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的點心。綿羊的點心
現在很少針對譯書寫感想或是推薦文,
最大的原因當然就是因為懶,
而且我是沒有感覺就寫不出東西的人,
有時候在翻譯時很有感覺,
但在書籍要出版時,當時的感覺就忘記了。
而且通常翻譯一本書,
經過預習、翻譯、校對的多次閱讀,
不會特地再去看一遍。
《獅子的點心》的故事,讓我願意再重溫一次。
***************************
2020年那一年,我的身體出了狀況。
數次急診之後,醫生安排我住院兩個星期檢查、治療。
胸悶氣喘,食不下嚥,無力躺在病床上的那段時間,我認真思考了死亡。
想到自己更老之後,在漸漸走向死亡的那段路上,可能整天都要承受比現在痛苦十倍、百倍的病痛,就覺得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我對死亡產生了真切的恐懼,不是害怕自己離開這個世界,而是擔心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最後一段日子承受疼痛、反胃和病痛,一天比一天枯槁虛弱,漸漸不成人形,人世的最後時光,竟是最痛苦、最受折磨的日子。
今年年初翻譯《獅子的點心》時,不由得感嘆翻譯神的神奇,永遠知道該用哪一本書來引導我,又一次為我安排了最好的工作。
故事從獅子家園負責人的一封信拉開序幕。
醫生宣告三十三歲的海野雫來日不多,於是她決定來到瀨戶內海,在檸檬島上的安寧療護院「獅子家園」,走完生命中的最後一段路。
獅子家園的住民都是生命蠟燭隨時會熄滅的末期病人,負責人瑪丹娜帶領的醫生和工作人員悉心照顧病人的身體、關懷病人的心情,卻不把他們視為病人,而是視為住宿的客人。這裡沒有任何規定,可以自由自在過日子,唯一的「規定」,就是每個客人都可以點一款還想再吃一次的甜點,在每週日下午三點的點心時間,會以抽籤的方式,實現一位客人的心願。
小川糸的作品中,食物經常是串起整個故事的重要要素。飲食是生命的象徵,尤其在這部以死亡、臨終為主題的小說中,飲食發揮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對雫來說,能夠正常飲食,就可以感受自己還活著;能夠感受到飲食的美味,活著的日子也更加充實,也能夠從飲食中感受到幸福,暫時忘卻其他煩憂。
《獅子的點心》中,有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早晨變花樣的粥品;有雫在檸檬島結識的好朋友釀的葡萄酒;最有魅力的,當然就是每一位住客的心願點心。
作者在接受採訪時提到,很多人能夠毫不猶豫回答人生「最後的晚餐」想吃什麼,但也許想不出「最後的點心」想要吃什麼。然而,在努力回想人生走到盡頭時想吃的點心時,往往能夠喚醒和點心相關的幸福記憶,於是就會發現自己的人生很幸福。
週日茶會的每一道點心,背後都有一段生命的故事,或是一段生命中曾經的燦爛,更是對親人深厚的愛……。
雖然死亡的主題很沉重,但小川糸細膩的文字呈現了獨特的世界觀,藉由一道道點心,回顧人生的來時路,發現看似平淡的生活中蘊藏著生命的滋潤。雖然每個人都獨自走向死亡,但人生路上沒有人孤單,都曾經擁有精彩和美好。
從故事中感受到的不是悲傷,而是對作者筆下的「獅子家園」嚮往,相信很多人在閱讀之後,都會希望生命即將走到終點之際,也能夠走進緩和身心痛苦的「獅子家園」,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在溫暖的大家庭中,活出自我,活得自在。最重要的,活得不像病人,真正接受死亡,迎接死亡,而不是帶著痛苦和恐懼走向終點。
小川糸用文字打造了一個溫暖天堂。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許哲珮官方頻道 Peggy Hsu Offici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強烈建議聆聽《失物之城》專輯配戴耳機或於個人空間以音響獨自享用,以獲得潛意識連線最佳品質 《石板畫家之死 Death of a Slate Painter》 台灣最奇葩的音樂鬼才十九兩張瀚中,以手風琴、豎琴和各種詭異樂器節奏聲響,畫出這首充滿視覺奇幻畫面的編曲,加上王希文金玉輝煌的宮廷...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綿羊的譯心譯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許哲珮官方頻道 Peggy Hsu Offici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誠品eslit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普雷]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Netflix)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有防雷生命中的燦爛時光觀後心得 - Netflix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突如其來的一日假讓我有機會看了All the Bright Places 生命中 ... 