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後〉病毒溯源美中唇槍舌戰 德儀領跌費半
週四 (22 日) 美國上週初領失業金人數意外激增,疲弱經濟數據、喜憂參半的財報消息,讓美股開盤狹幅走低,所幸蘋果、亞馬遜、 Alphabet 等尖牙股在下週公布財報前群體走揚,道瓊、標普、那指等三大指數終場微幅收紅。德儀重跌逾 5%,拖累費半指數收黑近 0.9%。
政經消息方面,美國多個貿易團體和工會週四致函敦促美國國會採取行動,為半導體振興法案《Chips Act》挹注資金,以保持國家競爭力並強化關鍵供應鏈彈性。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 (Gina Raimondo) 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儘管美國國會尚未批准資金,拜登政府正在為 520 億美元半導體扶植計畫做好準備。
地緣政治衝突未歇,世界衛生組織 (WHO) 有意前往武漢進行第二階段新冠病毒溯源調查,並提出詳細規劃,對此,中國表態不願配合「實驗室外洩」的調查重點。白宮發言人莎琪 (Jen Psaki) 稱,中國此舉危險且不負責任,美方深感失望。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蔓延全球,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1.92 億例,死亡數突破 413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426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61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3125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1947 萬例。
週四 (22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25.35 點,或 0.07%,收 34,823.35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8.79 點,或 0.20%,收 4,367.48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52.6 點,或 0.36%,收 14,684.6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29.3 點,或 0.89%,收 3,259.4 點。
標普 11 大板塊以資訊科技股領漲、金融板塊表現最差。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集體走高。蘋果 (AAPL-US) 上漲 0.96%;臉書 (FB-US) 上漲 1.43%;Alphabet (GOOGL-US) 漲 0.68%;亞馬遜 (AMZN-US) 上漲 1.47%;微軟 (MSFT-US) 上漲 1.68%。
道瓊成分股以 Salesforce 表現最佳。Salesforce (CRM-US) 上漲 2.57%;Nike (NKE-US) 上漲 1.63%;陶氏化學 (DOW-US) 上漲 0.073%;旅行家 (TRV-US) 下跌 2.69%;摩根大通 (JPM-US) 上漲 0.74%。
費半成分股多收黑。德儀 (TXN-US) 大跌 5.32%;AMD (AMD-US) 上漲 2.01%;應用材料 (AMAT-US) 跌 0.59%;英特爾 (INTC-US) 跌 0.48%;美光 (MU-US) 下跌 2.15%;高通 (QCOM-US) 漲 0.19%;NVIDIA (NVDA-US) 漲 0.95%。
台股 ADR 漲跌互見。台積電 ADR (TSM-US) 下跌 1.11%;日月光 ADR (ASX-US) 下跌 2.97%;聯電 ADR (UMC-US) 上漲 2.95%;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上漲 1.00%。
企業新聞
全球最大雲端遞送網路平台 Akamai 營運的 Edge DNS 服務出現問題,引發全美大規模網站當機和下載延遲問題,波及亞馬遜、聯準會、美國銀行、富達、嘉信等多個網站。此消息爆發後,Akamai (AKAM-US) 午盤聞訊下滑,收黑 0.56% 至每股 116.96 美元。
德儀 (TXN-US) 大跌 5.32% 至每股 183.91 美元。德儀週三預測,第三季營收可能低於一些分析師的預期,引發外界對晶片需求觸頂疑慮。
根據 Susquehanna Financial 研究指出,德儀對宏觀層面缺乏信心,該公司 6 月份的晶片訂貨交貨週期延長至 19.3 週,比 5 月份多了 1.5 週。
台積電 ADR (TSM-US) 下跌 1.11%,報每股 116.56 美元。日媒報導,台積電最快將在 2023 年於日本設立第一座晶圓廠,生產 28 奈米晶片,主要生產車用晶片或 3C 產品的圖形處理器。
特斯拉 (TSLA-US) 下跌 0.92% 至每股 649.26 美元。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表示,一旦比特幣挖礦對環境的負擔減少,特斯拉很可能會恢復接受比特幣支付。
Uber (UBER-US) 上漲 0.11% 至每股 47.57 美元。Uber 以 22.5 億美元的現金與股票收購運輸管理服務和物流技術提供商 Transplace。
滴滴 (DIDI-US) 週四股價一路暴跌,收黑 11.23% 至每股 10.20 美元。滴滴不顧中國國家網信辦反對在美上市,被視為挑戰北京政府,中國政府正考慮以史無前例的方式嚴懲,很可能會要求滴滴從美國下市。
樂視創辦人賈躍亭創立的電動車公司法拉第未來 (Faraday Future) 週四在美掛牌上市,股票代碼「FFIE」,該公司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 形式上市,計劃未來兩年新車 FF91 銷量將達 4 萬台。法拉第未來收盤價較發行價漲 1.45%,報每股 13.98 美元,市值 45 億美元。
