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專訪【在印度民粹狂潮中記敘《理性》,「我並沒有失去希望」】
近年來,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崛起,在種族優越與排他觀念下,婦女、賤民、穆斯林屢遭暴力與私刑,為他們發聲、反暴力、反種姓教義的人們也因此殞落:有人在清晨的摩托車引擎聲中,中彈身亡;或在孟買恐怖攻擊的當下,疑似遭人趁亂暗殺;甚至只因被懷疑冰箱中有牛肉,就被暴徒拖出家門攻擊至死。
71歲的印度紀錄片導演安南.帕渥丹扛起鏡頭記錄這一場場的「迷你屠殺」,並從印度聖雄甘地被暗殺開始一路抽絲剝繭,以8個章節追查滲透宗教、教育、媒體、政治、司法與警察制度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脈絡。
「我算是在利用我所擁有的特權,把這一切說出來。」擁有被歸為婆羅門高種姓姓氏的他,在現行印度社會狀態下反而更有空間說話,儘管要面對各種法律問題,與官司、禁播令搏鬥,他不曾後退關機,甚至走進鏡頭前控訴。
「所有抵抗都是勇敢的」,對他來說只要有一絲改變、一線希望就不是徒勞。
#延伸閱讀【報導者 X 2021TIDF專題:人間的革命進行式】https://bit.ly/2Q5vNUv
TIDF場次資訊:https://www.tidf.org.tw/zh-hant/films/91081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 TIDF #報導者 #印度 #種姓 #宗教 #印度教 #民族主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萬的網紅JP傑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今天遇到印度阿三,用我自創的奶奶語和他對話,他竟然奇蹟似的聽懂,一探究竟後才發現,原來印度語是奶奶語的延續,想學奶奶語嗎?底下留言讓我知道! ❤加入JP的會員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sUVRskM42-wS1nLKd79RQ/join 馬上訂...
甘地的種姓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西班牙流感:1918年全球大流行之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 Fernando Duarte
如果你之前沒聽說過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這場新冠危機也可能已經讓你知道,在20世紀初曾有一種致命病毒席捲全球。
人們常將它稱作「所有大流行之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數據,在1918到1920年兩年間,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4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而許多科學家與歷史學家認為,當時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約18億人)曾感染這個病毒。
那場疫情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而它造成的人員損失超過一戰。
在全世界處於新冠危機之時,讓我們回望那場讓世界一度停擺的大流行。當時在那之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1921年,世界非常不同
1918年的醫學和科學與現在應對疾病的水平相比十分有限。
那時的醫生們知道西班牙流感背後有微生物在作祟,也了解這種疾病可以在人際傳播,但他們仍然認為,導致疾病的根源是細菌,而非病毒。
同樣有限的還有治療手段。全球首支抗生素直到1928年才被人類發現,第一支流感疫苗在20世紀40年代才被投入公共使用。
尤其重要的是,當時全民衛生保健系統尚未建立,哪怕是在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公共衛生保健仍是奢侈品。
「在工業化國家,大多數醫生要麼自己獨立門戶,要麼受慈善團體或宗教機構資金支持,而許多人完全無法接觸到醫生,」科學作家勞拉·斯賓尼(Laura Spinney)表示。她同樣也是《死亡騎士:1918年西班牙流感及其對世界的改變》一書的作者。
相對年輕和貧弱的人
在之前,1889至1890年期間的流感導致全球超過100萬人去世。但更加糟糕的是,西班牙流感以一種與此前流行病疫情截然不同的形式襲擊了全人類。
死亡病例的年齡大多在20至40歲之間,男性受影響尤其嚴重。許多人認為這場流行病發源於「一戰」西方戰線擁擠的軍營,伴隨軍隊在戰爭結束後回家開始蔓延,這或許也是男性與年輕人受影響嚴重的原因。
這場疾病給經濟實力更弱的國家帶來的打擊也更大。
哈佛大學學者羅伯特·巴羅(Robert Barro)在2020年主導的一項研究估測稱,西班牙流感當時在美國造成0.5%的人口死亡(約55萬人),在印度則給其5.2%的人口造成影響(近1700萬人死亡)。
隨之帶來的經濟影響也十分巨大。巴羅和他的團隊估計那場大流行使得所有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減少6%。