的評價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all the bright places小說-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all the bright places小說-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好雷]生命中的燦爛時光(Netflix) - movie板- PTT 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All the Bright Places :: 電影影評網 的評價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普雷]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Netflix)- 看板movie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影評|All the Bright Places【Eric LSH】 的評價
- 關於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2023超實用畢業祝福語|四字、八字、短句|dcard - 靈犀問路 的評價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遠見時光機】懷念的 #三毛 倩影
👉這裡看更多:遠見時光機
🥳IG追起來:https://bit.ly/3lf85ii
著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稻草人手記》、《#萬水千山走遍》、《#傾城》等經典作品的三毛,相信是許讀者心中至今依然懷念的 #作家,她的筆觸生動、措辭浪漫,似乎總能從她的筆墨中,嗅到文字獨一無二的氛圍和感動。
本名 #陳懋平 的三毛一生傳奇,雖然數學不好,但對 #文學 和 #繪畫 有著極大熱忱,兒時的教師罷凌,讓她常躲到公墓去看小說,也經常逃學到圖書館看書,奠定她後期的文學基礎。
1974年,陳平在非洲沙漠小鎮與 #荷西 結婚,開始兩人在 #西屬撒哈拉 的婚姻生活。荷西上班後,陳平被封閉在家裡,天氣炎熱,與鄰居們無話可談,非常寂寞。
此時陳平應《聯合報副刊》主編 #平鑫濤 之請,開始以三毛為筆名,用幽默流暢的文筆以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及見聞為題材寫作,引起廣大迴響。
1979年,荷西在三毛父母往訪期間在海中潛水時意外喪生。三毛歷經第三度情感上的打擊,在雙親扶持下飛返台灣暫住,稍後又回到加納利群島,一直無法走出傷痛。
1991年,因子宮內膜增生症住院治療的三毛被發現在台北榮總病房內逝世,誰都沒有想到,這麼一位文壇重要的才女,生命會殞落在如此年輕的47歲,令人惋惜。
在她人生的最後,1990年時,攝影師好友 #肖全 替她拍了一系列照片,這也成了她逝世前的最後紀錄,照片中的笑容令人懷念。
圖片提供/《#天堂之鳥》三毛攝影專集
#讓我們一起看看,當年的報導:
1987-6-1【她們創作的心路歷程-三毛】
三毛承認自己「矛盾又複雜」,她演講時能在群眾間「揮灑自如」,也能關在自己的「城堡」中寫作,十多天足不出戶。她在文章裡什麼都談,現實生活的門卻防得很緊。她喜歡秩序,又愛變化,既把屋內收拾得井井有條,擺設又要常搬動。她甚至說自已「有神經病」,卻又能像心理醫生般地自我解剖。
「我喜歡在生活中多書幾個標點,多打幾個印記。寧可活得短,但要精采、燦爛。」在親自設計、全以原木裝潢的頂樓公寓,也就是她的「城堡」中,三毛除了描黑眼線之外,不施脂粉,穿著寬大的T恤和牛仔褲,抽一包台幣十一塊錢的金馬菸。她娓娓談起寫作。
「說我是作家,我不敢當;說我是生活家,則我敢當極了!」她吐一口煙圈說:「寫作只佔我生活中的一小部份,生活是我寫作的背景,我只不過是「說故事的人」,敘述眼前發生的悲歡離合。」
#來回顧當年的報導:https://bit.ly/3up5dnT
關於【遠見時光機】
《遠見》全新企劃,以劃時代的歷史照片,勾勒當年你我已漸漸淡忘的時光——那些年的報導、那些歲月的回憶,相信能在時間的洪流中,抓住一絲絲美好的感動。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各位:
井症鼠和糕剪鼠官癌末期高官們手拉著手一起搞出來的專案績效又要來啦!