達美樂披薩 (DPZ-US) 週四暴漲 14.55% 至每股 538.82 美元,因新菜單推動銷售,最新財報優於預期。
新冠疫情促使旅行需求積弱不振,西南航空財報表現不佳。西南航空 (LUV-US) 下跌 3.48% 至每股 51.29 美元。
經濟數據
美國上週 (7/17) 初領失業金人數報 41.9 萬人,預期 35 萬人,前值自 36 萬人上調至 36.8 萬人
美國上週 (7/10) 續領失業金人數報 323.6 萬人,預期 310 萬人,前值自 324.1 萬人上調至 326.5 萬人
美國 6 月芝加哥 Fed 全國活動指數報 0.09,前值 0.29
美國 6 月成屋銷售年化總數 586 萬戶,預期 595 萬戶,前值 580 萬戶
華爾街分析
美國初領失業金人數意外攀升,投行 Jefferies 研判,這是又一個「一次性」狀況,因為對勞動力需求仍十分強勁,沒有任何理由預期裁員反彈,預計下週該數據將恢復下滑趨勢。
LPL Financial 首席市場策略師 Ryan Detrick 提到:「投資者被最近股市表現寵壞了,令人難以相信的是,自去年 10 月以來,美股都還沒看到 5% 的修正,儘管市場堅定牛市仍在,但也不能無腦看多,隨著 8 月和 9 月來臨,風險無疑在增加。」
Crossmark Global Investments 市場策略師 Victoria Fernandez 預測,今年下半年市場將會出現些許波動、然後走高,考量到現今市場上流動性如此多,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上有大量的現金,利率也非常低。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85573?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7-22(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環境技術高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618新加坡聯合早報
*【全球累計冠病死亡人數破400萬】
雖然美國和英國等國家的新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有所減少,但Delta變種冠病病毒(即最早在印度發現的B16172變種冠病病毒)現已成為肆虐全球的主要變種毒株,而不少國家仍然面對冠病疫苗短缺的問題。路透社分析指出,全球累計冠病死亡病例破200萬起歷時一年時間,從200萬起上升至400萬起卻只用了166天。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8-1157662
*【美斥資加速開發口服藥 對抗冠病與未來病毒】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宣佈,這項“大流行病抗病毒藥物計畫”將由美國衛生機構牽頭,為發現、開發和生產針對冠病和未來病毒威脅的抗病毒藥物專案提供支援,新計畫的資金將來自美國國會3月份通過的1.9兆美元一攬子救援配套。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8-1157646
*【德國6月25日允許完成疫苗接種非歐盟公民入境】
德國內政部宣佈,從6月25日起,已接種冠病疫苗的非歐盟公民將可到德國旅遊、求學或進行其他活動。目前,德國只允許具有特殊理由的非歐盟公民入境。不過,計畫前往德國的外國旅客必須在抵境的至少14天前完成冠病疫苗接種,所接種的冠病疫苗必須是獲歐洲藥品管理局批准的疫苗。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8-1157657
*【莫斯科疫情嚴峻 強制200萬服務業人員接種疫苗】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冠病疫情嚴峻,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下令強制從事服務業的市民接種冠病疫苗,涉及人數超過200萬人。這讓莫斯科成為全球少數強制民眾接種疫苗的城市之一。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18-1157551
*【東京奧運開幕前一個月 日本解除東京等九地區緊急狀態】
雖然東京的確診資料本周放緩,當局不排除在7月23日開幕的奧運會期間按疫情再度收緊措施。日本首相菅義偉召開疫情檢討委員會後宣佈,東京等九個城市將如期在6月20日解除緊急事態宣言,距離東京奧運會開幕大約一個月。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18-1157549
*【菅義偉呼籲公眾在電視上觀看東奧防止疫情傳播】
日本首相菅義偉呼籲公眾在電視上觀看即將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以防止冠病傳播。菅義偉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解除東京和其他一些地區的緊急事態;他說,最重要的是防止新病例反彈,以及醫療體系的崩潰。東奧主辦方仍在討論是否允許國內觀眾進入奧運場館。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7-1157499
*【法國疫情緩解 戶外不再強制戴口罩】
法國總理卡斯泰宣佈,鑒於冠病疫情防控好於預期,政府將加快解封,戶外一般情況下不再強制戴口罩,提前10天解除宵禁措施。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18-1157550
*【越南新增515起冠病病例 破單日紀錄】
越南衛生部17日通報新增515起冠病病例,這打破了該國自去年1月首次發現冠病病例以來的單日紀錄。越南累計病例1萬2014起,累計死亡病例61起。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7-1157508
