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穎老師的邀稿,和大家分享:#創造更好的台式防疫
小璧子重點整理(怎麼辦,幾乎每個字都重點XD):
1.歐洲部分國家發生大規模社區感染以後,採取了所謂的「佛式防疫」。這是消極的減災式防疫,基本上放棄了積極阻止病毒擴散的圍堵政策。
2.台灣出現一些零星社區感染個案後,部分民眾大概看太多外國影片,加上謠言推波助瀾,在平靜無波的台灣竟掀起搶購風潮。
3.即使在封城的國家,其民生用品也不至於匱乏。即使台灣發生大規模社區傳播,在積極的台式防疫下,頂多會像日、韓一樣,一段時間內個案數上升,但仍能緩和下來。
4.搶購之舉並無必要,頂多有些活絡台灣經濟的效益。天氣變熱之後疫情應該會趨緩,搶購的民眾未來會有不知如何消化物資的煩惱。
5.如果發生大規模社區傳播,台灣也斷不能採取佛式防疫。除了太消極會導致更多人在短期內受害,並將使醫療體系負荷過大而無法維持必要醫療。
6.個人認為國外防疫上的一些作為不盡合理,例如去公園趕民眾回家、對整個人噴消毒液、對著地上噴消毒液、禁止校外教學但不禁大型體育賽事、要求足不出戶的「封家」規定等。
7.萬一疫情擴散,除了繼續採行必要時停課、分區分流上班、停止大型活動等措施之外,應該加強 #重點式防疫,而不是用「魔式防疫」,不分青紅皂白地停止所有活動。
8.難纏的是 #接觸傳染,其發生都在不知不覺接觸病毒之後,又不知不覺地觸摸眼鼻口導致感染,誠所謂「暗箭難防」,這就是重點式防疫的核心。
9.個人認為社區感染再怎麼凶猛,並不需要規定所有人足不出戶。戶外有陽光照射的空間,例如在公園活動,罹病風險幾乎是零。所以日間戶外開闊空間的活動應該是被允許的。餐廳只要限制多人聚集,或鼓勵外賣,並不需要視之為毒蛇猛獸。
10.跟任何人有互動關係,或出入有傳染之虞的場所,除了戴口罩與保持人與人距離外,更重要的是 #手部衛生。進出有傳染之虞的場所,例如旅館、商店、餐廳、影院,之前與之後都必須做手部消毒。之前的消毒是減少自身傳染他人的機會,之後的消毒則是避免自身被感染。#可以規範這類場所在進出口處都有對應的手部消毒設備。
(04b補充:個人經驗,這一點日本某些地方做得比現在的台北好。我在台北常常找不到酒精乾洗手,但日本可說隨處可見。日本之前有發生過幾次諾羅病毒,所以蠻重視衛生,不過諾羅要濕洗手才能有效預防)
11.#環境的消毒要點,應該是針對很多人可能碰觸的地方,例如包括電梯按鈕在內的所有按鈕、門把、扶手、櫃台等。這些地方必須根據人們碰觸的頻率訂出定時消毒的規範。對著車頂、車輪、地面、天花板、路樹消毒,#只是搞笑而已。
台灣初期的境外圍堵防疫廣受好評,如果社區感染持續增加,我們應該創造出重點式的境內圍堵政策。在兼顧經濟、生活、防疫等各方面的前提上,相信我們可以創造出更好的台式防疫。台灣正在創造防疫的典範,讓我們繼續挑戰未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