現在各地開始上演「搶檢察官」保(官)位戰。
各位準備好大拜拜了嗎?
學法律沒有什麼好「塊陶」的,但是所有的司法人員看到這個訊息才要快逃!
《扭曲的正義》書中第二部場景( 參見:https://linkingunitas.com/B184634 第二部內容),又即將在現實社會中傾情上映,各位準備好爆米花了嗎?
「所謂的檢警關係,是指在案件偵查中,檢察官(偵查主體)與司法警察(偵查輔助機關)應該坦誠相對,共同為案件的發展而努力,一同合作透過程序正義來發現實體正義。檢警關係是檢察學理論與實務的大哉問,然而在政治、媒體與輿論壓力、升官因素等錯綜複雜的現實環境中,實務運作與理論往往漸行漸遠。臺灣的「檢警關係」,不知從何時開始變得扭曲,導致許多虛與委蛇、互相隱瞞或欺騙的情況發生,而在民意之手肆意試探伸入偵查程序予以干涉的常態下,檢察官需要花最多苦心面對的壓力,其實是來自檢警體系外部和高層的力量,要說是這兩股力量把檢警關係擠壓得變形也不為過。」
-《#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P.179-180
但這場大戲的背後主導者,是誰呢?
難道只是警政署高官嗎?
不,不是的,還有一些久不讀書、也不辦案,忝居高位幻想作秀權力慾望的檢察高層,跟著警政高層一起作怪,把本來立意良好的「毒品溯源」,硬生生搞成了「群鴿亂舞」、「比賽爭奪檢察官」、癱瘓偵查資源的年度大戲。
而這些檢察高層又是誰呢?
他們是檢察官,十幾、幾十年前,也曾經坐在法學院的教室中,跟大家一樣曾經有過發光發亮的夢想。
「我在進入司法官學院前的學生生涯時,和多數法律學院研究生一樣,意氣風發的批判實務見解,例如批評最高法院決議與某些判決僵化的見解、批評實務上證據排除法則一面倒的傾向檢警、批評實務見解沒有照顧到人權公約、批評刑事程序僵化而缺少人性關懷……這些我過去曾經在課堂上和同學們同聲一氣的批評,想必現在正在法學院上課的學弟妹們都不陌生。
然而,身為學生的我們,在批評的過程中忽略了一件事。那些我們批判的「實務見解」是誰生出來的?不就是那些跟我們一樣,當年曾經意氣風發坐在教室裡高談闊論,倡議法律理論與理想的學長姊嗎?為什麼他們進入體制後,會變成那種被我們批判的樣子?