「一戰和西班牙流感造成的傷亡給全世界帶來了經濟災難,」《1918大流行》一書的作者凱瑟琳·阿諾德(Catharine Arnold)稱。
阿諾德的祖父母也因流感喪生於英國。
「在許多國家,當時已經沒有年輕男性繼續經營家庭生意,管理農場,接受職業和貿易培訓,結婚撫養子女,沒有人可以補足成千上百萬人喪生帶來的損失,」阿諾德稱。
「缺乏合適的男性導致了所謂『剩女』(spare women)問題,數以百萬計的女性無法找到合適的伴侶」。
女性步入工作崗位
西班牙流感並未像14世紀的黑死病(導致封建制度垮台)一樣帶來社會變化,但它撼動了許多國家的性別平衡。
德克薩斯A&M大學學者克里斯汀·布拉克布恩(Christine Blackburn)發現,在美國,那場流感和「一戰」帶來的勞工短缺問題為女性加入就業大軍鋪平了道路。
「到1920年,(女性)在全國的就業人口中佔比例約21%,」布萊克本說。
同一年,美國國會批准了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賦予美國女性投票權。
「有證據顯示,1918流感給許多國家的女性權益帶來影響,」她補充稱。
由於勞工短缺,當時的就業人士薪資也出現上漲。
美國政府數據顯示,1915年的製造業領域單位薪資為21美分,1920年時上漲到56美分。
給新生兒帶來的影響
科學家還對西班牙流感期間出生的嬰兒進行研究,發現與疫情爆發之前或之後出生的兒童相比,他們更可能出現心臟疾病等健康問題。
英國及巴西的分析表明,1918-1919年期間出生的嬰兒被正式僱傭或接受大學教育的可能性更低。
一些理論稱,大流行期間母親受到的壓力對胎兒發育造成了影響。
而在對1915年-1922年之間出生的美國士兵入伍數據進行的分析中還出現了另外一條線索:「1919級」的士兵比其他人矮大約1毫米。
反殖民主義與國際合作
到1918年,印度已經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度過超過一個世紀。
西班牙流感在當年5月襲擊了印度,印度人受到的衝擊要大於當地的英國居民。
數據顯示,低種姓的印度人中,每一千人中有61.6人死於流感,而在歐洲居民中,這個數據為每千人中不到9人。
印度的民族主義者一直堅稱,英國殖民者在處理那場危機時有管理過失。1919年,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出版的一期《年輕的印度》中便對英國當局火力全開。
「在這麼可怕及災難性的傳染病流行面前,任何其他文明國家的政府都不會像印度政府這樣不作為,」其中的一篇社論寫道。
儘管「一戰」給世界留下了地緣政治的噩夢,但大流行給同樣也凸顯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1923年,聯合國前身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成立衛生組織(Health Organisation)。作為一個專門機構,衛生組織創造了新的國際傳染病控制系統,由醫學專業人士而非外交官負責,運作方式與當時已經存在的國際衛生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Hygiène Publique)相同。
世界衛生組織直到1948年才得以成立。
公共衛生進步
西班牙流感造成的傷害促進了公共衛生的進步,確切來說是社會醫學的發展。
1920年,俄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完全公共性集中式衛生系統的國家。其他國家很快紛紛效仿。
「許多國家在20世紀20年代創建或改建了衛生部門,」勞拉·斯賓尼寫道。
「這是大流行導致的直接結果,公共衛生官員們在大流行期間或是完全被排除在內閣會議之外,或是被迫請求其他部門給予更多資金和管轄權的支持。」
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人類學家詹尼佛·科爾(Jennifer Cole)認為,大流行和戰爭為世界許多地方撒下了福利國家的種子。
「由國家提供福利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因為有大量的人口變成了寡婦、孤兒及殘障人士,」她解釋稱。
封鎖與社交距離當時也起到作用
這是一個著名的雙城記的故事:1918年9月,美國各城市組織遊行宣傳戰爭債券,所得收入將被用於當時仍在進行的戰爭。
在西班牙流感開始抬頭的時候,其中兩個城市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措施:費城繼續推行此前的計劃,而聖路易斯決定取消活動。
一個月後,費城有超過1萬人死於這場疾病,而聖路易斯的死亡人數低於700人。
這種反差成為應對傳染病時支持社交距離的一個例證。
一項針對1918年幾個美國城市干預措施的分析顯示,在那些早期禁止公共集會,關閉戲院、學校及教堂的城市,死亡率要低許多。
普林斯頓大學的一組美國經濟學家也對1918年的封閉措施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措施更加嚴格的城市在大流行之後的經濟恢復速度更快。
然而根據估算,那場大流行仍然帶走了近70萬美國人的生命。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巴羅表示,其中一個原因是過早放開封鎖措施。
「那時政策出台後通常持續四周左右,之後因為公眾壓力被放開,」他說。
巴羅認為,如果封鎖可以堅持12周左右,那時的結果會更好。
「這在今天顯然是個極其相關的問題,」他補充道。
被遺忘的大流行?