*【確診病例下降 印度泰姬陵重開】
印度衛生部發佈資料,新增確診病例約6.2萬起,死亡病例2542起。其中,首都新德里單日新增病例已降至228起,死亡病例12起,創兩個多月以來新低。隨著疫情緊張局勢趨緩,各地方政府開始逐步解封,餐廳有限度恢復營業。印度疾控專家警告稱,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況下貿然解封,引發的大規模人員聚集等可能導致新一輪疫情再度暴發。此外,印度疫苗接種率低,目前在約9.5億成年人中,僅約5%的人接種疫苗。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18-1157552
*【韓國下半年將為18至59歲民眾接種冠病疫苗】
韓國政府下半年將為18至59歲的普通民眾接種冠病疫苗。其中,高考生和幼稚園、托兒所、小初高30歲以上教師及50至59歲人群將于7月先行接種,18至49歲人群從8月起可不分年齡按預約順序接種疫苗。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7-1157497
* 伊朗週五(18日)舉行總統大選。
法新社預測立場強硬的伊朗極端保守派司法總監易卜拉欣·萊西(Ebrahim Raisi),被視為接替溫和派現任總統魯哈尼的熱門人選。
伊朗總統選舉 極端保守派候選人可望勝出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8-115768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美國放寬了向伊朗、委內瑞拉和敘利亞等國家運送口罩、呼吸機和冠病疫苗等的限制措施,以協助這些受到嚴厲制裁的國家對抗冠病大流行。
美放寬制裁限制 給予伊朗等國更多抗疫支援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8-115768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馬國元首諭令盡速恢復國會 慕尤丁:政府依法辦理】
馬來西亞國家元首諭令政府盡速恢復國會之後,首相慕尤丁表明,政府已經知道元首的看法並正依法辦理。慕尤丁週二承諾9月或10月召開國會,反對黨現在要他遵從諭令而立即召開國會。元首阿都拉週三召開馬來統治者特別會議後,各州統治者透過掌璽大臣發佈聲明說,目前的緊急狀態令在8月1日期滿後沒必要繼續延長。統治者們也支持元首的立場,認為政府應該儘快召開國會及州議會。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18-1157566
*【避免開齋節後疫情爆發歷史重演 印尼政府將調整公假與節慶假期】
印尼的冠病疫情原本出現放緩趨勢,但5月中旬開齋節後,新增病例暴增,疫情反彈。當局加緊尋求對策,以防止類似開齋節後疫情暴發的情況再發生。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18-1157561
*【避免醫療系統因冠病負荷過重 金邊讓輕症與無症狀者居家治療】
柬埔寨進入6月以來,每日新增冠病病例居高不下,為避免對醫療資源造成過大負荷,柬埔寨當局推出“居家治療”方案,讓無症狀和輕症患者在家接受治療。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18-1157562
*【凱利:馬國正與新加坡商討合作研發呼吸檢測器】
馬來西亞全國冠病免疫計畫協調部長凱利說,為了讓民眾更容易獲得冠病檢測試劑盒,馬國正與新加坡商討合作開發呼吸檢測器或任何比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更快捷的冠病病毒檢測方式。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18-1157563
*【韓美日對朝代表下周在韓舉行雙邊和三邊會談】
韓國外交部17日表示,韓國、美國和日本將借美國對朝特別代表星·金下周訪韓之機舉行雙邊和三邊會談,討論朝核問題。韓國外交部表示,外交部韓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魯圭悳將於21日上午與星·金舉行對朝首席代表會談,就推動韓半島完全無核化和永久和平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合作方案進行討論。同一天,魯圭悳還將與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船越健裕舉行韓日對朝首席代表會談。韓美日對朝代表三邊會談也將當天舉行。星·金將於本月19日至23日訪韓,這將是他上月正式就任美國對朝特別代表一職後首次訪韓。船越健裕也將在同期訪韓。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7-1157495
*【金正恩強調穩控半島局勢 做好對話對決準備】
朝中社的報導說,金正恩週四在勞動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強調,為維護國家尊嚴和自主發展利益,保障和平環境和國家安全,對話和對決兩方面都要做好準備,尤其在對決方面要做好萬無一失的準備。金正恩就重要國際及地區問題提出對外政策立場和原則,並表示需要敏捷應對瞬息萬變的情況,致力於穩控半島局勢。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8-1157658
*【韓國前國務總理丁世均宣佈參選總統】
韓國前國務總理丁世均17日在首爾發表競選宣言,正式宣佈將參加下屆總統競選。他表示,要成為“強大韓國的經濟總統”。當日,在位於首爾麻浦區上岩洞的一個廣場上,丁世均舉行了總統競選宣言儀式。他指出,不平等的原因,開始和結束都是經濟。在“強大大韓民國,經濟總統”這一競選口號下,丁世均提出了革新經濟、人均收入4萬美元(約5萬3000新元)、照料型社會等具體構想。他強調,將撫慰國民痛苦疲憊的心靈治癒傷痛,與所有不平等現象作鬥爭,為消除不公平和不平等帶來的差距奉獻畢生精力。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7-1157492