直到我進入實務,進入那個鐵板一塊的體系中(我行我素的)闖蕩一遭後,終於深刻體悟到,問題不是「法律見解/解釋」這麼簡單,而是在於文化與結構的病灶。#人性中追求慾望與軟弱的一面、#愈形扭曲的制度交互作用下,使得體系與社會問題積重難返,這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充滿理想、學了好多新進理論的年輕法律系學子們一己之力所能處理的了。」
-《#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P.269
============
對於法律有興趣,唸個法律沒有什麼好「塊陶」的。只要以後進入職場記得勿忘初衷,不要滿腦子只有買車買(好幾棟)房,為了升官發財發財不擇手段就好。
那些跑去飲宴、收襯衫的「老前輩」們,或許也是做著這種隨便發財的夢,所以才會忘記初衷吧。
當然,如果在學生時代不願意踏實地把基本功(法學方法)練好,反而把發大財當成人生唯一目的,或是幻想著「隨隨便便賺好幾棟房子」,那還真的不適合唸法律。
▍追伸:
〈正義何以被扭曲?法律人「信念與實踐的距離」〉:https://bit.ly/39Ra6xU
「 正如我在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06集與管中祥教授談話時,談到學校教育和實務倫理之間的落差,正如警察學校不可能教學生為了績效而違法、傳播學院不可能教學生為了獨家與點閱率而與公務體系相互為用或為不實報導,法律學院也不可能教育學生為了升官而跟風作秀、不擇手段。實務上的各種荒腔走板現象,往往不是學校沒教,而是在人們進入實務工作後,在人性慾望下所「產生」出來的理論之外的產物。
在學術殿堂之上、試卷報告之中,人們永遠可以侃侃而談發光發熱的道理;但進入社會的染缸,沾上體系的醬缸之氣後,能不能實踐理論,又是另一回事。說穿了,不是不懂道理,而是對於許多人而言,在 #個人利益與職涯前途的考量下,「知行合一」好像變得很難。」
「......在檢察官生涯之中,不同的人生態度,決定了不同的高度。而這個高度,不是以權力、薪水、階層來區分,而是在人的一生走到終點之後,歷史會蓋棺論定。
我在檢察實務體系打滾一圈後的真實感想是——人在體制中都是會變的。知道理論是一回事,但能不能實踐又是一回事。「體制/文化」與「人」之間的問題糾結難解。人創造了體制與文化,但體制與文化卻又如影隨形的影響著我們,背後在於人性本有貪欲的弱點。我們只能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看破權力遊戲背後的迷霧,體悟到人的生命有限,權位與財富終究帶不走,並思考生而為人的價值,堅持不忘初心。」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許哲珮官方頻道 Peggy Hsu Offici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強烈建議聆聽《失物之城》專輯配戴耳機或於個人空間以音響獨自享用,以獲得潛意識連線最佳品質
《石板畫家之死 Death of a Slate Painter》
台灣最奇葩的音樂鬼才十九兩張瀚中,以手風琴、豎琴和各種詭異樂器節奏聲響,畫出這首充滿視覺奇幻畫面的編曲,加上王希文金玉輝煌的宮廷弦樂以及張家瑋神秘的低音長笛,我們一起乘著魔毯、騎著駱駝,在沙漠中探索古埃及皇室的秘密。
-
► 高畫質版: https://youtu.be/UAqWkUrUE10
-
《石板畫家之死 Death of a Slate Painter》
詞/曲:許哲珮
沙漠中 男孩拖著一身 狼狽行走
路途多遠 回頭 看不見
寸步難行 再找不到 走過的痕跡
生存不易 陷在沙裡
時光飛逝 人已年邁
他被稱為路邊作畫的那個人
石板畫下的 不帶一絲情感
是建築 偶有人物 為時代記錄
卻不是藝術 畫不出心裡的苦
他的孤獨 卻找不回該有的歸屬
沙漠中 男人拖著一身 破碎行走
路途多遠 再也 看不見
回家的路 遠在天邊從未 近在眼前
日日夜夜 靈魂凋謝
時光飛逝 髮已蒼白
皇室召喚他 畫下貴族風光姿態
至高無上的 榮耀與悲哀
無人可窺探面貌 用生命換一頓飯
爾後迎來 最後的曙光燦爛
再讀一遍 這可悲的渺小的結尾
年齡最長 身世不明 死不足惜
他的一生 結束在高挑石窖裡
有一扇窗 至少人生的終點 還被施捨一點光
最後他笑了 看畫筆下的皇室都戴著面紗
而他 死於愚笨
-
► Credit
.
