統確立了2025年非核家園的政策,雖然歷經2018年廢除電業法非核家園條文公投的挫敗,但此一政策仍然沒有改變,民間團體仍然堅守廢核的崗位,奮鬥不懈。
2015年國民黨執政核定規劃的開發方案,中油觀塘第三接收站(以下簡稱三接)開發面積達232公頃,2017年民進黨政府送件環評也是232公頃之方案,隔年因為環保團體和生態學者的抗爭,在環評階段將開發面積減至23公頃,確實已減少了陸域開發面積。目前尚待釐清的爭議是:突堤效應是否造成漂砂覆蓋大潭藻礁?在外海的工業港需填海造陸21公頃,加上碼頭和防波堤、浚深航道等海域面積913公頃等,對於藻礁與海洋生態的影響程度。
有關三接緩建或另尋替代方案,對於電力供應和減煤時程的衝擊影響,依據我們現階段掌握的資訊,如果三接無法如期在2025年完成,會減少天然氣源量,雖不影響大潭的八號、九號燃氣機組的興建,但是,確實有可能需要中南部的天然氣滿載運轉,或者燃煤量無法如規劃降低,也就是影響到中南部在電力業減排的空污改善時程。
我們認為,能源轉型需要系統思考,要攤開各層面的科學證據,啟動公共討論。例如「三接緩建、重新選址」對中南部空污改善的影響,是否能夠透過交通或其他逸散源的減污來達成?需要評估討論。而有關天然氣減供,導致無法持續減少碳排放,在台商回流,半導體產業的擴張下,是否能夠透過大力節能、積極布建綠電或合理調整電價,建立低碳產業規範、降低需求端的用電成長來達成,也是一大挑戰。
此刻台灣社會最需要的,是本於事實的公共討論,而不是讓生態保育與能源議題淪入零和對立。
對於藻礁公投是否被擁核幫綁架,做為「核四重啟」公投的動員工具?我們認為國民黨的態度最為關鍵。
在國民黨江啟臣主席表態支持藻礁公投後,至今國民黨並沒有提出通盤的能源轉型和減碳減污規劃,台中市長盧秀燕一直都主張要讓中火燃煤提前除役和拆除,但又阻擋天然氣電廠興建,對於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說通過藻礁公投就要多燒煤炭,則是回嗆希望中央做到「保存藻礁、愛護環境,和減煤減碳兩全其美」,這看似面面俱到、呼應民眾期待的說法,仍然沒有交代有何替代方案?我們只看到台中市環保局長曾公開主張要保留部分核電。
國民黨高層如果誠心要談藻礁保育,就要先對國民黨執政時期的開發案道歉反省,提出盧市長所謂「兩全其美」的替代方案,並且明確出來反對核四重啟,否則就是和核電幫一樣在利用藻礁綁架民意來推銷核電,就是假保育、真擁核。
做為最大的在野黨,沒有電力規劃的藍圖,企圖操作讓社會議題陷入只有政治力動員的對決,抹煞公民社會所期待開展的良性溝通,這是不負責任、欺騙社會的行為。
對於八月要舉辦的公投,我們要再次呼籲:核四重啟公投,請投下反對票。我們需重申—在三十多年的反核運動中,真相早已確認,即興建二十多年、爭議不斷,蓋在斷層旁、失去建照的核四根本無法重啟,且只會為能源轉型製造更多問題。
至於第三燃氣接收站要蓋在大潭這件事,呼籲民進黨政府彌補環評未討論完的爭議,不要以中油的片面資訊做為決策的基礎,應該舉辦聽證會或其他可能的對話形式,針對藻礁生態的程度、替代方案可行性,以及能源轉型、中南部減煤時程、老舊煤電廠除役的影響等重大爭議,把資料證據攤開來和社會對話,讓公民做出選擇。
公共政策不是各吹一把號,籲請社會各界更多討論,釐清三接和藻礁保育的課題,共同建構台灣能源轉型藍圖路徑,勿讓國民黨和核電幫做為核四重啟的政治工具。
聯合聲明團體:
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高雄市教保人員職業工會、屏東縣幼兒托育職業工會、社團法人台灣公民自主發電行動聯盟、台灣環境教育協會、高雄市野鳥學會、高雄市人民團體聘僱人員職業工會、台灣城鄉公民培力協會、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台大城鄉基金會、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嘉義市社區醫療發展協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台灣猛禽研究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共20個。
♡
生態學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介紹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文魯彬(英文譯者)
本書特色:
邵族知多少?