*【白宮正在考慮安排拜登與習近平會談】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表示,兩國領導人是時候“厘清雙方現階段的關係。”沙利文在電話會議上對記者說:“我們很快就會坐下來制定中美領導人進行接觸的正確方式。”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8-1157649
*【拜普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 美俄將就軍控開展對話但分歧仍在】
美國總統拜登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在日內瓦舉行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兩國將就軍控和降低衝突風險等開展雙邊戰略穩定對話。不過,此次峰會暴露美俄在相關問題以及人權與烏克蘭等問題上的嚴重分歧。峰會結束後普丁先開記者會,表示首度與拜登的面對面會談沒有敵意,具有建設性。拜登隨後召開記者會說,美俄領導人有責任處理好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美國無意針對俄國。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18-1157553
*【拜登向CNN記者道歉】
萬眾矚目的“普拜會”結束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又使用熟悉的“套路”向美國總統發問。不出意外地是,這次拜登也怒斥了CNN記者。但與前任特朗普不同,數小時後拜登又公開向這名記者道歉,解釋說自己的回答“太自作聰明了”。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7-1157513
*【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提議禁售中國監控攝像頭等產品】
美國監管機構加大向據稱存在安全風險的科技供應商施壓,提議禁售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他四家中國電子企業的產品,其中包括學校普遍使用但在新疆用於鎮壓的監控攝像頭。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618-1157648
*【美最高法院再次維持平價醫保法案合法性】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第三次維持了《評價醫保法案》的合法性,該法律是美國目前的首要醫保法,為數百萬美國人提供醫保,幫助他們支付醫療費用。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8-1157647
*【杜特蒂明確暗示 明年可能競選副總統】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表示,他明年總統任期結束後轉而競選副總統是個“好主意”。這是杜特蒂迄今對於他是否會爭取當副總統所做出的最直白回應。杜特蒂16日在一次演講中說:“很多人推舉我競選副總統,我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特別是如果我們還要解決毒品問題。”不過他說,副總統其實只是“一朵等著另一朵枯萎的花”,還表示“希望在一個艱苦的任期後能夠好好地休息”。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18-1157565
*【美眾院通過議案限制總統對外使用武力】
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議案,旨在廢除2002年生效的授權對伊拉克使用武力決議案,以限制總統對外使用武力。美國眾議院以268票贊成、161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這項議案,贊成票中有49票來自共和黨眾議員。議案起草者、民主黨眾議員芭芭拉·李說:“經過近20年的爭取,我們終於離結束無盡戰爭又近了一步。”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8-1157673
*【聯合國大會擬表決譴責緬甸軍政府決議】
聯合國大會將在18日就一項譴責緬甸軍政府並呼籲成員國停止向緬甸軍方輸送武器的決議案進行表決。這項提案並無法律約束力。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將在同一天就緬甸局勢舉行非正式會談。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18-1157666
*【美國籲香港執法單位立即釋放蘋果報社五高管】
美國強烈譴責針對五名《蘋果日報》報社高管的逮捕行動,並暗示對香港獨立媒體的鎮壓行動是出於政治動機,呼籲香港執法單位立即釋放這五人。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618-1157661
環境技術高考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顧中國人赴美留學史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時許,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從睡夢中被叫醒。
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 除了遇到危機,卡特擔任總統期間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問,為什麼這麼早打電話?