儘管有教訓,但從許多方面來講,西班牙流感是一場被遺忘的大流行。
與新冠病毒一樣,那次疫情也影響了許多名人:美國前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與英國前首相勞和·喬治(Lloyd George)當年都患病,巴西前總統羅德里格斯·阿爾維斯(Rodrigues Alves)還因此喪命。
但是在公眾視線裏,西班牙流感被「一戰」掩蓋,部分是由於幾個國家政府對媒體進行審查,阻止媒體在戰爭期間報道流感的影響。
除報道不足外,這場危機也在很大程度上在歷史書與大眾文化中銷聲匿跡。
「即便是在大流行一百週年(2018年)那年,你也找不到關於西班牙流感的紀念……也很少有墓碑紀念當時醫生和護士的犧牲,」醫學歷史學家馬克·霍尼斯鮑姆(Mark Honigsbaum)寫道。
「在過去的小說、歌曲或藝術品裏,你也找不到許多描述1918年大流行的作品。」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的《患西班牙流感後的自畫像》是一個例外。這位挪威畫家在受這種疾病折磨時創作了這幅作品。
霍尼斯鮑姆還注意到,192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在回顧20世紀『最有紀念意義的年份』時甚至沒有提及那場大流行」,最早討論那場疫情的歷史書籍在1968年才出版。
而這場新冠疫情絶對刷新了人們的觀念。
原文:經濟通
#社會 #衛生
甘地的種姓 在 挫c的小嬉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活著的樣子就是我想說的話」
來到這個甘地到訪五次的南印度城市馬督賴,
去了甘地的紀念博物館,
裡面滿滿是甘地的照片還有生平介紹,
尤其是他在印度獨立的隔年隨即被印度激進份子因為不認同他的尊重穆斯林跟印度教的思想而刺殺身亡的血衣,
我的心臟一直奔騰,
甘地對我有著說不出來的影響力,
那句刺在因為發胖而沒有的鎖骨下方他的名言「Be the change you wanna see in the world」,至始至終帶領著我努力在人生每一步,
他所發起的獨立運動,希望種姓制度能夠改變的人生態度,追求不暴力的和平抗爭,用行動教導印度子民如何跳脫英國對他們不平等的掌控,他雖然並不是第一人,但卻是最用自己方式在努力的人,
可以說他是偉人,但在他13歲娶了14歲的太太又是做何感想,甘地一生為他人,後來還禁慾、四處奔波,是否對太太而言根本也算爛老公,真的端看從哪個角度切入是吧。
我永遠無法偉大如歷史上那些改變社會的人們,
但是我希望我的言行能如他墓誌銘上寫的,
讓活著的樣子就是想說的話。
甘地的種姓 在 JP傑劈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今天遇到印度阿三,用我自創的奶奶語和他對話,他竟然奇蹟似的聽懂,一探究竟後才發現,原來印度語是奶奶語的延續,想學奶奶語嗎?底下留言讓我知道!
❤加入JP的會員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sUVRskM42-wS1nLKd79RQ/join
馬上訂閱JP傑劈 ►► https://goo.gl/hLf5rT (小鈴鐺要打開喔!)
在IG上追隨我 ►► https://instagram.com/swagasian0117
在FB上追隨我 ►► https://www.facebook.com/SwagasianJP
追隨我的Twitch ►► https://www.twitch.tv/lliikekr2000
【關於JP】
極度熱愛惡搞遊戲
我愛你們,謝謝收看!
#印度阿三 #吃雞 #搞笑影片
甘地的種姓 在 NinetyRoad Travel跟九十路公車去旅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印度 #種姓制度 #瓦拉納西 #打破印象 #九十路公車
想和九十路一起前往北印度旅行嗎?
快來看看我們的半背包小團行程吧!👉
https://ninetyroadtravel.com/india/
✔︎ 追蹤九十路旅行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inetyroadtravel/
✔︎ 九十路旅行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ninetyroadtravel/
✔︎ 小乘客旅行私密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ninetyroadtravel/
【本集內容】
恆河是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河之一
然而每天卻仍有成千上萬的印度人
會在恆河裡洗澡刷牙甚至焚燒屍體?
而現在的印度還有種姓制度嗎?
快跟著九十路公車的腳步
走到瓦拉納西恆河邊
了解種姓制度在今天是如何影響印度人的日常吧!
p.s. 瓦拉納西馬路邊的喇叭聲真的不是蓋的,小心耳朵不要被震聾了😅
🚶 #阿勳 #九十路背包團圓
📍 恆河祭壇, 瓦拉納西, 印度
【影片資訊】
拍攝器材|小蟻4K、iPhone 6s
剪輯軟體|Adobe Premiere
此影片不是商業合作影片|This is not a sponsored video
=========================
▍在路上,找到自己喜歡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