製作人 Producers:王希文 Owen Wang / 許哲珮 Peggy Hsu
編曲 Arrangement:張瀚中 Achino Chang / 王希文 Owen Wang
手風琴 Accordion:張瀚中 Achino Chang
低音長笛 Bass Flute:張家瑋 Chia-Wei Chang
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蘇子茵 Daphne Su
第二小提琴 Second Violin:駱思云 Ssu-Yun Lo
中提琴 Viola:黎芷晴 Chih-Ching Li
大提琴 Cello:唐鶯綺 Ying-Chi Tang
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許哲珮 Peggy Hsu
和聲 Backing Vocals:許哲珮 Peggy Hsu
弦樂錄音 String Quartet Recording:林尚伯 Shang-Po Lin @ 玉成戲院錄音室 YuChen Studio
手風琴錄音 Accordion Recording:左興 Hsing Tso @ ff Studio
低音長笛錄音 Bass Flute Recording:蘇賢緯 Lugia Su @ Wonder Studio
人聲錄音 Vocal Recording:許哲珮 Peggy Hsu @ Ice Peggy Studio
混音 Mixing:黃文萱 Ziya Huang @ Purring Sound Studio
製作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朱彩蓁 Cai-Jhen Jhu
.
Official Audio Graphic Design: Little Oil 小油画
Official Audio Animation: Ms Le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ip36RVrQg0/hqdefault.jpg)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誠品eslit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他,是42歲的默劇導演姚尚德。
刨挖人生後深深體認,每一顆閃爍的星斗,最後都能串起一片燦爛星圖。「謝謝你,你也講出了我的故事。」如果你也和他一樣,曾經跌跌撞撞、迷失方向,相信你一定會在他身上,看見希望、得到啟發。
看更多閱讀光影:https://reurl.cc/vDNzDa
誠品以「閱讀光影」為引,誠心記錄生活實踐者們的吉光片羽。
用品一盞茶的時光,交換一次心靈探索的鳴響。
#默劇 #閱讀 #小丑 #月讀一冊
#誠品閱讀光影 #每個人都是一本大書 #每個生命皆是一項創作
光影的延伸閱讀:《小丑不流淚》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6172427755
"There's a kind of reading that exists in in and around life; it consists of sections and paragraphs that cannot be found in books, and it springs from the people that appear in life."—Eslite Founder Robert Wu.
The book of life can never be finished, and each punctuation mark is a moment in human life. Each paragraph and section represents a transition in time.
Eslite is now crossing over into the audiovisual content channel for the first time. Taking "reading light and shadow" as a appeal, we are sincerely recording fragments of practicers of life, and hope that those heart-warming everyday stories will be our landscape poetry.
Each month, one short film; each film, a perspective; and each the time of a cup of tea, transformed into the sound of a spiritual journey of exploration.
閱讀光影 I _ 默劇導演姚尚德(小丑不流淚作者)
十二歲的暑假,是一個孩子從國小即將升上國中,開始課業壓力前可以盡情玩耍的一段時間。那年暑假,尚德到國中暑期輔導途中,因為迷路,卻不幸被陌生老人誘拐性侵,這件憾事,迫使尚德從無憂無慮的孩子變成不快樂的大人。
尚德出生於台北縣樹林的一個六口之家,身為么子的他,與兄姐歲數差距頗大,父母忙於經營家中雜貨店,無瑕陪伴。從小因為胖胖的身材與內向孤僻的氣質,常成為被同學取笑的對象,轉為以搞笑和表演來防衛自己。大學畢業後在補習班教英文,在課堂中拼命地想各種教學笑點來抓住同學注意力,交了兩年之後,驚覺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毅然辭職,追尋戲劇之夢。