普雷斯向他報告說,此時正和鄧小平會見。
卡特問,是有什麼壞消息嗎?
對方說,不是,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然可以。”
“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那時中美還沒正式建交,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召開,一窮二白的中國面臨著一堆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國戰略智囊”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當時的做法很驚訝,他在回憶錄中曾發出疑問:把中國最聰明的孩子送到美國去,難道他不知道當時中美兩國生活條件的差距 嗎?
鄧小平不那麼認為。
早於這通電話的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 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 那一年的6月23日,針對留學生派出工作,鄧小平有說:“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 “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而且,派出 留學生“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講話
那是一個一度封閉的大國,在特殊歷史時期再次推開國門。
此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湧動著中國人熱情、智慧和鬥志的留學大潮拍天而起,以不可阻擋的力量向海外世界卷去。
1978-1979 破曉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點,小雪,一架飛機靜靜地停在首都機場停機坪上。 52名中年人穿著黑大衣和黑皮鞋、帶著黑色手提包,順序登上飛機,他們要途經法國巴黎轉機去美國留學。 當時,中國經濟落後,外匯奇缺,這麼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領隊揣在兜里。
彼時的中國,剛剛開始從革命的狂熱中醒來,貧窮如一根芒刺穿透剛剛甦醒的肌膚,讓人感覺疼痛。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赴美留學人員到達美國
登上飛機的一剎那,這52個人還有些恍惚,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想到自己能得到去美國的機會。 這是因為,很多人來自“剝削階級家庭”,這種包袱彷彿也有萬鈞之重,足以影響一個人求學的自信心,甚至將他壓垮,大家因此也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國家 的路線改了,就倒霉了,要么回不來,要么回來了又要被戴帽子。
教育部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 到美國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回來給國家做貢獻,這樣大家才得以安心。
1978年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送行
柳百成,第一批出國留學52人的總領隊,在停止教學的日子裡被打發到鑄造車間勞動,他白天扛沙子,晚上堅持閱讀英文專業書籍,邊看邊做筆記,筆記本積累了一尺多 厚。 開始第一批留學生選拔時,他已經45歲,當時機械工程系分得了一個名額參加清華大學的選拔,系主任親自面試,他得了第一名。 接著學校、教育部也組織了統一考試,他連闖三關後最終入選。
1978年12月26日,飛機萬里西行,滿座的中國學者難抑心中興奮,當時大家對美國就像對月球一樣陌生。
這52名公費留學生學成後,悉數回國,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個人命運的軌跡也因此發生急速轉折。 1981年初,柳百成回國。 當年清華赴美的9人中,如今已有3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 柳百成也在促進信息化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使愛國奉獻、報效祖國的夙願得以實現。 改革開放確實為知識分子帶來了春天,使知識分子有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平台。
52名首航留學生名單
1980-1983:生長
70年代末的中國留學生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而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學生選擇了經濟學、企業管理等專業。 這種微妙的變化跟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分不開。
52人去美國留學的次年,中美建交。
在金門島,聽到這個消息的27歲台灣陸軍連長林正誼,站在一塊巨石上,凝望著對岸,內心正翻騰著大海一樣的波濤。 林正誼當即判斷出,腐敗的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是零概率事件,日後的中國一定會更加開放的走向世界舞台。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悄悄下水,遊了三個小時後到達大陸,隨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林正誼還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林毅夫”。
1980年,還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22歲青年易綱被派往美國學習經濟及管理,初到時,他揣著2美元,一邊留學一邊靠給學校食堂洗盤子賺生活費。 兩年後,林毅夫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看中,推薦到芝加哥大學學習農業經濟;曾睡在易綱上舖的海聞從北大畢業,但沒能拿到公費留學,只能 考慮自費,他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學校與北京圖書館,從北圖抄寫下美國大學的地址,一封封信寄向美國,最後被加州長灘州立大學錄取,成了改革開放後北大“自費出國 第一人”。 10多年後,這三個命運軌跡若即若離的海歸聚在一起,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就是後來的國家發展研究院。 從創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留美、留英學者加入其中,他們認為這是研究中國問題最好的地方。
1994年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張帆、易綱、林毅夫、德懷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聞、余明德、張維迎)
1984-1991:大潮
80年代的中國依然不富裕,但改革開放無疑給予了人們通向未來的信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商品經濟”的合法地位被確立,無數願意用雙手創造財富的人一頭扎進神秘莫測的“海”,開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探險。 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改變,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也在悄然變化。 “板磚”單卡收錄機、鄧麗君在甜柔的歌聲,崔健“平地一聲吼”,一首《一無所有》,爆炸型的燙髮, “離經叛道”牛仔褲、T恤衫……
在那個特殊的新舊交替時期,長時間的精神壓抑之後,國人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鮮,而被新鮮事物包圍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年輕!