‧於2001年正名,是台灣第10族原住民。本套書初版是2002年,故只錄集10族傳說故事
‧當時的阿里山包括今天彰雲嘉的淺山丘陵,日治時代將邵族視為鄒族之一(當時稱「曹族」)
‧吳沙開墾水沙連造成衰落,日本人興建日月潭水庫,淹沒了絕大多數邵族棲地,目前邵族人口僅300多人,但族群意識仍清晰明確,並保存母語與信仰祭儀
‧祖靈籃又稱公媽籃,相當於祖先神位,每家戶都有。祭告祖靈由先生媽(女性祭司)執行。
‧愛唱歌的民族,催眠歌兒歌、情歌、工作歌、即性感懷歌都有,目前日月潭表演的杵歌主要是打獵歌與迎賓歌
邵族神話與傳說:
1.白鹿傳奇:邵族定居日月潭的起源
白鹿的出現像是祖靈的獻禮,把邵族從遙遠的西部,奔過阿里山北部淺丘,帶到了濁水溪上游、豐美的日月潭畔。邵族人歡喜遷居,並將初抵之地稱作「普吉」(白色),以感念白鹿。
2.長尾巴的小矮人:與異族的衝突與後悔
住在濃密樹叢山洞裡,聰明多才的小矮人,和善教導邵族製作器具與耕種技巧。但邵族青年不顧矮人的拒絕,強闖山洞,讓平時刻意遮掩尾巴的矮人們驚慌竄逃,並在氣怒中離去。這個故事意味著邵族人的悔意與思念。
3.日月潭的長髮精怪:破壞漁具,禁止竭澤而漁
一向與邵族人和平相處的長髮精怪達克拉哈竟一再破壞漁具,原來是防止過度的捕撈帶來滅絕。從此遵守各種魚獲捕撈期間,並限制漁網不可太密、魚筒不可太粗…
4.黑白孿生子和祖靈籃:供奉祖先的起源
水社頭目妻子生了黑白孿生子,在邵族意味著不吉祥,他狠心將黑臉男嬰投入潭中,卻夢見男嬰哭泣託夢,並傳授準備祭籃,盛裝祖先用過衣物,大小事與祭典均向祖靈籃稟告,便可消除災厄。
5.大茄苳:漢人的開墾卻是原住民的悲歌
日月潭邊的大茄苳樹庇佑邵族的繁盛,漢人為了「開墾」水沙連,鋸倒象徵最高祖靈巴薩拉的大茄苳,樹汁染紅整個潭水。從此邵族頻遭瘟疫與漢人侵襲,逐漸衰落。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譯者簡介:文魯彬(Robin J. Winkler)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原為美籍人士,2003年10月歸化為台灣公民(中華民國國籍)。長期以來關注環境生態保護、台灣原住民土地權益及文化保存,大量心力投入台灣環境生態之政策、法律研究及環保訴訟業務;同時引進美國許多減量消費、環保書籍翻成中文出版以推展理念,如《商業生態學》、《森林大滅絕》、《富足人生》、《探索文明的出路》、《富足人生原動力》、《還我綠色地球系列》等書籍。

生態學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介紹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文魯彬(英文譯者)
本書特色:
卑南族神話與傳說:
1.都蘭山下的普悠瑪:南王部落大遷徙冒險記
述說卑南族南王部落的祖先在大洪水之後,歷盡艱辛周折,漂流到都蘭山下重建新家園的故事,並介紹成年男子會所(巴拉冠)、普悠瑪的來源。
2.神秘的月形石柱:卑南遺址為何被視為禁地?