帶著理想與對未來的不確定,負笈法國巴黎,幸運的申請上巴黎第三大學戲劇系,但因為媽媽認為念戲劇的都會去吸毒,只好騙家人到法國讀的是企管,才得以成行。在巴黎的第三年,無意間接觸到默劇,透過默劇老師的引導,他開始意識到自己身體的獨特性與輕盈感。從小被戲稱「姚豬」「Fat Cat」的他,第一次覺得「自己的身體也很美」。
留法六年回台後,對姚尚德才是挑戰的開始,先是家人終於知道他念戲劇的真相,讓彼此的關係降到冰點。另外,戲劇在台灣生存不易,默劇更是小眾,從事自己所愛的戲劇工作,讓他虧損連連,負債累累。
轉捩點在2011年,姚尚德獲得了雲門文教基金會的「流浪者計畫」獎助,三個月中遊走了中國大陸八個省分、二十二個城市。本來的計畫是去蘇州學崑曲身段,但最後他嘗試以充滿不確定性的街頭默劇作為表演的形式。上了馬歇馬叟的黑白妝,走入常民生活,打破戲劇台上台下的疆界,這一秒的觀眾有可能下一秒加入演出。尚德從這趟中國之行中找到了自己想走的戲劇之路。
回到台灣後,尚德挑戰卸妝後的自己與觀眾的互動,希望自己的表演不只是短暫的幾十分鐘,而是更深入在地的習俗、故事。「台灣小角落」計劃,尚德去了許多偏鄉之處,還造訪了許多迷你國小。巡演期間,除了表演也隨性開默劇工作坊,來報名的大小朋友都有。迄今,姚尚德有了兩三位一起工作的夥伴,仍在台灣各處不斷地散播溫暖與歡樂的種子。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H1itjR6HxA/hqdefault.jpg)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有防雷生命中的燦爛時光觀後心得 - Netflix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劇情介紹:兩個青少年在生活上都有各自煩惱的事,改變他們的生活,當他們相遇相處的時候,漸漸的也改變了對方。這部戲推薦給那些或許現在生活憂鬱、 ... ... <看更多>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突如其來的一日假讓我有機會看了All the Bright Places 生命中 ... 的推薦與評價
突如其來的一日假讓我有機會看了All the Bright Places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我們不會記得每一天,只會記得每個瞬間」 「不要遺忘生命中各個細小的美好 ... ... <看更多>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讀後感 在 [普雷] 生命中的燦爛時光(Netflix)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中文片名:《生命中的燦爛時光》
原文片名:All The Bright Places
中文應譯為《生命中的燦爛地方》?
我在情人節看到本片的預告,那時剛看完艾兒芬寧演的《雨天,紐約》覺得情人節味還差了點,就已期待《生命中的燦爛時光》這部真正的 YA 浪漫愛情片,而且真沒想到艾兒芬寧都這麼資深大牌了還會去演這種少年小說改編的小品電影,光想到都覺得很有新鮮感!昨晚上架馬上看了,覺得儘管故事有點老套、但演員對戲演出頗能動人,儘管劇情發展整體來說有點不太有說服力、但每一個時刻的當下都挺有氣氛,儘管它的主題理性看來談得模糊不清、但感性看來音畫品質頗能引人入勝,儘管整片格局有點像部三流 YA 片、但有艾兒芬寧坐陣讓一切都認真了起來至少算二流。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12/13/10/08/5999026.jpg
這部《生命中的燦爛時光》是高中生主角 YA 片,但不是一般慘綠年少或揮灑青春的戲路,而是一種疾病或創傷的悲情戲路、要讓男女主角的相遇彼此圓滿來勵志療癒,類似《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和《愛上觸不到的你》那樣子,而且都是改編自膾炙人口的暢銷少年小說。這種類型我向來比較看好小說,畢竟它可以真正細細爬梳許多少年的創傷經驗與迷惘徬徨,就算情境可能比較極端並非人人都遭遇過,但至少在生活與心境上引起共鳴並梳理思緒的效果是有的。只是拍成電影呢,我覺得總是把議題簡化而把故事浪漫化了,有時彷彿在消費災難與疾病以談一場格外淒美的愛情。
此片男女主角 Violet Mackey 與 Theodore Finch,兩個名字唸起來都響亮有酷勁、兩人談文論藝引的都是吳爾芙,比起當代一般美國高中生是有點太過清新脫俗,他倆在片中的種種行動也多少有點太過刻意地揮灑浪漫。不過他們遭遇的問題不像罕見疾病那樣極端、倒也不是一般慘綠年少的普世煩惱,大概取個還算尋常但不算普遍的中間值: Violet 和姊姊一起開車出了車禍、姊姊死了她陷入創傷陰影走不出來,Finch 則家庭破碎有個耍消失老媽和家暴老爸、令他成長扭曲努力逃避卻反而複製暴力與消失。這兩人都很痛苦、心裡都縈繞過自殺的念頭、但都在努力找回人生。
此片這場 Violet & Finch 相遇的療癒旅程,本片包裝得既愛灑花又愛裝酷,雖然那招數套路我們也看得很熟,但看演員當下表現與導演塑造情境仍有機會引人入勝。片頭開場, Violet 站在一座橋上怔怔地看著湍急的河流,一個迷惘少女正站在自殺的邊緣,於是如《鐵達尼號》般的王子 Finch從天而降:你想跳,那我一起跳 XD 近年主演過大片《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與《名偵探皮卡丘》的當紅少年明星 Justice Smith,在此發揮的則是他在《每,一天》的浪漫王子戲路,就是要大開聖光伸出堅定雙手、引領陷入憂鬱的女主角走出泥沼,不得不說真令人看得心花怒放!