當時,倍感年輕的還有中國的企業,1984年被很多人稱為“公司元年”。
越來越多不甘庸碌的人,用“下海經商”取代了“拿鐵飯碗、掙死工資”,一大批日後馳騁一時的公司,諸如“海爾”、“健力寶”、“蘇寧電器”、“聯想 ”、“万科”等得以誕生。
同樣是在1984年,留學這件事也迎來了大潮,這一年,國家頒布了《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打開了人們自費留學的渠道。
龍門陡開,江鯽飛躍,此後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再次噴湧! 中國留學生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氣和夢想去往世界各地。 他們看起來有點“狂”,但“狂”的很有底氣。
1985年,吳鷹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從待他不薄的北工大辭職,考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帶著一箱行李和30美元,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十 年後,他創辦UT斯達康公司,靠一種叫“小靈通”的電信產品聞名一時。
他們用一種非常艱苦的過程證明了自己的堅韌。
出身於陝西西安的張朝陽在考取李政道獎學金時,對手是祖國各地的700名尖子生,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終,他成為被選中的100人之一。 後來有人問成為搜狐掌門人的張朝陽:“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清華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1986年,閻焱、熊曉鴿、張朝陽、張亞勤去了美國。
1987年,徐小平先去美國,再到加拿大,刷了很久的盤子,田碩寧也在這一年去了美國,之後成為亞投行第一任行長的金立群則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院進修 。
越來越多的青年奔向國外。 僅在1985年底,出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就達到3.8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7000人。 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將回到中國,政界、學界和商界都將不乏他們的身影,中國未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IT產業等將由他們擔負支柱。
這些後來中國各領域的“領航者”,此刻都默默地奔波在各自的留學之路上,誰也不會想到,時代會在某個瞬間猛一轉身,把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
4、1992-2002:激盪
跟80年代的“浪漫”有所不同,90年代日漸商業化的時代特徵,讓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神秘感和難以琢磨。
不過,在意識形態領域,兩種不同的聲音仍然在隔空交鋒。 如果僅僅從報紙上的爭論來看,1991年的中國瀰漫著改革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硝煙。 而事實卻是,爭論如江面上迷眼的亂風,實質性的經濟變革卻如水底之群魚,仍在堅定地向前遊行。
1992年鄧小平南巡,一系列講話的核心其實是對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爭論給予了斷然的“終結”,改革開放新一波的浪潮由南向北,在經濟上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
很多國人都從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機,很顯然,一個超速發展的機遇已經出現。 這時候,需要的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 此後又出現了一波辦公司熱。
“海歸”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部分,與經濟加速相對應的,是留學政策的進一步鬆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被確立為留學海歸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掃80 年代末一度對留學政策有所收緊的陰霾,給留學潮又加了一把火。
於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學來:從商的,想到海外賺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著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藝明星們,也開始惦記著衝進好萊塢、 百老匯。 有人甚至帶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幻想,盼著盡快走出國門。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爆全國,將出國熱真切地展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片中,姜文扮演的音樂家王啟明,在紐約無論如何 掙扎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最後成為了一名商人,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模板。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借助一股股留學潮,有人懷著各種想法趕赴世界各地,也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角落匆匆趕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1992年之後進入黃金盛年,互聯網這項科學技術正在太平洋彼岸落地,開始商業化,展現其迷人的魅力,中國也正迎接這一股互聯網衝擊波。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國互聯網大潮中,“海歸”們也在這一時期鬼使神差地入局。
1995年,走下飛機舷梯的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搓了搓手,拎著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 多年的美國生活,讓張朝陽有了“小布爾喬亞式”的審美,扎小辮,POLO衫,戴墨鏡,而迎接他的,是一片未知。
1999年國慶,大家的名片上開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著“.com”的T卹了,李彥宏斷定:互聯網在中國成熟了,大環境可以了。 於是,他決定回國創業。