刀劃破孕肚生出雙胞胎、吐出髒物變成有怪味的水池;大地震帶來大火,毀滅了拉拉鄂斯人,只留下一座座充滿惡靈的月形石柱,提醒後人不要悲劇重演。
3.感恩海祭的由來:蘭嶼的小米種子‧向大魚報恩‧請山神吃新米
夏天收割小米之後,就是卑南族的祭祀季節,族人帶著小米來到海邊虔誠獻祭,追隨著先祖留下的三個掌故,感恩的心一代傳過一代。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譯者簡介:文魯彬(Robin J. Winkler)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原為美籍人士,2003年10月歸化為台灣公民(中華民國國籍)。長期以來關注環境生態保護、台灣原住民土地權益及文化保存,大量心力投入台灣環境生態之政策、法律研究及環保訴訟業務;同時引進美國許多減量消費、環保書籍翻成中文出版以推展理念,如《商業生態學》、《森林大滅絕》、《富足人生》、《探索文明的出路》、《富足人生原動力》、《還我綠色地球系列》等書籍。

生態學出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 套書(三版)介紹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文魯彬(英文譯者)
本書特色:
台灣,Formosa!在這個面積只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婆娑美麗之島上,孕育出卑南、泰雅、阿美、邵族、魯凱、賽夏、鄒族、排灣、達悟、布農等等原住民族群,形成豐富多樣的台灣原生文化。
台灣原住民儘管各族的生活文化不盡相同,但卻一致的敬畏、順從大自然的規律與力量,尊重、愛惜天生萬物。他們以祭儀節慶謝天、祭祖,敬天且感恩;以禁地、禁忌告誡後代子孫,默默維護水源地及山林資源。
由孫大川教授策劃出版的【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系列--【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布農族:與月亮的約定】、【排灣族:巴里的紅眼睛】、【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達悟族:飛魚之神】、【泰雅族:彩虹橋的審判】、【鄒族:復仇的山豬】、【阿美族:巨人阿里嘎該】、【魯凱族:多情的巴嫩姑娘】的圖畫書,透過各族作者,到部落裡採集遠古神話傳說及長老的教誨,配以原住民純樸鮮艷的畫風,是青少年了解原鄉文化的最佳圖畫書。
你知道在卑南族的神話傳說中,「神秘的月形石柱」的由來與所代表的意義嗎?以前卑南族的人真的有巫術靈力嗎?在阿美族「女人國歷險記」中,馬糾糾誤闖女人國,歷盡驚嚇之後,脫險返回故里;雖有如南柯一夢,但卻充分地反映了阿美族婦女在阿美族社會裡,不可搖撼的地位和威力。還有,得到新聞局金鼎獎推薦的「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書中,告訴讀者賽夏族矮靈祭的傳說與由來。
你想知道布農族與月亮作了什麼約定?日月潭的長髮精怪為何要與邵族人打戰?鄒族的少女為何與山豬談起戀愛?雄鷹羽毛、雲豹牙齒、百步蛇紋飾的刀、琉璃珠在排灣族族人心中代表的意義?
還有達悟族人著名的拼板舟技術原來是地底的老鼠人傳授的!在泰雅族「巨石傳說」、「神奇的呼喚術」到「彩虹橋的審判」神話傳說的情節中,泰雅人神聖的祖訓gaga深深地影響每一個泰雅人的行為規範以及生活禁忌的軌儀。而人見人愛魯凱族姑娘巴嫩居然要嫁給蛇郎君,最後結果如何呢?
此套書邀集了許多優秀的原住民共同參與圖文製作及編輯,嘗試透過生動的故事,搭配精緻彩繪圖畫,勾勒出原住民信仰、儀式、禁忌、圖騰、生活智慧與技能,並透過中、英文對照,希望讓國人以及海外讀者能認識台灣原住民寶貴的生活文化遺產,也讓台灣這段遠古歷史變得清晰、鮮活、可親;讓我們在經濟起飛帶來了對自然與生態的重大衝擊與危機之際,從原住民與大地共生的生活文化中得到智慧。
達悟族:飛魚之神
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
排灣族:巴里的紅眼睛
布農族:與月亮的盟約
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
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
泰雅族:彩虹橋的審判
鄒族:復仇的山豬
阿美族:巨人阿里嘎該
魯凱族:多情的巴嫩姑娘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譯者簡介:文魯彬(Robin J. Winkler)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原為美籍人士,2003年10月歸化為台灣公民(中華民國國籍)。長期以來關注環境生態保護、台灣原住民土地權益及文化保存,大量心力投入台灣環境生態之政策、法律研究及環保訴訟業務;同時引進美國許多減量消費、環保書籍翻成中文出版以推展理念,如《商業生態學》、《森林大滅絕》、《富足人生》、《探索文明的出路》、《富足人生原動力》、《還我綠色地球系列》等書籍。

生態學出路 在 生態系的疑慮 - 靜宜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常常有朋友問我生態系以後到底要做什麼,我也常常看到有學弟妹轉學轉系, ... 那最後我來說一下大家都害怕的出路,很多人都不知道生態系以後要幹嘛。 ... <看更多>