https://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2/10/15/44/4101051.jpg
一場心靈之旅的療癒戲路雖然老套,但此片獨特之處在於它採用「地景」來演繹這主題,這場橋上自殺戲雖然只是類鐵達尼的浪漫開場,但第二天 Finch重遊舊地看見了告示牌,才知道這是一個擔負著創傷包袱的「恐懼地景」:有人在此車禍身亡、請大眾小心駕駛愛惜生命,而這身亡之人正是 Violet 的姊姊。很剛好,學校地理老師趁學生們畢業前出了個「社區巡禮」的作業、要兩人一組社區行腳體驗空間、做個人文地理小研究並抒發感想上台報告,如此一來「恐懼地景」能夠成為「療癒地景」嗎?儘管 Violet 耍憂鬱不想做、但 Finch躍躍欲試拉她兩人一組踏上了旅程。
「景觀」或「地景」,英文叫作 Landscape,就是客觀土地的主觀觀看,本來就是有情的,此片這場以美國印地安納州曼菲斯市 Memphis, Indiana 為中心的社區巡禮,可不像台灣小學的社區作業只是走走街巷,而是要開車上美國公路走訪小鎮名勝自然景觀以及各種 hidden gems,可偏巧經歷車禍喪姊創傷的 Violet 硬是無法再次開車,於是 Finch只好改帶她騎腳踏車,一次次在新的景點裡尋幽訪勝、閱讀人文、爬梳典故、反思心境、並解放身體。
於是他們踏上了:(1) 車禍之橋,正式面對創傷展開新旅程;(2) 森林制高點,登高望遠只要一小步毫不困難;(3) 廢棄倉庫,滿滿前人的塗鴉,在此大聲許願放心傾訴;(4) 印地安納公路,左右逢源的森林與田園,就要放心珍惜生命大聲唱出來;(5) 迷你雲霄飛車,鄉下老夫婦小本經營只能坐一人,正要獨自飛天無拘無束大聲喊出來;(6) 定情擁吻的森林,一顆前人留下足跡的許願樹,我倆也綁上我們的布鞋傳承古今的思念;(7) 森林中央的大湖, skinny dipping 的少年秘境,妳可知道湖底通往另一個世界?