同年,陳一舟與兩位斯坦福大學校友楊寧、周雲帆回國。 此前他們曾一起回中國轉了一圈,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都在這兒了,不來這兒,去哪兒呢? 後來他們創辦了一個叫ChinaRen的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人人網。
儘管有著諸多不如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全然把握,但他們還是回來了,理由只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
接下來的時光裡,每個行業都將被“互聯網思維”攪個天翻地覆。
儘管各種優秀“海歸”或出於夢想,或出於商機選擇回國,但這也難以掩蓋這一時期中國大量的人才流失,2002年,也就是中國被世界貿易組織接納的次年,出國與 歸國人數之比一度達到了6.94∶1,也就是說,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
5、2003-2018:歸來
進入新千年,一切都變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為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註解。
出國留學的方針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自費出國留學限制被徹底廢除,工牌出國留學政策在培養高層次留學人才方面持續發力,吸引留學人員尤其是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所 採取的政策不斷健全,出國教育效益極大增強。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發布,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
與蒸騰上升的綜合國力相對應的,就是此階段滾滾洪流般的留學潮,中國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之一。
擁有更多選擇的學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選擇將孩子送出國去,出國留學逐漸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
前首富王健林在兒子王思聰兩歲時選擇將他送到國外上寄宿學校,從新加坡Swiss Cottage小學,到英國溫徹斯特公學,再到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王思聰一路在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 ,養成了張揚的個性。 同樣是前首富的劉永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1994年,劉永好將女兒劉暢送到美國西雅圖小鎮女子學校讀高中。
出同樣的選擇的,還有很多企二代。 娃哈哈二代宗馥莉就讀於佩珀代因大學;碧桂園二代楊惠妍就讀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想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就讀於哈佛大學……
此階段,不僅精英人士、商業大佬選擇送子女出國,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國的隊伍中。 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了60萬。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回國。 從2003年開始,中國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不斷縮小,2010年為2.11:1,2015年為1.28:1。 少數人的選擇成了多數,近五年來回國人數占到了出國總量的70%。 更重要的是,歸國者中,精英大有人在!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調查,海歸創業集中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在海歸創業者中,58.3%擁有個人專利,65.9%從海外帶回了技術,絕大多數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先進水平 。 相對早年的迅速復制海外商業模式,近兩年的海歸技術人才在生物製藥、AI、新材料等技術創業領域扎堆。
國外很多國家的條件還是比中國好,為什麼選擇回國?
回答歸結起來無非兩點:除了中國的機遇,還有國外的天花板。 很多技術人才直言“在美國,華人技術人才能躋身管理層的不多,可能會一直寫代碼。”
2017年初,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歸國,成為新版精英歸國的代表。 這些歸國精英或直接投身到創業大潮中,或加盟大互聯網公司任高管,或致力於開拓國際市場。 除了商業精英,還有一批國際公認的科技大咖歸國。 200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係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做出了回國決定,哈佛八博士王文超、張欣 、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西方媒體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
改革開放40年,歸國留學生與鄉下知青、高考學子、下海闖蕩的商人和進程務工的農民工一起,成為推動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 40年中,這群中國人“晴天搶幹,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幹”! 不知不覺中,世界卻驚奇不已,一個曾經落後的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青年學子負笈海外、勵志報國的40年,是中國教育學習、借鑒、赶超的40年,是從人才輸出到人才回歸的40年。 與此同時,這支源源不斷的留學大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輸入了不竭的新鮮血液,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離,推動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 力。
40年歸來,當年第一批的出國留學生已經白髮蒼蒼,他們作為中國留學歷史變遷的見證人,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經濟騰飛。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留學的歷史不斷變化,不變的,是千萬萬萬像他們當年一樣奮力奔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