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的關心與打氣,我終於熬過了最噴淚最痛的換藥期 #現在處於跛腳人生期
這是我第二年參加Rapha的年度女子100公里騎行,
也是我人生目前最難忘的回憶。
不是因為摔車,
(當然⋯這也是其中之一啦😅)
而是當下沒頭緒的就想跟其他參加者一起繼續騎下去,
雖然傷口流血很痛、衣褲破裂 & 腿不太能施力,
腦子裡只是想「我可以的!我不想麻煩別人,更不想中途放棄⋯」
身體的不適,忽然好像完全感受不到。
剩下的40公里非常漫長,
又熱又曬,無止盡的往前往上騎,
我忍不住問自己為了什麼?
明明可以直接坐上車子去就醫,為什麼還要繼續?
記得當我快踩不下去時,剛好遇上平路,本能反應停下來休息,
回過神發現「緩一下好像還是可以再繼續上耶~」
沒想到再堅持數分鐘,看見坡頂後,整個人就完全釋放⋯⋯
但沒多做休息,就一路騎回終點了。
身體的疼痛,在當下能被遺忘與克服;
深刻的記憶,只剩那份堅持、開心與驕傲。
帶著痛卻能快樂的挑戰,讓我更明白人生許多事「不該輕易就說放棄!」
對不對~
#cyclingwithLHY #nevergiveup #womens100
現在處於跛腳人生期 在 凱倫愛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雖然常被德國政府的豬腦氣到跳腳.但不得不承認德國人的工作態度是比起其他歐洲人好很多,雖然他們請病假的次數讓人傻眼(小感冒基本三天請跳,大病1-3週不等)..
不過德國人在二戰戰敗後快速的崛起是不容忽視的,甚至在歐債風暴肆起的歐盟,只剩下德國還勉強站的住腳...只是我們可憐的納稅人又在這中間付出了多少有誰知丫(淚)???
這會不會是一個德國用經濟的力量,建立德意志第四帝國咧? we will see ~
【TEWA歐洲觀察/德國/2012.03.06】德國的新百年戰爭─德國崛起【譯註1】
一個“德國的歐洲”(German Europe)之崛起,始於1914年,失敗了兩次,但是現在,經過了將近一個世紀後,以德國勢力的勝利收場。德皇威廉在1918年失去過 ,希特勒1945年摧毀的歐洲,終於被德國總理安吉拉·梅克爾女士(Angela Merkel)不費一兵一卒贏回來了。
至少這是來自歐洲報紙的看法,這些報紙現在悻悻地提到了“第四帝國”和傲慢的新納粹“領導們”(Gauleiters)【譯註2】,對他們的歐洲子民發號施令。坊間諷刺漫畫描繪的德國人是用佩帶著納粹黨徽的僵硬手臂敬禮,正為所謂的「劣等人民」建立新的行為規範。
數百萬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希臘人、葡萄牙人和其他歐洲人被嚇壞了,將他們的儲蓄以每月150億美元的速度存入德國銀行。現在歐元大戶梅克爾的大拇指朝上或朝下,就將決定這些歐洲國家是否要用“德國的新抵押貸款”跛腳向前行,或默許看到他們的生活水準倒退半個世紀。
法國,這焦慮的鄰國正處於精神分裂狀態中,就像過去歷史上經常發生的一樣,一方面為了放棄而抨擊英國,另一方面又為了安撫而去討好德國。1989年英相柴契爾和法國總統密特朗對德國統一的憂慮證明是正確的。既不會是一個新的歐洲聯盟(EU),也不會是一個老的北約組織(NATO)可以遏制得了德國勢力。
為何一個“新歐洲”的宏偉夢想,在短短20年之後,變成德國的「保護區」 ?尤其是歐盟賦予的“微妙難以捉摸”的目標 ,透過泛歐陸的超級大國來擴散德國的野心?以下為筆者提出的幾點原因:
一、不是使用武器---英國在全球各地作戰,戰鬥從利比亞到伊拉克。法國有炸彈【譯註3】。但是德國大多停留在自己的國界內 ,沒有核武器,沒有一艘航空母艦或一處海外軍事基地。