https://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2/10/15/44/4115091.jpg
本片重點就在浪漫,而且是充滿綺想的灑花型浪漫,並不是浪漫主義追古溯今的知性浪漫。 Violet & Finch 走過的這印地安納七站景觀,也許在書中有很多典故?提過很多知性考察?反思過很多景觀與人的關係?回視過很多他們自己的創傷處境?無論書中寫了多少,此片還是有點抱歉地只蜻蜓點水若有似無地提點一下下,剩下的則都是浪漫灑花心兒砰砰跳。事實上小說原作者 Jennifer Niven 也是本片兩位編劇之一,說不定在她的構想中要看知性就要看她的小說?而看電影就要盡情享受視覺聽覺的感性?的確本片演出、配樂、取景、攝影、搭景的視聽饗宴是琳瑯滿目的。
但如果光看電影,我必須承認本片細膩拍攝的美麗景觀,恐怕都嫌浮淺。也許我們可以相信 Violet & Finch 兩人走跳過這些地方後在心裡自動浮現起了某種難以言喻的體悟、讓 Violet 這創傷憂鬱少女提起精神走完七站、一次次訴說吟唱吶喊之後終於找回自己的聲音與笑容、終於神完氣足健康圓滿地回到學校、不但當個樂觀少女享受生活還帶回一個男朋友?不過光就本片鋪陳的過程來看,我們在知性或理性上是很難說清楚她終於揮別陰影敞開心胸的軌跡,一切彷彿都水到渠成,不論清楚不清楚少女自己享受這感性果實就好,並沒有要向觀眾交代而分享這知性歷程的意思。
哎,這就是我認為本片最可惜之處。「地景」這東西是可以是一場人與空間的環境心理書寫,能理性爬梳分享出來必能令觀眾心得滿滿,而非浪漫灑花兩個小時後莫名其妙地走出戲院或關掉視窗。以地景啟發來談療癒的片,我一時想不起有沒有其他作品,但我想到了以建築啟發療癒人心的《構築心方向》,它同樣精選美國印地安納州景點,只是不在 Memphis 而在 Columbus,但該片有小津安二郎專家出身的學者 Kogonada 下海編導,就真正發揮了建築的環境心理效應!該片雖也有男女主角踏上一場公路之旅,但白人少女與亞裔大叔無涉浪漫情愛而純坦然交心,才是真療癒。
https://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2/10/15/44/4072971.jpg
我在本版寫過的《構築心方向》觀影心得:
https://www.ptt.cc/man/movie/D4E6/D95F/DAD6/DC34/M.1513061458.A.10B.html
總之說難聽點,本片前半談憂鬱少女 Violet 的景觀療癒旅程,很漂亮但有點莫名奇妙;而後半段,居然讓前半段超然正向大開聖光拉 Violet 一把的白馬王子 Finch,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變成個走不出來的憂鬱少年。我們可以接受有這種人,在面對別人的事情時都很光明正向活力源源不絕、但面對自己時就整個陷入黑暗憂鬱不停地逃避、甚至對別人光明熱心說不定也正是逃避自己黑暗處境的一個避風港?總之這位白馬王子 Finch有其心底暗面,只是本片前半幾乎完全不提、一經過中間轉折點後就急轉直下,然後沒幾分鐘一路到底,徒留女主角與觀眾接受那不可置信的現實。
光就電影劇情上來說,這樣的劇情實在轉折太突然、鋪陳太草率,是個有點不負責任我說了算的隨便劇本,只能讓導演攝影配樂演員們用視聽覺給它灑花硬撐過去;而就這個故事談的憂鬱、創傷、甚至少年自殺的題材來說,我覺得這樣的處理甚至是有點可議的。它一方面以少女主角為主體,卻很廉價地談一個不痛不癢的療癒,完全無法啟發任何需要療癒的觀眾;它另一方面以少男主角為客體,只當成一個為了拯救少女而存在的白馬王子,白馬王子自己的問題則完全沒要給少女看見伸手的機會,只告訴我們他浪漫地來了又浪漫地走了,說狠一點恐怕還有「浪漫化自殺」之嫌。
此片故事講不完全、劇本大有缺陷、甚至視角大有爭議,但看在那視聽覺饗宴上我還是給個 [普雷] ,只能說它既然沒有認真說故事、我們也別投入真心去太認真地看。但以睡前殺時間的一段迷濛時光來說,我仍喜歡它一層層帶著好奇、心懷樂觀、切入悲傷、帶著笑容大哭一場的弦樂重奏配樂與陽光森林景觀,彷彿為我們慢慢打開創傷的心扉;我也很喜歡 Elle Fanning & Justice Smith 的對戲火花,若把它當一部只截取浮光掠影而沒要講完整故事的 music video仍是餘音繞樑!推薦兩位主角的影迷來看看他們的美麗演出,然後自殺這件事情非常嚴肅,看此片可別當真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QXKVCude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52.1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82935762.A.BAF.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52.113 臺灣), 02/29/2020 08:37: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