生態學出路 在 生態學出路、生態系統、何謂生態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1. 生態學:是一門研究動植物及其環境間、動物與植物之間以及對生態系之影響的學問。 · 2. 生態學研究範疇:原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範圍包括生物個體、種群、生物群落 ... ... <看更多>
生態學出路 在 [轉錄]Re: 請問唸生態所以後的出路~~~ - 看板ckbc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Biology 看板]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小大人), 看板: Biology
標 題: Re: 請問唸生態所以後的出路~~~
發信站: 中山計中美麗之島 (Sun Sep 25 14:28:34 2005)
轉信站: ptt!ctu-reader!ctu-peer!news.netfront.net!newsgate.cuhk.edu.hk!netnews
看了這麼多文章 覺得coyot講的很有道理
看得出來他有深入瞭解和深刻的體驗
本人也是念生態出來的(91級的)
已經就業一年多囉了
目前在實驗動物儀器代理商內上班
之前一年當specialist
目前開始有兼sale的部分
一開始跟分生或生醫同學比起來
感覺的確是找工作比較困難
畢竟這的確是比較冷門的科系
就算有生態的工作
也不會多到那邊去
但台灣生物人才真的太多
在台灣前幾年狂力推倡生物科技下
有相當多的人才跑到生物領域中
不只是單單生物系而已 連醫學係、獸醫係、植物系、口腔系、一堆挖糕系
也都在做生物研究
不過以目前的台灣的狀態
也都以學術研究的單位為主
產業界根本發展不起來
因為要研究花費的資金太高 發展成果太慢(跟國外的規模比起來實在不能比)
以我的想法 台灣的電子業雖然被報導不如從前
不過我認為他還會是台灣經濟最主要的產業至少有20年
就算是生物科技崛起 他還是得配合著其他的產業
搭配著電腦技術、電子分析測量儀器、容器或特殊材料製造等
所以真的要羨慕念工科的同學
只要大學畢業就跟生物系碩士的基本起薪一樣
而我要說的是 念生態的同學也不用太過悲觀
其實就算不是念生態的
受限於台灣目前的狀態他們大多也都是只能選擇當助理的工作
助理的工作就像大家之前說的
男生有家庭經濟壓力是不可能呆幾年的
所以一定要跳到產業界 甚至轉行
所以以他們的情況也不一定會樂觀到哪裡去
其實我認為可以盡早踏到產業界就盡早踏進去
因為很多工作都是就職後才真正開始訓練
學得很多也不只有backgroud學歷背景
我認為最重要的個人特質
大家可以多看一些職業雜誌 裡面會提到很多職員該有的態度等
也可以利用網路等資源做一些性向測驗
我相信很多人也都具有社交和行銷的潛能 或是結合法律專業的相關職業
所以以高學歷加上其他的技能 讓自己擁有雙倍的技能
以我自己做為例子
因為我自認大學學不好
畢業後就特別努力
老闆看在眼裡 特別的欣賞我
因此老闆覺得只要我肯繼續維持原來的努力
先讓我去受業務的訓練
以後甚至會讓我擔任公司行銷的工作或是新的子公司的負責人
所以我覺得不管生物系的工作怎樣
在一個位子後就要努力耕耘 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我想在以後一輩子的職旅生涯中
都會有不錯的經驗和資歷 也會幫助你 增加個人的資產
> ==> [email protected] (coyot+e) 的文章中提到:
> ※ 引述《[email protected] (新竹人Q我聊天吧^_^)》之銘言:
> : ※ 引述《[email protected] (coyot+e)》之銘言:
> : > 可以問題一下最近半年有那幾間大學在徵生態老師嗎?
> : 其實可以去各大專院校去查詢是否有通識類職缺
> : 在我所知有許多學校會在募聘此類教師
> 1. 在國科會網站可查到各大學招聘老師的資訊
> 但我很好奇所謂 很多學校在徵生態老師...反倒是徵分生老師較多
> 2. 若只是到通識類職缺 那其實跟中學生物老師差不多了
> 我一向只認為那種老師只是教書匠 對象是人 不是在做科學研究
> 當然 人各有志
> : > 要去哪找這些資料呢?
> : > 哪個生態老師是剛拿到博士學位無博後經歷就能受聘當助理教授的呢?
> : > 謝謝
> : 基本上不管是哪個系所,都一定會有出路
> : 像我是XX海生所的,還是可在學校找到工作
> 以你之前的文章 你是分生的吧 那找助理工作一點也不難不是嗎 跟啥學校無關
> 所以我才一直說 要唸生態就走分子生態 將來真要轉分生也方便
> 如果只是會辨識物種 做做調查 那老師們習慣找研究生與志工去做
> : 而工作則需要你自己找,機會總是要自己去搜尋的
> 工作可以自己創 就看你敢不敢
> 若一輩子只想吃人頭路 那在資本主義壓榨勞工的時代 是不會有前途的
> 我就很佩服一位現在在唸博班 幾年前自創生態公司的人士 當時他才碩士畢
> 不管生態公司在台灣多坎坷 但有膽識才有成功的機會!
> : 加油
> ※ 編輯: coyot 來自: 61.228.137.10 (09/24 15:06)
--
TEN NIGHT "SIX SEVEN EIGHT FOUR FIVE TWO ONE"
蝌蚪的倒數
--
* Origin: 中山大學-美麗之島BBS * From: 61.31.34.9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9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