二、不是靠外力資助----德國為了重建被共產主義摧毀的東德,投入近2兆美元的自籌資金 ,完全沒有倚賴別國的幫助。開車穿越歐洲南部,可以看到由德國銀行資助或由德國政府補助的種種建設,如新的高速公路,橋樑,鐵路,體育場館和機場等。
三、不是看人口規模----不知何故,1億2千萬的希臘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乞求大約8千萬的德國人來幫助他們擺脫困境。
四、並非因為運氣好----才65年前,柏林被夷為平地,漢堡被焚毀,而慕尼黑只剩一個空殼 。比較之下,雅典、馬德里、里斯本和羅馬並沒有這樣不幸的下場。
在約500年的歐洲文學和歷史中,德國人的性格受到那麼多的讚嘆和畏懼 ,導致目前歐洲的德國化,這是事實。這些天來,我們逃避“民族性格”這樣的概念,似乎被過去的惡夢折磨著。但找不到其他的政治上正確的註釋來提供更好的理由,為什麼1945年蓬勃發展的美國底特律,今天看起來像是是被轟炸過似的,而1945年被炸毀的德國柏林,現在卻蓬勃發展中。
一般德國人比他們的歐洲鄰居工作較勤勞,並且較精明 。 投資,而不是消費;儲蓄,而不是花費。當南歐人開始要吃晚餐時,德國人已經準備上床睡覺了。接受他們慷慨資助的受助人悻悻地抱怨,德國銀行借錢給他們,是要方便他們用來買德國產品,這簡直就是一種21世紀的商業農奴制。這樣的機制夠清楚了,但仍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是柏林,而非羅馬或馬德里,可以有能力創建那種利潤豐厚的重商主義。
這一切會導向哪裡?目前一些巨大的不確定因素正在驚嚇著大部份的歐洲人。德國人的勤奮和天賦,是否會像過去一樣,最終將轉化為軍事優勢和文化沙文主義?究竟如何才能讓正在崩解的歐盟或北約(現在是由閒散的美國“在背後領導”),說服德國不要利用其壓倒性的經濟影響力轉化為政治和軍事優勢?
可憐的歐洲青少年真的會順從他們富有的德國父母嗎?本質上柏林現在已經在罵南歐人了,如果他們仍然期望享受先進的醫療保健、高科技的附屬產品和豐富的消費品 ,很風光的過著像富裕的美國和北歐的生活方式,那他們就得開始效法德國人的作為,德國人生產這些產品,然後用來資助別人。
換句話說,雅典人仍然可能保有他們超現代化的機場和地鐵,西班牙人仍然可以獲得人工髖關節移植,羅馬人也依然可以享受他們的奔馳牌新跑車。但如果他們仍然堅持每天要午休,晚上9點才開始用晚餐,50歲出頭就退休,加上逃稅,實際上的工作日工作時間只有上午10時至下午4點,那就不可能保有這些享受了。
所有歐盟“11小時”的官樣文章的背後【譯註4】,當代德國提出的“歐洲新秩序”已經很明確了:如果想生活得像一個德國人,就必須工作,並像德國人一樣節儉。要嘛接受,要嘛放棄,看你們自己了。 ◎
【TEWA譯註1:作者為維克托‧戴維斯‧漢森(Victor Davis Hanson),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學院歷史教授,2011年12月15日,發表於National Review Online 這篇文章原標題為“德國的百年戰爭”(The Hundred Year´s German War),現在正在德國網路以“德國的崛起”(The Rise of Germany)之名流傳中。作者指出,德國的優勢是源自於民族性,不是靠武力或外力資助。】
【TEWA譯註2:“Gauleiter”係納粹德國用語,Gau是德國中古時期的行政區,1941年希特勒將德國分為43個行政區(Gau,相當於德國以前的選區,省或州),其最高黨政首長叫Gauleiter(相當於省長或州長,由希特勒直接指派)。】
【TEWA譯註3:應指核彈】
【TEWA譯註4:應指歐盟議會的冗長辯論】
原文出處
http://www.nationalreview.com/…/hundred-years-german-war-vi…